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中心,决定了车辆的续航能力、充电速度和动力性能。电池的电量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而充放电能力则决定了充电速度和车辆的动力输出。此外,电池的寿命和衰减水平也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
动力电池的竞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有’,即企业需要具备生产动力电池的能力;第二阶段是‘要多’,即企业需要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第三阶段是‘要好’,即企业需要提升电池的品质和性能,达到车规级标准。
宁德时代的前身ATL曾是苹果的电池供应商,后来通过为宝马供应车规级电池,成功转型为动力电池供应商。宝马提供了800多页的技术文档,帮助宁德时代跨过了车规级的门槛,成为第一家达到车规级标准的动力电池企业。
美国的动力电池企业缺乏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能力和成本优势。电池制造需要高精度和批量生产能力,而美国企业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此外,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整合上具有明显优势,导致美国企业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得益于政策支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成熟的产业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巨大,推动了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此外,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和供应链整合上具有显著优势,使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提升后,成本优势和安全性能使其重新成为主流。随着技术进步,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接近三元电池,但其成本更低且更安全。此外,补贴政策的退出和市场对安全性的重视也推动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广泛应用。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动力电池的下一个技术突破点,因其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目前,全球多家企业正在研发固态电池,但其量产仍面临技术和成本挑战。固态电池的突破可能会颠覆现有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
中日韩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日本企业如松下在固态电池研发上领先,韩国企业如LG新能源和三星SDI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优势,而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三国的竞争将集中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上。
海博
邱锴俊(@邱锴俊),《电动汽车观察家》创始人
01:55 电池对电车来说有多重要
09:31 动力电池的三个阶段:要有,要多,要好
13:48 从ATL到CATL
15:51 宁德时代的一次重要的变身:为宝马供应「车规级」电池
18:39 美国电池厂商掉队、破产
24:50 中国动力电池的产业政策红利
29:07 动力电池的不同出身:军工企业与果链
31:43 整车厂也要造电池
35:05 世界镍王与大众汽车都有电池梦
41:23 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为什么这么多?
49:04 中日韩称霸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53:30 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磷酸铁对三元的弯道超车
60:24 动力电池的竞争原不是终局,而是刚刚开始
62:30 固态电池,下一次弯道超车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