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述人与土地的故事探索和自然的相处之道欢迎打开松载隐秘之门和我们一起走进大喜马拉雅
大家好,我是松赞的红家欢迎收听本期《一米之门》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来了松赞那位老朋友自然博物学者于天一老师他也是一名植物画家和科普作者他所翻译的《花朵与探险》第二卷今年刚刚出版讲述的是英国女性植物画家和探险家玛丽安娜·诺斯的故事今天我们会和她聊一聊诺斯以及她个人的自然探险经历为什么她们会对植物如此着迷嗨,天一,你好呀
是的我在翻我微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早在很多年前我就已经遇到了马里安纳诺斯了是有一个朋友 at 我说来看秋元的一个植物绘画展馆这是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地方的照片在那之后呢我就喜欢上了植物科学画六年以后我读书的地方正好是秋原九年以后和十二年以后我又和他有了更深的缘分
好 那我们就先从诺斯这本新书开始聊起吧有一条评论我到现在还记得就是说他没有去等待一个骑士而是找到了一把自己的剑你可以先简单地跟大家介绍一下他的背景吗马雷纳·诺斯呢他 26 岁的时候和他的父亲一起游览秋园
然后当时的园长威廉虎克在招待他们的时候送给他了丘元里面栽培的一个植物叫做华贵英洛木这种植物是被誉为缅甸的骄傲因为它非常的艳丽和漂亮它的结构非常精巧这个是热带亚洲最漂亮的豆壳植物之一那么马列纳诺斯当时就被这种植物深深的震撼了决定要开始用画笔记录植物
在她的父亲过世以后继承了父亲的巨额的遗产但是呢对于贵族的小姐来说总是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压力在的就是要嫁一个人嫁过去以后她的所有财产就会归属她的丈夫
马利纳诺斯呢他的兴趣已经完全不在于嫁人了那就是他决定用这个巨额遗产去游历世界各个大洲这个决定改变了之后整个植物化的历史
当时的英国正好是知识革命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很多英国的科学家非常的希望能够探索世界其他大洲的生物和地理但是他们没有那么多钱当他带回到英国源源不断的数量极其巨大和丰富的画作以后整个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科学家都为之沸腾了
你刚才描述的这一段我就想象出一个画面就是诺斯只身一人就前往远方然后回来的时候英国大家都翘首以盼看看这次他又带回来什么新鲜的物种是的他一去好几个月甚至去一两年英国的科学家都望眼欲穿
比如说马利纳诺斯在去往婆罗州带回了一个猪笼草的画作以后科学家发现这个画作中猪笼草是一个未被记录的一个新物种所以他们马上委托专门的植物猎人去到这个地方费尽了千辛万险终于采集到这个猪笼草把它带回到了英国可以想就是马利纳诺斯他是多么的不畏艰险才能去到这样的一个环境嗯嗯
那像你第一次看到诺斯作品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就是他的画跟当时流行的那些植物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他一直坚持用油画创作很少有植物科学画家用油画进行创作因为油画表现的植物肌理这些画家不太满意水彩确实更接近植物的质感就是它更轻盈更多变可以画得更细腻嗯
另外还有就是版画创作然后水彩上色这是在 20 世纪之前一直使用的一种印刷方式因为版画创作才能让这个植物的图像印刷在书上然后被更多的人看见所以那个时候的书籍很多植物插图每一幅都是手工上色的非常珍贵但是马拉纳诺斯呢
他学习绘画的时候他就是跟油画家学习的他的绘画风格是很接近荷兰进物绘画的这个风格的但是呢他画的油画又和前人不一样他的上色方式呢是一种非常快速非常平坦的一种方式因为我自己也是画画的我能看出来他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一幅画作的
可能只有几个小时或者长的可能有一两天基本上没有超过一个星期的这个画作的方式和大部分油画画家很不一样因为他是在野外作画决定了他必须要自己创造一种能够在现场迅速画完的一种绘画方式这非常的了不起因为我使用的水彩画具是非常适合在野外写生的
但是我也很少在野外写生因为在野外写生非常辛苦
尤其是在真正长神奇植物的那些野外就不是我们搬个小板凳去家附近的公园里写生是我们像马利安诺斯真的去那种光骄野岭没有人烟的那种野外那种地方真的不是人呆的地方太阳暴晒或者阴雨热带地区的蚊虫纷扰那蚊虫真的不是开玩笑的那太可怕了就是它一刻不停地会骚扰你不停地变化的光然后
