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01. 对YouWare创始人明超平3小时访谈:今天Agent像大猩猩刚拿起一根烧火棍

101. 对YouWare创始人明超平3小时访谈:今天Agent像大猩猩刚拿起一根烧火棍

2025/5/28
logo of podcast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明超平
Topics
明超平:我认为今天的Agent就像一只刚拿起烧火棍的大猩猩,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它需要与其他Agent碰撞,形成自己的生态。未来的Agent生态可能像新加坡一样高度集权,效率至上;也可能像美国一样民主分散,但效率较低。我希望Agent能够像人类社会一样,形成自己的网络效应,互相调度,创造更大的价值。

Deep Dive

Chapters
本部分详细讲述了明超平在OnePlus、字节跳动和Moonshot三家公司担任产品经理的经历。他分享了在不同公司的工作体验,以及对不同产品方法论的理解和思考。
  • 在OnePlus工作期间,学习到注重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 在字节跳动工作期间,学习到数据驱动的方法论
  • 对不同公司产品方法论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和分析

Shownotes Transcript

然后高中呢 谈恋爱去了然后谈完恋爱之后呢 成绩又下降了但因为女朋友的成绩又很好那个时候然后没办法 不行了 又得学习了然后就学了学了四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论辩位它是辩论里面很有意思的胜负手好惨 惨痛的经历有明明可以赢的比赛 结果被我弄输掉了所以自己也没有张小龙自己也没有乔布斯 对吧

但自己有一名啊嗯 自己有一名很厉害啊 我觉得 Respect 太强了都是偶像男神我觉得今天的 agent 有点像大猩猩刚开始拿起一个烧火棍开始砸东西然后拿起石头来开始砸东西这种感觉先这个东非大草原上的野人这个大猩猩先跟西非南非的人先碰到吧

大家好,欢迎收听张小俊商业访谈录,我是小俊,这是一档提供一手高密度信息的商业访谈节目,今天的嘉宾是明超频,小明是小明,一名 AI 应用创业者。

2024 年的 AI 叙事还是大模型,商业访谈录访谈了杨志玲,王小川,李开复等大模型公司创始人稍微转眼,2025 年的 AI 叙事已然变成了应用公司和 agent,新的主角登场了

这期节目和我们的往期对 Mainness 创始人肖宏的三小时访谈世界不是线性外推做博弈中的重要变量一样也是来自一线 AI 应用爆发 Agent 爆发的前沿声音

在中国的创投圈,明超平是一位创业一时就受到资本相对共识的创业者。他出生于 1995 年,曾先后在 OnePlus,一家手机,Bitance,字节跳动,MoonShots,月之暗面做产品。这是他第一次做 CEO,发的第一个产品叫 YouWear。

他和我们此前的两位嘉宾有一些渊源一个是杨志玲 2023 年他和杨志玲深谈了 10 个小时从白天到黑夜聊完后决定加入 Moonshot

另一个是肖红有时候我会听到创投业人士将小明和小红对比来聊说他们都属于憨葬型产品型的创业者那是不是这样呢今天的三小时访谈希望能呈现小明的真实状态是不是这样大家说了算不过虽然老被关联小红和小明至今还没见过那期待 2025 我们和 AI 共同进步

Hello 小明先给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Hello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大家可以叫我小明我有三段工作经历第一段的话是 18 年到 20 年在一家手机公司叫 OnePlus

这是一家主要做海外品牌的手机公司 20 年到 23 年我去了字节然后那个团队叫捷音海外叫 capcount23 年我从字节离职以后去了一家新的 AI 创业公司叫做 Monshot 在 23 年 9 月份加入了 Monshot 在 Kimi 待了一年先是做海外产品后面回到了 Kimi 的主业务上 24 年 9 月份自己出来创业然后今年 3 月份发布了产品叫 YouWell 开始几个快问快答公司名字

公司名字我们在国内叫星眼星眼一马然后在海外叫阿口公司的创立时间 10 月 10 号 2024 年 10 月 10 号十全十美融资轮子天使加轮目前的估值 8000 美金目前是盈利还是亏损亏损你的年龄

我的年龄 29 岁你的 MPTI?IMFP 是很多产品经理的 MPTI 对我听你前同事聊到你会说你是一个很有自己审美以及你是一个有自己世界观的人我先想从你的经历开始聊起你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我小时候就比较自由因为我小时候没有跟爸妈在一块我是外婆带大的所以外婆也不管我对所以就一直都比较散漫自由

上学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在学校里面上学的时候我感觉差点误入歧途上学的时候因为我一直比较懒散家里人其实也不怎么过但我觉得很幸运碰到了一个好的老师然后那个老师在我我觉得在很重要的时间点里把我拉了回来然后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中学老师是吧?对中学老师

然后你大学是在武大的自动化专业对 是上大学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吗越南自由散漫越南自由散漫去武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自由你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吗成长路上挫折蛮多的但我觉得

我外婆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的要求会很严格我现在还记得比如说吃饭必须所有人坐下来才能吃饭吃菜只能吃自己这边的菜就是他会非常强调一个人的教养一个人的素质你说话的方式这些东西我觉得到今天应该还是在我身上就是你会知道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做有些事情你可以做做到哪个程度他是在你散班的环境中约束了你

对在家里约书楼就是这个底线你不能约过然后其他的你自己弄吧因为我外婆也不会管我的成绩啥的你随便弄所以你不是一个学霸是吧小时候你是后来成绩变好的我不是学霸我对我小时候成绩一直都很差然后碰到了一个好的老师我觉得这老师挺好的为了报答这个老师所以我的成绩变好了高中变好的

初中就变好了 初中就已经很好然后高中呢 谈恋爱去了然后谈完恋爱之后呢 成绩又下降了然后 但因为女朋友的成绩又很好那个时候没办法 哎 不行了 又得学习了然后就又学了学了 就这样了 中不留我只能说中不留你大学成绩好吗你大学折腾什么事儿没对 我大学一直很自由我大学我其实挺喜欢 我挺喜欢古大然后

成绩不能说好吧中等偏上然后应该是比肖鸿小几届应该小几届他 92 的那会特地在五大华科中间选华科确实学术氛围都理工科的氛围特别强但五大就比较自由散漫自由浪漫我觉得还是挺浪漫的一个学校以至于我觉得这个东西就

对我会有很多事情上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说我大学花了两年的时间因为我们是理工科然后但其实理工科基本上每天你可能待在学院室里头或者是对吧还要刷题这种但我大一到大二我花了两年时间基本在打辩论赛因为武大的辩论的氛围特别好这个对我今天的帮助也很大可能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融资或者包括跟别人的交流上

不会像一个传统的理工科男生带来那种很 nerd 的印象可能是因为那两年说了太多的话然后打了太多的比赛了那个时候很夸张一个星期要打 7 场比赛就是最夸张的应该是一周打 14 场比赛

就是中午晚上都在打,路上吃面包,然后到一个地方,就到一个这样的会议室,四个人四个人开始打比赛,然后讨论各种各样的编题。我觉得那个对我到今天的帮助都很大。你要说真留下来什么,我觉得留下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我脑子里始终对任何观点都始终正反两方。

我发现很多人都不太具备这个能力因为我有点形成了一个记录记忆我就是默认没有观点是一直对的我们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模型去建构去理解去解析这个世界包括那时候我很喜欢的一个遍体叫做新闻到底要追求主观真实要追求主观还是客观客观真实还是主观真实我忘了大概是这样一个题目

然后我们当时是主观然后当时我们的教练就跟我们讲没有没有客观真实今天一场车祸发生了什么叫客观真实你从这个角度看和从那个角度看看到的事情可能结果都不一样后我们为什么需要辩论为什么法庭需要辩论政治需要辩论对吧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诠释这个事情的时候能够让我们更逼近真相但

理论上存在一个事实上的真相但其实以我们的视角看到的都没办法达到事实上的真相是无限逼近这个真相然后那是不是代表主观真实不重要主观真实很重要包括我今天在团队里头我一直跟大家讲我觉得 fact 很重要大家在罗列一些产品数据一些市场环境的数据的时候很重要但我想大家把观点写出来就这观点可能是错的但一定要有观点

因为只要有因为包括今天我们看很多的新闻媒体如果没有观点的话其实没有消费价值或者说他没有去讨论的价值一定是你看到了某件事情包括我们今天觉得很厉害的一些新闻评论员也好媒体人也好往往都是带有非常明显的个人倾向和他的主观论点的因为从他的视角从他的认知他的世界观里头他帮你解读出来一个这样的故事才是有价值的如果我只是告诉你第一点是今天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然后数据是什么这个可能带来的增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团队今天也是很强调辩论的文化然后永远知道你的观点是错的然后永远去想可能它对立面的解法对立面的形态是什么样子打了两年的辩论当没有观点是对的当有没有由正反两方的时候你在公司怎么做决策对这个就是直觉 preference

我们这个行在我的团队里我们公司里面我们有句话叫做用户大于 Ego 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 Ego 然后每个人也会有自己去解读一个数据的方法但是你有没有真的和你的用户聊过一个小时你有没有每天泡在你的 Discord Server 里面跟不同的用户交流然后就看他们创作的作品他们怎么在分享怎么在回应别人的评论的

这个可能是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很重要一个点大家会把自己的观点摆在桌面上但是会回到用户场景里面看用户是怎么去聊这件事情的然后会有个直觉上的共识但大多数时候是我的功能是我的直觉因为大家还是比较相信我对这个事情的判断刚才说完了打辩论对大学还有什么影响深刻的事你一般擅长打几遍四遍总结的那个人对

四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论,它是辩论里面很有意思的胜负手,包括今天可能打辩论的人变少了,在那个时代里面明星辩手基本上都在四边。

因为思辨是具备秘转整个局面的能力的一个人因为他是最后讲话的人比如说最后三分钟给到这个思辨比如历史上很出名的一些辩手基本上都是思辨我就不说名字了

他们往可能前面 40 分钟全部打的稀烂然后什么论点都没站住但最后三分钟戏服一扣然后讲一个非常动情的故事让所有人忘掉了过去的那些理论那些论点那些论证那些论据不重要然后诉诸到情感上然后让所有的评委全部投票这个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一个点我觉得辩论

辩论让我学会了一个对做产品来讲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永远具备第三方视角辩论不是说服你的对手你的对手不可能被你说服的因为大家都准备了一个星期一个月我们今天就是此刻这个观点来的所以我觉得很多

可能最开始包括我也犯过的错误辩论就是要说服你对面的那个人但对面的人不会被你说服你要说服是在场下听你辩论的评委和那些观众你一定得关注你说出去这句话你不用关注对面怎么理解他的但你一定要知道你说出去这句话在第三方的视角里头他怎么去理解的本质上那是你的用户就像我们今天做产品的时候

我也不靠竞争我也不靠其他的很多东西但我靠的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我们的用户到底怎么在用它所以我们团队也一直会强调叫做

但这个很古典这个我觉得很早的时候小龙就张耀龙也讲过就是一秒钟把自己变傻了你的观众没有准备过遍体你的观众今天就是第一天走进来这个会议室或者这个教室里听你噼里啪啦讲了一堆他根本没听过的东西你怎么让他能够快速理解你就像今天用户也不知道你的故事也不知道你的产品然后这个产品打开那一瞬间你怎么用一种自然的方式让他开箱即用做的最好的应该就苹果吧

苹果的产品没有说明书就包括今天我们说一个产品任何一个软件产品打开需要一个 toast 需要一个弹窗去告诉你怎么使用这都不是一个好的产品这可能也影响了我们今天这个产品形态为什么长这个样子的最重要的原因对然后后半年大一大我打了两年辩论赛然后大三大四还是得做做科研因为因为功课嘛那会儿我觉得我还是身边有蛮多很好的朋友的然后也是一个朋友把我拉到了一个

一个科研队伍里,然后那科研队伍其实很有名叫智能汽车竞赛智能汽车竞赛?对,其实有点像面向学生的小的自动驾驶项目就是通过摄像机做的传感器去识别赛道然后控制你的小车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比赛然后这里面会有很多障碍,会有很多路口会有很多判断,会有通信的问题那两年很重要,那两年基本我就睡在洗衣室里了

睡在实验室里为什么呀 回宿舍也不远不会你会很沉我如果做我很喜欢的事情我会很沉浸就像我今天公司和家两分钟的距离

我不太能在路上浪费时间虽然可能回宿舍就十几分钟因为我们当然我们室友也都在实验室里所以我们经常就直接在实验室里睡了会得到正反馈正反馈是

因为你是实打实的在挑一辆小车然后这个小车会因为你的每一行代码或者每一次 bug 的减少它的速度会变得更快然后这个更快会直接体现在你的比赛成绩上比如说它 10 秒完赛 20 秒完赛然后你优化到了 19 秒这是个很好的 reward model 然后就会让你上瘾那个时候我就没有觉得自己在做科研你就是觉得自己在玩一个游戏然后这个游戏是需要你写代码需要你焊电路板需要你跟你的团队去协同

然后因为我们团队就 4 个人然后我是队长我们是有两辆车我们不同的组别有的组别就是一辆车我们是两辆车我们是最难的组然后这个组是他不只要控制一辆车跑得很快他还是两辆车之间要互相协同要超车配合对这个经历其实对我帮助满足我觉得我对代码的还好那两年写了两年的代码然后对技术的很多理解是在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有那些理解

一个芯片怎么去调用传感器的传感器怎么工作的然后代码的结构逻辑算法虽然我们那会写 C++不妨碍你基本上写过之后你换其他的语言你也都能看懂你可能不一定真的会上手写但你能看懂然后比如说 Cursor 你拿它写代码结构你大概也能清楚是怎么个东西至于里面是啥我也不用管所以其实蛮好的一段经历而且那个时候我觉得很

对我其实帮助蛮大的一个点是我觉得可能今天做 research 这帮人他们会应该会更有这种铁感因为我们还是一个小项目我觉得虽然我们最后也拿了国奖也还不错但团队里有一个我觉得是天才就他的代码他是全国当时就第一拿那个奖然后

我觉得我靠这种天才写出来的代码我怎么写不出来我觉得我写代码就很雍重很容易但他就是用非常简洁非常高效的方式去把一些问题解决掉那个时候我也在怀疑我是不适合当程序员对这个天才现在在做什么现在躺平了他在做芯片在在设计芯片

我觉得在那个选手里我最壮的一个当时最壮的一个点是你发现其实有很多东西你就是不会

但这个东西不重要你可以去学你完完全全可以去学因为我们那会在准备比赛的时候有非常多的东西你都不会今天可能调个蓝牙你就调不会今天可能在我们手机上蓝牙这个东西不就是天然就 work 的吗可能那个时候我们自己从零去构建一个蓝牙系统而且在运动的时候去配合的时候

是非常麻烦的还需要控制距离控制障碍识别 camera 就各种各样的东西但你都可以学网上都有现成的资料你总能找到然后你都能学会等那两年之后我就后来我就发现其实我对困难的对困难的害怕程度几乎就等于没有你总会觉得这个事情能被克服掉的只要你找到合适的人找到合适的资料你就能把它给学会没有东西你学不会这个叫成长性思维 OK

