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111XXXX:艺术市场的泡沫爆了吗?

1111XXXX:艺术市场的泡沫爆了吗?

2024/5/7
logo of podcast 艺术叨叨

艺术叨叨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小熊
Topics
小熊:从去年开始,全球艺术市场都陷入了一种非常不景气的状况,到今年尤其更加严重。不管是拍卖市场还是一级市场,画廊艺博会都受到了影响。在巴塞尔艺博会上,我看到西方画廊开始把越来越多的亚洲艺术家带到,这和拍卖市场是反着的。哪边藏家多,哪边艺术家就多,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有些艺术家明显滞销,市场行情确实不好,考验藏家眼力。今年超高价的作品不多,成交主要集中在5万到50万美元这个区间。 小熊:这两年纺织艺术和一些不再单纯是架上绘画的手工艺编织的作品在慢慢流行起来。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外国元素,或是在讨论身份、民族、种族、性别、殖民主义等话题。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的这个界限会变得模糊。纺织艺术的接受度逐渐提高,背后多为女性艺术家及少数族裔,她们在历史上承担了编织和针线活等手工艺角色。我喜欢白立方在巴塞尔展出的英国艺术家路易斯·乔瓦内利的作品,他很年轻,作品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有艺术史的脉络,有自己的一套叙事逻辑,时间空间交错的效果特别有魅力。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介绍了小熊的职业经历,从艺术顾问转型为艺术基金负责人,并分享了她三年来的工作内容,包括艺术收藏、投资、赞助艺术文化项目以及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等。
  • 小熊从艺术顾问转型为艺术基金负责人
  • 负责一家艺术基金,团队规模超过20人
  • 两年投资近两亿美元购买艺术品
  • 兼顾艺术顾问工作,为朋友提供建议和资源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本期的艺术叨叨,我是 Moni 大家好,我是兰逸那今天呢我们请回了艺术叨叨史上我觉得是最神秘的一位嘉宾小熊江湖人称四个一四个 X

那之前我们其实有做过一期关于艺术顾问手把手教你入门艺术收藏的那期节目非常非常的受欢迎然后那个时候我记得艺术顾问这个职业其实还没有那么热门那这期节目可以说奠定了很多我们的听众对于这个职业的第一个印象

为什么说是最神秘的一位嘉宾呢就是因为自从那期节目发布了以后基本上每一两个月就会有人问我哎你知不知道那个四个 E 四个 X 它是什么背景啊我读到它写的公众号和小红书的文章真的写的好好呀那我们今天特别开心能够又请回小熊来到艺术刀刀和我们聊天请小熊和大家打个招呼吧哈喽哈喽大家好

很高兴回来了我觉得我们上一次聊好像是 2020 年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一晃都三年多了是的那可以和艺术道道听众分享一下你这三年都在忙些什么吗因为其实在我们上次聊完没有多久我应该是在 21 年 5 月就回国了然后当时其实也是因为疫情的原因然后差不多是在 7 月吧就来了北京

就开始负责一家艺术品基金到现在为止应该是做了有两年多了现在团队里也招了二十多个小伙伴平时工作除开会做一些收藏和投资外呢也会去赞助一些艺术文化项目然后也有自己做过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这两年的话我们应该是大大小小有和七八家比较好的美术馆合作过然后也有赞助过不少展览的项目

我们基金的体量还算比较大的这两年应该花了差不多有两个亿美元来买作品吧前年会相对多一些去年的话因为市场比较熊所以买的也相对少一些你现在还在做艺术顾问吗最多就是有时候某个朋友想买画卖画的话还是会来找我帮帮忙看一眼提提建议或者是帮忙

搭个桥牵个线啥的这些我会帮忙去联系一下除此之外的话我自己的基本经历都还是放在基金上面然后我平时国内的话可能会在北京多一些下个月可能会去纽约待一段时间看看 freeze 啥的

那其实不管是做艺术顾问还是说负责一个艺术基金会其实都是要非常紧密的去关注艺术市场的动向现在可能更多会以自己基金的一个收藏体系去看然后包括我自己现在也会买一些肯定价格没有那么高的一些年轻的西方现当代的作品

