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9. 云南人吃菌指南:炒见手青吗?多放大蒜!

EP9. 云南人吃菌指南:炒见手青吗?多放大蒜!

2024/6/26
logo of podcast 隐秘之门

隐秘之门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徐丹
洪佳
聂荣庆
Topics
聂荣庆老师从气候、地理等方面解释了云南野生菌种类繁多的原因,并分享了自身及朋友们吃菌中毒的经历,以及云南人对菌子的特殊情感和文化意义。他还探讨了云南不同地区对菌子的喜好差异,以及干巴菌的独特风味和食用方法。 徐丹女士作为美食顾问,分享了云南人对菌子的谨慎态度和烹饪技巧,以及昆明人对野生菌的喜好鄙视链。她还介绍了不同菌子的特点和烹饪方法,例如见手青的最佳烹饪时间、干巴菌的刺身吃法、鸡枞的油制保存方法等。此外,她还分享了松茸的采摘和出口历史,以及近年来国内松茸消费的增长趋势。 洪佳作为主持人,引导两位嘉宾分享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对云南野生菌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徐丹女士详细介绍了云南人吃菌中毒的普遍性及症状,并强调了食用野生菌的谨慎性,建议只食用自己熟悉的菌子,并掌握正确的烹饪方法。她还分享了云南不同地区对菌子的喜好差异,以及一些独特的烹饪技巧,例如用小火慢炒见手青,以及用猪油、皱皮辣椒和大蒜等调料来烹制野生菌。此外,她还介绍了油鸡枞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虎掌菌的香味来判断天气。 聂荣庆老师从艺术家的角度,探讨了云南人对菌子的特殊情感和文化意义,以及菌子中毒的两种含义:身体上的中毒和精神上的中毒。他还分享了云南人对菌子的独特理解和哲学思考,以及菌子在云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此外,他还介绍了干巴菌的独特风味和食用方法,以及一些冷门菌子的特点和烹饪方法。 洪佳作为主持人,串联两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并引导话题深入探讨云南野生菌的文化内涵、食用安全、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她还引导嘉宾分享了云南野生菌的采摘、烹饪、以及保存的技巧,并对云南野生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Deep Dive

Chapters
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的原因在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云南气候温和,雨季充沛,且拥有复杂多样的山地地貌,为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 云南气候类似东南亚,旱雨季分明且雨水充沛
  • 云南90%以上为山地,植被丰富,为野生菌共生提供了条件
  • 云南拥有全世界约一半的可食用菌类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们讲述人与土地的故事探索和自然的相处之道欢迎打开松赞隐秘之门和我们一起走进大喜马拉雅大家好我是松赞的洪佳欢迎收听本期隐秘之门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是骏子

因为云南已经云来雨继了按照汪曾琦老先生的说法就是空气里一片骏子的味道今天来做客的两位嘉宾和骏子都颇有渊源第一位是聂荣庆老师他是昆明当代美术馆 CGK 的馆长在 22 年的时候 CGK 曾经举办过蘑菇之语的艺术展览他在去年还出版了自己的一本随笔集《骏众读》讲述了云南的各种骏子和他的生活记忆聂老师您好

你好你好我是聂荣庆另外一位嘉宾是徐丹丹姐她是我们松赞丰物的产品经理同时也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美食顾问丹姐可以说是我们云南美食的活地图了一般我想吃什么时候去问她总是没错丹姐你好大家好我是徐丹云南终于要结束漫长的旱季了我想很多人都在期盼雨季的到来

我想先问一下两位你们今年已经吃上第一茶菌子了吗我是已经吃上了我肯定每年都会去吃第一波的头水菌头水菌就是刚刚下过雨然后出的菌子其实可能也是就第一波在市场上能见到的

反正大家昆明人都习惯吧上市以后就今年吃的第一波菌子就叫偷水菌那您吃的是什么菌子当然是健瘦青那我觉得这样听下来我觉得聂老师还是一个比较有财力的人因为偷水菌是真的特别贵没有没有我也是因为招待外地的朋友那单简单你吃上了吗

我还没有其实我也在想投水镜的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大家所谓的觉得是什么独心众是这一块其实寻常老百姓来说我觉得应该是财力不允许吧因为它真的很贵上

上周然后都还翻翻的这周下个才腰斩了一下才下来掉 6 月到 9 月呢实际上是它大量集中上市的一个时间段产量比较大品类非常多但事实上呢我在整个云南因为它的海拔不同气候不同嘛

也有一些小气候我就发觉实际上你看从二月份春季的时候在香格里拉木江一带它就有野生的那个羊肚菌出现那个时候就是吃春羊肚菌那么再到十二月份这个跨度然后在大围山那边我又看到有鸡踪的出现所以呢老被人说什么落潮了镜子落潮了

就像那个骏子的潮汐一样有一种此消彼展的那种感觉那我作为一个浙江人啊其实我是到了云南工作之后我才真正地看到和吃到新鲜的野生菌因为在我们那边常见的就是像香菇啊金针菇口蘑这些在你们看来是人工菌的菌子

所以我第一个问题就是想问为什么云南会生长出这么多的野生菊呢首先我们从气候来看昆明一直被说是春晨这说明了其实云南的整体气候上呢四季不是那么明显

它的气候和那个东南亚很接近就是分旱季雨季雨季的时候有充沛的雨水然后又因为我们的海拔在这儿这就给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其次呢我们再从地貌上来看云南呢 90%以上呢都是山地的这种地貌

你看从板纳的热带雨林再到我们香格里亚德青的高山针叶林各种树的内形都很丰富让野生菌这种很强调共生的物种有很好的共生的条件所以就会长出那么多的野生菌来全世界有 2000 多种可以食用的蘑菇但是在云南就差不多占了一半左右

我觉得这个就是自然给云南的一个恩赐所以是云南就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得天独厚所以说能够有那么多特别的菌子那说到云南的菌子可能大家最好奇的就是见小人了因为网上也有流传着很多就是跟菌种毒相关的梗比方说你们云南人有个口诀就吃菌子要三熟菌子的种类要熟然后炒药炒熟去医院的路要熟那你们自己

或者是身边的朋友有没有什么中招的经历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我小时候的那个故事比较好在书里面也有写过因为小时候住的都是一个大院子里面就是每家人做饭然后旁边的人都能看到然后突然就发现邻居家半夜一家人起来做饭然后觉得他们家很奇怪怎么会十一二点做饭然后

那家人的女主人就很认真地说说你看家里面来那么多亲戚做满了这个我们煮那么多饭都不一定够吃所以赶快给他们再做饭他们全家同频在同一个时间都中毒然后都看见的是一样的这个事情上我还是觉得特别有意思这个还挺神奇的因为大家其实