狂风乱刮这个植物我相信去野外拍摄过植物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就是当你举起相机的时候这个植物就在你眼前疯狂地晃当你放下相机的时候它就停下了它就不晃了那就是想拒绝被你拍摄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所以野外绘图真的是非常的辛苦所以我非常敬佩马利纳诺斯他一直坚持在野外写生
这个坚持也带来了一个创举就是他记录下来的景色极其的真实而且他自己开发的这个新的绘画技术也非常神奇的做到了一个
之前的人和甚至我现在都没有办法想象的一个表现的效果就是他用极快的速度极其精确地记录下来的植物的每一个细节特征就像是他在学校里面受到了很长时间的植物学的系统的专业的训练一样但是他这个完全是靠自学所以马利安诺斯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植物画家
其实你刚才说就是在野外会有不断在变化的光影在看马里安纳诺斯的画作的时候有时候我会觉得它有点像印象派那种画因为印象派他们也是着重强调就是我们要有光影的变化就去捕捉当时当下的那个光对 是的然后我就想起之前 131 就是曾孝莲老师那一期当中你在里面也有出镜对吧
对我记得就是当时曾老师鼓励你要大胆地去用光因为在他看来就是一幅植物画好不好不是像不像而是真不真那真就在于生命你就要去把这种植物渴望生存的状态去画出来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他其实是把自己的画和他自己认为想要追求的那种效果和 19 世纪 20 世纪的植物画进行对比它是一个在柔光绝对不会有直射光没有强光的一个环境下创作的一个近物画它的细节都非常的清楚但是它没有很强的生命力
没有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那曾老师呢他想要追求的是植物的生命力那植物的生命力从何而来呢它是从自然中来是从它生长的地方来那么阳光的照射呢就会给这个植物带来不同的颜色啊光影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极其生动的当我们在看到这些细节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是在它生长的地方看这棵植物就仿佛来到了它活着的时候这就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非常澎湃的那种生命力这也是曾老师一直在追求的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曾老师住在云南云南是一个
太阳光照极其充足的地方可以看到在非常强烈的明亮到爆炸的直射光的照射下的这些植物我非常羡慕它
曾老师就是为了画强光照下的植物他北京都不住了这几年一直住在昆明植物研究所一个小宿舍里面果然还是要到自然当中去画就是那种生命感才会出来就像马里安纳诺斯一样我很喜欢就刚出的第二卷里面有两幅就超长的拉页就一面是那个印度北部连绵的雪山是一个很宏大的一个场景
它反面呢是一株绿荣猴,它刚好对照的是一个微观的视角,但是很神奇的是,我在看这株绿荣猴的时候,我就感觉我好像看到了一个王国,就是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甚至每一根绒毛,都是在这个王国庇佑下的一个子民,反过来它也在守护着这个王国的生机,就这两幅画让我感受到,就诺斯他没有什么去征服自然的那种野心,而是俯下身去,深深地跟自然共情,
我发现他就是会以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平和的心态去记录植物比如说画一颗这个瓦斯绿绒猴它那么大那么多细节我可能画着画着我就会变得比较的暴躁但是马利安诺斯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我能看得出来他画得非常的安静
它是无局系的一点一点有条不紊地在画它的毛如果在云南见到过这一类绿绒号就会发现这一类绿绒号的体表就是它的叶片和枝条的表面都覆盖着一层很明显的金色的绒毛但是怎么把它画下来就很难
马尔纳诺斯居然能够这么有耐心他在野外把这颗绿荣号的毛一根一根地画了出来这个我觉得非常了不起那么这个绿荣号它生长的位置也不是一个适合画画的位置对 它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很冷暴晒我
我就觉得他整个绿荣浩他像是一个交响乐一样的就上下左右就各司其职的感觉非常饱满很有生命力就尽管他是小小的这么一株但是他这么一株我觉得就跟前面那一页的连绵的雪山一样就是很力道千钧的感觉是的我是在秋元读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了绿荣浩的这幅画当时我在这幅画前面驻足很久都不愿意离开
我在翻译《花灯雨探险 2》这本书的时候我也看到了他画的就是洪家老师刚才提到的这幅雪山的画作我的天我在看这幅雪山的时候我也看傻了这显然是在山上画的不是在屋子里画的他怎么能有耐心把这个雪山每一个山尖尖都画得那么清楚这个雪山它当时的这个名字是一个不再实用的名字我就开始想办法