然后因为艺术确实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事情所以当然会把很多重心都放在上面我们可以先从巴塞尔聊起因为这次我们也都去了巴塞尔我觉得大概从去年开始吧整个全球艺术市场都陷入了一种非常不景气的状况然后到今年尤圣更加严重了不管是拍卖市场还是说一级市场画廊艺博会

那这次小熊在巴塞尔你们基金会或者是你个人有买哪些作品吗

如果方便透露的话我们基金会这次买了一件 Jasper Jones 的作品是一件他标志性的棋子系列的作品然后我自己是买了一件比起 Jasper Jones 要便宜很多的一个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我感觉这次巴塞尔很多西方画廊开始把越来越多的亚洲艺术家带到

然后这和拍卖其实是反着的,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我也不是单指大陆艺术家,就感觉这两年的话,南亚,东南亚,韩国,日本的艺术家反而会变多了起来,所以哪边藏家多,哪边艺术家就多,这还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的,然后还有就是很明显,有几个艺术家都明显是滞销了,就这个市场行情确实不好,

我自己是有看到有两件作品是去年拍卖没有卖掉然后又拿出来在这展位上卖的然后这艺术家我也不是很喜欢但确实前两年挺火的但这两年吧就很多本身很多货都没有出出去然后有些货是画廊它自己的 inventory 它的库存所以可能去年在美国没有卖出去的今年又拿到香港来卖这也可以理解但我觉得这个阶段就真的很考验藏家眼力了

然后今年超高价的作品确实没有很多我记得高价作品就是豪瑟沃斯那张 900 万美元的那个五体三了吧然后还有那个 Philip Guston 的那张 850 万的 Desire 所以其实卖的最好的肯定还是在 5 万到 50 万美元这个区间的对 900 万那间应该是 Valenda Cooney 的

感觉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确实还是在艺术市场价格上面独占凹头那我有看到这次香港巴塞尔公开的成交作品价格就是 ArtNan 有写一篇文章去整理但这个是一个不完全记录

从这个报告上面看豪斯沃斯的销售就是很厉害然后高谷轩好像并没有公开他们的销售情况就是也没有在这个报告里面看到那我看到 50 万美元以上的作品是有两个亚洲艺术家分别是朴希普还有颜培明但也并没有特别高都是在 50 万美元出头这样的

那小熊还有观察到什么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吗这两年那种纺织艺术和一些不再单纯是架上绘画的手工艺编织的作品我觉得在慢慢流行起来其实这一点是我感觉去年我在那个 Buzzle Miami 更明显看到包括你看今年那个威双的主题 Foreigners Everywhere 里面的作品其实是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外国元素或者是在聊一些

关于身份啊民族啊种族性别殖民主义的话题像这次威霜美国国安展的那个 Jeffrey Gibson

他是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展的本土艺术家而且才 52 岁你去看他的作品也是有不少这种像毯子啊挂垫啊的作品就我会感觉说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的这个界限会变得模糊你可以是说在墙上挂一幅画说这是艺术你当然也可以说在墙上挂一张毛毯说这也是艺术哈哈

现在就是在伦敦的巴比肯也正在做一个关于 textile 的展览我确实也是觉得就是 textile 大家对它的接受度这些年是慢慢慢慢就是有不断的在提升而且 textile 很多背后的艺术家都是女性艺术家因为女性天然的就是在整个的历史上面就是承担了很多种编织然后在就针线活啊这些

相对来说比较手工艺一些的工作和角色吧就其实很多是女性艺术家以及少数族裔在做这个纺织相关的然后我感觉就这次在巴授我还是有看到不少挺好的艺术家的

就像白立方这次展的那个英国艺术家路易斯·乔瓦内利的作品我就很喜欢很年轻 93 年但作品非常有辨识度基本上你去搜了他作品看一眼就会记住因为他作品非常高饱和度然后颜色特别美光线和影画的就像那个剧院一样就看画是像带着一层滤镜的而且他

