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04. 和Rokid祝铭明聊,吴妈、阿里、硬件创业黑森林的第11年

104. 和Rokid祝铭明聊,吴妈、阿里、硬件创业黑森林的第11年

2025/6/15
logo of podcast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祝铭明
Topics
祝铭明: 我第一次创业时,公司在最糟糕的时候被阿里收购。当时公司账上只有不到四千块钱,面临发薪困境。马云引荐了蔡崇信和王坚,最终阿里收购了我们。我当时提了一个条件,不要现金要股票,因为觉得拿钱也不知道干什么,不如反向投资给阿里。这段经历让我明白,选择做别人不敢做、坚持不下去的事情更有挑战。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即使失败了也值得。在阿里内部,我看到了大公司对新技术的接纳程度,也体会到了创业公司与大公司之间的差异。我从阿里离开,是因为我做的事情不确定性太高,需要一流人才和最大耐心,可能要10年才出成果。留在阿里,要么偷偷做拿不到一流人才,要么老板信任我,但对兄弟部队不公平。最终,我选择了离开,并获得了吴妈的天使投资。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Rokid创始人祝铭明,回顾了他从阿里1000万美金收购的第一家公司到如今在硬件领域创业十余年的心路历程。访谈涵盖了他在阿里期间的经历,以及他如何从AI转向AR赛道,以及对智能眼镜市场趋势的独到见解。
  • 阿里以1000万美金收购祝铭明的首家公司,全部以股票支付。
  • 马云和蔡崇信、王坚博士对祝铭明的早期创业给予了重要的支持与帮助。
  • 在阿里期间,祝铭明参与了M lab的组建,主导了二维码和拍照搜索等项目。
  • 2019年,祝铭明带领Rokid从AI赛道转向AR赛道,并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裁员和战略调整。

Shownotes Transcript

其实应该是最早其实是马总马总引荐给韭菜然后韭菜安排跟王健博士但那个时候其实我账上还有不到四千块钱但还有两个星期就发工资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绝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们桌上的电脑正好差不多可以抵大家的这个工资的你们就搬回去这样我也不欠大家

我们的演进的第一场招商会是 2020 年 1 月 15 号你知道再过五天 1 月 20 号疫情爆发你连你这个会都开不了马总他们其实社会包袱还是太重了因为我不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老马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

Hello 大家好,欢迎收听张小俊商业访谈录,我是小俊这是一档提供一手高密度信息的商业访谈节目随着 AI 的软件能力向硬件溢出呢除了巨神智能,智能眼镜或许是另外一个受益的产业那今天的嘉宾是智能眼镜公司 Rocket 的创始人著名名英文名是 Misa

2025 年上半年,Misa 佩戴了她公司开发的智能眼镜出现在一次演讲中,一度引发了关注,今年也是她在硬件黑森林里创业的第 11 个年头。我们从她的第一家公司以 1000 万美金被阿里并购开始聊起,聊了聊阿里、马云和吴妈,也聊了聊她的第二段创业,智能眼镜市场的中美对比,阶段与趋势走向。

各位好 我是 Rocket CEO 著名名 MisaMisa 我现在有几个快问快答公司名字林半科技是中文名 英文名叫 Rocket 公司的创立时间创立时间是 14 年 7 月 18 号融资轮次我们 C 家轮盈利还是亏损快盈利你的年龄 49 岁你的 MBTI 我应该算是 I 人

没测是吧简单测过一下但是也不知道准不准你之前是卖了公司给阿里那段创业是你第一段创业吗对第一段创业能不能讲讲这个那个时候其实你想想看那是 2007 年 2007 年其实最大的事件所有人都知道就是 iPhone 一代的发布那个应该所有人都很清楚的那个时候发布之后我就发现说哦

当然那个时候争议很大 iPhone1 到底能不能成功未来是不是这样包括诺基亚包括 Winphone 包括很多公司都在看包括 Blackberry 其实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犹豫和观察但那个时候我是觉得

smartphone 就应该是往这个方向去发展那个时候其实 Android 虽然已经有了但是也非常粗糙然后国内的整个硬件环境也没有完全统一大家没有往这个方向走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在想 smartphone 是不是有机会做一个针对所有的硬件平台的一个通用的方案所以那个时候是希望还是奔着

