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词 : 杨茜茜作曲 : 杨茜茜
哈喽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本期的艺术叨叨我是 Moni 大家好我是兰意本期节目我们会邀请到梅凯龙艺术中心的两位老师跟我们一起聊一聊我和兰意心中的一个艺术殿堂我这一啥呀对然后我们首先今天非常开心邀请到了梅凯龙艺术中心的总监杨北辰老师我们先请杨北辰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嗨 大家好艺术刀刀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我是杨北辰我们还请到了另外一位嘉宾是梅凯龙艺术中心的媒体与传播主管王子薇哦 我不好意思朋友们我的 title 变了那我重新升职了
对升职了不好意思我没有那个更新到没有是我忘记跟你们 update 在线升职我现在是对我现在是 Maka 的品牌与发展总监好呀好呀对然后特别开心今天能够跟两位聊天主要是因为我是 11 月份的时候去了一趟上海
然后我们还就上海艺术周做了一期节目就聊就是印象看到比较深的艺术品参加了一些活动之类的结果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期节目录完当天晚上我才去了就是 2023 年我觉得我玩的最开心的一个活动就是梅凯龙的年度派对虚谈症
因为其实我对梅凯龙前一年的派对活动就已经非常有印象了,然后但是当时就是只是抱着一个好奇的,然后只是一个艺术参与者的这个心态,然后因为去年跟蓝一一起参加了,所以我们两个暗自决心说一定要请到梅凯龙的朋友们来聊一聊这么好玩的活动是怎么想起的,怎么发起的。我们可以先请紫薇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好呀 其实做派对这个形式一直都是美凯隆艺术中心从筹备到现在刻在基因里的一种形式我觉得这个其实跟我们的发起人陈元桥女士她个人在社交然后在这个艺术生态里的参与方式的兴趣有关系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派对文化的一个也是很年轻的一位当代艺术藏家
和机构发起人所以其实我们这个年度派对算是一个传统我记得应该是在梅卡罗伊夫中心在北京的这个建筑落成之前对我当时还没有加入 MACA 之前应该第一次参与是 2020 年
对对对 2020 年对那个时候我虽然那时候我还没有去过第一期但是我已经通过一些业内朋友在参加完之后的社交媒体分享上看到了然后当时我记得是所有人都有 dress code
应该是上海看对老上海这个 Jusco 对大家就会角色扮演然后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应该是策展人傅寥寥跟陈丽他们俩人反串扮演那个色界里面的王家之和李先生演那个角色对对对对对对对特别好笑当时印象就很深刻
对,我觉得 dress code 这个也特别有意思,因为我和 Monnie 这次去参加的这场虚谈中也是有 dress code 的,然后这 dress code 是出牌于老牌奢华酒店的各色人等,我看到这个我真的愣了一下,我想那穿啥呀,幸好我看到那个推送里面有给到一些 reference 就是参考的。
对有布达佩斯大饭店呢然后白莲花度假村呢对大概就是这种风格我觉得我对紫薇还有杨老师的 dress code 那个 dress 也非常印象深刻对这个其实这 dress code 当然是我想的它跟诗坛镇这个主题本身是有关联的就诗坛镇它其实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它就会有一种
就这帮人都在谈一些诗的字面印象给人的感觉然后我觉得这个其实是很多外行人甚至一部分内行人对于当代艺术这个行业的一种刻板印象之一吧就会觉得不知道每天都在说些什么假大空的东西不落地所以我其实是在想这个主题的时候是有一层这种
自我嘲讽或者反讽的意思在里面然后它就会让我一下联想到像当时反正在前后还比较有讨论度的白莲花度假村这样的连续剧嘛然后确实像高级酒店呀然后这种高级的鸡尾酒会呀摇晃的红酒杯也是这个行业里面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很常见的一种社交景象
那我们其实比较想要去挑战这种既有的印象所以一边做着当代艺术的这种派对但一边又把它放在像 System 这样的一个地下俱乐部所以我是想要把这两者之间的反差放到最大所以才有这个在地下俱乐部里面做一个假的高级老牌高级酒店
的一个场景然后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去扮演出没在这个酒店里的各种角色因为其实我觉得这几年艺术圈里面像这种各种 gala 大型晚会大家都会要有 dress code 但实际上基本上还是让大家扮演上流人士
但是我希望把这个身份角色更加的多元化一点所以我才说大家真的角色扮演起来你在一个高级酒店里面可能会出现流光溢彩的这种贵妇但是也会出现电梯门童然后
然后前台啊收音员这种会可能会更好玩一点吧我当时就是把自己穿成了一个厨师长穿了一个那种厨师服然后一个黑色围裙然后戴了一顶厨师帽对对对超级可爱然后我要稍微简单介绍一下就是这一场 party 它其实是有
不同的活动嘛然后包括一场艺术行业脱口秀然后紫薇是主持人还有一场真舞会一个假时装就是一个 runway 相当于一个时装秀然后还有就是几位评委在打分我印象很深的还有那个时装秀里面的问答题就是问和碎不会读的那个品牌名叫什么
套场是的对就是这几个活动都挺丰富的然后其中我觉得我印象最深刻的肯定还是这个脱口秀嘛而且又请到了是言玉吗对言玉我超爱的脱口秀双胞胎对请到了他们来做评委然后一些艺术圈里面不同角色的人来讲一讲就是从他们身份出发讲一段脱口秀
这个确实特别有意思因为其实我之前从来没听过脱口秀现场这是我的第一个脱口秀现场作为观众的机会
那杨老师呢,呃,杨老师要分享一下他当天的那个传达的灵感吗?其实我传达灵感就是,我刚才说嘛,大堂经理这个可能有点自嘲,可能就有点,有点模仿那种大学里边,然后是,因为我本人也是在大学教书嘛,就是,就是我印象里,比如说在欧美的课堂里边,老师都还是要带那个包袒,呃,
所以我觉得那天特别那个包袋我可能买了有可能十几年了就只戴过一次然后我就重新从柜底翻出来戴起来就是也有一种特别自我建立的感觉感觉自己就是真的成为了一个那种奢华酒店中的一个分子哦