既然他的画作是忠实于真实状态的那么我就可以去查他这一片雪山是在哪个地方然后我可以用这个雪山去倒推他是在哪看这个雪山的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就是因为他画的太真实了所以我可以以此为线索去进行推理
就像看侦探小说一样或者在玩一个解谜游戏一样然后我发现了有一个地方叫做纳尔根达这个地名很明显就是他原来提到的这个纳昆达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拼写的方式就是这种最后猜中了 Bingo 的感觉真的很开心
对对然后最后真的给我查出来了我的天我心想也幸亏是马里安纳诺斯他画这个画的记录的这么清晰嗯嗯嗯那除了刚才提到这两幅之外马里安纳诺斯的这些画当中你自己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喜欢的还有哪一幅吗嗯
我喜欢的马拉南诺斯的画作很多如果说我最喜欢的一幅画作那当然是我发现新物种的那幅画作这个可以展开讲讲对这个可能就讲一讲我自己跟他的缘分我是去秋原读硕士的
我具体做的方向是植物分类学然后我是主要在秋原的标本馆工作秋原的标本馆是全世界所有植物园储藏标本量和物种量最多的
我主要研究的植物是茜草科的弯管花鼠当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就一边翻标本然后一边去秋园里面逛因为秋园真的是非常棒的一个植物园可以说是每天都有不同的花可以开每天都有不同的花在开比如说我去标本馆干活之前我先
走一条非常绕的路把这个整个园子绕一遍马里纳诺斯的画廊也在秋园里面这是英国唯一一个给女性艺术家开设的永久性的画廊也是植物绘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画廊在这个植物研究和植物收集的圣殿里面有一个植物艺术的一席之地里面有几百幅马里纳诺斯的画作全部密集地排列在一起
这些画作的排列全部是马利诺诺斯自己设计的主要是按世界各大洲各个国家去排列这些植物的然后在他放上了这些植物之后他还经常去给这些画作添几笔甚至连这个画廊它的这个门的这个门框上面都有他当时画下来的花儿
他可以说是对这个画廊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这个好有意思啊让我想到了金庸也随时随地的给他的武侠小说续集笔对一直在改对对对然后在这个画廊里面我发现了一幅画这幅画非常的不起眼但是它是马兰诺斯在普罗州也就是加里曼丹岛记录的
这个画作里面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植物其实两棵植物正好是我正在研究的这个类群就是茜草各般管花鼠的植物
其中一种是非常广布的就叫弯管花的弯管花这个物种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也有分布但是另一个物种正好是我主要重点研究的这个类群它和广布的这个弯管花有一点区别就是它的果实是蓝色的但是它那幅画很小
而且被它自己放在了很高的一个地方就是手都够不到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幅画有一百多年都没有人仔细地看过这幅画因为我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没有人管过这两个植物但是我是研究这一类植物的我一眼就看出来其中有一个物种很有可能是新种因为现在热带地区还非常欠缺基础科研的研究比如说植物分类学
这个树的标本已经被人采集 200 年了但是在这 200 年里面这些植物的标本就一直静静地躺在丘原的标本馆里面没有人理过它们我一看到马利纳诺斯的画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就是我不敢相信这一类植物它这么的不起眼这么的没人理竟然马利纳诺斯在 100 多年前就已经记录过它了
说明他的观察是多么的仔细并且我是多么幸运就是我正好接手到了这个没人理的类群当我在非常痛苦的研究的时候因为这个类群根本就没有人拍过照片
但是马利纳诺斯它竟然就记录到了然后又这么巧正好被我在逛它的画廊的时候偶然看到所以我就把它画作里面的这个物种去标本家里面找对应的这个标本然后仔细地观察给这个物种起名叫诺斯弯管花以纪念马利纳诺斯
然后发表了新物种然后到了去年我终于去到了婆罗州加里曼丹岛这是我第一次去然后我终于看到了我发表的新物种当时我就觉得这是经过了 12 年的一个漫长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据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吧非常有意思