这个智能机这个时代和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去做所以做了第一个操作系统的公司那个时候其实出发点非常简单就是能够把 iPhone 的这个软件的体系整个系统架构能够迁移到所有的机型上还不仅仅是所谓的安卓机比如说迁移到那个时候我们做的是像 MTK 的手机像安卓机像这个 WinModel 这个手机所以我们是做了一个

操作系统给三个平台去用所以当时是做这件事后来因为阿里要进军移动互联网他有一个抓手就是希望能够在阿里是喜欢做 fundamental 的东西的他一直以来是这个风格做平台现在 AI 也是一样对所以那个时候他们就觉得有机会去做这件事所以就是把我们收购进去其实是

多少钱收的其实算是个秘密但现在其实可以讲大概一千万美金一千万美金那你被阿里收进去以后你有当高管吗对当时因为当时我提了一个条件就是不要他的现金全部要的股票为啥那个时候你不知道用钱来干什么你想想看你那个时候也就三十几岁出头我要那么多钱干嘛那时候你三十几啊

你看那是 2010 年大概 35 岁不然用钱来干嘛对用钱来干什么呢你得想那么多所以当时就是想着因为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我即便拿了这个钱我也会去投资那我也不是一个会投资和理财也没有时间去投资和理财的人那既然我拿了阿里巴巴的股票那这个我就阿里巴巴收购我们那我就不如

反投资给阿里巴巴那个时候其实我对阿里巴巴印象还不错当时谁找你聊的当时是韭菜对怎么找到的 long story 其实应该是最早其实是马总最早是马总马总引荐给韭菜然后韭菜安排就是跟王坚博士现在就是王坚院士我们当时叫王坚博士大家一起来看最后正好阿里说移动互联网是不是有一个机座型的一个

一个东西也需要在内部自己建设所以那个时候就想到把我们收购其实我是非常意外的我是没有想过公司突然有一天阿里巴巴会找到我们并且再来收购我们完全没有想到我们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很小的一家公司多小

大概在一个自行车库里面在一个自行车库自行车库对杭州的一个民居的地下室多少人啊那时候那时候二十几个人吧二十几个人发展三年二十几个人对二十几个人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团队因为做操作系统呢尤其是做内核的操作系统其实人多是不解决问题但是这个好难啊操作系统对非常难为什么当时选这个方向呢

我的风格一直都是选那些你看包括这次我做的事也是有这个特点就是很多人不敢去做的事所以就是因为其他人能做的事没什么意思就是每个人还是喜欢不同的挑战我自己一直的挑战就是喜欢做有的人要么就想不到

或者想到了不敢做或者敢做坚持不下去那我希望做的事情就是别人能想到也敢做但是不一定能坚持下去的事这个会更有挑战是吧你当时做三年的时候觉得是兴奋更多还是绝望更多当时公司发展到一个什么阶段了阿里找到你们的时候那个是我们最糟糕的时候

是我们这个故事其实我很少跟人分享可能你是第一个跟人分享的其实在阿里找我们的时候是我们基本上自己自筹的资金快花完的时候筹多少钱不多的你看看我们就这么点人十几二十几个人大概筹了个几百万人民币几十万美金那个时候你当时是个明星创业者吗不是没什么人知道我现在也不算是一个明星创业者这两天有点火

但是我一直就不算是一个明星创业者我也不希望自己是一个明星创业者因为我做的这个事实际上是需要更耐心去做的明星创业者你容易被外面的声音所干扰我也不觉得我是一个意志力多坚强的人万一这些干扰太多你自己有这个变形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是阴差阳错其实我自己总结第一次创业应该归属于运气

就是张力正好在最糟糕的时候我告诉你一个细节我还有两个星期发薪水但那个时候的是我们上一家公司是我们做到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产品刚刚出来技术刚刚出来可以做 demo 可以做演示可以去拿给大家看但是坦白说商业的闭环还没有走通是在那个阶段但那个时候其实我账上还有不到 4000 块钱但还有两个星期就发工资了

你想想看那个时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绝望就是我也不是什么富裕家庭然后什么东西然后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去筹钱或者借钱这种概念所以那个时候还是我都做好准备我记得我把所有人叫在一起跟大家说我也不想欠大家钱

趁着现在每个人桌上还有一台电脑我说你们两个选择一个就是继续做下去我给你们开一个我把我的股票分出来给你们但那个我跟大家讲明白那有可能就是废纸对一张废纸就你们来选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们桌上的电脑正好差不多可以抵大家的工资的你们就搬回去这样我也不欠大家所以那个时候就把大家叫过来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星期六

