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96 对话陈碧:无差别杀人事件频发,谁的问题?

Vol.96 对话陈碧:无差别杀人事件频发,谁的问题?

2025/1/8
logo of podcast 螺丝在拧紧

螺丝在拧紧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吴琦
陈碧
Topics
吴琦:近年来无差别杀人事件频发,公众讨论转向私下交流,缺乏公共言说,这可能反映出社会安全感过于稀薄。我们需要反思安全感的来源,以及如何平衡公共讨论与社会安全感。 针对无差别杀人案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讨论?如何避免讨论引发恐慌,同时又能促进社会反思和改进?如何看待社会对这类犯罪的责任? 在未成年犯罪和自杀事件中,我们也面临着类似的“怪自己”还是“怪社会”的困境。当犯错的孩子不怪社会而怪自己时,社会应该反思自身的责任缺位。 如何看待那些没有报复社会,而是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孩子的悲剧?他们的悲剧与社会是否有关系?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我们需要警惕自己那些充满确信、正义满满的时刻,避免过早追求确定性,保持开放心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宽容。 陈碧:无差别杀人案件的讨论转向私人化,缺乏公共言说,这可能反映出社会信心和安全感的下降。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我们不敢公开讨论无差别杀人案了? 无差别杀人案件的严重性在于其对公共安全的危害,而非仅仅针对个人的伤害。我们需要从刑法分则的角度理解其恶劣性。 无差别杀人案件的常见作案方式包括驾车冲撞、纵火和使用刀具,作案对象往往是弱势群体,这反映了犯罪者的目的和动机。 我们需要区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个人责任体现在法律追责,社会责任体现在预防和控制机制的完善。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中,社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仅仅强调个人责任。 当犯错的孩子不怪社会而怪自己时,社会应该反思自身责任的缺位。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将责任归咎于自身并有自毁倾向的人,社会更应强调自身责任,提供帮助和支持。 现代法治强调公立救济取代私立救济,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我们需要警惕那些充满确信和正义满满的时刻,避免过早追求确定性,保持开放心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宽容。 在媒体报道中,应保持客观立场,避免煽动情绪或美化犯罪行为。我们需要在平衡公共安全和言论自由之间找到合适的度。

Deep Dive

Chapters
近年来无差别杀人案件频发,但公共讨论却转向地下化,文章探讨了这种现象,并分析了无差别杀人案件的特点、发生频率的变化以及社会公众态度的转变。
  • 无差别杀人案件的讨论转向地下化,缺乏理性的公共讨论。
  • 无差别杀人案件的常见形式:驾车冲撞、纵火、使用刀具。
  • 作案者通常选择弱势群体作为目标。
  • 社会公众对无差别杀人案件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和恐惧。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声音|陈碧,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证据法博士、副教授 主播|吴琦,单读主编 “最近这一两年发生的无差别杀人案件,我们的讨论潜入了地下,变成了私人之间的讨论,没有变成一种公共言说。”陈碧说。 去年年末,珠海与无锡的无差别杀人事件相继发生。大多数人仅能从警情通报中得知具体的伤亡数字与杀人者的基本情况。为什么对无差别杀人案件的讨论没有变成公共言说?针对恶性案件,我们需要什么角度与程度的公共言说? 本期「螺丝在拧紧」,主播吴琦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证据法博士、副教授陈碧,请她来讲一讲在无差别杀人案中,我们如何理解个人问题与社会责任的纠葛。 他们谈到,“怪自己”还是“怪社会”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无差别杀人案件中,也存在于未成年犯罪、自杀事件,以及广泛的生活困境之中。“当犯错的小孩不怪社会怪自己,社会应该汗颜,应该愧疚。” 这一期节目,我们从个体犯罪与社会病症之间的关系说起,在刑法学与社会学的参照系中,放置普通人的正义直觉与同理之心。  

|时间线|02:30 陈碧:没错,我确实对犯罪感兴趣03:56 上世纪 90 年代,第一次听说“无差别杀人”09:33 为什么无差别杀人者往往选择小孩、女性和老人作为对象?11:08 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我们不敢公开讨论无差别杀人案了?18:40 “是不是我们的安全感过于稀薄了”28:42 吴琦:当社会“病了”,不同的社会部门能够做什么?34:15 引入未成年犯罪的视角:个人问题 VS 社会工程38:38 “当犯错的小孩不怪社会怪自己,社会应该汗颜,应该愧疚”46:22 那些没有选择报复社会,而选择了结自己的小孩,他们的悲剧难道和社会没有关系吗?48:06 当没有得到挽救的受害者成为加害者55:30 ”普通人的正义空间”,不仅存在于法律中56:09 论曼吉奥尼枪杀保险公司 CEO 案——陈碧:现代的法治就是要压制人们内心的爽感吴琦:有必要警惕自己那些充满确信、正义满满的时刻1:13:04 刑侦影视作品哪家好 |工具箱|-谈话中提到的书籍《正义的回响》,陈碧著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和电视剧《开端》(2022),导演:孙墨龙、刘洪源、算《我是刑警》(2024),导演:惠楷栋《重案六组》(2001—2011,共 5 季),导演:徐庆东《犯罪现场调查》(2000—2015,共 15 季),导演:[美] 安东尼·E·祖克尔等《犯罪心理》(2005—2024,共 17 季),导演:[美] 查尔斯·海德、[美] 克里斯·朗等 |互动方式|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Shape Of My Heart, Sting |本期封面|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监制:彭倩媛制作人:胡亚萍编辑:菜市场剪辑:椋生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节目运营:刘雨萱原创音乐:徐逍潇实习生:李天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