你刚才在描述的时候真的你说的这只不起眼的小植物其实它一直生活在这片地球上面但是人们从来没有去认真地观看过它然后马里安纳诺斯他恰好在那天他可能俯身看到了它然后把它画了下来对 是的对 然后他就作为这个链接者把你和这个植物给连接在了一起搭了一个桥然后就你们两个人就像在传一个新火的火炬一样然后你把这个火炬给举了起来是的是的
那除了画作之外其实马里安纳诺斯他写的旅行回忆我也很喜欢就我有两段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段是写到他在画一种蕨类是很奇妙的苹果的那种绿色然后当地的小孩呢很喜欢跳进这种蕨类丛里面因为他们很有弹性就跳进去之后马上就会恢复原状
非常生动感觉我在看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马莲德诺斯写的游记非常有意思我去年基本上一直在翻译他的游记然后我发现他的游记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就是我以为他会把他的非常艰苦的绘画经历一五一十的原本的记录下来但是我发现他记录都是一些非常轻松和非常有意思的片段因为他去到的地方
在他当时来说真的是非常难得很多地方都是一直到今天都很人气罕至的地方别说是一百多年前了像现在如果像他一样环游全世界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是的是的也是个壮举
我很羡慕他里面有说一段就他讲我白天出门去写生然后中午回来因为那个季节一到下午就会下大雨但是在日落前呢天又放晴了这个时候我就会走上山去探索一些新的小路然后在夜色中回家就特别美好而且他都是步行走到那些山里面因为他觉得步行的速度可以让他更好的去观察那些植物的形态
这个我也非常羡慕而且我也深有体会就是热带地区基本上都是一大清早是农物然后在太阳升起来以后迅速的农物散去然后上午是拍摄或者观察生物的黄金时期很少会一直下雨但是也会非常暴晒一到中午开始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这些鸡语音在头顶上聚集嗯
然后下午就开始下暴雨这个暴雨的时间不能预测我在看他的描述的时候我就觉得他描述的非常的平和和解释热带就是这样的经常在下了一下午雨以后到了傍晚
就放晴了然后会有非常漂亮的火烧云甚至还有很漂亮的彩虹这个壮观的景观让人看到了以后就觉得心情非常明朗就是虽然下午一直闷在屋子里或者躲在那个山洞里出不去
但是一看到雨亭的这个壮丽的景观所有的植物上面挂着金银的水珠然后就会觉得哇就是我去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方然后我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的变迁的这个过程是一种就是自己在家待着完全没有的这种体会然后他说他可能每一天都去探寻一条不一样的小路这个我也是深有体会比如说我在秋园的时候因为园子很大有很多条小路
所以我每一天也会去不同的小路去逛一逛看看今天又有什么花开了这样整个逛下来大概就得有半个月左右然后我又重新地逛一圈因为半个月以后开的花的植物又完全不一样了在翻译它的邮寄的时候我也很有感触那你这些年就除了刚才说的婆罗州之外还去过诺斯比夏的其他国家去圣地寻礼吗这两年我去了一些地方比如说我去了南非
马利安诺斯的画作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精彩夺目的经验的画作都是来自南非的他记录了南非巨量的植物很多植物到今天都难得一见有一些植物是因为基地破坏然后濒临灭绝有一些地方本来就很难去它是跋山涉水去到的所以当我去南非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就是觉得虽然没见过但是我好像已经见过了我是在他的画里面见到的就比如说当我看到南非的山很多是这种桌状山平顶山这个山延绵不绝在我的眼前一直延绵到天际就是它消失在地平线一直延伸到那么远这么大的一片这个桌状山这么平整这么漂亮
在这些山脉上面生长着很多花卉爱好者非常喜欢的小型的球根植物和素根植物还有一些一年生的非常绚丽的形成大片花海的菊花植物我在看到这些植物的时候我也在想我在之前翻译马利诺诺斯的书的时候我看到他记录过现在我终于见到这个植物真实的野生植株了可能那种感觉还是挺让人思绪万千的那
那我们刚才说到诺斯他是从 26 岁开始对植物感兴趣那天一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头扎进植物的世界就当是那个启蒙的契机是什么从我刚刚有记忆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生物比如说家里家长给买了很多恐龙方面的书然后我就特别喜欢然后我就抱着家长大腿使劲求他们买恐龙相关的各种书
