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串台 · AI炼金术】和 Mars 聊聊:像设计产品一样,设计 Prompt

【串台 · AI炼金术】和 Mars 聊聊:像设计产品一样,设计 Prompt

2025/6/3
logo of podcast 奇想驿 by 产品沉思录

奇想驿 by 产品沉思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M
Mars
少楠
一名连续创业者和产品经理,通过多个成功项目如Flomo和小报童,致力于提升用户价值和产品思维。
Topics
@少楠 :我主要从情绪疗愈、产品陪练以及作为人类最大公约数三个方面使用AI。我将AI用于梳理每日情绪波动,进行心理学层面的自我治疗。在产品方面,我与AI探讨产品需求、解决方案、技术可行性,甚至让AI扮演批判者。此外,我将AI作为文章的第一读者,检验表达效果,确保内容能被大众理解。 @任鑫Mars :我发现你做产品的方式很独特,你对新事物保持冷静,总是关注用户价值。你经常会提出一些本质问题,并且非常注重成本效益。你与其他人不同,你不会盲目追逐新技术,而是会深入思考如何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 AI 热潮中冷静判断用户的真实需求,避免盲目跟风。通过与用户的深入交流和实际测试,验证 AI 功能的价值,避免“套壳”模式,最终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 用户需求判断:深度访谈,实际测试,验证AI功能价值
  • 避免盲目跟风,警惕 AI “套壳”模式
  • 务实,谨慎,关注用户长期价值

Shownotes Transcript

和 Mars 的深夜聊天,关于 AI 在产品的应用,以及自己如何使用。感谢「AI 炼金术」团队的剪辑和整理~

嘉宾|少楠,flomo、小报童联合创始人,「产品沉思录」主理人

主持人|任鑫Mars,云九资本合伙人,「AI炼金术」主理人

「 关键结论 」

  • AI拉平赛道: 若笔记软件都能接入AI语义搜索,差异性会“消失”,被拉到同一“起跑线”。
  • 私有知识增值: 往后公共知识越不缺,“不值钱”,私有知识(个人笔记、思考等)对个人来说将会更「值钱」。
  • 行为数据赋能: AI如果知道用户内容和行为,未来模型和应用的“实用性”将远超纯文本。
  • “套壳”模式: 国内AI工具常免费,若仅“套壳”而无独特价值,公司利润会被“吃掉”甚至“挂掉”。

「 关键认知 」

  • 品牌感深层构建: 产品若要更有“品牌感”,不能只盯功能,背后应有理念指导和更“本质的目的”。
  • Prompt即产品: Prompt是“很大的工程”,本身即“产品设计”;是理解用户画像、满足其需求的“古典”产品设计过程。
  • 设定目标“上限”: 很多人做事无目标“心猿意马”,注意力被带走;为自己设定“上限”挺好。
  • 技术溯源认知: 不知道某技术(如向量化)的“起源”与背景,就“用不好它”,也不知其对行业的影响。

「 行动指南 」

少楠的 AI 用法

  • 情绪疗愈: 用AI梳理每日情绪波动,进行心理学层面的“自我治疗”。
  • 产品“陪练”: 与AI探讨产品需求、解决方案、技术可行性,甚至让AI扮演批判者。
  • “人类最大公约数”: 将AI作为文章的“第一读者”,检验表达效果。
  • 用AI分析“我是谁”: 将2006年至今的所有个人文字作品投喂给AI,洞察性格变迁与内心困惑。

🗺️ 收听地图

01:01 flomo与AI的初遇: AI早已悄然融入flomo,但为何选择“藏”得比较深?用户价值与成本是首要考量。

02:32 AI热潮中的冷静判断: 面对“万物皆可AI”的喧嚣,如何判断用户是真需求还是凑热闹?

04:55 AI拉平起跑线?笔记软件的差异化何在: 当所有笔记都能接入大模型,语义搜索成为标配,产品的独特性如何体现?

06:40 Prompt即产品,UI即界面: Notion AI的启示——精心设计的Prompt和交互界面,本身就是产品核心价值。

07:51 AI时代的“古典”产品设计: flomo的“相关笔记洞察”功能是如何诞生的?

10:24 如何验证AI功能的价值? 推出“领航员会员”,快速上线,收集真实用户反馈,亲自深度使用。

11:23 为何从“相关笔记”切入AI洞察? 全局知识库AI洞察的难点与“相关笔记”作为上下文的优势。

13:00 flomo的产品战略配称: 从卡片笔记到记录真实思考,再到AI洞察,每一步都为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15:19 私有知识的价值凸显: 当公共知识唾手可得,如何利用AI挖掘个人笔记的深层价值?

16:30 超越文本:用户行为数据如何赋能AI: 你修改笔记的时长、回顾频率、删除动作...这些都能让AI更懂你。

19:16 flomo做AI“套壳”的商业考量: 为何在国内市场,简单的AI套壳模式难以走通?

20:34 每一分钱都重要的创业心态: 为何在与其他创业者交流时,更频繁地提及“钱”的问题。

22:53 新产品的机会在哪里? 即使在成熟市场,只要关注用户真实需求,依然有好产品的空间。

24:20 创业的平常心:为自己设定“上限”: 面对纷繁的机会,如何保持专注,不被稀释?设定合理预期,享受过程。

28:06 内容是产品的“菜谱”与“向往”: 好的内容不仅教用户如何使用产品,更能激发用户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32:02 品牌感从何而来? 超越功能性,传递产品背后的理念与更本质的目标。flomo的核心是“卡片笔记”与“认识自己”。

34:46 AI时代,我们还需要记笔记吗? 人类感官的强大、思维的跳跃性以及个体经验的独特性,是AI难以替代的。

36:25 跨界连接的火花:游戏设计给产品带来的启示 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能带来AI无法提供的创新思路。

40:14 AI带来的创业机会:新技术如何大幅降低旧需求的成本? 语音转文字、相关笔记等案例的启示。

43:00 产品之路:在诱惑与试错中“猥琐发育” 爆红只是偶然,找到能让自己“吃饱”的根据地,慢慢积累更务实。

44:01 flomo的未来想象:描绘用户的思维方式 当笔记不仅仅是记录,更能反映思考模式时,产品的价值将远超工具。

45:41 少楠的高密度信息输入与处理心法: “沉思录”复更!揭秘其如何挖掘有价值的人物和信息源。

48:53 为何要了解技术的“历史”? 追溯向量化等技术的演进,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并创新应用。

51:55 向量化带来的思维变革:高维知识的二维可视化: 想象一下,你的知识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徐徐展开。

53:33 AI辅助内容创作:效率未升,质量提升 用AI进行观点碰撞、结构优化和初步生成,但核心案例仍需亲自操刀。

01:00:18 海量个人数据投喂AI的“质变”时刻: 当上下文足够长,AI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深刻洞察。

01:02:43 AI的“记忆”之谜:长而深的对话 vs 广而浅的认知 不同AI模型在上下文理解和记忆方式上的差异与取舍。

01:07:40 AI懂你的瞬间: 哪怕总结不够完美,只要AI能call back到那些微小而具体的细节,就能产生“被理解”的奇妙感觉。🎵 音乐

**片头:**张筱迪 - 奔跑

**片尾:**Haruka Nakamura/Shing02 - Luv (sic) pt2  Acoustica

🛵 创作者们

制作人:严格

剪辑:十六颗糖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