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没有读者的文字我跟自己说了不起,就像我的生活,没有观众,我跟自己说了不起|周慧 一席

没有读者的文字我跟自己说了不起,就像我的生活,没有观众,我跟自己说了不起|周慧 一席

2024/12/11
logo of podcast 一席

一席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周慧
Topics
周慧:我的分享主题是自我寻找、打破和重建。从17岁在工厂做工,到39岁辞职离开稳定的工作,再到如今在村里写作,我经历了人生不同阶段的自我探索。17岁时,我厌倦了工厂的枯燥生活和对未来的迷茫,选择离开,并前往深圳寻找新的机会。在深圳的工厂工作期间,我经历了排挤和霸凌,但依然坚持了下来。后来,我通过提升学历进入写字楼工作,但始终在基层岗位徘徊,频繁跳槽。39岁时,我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没有新的计划,只是单纯地想离开。我意识到自己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大我,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另一个是小我,追求内心的满足和表达。我更依赖于小我,因此选择辞职。我搬到村里,最初很享受自由,但后来发现自由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地填充生活内容。我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她的经历让我理解了她的性格和行为,也让我选择像她一样痛快地生活。在经济上,我经历了困境,并通过各种方式试图解决问题,最终选择抵押房产贷款。写作对我来说很重要,它让我从沉重的生活中升华,直达灵魂。即使没有读者,我也为自己感到自豪。出书是我的意外收获,我更幸运的是我这本书我的折边是萧海欧老师,他懂女性,他懂我的文字,他用了他全部的爱来做这本书。我将继续写作,完成自己的作品,不管它够不够好,能不能够出版,完成它是最重要的。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周慧,写作者。 人是渴望被认可的生物,这当然是件相当荣耀的事,不过我没有这个本事,就像斗地主一样,到我这,我都要不起。我可以不需要外界的认可,可是,我怎么看待自己,难道,我辞职就为过上贫穷的生活吗?那个小我,一个我想成为的自我,到底是什么?

三十九岁那年,周慧辞去工作,搬离市区,一个人,一间房,面朝大海,不用上班。

自由也像大海一样拥抱了她,不用社交,不必提供情绪价值,时间无限,都归自己,除了没钱,堪称完美。这份甜蜜的自由并没有持续太久,反而在几年后危机四伏,因为“你得每时每刻往里填东西,你很清楚你就是由这些东西组成的,你得负责。全责。”

一棵树可以只活着,但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过去这些哲学命题只是偶尔出现,如今变成了她的生活日常。当自由像海一样无穷无尽,问题也像海一样扑面而来。

写作像一只锚,托住了漂浮不定的自我。从身边开始,她写邻居、写山、写日出日落,直到写作触碰记忆和秘密,最后长出一个想要的自我。

挣扎到五十岁,她已全然领受这份没有观众的生活;假如这一切没能如愿,也不必伤心,因为“徒劳的激情”,“重点不是徒劳,而是激情”。

【时间轴】

01:34 在车间里,她们就是我

03:57 我能买榨菜,我就能留在深圳

06:38 “喂?你好”和我的人性高光时刻

10:34 我要为周慧做牛做马吗?

13:17 母亲活得很痛快,我也要活得痛快

16:39 自由很棘手、生活很沉重、写作很艰难

24:30 没有读者的文字,我跟自己说了不起

25:00 也许是徒劳的激情,重点不是徒劳,而是激情

👇1993年,初到深圳(左一为周慧)

👇胡晓梅《夜空不寂寞》

👇影像资料 1990年代深圳工厂 ©️casperhong

👇大专生周慧

👇自制员工工作状态调查表

👇十七岁的全家福

👇洞背村的景色,“大家挣那么多钱,累得要死,不就是为了到这样的地方买一个房,天天看这样的景色吗?我们现在只用花几百块钱的房租,而且整栋楼都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