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宋明蔚:到底是选择极致的生活,尽情地追求自由意志,还是远离旷野与高山带着遗憾过完此生?

宋明蔚:到底是选择极致的生活,尽情地追求自由意志,还是远离旷野与高山带着遗憾过完此生?

2025/4/27
logo of podcast 一席

一席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我叫宋明卫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关于中国自由攀登者的故事提到攀登或者登山我相信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印象想到的肯定是那些成功人士站在珠峰顶上的那些所谓的励志学会而今天我想讲的故事的主角他们不是成功人士甚至猜猜相反他们都是失败者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他们有些人大学一业 高中辍学

有些人成长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甚至有些人终生居无定所他们在死亡的悬崖边寻找自由与自我但是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他们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书写了一部非常壮丽而又隐秘的史诗这故事的一切的开始始于 2008 年的那个春天

2008 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件有北京奥运会 有汶川地震但是对于我来说 2008 年我只是一个坐在辽宁省安山市高中教室里的一个高二学生我还特别清晰地记得那天中午的时候老师走进我们教室跟我们说接下来我们高中请到了两位成功的一个校友其中一个是北京的一个水利方的设计专家还有一个是一个奥运火炬手

他作为火炬手登顶了珠峰他的名字叫闫东东那是我第一次听说闫东东这个名字与此同时呢当时我对登山也没有太多概念我相信跟现在主流对登山的一些刻板印象是差不多的离不开这些关键词既然珠峰作为世界最高峰

它肯定也是世界上最难的山峰去攀登珠峰的一些人他们肯定都是一些企业家因为他们有钱又有闲他们可以花费不菲的一些金额去攀登这座山峰即便攀登珠峰的不是一些企业家他们肯定也是一些专业运动员无论怎么样他们登顶了珠峰之后都离不开那些关于自我关于征服的叙事除了这些关键词之外呢只不过那一年我多了一个跟登山绑定的关键词那个关键词就是干那个人名 严东东

第二年我高考考到了广东的一所学校阴差阳错加入了大学里面的一家登山社团很有意思的是我刚加入登山社团没几天我的登山社团的指导老师就跟我说非常向往地跟我们说他在当时盘点国内的一些登山历史的时候说到当今国内最顶尖的阿世攀登者有两个青年顶尖的阿世攀登者其中一个叫周鹏另一个叫颜东东我想又是颜东东

这个我觉得很巧合啊甚至在一刹那我觉得这是不是崇明啊因为你知道我是从东北的一个普通的城市的一个高中然后考到了几乎是祖国对角线的一个大学里面然后加入了一个非常小众的登山社团刚加入没几天然后老师突然又提到了我高中学长的名字我觉得这几乎不可能但是呢我觉得又肯定就是他的因为我知道他的名字跟登山绑定了在一起叫这个名字的不可能是第二个人只不过

根据社团登山老师的那个口风啊他称呼严东东的时候不是登顶珠峰的火炬手而是国内顶尖的阿世攀登者所以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跟各位观众普及一下两个关于登山的术语

一个叫喜马拉雅式一个叫阿尔卑斯式这两个其实是登山的两种风格两种流派其实这两种风格和流派没有什么一个本质上没有一个什么高下之分只不过喜马拉雅式这种攀登风格在国内要么是过度商业化了要么是过度政治化了所以显得格外扭曲所以接下来我用几组图片帮大家直观地了解两种不同的攀登风格有什么区别左边的这个呢

是喜马拉雅式这是一个登山向导带着个客户也就是说在商业的喜马拉雅式攀登里面只要你交纳足够多的费用那么你会获得一个一对一的一个向导他会像保姆一样全天候地保障你必要的时候帮你穿鞋照顾你的起居甚至在你像图片里这样非常累的时候还会手拉着手带着你向上攀登

右边是阿尔卑斯式攀登他们两个人之间不存在一个向导与客户的区别他们俩都背着各自的行李交替地开辟新路线他们两个人之间是绝对的平等的左边还是喜马拉雅式攀登

这个照片拍摄的位置在于尼泊尔一侧的珠峰南坡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牦牛驮着大量的物资在夏尔巴人的一个杆往下开始往营地走这是喜马拉雅是攀登最显著的一个特点需要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立非常奇贝的甚至豪华的营地然后再把这个营地向上推再向上推一直推到尽可能的最高处直到离顶峰比较近的一个营地最后保证所有的登顶者

