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07 冷战中的中日经济交往:化肥、纺织品与能源外交

107 冷战中的中日经济交往:化肥、纺织品与能源外交

2024/12/1
logo of podcast 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吴博皓
海博
作为《中间地带》播客的主播,深入探讨商业、文化和历史等多个领域。
Topics
海博认为冷战时期中日经济交往是值得关注且延续至今的话题,并引出吴博皓老师对该话题的研究。吴博皓老师则详细阐述了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不安的朋友,方便的敌人”这一概念,解释了冷战时期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双方如何利用彼此改善与第三国的关系。他还深入分析了60年代中日贸易的主要商品(化肥和纺织机械),以及这些贸易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此外,他还探讨了50年代英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对华禁运问题上,吴博皓老师指出英日两国虽然名义上遵守禁运,但实际上却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万隆会议被认为是中日秘密接触的重要契机,为LT贸易的签订奠定了基础。吴博皓老师还分析了日本通产省和外务省在对华贸易中的博弈,以及日美贸易摩擦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他详细解释了“自愿限制出口”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日本如何巧妙地规避美国的贸易限制。在中苏分裂的背景下,吴博皓老师分析了中日关系的变化,以及日本如何利用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来应对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他还探讨了东南亚地区在中日交往中的中介作用,以及LT贸易续签过程中的曲折。最后,吴博皓老师分析了70年代日本“大出海”时期,日本与苏联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在日美苏三国关系中的作用。 吴博皓老师详细阐述了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不安的朋友,方便的敌人”这一概念,解释了冷战时期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双方如何利用彼此改善与第三国的关系。他还深入分析了60年代中日贸易的主要商品(化肥和纺织机械),以及这些贸易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此外,他还探讨了50年代英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对华禁运问题上,吴博皓老师指出英日两国虽然名义上遵守禁运,但实际上却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万隆会议被认为是中日秘密接触的重要契机,为LT贸易的签订奠定了基础。吴博皓老师还分析了日本通产省和外务省在对华贸易中的博弈,以及日美贸易摩擦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他详细解释了“自愿限制出口”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日本如何巧妙地规避美国的贸易限制。在中苏分裂的背景下,吴博皓老师分析了中日关系的变化,以及日本如何利用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来应对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他还探讨了东南亚地区在中日交往中的中介作用,以及LT贸易续签过程中的曲折。最后,吴博皓老师分析了70年代日本“大出海”时期,日本与苏联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在日美苏三国关系中的作用。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冷战时期中日关系的复杂性,解释了为什么这段关系可以被形容为“不安的朋友,方便的敌人”。中日两国虽然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立场存在差异,但它们又利用彼此作为与第三国交往的工具,从而推动各自的战略目标。
  • 中日关系在冷战时期被形容为“不安的朋友,方便的敌人”
  • 中日两国利用彼此作为与第三国交往的工具
  • 中日贸易关系在冷战时期经历了多次波动

Shownotes Transcript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吴博皓,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一个福利」

中间地带联合饿了么给听友送福利了。在饿了么内搜索「中间地带」即可领取听友专属红包,可以叠加任意饿了么红包使用,每天可以领取三次,长期有效。有点外卖需求,欢迎来试试。

  • 你会听到 -

01:43  不安的朋友与方便的敌人?

06:57  技术大引进:化肥与纺织设备

09:42  战后英日在东南亚贸易战的延续

16:26  英日对「禁运」的暧昧态度 

21:59  绕不开的万隆会议 

28:09  日本代表团背后的通产省与外务省博弈 

31:48  中苏分裂与日美博弈

37:09  日美博弈下的「自愿限制出口」 

43:06  巴统下的「中国委员会」

45:06  美国人的关切:政经是否分离

47:51  东南亚,中日交往的中介

53:30  「LT贸易」的续签

57:45  70年代的「能源外交」

61:36  日本出海,望向苏联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