哦好妙我觉得这个这个临节就等着这一天十年前买的时候就等着这一天是重见天日对然后我印象特深刻因为因为我其实待到比较后面的一个部分就大家都已经走了
然后这时候杨老师就是迎来送往和大家打招呼大当经理嘛对我觉得穿这个衣服简直太合适了就有一种又很合适又很讽刺的感觉没错其实本来比如说您的这个角色身份在这场活动里就是要做这个事情就是要在迎来送往之中您有什么感受吗有没有觉得穿上这个衣服以后就觉得
好像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在社交上对我确实是个 Iron 所以那天晚上也是某种程度上是强迫营业但是呢与此同时我们之后也交流就是说
原来当艺术领域做派对它某种程度上大家更习惯的场景并不是像那天晚上那样其实很多的时候它都是比较拍它 exclusive 就是说我们是内部的一个小的一个聚会所以呢当这个场景转换到像 System 这样的公共空间而且我们是和 System 这种携伴的这种属性的时候其实很多人是不太习惯的比如说那天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需要在门口不断地
告诉我的熟人们就说这个活动如果你没拿到邀请函你还是得买票的我觉得这个其实很多的业内人士他们某种程度上还是没有习惯于购买一张比如说一个活动的门票去参与到这个当晚的项目当中来很多时候我们
我们都知道他们都是各种艺术当代主活动的常客他们就理所当然的以为就是自己可以免票进场所以当天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其实并不是就是在刚开场的时候并不是因为
迎接而是躲起来因为我太怕太多人见到我跟我打招呼然后我就不得不把他们放进来所以其实是有这样一个场景的其实这个子薇也可以说一下这个其实也是后来我们做这个复盘的时候讨论的比较多的一个部分
嗯这个不想说怕得罪人你们怎么看你们当天是买票进来的还是邀请进来的对是王嘉楠把我带进去的了对没错就是跟小王老师接光了但我觉得是有意思的因为比如说我是被邀请或者说我是蹭进来的我就会觉得
我会觉得好像我的身份或者是什么就是要比买票进来的观众更业内一些我觉得这是一个心态上面的一种就还蛮微妙的感受因为我们一开始这个活动确实在它的性质上就很坚决地说要把它做到一定程度的公共性然后要做到跨界
所以我们在去定这个有限的邀约名单的时候也会有分配就是说百分之多少是哪个行业或者哪个圈层的人那这些人最终他们拿到了我们的这个免票邀请函但或许很多业内的观众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
他们也不知道因为那个观众是谁我觉得这是当晚会比较有意思的因为我也记得很清楚当晚我主持完那个脱口秀之后出来外面这个假时装已经开始了然后我走了一圈我感觉自己好像很多人也不认识虽然是我做的活动确实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二三年底的那场派对最终是吸引了多少观众啊
我们粗略统计了当天晚上的人流有 700 多
那真的很多因为我不知道就陈轴那一场其实也算是你们的派对对吧也是你们的年度派对但是那一场其实相对来说就挺小众的我感觉可能现场有个一百来人就已经蛮多了对我可以稍微补充一点就是刚才子卫也提到就是说从 20 年开始我们就有这个年度派对 2021、22、23 年其实都是在同一个地点
北外滩的一个就是有点豪华的一个酒店里面然后那个精彩圈嘛那相当于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物业所以呢在这种地方做就是先天它会有一种排他的属性就是肯定是 VIP 因为那个地方承载量可能就是那样一个体量所以他先天就缺乏某种公共性所以就是都是我们那种定向邀约
20 年我刚才提到就是扮演这种上海滩的各色历史人物 21 年其实是扮演各种水果还有海鲜海鲜和水果对 扮演海鲜和水果然后这是 21 年 22 年陈轴比较特殊陈轴那年其实我们 22 年其实想做一个比较类似于 20 或者 21 年的那种活动但是大家都知道 22 年那个阶段
年底正好是疫情最不稳定开放前的那个时刻所以呢就最后相当于把陈轴的自己一个表演和我们当时年度派对结婚在一起所以它是一个特殊时空下的一个产物吧那么 23 年这个又不一样因为 23 年紫薇加入我们团队之后研究了我们以往的年度派对案例她就提出来说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公共化的一个这样的
尝试就把一个非常小众的排他的就是传统当然也属于愿意做的那种事件性的东西变成一个非常大众的然后 popular 的然后吸引更多人群来的甚至跟品牌合作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不一样的一个转型包括整个筹备期其实也蛮短好像从八月才开始
对刚才紫薇也说到就是你们有定想邀请就每个行业占比多少你们除了艺术行业以外还就是邀请到了哪些行业的人因为对我来说我观察就是有一些时尚行业的然后还有一些是那种会在上海万圣节 party 就万圣节那个游行的时候参加的一些酷儿的群体
对对因为我们那一场就虚谈症实际上它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我们跟上海的酷儿群体的一次联合然后这个东西它也是一开始就刻在机构经历的坦率说在这个机构在北京开馆的时候当时的团队就已经有想要跟这个群体合作当时就邀请了几个 drag queen 来
对对但那是一个比较就是小的一个方式其实当时本来也是想要做得更大但是各种原因最终只是开幕请了几个 Drag Queen 然后这一次的话我们就直接跟前身是 Vogue in Shanghai 现在改
改名叫 SHOWAM 的这个厂牌合作像你们看到的舞蹈工作坊和假时装这一部分其实是我们跟他们联合策划的然后其实在上海这么一个地方这个群体跟时尚界就是深深捆绑时尚人是很喜欢从他们这个群体里面获取一些很新鲜很大胆的灵感然后这个群体其实也需要时尚圈的资源来让自己存活下去
所以当时时尚圈设计圈还有一些 KOL 也是我们邀请到的一些对象吧
是的我觉得很神奇的一点就是我在这个活动里面就是遇到了一个我在 clubhouse 上面认识的网友然后他就是上海的这种库尔加时尚的这种身份我真的想不到我可以在任何其他的场合能够偶遇他因为我觉得我们两个就是还是很不同嘛那就巨开心而且不是那种相约而至而是就在这个地方偶遇了
那真的很棒很开心是的超级好然后另外一个我觉得印象很深刻就是其实我觉得很多艺术圈的人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不是非常能放得开的所以说我在想如果真舞会和假时装这两个部分没有就是库尔群体来撑场