安全无虞地冲顶右边是阿尔卑斯式攀登图片中的两个人是阿楚跟小刘他是我的两个朋友他们也是此时此刻当今国内最顶尖的两个阿式攀登者今天我这个 PPT 里面所有的关于阿式攀登的长久都是他们提供给我的所以在阿式攀登的这张照片里面两个人背着非常大的背包可能有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沉这个背包背负着他们未来一周甚至几周内所有的衣食 住行包括攀登的装备

这是西马拉斯攀登营地里面一个公共的厨房帐篷没错在雪山上你能吃到这些非常热乎的食物是一个非常奢侈甚至非常幸福的一个事情但是在西马拉斯攀登中在厨房帐篷里面你就可以吃得到甚至如果你要交纳了足够多的费用你甚至可以吃到家乡的食物九族饭饱之后你可以心满意足地从帐篷出来然后走到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卧室帐篷

甚至必要的时候当你爬了几天浑身臭汗的时候你还可以洗到热水澡你还可以有单独属于你的浴室厕所右边是阿尔卑斯式攀登可以看到没有厨房帐篷没有卧室帐篷也没有厕所帐篷甚至像图片里这样他们必须要在雪山上露宿他们可能有很多天吃不到热乎的食物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可以从他们的脸上推测出来头天晚上他们一定是经历了极度的寒冷狂风还有种种饥饿的折磨在阿氏攀登中与痛苦为伴是一个非常经常的事情他们必须要学会享受痛苦这两张图片都是喜马拉雅式攀登没错

如果你报了一个珠峰的商业攀登的旅行团的话无论是你交纳了 28 万元的一个基础的商业攀登的费用还是最顶格的 48 万元 8800 的一个费用到了冲顶那一天你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排着队沿着同一个路线同一根绳子慢慢地往上爬一直通往右边这个图片里面的世界最高点就是珠峰的顶峰所以如果你仔细盯着这个图片你会觉得这个图片很熟悉因为本质上来说

中国的十一黄金周的一个五维景区没有任何区别

你都是需要排队的而且你只有那么几分钟的时间来打卡拍照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每一个登顶珠峰的人他都会站在珠峰的顶峰上举着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小旗子然后说我登顶了珠峰甚至说我征服了珠峰然后他们离开了这个山峰然后很有可能他们此生后半辈子跟登山这个事情再无瓜葛只不过可能留下了一段关于珠峰的一个成功学的叙事而已

有意思的是阿尔卑斯式攀登者或者我们简称叫阿式攀登者他们都不屑于爬珠峰

与那座世界最高峰相比他们更想爬的是海拔只有五六千米的不知名的但是难度却更大的那些山峰他们想在这些山峰上开辟全新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新路线甚至他们想开辟那些弥留在中国的数百座还没有人类登顶的那些未登峰这个对他们来说是更有成就感的一个事情

但就是这样的一些新路线和就是这样的未登峰导致了他们可能时常会需要面对像左边这样的非常有暴露感的地形他们时常面临着这种坠落的风险冰崩和雪崩的风险当然更常见的是这种一个人暴露在那种无垠的旷野之中的那种永恒的孤独感

一个真正的阿世攀登者他是不会为了崇高的国家荣誉而攀登的一个真正的阿世攀登者他也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去攀登的他们攀登只是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去攀登或者你也可以说是他只为了攀登而去攀登

在我看来这个才是登山文化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当然那些活跃在中国的阿世攀登者我们就管他叫自由攀登者就像珠峰是喜马拉雅市的代表型山峰一样在中国也有一座阿世攀登的一个代表型山峰它是殿堂级的技术型山峰它就是位于四川的四姑娘山主峰妖媚峰它的海拔只有 6247 米但是它的难度非常高

事实上 2009 年阎东东就是登顶了邀美风所以迅速地一跃成为国内顶尖的阿什潘能者他的 title 除了是顶尖的阿什潘能之外他还有诸多的耀眼的光环在身上他是那一年的我们辽宁省安山市的理科高考状元他也考入了清华大学他成为了我们同学 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天之骄子他还是翻译了几十本英文专著的一个英语学霸

同时他还作为一个火炬手登顶了珠峰但是这些在他看来统统没有任何意义他说过你就算是上了实验班就算是成绩名令前茅那又如何呢这个事情是没办法帮他寻找到那些生命的热烈的感受的是的 你就算上了清华大学又如何呢那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所以他的成绩到了清华大学之后只能算是平庸