早上我跟大家讲这个话然后我说我星期六和星期天我就不来了因为我也不忍心看到大家去搬电脑走我是不来了门也不锁你们自己决定如果你们把电脑搬回去我也不会怪大家然后但是星期一我来的时候留下来的人我就当你们选择了还在一条船上是的但是那个时候很幸运的是我印象中是一个人都没走一个人都没走真的就是星期一就全在

但实际上的结果呢比我们想的好但这个就是我以为大家还要再艰苦朴素再等一阵子实际上不是那是 2009 年 5 月份然后阿里就投资了我们

你可以理解为我其实一天都没有欠过大家薪水就是不到两周的时间阿里就投资了我们薪水就发动了阿里是这两周接触的吗还是之前在这之前就接触了要不然我也不会空捞捞开一个空头支票就至少我还是有一点点把握所以我有可能会有新的投资进来但是你这个东西你不到最后一天你是不能够跟大家去保证的阿里就是第二种融资是吧

对就是我们自筹资金之外的唯一一个外部的投资然后那个时候当然也接触了不少其实那个时候也后面就是 long story 但主要还就是阿里头那个其他人没人看这个东西的其实腾讯我们也接触过当时腾讯对 OS 是没有感觉的腾讯对做应用可能是更有感觉的那个时候

然后所以我是没有欠过大家一天的薪水然后再过了一年我们准备融第二笔钱那个时候其实投的钱不多大概投了一百万美金还是多少后来就滚起来了滚起来过了一年时间我们再融第二笔钱那时候阿里说你也不要再融钱了我就把你收购进来大家就并到阿里正好阿里想明白移动互联网要做机座型的一个发展就跟现在的 AI 一样

所以那个时候就并进阿里了对所以我说运气非常好就在最关键的时候实际上阿里是帮了我们一把救了你们其实是对是吧是马老师很喜欢你吗都还挺喜欢的但你回头来看你看我们我这次创业其实就然后吴妈这个那个也都投了我们其实一直对我个人应该他们都还算比较认可吧

但那个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除了我们几乎没有人做 OS 所以几乎就如果你要么想做底座的事你就几乎没有选择了就当时其实在做倾向于 MobileOS 的就是一个摩托罗拉用 Linux 做的一个 OS 就是你还记得那个翻盖机吗那剩下就是我们其他人还在功能机时代国内在功能机上做一些这种分发平台之类的东西比如像斯凯后来上市了

所以我们是为数不多的真的做一个标准的权杖的操作系统的所以你看那个时候跟现在也有点像就是做别人不敢去做也坚持不下去的一个东西所以这是我觉得这段经历其实我没对外讲过为啥不讲第一也没什么机会讲第二呢这个也没什么人关心这个问题马老师当时见你给你什么 feedback

马老师当时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东西他觉得他的评价没有评价任何的技术的东西他就觉得 Misa 是一个比较阳光的人就有一个这个评价然后就走了阳光的人对是不是很奇怪他没有评价说这个技术很好这个东西很好玩他没有讲这些东西他就说 Misa 和他的团队还是挺阳光的一群人

然后就走了当然主要的原因是坦白讲 OS 这种东西离马总的这个知识体系有点远所以他还是交给王健博士来评点王健博士还是比较认可的王健博士对你的 feedback 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技术还是想的比较靠前的就比较前瞻的一些想法那实际上最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所有的架构从来没有两边从来没有沟通过后来发现跟安卓几乎是一样的架构

就底层是 Linux 而上面跑的是一套虚拟机和虚拟校准运行环境然后后面在跑的 application 这个不是说我们互相都看到了对方的东西而是

两边就是 Andy Rubin 跟我们是完全独立的发展最后没想到走到一个路径这个非常有趣你们是在移动互联网阿里投资第几家公司在时间线上感觉应该是很早的我们应该是第一家第一家我们应该是第一家何晓鹏他们那个是第几家其实比我们再早的是学籍他们的 PHPWIN

那个做那个社区的但那个其实不叫移动互联网就真正讲到移动互联网其实我们应该是阿里出手的第一家 OK 他第一笔钱给多少就一千万美金嘛你们是收购一千万美金前面不是还投资了一次吗那个比较少那个一百万美金吧