那是真的在实验室里带给我的你们当时那个项目是几个人一起来的哪个项目智能汽车 4 个人你是什么角色两个软件两个硬件然后我是队长然后我负责软件所以那个时候其实你已经开始做一些软硬一体的项目了对一般接触过硬件的人其实对硬件就没有那么恐惧成做软件的人其实后面还是会就有点触的对我打别人论社也是队长突然想到好像都是队长

今天你打辩论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反败为胜的经历好惨 惨痛的经历有明明可以赢的比赛结果被我弄输掉了我没有 我拿了非常多的最佳辩手然后我其实后来想明白过很多事情有两个 case 我觉得可以学第一个是我应该是输的比赛最多的队员

但是我是拿过最佳辩手最多的队员为什么就是往往每次输的比赛我都会是那个最佳辩手然后我那会跟我们的师兄学长一起去复盘过这个事情包括我反复的去看我的比赛因为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点是

你的表现真的非常抢眼你一个人在公辩在质询在截辩在各个环节里头你发现你老站起来然后你的回答也确实都很漂亮但这是一个四人竞技的比赛然后你发现你的队友都站不起来然后你觉得你在帮他们顶住压力你觉得你在帮他们解决问题

但实际上一是你抢走了很多他们去表达的机会我觉得背后是一种傲慢是你觉得你的回答就是比他们的好但事实上其实不是的

然后因为他们在四个人在一起协同的时候其实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方式去理解理解每一个论点因为当一个人连续去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他会陷到这个问题的陷阱里面去的但反而是那个旁观者他一下会抓到这个问题可能前提就错了但你没有给他机会站起来去把这件事情讲出来所以会让评委觉得这个人好强这个人可以一直打然后

每个问题都非常的回答的非常的犀利但是最终这个比赛他好像输掉了因为他有一些很关键的问题没有被解决掉但可能也是因为我的水平那个时候也不够好的思维是能够始终把自己抽身出来一个上帝视角去观察这个场面上的八个人他们到底在讨论什么什么是关键的什么是不关键的今天评委脑子里可能

可能每场上丢出来了 20 个问题但其实评委脑子里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好了好的思辨是能够把那一个问题揪出来然后用最简单的方式让评委 get 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在辩论场上会遇到什么就是辩论的争执很多因为这个比赛它是比较主观的所以经常输掉的那一方下来之后就会

怎么会输呢是不是评委什么就会觉得评委有问题但实际上大概率是他没有意识到评委脑子里其实脑子里容量是有限的他不会像打辩论的当时在场的人一样逞强舌剑 20 个问题一直在 battle 他的脑子里只有一到两个很简单的问题

但你没有把这两个问题给他解答明白对面解答明白了所以对面赢了我觉得甚至那两个问题会让人觉得很普通很简单但这很真实就像今天我们可能会用很复杂的产品很复杂的功能去解决用户需求但你发现用户需求没那么复杂其实它很简单所以我输了很多比赛但是没有经历过没有经历过反败为胜然后为什么说经历过明明可以赢的局面但结果被我弄输了

那是我的学长的退役比赛我到今天还很愧疚前面每一个环节其实我们都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但因为那天我觉得我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有点得意忘形了就是那天我们觉得我们每一个问题都解答的这么好然后我再试遍了而且我是最后三分钟我想我不得把每个问题都重复一遍告诉大家你看我们每个问题都解决得非常的漂亮我们一定能赢

结果事实上你去做这件事情以后反而模糊掉了最重要的东西让评委没有记住这件事情最终那个胜负点是什么而且因为那个时候我要讲的东西太多了因为时间就三分钟所以你会变得非常的紧张语速非常的快很多人会以为我讲的越多观众听的越多

不会你讲的越多观众摄入信息是 0 就像今天我们做也会跟做产品很像今天你会堆一堆的 feature 你会认为用户会需要 100 个功能实际上真的不需要他可能只需要三个功能就好了绝大多数产品里头 90%功能用户都没打开过剪影也是这样子的很多功能应该用户都没有打开过的更别说像 office 什么 Adobe 这样的产品

里面 1000 个功能但你常用的没有那么多那你辩论的这种就是个人的 standout 以及当时的一些傲慢你后来解决了吗这些问题解决了输过输多了你就知道了输多了复盘多了你就知道自己哪里出问题了所以后面一方面是我那两年前挺挫败的就是打完两年辩论之后我本来是一个艺人很艺的人就是很喜欢跟大家聊天然后跟朋友出去玩打了两年辩论之后我就挨了

基本不说话了因为我说话太多了首先是我觉得说服一个人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你有自己的观点我有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不会尝试去说服别人然后既然你不需要说服别人你的话也会变少我觉得可能生活中很多人会尝试去说服别人所以你的话特别多 OK 但我就不会想去说服别人包括今天我觉得我的产品也会包含一些这样的理念特别是当你需要把用户的内容以一个 UTC 的方式呈现在你的社区里的时候你要不要去

去评判作者他的内容好还是不好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你觉得比如说有没有他编内容有没有猎奇的内容有没有一些娱乐搞笑但是你觉得不具备美感的内容 ok 一定会有我觉得可能一大半都是或者说有一些那种搞笑的内容很多人很喜欢看但我不喜欢看我是不是就要把它给屏蔽掉

但我对这个事情很谨慎我不会这么干我不会去 judge 我身边的人同时我也不会去 judge 我用户的审美他的偏好今天我们的产品的价值观也是这样的确实你什么时候开始察觉你适合做一个产品经理呢有时候想自己以后会干嘛我可能没有这个 moment 那个时候本来想说就做技术了那时候因为像做自动化专业的一般就去手机公司做一些软硬件的工程师

但那会刚好好死不死看了乔布斯转然后就哇这个应该这是我们理想中的人这是我的偶像男神所以我想那得做产品经理就转好就做了产品经理而且那会想我还懂技术我应该比一般的产品经理更强

但事实上因为我第一份工作就去 OnePlus 做手机你会发现也不是我那个时候也困惑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在 OnePlus 很强调一个东西叫做产品的 sense 或者叫做产品的直觉

但这个玩意就是很飘忽是他摸不着然后你就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关键也没有人能跟你讲清楚这个东西是什么但在老板的眼里他肯定会觉得有人有产品 sense 有人没有然后作为一个刚校招毕业的人你肯定会想我要怎么去培养没有人告诉你怎么去培养这个 reward model 很模糊对非常模糊那会的 mental 教会我们如果你想得到好的产品直觉你应该做什么

这个是我在后面的所有的经历都没经历过的字节也不会有这样的方法因为怎么说这个我觉得是一个被迫的行为在 OnePlus 我觉得在很多手机公司数据分析的体系都挺差的甚至于在早期的时候我们没有数据分析大家的数据是在一个 Excel 表格里面那个真的落后到爆炸了

你没有数据分析你没法做一笔实验你没法驱动数据驱动的去研究体验好不好的时候你只能靠你的主观靠你的直觉靠你对用户反馈的理解所以你被迫需要去训练这样的产品 sense 那个时候我的 mental 其实是一个很飘逸的人然后我觉得是一个天才天才产品经理我到今天没有见过像他这么这种风格的人他带我们去他带我们去坐地铁带我们去逛商场

他说你们这才是你们的用户你们的用户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跟你一样每天拿着手机用各种 APP 的人你们的用户是在地铁上的是在商场里的他们的用户场景是什么比如说我们那时候坐地铁从起点站到终点站从终点站到起点站你要干嘛你要看你的用户他在地铁上在找高峰的时候他在干嘛他的手机电量有多少

他怎么样戴耳机的他可能一只耳机戴着一只耳机放下来为什么是因为他可能听爆炸但他同时要在消费很多内容他是怎么样微信消息来的时候他是怎么样从微博切换到微信的这里面有什么样的体验可以被优化有一色点是我们都认为早上的时候大家出门的时候电量是满的但你会观察了之后发现

大家早上电量可能都是 10%都是红的 OK 为什么呀我不知道这个其实真的不知道当然理论上应该可能会有个数据比如说假设如果是字节大概率就他的用户里早上有 70%的用户电量是多少 20%用户多少 10%多少但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去看用户怎么样

包括这个事情其实当时也影响了我们对于电量续航的一个理解这个理解其实是一个蛮有意思的一个 case 包括今天很多公司也会去强调自己的电池续航有多少比如说我有 5000 毫安时的电池我有 4800 毫安时的电池但续航数据和续航体验是不划等号的其实 iPhone 的续航当然 iPhone 各种系统管理电量管理做得特别好但 iPhone 的电量电池应该是现在所有设计里电池最小的

但它给人的续航体验并没有很差为什么当我们就在研究包括我们自己做了很多的测试的数据你会发现我们在纸面的数据上是非常漂亮的我们的续航应该是最好的但实际上我们的用户反馈里我们的续航体验就不是很好然后你就发现这边其实很 tricky 的点在于说

我们对于续航的理解或者说什么时候用户会认为这个产品的续航很好或什么时候他会认为这个续航很差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需要被产品经理去定义的一个点然后我们当时发现其实自己的体感上你会发现有两个区间第一个区间是当你刚充完电的时候 100%电量的时候 95%到 100%这个环节是你对续航非常敏感的时候

就是你拔下手机那一刻如果电量从 100%直接跳到 99%你会觉得这个手机的电量有问题然后第二个环节是 5%到 0%的时候就像很多用户 iPhone 的用户会说为什么苹果最后的 5%的电特别耐用所以我经常看到用户 iPhone 的用户就是电量就只剩个 5%了

事实上是因为什么事实上因为那 5%的电量它不是真正真实数据上的 5%它可能是 10%因为那个时候用户是最焦虑的所以它需要足够多的电量去缓解它焦虑虽然数字上是 5%但实际上体验上它会给你非常持久的体验就会让你觉得它的续航好好所以很多公司做续航的数据续航设计是这样子的是一个线性直线的但理想状态它可能是一个 S 型的曲线

这个我觉得那会对我的帮助还蛮大的就是你会知道很多体验它是主客观一块的它不是一个纯数据导向的一个东西如果纯理性的话就应该是一个平的就是纯理性的话应该调多少显示多少但是它其实是对人的所以你要从你用户的视角去看他的感受这才叫体验体验不是一个数字 4000 到 50005000 到 6000

包括苹果可能也很少强调 1200 万像素 2400 万像素 4800 万像素一亿像素两亿像素他很少强调这个事情因为用户也听不懂也很少强调什么 30 帧 60 帧 120 帧都这个都太极客了太专业了他强调的是一个整体的体验苹果是很少针对我怎么主频多少超频怎么样子

频率多高都很少都不讲这些东西的但你会看到很多手机公司是把这个放在他的 Keynote 上面的这个是不一样的产品观我觉得我的产品观还是受苹果影响更多一点但是 OnePlus 我觉得在整个市场上还是相对小众这会不会导致你的产品观比较的挑剔对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坏事比如说可能会有一些

一些执念一些偏好对于我觉得我对于简单对简洁的追求可能确实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那个时候因为主打的就是安卓里面最简洁的一个系统它没有任何的预装基本上接近安卓的原生系统 Google 原生的一套系统然后尽可能的更快更流畅对我觉得

他帮我打了一个底子但好在我经历过字节就字节让我掌握了另一套掌握了更大我觉得当然我客观点我觉得对我产品

的方法帮我提升最多的确实还是字件他们整个的方法体系也好 基建也好然后各种资源的配套也好真的非常强大你在一加一 OnePlus 待了两年对两年然后 20 年取了字件对因为去的原因很简单就 OnePlus 一年做一款手机太慢了

我那会就觉得我要有更快的反馈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其实你是需要做很多决策并且你要知道这些决策对还是错不断去纠偏你的直觉的但你一年如果只能做一款设计然后这一款设计你只负责其中一个模块你的纠偏的你的反馈的周期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你去自解你会发现两个星期一个版本三年下来你可能做了多少个版本几十个几百个版本然后每个版本里头可能有 10 个 feature10 个 feature 里面可能有 5 个实验所以这些东西一积累下来之后你会形成很好的机构记忆以至于到后面基本上一个功能一个方案出现你不做 A/B 实验你大概心里就有个数它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了可能是涨多少跌多少

这个真的是自己很强的东西你刚去字节会不适应吗会极其不适应而且会觉得自己很菜因为手机公司是没有那些数据指标的所以当我印象特别深当我刚去剪影的时候因为团队很小大家在讨论一些数据包括开那个时候还是双月会双周会的时候大家会讨论 DAU 讨论 VV 这都很黑化不一定大家听得懂

AU 留存 30 留存 7 留存他地方这什么东西听不懂因为 OnePlus 没有这个做手机的时候没有这个东西而且那时候就觉得压力特别大所以花了很长时间去补课什么叫 PV 什么叫 UV 什么叫转化率什么叫 DAU 什么叫留存然后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去提升 怎么去优化你从自己也学到最重要几个方法论是什么

数据驱动没有几个方法论数据驱动是唯一的数据驱动背后是一套体系叫做首先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有一个鲜艳的判断

这个先进的判断其实是一个预测是一个观点就是做不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你自己心里要有个数然后第二件事情是非常快速的极致的去执行它而且这个东西你要做快的话一定不是一个大爱权的东西一定是一个很糙很糙的东西然后 MVP 的一个东西

能不做的都不做这个也是我们今天很重要的一个产品理念基本上能不做都不做今天不做能今天不做就今天不做能一直不做就一直不做 OK 然后只有这样你才能足够快

快了之后然后你需要去拿到你的用户反馈拿到你的数据然后去验证去复盘然后复盘最重要一个点是跟你最开始的鲜艳去做一次对比就是你的后验结果你和你的鲜艳的判断之间它的 gap 在哪里然后这个会形成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认知的提升就是我做过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对了错了我得到了原因为什么我认为它会涨 5 个点但实际上它跌了 5 个点

发现了一系列的原因之后在我下一次再做类似的判断的时候会变得更准这样的事情重复几百次之后基本上基本上训练过的人都会有很好的产品产品直觉数据的直觉你觉得他的方法论的劣势是什么他不适合什么样的产品他会磨灭掉很多零光一线的创意这个我觉得不同的公司我觉得确实是不太一样的就是

苹果是不做数据不做 ABCN 的是对但它依然可以 deliver 很好的产品但今天可能确实也很多功能也不太好我觉得这代表了两种东西 Google 和自己的 Facebook 我觉得他们是一类就是通过数据体系然后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是它在拉高整体的平均水平因为它有大量的员工

然后这些员工可能来自不同的背景怎么能够让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然后他能够在一套体系里更快的融入到这个体系里去 deliver 去产出价值他是需要一套基建的这套基建其实是一套数据基建然后他能让可能刚进来的校招生只有 60 分的人同时能够在一星期的时间里两星期的时间里交出 80 分的结果

比如说我做一个小招的产品经理的话加入字节我什么都不懂但是很可能一个月之后我也能交出一个 80 万的结果因为有一套很好的数据基建帮我兜底这个 AV 实验已经付向了 20%你再怎么蠢你应该也不会把它上线了吧对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但同时它磨灭了最顶级的比如说 100 分的一个天才