他为了登山逃了很多很多课所以最后呢他没有拿到清华大学的学位证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个清华大学的学位证并不感兴趣因为他那个时候认定了他以后要干的工作就是跟登山有关系的他的学的专业生物系没法帮助他完成这个登山的理想即便这个登顶珠峰的这个事件让他的身上的光环更耀眼了但是没办法让他获得那种生命的存在感他想攀登是想通过攀登来获得他所谓的自由

自由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是对于颜东东来说他所谓的自由很简单就是在想爬山的时候就去爬山想爬什么样的山就去爬什么样的山但是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看似简单实践上很难实现的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他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毕业之后他租住在清华大学西门外的一个很简陋的平房里面负责很低廉的一个房租

它每个月的伙食费只有不到 30 块钱我相信即便在 2008 年每个月不到 30 元的伙食费也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大家可以算一下每个月不到 30 元相当于平均起来每天不到 1 块钱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状态下他每次要轮到他买装备的时候他可能连装备的几千元的装备的价格标签都不看毫不犹豫地就入手

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啊那他凭着他的英语的天资还有他的聪明才智他明明可以寻找一个按部就班的工作用他的工作的工资来养活这样的爱好为什么他不这样做呢事实上他也尝试过他去了北京的一家英语报社然后很幸福的在我看来是一周只用上三天班就这样他每天度日如年上了 12 天班受不了他觉得这个形式他完全受不了做班这种形式

他也曾经受到过中国登山协会的邀请有机会进入体制内拿着一个铁饭碗过着一个相对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委婉地拒绝了用他自己的话说陷入到那种按部就班的循规蹈矩的那种生活的漩涡当中他怕以他当时的心力再也逃脱不出来你可能会想那这样一个对登山如此痴迷的一个青年那他一定非常擅长这个事情所以才这么喜欢吧

甚至你可能会觉得它是一个体育特长生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体育特差神它的肌肉力量跟耐力是非常薄弱的引力向上做不了几个肌肉跟耐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提高的但有些东西你比如先天的身体条件你比如平衡感 协调性这个东西是没办法的我举个例子它在北京周边那些小山上

就是遇到比较陡的斜坡上下去的时候他会觉得很害怕因为它的协调性很不好所以他必须要半蹲着搓着那么下山而且它的攀岩水平也不怎么低它开始攀岩了五到六年五六年之后呢它的攀岩水平仅仅是一个从初学者到进阶的这么一个中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

他的身体在山野中他会感到一种极度的不自由感但是这种不自由感呢与他对登山的热情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不对等的反差也许吧他曾一度感到过痛苦但我相信这这丝毫不妨碍他对山野的一个痴狂

他依旧义无反顾地追逐他想要的那种自由的生活直到 2009 年的秋天他和他的黄金大盗周鹏经过三次尝试之后呢终于登顶了四姑娘山妖魅峰南壁的一个中央路线这是一条全新的路线他把他这条只属于他们俩自己的路线命名为自由之魂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攀登成就

可以说中国的阿什攀登者开始闪耀在国际的登山舞台上或者说进入了国际登山界的视野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当然 阎东东和周鹏也因为这个攀登成就一跃成为国内最顶尖的登山者也成为当年的国内登山界的一个大事件他跟他的黄金搭档周鹏两个人接二联三地开辟了一系列高难度攀登也拿到了很多非常有含金量的一些攀登奖项比如 2011 年的时候他们俩开辟了四川贡嘎山域加子峰西壁的一条高难度路线这个路线比自由智慧难度更大是他们俩这个攀登组合有史以来最高难度的攀登

他们俩把这条路线命名为自由之屋我的这位学长他给我的人生带来的激励与其说是攀登上面的不如说是人生上的他让我意识到一个人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到底可以付出到什么程度以及一个人一旦实践了他的自由意志同时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自由意志的后果跟代价必须要甘愿承受这个自由生活的甜美和痛苦

经历了几年的攀登之后呢眼东东也经历了几次山难他与死亡多次擦肩而过也多次与死神正面交锋他多次参与过很多救援也见到了许多血泪灵灵尸体他见证了一个登山者的遇难带来的痛苦给他的搭档给幸存者给他的家人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思考死亡的另一种本质责任眼东东所谓的这个死亡本质的责任更多是针对于他们的攀登过程中的一个搭档而言的