移动互联网那个时候的钱都比现在少很多今天交的钱大太多了对而且那个时候你要知道 2009 年是什么概念就是连微信都不那么纯熟所以移动互联网是没有形成一个概念的

大家总觉得智能机有趣但是是不是未来其实打一个问号所以我还记得很清楚大家到过阿里内部很多人也是没怎么看明白所以也很正常所以代价也不大反正大家可能当时感觉就是代价也没那么大然后也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团队加入阿里这个也是一个蛮有趣的一件事

那个时候阿里投资跟后面大家认知中的阿里投资是一个非常不一样完全不一样的风格那个时候阿里投资其实更像是真正的 VC 就是投早投小那个是阿里最大的特点后来怎么变了那就不知道当然可能是因为一方面也有钱了对吧另一方面也看得更准了就移动互联网真正到后面发展的就看得更准了而且那个时候的确是进入到

烧钱和规模化的时代所以我觉得本质来讲并不是人变了而是环境变了 Misa 你在阿里的时候做了些啥待了几年那我是做你看我在阿里主要是一开始当然是待云 OS 待操作系统但后来呢是因为这个阿里打算做一些更前沿的研究然后这个当时就是提出来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是吴妈提出来

就是说 AI 方面有没有有一些想法正好我跟吴妈因为都比较都是技术背景我们聊的比较多最后吴妈就说那你也别畅想了你就直接来带所以就成立了一个 MLab 就是当时定义的就是很简单就是定义一个新的入口那新的入口当时就定了几个方向一个是摄像头一个是麦克风那就是这是这个当时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东西了当然移动终端是肯定是了

那摄像头和麦克风所以当时这个定义的就是以这两个入口然后带动的是 AI 的能力还有就是当时提了一个

全互联网化比如说 AIoT 那个时候也是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所以做三件事对吧摄像头有关的麦克风有关的还有就是 AIoT 有关的所以整个 MLab 就做这个事可能你们不大知道就是阿里最早的扫码就是由 MLab 做的二维码挑行码都是我们做的这个不知道对那个其实比腾讯早对所以最早的二维码和挑码就在 MLab 做出来到今天很多

支付宝和丁丁或者什么很多的扫码的团队都是从那边延续过来的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是 2010 年的时候太早了对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做了二维码和扫码的工作当然还有包括前一阵子正好有一个报道报道了

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就是我不知道现在淘宝上很有名的东西叫做以图收图大家说拍照搜索那个就是在我们 Lab 主导做的后来是以 AI 的能力去以 Camera 为入口去做这件事现在已经变成一个非常流行的一个东西了虽然那个时候没叫多模态但实际上叫以图收图或者叫掏立牌前一阵子正好有一篇文章

我们叫科技考古的文章讲得非常详细听起来你一直对入口非常感兴趣对因为我觉得人的科技的变革他有几个领域会去做基本上当然首先是后继播发比如说移动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后继播发最后一个新的终端来变革你有没有想过每一次引爆变革的都是交互

每一次比如说图形界面最早 PC 机从终端机到 PC 机是交互的变化键盘显示器一体积接下来图形界面后来是 iPad 也是这种触摸的最早的一个方式最后

手机也是一个整个 UI 层面的一个变化但实际上大家其实忘掉 UI 为什么会引发变革因为它就是入口型的迁移它每一次都是大的信息入口的迁移或者人总根据科技世界它是有一个界面这个界面它是不断地在迁移和变化所以你看我到今天为止做的依然是这件事对所以是没有变化的其实我一直想做的就是说人跟科技打交道的那个界面到底是什么是我就去做它

后来操作系统在阿里内部发展怎么样因为操作系统两种做法一种做法呢是做一个开放的一个东西但是阿里后来是选择做一个相对封闭的就是

有点像当时有点像吹牛讲苹果的一套做法就是全封闭的一个做法就从硬件到软件都自己控制一体来打磨最后证明这个相对来讲就没有安卓的这个开放的这个发展的快阿里也坦白讲那个时候没有这个号召力所以最后还是变成一个据我所知现在主要用在车上

当时其实尝试过做一些那个时候我已经不在因为我已经被调去做 AI 的部分了所以当时尝试着还去收一些手机厂商包括好像还投了魅族都是想打造一个 end to end cycle 变成一个 end to end control 的一个端到端控制的一个平台所以怎么说呢算是不错的开局但是不大好的结果你后来 1000 万美金 1000 万变成了多少钱 1000 万美金吗对 1000 万美金没有去算过它