我就会觉得甚至都有点尬,但是我觉得很多艺术圈的包括同行,其实是从一个观众或者旁观者的身份去看这两个活动的。那你们当时后来是觉得自己是观众还是他们的一部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观众,而且我觉得自己很土。哈哈哈哈。
非常可以可以共情因为之前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待现在时尚和艺术的关系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就是表面上好像艺术一直是一些时尚设计师的灵感来源或者说是他们最终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但是我觉得放在今天来看艺术圈跟时尚圈的关系其实有些时候是反过来在我自己的观察里面甚至或者说这两个群体之间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融洽会有一种社交语言上的壁垒和障碍的就我也总是尤其是做了这次活动之后就会有时尚圈的人说你们艺术圈的人都好放不开啊好
好装的对对对我觉得就百口莫辩就是我们是挺放不开的但真的就是我也很想放开但确实没有他们那么的自在吧我也觉得这个东西很神奇对然后我其实当时在筹备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是我当时跟 Sherwam 的主理人 Jackie 讨论的问题
他在初步了解了我们这个圈子过后就立马觉得不行我一定要多找一些我们社群的群体的人来不然这个场子这么大到时候只有艺术圈的人在这边会尬死他也很害怕
但艺术圈的人当时在那个现场看这些他们内心还蛮兴奋的包括我自己是觉得被吸引有意思的我可能觉得这就是一个过程吧需要多制造一些这种场景逐渐大开艺术圈艾人真的还是主体的我觉得是的艺人还是偏少一些
而且就是艺术圈已经太习惯自己那个节奏感了就是突然到这样一个场景的时候我觉得手足不挫也是很正常这可能潜在目的吧就是创造这样一个蛮奇妙的甚至你可以说蛮奇怪的相遇的这样的一个场景
包括我们的发起人春桥他在筹备这个马卡尔期间其实他们就已经奠定了某种基调就像你们刚才提到就是他一边又很亚他一边又很学术这可能就是他基因里边看起来两个不可调和但其实又是共存的一个状态是的
我们再深入的去聊一聊这个脱口秀吧,因为紫薇是你来邀请这些脱口秀的嘉宾去参与吗?我挺想了解一下就是这个整个过程的。对,这个就是我首先的一个考量,就是这个人得是认知当中他是比较能够表达的。
然后这个是首要的然后其次呢就是他们的身份我希望从业身份尽量的多元一些所以最终是有艺术家有策展人然后有编辑等等还有 BTR 老师对我实时片后面才邀请他然后我跟他刚发完那条微信他就秒回说哈哈好呀好呀
太好笑了吧她说太开心了终于可以作为脱口秀演员出道了就是其实我也是邀请她我才知道她其实际遇已久就一直都很想讲脱口秀但是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舞台所以后来她的发挥你们也看到了一看就是一个台下十年功对很厉害然后
就是整个邀请周期很长其实最开始要做这个脱口秀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是对这个种子已经埋了很久了应该是其实是在前年我因为我自己平时那个时候是在做 PR 这部分的工作所以我跟行业里面的很多媒体编辑关系比较好然后我有两个比较熟的编辑一个是人月就是他是 I Review China 的编辑然后一个是 Ocula 的钟山宇
后来我发现他俩之间也有一些就是私交包括工作上的交集
然后我跟任月又很熟她有一次就给我转发她跟钟珊宇的一个聊天记录然后他们俩一来一回的那个语气那个语感包括那种讽刺的程度我就觉得这简直就是当代术界的演艺演乐所以我当时就觉得我真的好想看他们两个扮演演艺演乐然后来讲脱口秀当时我本来是准备传一个他们两个的表演然后到时候再随便找个什么比较好的契机然后任月很感兴趣钟珊宇就是坚决不干哈哈哈哈
后面就是我就一直记得这事嘛后来要办这个脱口秀的时候我就还是想着这个我还是想做我就说那钟珊宇不做那我就再帮人乐找一些其他的人来搭个台子结果后来就发展成那干脆直接做一个脱口秀大会的感觉就大家都上所以这个 idea 其实是这样来的
但我也要指出就是后来我们讨论其实最开始预设那些比较好笑的人也不都是好笑的对对对对对这个东西很就做这个过程当中才知道脱口秀真的很难它是一个专业就是它其实不仅仅是这梗本身这个文本虽然重要但是现场的表演也非常重要
因为我其实在邀请尤其是邀请的比较早的一些人的话我会希望他们能够出一个稿子然后我们先磨一磨这样子结果是当时我觉得比较好笑的一些稿子反而不一定在现场能想这些包袱然后有一些我前期看我觉得就是还好一般的稿子
现场表演出来特别特别炸其实包括 BTR 也是这样他的那种松弛然后他整个人的状态他也是完全脱稿的就是那天少有的完全脱稿的一位表演者这个也很重要我觉得但凡你看着稿子就会影响观众的接受
我觉得就是表演其实也是脱口秀很重要的一个 part 但是很多其他的选手可能在这一块就比较但我真的要为大家就是报个不平因为所有人都没有讲过没有人讲过脱口秀大家都是第一次然后我也非常的感谢大家能够跟我一起就去冒这个风险吧因为我觉得说的不好会蛮我个人觉得还是会可能会有丢脸这种心情对
对我觉得人乐就是表演这部分就是表演的很好因为它扮演了小时代里面的故里对对太开心了居然有人看出来哈哈
是的对然后就是不断在那个梗里面 cue 到杨老师有吗有有没有其他人就其他人我记得那个演艺演乐出来我跟他们俩打招呼然后介绍自我介绍的时候然后他们俩大叫说啊原来你就是杨北辰啊就是因为可能在这场
活动里有很多人提到对但是演艺演乐对他们来说挺好玩的放在任何其他的脱口秀现场他们都是专家但是放在这场很多梗他们是唯一在场听不懂的比如说当时 BTR 其实有提到张环的那个作品就是《为无名山增高一尺》那个是一个现场的大爆梗所有人都在拍手尖叫然后演艺演乐一脸问候
对我觉得这场脱口秀里面有精彩的部分也是就有很多所谓艺术圈艺术行业内部的狗是的我之所以要办这个其实还有部分原因就是我个人其实是很喜欢脱口秀这个表达形式的包括辩论我是很喜欢而且我其实觉得脱口秀是一种很好的公开的去批评然后也不会留下芥蒂的一个形式太好了
真开心我觉得我们了解到了很多这场好玩给很多人带来印象深刻的派对的一些幕后的故事其实我想接下来就是聊一聊梅凯龙艺术中心本身因为我记得我在跟杨老师打招呼的时候我就不小心说这个美术馆什么然后杨老师立刻纠正我说我们其实也不完全是一个美术馆是一个机构这样的形式