在阿世攀登中我们习惯把这种攀登搭档

称呼为生死搭档这可能是阿尔菲斯式攀登当中的技术原因决定的两三个阿尔式攀登者在截组攀登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套操作把这两三个人通过绳索来穿在一起就像我们南海中想到的那个字面一样的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这就意味着一旦其中一个攀登者突然发生意外你比如掉入裂缝比如坠入悬崖的时候另一个攀登者必须要及时通过一套操作手段

来给他保护或者制动住当然这意味着他可能也会承担着相应的风险因此这对搭档必须要充分地信任甚至生死相依所以严东东不希望如果有一天万一他不幸遇难的话所有人把所有的问题责难归咎于他充分信任生死相依的搭档身上 2012 年的时候严东东经过多年的多次的思考发布了著名的一个文章叫《免责宣言》

他在这个《缅作宪言》里面说他理解登山是一项本质上具有危险的运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受伤或者死亡他觉得他的同伴不应该为此承担任何责任这个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解释和赔偿的责任你可以看到他的描述的方式是非常清醒的非常冷静的事实上

这个免责宣言并没有任何法律的效率虽然它看起来像一个法律文书一样但是呢它的作用它的影响力对于十年后的包括十年来的自由攀登者而言呢远胜于任何律例任何自由攀登者在这个免责宣言下面签下自己的名字相当于达成了一种先兆不宣的默契相当于认同这种登山带来的危险性

也就是在颜东东发表了这个 2012 年发表了这个免责训练的同一年呢我也成为了我们学校的登山队队长在 2012 年的 2 月份我带着我们登山队的小队员来到了四公娘山双桥沟攀冰训练也就是在这次攀冰训练过程中呢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我的这位高中学长图片里面这个歪着头戴着眼镜穿着红黑色羽绒服寸头的这位就是颜东东

我们俩呢简单地寒暄了一下然后碰了一杯酒其实没有说太多话因为我知道我们来自于同一个普通的高中同一个普通的城市但是都有登山一个爱好所以我相信我们一定有很多共同语言一定以后会有更多的交流所以这次寒暄这次碰杯之后呢我们就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里

我继续我的学业继续我的生活他呢也继续追逐他想要的自由的生活只是我没有想到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次寄居离街处却不幸成为最后一次了仅仅不到半年后 2012 年的 7 月份严东东跟他的黄金搭档周鹏在新疆的西天山深处登顶了一座未登峰这又是一次了不起的非常有技术含量的高难度的攀登只不过在这次攀登的途中他们在下车的路上严东东不幸掉入了冰裂缝里面

他的搭档周鹏当时是国内当然现在也是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攀登者他多次尝试救援最终救援失败了眼通通卡在了冰裂缝里面最终他的遗体也留在了里面他永远地与大山住在了一起当然这个噩耗是在几天内传遍了整个登山界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个事情真的发生了因为它发生得太突兀了当然这也包括呆坐在电脑前的我

我还记得在我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被彻底改变了但我说不好那是什么东西但是我知道我永远会记住它的名字 颜东东它是自由登山 自由之魂 自由之舞在那之后几年我依旧保持着一个登山的爱好每年都会攀登几座雪山我尝试过各种攀登风格但是我没有开辟过任何新路线也没有登顶过未登峰我始终与最极限的那种攀登方式保持着一定距离

同时呢我也来到了一家媒体工作也做过很多户外类的深度报道我进一步地接触到了很多自由攀登者也见识到了很多自由攀登者的故事无论是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在山上攀登啊还是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来到新闻现场这些自由攀登者的故事我发现深深地打动了我自由魅力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发生在山上更是发生在山下更是发生在这个自由攀登者的内心深处

我非常好奇我也非常想渴望了解这些自由攀登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我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在年少的时候一步步走进了山的世界然后他们又为登山放弃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平衡攀登的与家庭生活的他们又如何面对时常发生的死亡与事故的

我也见到一种说法他们认为这些自由攀登者之所以选择这种极限的生活肯定是他们在欲于不得志的生活当中想试图把登山当作一种寄托当作一种出口是因为他们想在这种高压的现代生活中想寻找一种解药一种治愈的手段