都卖了吧我还是留着但卖了一部分还有留着的对 还留一部分同样是被收购的没有在阿里内部成长为用户第一呢本来你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是个尝试型的收购并不是一个大战略勇服进去的时候已经是个大战略的收购是一个大事业部大战略的收购所以本来层面也不一样那个时候阿里其实还并没有那么大手笔的

投资据我所知我们之后在我们之后最大手里的投资就是滴滴了快滴了对那个是更大手里的后面厄罗也很大那已经很厚了那个厄罗其实就有点跟永福他们是同一个阶段了就是

并大的成熟的平台大并购直接快速消化流量快速这个吸星大法那种做法我自己已经离开了收购永福的时候已经离开了你在那待几年 4 年了 4 年 现在也是 4 年是吗对是的有想过长期的爱理吗其实是我对创业还是做打工其实我没有那么纠结其实最关键的一个事情还是你自己做的这个事在哪合适做

就像我当时跟我们老板跟吴玛也好跟老马也好去讲离开的时候我就讲得非常明白就是说我之所以离开是因为我做的这件事太不确定性了如果我待在阿里做对阿里不公平或者对我不公平不会 everybody happy 因为这个尝试它需要最一流的人才最

最大的耐心做几年才可能出成果像我们如果可以跑了 10 年你很难想象我相信在腾讯有没有人能在一个领域上坚持 10 年就不说 10 年你当时就是想做这件事情是吧在阿里内部的 AI Lab 里面对 我当时设想过在里面做但在里面做因为这个路径太长投资也太高了我大概那个时候拍脑门想了一下至少要投 10 个亿但实际上现在看来是不够的至少要投 10 个亿坚持 5 年时间我想了一下如果我在阿里内部做那

我要么就是偷偷做为所发欲但是你没有办法拿到一流的人才对我是不公平的或者对这个事业是不公平的要么就是假设阿里老板也很器重我很信任我给你足够大的资源但是对兄弟部队是不公平你有没有想过当时一个这么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么天马行空的想法最后你把最好的人才和十个亿的资金投给这么一家公司阿里老板们对这事有兴趣吗有兴趣但是他们也理解我的想法所以我讲得很明白我说如果留在阿里做其实

要么我不开心要么你们不开心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其实后来马总是非常开心的就把我放出来的当然他也提出来要投资我们所以最后我是出来的时候我是提离职的那一瞬间吴妈是投了我们一笔钱就吴妈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人对多吗应该是当时机构投资里面

并列第一吧还有 IDG 所以他跟 IDG 投的相同金额当然最大的投资人是我自己我自己投了 230 万美金

那时候阿里的股票退了一点对拿了一些出来那个时候我以为就够了有吴妈的钱再加上 IDG 的钱再加上我几个朋友的钱比如说像胡泽民原来 91219 亿美金卖零百度的他是我 Use Breakgrade 的学长所以他也投了我们一笔然后 IDG 投了我们一笔然后

线性资本对线性资本就是王怀也是他是我浙大的学弟然后就是投了一笔对那个是基本上是 Family and Friends 还有老上司所以还是比较从容的就 Rocky 融资上一直都是这个风格 Family and Friends 一直到现在你们融了很多钱对但基本上都是这个风格都是身边的朋友就观察 Rocky 很久其实外面的人很难投 Rocky 为什么因为还是那句话

虽然大家都很对科技新鲜事物都是态度上都是持一个开放态度但是真的让大家真金白银淘的时候其实决策是不容易的除非你对这个团队和人特别有信心你纯粹抛开来人和团队来讲就如我给我们过去十年犯了好多好多错误这个也走过很多这个弯路但是最终跑下来其实是因为我们这群人能坚持能扛

创始团队还是最早的差不多大部分人都在所以如果你对这个团队和人不够信任和了解的话其实你是不敢投这笔钱的其实我能够理解的所以这也是 Rookie 一直以来一个非常特殊的风格就是我们很少很少在外面融资不是说我不想拿外面的融资而是我非常清楚我们是不大容易拿得到融资的不要浪费这个时间除非这个人对我们特别了解否则的话他才敢

这个投人敢陪着这个事情走很远所以你看我的早期的投资人一直到 C 轮其实都是这个风格都是身边的朋友那包括最困难的时候这个 19 年我们那个就是 18 年吧还是 19 年 18 年对但是金融危机的时候最后也是韭菜这个他的 family office 投了我们