它有一些灵光一线的创意这个创意首先数据是验证不出来的但其次是有可能你的数据做出来之后发现它的数据是负向的在短期来看是负向的比如说很多颠覆式的创新其实无法被 ABCN 出来的 iPhone 是能被这种多点触控屏然后 Home 键只有一个把传统键盘干掉 ABCN 不出来特斯拉呢 ABCN 不出来

你发现所有颠覆式创新型的东西都验证不出来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数据在我的眼里我对他的比喻叫做后视镜就开车的后视镜你可以看到你过去走过的路有哪些坎坷有哪些弯道有哪些直线但他没法指引你往前开这是一个这是一个蛮重要的点取决于不同人的取舍吧对不同人的取舍那这两套两套方法论你怎么在你现在的就自己身上去融合呢

一个是直觉式的一个是数据式的

我基本上 我基本上 我基本我们团队也都是这种风格的我们基本上是先靠直觉 先靠先有观点然后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我们可能去做一些快速的尝试尝试完之后一定会回到本身数据的过程里头去验证这个东西好还是不好然后对数据做分析但额外的一点是我们不会认为这个数据短期涨就很重要或者短期跌它就不重要

我们会更长期的去观测或者说经常会有一些当然这个字节内部也有叫做信仰判断就是有些数据可能在短期它就是跌的但是长期来看它非常有价值这样的信仰决策可能真的是依赖于直觉了或者就依赖于 CEO 依赖于方等自己愿不愿意去冒这个险所以两个打架的时候你会相信直觉相信直觉我做大多数判断都是这样的

所以自己也没有张晓龙自己也没有乔布斯对吧但自己有移民啊自己有移民很厉害啊我觉得 respect 太强了太强了都是偶像男神仰慕移民是什么极致极致的 humble 就是有一些很小很小的创团队然后你会发现当他们他们已经足够的 hungry 了就足够饥渴的在市场上找项目了这毕竟是人家的工作然后他发现基本上他聊过的大多数项目里移民都已经聊过了

这个当时是让我很震惊的这个 level 的人现在还在聊这种项目足够的 respect 我觉得今天应该很少有一个这么大铁量的公司的 CEO 还能干这样的事情前 CEO 还能干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很多创业公司的 Founder 都不一定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实际的在一线去接触一些新的团队新的年轻人新的项目这个我太佩服了 Hands on 非常 Hands on

我在前几年听到过一个观点就是说因为字节其实出来了很多创业者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遇见一个大成的创业者 OK 有意思因为原因是因为原因是因为字节的基础设施太强导致你看不出来这个人在就是他单打独斗的时候的能力你认可是吗

我很认可我回过头来想这件事情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你要决定你在 19 年 20 年那个时间点去一个这样的团队你要决定在 23 年 9 月份的时候加入 Kimi 然后你要决定在可能外界不看好或者说在公司内部也不觉得视频编辑是一个

很重要的产品或者说它天花板不会那么高的时候你依然相信这件事情就决定这件事情可能占了 90%的价值至于后面的成长这些东西实话说只要这个人足够的靠谱然后努力在那个环境里头他就不会 deliver 差的东西基本上就是那个水平这个我觉得是蛮重要的但它确实就会

会滋生很多人的 ego 那个 ego 是哇我做出来这么大一个东西或者怎么样就是但实际上是平台的能力吧你 23 年跟杨振宁聊了 10 个小时你们都聊啥呢怎么会聊 10 个小时白天聊的很一样中午开始聊聊到晚上 10 平常干什么然后聊聊音乐聊聊艺术聊聊爱好还有喜欢滑雪稍微聊聊产品聊聊过去的经历

然后实在是到晚上 8 点钟我们要饿了去吃饭去吃披萨的时候因为也很晚了 8 点了吃完披萨可能那天走的时候是 10 点然后我就说

还是要不给我讲一下技术我在吃披萨的时候他在跟我讲他为什么觉得 token prediction 很重要他觉得那时候还在讲压缩机智能他为什么认为压缩机智能然后用很简单的方式给我讲明白那时候其实我也聊过很多创业团队他是唯一一个给我讲明白的而且那天是你想想就左手拿着披萨右手就左上这么画然后你都能听明白的时候你就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厉害所以他说为什么压缩机智能

他当时原话不记得了但是我当时理解下来有点像什么有点像比如说爱因斯坦的智能方程 1.mc 方很简单他把巨大的信息量压缩在了一个公式里头所以他才是爱因斯坦这就是智能的体现包括费曼学习法为什么一个人掌握一个东西今天为什么要费曼学习法说当你掌握一个东西的标准是你能用简单的话讲给其他人听这其实就是一种压缩

如果你把这个事情要做到了一个简单的一句话里就能表达清楚的情形的话本质上代表的理解了整个这样的事情整个这样的理论和体系

这其实人也是这样的你发现聪明的人其实讲话就很简单然后一语道破天机这就明显代表他智能水平很高然后有人可能很啰嗦讲了半天也讲不清楚可能代表他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就不够模型是一样的当然讲完这个很有道理确实很有道理然后再加上我觉得大家都很年轻然后他其实本身我觉得是他其实也是个很叛逆的人然后我觉得我也很叛逆

但我们俩可能都是那种比较温和的叛逆都是那种拍桌子的叛逆那种少了学就辍学了的叛逆对没有叛逆到那个程度所以那时候你是就是想进 AI 公司那会儿一是想创业但发现聊完之后发现自己对融资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是完全不够的就找了很多方的去学习学习完之后本来已经觉得可能找不到了实话讲直琳就聊了最后一个了当时如果说实在找不到的话就继续待自己人

没有那时候已经出来了你是先立志的对我是先立志的为什么你先立志呢就不能再待在那个环境里了但那个环境里面信息的接受我一直看所有的观点最重要的东西时间是我最重要的东西当你在自己里面因为我不能接受说我今天在这里上班但是我不干这里的事情然后我去研究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那会

必须得出来因为我觉得 AI 发展特别快技术的发展特别快我必须得足够长的时间沉浸式的去研究这个东西到底在干嘛市场上的人在干嘛产品在干嘛然后但如果我在自己里面我其实 90%的经历还是得在做检验这款产品然后得开会得开会得学报告

你的论证是不是还要写周报基本上两周一个会然后一周写报告一周准备材料就是这样子没有时间做什么你哪一年离职的 23 年 7 月离职 8 月去日本骑车 9 月份跟哲琳聊完去了 Kimi 然后他们是你见的最后一家对

市场上也见了很多的 Founder 对吧因为那一年其实还是大模型公司比较多应该 AI 应用公司比较少应用公司也多但是你发现两有不齐当时最大的感触就是还挺多研究员出来创业然后还有挺多以前做 2B 的出来创业但反正梁智霖因为智霖也是做学校做 2B 的但他就是年轻而且他喜欢的那些东西是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所以我当然直觉上 OK 他可能还比较有意思

所以为什么他们都想做 2C 都被 2B 伤害过是吧是的我进去的第一天三个 co-founder 都跟我讲求求了带着我们做 2C 为什么直琳跟你一聊聊前面八个小时都在聊生活就乱笑着了最后才聊技术你们聊啥呢

你的气质整体跟他是有点像的,有点相似就聊一些过去的经历,他当时还是让我觉得蛮翻而晒的一些东西其实是一些蛮有意思的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比如说我说你博士为什么只读三年就回来了他说不行我要创业了,我觉得我不想念书了然后我要赶紧去做一个公司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然后他觉得浪费时间我当时脑子就一脸问号我说原来别人 7 年的博士毕业不了你又花 3 年毕业是因为你不想念了 OK 这个当时让我觉得很发散然后另外一个是我说你为什么要做 AI 我说虚拟能力不是也还可以吗然后他说取决于你想做一个多大的事情如果说你只想挣钱的话其实那确实够了但如果

他那会他到今天应该我今天最近跟他联系不多了他那会让我很打动是他对 AGI 本身的执着特别是当他聊到 Jeffrey Hinton 的时候我眼睛里面的那种光我觉得是很打动我的执着影响了我然后他觉得他应该去追求这个东西他不应该说就有一个公司然后在这个公司里面拿着还不错的收入结束了

然后他给了我一个数字当时说你要赚多少钱其实是蛮容易的我当时也是一脸公道容易吗但我就不说数字了对你在 Kimi 里面是怎么做产品的就是你先做的海外后来你又决定还是收费国内了这是为啥对我还蛮感谢哲琳和宇桐一直抱着宇桐他们对我几乎是放养

挺好 几乎是放眼 甚至有那会我说团队都放深圳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深圳越斋面有个深圳的 base 你那时候在深圳 我以为你在北京很多人都不知道深圳原来有个 base 然后我们团队也都在深圳

这个真的是给了蛮足够的信任的我今天作为 Founder 的时候我其实在想如果我要招一个产品的负责人然后他说他要在什么北京上海我 no way 不可能你必须给我来我身边但他还是给了我蛮大的包容我做视频多么泰视频生成我们做那个产品在海外叫 Noisy 产品其实蛮有意思做那个产品的思路其实也是一系列的机缘吧

首先是那年底二三年底的时候我看到了 SUNOSUNO 这个产品让我觉得蛮有意思然后他没火然后我在他 Discord 里面泡着他 Discord 里面的用户特别之活跃他们会真的需要 prompt 需要音乐然后不断的去交流我这个音乐做的怎么样

我其实很羡慕因为你发现那会其他的 AI 社区 AI 平台 AI 产品在 Discord 里面他是真把它当工具用的没有像一个平台一样这么活跃的去交流的我们在想这个产品还有点意思然后就一直在里头泡着然后你发现这里面用户创作音乐的热情非常大我当然就想出来一个问题在于说

音乐是一个创作门槛非常高的品类几乎我当时我们在那层楼说我们这层楼里面能做音乐的我估计不超过三个人可能一个人都没有但 SUNO 的出现让每个人一天可能就能做出来好多首音乐了

那它會帶來一個什麼樣的變化就是這些音樂它得有個地方去你能明顯看到他們的分享慾望特別強他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往這個 Discord 裡面分享也不可能就放在自己的手機裡頭所以我就去看傳統的一些音樂製作人他們做出來的作品會往哪裡分享有 Spotify 有 SoundCloud 有 YouTube

然后我就去看了一下 YouTube 你发现所有的音乐人分享到 YouTube 的视频到今天你会发现都是一张静态的封面然后播两分钟的音乐我想 OK 这个可能有机会为什么有机会呢是因为那时候的视频生成的技术其实很差

跟今天已经没法比跟今天没法比首先风格一致性不可控然后人物一致性不可控上一个片段人长这样下一个片段人变了对这都是那个时候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当然都知道拿视频生成去做故事片是最好的因为它就有消费价值那会还有很多人说要做短剧但你懂剪辑的人或懂创作的人都知道

比如说一个电影它是一个故事故事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是什么是你首先人物得一致你不可能今天男主角上一秒长这样下个秒长这样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件事情就不 work 所以在那个阶段里头我们就在想既然这个事情不 work 反过来想呢有没有什么内容品类是对一致性要求不高甚至于说它不一致反而会带来更多想象力的然后我们看了一下确实有你会发现到今天

今天可能稍微有一些些故事的内容出现了在比如说在一年以前在各种媒体上 B 站上 YouTube 上你发现 AI 视频基本上都是 movie trailer

就是一段音樂然後幾個片段來回閃,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性然後這個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品類就是你不 care 這個上一個片段跟下一個片段是不是同一個人他可能是一個人可能不是一個人反而會因為這樣的跳切的方式讓你產生很強的想像力這可能是另外一個故事,另外一個角色同樣的品類是什麼?是音樂的 MV

那就更抽象了就是你可以完全换个环境反而是人脑子也会脑补这背后的情绪是什么样子是这样子是那样子

然后我们想说 OKSUNO 出现了非常多的音乐作者然后这些音乐分享在 YouTube 上形态是很差是一张图那今天的多摩泰也做不了故事但是可以做音乐 MV 那是不是可以做一个结合就服务这帮 SUNO 的用户他把 SUNO 的链接丢进来我就给他一个音乐 MV 分享到 YouTube 上

然后我们在 discord 做了这样一个尝试我们就说我们是一个独立开发者然后在苏诺的频道里头把很多用户分享的作品说我自己本地有一个项目我把你的这个东西做成了一个 MV 你喜欢吗我就丢到圈里头

就爆炸了然后所有的而且你知道 discord 里面是有一个禁忌就是你是不允许在别人的 channel 里面丢自己 channel 的链接的对

然后但那会儿因为我做的这个事情当时吸引了非常多松弄的用户他们就都找我要说能不能把链接给我但实际上那会儿我们那产品都没有我们是拿剪一剪的就是我们把链接拿下来然后拿剪一剪的片子丢回去然后第二天十个链接我们就两个实习生一起剪片子剪了十个链接丢回去然后你发现他们的管理员对我们就特别喜欢

以至于后面我们真的发我们自己产品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那个 channel 了以后

很多人问这个是什么产品这个 Noise 在哪里可以访问我是不敢发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是经济是不允许发的然后他们的管理员直接就把我们的产品的链接直接丢进去了就帮我们打广告所以那一波其实帮我们带来了早期的种子用户然后到次年就是 24 年的 3 月份的时候 SUNO 发了 V3V3 对于他来讲是爆发式的一波就直接到 G8 的 DAU 了那一波增长就把我们也带火了所有的用户一进来发现

做了音乐之后还有一个 MV 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合叫做 Nasuno 做音乐做完音乐之后 Noisey 生成一个视频然后把它分享到 YouTube 上也就是一个完美的组合嗯

所以就这么出圈了,那会儿其实海外有一些 VC 像 H6Z 来联系问能不能交流,能不能去做一些他以为你们是独立开发者他们以为我是一个创业团队然后什么华纳音乐啊,Spotify 啊,SUNO 也跟我们聊了两次

但松的可能那会是想并购对我猜是想并购拿钱了没有但我不可能并购后来人家也发现这背包是一个中国大模型公司好漂亮你可以跟直琳说把你们拆出去私下聊的时候当然直琳还真让我做这个事情但还是会因为为什么会海外产品关掉是因为 Kimi 刚好那个阶段也火了

24 年 3 月份所以大家觉得应该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到一个产品上那很可惜不可惜我觉得挺好的我觉得这个决定我当时是其实这个决定我当时挺支持的因为哲灵和宇童都很 nice 他们给我打电话说因为他觉得这个产品是你做的所以要关停的话他担心我觉得有点

可惜就非常的含蓄绕了绕去也不跟我讲是不是要关停我直接说咱是不是要把它给关停了然后他们就说那不得听你意见吗我说没问题我坚决支持我到今天会回想我觉得它不只是关停的问题它可能最开始就不应该做这个产品为什么呀我觉得现在的 AI 公司都不是只做一个产品它都是在不同的方向在试看哪个能够做出来

对 用模型能力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是的因为那会 Sora 也出来了这我觉得创业公司很好的创业公司的机会一方面是你能做的事情确实有限就是因为本质上我觉得那会大家还是知道多么太生成跟 AGI 还是没什么太大关系的就是多么太不产生智能对生成没有但理解很重要多么太生成不产生智能对那个时候我觉得大家是有这样的一个判断的然后