然后呢我还喜欢鱼是因为家里人看我喜欢鱼然后就给我买了一个挂图这个挂图上全都是世界各地的热带鱼然后我每天就在那看这个挂图然后也去了很多海洋馆然后我发现比如说恐龙还有鱼
都离我比较远那么有没有什么生物是我在身边就可以观察的呢植物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从身边开始观察的类群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是无数不在的我上小学的时候我记得我上画画课外班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画画然后我一到课间的时候我就跑出去小花坛里面有很多野草真的就是
北京最常见的野草比如说什么早开井菜抱菌小苦买
什么泥胡菜然后还有紫花地丁这些是北京最常见的野花就那么小的时候我竟然可以一直不停地看这些野花然后觉得乐此不疲就是根本停不下来我只觉得课间的时间太短了我从来没觉得我看这个植物的时间太长过我就是一直蹲在那里看然后看它的各个形态结构然后看它的生长它是单颗生长还是一簇生长的
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高中的时候我发现可以把植物这个爱好和绘画这个爱好结合在一起然后我就开始了解植物画的历史这些画家的这些经历也鼓励我开始进行植物画创作然后让我现在走上了这个一直在不停地画植物画的这个道路
那我作为一个画画苦手我一直很好奇就是做一个植物画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像你们在观察植物的时候跟我们普通人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察植物的习惯比如说我在拍一个植物作为会画的素材的话我会着重地去观察它的一些规律
植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比如说这个叶片如果它是轮生的它是结一轮如果它是互生的它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就是互生不一定是左边一片右边一片它有可能是左边一片然后转 90 度一片然后再转 90 度一片这样生长
就比方说如果是要拍照拍素材的话你大概要拍多少张才能够把一个植物给拍全了我发现就是总有你想象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在你没有记录到的照片里 OK 就是总会觉得还没够对所以尽量多拍如果有写生的条件我一定会选择画真实的活植物因为真实的活植物非常方便观察你可以看到它的各个角度各个细节
比如说那个科蒂斯植物学杂志它的要求就是尽量参考一颗真实的活植物去进行创作但是植物它每天都在变甚至每一分钟都在变如果保存的不好它还会萎粘
所以这对于画家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现在在画画的时候即使有活植物的话我也会一开始拍照片赶紧把它的各个角度照片拍下来然后我再对着这个活植物画这样我到时候发现它变样了我还有前期准备的照片可以参考明白像我创作的植物科学画它是忠于植物的真实形态结构的
但是他也需要人去设计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人是高度专注的因为他最后呈现出来这个画面他细节太多了太丰富了他可以说是已经在挑战人类大脑的这个极限的操作比如说马利安诺斯他的一幅画里面有非常多的细节然后他需要用很快的一个时间画完
当他开始画一幅画的时候他必须得全神贯注地去思考我这幅画怎么画他不能去思考别的事所以心流真的对一个创作者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说你也会经常在全神贯注的一个状态里面去做画吗经常不能就是我发现我现在是自由职业然后就会有无数的事来打扰我然后我每次被打断的时候我其实会非常的不服气
就是因为我很享受在《犀牛》里面那个状态然后这时候突然被打断我是很难受的所以我就很敬佩很多创作者嗯
我在看画多余探险的里面就诺斯他会说他觉得椰子树是非常难画的因为它们太高了对你除非走到远的地方否则很难把整棵树都画进去但是走远了呢你又看不清楚细节我想问一下就是你自己最画过最难画的一个植物是什么嗯
我画过最难画的植物可能是我画邮票的时候画的黄花猴因为它实在是太远离人类审美了它就是长得没那么好看虽然我这么说的时候可能会被贴上一些标签比如说我物种歧视但是这个是人之常情因为它是人之常情所以它对于创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是一个创作者怎么把
大众审美接受能力之外的那些不那么美或者说不那么好看的植物给画的更吸引人希望能够展现出来它的自然美它的花太小了这个跟马里安诺斯遇到的困难是差不多的一个被子植物的花小到肉眼都看不清