我觉得大家一提到梅凯龙艺术中心其实肯定第一个就是联想到的那他和红星梅凯龙是一个什么关系
对 梅卡龙艺术中心确实是有这个红星梅卡龙集团支持的然后我们的发起人崔文乔女士她的 title 是副总裁然后当然大家都知道她其实是这个创始人的千金嘛她家族有这样的商业背景但与此同时她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投入的一个收藏家和艺术赞助人
另外就是你刚才提到那么我们确实很多时候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标准的美术馆首先我们的体量并不是像像 UCCA 啊或像其他那样机构那么的庞大其实我们的整体的体量是 900 平方就在七五八岸它相当于是一个如果用国际上的标准是一个中型的艺术机构其实在中国之外像在很多的欧洲美国
都有这种大量的中型机构存在比如举个例子像香港的 Parasite 它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中型机构它介于那种很小的 alternative space 替代性空间和真正大的美术馆之间它构成了我们说非营利艺术生态的一个中间的环节
那么作为一个艺术中心台南美术馆最大的差别就是说我们在很多上面更有弹性就我们是一个不是一个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掉头起来很困难我们可能就是一个船小好掉头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比较实验的比较前卫的名义下做一些我们认为有趣有价值的东西
对然后之前我们就是在和紫薇聊天的时候也有说到其实梅凯龙是非常深度的去参与到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当中的对
就是我们几乎在每一个展览层面都会委任艺术家做新的作品这个是可能是陈小女士创立这个机构的一个很重要的初衷就是所谓的回馈艺术生态比如说在我们的这个
艺术家个人展览项目这个方面我们一般都会委任一位艺术家做一件新的作品那么这些新作品大概率是他可能长期准备去做但是在这个商业的体系里面无法完成的作品那么很多的时候因为我们可能在行业里面有一个反应就是我们会经常支持这种影像艺术的
尤其是影像艺术它的制作的周期它的成本是要高于其他媒介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非营利机构能够帮助艺术家完成一个它在外部环境里面难以完成的作品其实是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像去年年中的时候我们做了这个湖尾艺术家湖尾和圆中天的双个展
那么我们分别委任他们做了一件新的多通道的影像的作品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藏了这两件作品所以我认为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持艺术家的方法吧这个可能比单纯的商业购买还更有价值那
那这种就是参与的过程就除了比如说资金上面的赞助以及这个作品做出来以后被梅开伦艺术中心收藏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参与吗比如说你们在委任的时候是会给艺术家一个提议或者是一个角度然后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除了资金以外你们还可能会有哪些参与
一般而言其实是艺术家决定在我们的空间给他做项目的时候,那么我们会主动地联系他,问了解他有没有哪些他试图去实现的东西,在他的这个可能一系列未实现的计划当中,比如说挑选或者是他去推荐他认为他最迫切的想为我们这个展览去完成的一件作品。
这个是一般的情况包括其实这次我们的三月底的这个收藏展也会委任艺术家冯志炫做一件新的作品那么这件作品其实也是我们沟通了很多轮翻案之后的一个成果那么冯志炫如果
如果把它作为一个艺术家代表的话呢就是他给我们呈现了大概三到四套方案那么每套方案我们都会跟艺术家进行讨论就是利弊包括当然从机构的角度来讲我们也会估算它的成本实现的难易度等等那么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我们委任这个方案所以到时候如果你们有机会来看这个
三月底的展览的话你会看到一个非常可以说是很壮观的一件雕塑作品或者装置作品在我们的前厅
我还是非常期待这件作品的完成那一般与艺术家的这种委任合作它的频率会怎么样一年会大概有几次这样的合作呢一般我们一年现在是三个展览但是有可能会有双个展所以大概是比如说三到四件的这样的形式那你们会有这种类似学术委员会吗来一起讨论决定这个方案是否可行或者是我们选哪一位艺术家
我们在筹备期是有一个学术委员会的那么包括像艺术家刘维老师像皮力老师像徐震老师包括卢明君老师最开始可能高世明老师也 involved 进来了筹备期的时候他们一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意见
那么在正式开馆之后那么我们有了自己非常完整的一个团队包括我们可能现在也是国内这种中心机构里边有完整策展团队比较少的案例了我们有自己的策展人助理策展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多的时候是以内部讨论的形式来决定这个接下来的 program 包括当然还有 involve
对我自己的观感就是梅卡龙的展览项目和年度派对是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反差就是这个派对是非常压逼然后非常好玩非常热闹的然后在展览这一方面呢就是更冷静一些对
我觉得梅凯龙的展览就是我不配就是给我一种我不配得感我可能就是会看不懂的这种感觉不配得感东亚了我觉得这两个活动我觉得我都不配就是派对我也不配因为我不够时尚这些怎么要给梅凯龙去妹了吗对 我觉得应该去妹应该去妹我们还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机构其实
