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1. 戚山山:旅行是开启内心博物馆的钥匙

EP11. 戚山山:旅行是开启内心博物馆的钥匙

2024/8/2
logo of podcast 隐秘之门

隐秘之门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丁丁
丁维平是美国资深的企业国际形象策划及商业人脉整合专家,硅谷创新频道 – 丁丁电视的创办人和总裁。
戚山山
Topics
戚山山作为松赞的首席建筑师,详细阐述了松赞酒店的设计理念、设计细节以及背后的文化思考。她将松赞滇藏线酒店的设计比作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每个酒店都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进行独特的设计,力求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她还分享了在不同酒店的设计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尺度、比例、色彩等元素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体验,例如来古山居的深绿色绒布窗帘与冰川的冷峻形成反差,波密山居的低矮窗户和家具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于波密江畔,南迦巴瓦山居的推拉窗设计则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欣赏南迦巴瓦峰的景色,巴松措林卡则通过石木结合的方式,将建筑与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此外,她还谈到了松赞酒店作为一座多层级的博物馆,如何通过建筑、文化、自然等多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客人的体验,以及她对建筑与时间关系的独特理解,认为建筑的不朽在于其能否融入人们的记忆,而非单纯的物质存在。 丁丁作为主持人,引导戚山山分享了她14岁时与父亲一起自驾游西藏的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对她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他还与戚山山探讨了松赞酒店的设计理念、设计细节以及背后的文化思考,并就松赞美学的深层逻辑与戚山山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松赞首席建筑师戚山山,分享其参与松赞滇藏线酒店设计建造的七年经历。从香格里拉到拉萨,沿线酒店设计理念独具匠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巧妙融合,为宾客打造沉浸式体验。
  • 松赞滇藏线的设计理念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巧妙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
  • 沿线酒店大小规模、色彩环境各异,形成跌宕起伏的体验过程。
  • 酒店设计并非单体设计,而是整体设计,如同套装一般,系统地梳理客人的体验。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内容

我们和松赞首席建筑师戚山山一起从建筑聊到旅行,跟随她用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观法, 游历跌宕起伏的松赞滇藏长卷。

正如芥子能容喜马拉雅山,山不改其大,芥子不改其小,建筑也有放大和缩小的力量。在节目中你将听到:松赞滇藏线的设计逻辑是什么?如何将巍峨的雪山拥进有限的房间?我们又该怎样理解建筑的消逝与不朽?

内容提要

2:58 跌宕起伏的滇藏线,一幅可游可居的山水画卷

6:09 14岁进藏,初识宇宙与生命的尺度

9:28 来古山居: 张力带来思考,与庞大的冰川对视

12:44 四季设色,浓淡干湿,自然与人文层叠交织

15:06 波密山居: 栖息于室,如平湖泛舟,沉入温柔

19:09 南迦巴瓦山居: 客房之大,是神山与你的距离

20:52 垂直拉升的景观落差,让眼睛和心一起飞翔

24:26 巴松措林卡: 湖边造山,木石建筑的林间漫步

26:00 颜色里的松赞酒店,向自然借来调色盘

27:55 建筑如何不朽?生长在记忆里

31:13 松赞是可以住的博物馆

37:23 松赞人的情谊: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38:37 关于艺术:美是感受,流淌在每一个角落里

42:57 杜如松老师在山中吹笛,牦牛也走过来倾听

45:43 可以说我是女性,但不要事先定义女性

本期嘉宾🎙️

戚山山,松赞设计和艺术总监、首席建筑师

丁丁,「隐秘之门」主持人 ▲松赞酒店布局地图 ▲雅隆冰川前的来古山居 ▲来古山居的深绿色绒布窗帘 ▲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造像©戚山山 ▲南迦巴瓦山居的卧室 ▲南迦巴瓦日照金山与满月©戚山山 ▲巴松措林卡卧室内的浅绿色墙壁 ▲巴松措林卡公区的孔雀绿墙壁 ▲《万神庙后视图》,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戚山山在会员季上分享松赞美学

-制作团队-

节目监制 | Hongjia

声音设计 | 甜食

平面设计 | Leis

照片 | 戚山山、松赞旅行

-节目音乐-

杜如松即兴笛子吹奏

Aleksey Chistilin《Inspiring Cinematic Ambient》

Roie Shpigler《Glaci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