它的一堆小花挤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头状花絮它的直径只有几毫米那么长我的天这个实在是太小了
所以我在网上查资料发现都没有什么人仔细地拍过这个图黄花猴是在整个中国非常广泛分布的一个物种从东北一直到云南一直到最南边都有但是竟然都没有人仔细地拍过黄花猴的其中一个头状花絮我都找不到参考然后还有一个难点
就是怎么把细节和整体很好的很有机的统一起来就是真实的自然世界它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节怎么样让这些巨量的信息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呈现在一个有限的画面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创作这个是每一个创作者都要遇到的难题
你刚才在讲的时候我就在搜红花薅的照片的确就是我觉得我应该是在路边见过它就是手去捏一下它的那个叶子是不是手上会很香是的红霞老师有经验它是整个薅鼠味道最浓的几种之一了一碰到它就会有很浓的薅子味儿
而且它是氢酵素的提取的原料之一对 是的因为这个重要性所以它出现在了样物植物的邮票里所以说即使是一个看上去那么不起眼的植物但它身上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的但是这么常见这么重要的植物竟然没有什么人仔细地观察过它的一个头状花絮所以说其实我们人类对于植物世界的探索还远远不够深对没有怎么想象那么深
是的是的这样我想到以前我看过一本书叫野草的故事嘛它就是讲人们定义杂草嘛就为什么有些是杂的有些是不杂的比方说在我的草坪上面我是很平整的一个草坪但是你独树一帜长在那你就是一根杂草但其实它也有它自己的名字只是说因为我们人类自己的喜好我觉得你难看或者你跟我的这个环境不符合所以我把你定义为杂草我要把你给处理掉哈哈
就是这些草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太习以为常的草所以
所以我们就会把它当做杂草但是这些杂草其实它们的生活都非常的有意思在长久以来被忽视了也希望大家能够可能关注身边的杂草然后看一看它们比如说像马利纳诺斯一样大概一百年前的这些博物学家他们的探险经历然后我们能够学到一些如何观察自然的方式然后也开始观察自己身边的自然
那你刚才也提到了就是英国那个年代就 19 世纪 20 世纪的时候博物学热潮嘛玛利安娜诺斯他虽然没有来到过中国但是同时期其实有不少的英国植物猎人来到过中国的云南滇西北这块地方发现了许多真有的植物然后还把一些种子带回了英国那你怎么看待滇西北这片土地对世界植物史的影响滇西北对于整个西方原来
原意和园林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我就抄过去植物猎人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没有滇西北就没有现在的西方园林
西方园林里面有很多植物都是来自滇西北或者更广泛一点来说是中国的西南山地这一片地区的居住在中国东部的我们比如说我们在中国东部的大城市北京上海或者更南一点广州我们在这些城市里可能见不到太多来自滇西北的植物是因为气候真的不太合适
滇西北的气候和中国东部沿海的气候实在是差太大了所以很多滇西北原产的植物在这里长不好但是西方园林尤其是英国和西欧的园林它们那个气候是非常适合滇西北植物生长的所以它们从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大量的引种滇西北植物在它们的园林里栽培
他们有一些很重要的园艺植物观赏类群绝大部分物种都是滇西北原产的比如说杜鹃花爱丁堡植物园就是以杜鹃花著称它收集的杜鹃花实在太多了中国有大概 600 多种杜鹃花鼠的物种是中国被子植物第一大鼠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贝茨州第一大鼠师研制这么高的一个类群爱丁堡植物园和它的分园收集了 500 多种来自中国的杜鹃这个数量太可怕了可以说爱丁堡植物园甚至苏格兰很多地方的花园都是主要靠杜鹃花撑起来的我去苏格兰的一些植物园我能看到很多 100 多年的杜鹃花
这些杜鹃是当时比如说威尔逊他们带回来的种子直接播种出来的一直到今天他们都活着长得非常的茂盛满树都是花十几米高的一颗巨大的杜鹃然后上面全部是花
就是在爱丁堡那种寒冷的气候早春还没有暖和起来的那种气候里面然后看到这么热烈的花在拼命地开这种感觉真的是非常震撼我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我要回国我要回到滇西北去看一看野生环境下的杜鹃去看一看它们在野生环境下长成什么样
其实说到杜鹃花说老实话在这之前我对杜鹃的印象就是东南沿海城市就路边的绿花袋里面或者是山上面会看到的那种粉红啊或者是霉红色的锦绣杜鹃我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就觉得还有点俗气