跟 AGI 这个梦想可能关系没那么大然后另外一个事情是好的创业机会或者说对创公司来讲你应该 batt 的是一些非共识是一些大厂不认可但你认可或者说大厂来不及做但你愿意做的一些东西但那个时候你发现 Sora 已经它虽然发了个期货但你已经看到了

这里面没有回公司因为他在这件事情上是领先所有人的特别是后面可林也发了一个模型之后你就觉得 OK 连快手这样的公司这么大的公司都已经意识到或者说他找到了这里面的 know how 做出来这么好的模型了创公司你就没机会了因为这里面没有回公司了

除非今天还有人有非共识说我今天用 Auto Regressive 搞视频生成能搞得成本更低更快更好我觉得非常的 respect 但如果是走同样的技术路线同样的资源重复再做一遍浪费社会资源浪费精力我觉得 OK Noise 也是一个很花资源的事吗没有那会纯 talk 那会我们是 hack 了 MJourney 然后拿 stable video diffusion 开源模型把它动起来

很神奇你知道吗就是那会我们的很多用户说那会 sora 发了然后但很多用户都用不了那个嘛都用不了然后他们用我们的产品因为我给的是用户是一个成品而不是一个 clip 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产品的理念所以我们认为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被分享可以被浏览可以被观看的一个片子而不是一个 5 秒的甚至不叫视频是一个 5 秒的 gif 因为它都没有声音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一件事情是我们要 deliver 给用户的是一个结果是一个完整的片子它是 MV 这个 MV 它就是带专场然后带各种片段带音乐的所以那会我们的很多用户说

Sora like 他觉得这个产品就跟 Sora 很像甚至比 Sora 更好但这是一种这不是技术上的更好是一种体验上的更好就他觉得他拿到的在别的地方拿到一次一个 4 秒的 clip 但在我们这里拿到的是一个一分钟的一个完整的 MV 而且他是带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的就这个是被很多人忽略掉的

视频创作其实是包括大学学视听创作这个东西叫视听体验对吧是视觉和听觉结合在一块的但把听觉剥离开以后你会发现它的体验会下降特别多我们做过一个实验尝试今天就拿任何一家动漠态的产品它生成的视频你帮它配一些音效它带来的体验的增幅一定不是什么两倍三倍的增幅它可能是非常大的增幅会让你有很好的临场感

那我就很多用户说这个是 Sora-like 的产品 Suno 愿意花多少钱并购我没问这都没问聊了之后因为我们当时也聊了六线了聊什么了聊了六线了过了两天大概没过多久 VInformation 就把我们爆出来了对就说这是一个 Noisy 是中国的大型公司 Munchalt 的产品我们后来没联系他们了没联系 Suno 了 Noisy 被关闭的那一天你什么心情

挺好的我其实实话讲我一直都觉得应该主要做 Kimi 对这是都不说如是众父没有感觉实话讲一点感觉都没有但真正让我有一些些伤感的是这个域名都打不开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我已经离职了已经在我现在在做现在这个公司的时候就他们真的彻底停止维护的时候然后

我有一天我们的团队里的同学实习生跟我说这个停了然后我就打开域名 nice.ai 这个域名访问不了了那一瞬间还是很伤感的关了以后你后来回来做什么了转向国内做 Kimi 的插件然后那会还在做 agent 其实 Kimi 很早就开始做 agent 的就是 computer use 还是蛮超前的然后再做只是中间可能各种曲折

我不知道内部还在不在做这个就不知道了插件的话就做的比较简单插件其实意外的没想到也火了你觉得你在模型公司里学到什么你觉得做 AI 的 AI Native 的产品和之前做那些产品有什么不一样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还是很很庆幸能够和

真实的天才你看到近距离的看到天才是怎么思考问题的那个感觉是蛮有意思的而且你会被影响天才你说的是直琳 Team 直琳我觉得几个她团队里我觉得都很好我还挺喜欢团队里的人的特别喜欢而且大家都非常的谦逊大家一起聊问题的时候

他们总会想办法总会想办法把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用很简单的话讲给你听以至于我都有点那个惶恐就总觉得明明是我太傻了理解不了这个技术问题然后但实际上他们会觉得是他们没有把这个问题解释好对所以那一段工作体验其实很有意思就是合作的体验包括我和听会两周会弯弯一次他会找我学习一些产品的知识我会跟他学有一些怎么做产品的东西

我会找他请教最新的一些论文最新的一些技术是什么样子有积累很好的一种理念就是你知道做 AI 产品什么样的东西要做什么样的东西不要做大概率其实都不是说什么样的东西要做大概率其实学会的都是你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做

它不是像传统互联网产品一样在 UX 上或者做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或者加两个 feature 或者短期通过给一些脚手家给一些模板是能够带来一些体验提升你就应该做但实际上在 AI 时代很多这些东西 90%的东西你是要控制住自己的双手不要去做它的什么样的东西不要做

虽然我有这样的 mindset 但实际上在我自己创业过程中我又把这个错误又犯了一遍的 beatle lesson 又来了一遍就是在我们之前的产品里头因为你拿 AI 去生成网站拿 AI coding 的方式生成网站生成游戏生成一些作品的时候在去年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它的设计不具备美感或者说有时候会有些错误出现然后我不能接受这样的体验所以我就想说我们要不要给它一些模板给它一些框架

这个框架可能是一串 CSS 代码一串 JS 代码然后用户使用的过程里头我们把这个东西塞到 context 里面然后模型就基于 CSS 和 JS 去帮他写一个网站这个 CSSJS 是被我们设计师设计过的所以它一定很好看然后我们设计了 50 套这样的模板然后用户做啥东西就会很好看但后来我把这个产品停掉的一个罪状的原因就是突然意识到

这个产品非常的不 AI Native 就是不 AI Native 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是今天送到 3.5 到 3.73.7 到 4.0 和我 4.0 到 5.0 每一次跃升的时候你的产品到底有被负能多少你的产品体验有提升多少如果你的产品体验提升很少很少很少它不是那种什么 5 倍 10 倍的提升的话大概率证明你这个产品就没有被

首先它不是一个 AI Native 产品但是背后有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做一个 AI Native 产品是在于说这个时代 AI 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就如果你要做一个

大的事情或者做一个大的公司有价值的公司你一定得契合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这个最大的变量可能有好几个比如说我觉得自己也可能契合的几个重大变量是移动设备的普及然后带宽就是刷短视频带宽的速度带宽的容量往速变快了你才有机会刷短视频要不然你还是刷文字

然后算法的推荐引擎的迭代这几个变量叠加在一块才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产品这样的公司今天可能最大一个变量是 model 本身的智能但它不是唯一变量大概率还有其他的变量几个变量叠加在一块你才可能造就出一个伟大的公司如果你连这个时代你看到的这个很重要的变量 AI 这个变量跟你无关你离一个大的公司或者伟大的公司已经

已经很远了所以我就把那个产品停了你也就先离职再开始找融资的是吧对我是离职完之后才当然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信号但实际上因为我当然最大的考虑是我不想因为离职这件事情对公司产生影响然后因为确实 Kimi 还是蛮风头阵胜的就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感觉就会出现一堆新闻稿

所以我对这个事情处理还是相对比较谨慎就不要去融资这种感觉所以是完全出来之后才真的去融资所以我建的机构都是在我离职之后开始建然后用很快的速度结束掉他们都对你很看好是吧应该是吧毕竟人家也正在真的真金白银支持了我也很喜欢他们我的股东都挺好的他特别好

你出来以后第一个告诉人是谁说你要创业团队那时候我是决定要创业然后我就跟团队的小伙伴在那会在楼的一个会议室里面然后我就跟大家聊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要创业了谁愿意加入谁愿意走这个大家自己去选择然后聊清楚我会怎么样去给大家做分配然后我们会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风险会是什么样子

然后大家都同意都愿意加入就一拍即合多少人三六个人产品形态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在脑子里还是出来想妙就妙在那个时候的产品形态就已经出来了按说那个时候我是做了 demo 的我这时候是直接给大家看 demo 然后 demo 其实就是今天 Uvile 的状态很神奇最开始的 BP 就是这个产品但是中间绕了半年没有再做这个产品最后绕回来了又再做这个产品

为啥呢?为啥让我半脸其实就是个比特拉森就是我觉得那个时候我现在也经常跟团队开玩笑我说那个时候的直觉好好我现在看之前第一版写的东西都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代码是自己写的是吧对自己写的然后那会我们就想把它做成社区想要做创作然后用户可以在这里互动交流分享那个时候还没有老板

我们那个产品就已经有代码可以用了然后为什么中间说有 Bitless 就是你发现模型出来的结果有时候不可控有时候会报错然后不稳定然后所以我就想说那是不是 timing 还没到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它给聚焦在某些场景里头然后给它一些更多的模板更多的限制更多的 context 让它阶段性先 deliver 一个可以用的东西

比如说做一个 Figma 直接做成一个圆形或者直接把一个 notion 的文档变成一个网站变成一个 landing page 所以我们就当时做了一些垂直的这种设置然后后来你就发现它从一个 AI 产品变成了一个工程产品因为它没有 AI 了因为基本上框架已经被你定的差不多了做复杂了对做复杂了

然后后来我就把这些产品都停了但今天所有的这些功能最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功能在 UV 上重新出现了然后我们换了一种根 UV 方式那个时候为什么我觉得那两个产品不对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实现方式非常复杂我们相当于是通过爬虫的方式去爬 Figma 的文件数据爬 Notion 的数据各种各样的结构然后把它实现出来你就会总感觉这里面有很多的 corner case 需要处理

它就没有那么简单优雅但今天我们的实验方式就变成直接调一个 MCP Server 然后 Agent 调用这个 Tool 把这个数据拿到然后用 Coding 的方式把它给还原出来非常的优雅而且一套框架解决了 NotionFigma 各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就感觉今天这个东西可能是对的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让你出去绕了半年绕到了其他地方去我觉得还是传统的产品经历的那种

想雕花的本能就是你接受不了阶段性模型 deliver 的结果不够好然后你就想让在这个结果上变得更好你就情不自禁的想要去雕花想去给它更多的脚手加更多的设计然后然后这些东西一加上去之后它就从 80%的 AI 含量变成 20%的 AI 含量你就跟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背道而驰了

所以我就突然就有一天我这个东西都没有上线就是我自己说这个产品我们停掉不做了什么时候你才想到想明白的动物了这真的是动物这个是春节后 2025 年的春节后因为春节后所有的我们的股东他们都会来 catch up 一下我们的进展就是来深圳交流所以周一一个人周二一个人周三一个人然后那段时间我就每天需要去输出

主要输出我们在讲什么然后因为频繁的输出在那个阶段里突然到周四还做我的一天晚上突然意识到这个产品就不太对劲我们那个时候做的那个东西不太对劲因为因为我有一天晚上失眠就是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设我是一个 VC 或者说我是一个投资人去看这个市场上好的 AI 创业公司或者好的 AI 产品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是看 DAU 吗还是看因为 DAU 可能也是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来的时候 DAU 才变成关键的指标今天 AI 时代 DAU 是不是还是关键的指标我其实是不确定的那个时候我就问了自己这个问题今天如果我要去看一个 AI 产品到底我看啥看 DAU 看流存看什么然后我那时候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是我要去看 token 的消耗的速度

这个事情其实后面我觉得 minus 产品发布之后我看到他们的访谈包括他们分享东西其实不谋而合我当会心一笑我就有意思就是因为他们就讲本身 token 的消耗这件事情其实代表了这个产品本身价值有多大就有点像苹果其实压榨了摩尔的率最最极限压榨的最好的一个公司其实消耗越大越好我那个时候觉得消耗越大越好但我今天想又迭代了一下就是

因为我用了很多的 agent 产品之后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消耗越大是不是越好你发现可能不一定大概率不是以我现在认知我觉得大概率不是因为我觉得这里面可能会更往前推演一步叫做你要追求的是每个 token 的价值叫 per token valuation 比如说你可能用一个 million 的 token 去写个网站

会不会存在说这里面 token 是浪费了非常多的真实的一个好的场景或者好的 agent 应该是 1000 个 token 就能把一个网站给写出来或者怎么样我随便说这肯定不是 1000 个 token

大概是这样一个数字所以这里面可能要去衡量一个产品的价值包括我们今天衡量我们自己产品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也再去不断的看我们每个 token 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包括我就看很多产品的时候也会去看这个事情这个其实是一个阶段了就是第一个阶段你当然是追求速度然后追求完速度之后你慢慢的就会想要去追求效率

对吧像追求速度比如说 devin 就是追求速度的哐哐哐哐一顿乱写啊不一顿写然后写完之后你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产生价值是 3%的 token 还是 70%的 token 对但到一定阶段之后大家肯定就会去优化我希望这里面每个 token 产生价值都很大就跟传统的石油电能热能这些东西转换成机械能我觉得是一样的对

你总会去把这个能耗转化提高的越来越高是最好的以及它是否对应最后的经济价值有一种情况下我觉得 token 除非你解决是极其高价值的尖端领域的一些任务确实我觉得不用追求每个 token 的价值有多大比如说你解决功课

功课癌症哇那咱就不用追求这个什么 token 每个 token 的价值了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其实还是绝大多数我们对做用户普通的用户来讲其实不是要解决这种问题的对 red 总说壳有壳的价值那你看来壳的价值是什么啊壳当然有价值啊我觉得壳这个词可能真的是被大家有点那个低估了我我更愿意叫这个东西叫做容器和环境

我们现在那个产品为什么做成那个样子就是进来之后有个 pumpkwun 然后下面会有一堆的内容作品其实是我们希望把它设计成一个容器一个环境这个环境进来之后我希望我的环境能够影响我的用户我们举一个生活例子今天我去大白档吃烧烤和我去一个高档的法式西餐厅吃饭

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我但你会发现我的行为我的说话方式甚至说话的声音都会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个环境带来的环境在影响你我忘了是谁说的就是那个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我觉得壳的价值在这里就是你希望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去影响你的用户行为比如说你希望你的用户追求效率你希望你的用户在你这里面同样是一个模型或者你希望你的用户在这里面跟模型交互的时候是愉悦的是开心的是有创造力的或怎么样的这是环境的价值我觉得我们今天有一个一直有的理念是

给用户一个 prompt 框是满或者叫一个只给用户一个 chartboard 的这样的一个输入框是满不负责任的一种新闻你指望用户自己去探索你这个产品的边界或者你指望说用户知道我拿这个产品来干什么但实际上用户真的不知道拿这个产品干什么特别是在一些创作的场景里面的时候我可以 share 像 me journey 早期

22 年底的时候我们在第一次用 me journey 的时候很强就是 prompt 就能够生成一张图了但真的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真的不知道你要输入什么大概率那个时候输的早期的用户输的就是很短的一句话叫 a dog a cat a girl a man

就这样结束了它根本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什么 500 个 prompt 还要描述这种画质光影比例不是这样有意思的点是这中间的演化的过程是怎么演化出来的是在 discord 的频道里演化出来的它不是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今天面 Jenny 在他第一天发布的时候每个人用户拿到就是一个工具就是一个 prompt 光没有任何的提示没有任何的人然后过了三年