我觉得马卡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就是当代就是我们现在老说当代艺术因为我本人其实并不是学艺术出身我是学电影学影像然后后来在某一个节点进入到这个艺术行业所以一直以来我可能和那些科班的比如说一直学艺术出身从美院有美院背景的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我真正关注当代艺术的点在于当代而不在于艺术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跟崔恩乔女士其实是蛮有共鸣的,她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就是她本身也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这种艺术教育,她其实是学商科出来的,但是呢她却对于艺术或者说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形成了很敏锐的一个直觉性的东西,就我们在这个部分是比较契合的,一方面从一开始就是,
对于当代艺术里面非常严肃的研究性的部分非常感兴趣包括到时候你们看我们的收藏体系你也能感觉到都是那种非常接近于严肃收藏的品味或者说大双年展 Documenta 那种品味下来的这样的艺术家
那么与此同时他又和比如说在身份层面在这个文化层面有差异化的群体特别感兴趣所以他一开始就对于这种护儿群体的文化非常的感兴趣包括那个时候我们在筹备派对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去探访过 Voguing 的 workshop
然后还去学习过在这个过程中对 跳了一节 Voguing 的课跳了一节 Voguing 的课就为了准备这个在上海就为了准备这个活动所以我觉得如果你一个以当代作为某种指标的话而不是以某种比较固定的传统艺术作为一种指标的话我觉得 MACA 它就是一种
对于当代的开放,就是它一方面对于这种所谓的学术,因为我们的这个学术的体系,在展览层面来看,其实也都是关注非常当代的这种 topic,比如说生态的问题,
生态的议题各种文化现象甚至地缘政治的触及等等在我们的展览中都有所呈现肯定是当代那么与此同时其他的公共项目包括年度派对包括其他活动其实我们在上海有一个已经呃持续了一年多将近两年的一个沙龙活动叫漩涡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了解其实漩涡其实是我们在上海的一个常规的一个几乎是每个月都发生的一个活动啊
那么漩涡它瞄准的就是 performance lecture 就是表演性演讲座这样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以我们每个月都会邀请一位艺术家做这种表演性讲座
那么也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它瞄准了非常当代的当下的议题而且在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在漩涡的策划上也会在上海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动作到时候也欢迎你们如果在上海可以去看我们的这个新的漩涡的现场
对但是我觉得就是不管是这个派对还是我们做的展览以及就这种公共的项目来说其实都是很跨行业以及跨学科的我觉得也和就杨老师的背景有关系就可能不完全是从艺术的这个角度去出发而是从就是不一样的行业或是不一样的学科进行切入和讨论
我觉得就是本身当代艺术就具有这样的属性就像我刚才说的它其实某种程度上有一种使命就是去呈现关于当代的各种东西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对于当代艺术的信念一直建立在上面就是说它其实是可以容纳和当代相关的所有的事物所有的文化等等等等那么
那么大态数反过来讲它其实有点像一种小型的这个时代的乌托邦那么它可以去容纳成恋甚至是拯救某些可能在主流的这种意识形态内部无法生长
生存的东西所以我们自从有当代艺术这个概念以来你会发现所有最前卫的这样的思潮这样的学说就是从哲学到各种社会人文学科其实最先都会在当代艺术里面去兴起然后其他的学科才会去慢慢跟上它其实当代艺术是有这种名
敏感度的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像比如说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么当然艺术确实是所谓先进文化的一个代表所以刚才子薇谈到艺术领域和这个其他领域之间好像有点话语上的隔膜那么作为一个艺术从业者我总觉得就是说因为我们可能稍微比其他领域都超前了一点所以有时候显得不那么接地题我这最听不了这话
你们怎么想有争论是好的对我觉得就像那个年度派对的主题虚谈症一样我觉得最多我听到的比如说其他行业的朋友说就是
我就看这个当代艺术展览的这个展签从展签到作品一概都是看不懂字都认识但是放在一起就是不懂对就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这个共鸣吧
但我觉得说做展览就是它的学术性强并也并不代表就是说就是大家是完全看不懂的而是我觉得是从你可能想不到的角度想不到的议题给到自己的一些启发我说作为观众来说是这样的我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我经常会提到就是说这其实也是来自于 Hetelstiel 就是那个德国的女性的 video artist
他有一个很好的说法就是他有一篇文章叫美术馆作为工厂他认为美术馆应该生产自己的观众而不是去迎合观众就是他需要生产出自己的观众我还记得若干年前某一年的上海双年展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一群买了上海双年展票的观众然后集体在场地外面进行了一场行为表演就是说要退票因为看不懂
这个印象特别深但我不太记得是哪一年的上海双眼展我觉得这里边就有一个很有趣的逻辑就是说所有的单类艺术的受众尤其是买票观看单类艺术展览的受众他们依然把一个消费者的心态带进来就是说如果我所购买这个购买行为以及它产生的后果不能满足于我作为消费者的需求的话那么
我就要控诉他我就要行使我作为消费者上帝的一种权益我要控诉他我觉得这里边其实就是有一个非常微妙的而且难以理清的东西其实就在这就是当代艺术的展览包括它的所涉及的那种当代文化的各种面向首先它就是需要让观众去开放自我要在观看的过程中把自己打开
然后去重新的某种程度上在这样的当代艺术的作品面前重新建构某种自己的主体性而不是反过来就是说我有一个非常强硬的主体性我这个主体性必须凌驾在你所有的艺术家的工作之上然后所以我就可以去以看不懂