幻觉会产生不一样的幻觉但他们全家人看到了一群人到他们家来可能还有吃的那个菌的那种可能是没炒熟或者什么程度都差不多所以他们就是差不多同样的感受然后大家都配合的挺好那丹姐呢你身边有什么或者你自己有什么经历吗我自己就是那个我的闺蜜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

然后呢他就很兴奋也很神秘说老徐我开天眼了说家里也是有很多彩色的小人挤满了然后给他堵在那个屋里头他出都出不去我一听我说你旁边有人吗他说他老公在那我说你这个郡中毒了我说你赶紧到医院去吧还有一次是一个北京的朋友他觉得剑手精特别好吃然后吃完之后回到北京了他说他看见那个絮状物

我说你也是中毒了我去年也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就是这样然后北京的就特别好的医院这方面的医生然后就完全从来没接触过这个都是通过电话打到云南这边咨询对所以说云南的医生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就有时候就聚集的时候然后真的头也不用抬你看你的症状低着头处方可能就开出来

就让你去输液了这个也是我下面想问的就是那么多人都吃菌子中毒过但为什么云南人还是这么就是乐此不疲的或者是每年都很期待菌子的到来我觉得首先是一种饮食习惯就是以前昆明那会儿没有什么大棚的时候

其实所有的食材一定是依据每个季节的不一样然后你吃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蚕豆这种东西就对我们来说一定是春天吃的毛豆是在中秋前后会觉得那个时候的就特别好那镜子呢也是就是你到夏天如果没有吃到这个镜子你就会觉得这个夏天都所让无味就好像差了很多东西这样的没过

这个夏天就没过那念老师您去年出的那本书就叫《郡中毒》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定这个书名呢因为我觉得郡中毒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真的是吃了以后然后让你的身体有反应以后中毒的状态

第二种其实我觉得是精神上的中毒这个就像你刚才问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云南人那么爱吃这个东西这个依赖我更多的是理解成是一种云南人不同于别的地方的人的一种状态您之前好像跟袁长根老师也有一次聊天就说到那时候知青下乡就很多往北边走他们后来可能成政治家之类的但是往云南这边走的很多就成艺术家了对对对

那个时候我们在说比如说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时都是插队落伏去了北方然后可能他们每天都在读哲学书然后考虑的都是那种比较大的问题国家的问题社会的问题等等就有比较远大的志向

但是到了南方以后因为你的生活的环境也好就像这种你整天在吃蘑菇然后有很多时间夏天的时候在讨论哪些蘑菇可以吃其实可能是另外一种状态了那这种情况下当然就很自然的出现像王小波啊阿诚啊这样的一些作家对吧或者是这些艺术家当然这个也是后面考证的一种野石考证哈哈哈

我记得于坚老师在《菌中毒》的序里面也写到对云南人来说吃菌它更像是一个地方性的哲学事件因为对蘑菇的爱让云南人普遍有一种超越性的看淡生死菌子有毒没关系重要的是当下对美这件事的体验和感悟这个我非常赞同在吃菌子上面我们云南人真的很执着

但是话说回来其实对于菌子的选择也是非常谨慎的我们一般呢只是自己熟悉的菌子而且呢要会做就像刚才聊的这些菌中毒它会有一些什么产生幻觉呀致幻呀但大家都觉得嘖

很神哇都想体验一下但是大部分的那个菌中毒其实还是跟体质相关吧就像我就有过吃菌子中毒的一个反应但上吐下泻的然后时不时的还发冷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大家还是要很谨慎地对待夜深菌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吃自己最熟悉的还有像刚才那个老师提到的话就是去医院的路要熟这个很关键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吃菌子这个话题就是吃菌子大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头好就像刚才聂老师说了见首亲不过我想每个地方可能都会有它自己的地域偏好比方说像昆明你们心目中有没有一个所谓的排行榜或者是一个鄙视链之类的对昆明人来说永远的肯定是甘巴菌对心头好这个是鄙视链的顶端对永远都是这样但是甘巴菌呢很有意思就对外地人来说不一定都会喜欢

很多人觉得它的那种就那种松针的那种腐烂的味道太严重但是喜欢的人呢就喜欢的不得了对于那对昆明人来说我觉得甘巴郡集中永远都是排在那个最高的地方甘巴郡集中然后建寿清排名头三对前三位的所以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松茸它其实在你们这儿排不上名号排不上对

那在云南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偏好吗比方说我在昆明的市场其实看不太到大红菌但是我到普尔斯茅那边就发现他们卖很多那个红颜色的看上去像多摸过的菌子有有有这个我有体会

其实云南的立体的这种地貌了嘛实际上其实应该是司马文山一代的郡子最先上市的那个时候也是采茶的季节然后在那我见到一个奇怪就是整个因为山路嘛有个半坡那整个一山那边的那个横切面我看到的全是聂老师您最爱的剑手青没有人要因为他们不吃是在坡里面

普尔我都惊呆了但事实上呢其实四毛那边他们最出名的一道菜不是那个大红菌腹鸡对是他们的名菜什么做月子呀或者平时滋补啊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觉得那个汤熬出来是偏红的就是心里边还是有点顾忌但是在福建那边就特别追宠这个大红菌对那个可以卖到上千块哇塞

这个地域的差别这还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念老师您有看到其他地方他们会更偏爱某项君子吗比如说你在鸿河的话你在石坪地区他们有的地方可能甘巴郡比较好然后你到了各州就很奇怪他们那个地方要从事老产那边的那种建首卿

而且切的很厚我每次吃的都心惊胆战我觉得我们在昆明都小心翼翼然后他们都一定要炒到那种特别厚特别厚的厚到你觉得吃每一块都是有风险所以其实每个地方的可能就是因为出产的这个不太一样比如说好像大理就不怎么吃干巴菌大理就喜欢冷菌

大理的那个鄙视链他们觉得冷菌是最高级的是是是但是在昆明周边大家就不但会死尽对我们觉得口味跟那个什么人工菌差不多什么的刚才那个聂老师说的大块大块的剑手青的这个我也是有一些感同身受因为从小我们昆明人吃的剑手青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有毒但是又非常喜爱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它切得很薄

然后呢用水焯焯的那个水啊都是黑的我记得我奶奶炒的其实我们吃的那个菌子都是稀稀粘粘的然后把它和那个米饭拌在一起来吃但是又觉得真的很香很下饭直到有一年我去路漂

路漂的时候有一家老店他做的黄焖剑手青那个也是颠覆了我的就是他的剑手青不是个头他就是对破对破就是半个剑手青黄焖我就问他你做这个的诀窍是什么为什么它是脆的又鲜他说做这个剑手青有一个临界点那个就是 12 分钟 12 分钟过后它就无毒它就是安全的

