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333-生活在伊朗,逃离德黑兰:我的中东观感

EP333-生活在伊朗,逃离德黑兰:我的中东观感

2025/7/1
logo of podcast 无时差研究所

无时差研究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伊十八
Topics
伊十八: 我因为逃离德黑兰受到关注,但这是用命换来的热度。战争爆发时,我及时撤离,但留在伊朗的朋友们面临很多困难,包括断电断网,这非常恐怖。虽然发生了战争,但之前我在伊朗感觉很安全,气候也很好。我在伊朗工作是因为我学阿拉伯语,公司把我派到中东国家。大学的阿拉伯语教学会避开宗教,但中东很多国家宗教和生活分不开,避开宗教就不能了解他们的文化。 伊朗的城市化水平在中东属于中上等,德黑兰像中国的新一线城市。但因为受制裁,大街上没有国际品牌,高科技产品靠走私。伊朗的经济模式是配额进口制,通过灰色清关进口商品。德黑兰的房价不便宜,但大部分人都有车,生活比较平和。伊朗人很敢花钱,因为货币贬值太快,储蓄没有意义。不要轻易指责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懒惰,他们其实很辛苦,只是大环境不好。伊朗也有科技公司在冒头,因为被制裁了,所以想自力更生。 伊朗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挺好,觉得中国是崛起的国家。伊朗人对伊斯兰教的看法比较世俗化,认为是统治工具。现在伊朗大部分年轻人不崇尚戴头巾,认为是政治化的东西。沙特的女生真心喜欢穿黑袍,觉得好看。我希望大家能多去中东体验,抱着融入的态度,多去认识真实的人。在伊朗,女性在一些严肃场合需要穆斯林化,比如去清真寺或政府部门需要戴头巾。在教育方面,伊朗男女平等,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比男性高。在伊朗结婚特别难,需要彩礼,彩礼相当于一个保证金保险,一旦离婚,男方必须把钱给女方。如果一定要在中东的国家定居,从事业角度我会选择迪拜,从生活角度我会推荐埃及或者阿尔及利亚。

Deep Dive

Chapters
讲述了博主在伊以冲突期间逃离德黑兰的经历,以及当时对局势的感知。从最初误以为是雷雨,到意识到战争爆发,展现了冲突的突然性和个人感受的转变。
  • 伊以冲突爆发初期,许多人并未立即意识到战争的严重性
  • 博主逃离德黑兰的经历,体现了冲突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 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往往快于个人对事件的反应

Shownotes Transcript

**【Insider】**6月中旬开始的伊以冲突终于告一段落(希望是!!),与中东有关的国际问题从来都是高度复杂的,今天我们想来聊聊的是,在中东、特别是位于此次冲突热点地区伊朗的人们,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欢迎最近因为逃离德黑兰「火」起来的伊十八,他大学时学习阿语、目前在中东地区从事销售类工作,去过多个中东国家。今天他将为我们分享他观察到的点滴。 接下来你将听到: 逃离德黑兰:以军突袭那夜,以为只是雷雨 伊朗人的消费观:不爱存钱 人手一辆本地车 一些反直觉:比如伊朗女性大学入学率长期高于男性 伊朗年轻人如何看待宗教:是习俗,也是政治的一环 传统vs普世,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真正中东 如果一定要在中东某个国家定居,会选哪个? 我们对中东地区的了解,似乎总是隔着些什么:那些厚重的宗教与历史,令人望而生畏;对其中国际交流不足够充分的国家,我们缺乏直观的感受;而那些写进新闻、论文的解读与阐释,又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而中东地区又那样充满着矛盾,就像在高等教育方面,伊朗女性大学入学率虽高,但同时也面临专业禁令、就业限制和宗教规训等多重枷锁。希望本期节目能让大家对中东「人」有更多了解,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观察、见解和感受! “每一次准备播客的过程,都带我们走到了某一个小小议题的门口,而每个嘉宾都是一把钥匙,ta 领着我们看到了全新的、更大的世界,ta 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些了解,即便每次都有一点点,它都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的一个小小刻度,也希望它也能帮助到你~” 如果你喜欢我们,欢迎关注无时差研究所同名公众号给我们送来你的心意哦!同时欢迎在全平台搜索并订阅无时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