或者说是觉得就是一个离我很遥远的东西,或者觉得你们都是陈词滥调为理由去认为你没有价值,其实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可以遇到很多的,但我一直用这样的一个一点去捍卫当代艺术,就是说我们是要创造自己的观众。对,我觉得这个点我特别有共鸣,然后我甚至都是觉得,因为我们在上海艺术周,就是 11 月份那期节目里面,
就是特意提到上海双年展的观众是非常就是这个整个看展的体验都很沉浸对就因为上海双年展今年也有很多的影像然后我和猫咪的观察就是真的觉得大家都非常非常耐心的就坐在地上然后把整个影像很多人都是整个影像都看完的这种程度然后我就会觉得哦现在上海
的观众其实真的他们是在进步的就是可能和几年前退票这个事情相比因为我觉得看懂和看不懂不应该成为评价一个展览的最重要标准因为就是在看懂看不懂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不同的行业它会有产生偏见就比方说如果科学界新出了一个什么理论你不懂你会觉得天经地义我看不懂很神圣对
就天经地义看不懂就是到现在谁能理解爱因斯坦到底出的那些理论是在说什么呢但是为什么艺术圈里面或者在一场艺术展览当中你有看不懂的东西你就会觉得这是啥呀就是感觉它好像有点被 devalue 了但其实不应该有这样的偏见然后我会觉得反而是我看不懂的东西它才会让我产生兴趣没错这是我刚才说那种重构自己的主体性的一个过程
而且我觉得单位艺术它本身就它永远不太可能是一种让你舒服的艺术就它肯定还是多少会有这种挑战性有这种 provocative 这种挑衅性在里面它不可能是就是那种名人字画传统的那些固定在我们审美基因中的那些东西它一定是有挑战性的部分
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需要大家有一个共识吧对然后我观察就比如说现在一个是可能大众媒体上面的评价比较好的展览以及在
小红书上面大家口碑比较好的一些展览我是总结我觉得一个是就是他作品本身在视觉上面就很有刺激感是你看了没看过的东西有了没有过的体验然后另一种就是他是比较
深入和完整的比如说艺术家的个展去做一个对这个艺术家整个创作生涯的梳理或是对某个主题就是这种完整性但是当代艺术往往比如说它可能更多发生在一些更小的空间里面做更前卫一点就是更地下一些所以说一个是很难去触达到更大的一个大众
因为我其实本科也不是学艺术的然后我其实进入到当代艺术最开始的这个路径一开始就是去了解了很多的当代艺术领域里面比较喜欢学习的一些理论其实最开始是从一些独立空间做的实践包括
各种双年展这个路径进入的反倒不是从一些知名大艺术家或者是从大众类型的展览进入当代艺术所以我实际上在根本上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甚至共鸣刚才杨老师说的这一整套东西不过就是在这里面从业久了之后尤其是作为一个工作者我的视角慢慢就会发生一些转变
我会觉得当一个机构它是面向公众的时候产出内容教育观众培养观众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还是一个面向公众机构它的运营
像你说 PSA 它的双年展到今天能够有那么多的观众很认真的看完每一个影像它确实也是逐渐地培养起了自己的观众但是如何培养的这一步其实就是我想强调的作为一个公共机构它的运营方面所做的非常多的努力我认为一个好的面向公众的展览它需要搭建多个层次的通道
然后吸引到处在不同的起跑线或者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的观众就比如说一个观众他可能对当代术还毫无认知的时候他进来这个展览他是否可以找到一个起点或者说吸引他的点能够让他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让他想再回到这个空间来再接受一次教育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会觉得这中间搭建通道
是一个在我从业之后开始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那这个通道它就会有非常多的形式了其实 PSA 它作为一个公共性的超大型的美术馆它除了展览生产之外它还有非常多其他的工作就比如说他们的书店他们的艺术品商店面向不同类型的观众的这种
公教活动我觉得先把大家吸引到这个地方来培养大家待在这里探索的习惯才有可能逐渐地让这些观众接近这个美术馆想要呈现的当代艺术的价值的核心对
回到 MACA 来说的话即便是我们的内容生产的部分是前卫的我们也逐渐在认识到这种运营的重要性比如说观众进入这样的一个场域之后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什么样的一些资源去了解这个所谓的前卫或者实验的主题我们能不能把展前写得更平易近人我们能不能把展册设置得更方便去阅读
等等等等我们能不能给予它一个更好的观展体验这个其实就是所谓的运营或者就是这个艺术机构服务性的部分我觉得我和子维刚才说的其实并不矛盾两者结合起来才是一个最完整的我们非英文艺术机构工作的状态内容生产加上这种面向公众的运营对然后现在梅凯伦艺术中心就是也正在筹备一个新的展览大概 3 月末的时候会和大家见面嘛
对我们在对公众是 3 月 24 号会开放一个新的展览这个展览的名字叫显静集这个名字其实是来源于一个美国的女性主义诗人的一个诗集的名字叫 Athlas of the Difficult World 其实有点回应当下就是一个你用直接翻译的方法就是说一个艰难世界的地图集类似于这样因为确实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一个 A Difficult World 的嘛
这个诗人在 1991 年写了这本诗集其实他就是面对一个在那个时间节点他认为有点比如说艰难的甚至是满目疮痍的这样的一个事件尤其是针对的是这个美国的内部的一个情况诗集本身有点像一个地图一样他会写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先写密西西比再写其他的
什么俄勒冈等等,它会有一个这样的一个 Atlas 的图级的概念,那么我们借用了这个诗集的名字,其实就像我刚才说的,它有点回应当下的一个基本的状态,那么这个展览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说这次展览的展品是第一次全部来自于我们梅卡路中心和春桥女士个人收藏的一个展览,