对因为我自己做就是可能会切的比较薄但是不会超过七八分钟这样来炒就像你说如果不是那种粘粘的状况它可能就会有点过的有点干所以其实我在餐厅一般是不会点箭手青的就是因为餐厅为了保证客人不会中毒要的就是用水焯要的就是过油然后它炒出来的那个菌不会有那种粘的状况对但是呢它也少掉了箭手青的那种鲜的那种

就是它最精髓的部分有很多人说一太大地来云南如果他没有一个云南的朋友的话他其实没有吃过真正的剑手青的味道的确我印象中我在餐厅里吃到的也都是很薄片的然后干干的对干干的没错没错就是炸出来的

对它过了一遍油嘛就能够保证不会中毒但是真正的那种见手清的那个味道一定是要黏黏的然后你才能吃出它的那种滋味来对其实你去到一般的什么旅游的餐厅啊它为了安全起见其实它给你炒的都是要么就是美味牛肝菌现在叫的白牛肝它就是完全无

但是在意大利法国这些地方又很盛行所以云南这边实际上是从 80 年代一直都有大量的出口意大利它就是白牛干但是它跟剑手青的风味是差一截的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如果一个餐厅炒一盘菜就要十分钟而且要小火慢慢地炒加猪油的话

那他这盘菜的这个时间成本就会特别高所以餐厅都不会这样做所以就是奉劝大家还是交一个靠谱的昆明的朋友然后去到他们家吃剑手青同意完全同意所以就是最好的剑手青其实是在家里做出来的一定是的其实剑手青这个镜子它不一样

本身就很有意思因为它这个名字嘛就是它手去碰一下不管是它的褶子上还是它的俊饼上或者用刀在切它的时候它都会马上给你反应出来它就变色了有点像我们以前用的那个英雄牌的蓝墨水然后渗出来的那种感觉所以说它其实本身这个俊子自己的特性也很有意思

丹姐你吃剑手青有什么心得吗我们吃骏子骏技的时候最尊重它的一种做法就是要炒它而不是像煮火锅一样的给它煮了这个我们都觉得是抱歉天物了就是像现在我们在路上会看到很多镜火锅但是你们会觉得炒着吃更好这个是一个理由产品

就你们小时候是没有这种没有没有我到可能 30 岁以后才有的这个产品但是我觉得也挺好就是第一呢确实是比较安全第二也让你从视觉感官上面发现台上一大宽各种野生菌然后首先从视觉上面就征服掉别人它仪式感满满的如果你的菌子里边你选择了那个健受氢的话在里边它会觉得油气的香然后呢它还要让你倒计时

半个小时他就是前戏做得很足对对对那个筷子收掉不让你去动筷像你老师说的他对一个旅游产品来说他是成功的对这个策划得非常好我觉得挺好的就是也是云南的一个因为你还是要有变化对吧我们只能代表我们老昆明人的一套就是我们对这个镜子的

我们就认为就像你说这个牛肝菌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最朴素的方法还是皱皮辣椒加大蒜还有动物油对猪油一定要猪油这样炒出来的就是在家里面小火

这个才是最正的味道原来是要小火不是那种大火爆炒的一开始是火大一点但是马上就要把它降小了就慢慢炒然后炒到那个黏黏糊糊的状态的一个临界点小火不停的翻炒对吧

对吧老人说的不能沾到锅铲上面其实你那个油放到里面跟它炒的时候那个油出来和浸的汁水出来的时候它的颜色是浑浊的但是炒到你觉得那个油都变轻了的时候其实就是 OK 了

回家可以试一下对对对先会一下那刚才讲到的剑手青是聂老师的最爱丹姐你的最爱是什么我的最爱那肯定就是在鄙视链顶端的第一名甘巴郡甘巴郡这个名字其实我一直挺好奇的因为我们知道云南把风干的肉类也叫做甘巴像牛甘巴羊甘巴之类的那他们跟甘巴郡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我是这么想的是因为这种肉内它腌制风干以后它的香气就非常浓郁这个就和甘巴菌的这个味道很相似其实甘巴菌也是王曾琪老先生特别喜欢的菌子他在书里边就形容过说它有成年宣威火腿苏州风鸡

南京鸭蒸干的这种香气你想就是他一直形容都是用肉内这也是他奇特复杂让人着迷的这个原因吧对

就是用干巴来命名干巴郡其实是很云南很当地的就你们能够一下子 get 到不过像我们这种外来的朋友可能会搞错比方说在菜单上有一次我看到有道干巴炒饭我以为是干巴郡炒饭但没想到上来是干巴肉炒饭就可能这个还是要问清楚对的对的

甘巴菌它可以说是市场上面卖的最贵的菌子之一了动辄就要上千亿公斤有一种说法是什么时候吃甘巴菌自由了我们财务也就自由了从小吧一直最贵的那么小时候呢就是我们也真的就吃不起

我以为甘巴郡就是那种腐败的腐烂的像那个聂老师说的松林里边腐败的那种发酵的那种味道然后直到我后来接触了一两小少大狗黑地村然后呢他们村子里有一个特别好的一个办法

就是实行包山制那么把这个经营权交给某一个人让他承包下来他们所谓的人工干预不是说给他施肥或者是给他催大或者怎么样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而是说看到那个菌体形成之后

它呢就会用小树枝给甘巴菌搭个小棚因为小时候我们吃的甘巴菌云南人都知道里边杂草丛生泥土特别多因为真的很难捡每个人喜欢吃这一口但是没有人会去爱捡甘巴菌的就是洗甘巴菌是吗

他把里面的那些松针啊土啊摘出来对就是单纯的用水还冲不掉它冲不掉用手把这些捡出来然后呢还要用那个面粉去捏它把那些杂质泥土带走这样的话你才能吃到干巴菌以前有杂质的可能卖你个 300 块一公斤你过去里可能才有 100 克

200 克因为丢我们叫做丢头很多但是这种包山菌呢你听着说卖八九百一千一公斤但是你的获取率那是 90%以上我就很感慨就有了这种机制之后我吃到了不一样的干巴菌

我甚至于是有一次带着那个伊比利亚火腿就真的现场采摘下来然后呢就手撕就直接先单独吃了一块又配上火腿或者再配上盐就是等于说是吃了一个甘巴菌的刺身是吗刺身对吃完了之后颠覆了

根本没有那种腐败的味道味道极好你老师有吃过这个刺身的甘巴菌没有没有我也想尝试回头单单把这个安排安排我想就是如果有比较好的这个甘巴菌然后有好的盐

好的火腿啊等等配合肯定这个是很精彩产地确实很重要不是每个地方的干巴劲都好吃因为现在这个干巴劲卖的太贵了所以这些军商们都会从别的贵州啊湖南啊进一些来样子是一模一样但是味道完全不一样