我感觉是真的有在思考不像是很多艺术家那种未复心词强说愁的感觉而且他作品是有那个艺术史的脉络在里面的他有自己的一套

叙事逻辑这次她在香港做的那个个展我觉得就特别棒那种时间空间交错的效果我觉得特别有魅力是我和 Moni 应该错过的这个展览但是我我有在就是社交媒体上面看的好多人去看了然后我看到有些人是把她的构图和 Easy Wood 就是对比对你要知道她其实应该是用的一种叫呃

Redoubling 的技术就是你有看到几秒钟后他会拍一张电影剧照然后把得到的照片叠加在第一张照片上面然后再把这些图像给叠加起来最后就会形成一种交错的效果时间空间上面所以就非常棒而且他画的女性你会觉得就我会觉得非常的神圣同时又十分的诱惑

因为它的嘴唇会微张啊还有它的那种神态拿捏的特别棒特别有魅力对我们刚才小小的聊了一下就关于巴塞尔一级市场这边的情况那刚刚就是过去的香港春拍其实我看到 Artnet 的报道的题目就还蛮心惊胆战的上面写的是这不是软着陆今年的春拍确实是

断崖式的残破人都就像那个 3 月 1 号的苏富比的 Contemporary Curated

是有 22 件作品撤拍所以香港春拍今年成绩真的特别不忍直视然后各家的成交额和过去两年相比都下降了很多差不多都有一半了吧我记得然后我觉得像那个 Emmanuel Taku 这个例子其实真的特别有代表性因为这个艺术家他之前本身就是抄袭那个阿玛阿克伯阿福这个艺术家的嘛然后前两年不是伯阿福

大火然后应该是迪奥刚刚和他联名所以就那段时间带动了很多非洲新兴艺术家这个 Emmanuel Taku 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我们要是去看他的作品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不就是和那个博阿夫长得很像吗就完全是走一个路线的所以其实买作品和我们买股票还是很像的就要买就买一个赛道的龙头嘛就买龙一龙二就好了后面这些我们都叫仿盘最好是不要抛弃因为风险大也没什么长期价值然后我们看那个 Emmanuel Taku 他就趁着那两年市场东风也是红了一把

然后大家不是这两份都在讲吗他 21 年作品卖到 18.9 万美元然后就在上个月他的价格最后只卖了 8000 块所以就是说一个人在三年前花了 18.9 万美元买下的东西居然在三年后只值 8000 刀我觉得这完全就是个地狱笑话就非常真实也非常讽刺真的

而且这段时间基本上所有之前我们看到的大牌艺术家的价格都在下跌很多之前以为是蓝筹艺术家的作品像劳森伯格啥的价格都是断崖式的下跌但这就遇到一个很尴尬的情况因为我们都知道画廊一般不会轻易给自己的艺术家降价所以现在就还是会有一部分艺术家

他们的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价格是倒挂的拍卖卖的价格比画廊卖的价格还要低好多艺术家你去看他们的拍卖记录都还停留在 2013 142012 年这都过了 10 年了说明他的市场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

而且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其实是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就真剑也是很困难的就看那些图录没有一个破亿的作品今年最贵的好像就是那辆美智的一幅画卖了 9500 多万吧然后我们看这次卖的好的作品还是那么一群人就还是那辆美智啊曹坚弥生啊赵无极啊朱德群啊

然后这个朱德群好像是上拍了八件最后留拍了四件天哪之前基本上拍卖都会有长玉但今年长玉也好像只有几幅小尺幅的纸本还有曾凡志有一张估价 300 到 500 万的那个无题 2000 最后是 190 万卖出去哦

所以就是说行情真的不好但我觉得也不用慌因为我感觉我们正在从一个旧的叙事走出来然后新的叙事正在一个正在形成吧对那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手上面有作品的藏家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比如说他可能之前像你说的花了 200 万买一件作品然后现在这个作品市场其实只值 150 万这样子他

要不要比如说割肉去把这作品卖掉呢还是说他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是对这艺术家更有信心觉得他长期还是会有一个涨幅其实这个就跟投资一样嗯

嗯藏家我觉得还是要尽早接触尽早了解市场要经历一下不同市场风格和周期然后嗯最重要的我一般都还是跟我们呃自己团队讲还是要降低一个决策的频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资产配置的一个逻辑呃