我们今天使用 mejenny 的水平可能还是非常的低下的因为在 discord 里面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创意是被激发的而且他们的创意会被互相的累积是一个怎么样的工程呢比如说今天有人画了一只科技戴着一只墨镜戴着一只墨镜穿着一个披风这个东西会启发下一个人说我今天把这个科技换成编幕行不行然后就会出来新的创意新的灵感

同样的一个人写了一个东西叫做他需要具备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诶这个词还不错这个画风还不错所以我把这个词粘贴下来放在了我的 prompt 里面我的 prompt 也会变得更长

你发现从最开始的两句话一句话的 prompt 到今天 500 个词的 prompt 这中间的过程就这么发生的就是大家不断的在这里面看到别人的作品去复制别人的 prompt 然后自己再基于别人的 prompt 去二次的创作这个过程教会了所有人怎么去用这个产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容器和环境

我觉得我们也是这样的一种机构环境对我觉得我们今天也是在设计一个这样的东西就像今天假设我们说有一个 coding model 这个 coding model 什么都能写然后我今天给一个用户用户我为什么要写首先是我为什么要写第二个事情是我要写什么我没有这个动机然后我也没有这个灵感但你需要给他一个这样的动机和这样的一个灵感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现在那个产品就在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叫 UV

YouTube, YouWill, 你的频道就那个时候视频出现大家开始大众创作视频的时候 YouTube 大概意思就是你有你的频道我觉得今天软件 UGC 就是你可以创作你的软件 Hard Will, Soft Will, You Will 它是一个创作者的容器它是一个创作容器对我其实想把这个东西定义成创作因为我们认为这件事情跟

就是 coding 我觉得现在大家对他的理解还是还是挺技术的就他挺像一个就一谈 coding 应该就是编程嗯对我跟他我跟团队内有需要过一个有意思的东西什么叫摄影什么叫拍照可能行为差不多但是

但是你能感觉到这中间是有不同的摄影更有艺术家的气质摄影会更专业更严肃更丰盟然后你也能想到一想到摄影可能想到的是拿着超大的摄影设备的人拍照不是拍照可能就随意的就拍了我们更希望 coding 可能是拍照而不是摄影传统的 coding 我觉得是摄影这个事情其实跟 camera 的发展我觉得是类似的因为

我为了让大家去理解这个事情的价值我有一个比喻叫做今天的 coding 的技术的发展跟当年手机 camera 的技术的发展是非常类似的做 camera 的是谁是 Sony 今天给所有的手机公司提供了 camera 的模组公版然后 camera 早期我们是

我们早期在聊摄影这件事情是聊 camera 这件事情的时候聊相机这件事情的时候是拿着单反的人马拿着佳能拿着尼康这帮人在挑 ISO 挑款的速度的这帮人但因为手机上出现了 camera 然后 camera 本身又在飞速的迭代从一般像素四般像素八般像素 1200 万像素不断的迭代然后你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出现了一帮新的人群这帮新的人群叫做手机摄影师

以前没有这帮人没有这帮人的原因是在于做不了跟今天 coding 很像今天没有一个单法不懂快门速度不懂怎么按快门其实我是不可能拍照的就像今天 coding 的 ai coding 这帮人叫 webcoder 如果他没有学习过编程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他是无法编程的但今天他可以了就像当年不会摄影不懂摄影不懂快门速度的这些人他也能够拍照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变量对变量之二对这是变量然后第二个变量在于说它的增速非常之快比如说我忘了一个数字当年手机 camera 出现之后一天产生的照片量级过去是 100 万张然后突然到了 1000 万张到了 1 亿张它是指数级的上升的非常快的一个增长速度

这个事情其实任何一个大的公司我觉得大的机会其实都是这样子都是早期的趋势就有的那个趋势变量就很有意思在于

它早期都是一帮出现了一帮新的人群并且它的增速非常快新的人群指的是就是以前做不了但今天能做以前没有手机摄影师今天有了手机摄影师以前没有 webcoder 今天有了 webcoder 你跟大家解释一下 webcoder 这个词 webcoder 就是自然圆面层对就自然圆面层这个是那个海外的词或者都可以新词对新词深造词对 ok

所以我们其实当时是我当时我觉得我当时感受到了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机会被我们给忽视掉了或者说没有把它抓得特别紧以前意识到过这个答案在你面前过但是你把那个答案给丢掉了你说这不是答案 ok 那个时候是觉得很紧张的我那会突然意识到这个现象是觉得很紧张的

然后你想 camera 的技术发展催生出来什么因为有这么多的照片然后早期的 camera 的质量又不够像素不够 噪点很多色彩比白平衡不准所以出现了 Instagram 去优化这个图片然后产生了这么多好看的图片以后这些图片它得有个地方去承载它所以出现了 Instagram 的 feed 流社区早期还是个随机的卡片就随机给你看作品

这个其实很有意思的一个点是在于说我们到底是要把精力所有的人的精力所有的创业公司是关注在那个 camera 本身上还是应该关注在随着 camera 的迭代出现了什么出现了 snapchat 出现了 instagram 出现了 tiktok 出现了 tiktok live 对吧这是他背后的价值今天 coding 可能是类似的我觉得

现在还是蛮多人在关注 coding 本身的技术这个我觉得是模型公司在做某种意义上可能今天 Ethopic 是不是在承担索尼的角色可能是的他在给大家不断地把 coding 的能力往前做然后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但谁是这个基础上的 Snapchat Instagram YouTube TikTok 我觉得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在 batt 这件事情如果说 coding 未来会成为全民都会普及的一种创作方式

它会发生什么东西他们在哪里去交流在哪里去创作新时代的创作方式创作的内容应该长什么样子怎么去组织图片文字视频可交互的这样的形态的容器这是我们 BAT 的东西所以我们叫 YouWell 我们想做什么 Coding 时代的 YouTube 和 Coding 时代的 Instagram 这样的一个产品但是 Instagram 和 YouTube 它其实约束了它的某一种媒介形式 YouWell 是不是有点犯

因为你现在没有约束到一个比如说视频分享图片分享它现在是所有都有我觉得那个是我们其实这里面分了几个阶段

就务实的说我觉得他会有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可能是今天我们在做的东西叫做工具和社区在一块本质上其实是我希望这两个东西来给 webcoder 或者这些在原编程的用户一个简单好用效果好并且不断的有灵感激发可以去二创的一个平台让他能够更好的去创作这是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然后

第二个事情是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里头去观测一方面是观测用户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痛点我通过工具通过 agent 去解决它另一方面是我要去观测用户到底在创作什么样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一个网站可能是一个游戏可能是一个 app 可能是任何一个这样的东西然后这里面我觉得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你得去挑选出来

因为我们想做那种或者说你要去增长的话增长方式你要做投放要病毒式的口碑式的这种增长所以我们是比较倾向于说通过好的内容有趣的内容去驱动我们的产品的增长所以你必须在这里面找到一些有意思的品类它展示在这样的形态里头是非常有传播力的非常杀伤力的就像

就像我觉得抖音找到找到他们 Musically 找到它的对口型那个那一瞬间这个就很重要因为因为如果没有这一瞬间没有这帮年轻人疯狂的去传播去使用去模仿可能就不会有后面这一系列的

内容品类出现就像早期短视频大家应该不会想到我今天在短视频上学量子物理肯定没有人会这么想的或者短视频是大家上去跳个舞唱个歌对个口型卡个点结束了但今天的短视频不是这样子了对所以我们其实也在想

我们的对口型时刻在哪里这个事情我没有答案这个事情我们对团队来说是不断的观测也有一种可能性我说很悲观的说也有一种可能性它不存在这个对口型时刻是蛮有意思的因为特别是我们看到了一些海外的用户创作的内容之后你发现还挺有意思的那有什么啊哈 moment 吗在你这个产品中你说是用户的作品还是说都可以

我觉得本身 coding agent 的体验其实还不错除了稳定性以外我们觉得我们最近还在优化它的稳定性它出来的效果反正我们的很多用户说它比老罗好体现在它的美感上然后设计上另外一个我觉得二号 moment 是很多用户会给我反馈一个点是原来你这里有这么多人在创作这些东西因为它当时

第一直觉是我为什么要 coding 或者我拿 coding 干嘛呢然后他打开我们产品之后哦原来可以做这个原来原来有音乐老师在这里面做那个那个试卷做 quiz 课堂的那个答题有人有数学老师做那个三角函数的可视化然后有人做 landing page 然后有人做游戏

就还挺多很多元化的一些作品出现了马上他就知道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可以去试一试了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我希望我们传递给用户的一个阿哈 moment 你觉得现在你觉得这个时代短视频会是什么样的东西短视频可能还是短视频我觉得你发现内容形态其实是在不断的不断的

這個不叫抽象,這個叫擴展它的邊界就從文字到圖片到圖文到短視頻其實短視頻就是什麼

我觉得叫视频吧,就是图像,基本上是一连串的图像,一秒 20 帧然后 10 秒 240 帧图片,然后加上文字加上声音组合在了一块是之前那些形态的东西的一种有机的组合然后我觉得可能下一个或者说更有价值的,它背后体现的是信息密度的提升

对同样的时间里头它带来了更高的信息密度我觉得可能下一个形态我们要追求的可能也是更高的信息密度更友好的消费方式然后带来更高的价值无论是信息传递的价值还是怎么样的价值这个可能是下一个内容应该涨的样子对下一个短视频肯定不是短视频所以我其实一直都挺

我是不太 buy in AI 版抖音这样的观点我有一个很基本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每一波技术浪潮爆发大家都会在找一个内容容器的机会我其实没有这个执着我没有这个执着我执着只是在于我希望用户去更好的创作然后他的创意能够被无负担或者叫做无限制的或者能够更直接的被表达出来因为今天我们的表达还是很受限

你得学很多的产品学很多的工具对吧无论是今天剪一个播客还是剪一个视频都还是挺高的成本的而且有时候你会受限你脑子其实有画面你要剪一个什么样的动画但你技能达不到然后你就放弃了创意就没有被表达出来我觉得是很可惜的浪费了所以这个是我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我们希望我们产品能够让大家更自由的去表达他的创意

我也不愿意界定我的产品到底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社区还是一个内容平台我觉得这都是我构建的一个环境一个容器他们所有东西加在一块能够帮助我的用户更好地去表达他的 idea 这个是我最看重的对我没有做内容内容指点因为也有一种可能性在于说没有内容我的 coding agent 的足够聪明的话也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

甚至于 coding agent 在对话的过程中他就能告诉你你可以做什么然后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可以往什么样方向去优化用户只需要点 yes no yes no yes no 结束就跟导演一样导演就是这样坐在见识器边咔过咔过重拍就这样对吧这是我追求的但他至于是不是一个内容平台我觉得那是形态问题

我还是比较关注用户价值和创作的价值本身这个事情更重要你设计这款产品的原点是什么原点我觉得是 coding 是一个很先进的工具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但这个能力在这个世界上只被少数人掌握然后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使命感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好玩的事情把这样一个先进的工具带到更多人的手上我觉得对我来讲很有成就感

就像我有时候可能在路上看到一些人用剪印包括有时候去一些店里看到一些店主拿手机剪短视频一打开剪印很有成就感我也有是吗对就像我们之前做手机看到别人用我们的产品的时候你很有成就感就是你觉得你做的产品真的在帮助这个世界上一堆你不认识的人的时候你觉得很有意思他有扩展创作的边界吗你说 coding 吗

You will 一定会我觉得今天有意思的点比如说 Lobot 很有意思的产品 Manus 很有意思的产品 Manus 也能画图了它接了圣图的 tools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我们大概率也可以比如说今天有多么泰的视频生成有音频生成有文字生成我是不是可以把这 tools 调一块生成一个网站变成一个可以消费的内容好像也可以

这个我觉得未来如果用户需要或者我们看到了有意思的场景肯定都会做的这都是一个时间问题你会把自己界定成一个 coding agent 吗

会把它作为一个通用 agent 还是一个 trader agent 我确实我做不了通用 agent 能力有限创作领域的 trader agent 对因为我还是蛮想解决这种创意的表达这件事情的这个可能跟你剪映的经历还是有关系的有关系也跟我自己的喜好有关系因为我自己就喜欢拍东西现在确实拍的少了包括我也很喜欢看一些

纪录片艺术片这种东西可能这是个人习惯个人这确实是个人的特色每个人偏好不一样我觉得有些方的可能会比如说比如说有些方的可能他就会对效率有极致的追求所以他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你会发现简洁高效这个是一种特色然后另外一种可能比如说可能会更偏向于乐趣导向有趣的追求过程乐高对吧今天买一个乐高如果它的价值是

200 块钱 300 块钱直接给你一个拼好的乐高我靠这里面 80%的价值都被剥夺掉了你需要的那 80%的价值是你今天两个小时心流的状态把一个东西拼出来大概很多人拼出来这个东西就放那一机会了我可能想在这里面找一个平衡就不是一个纯粹效率导向的工具而是既有效率但同时又能释放一些创作的乐趣在拼乐高的那种感觉它其实降低了

大部分人对于专业内容的生产的一个门槛至少写代码这个事情能做很多了吗做一个网站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给自己做一个个人网站作品集以前就做不了了现在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大量的简历在我们的网站里也是蛮有意思的在你脑海中未来智能体 A 型的生态会是什么样的

以及像比如说 minus 这种通用 agent 和你们做的这种垂垒 agent 未来的边界会是什么样的他们之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里面可能会有两种液态我想关于 agent 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拿人类社会去想的有两种液态指的是什么是新加坡是一种国家美国是一种国家一种国家可能是非常的独裁专制的国家运行效率极高

但强人政治一种国家可能是民主民主民主制的国家今天共和党民主党来回 battle 高两年高四年修条铁路可能需要 20 年对但在这个事情在新加坡不可能发生在中国也不可能发生就是效率效率就会受折损他背后其实体现出来两种理念一种理念叫做追求上限

理论上一个极致的聪明的人或者极致能干的人精明的人他去统管所有的资源效率是最高的因为他少掉了中间非常多的摩擦对吧我觉得这是一种优势然后另外一种优势叫做保住下险保住下险的意思就是

我無法確定我總能選到一個對的人我的國家始終是一個對的人或者說我的團隊我的 CEO 始終是一個對的人然後我需要通過選舉通過民意去揪篇當這個人不行好歹四年之後八年之後這個人會換掉

这是一种方式我觉得 agent 可能有点类似今天有一种可能是一个 agent 调度所有其他垂直的 agent 也有可能是一堆垂直的 agent 来回调度可能一个就中心化一些一个就去中心化一些嗯啊我说不上哪个哪个是未来更应该存在的状态我我可以更更具体的描述我脑海里看到的东西或者我我我我觉得可能会有的东西啊苹果 open i google

前两天 Sam Altman 有个分享,虽然我很少看他的分享了现在但是他有一天分享一个东西,我觉得还有点意思,操作经验年轻人用 Chai GPT 把它当成操作系统在用这个当时让我其实点醒了我,因为我的 BP 里也写了这句话我觉得其实是有意思的点是,OpenAI 确实有可能在扮演一个