我们当时考虑就是说这个机构在二二年一月份开馆到二四年两年多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有这样的一个契机去展示包括透过这个机会去
某种程度上梳理我们自己的一个收藏的状态但区别于一般的收藏展很多时候我们看其他机构的尤其是大的美术馆的收藏展他们其实是某种程度上要进行一个艺术史书写就是说我们要把透过我们的馆藏重新奠定某种艺术史书写的线索或者脉络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机构而且某种程度上
某种程度上也不是一个巨型的馆藏而言我们还是延续了 MACA 的某种风格在里面更强调一种回应当下的行动性的从整个的我们的收藏中挑选了一些可以说是跟这个时代相关的更能动的作品加入到这个展览之中而且这次我们的展览的展程也是非常的有特点我们
我们用了一种有点像出于一种建设中的 ongoing 的行进中的状态去打造整个展览的视觉的沉浸的效果这个可能确实可能用口头的描述有点困难但如果你们来看这个展览或者看到图片的时候就会清楚我们这次完全放弃了传统的展墙而采取了另外的一种材料
用了一种叫盘扣架的这种材料盘扣架呢它其实有点像脚手架但它又不是脚手架它是可以用那种盘扣的那种结构去相互锁死的这样的一种架子那种架子其实是在比如说搭建的工地啊会比较常见的一个状态所以你们你可以想象进入展厅的这个时候你会看到全是这种比如
比如说建筑外地面的工地那种感觉我们把这种所谓的好像很高大上昂贵的艺术品就挂在这样的一种非常廉价的施工用的架子上面某
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强调一种当下感也消解艺术品的这种神圣性其实就是要把艺术品融入到一个更为流动的时空与境里可能对于观众包括对于艺术家我觉得都可能会有一些挑战因为我们有的时候艺术家会认为自己的作品挂在这种 YQ 的一些绘画或者是这种平面他们会认为
这个才是最完美的然后打上完美的灯光才能让观众看到我作品的细节但是这次就完全不是这样也是非常冒险坦白讲就是我们在某些展览中可以看到局部使用比如说脚手架的案例但是整个展览全部用这种盘扣架的结构我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看过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又是
一次实验但是做实验反正也是 MACA 的一个使命的一部分我已经在搜了就是已经有一吨盘扣是脚手价多少钱对呀这个成本然后你会发现很便宜很便宜真的吗而且我们不是买的我们是租的从环保的角度来讲其实租是更好的就是你从供应商那租来然后你结束就还给他就好
不会产生任何的建筑垃圾因为这几年在全球范围内不同量级的机构都面对同一个问题就是当代艺术推崇的比如生态的和自然更 friendly 的这种关系但是你做展览的时候青钢龙骨这种假象其实极度不环保每次展览结束之后都会形成大量的这种建筑垃圾
所以在很多西方的美术馆包括像香港像这种 Mplus 大馆他们其实都会用这种可以反复利用的材料做展墙或者甚至说就是把他们上一个项目的展墙在这种仓库里存储起来那么下一个展览如果能用再继续使用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蛮重要一点我们上一个展览元素小说是全都是木材的结构也是其实从布展成本上其实也是大大降低就是没有做这种所谓的石膏板的外立面没有用钢结构我们就纯粹用木质结构成本降低了而且也更环保
是因为确实疫情之后我觉得很多艺术机构的生存还是一个难题的也是个挑战那梅凯楼艺术中心有什么很好的过渡办法吗
作为 MACA 而言我们也怎么说呢我们也处在这个时代当中这种经济下行的压力其实也能传导到我们这里来因为包括红星美卡龙集团它作为一个房地产上下游的企业其实它多少也受到了这个经济下行的冲击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也尝试去做很多的对于运营来讲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我觉得比如说你们见证的
就是年度派对那么刚才我也提到年度派对它其实是一个公共化的活动我们有不同的合作方比如说场地合作方就是 SYSM 我们还有两个品牌合作方我
我不知道你们在现场有没有留意到这个椰子水真的很好喝我从来没听过那么好喝的椰子水对我觉得说简单点就是以前的年度派对都是纯花钱去年的年度派对就是开放了两个通道来营收钱一个就是赞助商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当晚的酒水和门票
所以我们去年做这个派对我当时的一个起点也是我希望它是能够至少收支平衡的我们不需要完全往里面投钱我们可能最大限度可以容许我们自己花一部分钱然后但是要做到这么大体量的活动就势必需要有外部的钱进来我们才能把它做下来
所以这是一个方式然后反正刚才说到了这个现在这个艺术机构怎么样去存活的问题我觉得这其实是这几年国内的非营利机构大家都在探索的一个没有办法逃避的一个问题嗯
然后其实可见的手段大家也都有所体会吧就是那些比如说你做一个项目做一个展览或者做一个活动然后拉外部赞助那这个赞助形式呢当然最好是现金赞助还有一种就是
直接把机构的某一个部分某一个团队转化成一个策划团队所以它其实就是一个盈利性的团队我觉得很好例子就是 UCC Lab 他们其实是一个商业性的一个团队他们提供的是他们的策划和他们的资源然后去找到一些有这个策展需求的甲方不管是品牌也好还是政府项目也好然后他们从中去赚取这个服务策划服务费
还有一种就是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收门票但门票也是当代艺术机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小众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真正能够靠门票产生最终这个账面上是营收的其实在目前国内来看还是受限于大的 IP 展要么就是潮流艺术展
对然后或者有一种新形态的像御剑美术馆对对对这种形式但是它某种程度上就不在我们当代艺术的讨论范围内了它就是另外一种文旅性的性质不太一样了对文旅性的一个机构嗯
对然后还有就是做一些 IP 联名嘛授权 IP 的费用这个部分我觉得国内应该也是邮轮司做的最好毕竟他们是一个确实积淀很多的品牌然后他们做商业化也已经尝试过走过很长的路了