就像人家说的就是说做企业要像高台跳水动作越少越安全其实我觉得买作品也是一样的因为像买艺术品的话确实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捷径就跟投资是一样的这种任何一种购买逻辑本质上还是要跟自己的性格和经历相关吧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能去预测市场底部或者是市场的周期因为每个人的风险的承受能力对波动率的认知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在知识上保持开放在投资决策上保持封闭这种我觉得是我的一点自己的感悟新藏家的话在这个市场上

我感觉反而还是比较对他们有利的,原因因为刚刚也有讲过,就是现在一二级市场很多东西是倒挂的这个价格,很多之前买不到的艺术家都是滞销的,所以现在我们有想买的几个艺术家,我们都是直接等着他的二级出来,不用一定是像之前一样在一级市场要跟画廊加价去买,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时间还是很容易在市场上好价格买到好东西的。

那我们就进入到下一个部分就是刚才节目的开始有聊到小熊的公众号以及小红书四个一四个 X 现在其实已经成为了艺术圈内人士的一个必读的频道之一在这个内容当中你也分享了很多各种 insights 但我觉得你写的很好就是

就是可读性特别高然后又很有意思很多的八卦在里面很多人会问我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洞察的因为觉得你说的东西很直白很实在然后又还有见地

其实我写的这些东西或者是想法肯定都是我自己经历过或者是深切感受过的东西所以写出来才会得到那么多朋友的共鸣就比如说我写那篇评论

被嫌弃的中国藏家的一生里面那些例子其实真的就是我自己遇到过的呀就是只是挑了几件写出来然后确实有很多朋友就私信我说很有感触那是因为真的就是这样的就比如说我里面写说中国藏家为了买一张国外艺术家的画要跟纽约一个画廊 director zoom 然后那个人其实真的就是我自己的画廊就不说是哪家了

但我记得特别清楚就那天我还在青城山度假呢然后一大早起来洗头洗澡化好妆准备开摄像头然后结果你看纽约是晚上嘛人家就直接说不用开摄像头简单就给我聊了可能不超过 15 分钟吧就挂掉了我当时心里肯定还是有点挫败的你懂的

所以就是这些洞察也好啊观察也罢就很多基本都是我自己精神经历过的像去年在纽约和那个摩曼的策展员 Anne Tamkin 吃饭的故事就很多人有跟我讲说是不是真的但我觉得这些事是没法编的呀那当然是真的啊

是的我觉得其实我们可以就你这篇被嫌弃的中国藏家的一生就具体聊一聊中国藏家和国际画廊打交道的时候有很多的这种挫折的时刻吧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刚好想到昨天我正和朋友聊到这个事因为我朋友他在上海

然后他自己也是做量化的平时也会买买作品他昨天就问我他说你觉得西方藏家们会买哪些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我觉得刚好其实可以和你这个问题对应着来看

因为当时我就记得我说我说我觉得就目前中国当代艺术来看的话很少会有西方藏家来买中国当代艺术是因为你们应该也都知道就是很多西方画廊代理的中国艺术家最后又都被中国藏家给买回来了嘛

就看似是走出去了其实是出口转内小然后我就给他讲为啥我自己想的就这个方面其实简单来看的话一个是作品本身我们现在这些艺术家我肯定不能说是全部但是肯定是有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我是完全都能给你找出相对应的西方艺术家的平剃的就是说我在中国艺术家作品上能看到很多西方艺术家作品的影子

很多七九八华朗现在展的作品风格啊表现形式题材啥的都很像就你把名字遮掉就真的认不出来谁是谁就完全就是跟风作品的独特性啊和深度我觉得都没有就感觉我们好像就老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炒这几个艺术家花的差不多价格差不多买的人也差不多那也没什么意思嘛就我感觉现在就有点像在关着门搞当代艺术

然后你也知道市场流行肯定是会随着时间变化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艺术家是为了顺应市场然后不断重复性的画相同的东西就感觉是创作力匮乏的一种表现而且显得艺术家自己也很浮躁缺乏原创性

而且我感觉可能是因为我读书少我现在去国内看很多展览不管是美术馆还是画廊那个策展人写的展词我是真的读不懂就比抽象画还抽象同感同感但是画呢又画得过于简单反正我觉得我现在也懒得去看了