一个 OS 的角色我觉得 Gemini 也在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就是他在调度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个服务可能是一个 agent 可能是一个 tools 可能是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他直接面向你面向用户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 agent 然后这个 agent 会给予你的需求今天我要做设计今天我要写一个网站我要做一个报告然后这个 OS agent 他去理解你的意图然后去帮你找合适的 agent 帮你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

对这是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是一种非常可能就是垄断式的掌握在那几个 agent 的手上然后背后所有的人就是被调度的我不是说被调度没价值有可能比如说今天他写一个网站背后有 100 个 UVL agent UVL ABCDEFG 各种各样的公司在做类似的产品所以这里面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业态叫做 PageRank 发生了变化

PageRank 变成了 AgentRank 就是为什么今天用 UVAL 不用 UVAL A 而不是用 UVAL B 为什么今天做设计用 Logout 而不用另外一个产品

这里面其实是有考量的这里面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商业价值或商业模式出现就像今天的 PageRank 为什么有人在前面有人在后面可能是有点击率消费转化各种各样广告带来的未来可能这是一种方式对然后另外一种就是每个领域有他自己的 trade agent 你面向的不是一个叫做我自己有一个自己的 agent 是你其实面向了很多 agent 不同的 agent 在解决你生活中不一样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存在

我觉得是牺牲了一些效率的假设我是一个用户我不从创业的角度或者不从商业的角度看我作为用户我当然是使用一个 all in one 的东西不需要我今天脑子去想我今天点点点外卖用美团然后我今天买东西可能上京东上淘宝或怎么样的我当然希望有一个人把所有东西都给我处理完了直接去写成长买票然后订个酒店然后干嘛的但这个事情不受用户决定他是

你想想前者如果你把 Pagerank 变成了 AgentRank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你把所有的 2C 的公司都变成 2B 的公司了对这个我觉得会受到大家的抵制不是抵制就是我觉得会受到反抗就这个生态很难被这么构建出来它不是一级它是多级对

大家都想直接面向 C 端的用户凭什么我只是变成了一个 API 调用然后你拿 API 拿结果来给我付费大家可能对吧我作为一个 coding agent 我今天我都不知道我用户是谁然后我只知道你找我下了一个单然后需要做一个 landing page 好我给了你一个 landing page 然后 200 个 token2000 个 token20000 个 token 你给我付了一笔钱我就结束了

大概率从一个创始人或者一个公司的角度我不愿意变成一个这样的角色我也想去调度那个东西 对吧 OK 这个是我脑海里想到的画面 so 1 和 2 你选哪个现在更倾向于哪个听上去是 2 我选的话我当然选 1 然后成为调度别人的人这两种生态你更倾向于他会怎么发展客观来说客观讲我觉得大概率还是 2 对还是 2

每个评列里可能都会有自己领域里的调度的 agent 它不可能是一级对也有可能一个当然可能比如说像硬件层面上它会有个更大的 agent 就是 Apple 这种你拿它也没办法怎么会希望自己是这个生态里面哪个环首先被调度这个环是你肯定会成为的一个 agent 如果在这样一个网络里面这其实我定义叫做 agent 的网络效应

在这样的一个一种网络相应里头如果你没有被调度这件事情就你的价值就不够所以你肯定会成为这样一个角色然后另外一个事情是你被调度的价值在哪因为两种比如说今天就跟我们选供应商是一样的 10 个设计公司或品牌公司你选谁今天有两种逻辑一种逻辑就是追求极致的效果一种叫做追求 80 分的效果但是成本一半

我觉得大概率对我们来讲可能这两种路径我觉得都可能存在比如说有些领域你通过 R 的方式你确实可能做到垂直领域里面最好这里面有很多 know how 的一些数据也好行为也好用户也好能够让你做到那一步但大概率绝大多数的 agent 可能只能干到我只能做到成本更低但是效果 80 分做到这件事情的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是什么是经验它跟人很像举个例子今天

清华瑶湾的毕业生和一个和我然后但但我做过做过 10 年设计今天你有一个任务是你要画一个设计稿你找谁找你对吧你会找我不是因为我聪明我可能很呆但是我画过 10 年设计稿我可以一天给你结果一个小时给你结果然后还很便宜对

这个我觉得是跟 agent 逻辑是一样的大家可能做 agent 创业的公司或者包括我们自己也要想清楚在未来的这样的 agent 的网络效应里面首先你得进去我觉得今天可能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网络效应

谁先进这个网络效应谁就有先发的优势第二个事情是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在这样的网络效应里头去呈现的对这是一个蛮重要的点当然除了被调度以外当然我们都想成为那个 OS Agent 我不知道别人想不想成为我也想成为但它需要路径需要时间需要资源看上去你们成为 OS Agent 的可能路径是什么呢是有的但是我现在不好分享

OK Manos 今天有机会成为 OS Agent 吗当然有大吗机会我觉得所有的创业都没有什么机会很大的我对我们团队说咱们 99.9%是要死掉的我们一定我们的创业心态就是默认自己会挂掉然后想办法让自己不要挂 Agent 你现在会把它就是擬人化的有一些想象在脑海里我觉得他就是人

我对 agent 很多的理解其实我就是把他当人来理解那 agent 一张网络你会怎么理论化的来社会社会对你现在脑海里你们这个社会里面有几个人了已经就是有哪些人是比较亲信现在还完全没到我觉得今天的 agent 那还完全没到那个地步现在才刚开始真的是刚开始就是有点像有点像大猩猩刚开始刚开始拿起一个烧火棍开始开始开始看

砸东西或拿起石头来开始砸东西的这种感觉嗯今天可能 agent 就是发展到这种那叫智能还没到智能的水平吧可能是叫什么人那个什么直立人的状态吧你可能刚学会用石头用木头用火就这个状态你是要赋予他一种专业的技能对我觉得今天今天做 agent 对我们来讲我们做 coding agent

我希望通过社区去积累很好的内容吸引很好的设计师很好的创作人群然后把他们的经验内化去提炼出来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因为我觉得做 agent 产品或者做 AI 产品一个很重要点是你永远相信 model 这个事情会变好同时你要永远相信 model 跟你无关想将 model 跟你无关就是这个模型的智能你提升不了它不由你来提升它由模型公司提升你需要去

基于机种模型优化模型吗不需要应该未来需要短期我觉得不需要也不必要你觉得这个是雕花这不是雕花这个很本质但这个蛮难的今天像苹果也 Macbook 也不是第一天就用了 M 的芯片他用英特尔芯片用了十几年才开始换到苹果自己的芯片上对就是

这是很残酷的事实就是创业公司还是挺菜的就我也很菜我当然想拿到一个很厉害的模型我也想去对它做改造但任期适时好了大家就是我没有这个能力阶段性没有这个能力那你想象这个社会里你觉得最重要的几个工种可能会是什么最富有经济价值的就是可能 trading agent 公司可能会是可以去做的

我没有罗列过 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这个基本上跟人类产生价值类似我们可不可以从实心最高的开始做我觉得基本上是这样子的另外一个就是门槛最高的比如说陶志轩老师天天在这里用 agent 用 chartgpt 搞数学研究那就是高价值的今天讲是什么谁能够搞一个 agent 帮他把离门探险给弄出来价值很高 token 消耗已经不重要了可以把一半的电量给他用

刚才我们讲 agent 公司之间的边界和关系你觉得基础模型公司和 agent 和这种基于模型公司做的应用公司的长期关系会怎么样边界在哪里他们在造人他们在造更聪明的人就是我们在或者说在不断的帮我们提高智商然后我们在通过环境通过经验来让这个人适应我们的生产需求对就是这样一个事情

他们在造爱因斯坦更聪明的爱因斯坦其实他们就是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说是研究生毕业博士然后我们有点想把他转换成什么转换成你希望他去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做什么样的事情很类似理想他们做的就是司机 agent 对 exactly 是有道理有趣现在大家从不同形态出发的这种 coding agent 最终会在一个战场上吗

你们是不是都想做 OS Agent 这么多人想做吗我觉得应该不会这么多人想做的但是你想做对 但我想做甚至我觉得如果哪一天这个事情需要做一个硬件我也是愿意的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想象不出来你要知道它需要什么东西它需要足够多的 context 它需要足够多的 tools 它需要足够聪明的脑子然后它需要实时的去跟一些东西做交互

然后如果要做这样的一个事情的话它确实很可能需要一个硬件代替而且这个硬件代替我不是说这个硬件代替要什么替换电脑手机这个真的还蛮扯淡的我其实挺讨厌这种论调什么下一代硬件要把手机替代掉眼镜要替代手机这个是纯扯淡这个真的是让我觉得有点这是骗钱的我觉得就手机到今天也没有替代的 PC 就是但我觉得他们会形成很好的互补

我觉得这种价值反而是最有意义的因为手机是一个计算能力还挺强的设备而且它的传感器很多但它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待在你的口袋里所以它的传感器几乎等于不存在

所以我觉得需要一个很好的载体是把一些传感器给暴露出来暴露到你的生活里然后让它能够获取到你生活里更多的 context 这个没有办法直接通过一个具体的数据论证但我自己的感觉是我们生活中虽然电脑和手机是我们很重要的两个设备但它大概率只集成了我们生活里 20%的 context 我们在吃饭我们在聊天我们在出去玩

很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些 context 都没有被捕捉到然后哪个设备能把这些东西捕捉到我觉得哪个设备就有价值而且如果你要去颠覆像 Google Apple 这样的公司微软这样的公司你只可能是找到这样的路径就是向着足够远有一些非共识拿到他们拿不到的东西

要不然你很可能就在帮他们找 PMF 就是你在手机上做了一堆东西之后你发现 Google 一看还蛮有道理的下一代安卓跟其他你就白干了 超好看因为它的 context 比你多你是它的全集里面的一个小子集你只有一个 app 的数据但他能拿到的数据可就太多了苹果也是对

所以你要做那个东西的话你要颠覆他们就可能是你有拿他他们拿不到的 contextok 很重要这是你选择这个方向的一个原因吗你说今天吗对就是如果我要成为 osagent 的话做创作者可能有可能会是一个路径我其实设想过一个设想过这个路径但我觉得 os 这件事情离 os 最近的领域就是 code

为什么是 coding 是因为我脑海里在这个事情其实就无需一点了就变成很无需一点就我脑海里想到的操作系统未来不应该是今天这个状态就今天的状态所有的界面是固定好的死的是程序员提前写到了然后每个流程或 flow 都是你点一个按钮就一定跳那个界面然后抖音就只能放短视频然后小红书就放图文就类似这种感觉

但我觉得可能下一个 OS 或我希望看到的一种 OS 应该是活的活的是所有的界面是实时生成出来的它是基于你当时的任务场景比如说你开车的时候开车那块屏上应该展示什么东西和你电脑上这块屏虽然同样是一块横屏但它展示的信息是不一样的甚至于开车开的时候停的时候就长得不一样

今天拍的横着蛇树的时候放在一个纸架上的时候它可能很多界面都应该有对应的变化比如说今天我开会的时候像今天你看你又得开个录音的又得记录又得这那那为什么不会是实时生成一个界面既可以看到字幕也可以记笔记还可以看到进展

这个界面是实时一个 agent 帮你写出来的你要做这样的一个系统的话一定是一套引擎这套引擎叫无论是 coding 引擎还是怎么样的引擎它是代码驱动的然后所有的界面会基于我们今天看到所有的网站是什么是你打开个网站加载两秒钟这两秒钟是什么是服务的数据的传输的两秒钟但未来的两秒钟是在这两秒里除了服务传输以外还有界面实时渲染生成

这是我觉得有意思的一个点也是我们想的对所以你就离不开 coding 如果你想想过去这个 coding 你就跑不掉但这事情可能要等 10 年或等 20 年或者甚至就 20 年也做不到但务实的讲你肯定得先有一个公司先有个产品然后朝着这样的目标去努力确保在过程里不要死掉模型公司会最后也变成一家产品公司吗它会是很多的产品还是可能是一两款产品

你看 Kimi 跟 minimax 其实走的是不一样的路啊 Kimi 就是压了一款产品在 minimax 它就是多线开花你知道 minimax 其实用了很多字节的人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嗯

无论你是模型也好 你是产品也好我觉得朴素的讲是你得创造价值 你得创造用户价值今天你有了这样一个公司 社会的运作效率变高了或者说有一帮人因为有了你这样一个公司之后他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或者他今天很多脏活累活苦活 他可以不用干了他可以更 enjoy 他的生活 这个更重要我反而觉得倒不是说他模型公司要不要做产品或者要不要产品化

它无论怎么样你怎么去定义产品现在不也模型机产品吗很多人问我模型机产品对不对我说模型机产品是对的这模型公司不就是产品公司吗因为它是通过模型的方式来 deliver 价值来创造用户价值的我们是可能通过用模型用各种各样的 tool 用社区用各种各样的形态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创造我们认为的用户价值边界我觉得还好

但它有可能会出现同样想创作比如说同样想创作搜索的价值找信息的价值 Proplacity 和 TragicPT 和 Gemini 可能选择了不一样的路径有的人认为我通过技术去解决用户问题有的人可能通过除了技术以外别的东西能解决用户问题我觉得都是我其实挺鼓励这种挺看好这种事情的大家不要所有人都沿着同一条路上山

因为万一这条路堵了可能大家都堵住了还是更多样化一些更好你觉得 Agent 未来一两年会怎么发展就是你有没有对于这个行业的一些预期我觉得会开始慢慢出现 Agent 的网络效应就还是回到我觉得人类社会的构建是一样的就可能慢慢的会形成小的部落 Agent 之间的互相调度互相调用然后这里面开始调度之后一定会出现问题会出现信任问题就是这就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这要很长的时间

就是 agent 也需要他的身份证 agent 需要他的密码锁我很好的类别是说还是你把 agent 当一个供应商今天或者当一个你的合作伙伴你去跟这个合作伙伴交流或者说我需要一个任务的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

你肯定不会把我今天过去 20 年 30 年所有的 context 都给他你大概只是中间一部分 context 给他就够了对吧这个事情在 agent 里面怎么去做 agent 的 context 管理怎么去 share 然后不同的 share 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今天我给 agent 和给 agent 不一样他们之间还要互相去配合然后他们还有竞价还有信任还有管理会有

其实会有蛮多问题要处理的我觉得今天大家还只是在看到一个技术上的可行性或者说技术上的光芒但被更高效的调度出来我觉得蛮难的 agent 的环境应该是什么呢谁来定义这个环境这是个巨大的议题不知道首先现在 agent 都不够多现在有足够多的 agent 先东非大草原上的野人大猩猩先跟什么西非南非的人先碰到他碰都没碰到现在

就这种感觉今天 agent 和 agent 现在大家 A2A 有 Google 做了 A2A 的协议但大家 agent 也没调度起来今天务实的说今天 minus 能不能调我我能不能调 labartlabart 能不能调掉 openAI 现在大家还是在调 API 的方式还没有真的以 agent 的方式在互相协作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智能肯定会到的你觉得 Agent 今天爆发了吗如果没有爆发你觉得他要爆发的先决条件还有哪些没有达到?Yaya 没有爆发