还有就是一种把场地出租出去这可能是很多机构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本来应该用来做展览的一个艺术空间嘛出租出去的话就对但是其实 798 里面就这样的营收方式也是有的就还是蛮常见尤其是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我觉得很多机构都会趁两个展览中间的这个空档去尽量的出租自己的场地
我觉得刚才子薇说那几点确实是当下的几个很主流的办法
但是是针对非盈利机构的就是七五八比如在七五八或者在上海的很多地方包括西岸这样的地方主体很多的是商业画廊他们某种程度上是和我们不太一样那么作为非盈利机构而言作为一个相对资深的从业者其实我是见证了这个非盈利机构的一系列的这种所谓的他们境遇的变化你比如说我刚回国的时候在 2012 年左右那个时候国内的美术馆整体而言
就是他们有这个行业的某种主导权因为他们真的因为母公司有钱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这个非营利机构大部分都是地产 银行 保险这些大的企业支持的在那个经济好的时代那么美术馆是有
有钱的这其实是可以从他们的项目上直接反映出来比如说像我们非常遗憾已经就是歇业的这个 OCT 华侨城那么像他们在当时做过像国家遗产这种展览你可以想象一个企业的美术馆做一个叫国家遗产的这样的展览是有多么大的这种能量啊
因为那个时候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机构是它的财力各方面的资源都是很充沛的
但是呢随着这个经济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确实这个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那已经变成了我们现在只能留存在我们回忆里边的一个所谓中国民营美术馆非营利机构的一个黄金时代一直我觉得这个情况都在其实是在下行反过来也是逼着我们去寻找新的可能性和新的方向这是一个倒逼的过程与此同时我还是觉得就是如果我们
我们说美术馆让他完全的自我造血自力更生我觉得这个其实是还是非常困难的就是相当于你把一个非营利机构逼成了一个
盈利机构主要是不太现实在全球范围内是找不到先例的对他刚才还落下了一个就是很常见的渠道就是建立自己的赞助人制度嘛 patron 机构 patron 的这些人群对对对我是因为我是在英国嘛我觉得英国的美术馆里面其实就是这个 patron 的体系已经非常非常完善因为我对这个确实挺感兴趣的
所以基本上就这几个大的美术馆包括更小一些的美术馆像是那个 Photography Gallery 他们的赞助人我觉得也都是一个比较生态上面比较完善比如说不同的层级有那个 Plantinum 然后 Gold 还有 Silver 还有 Young PatronYoung Patron 可能就是一个大概一年两万块钱左右的一个金额吧就其实不仅是丰富了这些 Patron 他的业余的生活
另外确实是对美术馆有一个很好的支持因为我觉得像这种更大的一些美术馆一个是成本更高另外一个就是他们可能比如 Young Patron 他的这个资金来源就是专门用来修复或者是专门用来构建一部分的这种馆藏然后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一些用处比如说可能有一大的装修啊或者是什么
也会有那种更 major 的叫 major principal gift 这种项目就是可能要几百万这样的一个人或者是某一个 foundation 去冠名赞助一个展览或某个银行去赞助一个展览
我觉得更丰富一些也更完善一些吧就在他们发 development 或者是找钱的这个方式上面然后我觉得特别是在英国这边很多的艺术的赞助人也都很接受各种各样的办法对
我觉得这个体系国内确实还是在建立之中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所有的费用力机构大部分都是由企业尤其是私营的企业私营的大企业去支持的他们本身公共化这个属性部分就相对确实因为它是企业自己的美术馆所以它开放 Patreon 的动机就不足
那么像在西方这样体系生态很完整的地方呢那么他们的机构运作的公共化程度就要高很多而且年头也比较长然后 reputation 也很稳定那么他们就有足够理由去吸引这些 patron 那么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社交货币包括我觉得就是相当于美国还有这种抵税的这种策略所以就是他是很
很完整但是在国内呢目前来看就是只能说是在逐步的建立当中吧
好的好的那今天太开心就是和杨老师和子薇一起聊天了我觉得我们就是聊了很多和艺术相关的有意思的话题然后我希望听众也更加了解梅开龙艺术中心这样的一个很棒的一个机构好的感谢艺术大导感谢二位就是我觉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然后感谢你们愿意在这个平台上推广我们因为我们是真心的很喜欢梅开龙的活动好的
你们会有未来所有这个年度派对的 VIP 免费入场卡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是的那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我们今年四月其实就刚才杨老师没有直接说就是漩涡这个活动今年我们会跟国泰电影院开启一年的合作了
对这是我们今年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因为国泰电影院它不管是它自身的历史还有它培养起来的这些观众群还有它的地理位置都是非常非常棒的我们其实很期待然后第一期的话目前定在 4 月 27 号会跟刘创老师合作第一期对
对对好呀那我们这期节目就到这里然后我们也会送出梅卡龙中心就是下一个新展览的门票对的对的欢迎在北京的听众来看我们的新群展现今集也欢迎从外地来北京看我们也非常欢迎也欢迎不只看展览还去参加一些公教活动
对我觉得你们的公教活动特别有意思我会愿意参加这种徒步啊这种表演读书会啊这种活动谢谢好的我们会加油的好的那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啦拜拜下期再见拜拜谢谢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