就是你吃不到那种我们小时候吃的那个味道我自己是比较偏爱像玉溪周边鹅山这一带的其实甘巴鲸你就是要吃它的在松林里面的那个味道是吧对对对理解成是那种松林的气息也好

等等就是一定是要很浓的那个味道它才会好吃我的经验还有一种就是今天炒的干巴菌不一定今天吃你放着然后明天热一下会更好吃如果你拿来炒饭的话也会更香刚才聂老师说的就是鹅山一带的就是它属于一西我个人也是认为就是在整个云南区就是我觉得一西人是最会料理菌子的

包括辣椒的应用炒菌子我们以前小时候吃的只是皱皮椒但当你去到玉溪一带的时候他们用的是两种辣椒符合的那种味道因为以前玉溪人也是出厨室的地方第一次出厨室然后也是很聪明会做生意他们有钱所以呢就是也舍得用油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所以说就是炒菌子的时候多放油是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事吗对一个是保证它的安全第二个它本身菌子直接都属于那种比较素的东西你反正要用油来配称会更好

刚才讲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就是这几年其实我们也在改变比如说像炒干巴菌以前我们就是大蒜加皱皮辣椒对吧现在我觉得我们也是复合型的那种就会加上皱皮辣椒然后小米辣然后再加螺蛳辣三种混在一起那个辣椒的香味更丰富就会激发出不一样的味道出来对我还吃过那个干巴菌天妇罗给它外面薄薄的过一层面一样炸吗是的是的也是很下酒

我是有一年我们当时在做那个模范生活那个云南的一个烹饪大师那个燕辰对大理这边他们不是产那个黑蒜吗他用那个黑蒜和甘巴菌包了一个汤用黑蒜的这种最早是西餐里面在用嘛他把这个西餐日料里面那种材质跟这个结合然后呢又有一种

广东的这种方法来包这个汤我觉得还是挺有串意的那么多年其实在云南我是个比较保守的人不太接受很多这种比较所谓的有串意的菜的这种做法但是他的这个燕达斯这个我觉得还是做得不错的说起这个还想分享我给潮汕研究所的张新明老师给他摆这个干巴菌我就觉得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干巴菌的这种气味其实是真的很顶级

当我把这个干巴菌给张其明老师寄过去的时候他用我们的干巴菌做了一个佛跳墙这道有干巴菌的佛跳墙现在也成为他的私房菜里边点的最多的一个保留菜这个创意蛮好的是跳脱了我们本地的孤有的一些做法对于他

再来说就是气味的一个获取就没有我们固有的那些束缚还让我挺惊艳的我们刚才说到干巴菌洗它很难或者是剪干巴菌很难我记得我在昆明的菜市场还会专门看到有洗菌子的摊位主要是洗鸡踪聂老师我不知道您反正我小时候您记得我们家家户户都有那个大铁盆吗对对对它可以洗衣服洗孩子然后我们还围着大盆洗鸡踪从小到今也就

对因为做鸡中油嘛每家都有这个传统那会儿小时候鸡中是贵但是不像今天这样对吧所以对每家人来说就是你在夏天的时候然后买一些鸡中然后把它炸成油我们从小炸的我奶奶炸的独腿鸡中还不用火把鸡中我们用的是独腿鸡中炸炸了之后就是纸饭盐

吃的就是它的原味和清甜然后呢一次炸很多但是因为你要保持它的那种水分和鲜甜的口感你不能把它炸得很枯因为枯了它就不鲜甜了就是你吃一个礼拜大概然后你又把这个菌子再去复炸一遍反复复炸

然后它的甜味会不断地在被激发出来是的是的就油鸡粽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去朋友家他说他今天家里没菜就给我来一碗酥面然后当时我也没怎么期待他就简单地下了一碗面然后从冰箱掏出一瓶神秘的玻璃罐头然后从里面拐了一勺油出来连带了几根菌丝嘛然后我吃下了第一口天哪那个鲜味简直就是

触及灵魂的那种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鲜的一个骏子油然后我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叫油鸡棕云南人都是会一部分那个油是拿来可能做面条或者什么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拿来就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做凉菜的时候加一勺那个油在里面很多人不知道外地人不知道你这个调料怎么做的其实很多秘密是在这个油里面厨房的秘密

那当年发明油积增是不是也是因为比方说那个时候保存积增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应该是以前这些都比较难嘛所以云南的野生镜的珍贵之处第一它是那么多年一直到现在你想我们有中国最好的植物研究所然后全世界最顶级的真菌专家在这边那么多年唯一能做出来的到现在为止就是阳毒菌

杨独俊是可以人工培育的可以人工的但是其他的都很难所以他肯定集中就是那个年代大家为了让这个幸福生活持久一点然后智慧想一种保存他的方法嗯

聂老师您在书里也写了就是如果让全云南的人来投票就是鸡棕它可能非常的老少咸宜就很可能大家就会把它选成百骏之王对对因为像甘巴骏阳或者是其他的骏子它口味上可能会比较挑人一点但是鸡棕它好像就大家都会喜欢吃是是是

那你们会怎么样料理鸡中呢像我自己是喜欢比如说比较新鲜的鸡中的话就把它跟那个火腿一起切成片就什么都不放放到上面一蒸蒸出来火腿的那个咸味正好跟那个鸡中的那种鲜味配在一起那个我觉得是最好的

我还遇到过一个广东人见到鸡踪然后想出来的一个做法叫做鸡踪三吃鸡踪的那个帽帽然后他用来清炒鸡踪中间的那一段它事实上是没有什么纤维和杂质的

它用来刺身非常之鲜甜水分又足又特别甜又嫩然后鸡中的根根呢它用来包粥就是把一个鸡中给好好的从头到脚都利用了尊重它其实鸡中确实是拿来做刺身选到好的鸡中的话其实真的有时候我觉得比松茸的刺身要更好吃特别甜

那比方说如果我想要去市场买集中回家炖鸡啊或者是炸油的话你有什么分辨的技巧吗我推荐黑皮集中独腿黑皮集中其实你煲汤的话你可以不用那个小菇朵的其实你用开散的对对对那个价格就会便宜好多

你把它不用用刀就撕对手撕对诀窍是一定手撕不要有金属去切它就是可以更好地保留它那个香甜的口感对那我看到聂老师您在书里面写到就是云南有很多礼遇或者一些俗语是跟骏子相关的比方说就像鸡踪对