第二点就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什么西方藏家不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就我们的艺术市场我感觉还是没有始终走出去去巴索啊去 Fries 啊去巴黎的或者伦敦或其他首尔的一些艺博会因为确实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年中国藏家是多了起来了但我们的中国画廊能真正走出去的还是很少我记得我当年还在巴黎的时候去 Fiat

整个硕大的展厅只有两家中国画廊我现在还记得就两家魔晶石和维他命那人家能吸引到外国强家那肯定是应该的呀就这方面的投资和重视程度都不一样但后面几年的话去国外的艺博会就会慢慢也有一些中国画廊了

我记得印象特别深就有一家中国画廊派去的销售人员连英语都不会讲就拿着翻译机翻译机就真的是销售说一句等翻译机翻译一句然后再让藏家说再等翻译机翻译给销售这个体验太差了你们想象的这个沟通效率有多低吗就我要是藏家我就直接走了世界上好作品就这么多但我觉得我的生命是有限的

然后我就在想我想这个画廊这么漂洋过海把作品运过来又花钱把员工派过来成本这么高他这是图啥呢对吧

后来我朋友给我讲了我才知道结果人家原来也根本没有想在国外卖什么画人家要的就是这么一个 PR 的效果一个噱头一个证明自己成绩或者是画廊实力的经历能够让自己在小红书啊朋友圈啊为自己的画廊宣传一波就好像说呃你看我们是中国画廊里为数不多参加过国际知名某一博会的画廊然后再配几张呃

外国人围着看画问画的照片就显得逼根很高然后很多很多很善良的藏家就真的会相信觉得好厉害好不得了但其实你要知道这个画廊我们去看的时候他参加的根本就不是那个知名的艺博会而是在他同期举行的另一个非常不知名的艺博会参展费可能就两万刀但无所谓啊因为你看就没有人会去深究这件事情总之我觉得好画廊还是要

认真去帮自己的艺术家去做文献啊做牛逼一点的 catalog 啊去帮自己的艺术家做一些 ritual 啊做一些 dialoguecurate 啊做一些价值输出啊然后我觉得靠谱的画廊才能让自己的艺术家尝试的而且我其实最近才知道就是画廊要去海外参加一场就像 freeze 或者是 bottle 这样的艺术会要花多少钱

就这个成本真的是很高就大概要一百万以上对啊

我看那个中国藏家的这篇文章有一个我也是心头一紧他就是说哪怕你在国内已经开了一个空间一个基金一家美术馆但你发现你的背景在对方面前还是没有多大吸引力还是要不到美术馆的折扣然后就说其实中国的美术馆有些私人美术馆的名声在西方世界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我觉得这个真的是

挺大的一个阻碍和难题其中还有一段呢就是中国藏家在艺术晚宴上面的表现我觉得写得非常精彩那就是我自己啊真的吗

我可以读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说中国藏家受邀参加艺术晚宴一桌的人都说自己是藏家但没有人真的关心艺术坐你左边的人问你最近买了什么呀坐你右边的人问你要不要加个微信啊坐你对面的男人正在高谈阔论自家祖传的词器坐你斜对面的嗯正在照镜子啊补妆啊什么的

然后觉得自己其实在这种艺术晚宴上并没有真正的去享受也没有真正沟通和交流因为我是没参加过了所以就是完全想象不到是这种场景那你现在还会去吗就是画廊的晚宴去的非常非常少除非去是因为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我可以

他带着我因为我自己本身是 I 人所以我要是真的吗你俩是啥呀好奇我是艺人但我不是大艺人我是 55%到 60%的艺人

我也不是大爱人我也是 55%的爱人因为我觉得你写的这个在艺术晚宴上的一个相对比较核心的藏家人群的聚会已经让我稍微看得有点爱人不是了吗对但我就是想说哪怕在一部会这种平时的场景见到新老朋友的话这样你会觉得比较自如对吧

对我其实挺享受这种小人群的我觉得比较高效率的一个深度交流的所以但是如果你要我放到一群陌生人中间大家就是做一些 small talk 我觉得我自己可能会不太喜欢我觉得我会宁愿自己在家看书吧