但是到了云南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杜鹃的种类可以那么丰富就像你说的它可以高达十几米也可以矮到屠夫在地上只有几公分就有时候如果我不用形色实话我根本就不知道我眼前这朵是属于杜鹃它的形态太丰富了那我也想问一下刚才你说过你想回过来看一看你后来在滇西北这儿看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杜鹃花的场景
实话软件都很难鉴定杜鹃因为云南的杜鹃物种太丰富了又太多变有很多物种集中在同一片区域所以也只有专门做杜鹃花鼠的专家能够认清楚云南这些杜鹃如果在正确的花期去到正确的地方
比如说一大片杜鹃花海那个景观那真的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掉的有一年三月份我到云南看大王杜鹃大王杜鹃可以从这个名字就能听出来它是一种非常巨大的杜鹃
它的叶片很大然后它的花呢非常的精致和漂亮它的花是白色到淡紫色的有时候是白色带一点淡紫色的香边然后里面有像人的雀斑一样的密集的那种小深色点然后整个大王杜鹃它一个枝条看起来就像是一些下垂的叶片捧起来的一个手捧花一样还
还是旱季草都没有长起来的非常干的这个山坡上面然后这些巨大的大王杜鹃的大树开满了花枝头上面那个花密集的叶片都快看不见了真的是非常的震撼同时呢在大王杜鹃里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桃粉色的红棕杜鹃这个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杜鹃我好像没有不喜欢杜鹃因为杜鹃真的都太漂亮了
对我也想到就去年 7 月份的时候就我路过白马雪山哇那真的是漫山遍野一片紫色的花海就真的感觉像一个紫色的毯子那样子覆盖在连绵的群山上面特别特别震撼这些杜鹃一般单独花比较小但是整个植株上面会开满了花然后花非常密集
然后连成片就会形成一大片非常壮观的花坛另外我在去年春天的时候我也去了一趟永德大雪山哇那个红红的马英杜圈那也是太漂亮了一片山坡上面开满了马英杜圈的巨树哇那种震撼的感觉太漂亮了
之前我在和当地人交流的时候就我知道杜鹃花跟他们的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就在藏语里面杜鹃是叫做达玛梅朵嘛因为达玛是杜鹃梅朵是花的意思梅朵是花对就它就像是自然的信号一样就比方说人们看到杜鹃花开就开始要剪羊毛种玉米了因为他们知道气候马上就要回暖了
包括像养蜜蜂的蜂农们他们也会提前就是把蜂桶放到那些靠近杜鹃林的地方因为据说从这里放蜜蜂出去收成要比其他地方要好很多而且云南有些地方他们还会吃杜鹃花当然大部分杜鹃都是有毒的但是呢他们有一种大白杜鹃如果他们处理得当就好像是要水煮开然后再把它晾晒
然后就可以吃我自己是很喜欢吃那个大白杜鹃的就它跟豆米一起放一个汤很鲜甜杜鹃花可以使用的我知道的也是只有大白杜鹃当时也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就是没想到这个有毒的东西还能吃对对对
我觉得是非常浪漫的,看到他们背着锣筐下山,背着一大筐花下山,最后这个花是用来煮豆子,煮出来口感非常清新的一种食物,这个是完全没有体会过的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事吧。
没错像是现在在云南的河马上面我们可以买到金雀花茉莉花 槐花然后如果你是去菜市场里面的话还可以买到更多的花就各种各样的像我这种从东南沿海过来的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我觉得当地的那些菜市场里面的娘娘们也很可爱她就说那你就把它当什么什么一起来做这个我就觉得
那我好像也可以自己上手回去试一试原来是他们会这么说我都没有问过我都不敢问感觉一问就会暴露自己的无知那我们再回到天一老师你自己的生活上来你有算过自己从小到大一共养过多少植物吗记不清了我养过的植物太多了我养死的植物也太多了所以
你现在还会养死植物吗现在养死植物也很容易啊就比如说如果是蓄水量比较大的植物如果我把一盆植物放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我注意不到它可能两三天没浇水它就热死了干死了
我最喜欢植物类群有很多真的很多比如说千草科的弯管花树我因为弯管花和马里纳诺斯结缘所以我对它是有不一样的感情的另外呢我也很喜欢象牙参树为了研究象牙参我跑了滇西北的很多地方比如说大理 丽江 香格里拉
很多地方都有象牙参的分布而且它们经常会呈现出一大片长在一起然后去到旁边很近的一个地方又一颗都没有的这样的一个景观所以非常有意思
另外呢我也很喜欢绿荣浩他的颜值实在是太高了这个我觉得见过的他的人都不能否认绿荣浩主是一个像彩虹一样的一个树他只没有绿色就是他叫绿荣浩但是他就是没有绿色花但是除了绿色之外他的花的颜色几乎占满了彩虹的每一个颜色