我觉得至少协同起来吧没有协同起来只是单对单的我觉得都不够大现在都是孤独的野人是吧站在这个大草原上麦田里的守望者找人了找不到人反正是要有足够多的 agent 然后在不同的领域里头去创造足够多的价值然后他们能够被连接起来互相去协同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价值

就是 agent 和 agent 之间吧那整个的 agent 社会和人类社会你觉得会怎么协同我特别喜欢导演那个例子我觉得大概未来人就当导演这种角色就好了无论是做内容也好看内容也好还是怎么样也好人其实是那个评委你在你在评判一个东西好还是不好美还是不美然后对然后让 agent 本身去迭代他去优化他

今天 Agent A 跟 Agent B 说老板觉得这个东西不好看咱们得优化一下他们一顿优化再给你一个结果然后你再告诉他好还是不好他们接着去优化的 Agent 和人的交互界面会发生变化吗跟我们现在应该什么样是更好的交互方式一定还是视觉的方式是我觉得是最高效的这个没变过因为人发展到今天 80%我忘了我看哪本书里讲人到今天信息获取的

的占比 80%是视觉获得的所以你大概率还是得通过视觉所以他还是需要一个界面这也是为什么刚说我脑海里的 OS 它得是动态的 UI 或者动态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未来你的 agent 他可能背后会拿到巨量的信息这个信息根本就不是你平常能消费得了的这些信息怎么呈现给你他不可能是一个程序员提前给你写好的界面他一定是动态的今天你可能需要展示视频明天可能展示网站后天展示

什么图片文字 paper 乱七八糟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个界面能不能够动态的变化能不能而且是能不能够在毫秒级的去动态的变化这个是蛮重要的实话讲我觉得这里的价值很大

有两层价值很大一层价值当然我觉得每层价值都很大也不是说两层价值很大我觉得有两层价值特别大一层价值是任务发起那一层就是比如说 OS 调度那一层到底用谁不用谁因为他来分配价值的体系另外一条是价值链条的最后那一层就是我到底要去怎么样去呈现它

因为你呈现那一块是你直接跟用户做交互的过程那他跟人的交互关系会变得继续对话吗我觉得对话有点难你可能通过声音好动摩态的方式声音去控制他语音去控制他或者说我们手去点他我觉得这都是存在的这都不会变因为我们人的传感器就这么几个就眼睛手耳朵对吧

所以你变了变去可能就这个东西只不过这个东西是在一个实体的屏上一个固定的东西上还是在一个虚拟的地方上还是它未来可能存在于只是两个电信号传到你的脑子里的芯片上都都有可能能不能聊聊你过去这两年因为其实你一直在跟着 AI 的产品在做产品能不能聊聊过去两年随着模型的技术变化然后出现这些新产品对他们有哪些观察他们是沿着一个什么样的主线在爆发

就很想听一下你对于现在已有的一些产品的思考就 token 其实大家围绕的主线就是 token 的消耗以一种更高效更快的方式去消耗 token 去压榨智能从 chartGPT 开始严格意义上从 base model 开始

最开始的产品叫那个时候的产品 JASPER AI 文案补全写营销文案写邮件的你会发现那个时候的 token 的消耗速度就不够快因为没有那么多人天天写营销文案当你用那个

instruction model 去做了之后它变成对话了它可以搜索它可以解决问题各种乌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问了所以它 token 的消耗速度就变快了然后到今天的 agentagent 的本质是什么它解决了一个点叫做它把 trigger 因为 GPT 这样的 chatbot 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局限呢是我所有的 token 的消耗依赖于用户的 prompt

今天我输入一条 prompt 他才会消耗一条然后我不输入他就不消耗所以他的消耗速度还不够快那 agent 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叫做一个 prompt 进来那 deep research 可能他把你这一个 prompt 变成了 100 条 prompt

然后他以 100 倍的速度在消耗 token 对这可能是演变的方式然后像 Mannus 也好 Devin 也好或者这种很多现在那种 agent 像 Lobot 也好我觉得他是在追求更高的速度更快的速度去消耗 token 这我觉得是很长时间的一段主线

包括我觉得 A2A 可能 agent to agent 的网络效应可能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能够现在只有一个 agent 在消耗 token 我能不能让大家一起消耗 token 把这个东西搞得更快更好价值更高做更难的问题这是我看到的主线包括 notebook lm 这个产品我觉得挺有启发的在于你除了消耗文本 token 以外你还可以消耗多么 token 消耗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这些东西

除了本身文字 token 的速度更快消耗更大以外你还有更多样的东西出来蛮有意思的你觉得从 2022 年底开始如果跟每一年定义一个关键词你会怎么定义呢 23 年已经开始在 key me 了 24 年然后到今年的 25 年关键有哪些变量在发生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今年可能大家确实聊很多 agent 去年聊的很多的是模型还是应用

前年大家聊的是 23 年被 TrashPT 转晕了 23 年感觉大家都在在想怎么能够赶超 TrashPT 还在聊开源闭源 22 年的话还在自己

22 年等会再聊一下 22 年底要不要做 AI22 年底开始论证吗 22 年底才 chash 币出来的对 22 年底因为在大厂可能你就是要想这个技术确实还不错但怎么跟你的业务结合起来大厂肯定不会说我今天这个业务不要了重新兴起一个业务这个是需要漫长的周期的需要 6 个月 1 年的时间去决定的从看到 me journey 我也不知道急忙什么上下中间

这不就是在决策在判断在思考的过程还是隔了蛮长时间的你怎么看就是国内 DeepSeek 和 Mainas 我怎么看两个很优秀的产品很厉害的公司学习 Respect 你跟小红熟吗我们有微信然后我们总是有各种各种中间人中间关系互相介绍但我其实到今天还没有聊过一次并没有见过是吧我满期待聊一次

但后来 Bundles 这么火了我也想算了人家估计现在时间还挺忙的不要耽误人家时间对他今晚在海外还没回来对你看欧空还花了 30 亿美金收购 Winster 你觉得这个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吗我还挺佩服这公司确实厉害一个是认知是真的

不说超前是它足够的笃定然后在执行上毫不犹豫一直在这个方面上做因为我们其实从那 3 07 也好今天 4 01 好确实他把 coding 这件事情已经刻在这个模型上了我倒不会拿它真的去解决我什么日常中的一些问题我可能用 Gemini 用的更多但 coding 这件事情上是无可挑剔的一定会选 sonnet 对这个体现的是它的

对于他的认知的一种真的是坚决的执行意思不够然后我觉得 OpenAI 可能是他真的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因为他一直要做就是 AGI 然后 AGI 可能有很多的路径然后这路径里头他又都想做硬件也想做模型也想做应用也想做用户也要反而是可能会有一些分散买一个公司对他来讲挺好的我觉得对 OpenAI 其实挺适合买公司就一直买

嗯嗯对他讲的能够缩到很多时间成本他的对手肯定是 google 他的眼里的对手我觉得最大的对手是 google 今天创业作为创业者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啊因为刚才你也提到就自己也是现在大家所有人头上的那那把剑真的是那把剑然后嗯然后模型的能力也是变化的而同时模型能力不由你能够决定对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你会从比喻这场创业

我觉得还是开放的大家是开放的自信的什么叫开放就是大家眼睛里不是只有中国市场是全球市场放眼全球去做的为什么是自信是我们有足够强大的创始人人才技术这些东西很自信的去挑战

所谓的硅谷团队 欧洲团队 日本团队这其实是个蛮好的现象今天到了一种阶段中国的创业团队到了一种产品团队都到了一个这样的阶段包括我这个在消费品上是看到最多的今天很多国产的品牌做的其实我觉得都挺好的无论是衣服 鞋子 香水什么帽子这些东西

你乍一看你说这个产品这是什么品牌没见过然后一搜中国上海的哪个公司做的然后咖啡也是的你发现中国国产也有很多咖啡县做得很好这里面其实都是体现了一方面是能力本身经济本身的增长带来的一种很强大的一种自信大家不是在做 copycat 大家是真的在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和品味我觉得日本是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的

就日本早清也是就 copycat 出名他的 copycat 跟当年的 made in china 是一样的我觉得所以当当年很多人说中国山寨这明显就是不懂这个日本当年也是山寨山寨王国把美国的电器美国的车 copy 到日本然后把这个成本做低好了就这样然后到一定阶段之后他就开始创新

开始做自己的东西跟今天的我觉得今天的创业者也可以做自己了你可以非常自信地去表达你的审美你的偏好你的品味你对产品的理解你对商业的理解就像我觉得我们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我们做我们的产品就是按照我们想做的方式我不会说我要尽可能让我的产品长得像一个美国人做出来的产品我

Why 我为什么要这样我就是一个中国人我就是一个中国团队做出来我想 deliver 的价值我不觉得我们的审美我们在价值上在这个认知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的认知理解就比其他的团队要差比如说我们的 logo 我们的 logo 就是一个中国结我觉得这挺好的但可能有人觉得像什么中国联通的

对我觉得那就是一个我希望用我们的 logo 表因为我们想变成一个社区然后这个社区它把人连接在一块把他们的创意连接在一块把他们的作品连接在一块然后一个结我觉得就刚刚好我也找不到很好的其他的意思就是有价值观对这就是我们想传递给用户的不是一开始就说有人说你有自己的世界观吗当然这个词这个非常的宏大你能不能试图阐释一下你有哪些独特的世界观吗

有可能跟你早期的经历有关系,可能跟你工作的经历有关系,可能跟创业有关系。你要是说真正有什么独特的世界观,我就是始终有一个 Must-Side 或者我的默认的前提里就是,我能做的东西其实很有限,我们团队能做的东西也很有限。但是你又想做一个有趣的东西,或者能够服务更多人的,带来更大价值的东西的话,它不依靠于个人的努力。

它不依靠于今天 22 个人每天工作 24 小时一年 365 天无休就能做来而是你要被这个世界上很重要的趋势去赋能去推动所以你要说这可能是一种世界观的方式就是怎么样去找到这里面背后的趋势这里面的规律而不是

简单的通过自己所谓的努力我觉得努力的人还是蛮多但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努力的人其实是很多的可能在努力背后趋势推动着你你才有可能有可能到打 next level 它很像冲浪冲浪可能 80%时间是在那做的等就等浪来看浪的方向然后浪来了之后你

加速才能够站起来但是浪没来你再怎么加速也没有然后你如果逆浪还行那你就更完蛋了你就会被拍飞对雷总学长不经常这样顺势而为吗我一直在研究他这句话每个一段时间都会对这句话有一种不一样的理解怎么说

其实没有人不愿意顺势二位是啊就是说大家不知道是在哪儿因为是还是挺那个大势都很微弱很多时候都很微弱特别是他早期的时候基本是很难观测到的这个我觉得是更难的一个点找到趋势是是是比努力更重要或者说你的努力或者你的资资资源你的精力应该是放在那里而不应该放在怎么让大家一天工作二四小时上嗯他说的就是这个趋势就是你说的变量啊对

你当 CEO 了几个月半年半年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自己适合做 CEO 吗还挺适合挺好玩的产品经历有什么不一样

考虑的事情就变维度就变多了呀就是当然我我今天还是很 enjoy 做产品我我我觉得很有意思一点那会我刚从 Kimi 走的时候然后宇桐还跟我说过一个话他说他说我觉得你就是很喜欢做产品的人然后你一旦做了 CEO 之后你你可能连 50%的经历都没法在产品上了你确定要走吧他这是留你的话对他我们有时候会私下交流一下对然后这个是对的但

但确实我今天可能花在产品上时间比如说 50%但不代表说我另外 50%的时间就不好玩因为比如说你要去花时间去想怎么去吸引人才怎么样去 launch 你的产品怎么样去和一些顶级的技术人员去交流去获取一些最顶级的认知怎么样去融资怎么样去搞定用户对你这个产品的理解

这些事情很杂很乱当然还有一些很脏不是很脏就是很很杂这很消耗时间消耗体力的事情包括你可能还得给你的员工提供一些情绪价值这个事情因为我还是比较挺直男的我以前是肯定不会干这种事情的但我现在也不得不干怎么提供情绪价值创业是不稳定的创业是不确定的我们可能大概率是会失败的

这么说吗我会直接说的我直接说这不是奇迹价值这是破灭价值但是我说完这些之后我会告诉他但是这些事情背后

它带来的增幅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得到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面对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一起共舞这件事情是挺好玩的我会把我觉得这个事情好玩的点也传递给我们的员工然后他们也慢慢的会 enjoy 这件事情因为在大厂待久了大家还是挺喜欢确定性的事情比如说你做个组织价格的调整可能大家就崩溃了调个两次人走一半

但调个利诱方向也可能人走一半但实话讲在创业公司里调个利诱方向好像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差不多包括有些事情可能有些需求今天做明天停这都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很多大厂的同学我觉得是不一定能接受的今天我们的团队我觉得慢慢的都很能接受这件事情而且特别是当你已经明明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不对的时候你不变这个才是最大的错误是 你现在 20 个人是怎么设计组织的

基本都是研发一半都是研发然后两个产品对然后有一些运营的同学然后 HR 你觉得你做 CEO 里面不擅长的地方在哪里对你来说是一个新的工作不够还是不够 aggressive 我觉得自己 nice 对我觉得跟做这么多年产品可能也有关系就同理心很强的也有关系我举个真实的例子比如说

有的项目有的产品的体验你就是觉得有问题然后你很难忍受你很暴躁然后你很希望今天有人今天晚上加班加到 12 点加到两点把这个事情解决掉但你的另一面会告诉你何必呢大家都挺累的你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的老板 12 点告诉我要做一个事情这事情怎么了今天不做地球就转不了了吗然后你就想算了还是让员工走吧

你心开始辩论了是吧对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结果是让他走了会有两种情况取决这件事情是不是火烧眉毛了大部分情况可能是可能是我就放在放把消息放在群里然后可能第二天来解决就好了但是会有的情况是我会把大家留下来

会有情况把大家直接留下来而且其实我发现跟我的团队合作久了因为大家都也很熟他们也都知道这个事情知道我其实有些话其实也不是他们也会同理我我觉得我团队同理心都很强比如说大家五一的时候就加班了

大家就知道肯定是我我一直都说这个事情很重要然后大家也肯定知道我是不好意思跟大家说或者说觉得大家太辛苦了想大家休息大家会主动说加班那就加你把加班工资给了就行没问题就这样子

我很好奇,因为你也接触过很多 80 后的 Foundry 他们可能是你们之前的老板然后有 90 后的 Foundry 然后包括你自己现在成为这个 Foundry 你觉得 90 后的 Foundry 整体有不同吗?相比上一代人来说更自信、更洒脱、更叛逆叛逆?对,更叛逆 00 后更叛逆了我觉得越来越叛逆了我跟我公司的 00 后员工相处我都得怎么这么叛逆怎么相处了呢?