对因为我其实我们也有接触一些可能刚刚开始收藏的藏家就是你观察他们的画像是什么样的比方说主要的年龄层呀或者他们有大概怎么样的这个品位取向或者他们消费实力啥的

我自己身边认识的中国藏家完全没有办法概括因为太千人千面了你知道吧就大家的年龄职业真的完全不一样就拿我身边几个玩得比较好的朋友来讲就因为我们基金包括我自己是完全没买过中国当代艺术的所有东西都是西方现当代

但我身边也有朋友人家就是买中国当代艺术像这两年火的孙怡田啊王细尧张子漂人家都买了的然后还有朋友家里爸爸是做瓷器做到非常大收收瓷器然后自己就买潮玩啥的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问题反正就是区别真的还挺大的嗯如果想成为比如说嗯

画廊的座上宾或者是他的那个 ranking 里面更高层一点的藏家其实我会觉得他整个的收藏经历他是有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就可能一开始很多年轻的人会开始对潮流艺术感兴趣

然后是视觉上面好看然后可能再是比如说和他自己的经历啊有共鸣的就更深度一些在概念上面很创新的艺术我身边真的是有朋友家里真的就具有钱然后他也问过我说要不要去零二要去逛一逛买点装饰画十几万啊几十万的就挂在家里

然后人家去了一两次确实买了一两幅之后他就不需要了他没有这么一个不管是热爱也好或者是喜欢艺术品喜欢去看展他不需要去关注或认真学习更多的艺术史或者艺术市场相关的内容所以我觉得这一部分人群我们也不能说人家就是不够严肃认真那

让你要说真的会有人从第一阶段买潮玩到第二阶段好像认认真真开始做收藏了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大的前提就是他真的很喜欢艺术他真的会花时间去看展啊去去跟画廊聊而且我觉得现在很多人自己做收藏

都是因为本身就喜欢或者学过艺术然后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会天天去美术馆去看展有过这样一个经验也好这样一个经历然后在自己有钱以后才会开始慢慢开始买东西

那你有观察到就比如说这种比较年轻的藏家他们在买作品的时候就是关于投资这部分的心态大概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有多少比重在考虑说我之后把这个作品卖掉会不会赔钱基本上我感觉应该还是很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

除了他们有些人真的就是为了在家里挂一幅装饰画

就真的就只是装神话他也不需要买保险啥的虽然那幅画可能也要值个一两百万但他真的不 care 我有遇到过这样的朋友然后还有就是我还有一个朋友是他之前也是抱着自己喜欢的一个心态因为他之前一直在美国留学然后就很喜欢一位艺术家在西方的一家画廊买了一个西方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然后他回国之后呢嗯

反正这两年可能缺钱嘛因为你也知道经济不太好就想把那张作品给出掉他就自己去问了国内的拍行然后包括苏比加斯德都问了但人家给他讲的是因为你这件作品因为比较 fresh 比较新两年多的时间你就要立刻上拍的话其实是会折价的可能会比你原价买的要少个 30% 40%而且还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所以就是他听了拍行的这些 feedback 之后呢他就来找到我问我可不可以就说找人帮他在西方去问一下然后后来我还是给他原价还稍微加了点价格卖出去了等于说他还赚了点钱然后他之后呢就跟我说以后买东西就没有办法再不看价格来买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看藏家自己的这种经济状况吧和他当时当地的一个心态

而我要补充就是他那件作品是在画廊的二级买的所以不存在有那种禁售或者转售期的对

对对对然后另外一个我很爱看小熊写的栏目就是新的艺术家的推荐对因为我觉得你推荐了好多新的艺术家真的是我就是从来都没听说过的但你在看这么多比如说每年可能出来几百个几千个新的艺术家你最看重的特质是什么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喜欢带有艺术家自己色彩的东西