赤橙黄青蓝紫都有尤其是它青蓝色的花那是最吸引人的因为自然界真的很少有很纯净的蓝色饱和度很高的青色的这些花绿荣猴一个鼠就占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然后这里面蓝的最纯净最漂亮的很多物种都是分布在丁西北的比如说霍香叶绿荣猴秀丽绿荣猴美丽绿荣猴
这些物种都是分布在滇西北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这些植物爱好者跑到滇西北来看它们会不断地带给我一些新的惊喜
不停地有科学家发表他们的新的研究那么这些新的研究都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拼图又拼上了新的一块但是你要说这个拼图它是有数量限制的吗比如说它是一个 300 块或者 1000 块的拼图吗它不是的它是一个无限的拼图你可以一直不停地往上拼下去所以这个就很有意思
我是在了解一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生物然后可以源源不断地把拼图拼得更大一点目前植物的新物种还在源源不断地被描述和被发现这些新物种不一定是藏在深山老林里的
不一定是完全之前没有被人记录到的有可能就在咱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它对像北京这几年还发表了几个新物种北京这么一个被植物学家已经探索的非常透彻的一个地方还能发表一些植物新物种其实我觉得就刚才你在说的时候我就想到其实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对周遭事物的这种习惯性无视当中解救出来
要重新去发现自己的敏感性有些东西我们可能太就习以为常了但事实上你真的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的时候会发现哇哦原来它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是的这个也是博物学能带给我们的乐趣
如果你开始对博物学感兴趣对自然中的各种生命形式你会发现这里没有源源不断的信息你只是去观察都很有意思前几年 BBC 有一个纪录片叫《绿色星球》它就是把植物的生活动的这一部分给可视化了
他用了各种各样新的技术去让植物能够在我们眼前动起来这个我觉得就很了不起然后在这个纪录片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植物其实完全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看的那样好像变化不大
他其实是一直在运动的就因为我们之前有一期的嘉宾云姐她分享了她的小学老师当时带了一盆快要开的昙花到了教室然后她第一次听见花开的声音这是她的人生美学的启蒙当时我就想到了其实我自己十多年前也看过一次昙花花开
那天晚上就我的房东奶奶她就朝我招招手说她的昙花今天晚上要开了让我进她的房间然后我们一起坐在她的床上面就看这朵昙花从一个花苞然后慢慢慢慢慢慢张开就是
介于可见和不可见的速度一点一点一点绽放然后就感觉我的眼睛就像是一台严实的摄影机器一样看它从一个花苞然后绽放打开然后最后凋零就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两三个小时吧
现在回想起来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体验就今天在跟你聊天的过程中我就觉得马里安纳诺斯她的人生或者说我们的人生就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也是一朵昙花是非常快的就转瞬即逝但是昙花和我们能够存在其实是无数的巧合或者说是
某种程度上的必然吧在那个年代他能够突破社会条条框框的束缚然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最后也把他的画作作为一作留到了今天让你看到了让我们看到了然后会让未来也更多的人去看到我觉得我能够做的是就是让自己短暂的这个生命也闪亮起来然后
然后像你一样像马里安南诺斯那样去热爱花草热爱河流热爱天空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懂得热爱别人的人对然后很幸运的是又和他开启了新的缘分好的
谢谢天一今天来做客我们的隐秘之门天一也会在松赞和他的朋友们我们 25 周年的产品季中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香格里拉塔城和丽江的春天欢迎大家关注松赞旅行然后跟天一起去推开植物王国的大门欢迎欢迎跟我一起看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