他投了我们之后然后大马西他们也就同一批投我们当然大马西也是好多年的朋友对是因为我原来在阿里的时候就在投资人关系我就认识他们所以这个所以 Rogiz 是这个风格就包括你看我们很少对外去募资但是每一次都能够公布一些融资所以大家都很奇怪对吧也没有人拿到我们的 BP 主要就是因为我们都是在自己的 Family and Friends 很多人都说是因为马老师喜欢你

对但马老师应该说更包容吧其实我其实都不大知道什么叫喜欢但是他的确对我比较包容在你要出去创业的时候马老师有给过你什么建议吗有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意义他本来是希望我留下来当然这个另外给的建议就是其实马老师倒没给我很多建议反而是我身边包括吴玛尔包括他们给我的建议比较多因为那个时候马老师正在我提离职的时候正在阿里上市他顾不上

但他还是飞回来跟我聊了三个多小时首先是他希望我留下来但后来听到我的很多讲法之后他觉得可能也的确离开也许是对大家最好的选择当时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能不能让阿里投一点但最后因为我说我不想我一离开阿里就拿你的钱就怪怪的所以最后还是接受了吴妈个人的钱远景个人的钱对所以对唯一的建议就是他跟我说

我记得很明白他跟我说你这次创业大概率会把自己 all in 进去的你要想明白就是因为我好不容易这个那个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从你凭运气赚来的钱最后会不会凭努力亏光会嘛对

我觉得就算是亏光了也值得你就当没有前面的那笔钱就好了你还有阿里的股票呢对所以还行嘛所以我觉得这个当时不过马老师还是比较鼓励的这很有意思你觉得阿里喜欢吸纳和培养什么样的被收购的 CEO 比如说江凡比如说我不知道余永福那个时候算不算很年轻的人就是他喜欢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在他的内部就是吸收消化然后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

我觉得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格但这个呢坦白说我不能代表阿里因为我离开阿里已经很多年了十一年了所以当然其实现在的阿里我更熟悉一点因为吴妈是我的顶头上司所以我对她的风格其实她对年轻人的接纳程度和新师傅的接纳程度是超过我的你像当年我要做的事她是闭着眼睛支持的但我要做的事是极其不靠谱的

所以你看他最近的策略就是重要年轻人拥抱新技术尤其是拥抱 AI 这个就不用说了而且是不惜代价去做这个非常符合吴妈的风格而且是基础设施对而且当年你想想看

我曾经发了个朋友圈就是关于吴妈我还记得那个朋友圈我还在我就说吴妈是很多人不知道她对年轻人和新事物的程度是远远超过我的我已经算是行业里面比较天马行空了她超过我我有很多新鲜的技术和产品都是她先拿到再给我的比如说比如说 Google Glass 就是她第一个先拿到最后给到的让我们去玩让我去折腾的

所以也蛮有意思的当然这个就是后来其实那个时候我在的时候还是老陆是 CEO 当然不久就是肖遥子做 CEO 但我跟肖遥子没有交集所以我也不知道他的风格所以得现在回头来看现在的阿里反而是我能够想象出来的一个阿里因为吴妈回去他是我顶头上司所以我对他太了解了

还有什么风格除了这种年轻人他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思考和愿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其实就像他那个叫远景资本一样其实他是一个非常能接受新事物的人我倒不是拍马屁就我刚才讲的这个情况你想想看有没有什么细节那就像我们这个当时的 MLAB 真的是什么都没有

那个时候就是一个 ID 最后他就不遗余力的支持这个当时是读破给吴妈的对 汇报给吴妈的对 MLABS 汇报给她的非常支持所以当时我记得很明白

12 年還是 13 年我忘了當時我要採購一大批 GPU 那個時候其實大家不知道用 GPU 幹什麼但是百度說當年他們是最早用 GPU 然後規模最大的最早是余凱所以我跟余凱是好朋友他的確是他最早我們是第二個你們是第二個我們是好朋友所以我們後來經常聚他正好也是我老鄉

所以那个时候就是因为 Deep Learning 也刚刚出来对那我用它来为一些东西当然第一个项目就是语音识别和拍照搜索那个时候我还记得非常清楚但那个时候正好百度也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是于凯在管 M Lab 是我在管所以我们是两个人是比较熟悉的我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有意思你是学哲学出身的吗