就他的作品还是要很难被模仿因为我感觉越是标准和做作的东西他就越容易被模仿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感觉我越来越看演员了我去年在巴授迈阿密的时候看到一个很年轻的加拿大艺术家好像是 1988 年出生的叫 Brittany Sheffert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就她和因为你们要知道就是这两年有很多艺术家爱画那种被放大了的躯体的局部的描写嘛就这两年越来越多了像那个 Alexis

relevel 吗好像是叫他被 Casmine 代理了他就很喜欢画那种很柔和细腻的人体的局部画然后像这个 Britney Shepard 他和那个 Alexis 一样喜欢画身体的局部但他好像是因为练物癖吧他对脚特别感兴趣你去看他的画画的很多都是什么女人穿着高跟鞋的脚啊脚上夹着一把枪啊女人用嘴含着一只高跟鞋啊反正画了就很性感

然后去年我在迈阿密看到应该是在 Nada 吧在迈阿密看到本来是想买一张的但我喜欢的那幅画是被卖掉了然后那张画画的是一个女人的脚被蜡烛点燃了不过就是过了两个月之后呢我再去看这个 Shafer 的作品我一下又觉得他画的真的很一般就真的幸好当时没买所以我觉得还是买东西不要头脑发热不然真的会有那种

我还有一个就是很喜欢小熊写的栏目就是你写藏家的类似于传记故事就是包括他们的发家史呀然后收藏史啊以及人生经历了哪些起起落落还有就像结婚生子这种八卦或者是离婚家庭关系的这种变化

我觉得写的特别好就是很像《启示录》尤其是你在几年前写的那个穆格尔比家族的 David 和 Libby 离婚的那个八卦然后延伸出他们家族的收藏故事讲就是他的父亲如何从一个送货的人然后一直成为了就是艺术市场上可以说 top5 的 top3 的这种藏家变成了一个 art market maker

就是他们家是拥有我记得有一千多幅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就他随便卖或者是买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是可以操控这个艺术家艺术市场价格的程度

然后他们家族也是从艺术市场上获利很多很多那这些故事可能在国外的艺术媒体上面有时候会被提到但是其实国内的媒体很少关注所以我觉得小熊的这个频道是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吧

还有就是追求过肖亚轩然后也是米兰达克尔的前男友的那个马来西亚商人刘特佐然后他现在就是已经是被通缉然后在逃的一个状态吧

那他当时就是非常大手笔在拍卖市场上面买作品包括当时的巴斯奎特的记录 4880 万美元然后花 5000 万美元买方高买莫奈这些

对然后但是他的钱就是来源不干净嘛就是也讲了一下他背后的这种犯罪的故事对因为我是自己就很喜欢看一些传记类的书也好或者是电影或者是长文所以我会对一个人他

我记得我文章里之前也有讲过嘛就是像读马斯克传啊像读之前基辛格传啊就这种非常长文然后囊括一个人他一生的成长起伏的一些书我会特别感兴趣因为我会觉得说就是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是在他 20 岁的时候他是真的想不到在他 22 岁他的人生会迎来这么翻天覆地的一个变化

这些非常像巧合但是又像注定一样的一些命运的改变我会觉得是非常让我着迷然后我自己包括自己会去看了一些文章然后总结一些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人物他们身上包括性格啊或者经历然后他们跟人发生的冲突最后他们的结局我会觉得就是特别有意思看每个人的

人生吧对其实我觉得这些看起来似乎是无用的知识但其实普通人也可以从这种大家族的收藏和发家史上面去获得一些启示然后让人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吧嗯

好呀,那我们就进入到下一个话题就是我们看到很多艺术顾问会经常卷入到艺术品犯罪的这个案件比如说之前那个达芬奇就是主的那个 Seller 然后他就是前段时间起诉苏富比嘛但是在更早之前他就是起诉了他艺术顾问后来他们达成了和解那原因呢就是

这个艺术顾问会先从苏富比手上以苏富比要的价格去买一幅作品然后可能加个有的时候是几百万有时候是几千万再卖给他的客人然后从中赚取一些利益可能赚个这个作品价格 20% 30%这样

但其实他顾客他客人也并没有赔钱就是他在最后卖出去的时候其实是获得了更高的收益但是就是中间他被信任的人捅了一刀所以他很不爽然后他就起诉了他的这个艺术顾问然后艺术顾问我觉得他的这个犯罪案件其实我觉得在艺术市场里面是

层出不穷屡见不鲜那为什么艺术顾问会经常卷入到这种犯罪之中我觉得我们可以先请小熊讲一下就是艺术顾问他的收入结构艺术顾问的收入结构还是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拿佣金一种就是拿顾问费

