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道士们有一种观点:外国人是根本不可能得道的,除非你前世或来世是个中国人|宗树人 一席

道士们有一种观点:外国人是根本不可能得道的,除非你前世或来世是个中国人|宗树人 一席

2025/2/16
logo of podcast 一席

一席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F
Fritzhoff Capra
M
Michael Wynne
宗树人
荣格
道士
陈玉明
陈玉明道长
Topics
宗树人: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道教修道感兴趣,各种组织也应运而生。其中,美国治疗之道组织经常组团前往中国道教圣地,进行所谓的“中国梦道之旅”,吸引了许多西方人前去体验和学习道家文化。然而,这些西方的修道方式与中国传统道教之间存在差异,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和思考。 Michael Wynne: 我认为我们是道的使者,我们去中国是为了让中国人对道教感兴趣。甚至我们可以在美国更好地保护道家文化。 陈玉明道长: 我认为学习真道必须要有传承和师父,否则得不到真东西。而且修道最重要的是修道德,要先忏悔自己的过错。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了道教在西方的传播,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道教养生团体和企业,以及这些团体与中国传统道教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同时,也分析了西方人学习道教的动机和目的,以及道教在西方文化中的演变和影响。
  • 道教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传播和发展
  • 西方道教养生团体与中国传统道教的差异
  • 西方人学习道教的动机:寻求自我疗愈和精神追求
  • 道教在西方文化中的演变:与瑜伽、新时代运动等融合

Shownotes Transcript

宗树人(David A. Palmer),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现代的自我可以说是分裂的,是受伤的、遭受挫折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化苦难,它激发了一种疗愈文化、灵性修养的文化: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生活导师、身心灵的整个产业……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其实都比较相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北美出现了一批道教养生团体和企业,提供付费课程、书籍、精油,也组织来中国的旅行团,在五花八门的灵性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

而在研究道教的西方学者看来,大多数所谓美国修道者跟真正的道教没什么关系。这些学者有的自己也修行甚至皈依道教,跟商业化的修道团体保持着审慎的距离。当这两类外国修道者同时来到中国道士面前,会发生什么?谁掌握真正的“道”?

2004到2016年间,加拿大学者宗树人和史来家追踪这三个群体的人生轨迹和他们之间的互动,揭示出在高度现代性的今天,个体在追求灵性时面临的困境。

印度瑜伽、道家气功等修行文化资源脱离了原本的语境,被打包成简单实用的灵性技术,训练修行者深入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但是,自我的根基能在自我内部找到吗?如果说贩卖灵性的企业家和速食的消费者太肤浅,那么发源地的传统宗教人士是否掌握着“更正宗”的灵性答案?原子化的自我在一个祛魅的世界渴望赋魅,但当传统和现代所提供的确定性都解体时,还有哪里可以安放人的心灵?

【时间轴】

00:06 修道洋人:他们主要目的也不是看风景,而是感受这些圣山的“气”,它的气场、能量。

06:56 有误会的相遇:他们修的是不是完全不一样的“道”?

11:36 道家在西方的影响:1960年代的“婴儿潮”和反文化运动前后

17:44 身心灵和疗愈文化:没有一个领域是管我们整体的人,没有一个专门制度聚焦于“支持运行这些制度的人的整体生命”

23:00 现代灵性困境:最开始是拒绝外在的权威,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某种外在的权威和根源。

27:49 语境中的连接点:修行既是自我的净化,也是连接的净化、各个语境的净化。自我的提升其实是语境的改进。

👇华山青龙背

👇中国梦道之旅的广告

👇华山脚底,中国人听着西方的音乐跳广场舞

不过只要稍微走两步,走到旁边这个道观里头,就会看到这些外国人在练功、打坐、站桩。

👇碰老树来“摘气”,摘山的气、洞的气

👇2012年,一对新人在华山南峰举行了“道家婚礼”

👇组织中国梦道之旅的麦考文在华山静坐

👇荣格给一本很有名的道家内丹修炼的书《太乙金华宗旨》的德译本写了序,他认为道教的内丹修炼对人的心理转变和提升极为重要,把丹道的理念引进到他自己的心理学体系里边。

👇福瑞特季夫·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认为量子物理学的宇宙观和道家以及亚洲其他灵性传统是很相似的。

👇最开始他们对道家的历史文化没兴趣,但慢慢地,麦克文其实还是在学越来越多的历史,想构建一个脉络来证明他的东西是有根源的,而不只是存在于他自己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甚至,其他的一些修道团体开始要度戒、出家,加入正规的道教宗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