我就说是骂人也是用机踪然后表扬人也是说你这个人很伟大你真是一颗大机踪就是是褒义的然后觉得这个人不好这个机踪怎么怎么就是你要看你当时使用的那个语境是什么像我同事也经常会说你在搞什么机踪

就其实你在做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对对对你在做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还挺有意思的那除了集宗之外就是在云南的文化或者是表达当中还有没有跟骏子相关的一些符号吗或者是文化意象之类的明话说你可是做脑主了嗯

对就是一般就是拿这个郡中毒的嘛拿这个概念来说就你这个人不正常或者是说你这个人有点这么广东话里面的气性啊然后北方话说你傻了吗没事吧就会用郡中毒的这个状态给代替被闹着了

所以说就是镜子真的也是渗透到云南人生活的文化的方方面面那最近几年在镜子里面就在全国范围内话题度最高的肯定还是松茸了但是我在和很多云南人沟通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往前倒个十几年就是云南的松茸主要还是出口到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在香格里拉那边采购松茸是非常愿意出高价钱的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自己过程中

国内的松茸产量已经非常低了日本人关注松茸的理由也很有趣就是说首先它一直是他们很珍贵的一种食材其次据说它是原子弹事件之后第一个从土壤中长出来的所以大家就会觉得说它会非常抗击那种恶劣环境的一个生物

不过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一下子宋荣就在国内就是知名度变高了可以说是一步居待火的一个风物那我想问一下丹姐你当时作为《舌尖的美食顾问》当时你们是怎么样想到做宋荣这个主题的而且把它放在第一季的第一集我记得是《大自然的馈赠》这一集里面是是是因为当时拍的那个我看一二年

但是正好是那个食品危机那个什么苏丹红瓦什么的各种添加剂的时候所以大家还是挺感慨就说你这种天然获取的不需要什么添加剂的这种食材尤为的珍贵所以为什么那一集叫做《大自然的馈赠》里边提到了有松茸还有诺顿的盐

你不可或缺你也制造不出来也合成不了也不能人工地去种植它所以当时就选了这个题材那你们当时在筹备或者拍摄的时候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吗非常多桌嘛当时是住到他们家里去了

但是也跟他说好了约定好了说我们第二天跟你一起出发然后呢我们去拍摄你怎么样去采松茸的这样一个过程结果呢当我们醒过来的时候看见他已经在那收拾那个松茸了他说他想了一下怕我们跟着他会耽误他那一天的收成影响他的收入就是你们的脚步跟不上他的脚步

对的这是必然的所以呢他在凌晨三点钟的时候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出去已经捡了一趟回来了但是看到他捡回来之后其实那个松茸已经是每一个都套着一个袋子

他说这个是在 80 年代的时候就是日本人告诉他们的我们就是要这样的标准因为这个袋子是日本人发给他们的让他们在捡到之后每一个都要装到那个袋子里保鲜其实大家也都琢磨出来

一定是要有打冷把这个松茸至少五个小时温度在四度这样的话呢这个松茸它就不会是继续的散发一些热气虽然它离地了但是它依然是在生长着所以呢这些都是一些小技巧小诀窍保证你能在 48 小时以后你还能以最优的品质吃到次生整个松茸的这个供应链上面

大家真的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我前两天还在跟我们香格里拉的一个同事聊天他说起因为剪松绒它其实还是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和经验就是你知道哪里长松绒且你要看得见松绒像我们的话很可能走过这块地方明明松绒就在我们脚下我们也看不见它但是呢他们现在面临一个问题

就是他这一辈差不多是四五十岁比他再老一辈的爸爸妈妈已经年纪大了或者不在了就他们已经上不了山了那像比他们再小一辈的孩子呢已经去念书或者出去打工工作了所以在他们观察来看就至少在香格里拉这边采松荣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那采荣人的变少和供给上面的这个需求不断在增长之间的这个矛盾你们是怎么看呢我觉得挺好的就是

是 踩的人越来越少然后这个东西越来越贵因为近似网络它需要一个修整的时间对吧中国是过渡的那种就像刚才说现在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像香格里拉的规定是小于多少公分的小于三公分以下就是同容对 同容你就不能交易那这样其实就是一个好的措施为了保护近似网络嘛

其实这个菌就很多它是一天长成的然后再过了一天没人采可能第三天它就开始慢慢的就开始自己就腐化掉了然后又回到自然我觉得像在欧洲的话他们其实特别提倡这个

你怎么样留住他的根或者什么是特别重要的而且他们觉得这个是自然的馈赠他每年都应该是很善意的对待他然后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其实前几天我在给 GQ 写一个文章的时候也在说这个问题是随着像什么耶伦吃牛肝菌等等的这种事情那天一座一望的李刚跟我说他们耶伦吃完牛肝菌以后他们的牛肝菌的健手清的销量是翻了 25 倍

所以他们就需要很大的参数来参数云南的野生菌那这样的话其实导致的问题就是过度的采摘对云南人来说我们希望这个老天窥症的这个礼物能够持续能够长久而不希望就说最后慢慢就没有了是吧这个事实是我觉得今年给我的启发和比较在意的一个题目

就是虽然可能我们未来松茸的产量会下降但是您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是让自然再慢慢自己重新一个修复的过程它应该有一个修复的过程好的谢谢那现在就是两位来分享一下你们最爱的松茸的吃法分别是什么

我自己是特别喜欢就我有一年因为每年松茸季的时候都会很多朋友给你寄过来然后就让家里面阿姨把它骗出来以后太阳最好的那种就放到下面去可能两三个钟头就全部烤成松茸缸就特别奇怪烤完以后那个松茸很难闻的味道特别难闻但是你把它密封的很好然后到过了这个季节然后包摊的时候你抓一把那个扔到里面

就马上又变成特别香的味道那个是让我特别惊艳的一个事情那么我自己喜欢的那个松茸反正记忆犹新的就是在尼西村子里住着的时候老乡捡来了松茸但是品相不好已经开散了

然后我们就是用聂老师说的那种,把泥土去的这会儿手撕,放在那个脏炉上面,它不是那个铁炉子吗?下面有柴火,但是我放在表面,然后烤了吃,就烤松茸,烤松茸,什么都不加,最后就是蘸点盐,就是等于说还是吃它的原生的那种风味,对对,原汁原味,我觉得云南所有的野生鲸就是原汁原味是最好,

所有的烹饪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不一定是会能达到那种就是让你刻骨铭心的那种情况对因为我们的食材够好够新鲜才不需要用过多的味道去掩盖它去调它的味那刚刚

刚才我们聊了几种比较热门的菌子那接下来我们可以来说几个比较冷门的或者大家在外省不一定能听到的像我在聂老师您菌中读那个书里面看到您提到那个虎长菌很有意思因为你说就是人们可以根据就是家里存放的虎长菌的那个香味的浓淡来判断天气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可以跟我们展开说说吗因为虎长菌对云南人来说其实也是比较少见的一种