这是我会容忍他的那一判定我觉得挺好包括我也有一条原则做重大决定一定要找到一个反对意见如果没有反对意见这个决定可能又出问题了为什么呢是文化出了问题不是不只是在公司内部是公司外部也要找到就是如果你做的事情所有人都我出奇的一致觉得很好

那他大概可能没那么好 OK 百分之多少是好的百分之多少赞成百分之多少反对可能这个比例不重要但你必须得找到一个反对意见对于我来讲我是必须得找到一个反对意见我要听一听他的 concern 他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担心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个反对意见我对我来讲是很害怕的所以我每天其实老实讲这有点发表赛我创业之后还挺

如履薄冰的就是是不是有点太顺了就是这个不太对而且所有的股东怎么都出奇的认为这个事情一定能做成是不是也不太对当然我因为我聊的股东很少所以可能确实而且我聊的又都是我偏好的的人所以就就可能确实容易达成一致对我满满满关注反对意见的就今天的年轻人今天的方的都还挺

挺 think different 你说标新立也好都挺好挺有个性的那你哪里反叛的你有什么经历是反叛的我吗我的反叛可太多了工作中有吗工作中有无论是在 keeping 还是在剪印但我觉得我确实碰到的老板都很好在 oneplus 也是我觉得我的老板对我的包容性都很好就是我是为数或者说我是敢提反对意见的

就是因为我不怕骂其实很多同学是蛮担心被骂的老板提了个意见气宇轩昂 激情高昂慷慨的一通称词之后你说这个不对然后你大概率会被骂

会比如说在自己也好 Kimi 肯定就不 Kimi 就还比较柔和一点 OnePlus 可能也会被挑战在自己也可能也会被挑战但是我不会不会因为被挑战我怎么样我就不说我有反对意见我就一定会说的然后换过来想我觉得可能我以前的团队的同学会比较愿意跟我讨论事情的时候我可能确实老师会给他们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对 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一些数据或者一些体验的问题员工不服你怎么办告诉我原因我的员工其实没有服不服这个事情因为我觉得我对我老说我这很菜因为你聊这个东西叫做比如说你的视角里员工不服我的时候其实本质上是 ceo 他的 ego 在作祟

就是包括我一直跟大家说我说我们其实一直得有意识的去对抗我们自己的 ego 就是因为大多时候的时候的争吵其实都不是事实层面的争吵都是因为 ego 都是因为我是谁谁谁你凭什么这样说我

但你把这个东西摘开掉回到事实去讨论其实你很难会有情绪的就我的团队其实确实沟通的时候没什么太大的情绪挺自豪有一个这样的团队首先大家技术能力都很强人才密度是高的每个都是非常核心的之前很厉害的多面手第二个是大家 ego 都很小因为这客观演示完那 co 的 ego 都这么小了你凭啥有 ego 这个也会影响到大家的你是 ego 真的小吗我的 ego

这个怎么说这个我说不算就取决于外界评价怎么样了你是有刻意收敛 Eagle 吗我会刻意 OK 因为 Eagle 真的这个东西是需要你去对抗的我自己会觉得是要对抗的比如说客观讲去年融资风生水起的时候我有天晚上我一直走在路上怎么可能不滋长你的 Eagle 你一定会的你觉得我第一次创业然后我也融资了然后融的还挺好的好像很轻松

然后你肯定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能干会没有这种想法你还是个人你肯定是你肯定会有的但你得马上马上把自己一巴掌拍心投资人觉得对于你来说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镜子镜子镜子投资人是镜子你脑海里的你和你镜子里的你你从投资人那里去看一下真实的自己这个我觉得我在以前学游泳的时候包括很多人

都应该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体育运动都会遇到游泳跑步打球骑车脑子里觉得自己都是运动员打球的时候觉得自己是科比然后录个视频之后拍下怎么这么丑游泳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孙杨实际上有的七牛八歪的我觉得我的投资人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镜子他是客观的

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客观的去告诉我他看到什么问题看到哪里做得好哪里不好外界的环境是什么样子因为团队那时候讲毕竟你是有光环的有光环就大家要么怕你要么可能会顺着你的想法来这个其实是一个潜在的问题但我希望我每次跟我们投资人去交流其实都是希望从他那里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比如说他们我可能会在他们那里看到一个一个犹豫的自己啊一个徘徊的自己一个不够坚决的自己我觉得挺好的然后我才能知道这个问题在哪再去改他们对你的意见出其一致的话会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啊呃我觉得他们对我做的事情不一定真的一致哈哈哈就是但他们对于我觉得可能因为早期那两轮天使轮和天使交流大家可能还是主要投人投人吧嗯投人投人和投投团团队吧

可能对人大家你没有被投资人拒绝过是吧有啊有啊还是有的 OK 还是有的对但不是那种说这当场 say no 这种对你有想象过你的公司最理想状态会长多大长成什么样吗设想过两个事情一个事情是嗯三五十人但是做出一个很大很大的公司这但还有一种形态我觉得 99%可能就是公司化黄了哈哈哈哈

然后下一次创业创业这几个月你觉得最痛苦的几个瞬间是什么一个瞬间是当时我决定一个产品不做的时候首先否定了自己其次因为你否定了自己你否定了团队所有人做出来的结果特别是还是大家在热火朝天在讨论怎么接着往下做的时候你突然告诉大家这个咱不做前段时间跟一个投资人朋友聊天的时候那个也是蛮痛苦的一个瞬间

他痛苦这个词有点重就是我那天出来之后就跟我朋友发个消息我说我靠我感觉我今天今天被问爆了就是他丢给了我非常多灵魂拷问然后那问题我突然发现我居然都没有想过我就觉得很难受但我又会觉得这些问题应该是我必须得想得很清楚的问题

在你做 A 生的过程中你对人类有更多的认识吗还是我经历过两个阶段一个是两种想法吧一种想法是人很脆弱人的设计又很精妙就是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今天跟别人讨论我说我们在理解

算法或机器在理解图片和理解视频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一张图片丢过来然后框框一堆框这里面有个人这里面有个小孩这里面有只狗狗随着编幕这里面有个草或者有个花所有东西都弄出来了然后去解释这是一个什么东西但人不是这样子的人是一张图来之后你会几乎毫秒级的就找到了那个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东西然后你根本就忽略掉了其他所有的东西

这是我们在看图片的方式你会发现它极其的高效且低功耗因为人脑就 25 瓦的一个电器然后你看人家 GPU 这么大的功率 24 小时运作但功耗很高但是人脑 25 瓦能够处理得很好同样的视频我们理解视频模型在理解视频的方式是什么我不知道可能之前理解的视频方式是像之前我们还在自己也做检验的时候里面去理解视频内容抽针每一针里面有哪些东西

然后平在一块把它描述成一个文本但人也不是这么理解视频的我们理解动态世界是靠差异来理解的是这张图和下一张图这一帧和下一帧之间的变化这个人的手移到了这边他根本没有在关注这个页面里所有的信息是关注了一个物体移到了这里这是很高效率的去理解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做法方式机器什么时候能学会我不知道你觉得做海外和做国内差别大吗大蛮大的也蛮大的但核心的方法论我觉得是一样的就是贴近你的用户理解你的用户但大家的文化不一样人家的审美不一样使用产品的方式可能都不一样你是会做通用的 global 的市场还是说会针对有一些 global 的市场来做我一直有一个理念好一直有一个理念是好的产品它是天然 global 的

但是产品里的内容它应该是区域化的比如说你很难让日本用户天天看中文内容或者让中国用户天天看日本内容或者让美国用户听到中文内容看这都不合理嘛所以你语言的适配内容的适配一些交互方式的适配我觉得可能都是需要设计的 Google 市场一般产品比较简单不像中国市场产品的做很多功能一个产品

这是一个业态决定的我觉得是环境决定的你觉得 Agent 产品应该怎么定价现在大家可能聊的比较多的就是基于服务收费但这个事情其实我觉得去年很早我觉得只是说它从一个非共识慢慢变成了一个共识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但我对我们的产品不简单的把它定义成一个 Agent 产品

商业模式是有很多的有订阅有基于服务的收费有广告有各种各样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我们不排斥任何一种方式而且我判断这个事情逻辑是我希望能够创造我和创作者之间的共赢就是我们能够有足够多的利润用户也能得到足够多的激励这里面那个乔斯当时写苹果的那个

他写给内部的全新里面有一篇邮件就写的很好就说苹果的使命是造出来世界上最好的个人电脑第二件事情是赚足够多多钱持续的让我们做第一件事情我觉得可能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我不 care 这个东西倒是服务收费还是广告收费大概率我们会做广告的

你第一次在写 U-WILL 代码的时候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晚上十点,大家可能都准备撤了,然后我跟大家说我们要把这个做出来是刚好想到了吗?

是那天晚上我在刷 Twitter 刷 Twitter 的时候发现很多人拿 Grok3 写一些游戏把这个游戏录屏分享到了 Twitter 上然后我就意识到这里面有个 gap 是新时代创作的作品内容和传统的内容媒体社交媒体它不兼容

应该有一个新的容器对需要一个新的载体然后载体就是可能用户是拿 DeepSeek 写了一个网站写了一个游戏他能够 Share 到平台上可以被直接交互直接使用让更多人玩的一个东西所以那天晚上我们就做了一个东西其实那个东西简单来讲从功能讲 HTML to website 因为很多用户其实拿 DeepSeek 写出来的一些代码但这些代码只能在 localhost 的环境里头去使用它

我做了一个很厉害的游戏我想分享给我的朋友玩我不知道怎么分享你不可能把代码丢给你的朋友你朋友不可能用的对所以我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他把代码贴到我的产品上他就能得到一个网站从十点写到几点十点写到凌晨一点两点还发布

那个产品很糙那个时候然后所以我都我都没好意思说是那是我的产品我那天发的应该是我用了一个我用了一个很好玩的产品这个产品还不错叫叫 U-WELL 然后推荐给大家因为实在太错了我不好意思承认这是我的产品去年的产品吗啊不是去年就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哦对你那个产品是小红发给我的啊是吗嗯然后我问你你还你还不承认哦对对对他怎么着哇他在关注我们好恐怖啊

对我就是那次在那里我说这不是我的产品所以你没有说创业像什么呢现在的创业比喻的话下围棋每天都是感觉在下棋而且我一直跟团队强调是下棋里面围棋里面有一个东西叫打谱打谱的意思就是一盘棋下完之后你会去复盘把棋谱摆在面前去分析它我觉得我们今天很多时候是有一些误会的

重要的不是最终的旗谱长什么样子重要的是它下棋的顺序我们不能今天看到抖音长这个样子微信长这样子 Facebook YouTube 长这个样子所以我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就代表着你能做成这样不是的就相当于一盘围棋你把一个棋谱完全复刻出来是没意义的你要知道的是这中间每一步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 40 步 50 步它为什么下在这里因为第 50 步如果你下错了其实可能就没有第 100 步了

所以顺序很重要做产品优先级就是顺序的一种很重要的体现什么样东西做什么样东西不做什么样东西三年后做什么样东西今天必须做这个是我们团队我无断考问大家的问题做的对面的一手是谁呢感觉也是我自己是另外一个我自己是一个有时候是一个犹豫的有时候可能是一个更激进的比如说你对面那个人可能

突然这个时候觉得应该要很激进了,应该要要厮杀了,要干嘛了你要想一想是不是,这个时候是不是需要进入到一个缠斗的环节还是说这里面还有更大的空间需要去拓展这是个好问题,我还真没有想过对面那个人是谁我确实你刚一说完之后好像好像对面那个人也是我有时候是激进的,有时候是犹豫的你怎么看的竞争啊?你现在会把谁视作竞争对手吗?

竞争感觉不能避免吧但我其实对团队来讲挺弱化竞争意识的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想怎么样去合纵连横吧就是把蛋糕做大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可能对我来讲会更重要就是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感觉但你一定会阶段性的面对一些竞争对手但看完笑子讲我跟团队说的是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现在还没有发现我们

但没有把我们我们不应该成为我们对手的人现在把我们当成了对手但这个对手是谁我确实暂时不好说我们心中是有的但是不能盯着他不盯着他有一个片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叫 Free Solo 就是那个徒手攀岩就是你你想想你在那个状态里你是不能看左边和右边有谁的

你只能看你下一步这个手放哪脚放哪往前看还是往左看往右看都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最后几个快问快答好一个全球范围内你喜欢的食物馒头馒头我们同事都不喜欢跟我吃饭因为我对吃饭一点都不挑剔馒头我很喜欢是因为拿着就能吃然后很顶顶饿

因为我不喜欢复杂的食物我不喜欢有夹心的包括我的同事一直说我不喜欢混合那个固液混合态的东西我就喜欢它要么是纯水纯液态要么是纯固态我接受不了那种比如说丝瓜的那种固液混合态我就不能接受酸奶我就不能接受一个成熟范围内你喜欢的地点京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就在京都开个 base 了

蛮多游戏公司,包圆天堂他们都在京都它不是与世隔绝它是刚刚好结合了都市和一种乡村的那种感觉我就很喜欢东京这种城市,大的城市就很喧乡然后纯乡村又有点脱离了京都就刚刚好你有特别想玩游戏吗?因为游戏是一场多我不玩游戏你不玩游戏对,我不玩游戏一个少有人知道但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我之前有段时间研究睡觉睡眠有一个有一个色点是人其实我们晚上睡眠的时候每 1.5 个小时就会醒一次只是你没有意识到所以睡觉最好就睡 1.5 个小时的整数倍你不要在你 1.5 小时中间醒过来那个时候是最难受的基于所有读过的书推荐两本必读书人类简史是我推荐团队所有人都会读的一本书然后艺术的故事

《人类解释》这本书里面很有个点有个观点我觉得跟今天很类似可以同样去想的就是一边讲了人类和小麦的故事就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类因为人本来是一个我们是一个到处游走的到处生存四海为家的一个品类一个种族但因为有了小麦我们变成了定居的这样的一个人群了

看上去是我们驯化了小麦但是可能是小麦把我们给驯化了同样的观点自私的基因也是我们以为是我们在决定实际上是你的基因在替你做决定因为它要繁衍所以它逼着你做各种各样的决定但你会认为这个决定是你做的今天的 AI 也是一样的我觉得我们很多决定都类似看到 AI 的很多一些迭代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挺好看的我之前还送给过我们的投资人其实你当下认知一个关键的重要的 BAT 是什么

Coding 会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创作方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编程这个时代会有新的 OS 的机会能够击穿 Apple 和 Google 这样的公司你之前听过我播客吗听过你对哪一期印象比较深广密的我都听这里那一次我印象特别深绵延的雪山那一次那一次因为他去新疆对

他一说绵夜的雪山的时候就那个他在那期播客里也提了柳东立那个时候我送了他那个书还有一期那个钱川那期我记得印象也挺顺利的

心里就烧起烟香没去过新生人流浪的白发天涯哪里冬青月水花没看过感情千万次面目全非的真假秋雨早晨敷在你耍记录爱的眼泪多是要计较多无少大意我说

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样,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欢迎前往小宇宙,苹果 podcast,腾讯新闻,喜马拉雅,QQ 音乐,订阅张小俊商业访谈录。如果你有其他想邀请的嘉宾,想听的内容,或者你有任何想探讨的话题,都欢迎各位听众朋友们在评论区里留言。那我们下集再见,拜拜。

没想到一些天地都容纳不暇的说法心里就烧起眼霞没去过新生人流浪的白发天涯里冬青月水光美感情千万次面不全非的真假注意早晨负在你手心多爱我有多奇巧更无伤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