本科上后来出国了就是去读技术我研究生就是读计算机的研究生在浙大在浙大就读计算机那你怎么考的计算机硕士因为你本科是学还好吧因为那个时候你大量的自由时间我还是花在计算机其实我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机房里待着学的还是计算机因为相对来讲哲学社会学能学的这个消耗的时间没那么多我们很少对外分享这个事

是要神秘吗也不是主要是我不大希望大家对一个人太好奇还是希望大家集中起来放在产品上所以 2014 年创业了但是当时做的产品其实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产品对当时对公司的构想是什么样的其实从第一天就构想就是做今天在做的事所以我 2013 年的时候我不是发了一个帖子吗现在可能很多人也挖到了那个帖子

就是 13 年的时候我在我朋友圈里面说我就想做一个 Google Glass 一样的产品然后这个这个但我什么背景都没有所以当时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包括从阿里离职的时候我跟老马一直在讲就是说 AI 和 AR 会改变这个世界而且他们会变成一件事

所以当时我从哪里出来就是干这件事只不过是 AR 这件事我们评过了很久我们是 15 年成立的 AR Lab15 年年底 16 年正式在美国设定 R Lab 就是我们叫 Reality Lab 在硅谷成立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在做这件事但你要知道 14 年到 16 年曾经有过一次虚拟现实的高潮 XR 的高潮如果大家记得住的话

Google 的卡布尔开始对吧然后把手机插进去最后变一体积最后变一系列的东西但我们评估之后第一 Rookie 对 VR 一直是没有感觉的或者没那么不相信这个方向所以我们觉得一定是 AR 但 AR 我们的预估大概是在 2019 年到 2020 年才有可能成熟所以在这之前我们只要精力放在 AI 上面

所以 Rookie 一直是把 AI 和 AR 当作一件事来看只不过是因为你那个时候推出 AR 产品你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你想想看差不多像一个怪物一样顶着一堆这种设备对吧我有一张照片像个动物实验一样的那是没有办法真的产品化的所以我们的想好的路径就是先把 AI 的产品先落地

然后 AR 的产品给它足够的时间去发展然后到合适的时候再切换赛道但只不过是切换赛道的时间比我设想的提前了一年所以我们是在 19 年正式切换赛道就突然一下就从 AI 赛道切换到 AR 赛道那个有点让大家有点接受不了 OK 对就很多人会有个错觉是我们突然改变赛道其实完全不是其实是一开始就是两条腿在跑只不过是

原来 AI 的这条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赛道我们突然终止了就直接 all in 到 AR 的赛道为什么开始是两条腿为什么要 AI 加 AR 因为 AI 是那个时候其实 NLP 和 ASR TTS 这些技术相对来讲比较成熟能够产品化最典型的就是智能音箱是对吧所以那个时候至少是一个阿里也做了天猫精灵对所以那个时候天猫精灵就是原来我的团队就是原来我下面的团队

在后面我就交给下一届的人了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想得很明白这一定是最早能够出 AI 的技术你们也做了音箱我刚才看了你们那个发展史对但实际上最早 Rocket 做的还不是个音箱它是个陪伴机器人叫 Alien 慢慢慢慢简化成音箱因为那个时候发现机器人这条路也太早所以把它简化成音箱当时你们想做什么样的机器人就是定义在什么样的场景里对就是个陪伴的

其实声光电所有的东西都有它并不是个音箱它有摄像头也有脸也有微表情对微表情所有的东西只是它不能走它不是像现在这种人性机器人对它不是一个最简版的机器人对它是个陪伴型机器人所以是这么一个概念所以叫 Alien 其实今天看那个设计到今天也是非常棒的一个设计但是那个时候太超前了后来我们把它简化简化就简化到最后就是音箱到音箱的时候就是你会突然发现

一下的门槛就太低了就让很多人都冲进来去玩这个事那个时候最早是美国是 Alexa 中国就是我们最早但慢慢慢慢中国最早的对我们一定是最早 14 年后来百度也有百度收了一个公司对吧后来净空管对然后但主要还是阿里和小米进到这个里面来然后贴钱来做这件事这对你们的冲击是什么样的没什么冲击对我来讲的