我原来一直认为这个说法也就说说而已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慢慢吃这个福长菌我觉得确实是它有一种很特别的香味上次我们在做那个展览期间我专门有一天带我们从上海阿别的地方过来的同事一起去安陵那边吃一家就是它专门有那个福长菌真的炒出来也是最朴素的做法

就是加辣椒大蒜炒就完全是不一样它又跟别的我们吃的干巴菌什么什么不一样的做法不一样的香味那丹姐呢就是你有吃过什么好吃的胡长军做法吗我吃的因为它做法跟我们通常炒的那个方法不一样所以让我特别能记住它就是红烧肉里边放上胡长军因为它很香对可以试一下它又吸汁就是

一个素肉一个是荤肉就是两种肉杆在一起对的对的而且尤其推荐就是像香格里拉灵芝一带的这个黑胡斩因为昆明周边的就是像玉溪一带其实多的是黄胡斩对就真正的其实真正鲜的是黑胡斩对黑胡斩的香气是要高于这个黄胡斩的所以就建议这个红烧肉里边炖的是黑胡斩去好我也可以试一试

今天就是个厨艺分享大会我聊饿了那像胡掌俊一样这种也同样很香的俊子还有什么可以分享吗前几天我们那个同事谢飞他去法国还说他在法国他就看见了鸡油镜想去云南然后马上想买一点在那个家里面厨房做一下在西方来说这个鸡油镜其实在意大利在法国都很普遍吃这个的

所以我觉得对他们来讲他们也是觉得鸡油镜是很美味的东西对我来说对一个昆明人来讲吃鸡油镜是一个最省钱的方法因为它很便宜吧便宜对你不用去像什么买这个钢巴镜啊什么鸡踪啊那么贵就随便可以买一点然后回家随便想怎么做怎么做而且它也好清理

对对对又好清理又便宜就是最随意的这种恰恰也是其实挺美味的依然是辣椒大蒜就是美味的平剔哎

您刚才说到就像欧洲他们那边也会有基油菌他们是怎么去烹饪的他们会用很多什么奶油的东西或者是烩或者是烤等等的这样因为我之前也尝过了基油菌我觉得它会有种就是杏仁的那种味道就杏香味很浓坚果味是的对然后它那个颜色给人感觉就像一朵基油的那种对对对黄灯灯的

野生菌就是其实很多的程度它是水分比较多但事实上呢你要把它的那个坚果的香气激发出来你要有一个小诀窍就是要把它备干水汽我们说备干它在锅里面把它那个水汽去除掉它的坚果的香气就会激发出来倒反而那个法式的欧洲人的那种料理方法我是不敢苟同因为我不能接受犯什么

奶油和黄油之类的就是会让整个口感变得腻了一点腻我觉得吼得慌对那我们刚才其实也提到了一个骏子的万能公式就刚才有说大蒜辣椒和猪油对吗有火腿们更好了再加点火腿对对对那你们还有没有只有自己家里才有的那种烹饪方法可以跟我们分享一道就独门秘诀比如像以前我用那种什么德和罐头

红烧肉做灰青头菌那会儿不是太多的人我现在发现周边全部人都是在用这种其实就跟他刚才说的那个孵展菌跟那个红烧肉混在一起是一个道理让它变得非常厚实的那种味道对有的像大理人或者是弥勒人他们做就炒菌的时候就更随意看那个砧板上有什么有烟菜他就抓一把扔进去什么有韭菜就抓一把扔进去

都特别随意但是对昆明人来讲呢就是所以你跟两个昆明人讨论怎么做真的就只有一个万能公式就是皱皮胶加大蒜加猪油皱皮胶就是那种我们看上去它感觉像已经干瘪了一样但其实它是它原先那个形状做干瘪皮是皱皱的但是它皮不是厚的是薄的

现在就是省外的朋友不是让他带菌子吗就给他寄过去我们都会在那个箱子里对对对都要放上这个买上这个辣椒因为省外没有所以就是你们寄菌子的时候还会给他寄上这道菜的配料对给他配好的你不放这个辣椒的味道会差很多我们就觉得差很多意思我不是在那个尼西村子里住过一段时间吗

其实让我觉得特别好吃的就是用尼西的炖锅它是高的那种然后把琵琶肉的猪脚琵琶肉的猪脚然后加上鸡豆再加上各种晒干了的杂菌然后一起炖到这个锅里

那个是让我想起来也是直咽口水的就它这种搭配因为就是杂菌可能虽然在它新鲜的时候不起眼但是晒干之后它们可能有一种复合的风味一个是这个更重要的有个环节就是那个鸡豆实际上那个鸡豆在我们没有味精之前它在古代这个黄豆也好这种豆内的它是一种味精增鲜的

就是直接把鸡豆扔进汤里吗就是泡泡了之后再煮因为鸡豆有点像土耳其一代那种小扁豆但是呢它也只能是在海拔 2500 以上它才会伸展的就只有千克里拉有是吧丽江有很多我都没试过但是石谷那不是有个鸡豆粉

鸡豆子我知道对你看那个豆子外表是黄色的但是它做出来的包括它磨成的鸡豆浆它是发黑的这个也是一个绝配一个小秘诀为什么那个文山早点你不是最爱吃吗里面一定会有那个黄豆煮在里边对对小黄豌豆对了这个也是一个增鲜的原来如此用食物来增鲜学到了

刚才我们聊了菌子它作为人类的食物的存在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菌子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的一个角色像我们今天所吃到的菌子或者说是蘑菇它其实是真菌的繁衍的器官也就是说它露在地表上面的那块地方但事实上在那个菌子下面它有个很大的一个菌丝网络像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住的附近它就长了一根黄牛肝很漂亮的一个形状非常美然后很开心把它剪了下来加餐吃

过了两天一模一样一个地方一模一样一个牛肝菌又出现了感觉就像是以前打游戏过了两天那个副本又刷出来草药了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采菌子的人他们会有一个自己的菌子地图因为只要下面的那个菌丝没有被破坏你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在这里会长出菌子

你们在野外的时候看到这些菌子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其实都有秘诀的因为我们做田野调查的时候经常开着车然后云南嘛就是你穿行在这个山地之间然后你会看这座山看它的植被你就知道这是菌山长菌的然后你也知道大概会出什么菌比如说树林它的植被不是那么密有松树或者是梨木杂树的这种它