还有人试图用西理学的方法来试图分析他们说这些人一定是心里面有某种缺失所以导致他们想在登山这方面寻找一种人生的代偿想在另一个他们擅长的领域获得一种尊严感但是我并不是这样认为的至少在我的观察里面登山 阿世攀登 自由攀登对这些自由攀登者而言并不是寄托并不是解药也更不是任何人生上的代偿对于活跃在 2000 年初的自由攀登者王卓来说就是这样的

他说登山对他来说是一种消遣只不过是最严肃的消遣这种严肃的消遣可以让他的生命具有意义也可以让他的头脑保持敏锐王卓是活跃在北京地区的一个自由攀登者他的技术也还是挺不错的 2004 年呢王卓跟他的搭档武鹏左边这位就是王卓右边就是武鹏两个人尝试四川四姑娘山地区的一座非常尖锐的像锥子一样的山峰普罗缪峰

这座山峰呢在当时来看难度太大了所以他们俩自然而然的这个登山队也是攀登失败了他们顺利下车然后从山里面出来然后来到亚考的时候呢他们与这座山峰合影他们约定好来年继续攀登几个月之后呢王卓带他的新婚的妻子再次来到了彭宾峰附近的一座雪山上他们俩想攀登这座雪山

只不过呢很不幸啊在 2004 年的最后一天啊王卓跟他的妻子遇到了大雪崩王卓在这个雪崩里面遇难了他的妻子呢先是宣布失踪其次呢后来奇迹般地获得了救援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感慨的故事啊也是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王卓他一向以理性著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理性的登山者最终他在一个事故里面遇难了这不禁让人感慨啊

一个生命的消逝也让人感叹一个生命的无常性右边这位是武鹏他跟他的老搭档王卓一样也是有同样的理性的严谨的一种攀登风格除此以外呢他还是一个浪漫的人他的网上的 ID 叫自由的风

因为他说过在工作和自由之间他总是喜欢选择自由因为他认为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在办公室是等不来的他开辟了一系列全新的攀登路线都是以他的小女儿看的动画片里面喜欢的角色来命名的他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他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其实他在自由攀登者里面他的生活是非常美满的只不过他认为在这个美满之外有一点稍微不如意或者有一点遗憾这个遗憾就是刚刚我提到的

2004 年他跟王卓尝试攀登彭明风失败下车后他们约定好第二年再次攀登可惜没有机会因为王卓那个时候已经遇难了所以在 2004 年之后每一年武鹏都会关注彭明风的每一则的攀登讯息

最终呢在 2014 年的时候武鹏来到了婆妙峰脚下这个像锥子一样锐利的山峰就是婆妙峰它是一个岩石的形山峰这个山难度还是蛮大的因为它太尖了像一个针一扎就能把手指头扎出血那种感觉所以武鹏 2014 年想攀登这个山峰与其说是

他想实现他自己的一个攀登理想不说是他想非常渴望纪念十年前他跟他的老友王卓一起攀登想替他完成这个遗愿他还说过如果他完成了这次攀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线那么他会把这条全新的路线命名为十年来纪念这十年当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 2014 年的时候呢武鹏已经将近 40 岁了他的女儿呢也快两岁了

可惜这次攀登并不太顺利他们遇到了极端的天气武鹏的身体也在这种极端天气当中在攀登空中极度的耗竭最终他停在了距山顶还有一百米的地方一百米的地方相当于两倍于舞台这么长的一个距离可能大家会觉得很近但是在这种高难度的地形中这一百米可能就需要你攀登半个小时的时间

此时武鹏面临两个选择因为这个天气很糟糕了一个理性的选择是就地下车或许可以换得全身而退事实上对于自由攀登者而言哪怕你离顶峰再近如果你选择下车的话都是一些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对他们来说生命更可贵另一个选择是冲顶冒着风险冲顶

要知道武鹏跟王卓一样也是一个非常非常理性的人理性的人一般正常情况下他肯定会做出那个理性的选择只不过这次有些不一样他太想太渴望攀登蓬佑峰之中的山峰了所以十年来种种微妙的情绪叠加在他心里面产生了化学反应它陷入了我们所谓的登顶狂热之中在那一刻顶峰上的那个点似乎成为了他生命中唯一的一个意义他的搭档

跟他说还剩 100 米其实我们就已经算登顶了我们在这下撤了武鹏说都到这了不登顶就白活了所以最后武鹏选择了那个冲动的选择他尝试攀登婆明峰最后的顶峰他真的站在了婆明峰的顶上他也开辟了这个所谓的叫十年的路线只不过呢最后冲顶那段路呢他耗光了体能在极端的天气下他开始失温失温导致他的意识逐渐模糊接下来他犯了几个连续的致命的错误