然后佣金的话就是你买卖话像你刚讲的你就是明确告诉你的客户你这张话你会拿到总成交价的百分之多少然后你们这些是合同来写好的所以这个如果不是像刚刚讲的这个案例中的顾问这么贪心或者完全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话其实是

就没有什么问题的这种像签其他行业的顾问合同是一样的然后第二就是顾问咨询费了那就是可能按年薪月薪来付因为我也我也看过你写的一些就是艺术顾问的一些故事嘛你觉得为什么艺术顾问会经常转入到这种犯罪之中相较艺术行业其他从业者的话可能顾问这方面报道会多一些但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你看艺术市场的构成

艺术家就不说了专心画画就好了但还有就是位于买卖两端的藏家和画廊因为画廊和顾问这个角色很多时候是很模糊的因为确实有很多画廊主自己也是在做二级的私洽然后很多顾问其实后来你看他开大了也会有自己的空间所以相关的新闻报道都是呃

某某藏家又把某某画廊或是顾问告了本质上还是一回事但是就像我觉得就像我刚刚讲的就还是因为有些人欲望太大太贪婪了没有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分不清楚哪些钱该赚哪些钱不该赚但我觉得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人吧然后大家自己学着分辨就好了然后我觉得刚刚你讲的这个故事就是非常推荐大家去看那个纪录片

叫做《消失的南洋蜡笔》我还没看我打算看一看在我的待看列表里我觉得他这个纪录片拍的特别好就是把艺术市场就刚刚想说的所有的角色基本上都在里面有自己的位置然后都能看到比较深刻的东西吧我记得最开始我认识小熊是从微博上面然后

follow 到小熊的公众号然后现在是 follow 到小熊的小红书然后他的名字都是 SiggySigax 我还记得小熊刚入驻小红书的时候就涨粉巨快因为我之前写的内容就很精彩对刚好我和 Money 就是巴塞尔期间有受到小红书艺术的邀请去

香港然后我们就发现其实现在小红书的艺术板块做得非常好就有很多海外的艺术机构和花廊都纷纷入住了小红书而且可能他们都之前还没有公众号或是没有微博会选择小红书作为在国内 landing 的第一站

然后包括一些藏家呀艺术从业者呀画廊主也都会从自己的视角去分享关于艺术的一些体验因为我之前也在艺术机构做过一段时间的这种艺术传播就包括在社交媒体上面的策略然后我就发现现在很多的画廊或者是机构即使都没有讲中文的员工他们都会找一个 agency 去在小红书开设一个账号

那一方面我觉得是咱们海外的华人对他们的业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其实从艺术爱好者或者藏家的角度我觉得就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你可以通过小红书发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展览或者是新的想要收藏的艺术家就包括我在内我有很多的展览或者是艺术家都是第一次在小红书上面刷到的

因为我知道很多艺术从业者都会把 Instagram 其实当成一个重要的工作的工具那我觉得就是小红书和 Instagram 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它可以推给你很多你还没有关注到的有趣的内容

总之我觉得如果大家是在艺术行业内的话小红书真的变得越来越重要然后它的生态和氛围也变得越来越好话说我那天发了一个小红书在夸维吾德画廊然后发现画廊的官方账号还给我点赞了

这我还挺意外的我都没有 at 他们画了甚至我觉得现在小红书上面比如说的展览评论虽然说就是带人家比较个人化的一些想法但我觉得是比艺术媒体上面好看比较好看就是比较真实

而且我那天在小红书上还刷到一个什么他就说现场立刻求图说这个到底是哪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然后他画了一个挖掘机然后递上一摊血真的有人马上打出来随缘捧雨对我觉得现在小红书的功能都可以这样了吗可以全时问答画图识别作品

那今天非常开心能够再次把小熊请回来跟我们一起聊一聊跟巴塞尔和艺术市场相关的一些话题然后聊得也非常开心欢迎大家也去小红书上面去关注小熊还是四个一四个 X 谢谢小熊好的谢谢谢谢光临和蓝莉拜拜那我们这期节目就到这儿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