它可以让阳光透进来的这样一个状态的那就大差不差了就是它会有野生菌你不会跑空我们有一个物种叫做云南松真的就是在云南这边就好多它跟野生菌它是相互依赖的一个状态包括像牛肝菌它就是会跟这种高级的物种有这样的链接所以你分辨这样的你想看这座山有没有菌子

你基本看这几个因素就是大差不差了但是我写这个尖重度快结束的时候然后我就说因为从来没有踩过松茸嘛所以我还是尝试去一次然后我就去了那个沙溪这边然后是跟一个白族去

他出发的时候给我一根竹竿说你拿着一根竹竿我以为是给我是为了让我走路不方便当拐杖用的结果发现他一直拿着竹竿在敲地上他们就有一种功能是可以通过敲地上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我觉得很神奇他完全是听到宋仲给他的一个信号他会知道这个地方敲敲敲这个地方可能有然后就开始刨那个土

滚一会儿那个松茸就露出头来这个就太神奇了对我们来讲我们是听不出来敲这个地方和那个地方有什么区别的就是当你有了这个踩松茸的这个过程的话你会觉得特别特别不一样以前我真的没觉得这个松茸怎么着这样踩了一次我觉得松茸太便宜了应该更贵一点对踩松茸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是下过雨之后

就说打雷下雨出了太阳对对对我们就会邀约三五好友然后第二天说我们山山井井去对对对就是这是一个骏子他要信号就骏子会生长的一个信号是的是的我那天写文章的时候就在说我说因为头一天下很大的雨然后下完雨以后总是会有一些声音或者是那种什么雨淋在地上的声音或者什么

因为很久没下雨五月份第一次下大雨然后第二天朋友圈里面就看一个朋友说这个就是完全我听见的就是剑手青出土的声音你就可以想云南人的那种想象就最后还是要回到一朵蘑菇山里面对就是云南人和剑手青都在等一场雨其实我们看就是骏子这个骏子在中文里面它是带草枝头的嘛

可见咱们的祖先是认为它是一种植物但是呢其实现在我们知道就菌子它属于真菌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所以它自己是不能够生成养料的那它就需要去通过寄生 俯生或者共生来存活比方说我们要去找鸡踪就它旁边很有可能会有个白蚁窝这个之间它们这种互惠互助的关系可以跟我们展开讲讲吗都说那个鸡踪就可以吃出肉尾

其实白蚁起了很大的一个作用在地表下上看的话白蚁会帮助鸡中传播孢子那么鸡中呢又从白蚁的巢周边积起营养对于白蚁来说呢这个集中在地下的菌丝网络

其实相当于是白蚁的一个粮仓储存粮食的一个基地同时呢因为是在地表下面它又有一个恒温的作用这样的一个温度呢也有利于渔暖的这个孵化如果你在挖鸡踪的时候不小心挖到了白蚁窝你没有经验因为白蚁很敏感嘛它就立马就搬家这个鸡踪可能也就消失了

这个其实是我们觉得一直比较有意思的因为我们在 22 年的时候我们在做展览的蘑菇之翼的展览的时候因为合作的都是一些艺术家或者一些真经学专家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次发现真经的这个世界那么庞大的一个世界就是我们完全拒绝不掉杜绝不了这个真经对我们整个人类的一个影响

但是又正好在疫情期间就发现其实它的这种共生修复的这个概念是特别好的

就是不仅仅是近似网络像我们刚才说今年被剪掉了这朵茎明年它怎么如何共生如何修复这个网络的问题我觉得在做这个展览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揭示了大量的这些植物学家比如说杨祝良教授这样全世界顶尖的专家这样让我们重新来认知我们吃了一辈子的这个劲儿

但后来知道其实还有很多是需要我们能够学习和有益的东西那就是比方说您在跟这些真君学家交往的过程中让你对真君最刷新认知的一个事实或者一个知识是什么像剑手青我们知道说吃了什么剑小人怎么怎么中

但是对专家来说他怎么能够把它应用到未来再通过这个实验应用到比如说在药理方面能够找到它可以治疗他们是觉得在这个当中能够提起的一个好的元素是未来治疗抑郁症最好的一个材料那我觉得如果这个成功了的话那就是人类的福音对吧虽然是小小的一朵会让人见小人的这个菌子但是他如果真的提出这种

能够治疗抑郁症的这个东西那就是人类的真的非常大的一个进步的确就是这些年就科学家然后医学界包括艺术家建筑师他们都在向真君学习看看会给我们未来的生活有些什么新的灵感

就像我在做这期节目准备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冷知识就我们以前一直觉得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蓝鲸但事实上就是在 03 年的时候曾经有科学家就是认证在美国的东部他们发现了巨大的一个秘环菌就它的占地有 965 公顷相当于 1000 多个足球场那么大然后它的年纪据推测最少有 2000 多年它有点像一个巨大的一个怪兽一样就这么默默地蛰伏在地下就觉得

我们对真菌的认知其实还是非常少的因为全世界有 300 多万种真菌我们知道的还不到 10%它其实还有非常多的性能或者它的特质在等待我们去发现那你们觉得你们自己在跟真菌打交道的过程中它们有会给你们带来一些什么启发或者灵感吗那年看了聂老师举办的展览之后我站在那个纪录片一直在播放就是它的那个万物互联嘛就是它的整个地下的那些网络

我觉得是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刚才我说的说什么树下没有什么菌子这是我肉眼在地面上可以看到的东西那我是为了可以获取它那么当看到地下的那些状况的时候我又才知道其实这个蘑菇这个菌子和整个那一片的生态它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一个哨兵比如说这个生态不好了

然后我传递给树给那棵它附近的那一片的树传递了消息太神奇了整个自然界它们相互之间的这种共生我是觉得有点震撼的是对 我跟丹丹也一样这个过程特别有意思当我们人类还在没有什么互联网在想象这个东西的时候在多少多少年前这个地球上有骏尸网络的时候它们早就有自己的互联网

他们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网络来传送他们之间的信息然后最神奇的像刚才说的牛肝镜我在当中写了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牛肝镜是一天长成的那个牛肝镜可以一天像你说的同样在那个位置长出一模一样的一朵来但是它有可能你不理它的话一天两天以后它就消失掉了又回到那个土地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我觉得就是人像自然学习的一个

我觉得人类可能傲慢的时间太长了可能还会像你说的有这种比较大的一组这个菌在那边它早就可能是一个王国可能它早就有他们自己的一个世界这个都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东西

那比方说您在做这个展览的时候您跟那些艺术家们交流您觉得就是他们从镜子身上看到一些什么特别的特质吗这几年就特别多从西方的艺术家到中国的可能他们都会开始用镜子的这个题材来进行自己的创作也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

就是有的人可能会偏向这种近似网络的结构方面的他如何学习这个东西他可能会从他的形状从他的生物的这种构成等等做更深入的研究然后联系到艺术家自己的创作联系到艺术家所处的这个社会的情况等等