最后他从彭明峰的山下坠落了下去武鹏遇难了后来武鹏的妻子在武鹏的兜里面发现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合照那个合照里面还印了他女儿的一个小手印显然武鹏在憧憬的时候也把这个一家三口的合照戴在身上或许他是想提醒自己吧他要时刻惦惦着他们一家三口的

但是在最后那一刻冲顶狂热笼罩着他他忘却了那些我知道你们肯定会觉得无论是武鹏王卓还是严东东他们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虽然作为成年人他们能勇于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甚至他们也能号称接受最坏的后果在登山的语境中就是死亡

但是呢等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呢死亡的痛苦却发生在那些幸存者也就是那些最爱他们的人身上所以啊到底是选择那种极致的生活尽情地追求自己的自由意志同时呢却刺伤身边最爱他们的人呢还是说远离旷野与高山带有遗憾地过完此生呢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的博弈两种选择就跟西马拉什和阿世一样它其实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对自由攀登者而言它也没有中间地带它必须做出其中一个选择当然了当它选择自由攀登者这个身份的时候它就注定选择与这种风险甚至死亡并存的攀登

这似乎成了他们内心中最挣扎最撕裂最矛盾的地方这也似乎成为了他们永远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原罪但我想说明是和那些没想明白就贸然进山想奔赴诗歌远方的浪漫主义者相比自由攀登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成熟的自由攀登者是不会回避漠视这种原罪的存在的他们就像背负荆棘一样把这种原罪清醒地痛苦地背负着它一起去攀登

也许有人也会说这也是另一种程度的自私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清醒地痛苦地背着它一起攀登迈出这一步是一种勇气最终在 2021 年年初的时候我决定把中国自由攀登者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完整地书写过他们的故事但是这些自由攀登者的故事大家也看到了他们的人生是那么的精彩

他们的思想是那么的深邃要知道这些自由攀登者他们都是小人物正常情况下他们是没有机会出现在正式的历史记忆当中的即便你在官方的媒体中发现他们的名字那大概率也是一则负面新闻如果你滑到这个评论区的话你会发现众多的网民在不解之中继续嘲弄嘲讽谩骂他们

这些小人物他们有些人已经不在了有些人还在活跃有些人是我素未谋面但惺惺相惜的前辈有些人是我的朋友弗洛拜曾经说过当你在为朋友力赚时你应该写得像是在为他复仇我觉得在我执行这个写作计划的时候我的复仇计划也开始了我想利用我的采访和写作技能替他们把他们最真实的人生与他们最跃动的心灵给谱写下来

当然当我决定开始全力以赴辞职写这本书的时候呢我突然想到也许这个写作项目也连接了我过去十多年来的人生了我突然想到当我听闻严东东遇见的噩耗的那天下午刚刚我也说过我知道我内心深处的什么东西

说不好被深深地撼动了当我决定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又意识到它是什么东西了它也许就是写作这本书的精神源头也许它就是一种夹杂着好奇之心悲悯之心与孤高之心的倾诉欲但这也是一种与时间上的赛跑因为这书里面的大部分的自由攀登者都是活跃在 15 年前甚至 20 年前他们有些人已经失联了有些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而那些保存在那些幸存者的脑海中的那些记忆呢至少一些细节呢已经开始模糊了所以呢我必须要及时把这些记忆这些细节给打捞出来我相信啊只要有人还记得他们虽然他们的肉体已经消亡了但是呢其实他们没有真正死去而我啊想通过文字让他们永远地活下去

所以我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我开始采访我开始大量的采访我开始马不停蹄地采访我开始一个接一个的采访我在两年半里面做了一百多个自由攀登者的采访我积累了数千万字的素材啊

我用比我现在说话速度快很多倍的一个速度高强度的写作我用了半年多的速度终于把这本书的初稿写完了写完初稿那天是在 2023 年 3 月的一个上午我看着这个电脑前的沃尔的文字长舒一口气我知道当他们的故事自由攀登者的故事被印在纸上的时候至少他们的人生他们活过的印记终于不会那么轻易消散了所以这是今天我要分享的关于中国自由攀登者的故事

我是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的作者宋明慧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