从前的单单艺术说白了就是很多会体现在艺术家跟这个社会的抗争就是说他跟这个社会有一种互相博弈的这种一直在抗争才会有更多的刺激他创作的这种理解成动力也好或者什么也好这样的一些但是现在慢慢发现这个社会也变得不是像从前那样的就需要有很多元的这种东西

那他们今天会发现跟自然的这种沟通或者跟自然的一种学习也好看证也好等等的这种关系就变得尤其重要所以今天在淡淡艺术里面就有很大的一部分的艺术家他们会去关注淡淡艺术跟自然的关系跟环保的关系

现在就跟近似玩乐的关系等等当然经过梳理发现像约翰凯奇这样的一些老牌的艺术家在多少年前他就开始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展览我们也没想到就这个展览的影响那么大

我觉得您刚才提到的就是之前当代艺术家可能更注重的是自己跟这个世界的一个抗争但是现在的这个转向就有点像罗安卿他那本《末日怂容》就我们不把自己跟自然成为一个二元对立的就是我们其实本身就是自然的一个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共生

对我们是一个共生的状态就像这个展览的话它也有点像一个俊私网络就是把这些不同的人全部都给笼络在一起让大家在自己的那一块研究出来一些有趣的东西都收到信号了然后长出不同的蘑菇不同的菌子出来我们要学习嘛如何共生如何修复对吧我觉得这个真的很重要你说到今天可能疫情翻篇了过去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我们也是需要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

所以只要活着一天你就有一天有理由去向君子玩乐学习您刚才提到约翰·凯奇其实我也想到因为他自己本身是个先锋的音乐家他因为很喜欢骏子他就是说去森林里面找骏子因为骏子很难发现所以他就会觉得像是在倾听那些非常微弱的声音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微弱的声音很容易被其他的噪声所覆盖

但是当我们就是俯下身来然后摒弃掉脑海中的其他的念头你就会发现一朵真菌而且当你的眼睛跟这个菌子对上焦之后你就会发现身边无数朵菌子就出现了就有一种力量会指引你

那最后我们就是来分享一些食用的一些逛吃的攻略就比方说如果我们的听众要在雨季的时候来到云南想亲眼看看君子或者是尝到美味的君子你们有什么推荐吗市场肯定就是木水花了嘛昆明的木水花是吗对

就在那边我可以看到云南各种各样的菌子对除了云南的省外的有好多你能看到湖南的甘巴菌贵州的甘巴菌还有人工菌那比方说像去墓水花我大概什么时候去会最合适一天当中那我的经验就是如果你只是自己采买了自己做了吃那么你要买下山菌的话那应该是中午以后

就是今天新鲜的菌子刚下山三天的下山菌因为早上他都去捡菌了所以到达木水花的时候那应该是都在下午的两点钟左右吧那比方说像我去菜场可能我只是涂个新鲜去看一下那如果我来昆明或者云南旅游的话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推荐的餐厅吗就是大家可以去尝尝菌子的

我经常带着外地的朋友去的几家一个就是聂老师这个美术馆隔壁的宜景山亭为什么推荐呢就是因为云南的滇菜给人家都是觉得很粗糙大排档 凹糟馆的一个概念那么像宜景山亭这样的餐厅呢它是黑珍珠它是把云南的食材我认为它是表达得很好的

它那儿是用梭子蟹和那个干巴菌整个蟹壳半边去掉然后蟹腿上面是充满了这个干巴菌它的伤害之间的一种表达这也是让我比较惊艳也是让审外的朋友比较惊艳的它尊重食材它表达的也好

然后呢这个是你拿得出手的宴请的一个餐厅推荐剩下来的就是很人间烟火气的那种大排档的一个呢就是玉溪的酒溪它的名字叫成济牛肉馆就因为还是我说的核心就玉溪人是非常会料理的我最记得的是我们在那吃饭没有人说话不舍得因为你说话了然后这个圈子就被别人吃掉了

筷子就卖了半盘对没有人说话那一顿饭这真的是对食材最大的尊重我觉得绝对是所以我一定要给大家推荐的还有一个就是一会儿我要发给聂老师的就是路漂路漂的巨星饭店然后他的火锅

黄焖见首青一定要去吃我就是推荐这三家我觉得单单推荐这几家很好了还是最重要的是赶快让外地的朋友交一个靠谱的昆明人的朋友然后就有口福了昆明人突然很抢手了是吗

因为我们松赞所在的酒店基本上是在滇藏沿线像我们从香格里拉开始包括到西藏的灵芝这些地方都会盛产野生菌所以说也推荐大家如果有机会在雨季期间来到松赞的话可以去尝尝我们厨房不同地方的菌子宴这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整个松赞你看它的海拔落差的跨度之大

比如说你到了香格里拉是宋荣然后你到达梅里那个海拔的牛干郡剑手青我们是特别推荐的然后你再到藏东它的植被不一样了那

那么他的什么青港郡猴头姑就像是坐了一趟郡子的火车每一站到站都会有不同的郡子在那边等着你一定是的那最后就是如果有听众也想去森林里面去找找郡子这个单单就是专家对丹姐给我们推荐一些地方或者是有什么诀窍吗

我们上个月收到的短信都是,荆棘来了,大家都要注意安全什么的,就是你没有那个分辨的,所以还是要有带路人,要有一个单体人。其实我还是不太建议说荆棘的时候,你在没有经验,还没有人带你的情况下,然后你自己去到森林里边去捡食这些野生菌,包括一些野外的,因为是雨季之后才会生长的。

它路况又不好路滑还有虫子呀什么的之内的一些东西昆明周边会有一些农家乐富明呀然后静宁对吧那个都是菌窝子然后还有我说的那个宜良就昆明周边然后大概车程就是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到达的这个是就蛮推荐的

因为其实像我们这些不会分辨读句子的人来说我们采来句子最后也可能只是扔掉而已那其实我觉得是非常浪费的一件事情就像卢安青书里面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在散步的时候如果你发现蘑菇他们会提醒你就是恰巧在那边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因为蘑菇它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然后不同的气味其实就会提醒你 A

世界上自然中有那么多神奇的生物在那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等待着我们去学习所以说我倒是建议大家不用跟风地去采菌子采个一箩筐菌子最后把它倒掉而是我们走进去看看它和它 sig high 然后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然后下山去吃安全无毒的菌子是的特别好那最后谢谢念老师和丹姐来做客我们今天的《隐秘之门》下次有机会我们也一起去丹姐说的那几个馆子里面打打牙祭

那谢谢谢谢丹姐谢谢念老师再见再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