如果大家贴前作用我们想得很明白这个产品它不是一个平台性的产品它就是个产品

也就是说产品你得赚钱如果发现大家进入不健康的竞争那你就果断把它放掉就好了他们觉得是平台性的产品对那个时候大公司觉得是平台性的产品但我们的出发点跟他不一样我们当时就是一个打磨 AI 的消费类的产品同时培养公司的我过去的经验是没有做硬件的经验的所以通过这个产品就打磨我们的供应链生产销售一系列的这种能力所以它是一个产品

定义非常清晰的它就是个产品电子消费品通过这个来带动公司的能力然后但是如果大公司把它当平台做又不赚钱又不健康那对我们来讲是不会继续投入的没有意义的那比如说我们当时跟投资人也开过会讨论到底因为我们的投资人背景也比较扎实口袋也足够深的要不要继续往前去做这件事那最后我的观点是很简单就是你烧钱是为什么

最后你烧完钱之后他如果不能够给你未来打一个很广阔的基础价值不大那我们就果断换一个赛道趁着现在赵森还有钱我同样烧钱去打一场我认为不是未来的战争还不如快速提前切换到我们认为哪个是未来我就跑到那边去竞争就像打未来的一场战争这类似的决策对于 Rocket 是非常关键的那是哪一年的决策 19 年的决策 19 年的决策 19 年我们就突然一下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时间突然一下就从 AI 切到 AR 实际上大家不知道 AI 跟 AR 我们内部是同时跑的所以那个时候也是蛮有趣的一个事情回头来看但是投资人有给到什么压力吗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没什么压力因为从第一天起

Rookie 就讲得很明白我们要去今天要做的这个事只不过原来的做法是如果没有不健康的竞争那我们就以战养战 AI 这条产品线能够养活自己能够做到很健康的比如说一个正常的电子消费品的一个滚动那我 AR 就是养出来的

但后来就变成说这里这条路线看起来是不通的情况下那我们就尽量把钱省下来 all in 到未来的战争里面去但总体来讲还在我们原来的路径上所以你看 Rookie 有个特点就是这么多年是没有投资人找麻烦的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讲得很明白我们要去哪里这也是身边为什么我们的投资人都是朋友也有这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有各个场合进行沟通和分享

所以我们到今天为止仍然是这个好习惯就我们的投资人都是可以非常及时的拿到 Rockit 的信息和我的想法我们跟投资人的沟通是非常紧密的如果你不嫌烦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 Rockit 的信息 16 年是你们出了音箱那个产品对 14 年到 16 年是中间在做什么那就是基础的科研就是 AI 的能力硬件的打造这一系列的能力要知道在这之前 Rockit 是没有硬件的能力我们都是一群做软件做系统做平台做运营的人

所以那两年基本上你就是交所有的学费去学会怎么做一个硬件产品价多少学费有什么错误那还好因为早期其实再大的学费毕竟公司就那么点大只不过那个时候对产品的定义对供应链的确是狠狠的被上了几课比如说你的产品的定价

你的定义虽然那是个很酷的产品但是并不是一个针对消费市场的一个产品所以那就是典型的说原来我们心目中的极客的最好的产品其实不一定是消费者能接受的东西 A 联对 A 联到今天为止 A 联也是很多我们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很多天使用户一直珍藏的产品所以我觉得两年大部分的时间真的是从一个完全不懂硬件的门外至少

足够对这个路上的艰辛和困难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我个人是把那两年当作是两个一个是极端的享受科技因为那个时候你刚从阿里出来资金也算充沛极端的享受个人的这个天马行空的这个另一方面也是被市场严酷毒打的那个时候所以那两年其实对 Rocky 非常好一方面你可以放开来按照自己的意识

不能怪别人你所有的决策都是自己做的充分决策这个没有任何包袱对吧所以相比其他创业者我们算是非常处拿了

将近 1000 万美金那个时候的 1000 万美金那可是非常高的这个数字对吧 14 年那两年就会发现所有的人在为你鼓掌但是没有人为你买单然后通过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供应链非常非常难硬件上快速迭代是很灾难性的东西包括今天我们的在行业里的影响力供应链的关闭能力这些都是那三年虽然我们那个 A 点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但是培养出一个不错的团队回头来看还是划算

为什么音箱最后没有成为一个新的入口因为那个第一天我们就认为它不会是个入口但别人认为因为很简单入口的特点是你的 input 和 output 都要足够宽你的使用场景要足够多音箱是这个都不具备的你想想看音箱它能承载的信息通道就这么点东西对吧第二呢音箱有个最大的问题是它不是碎片化的它只在你特定场景里面去用的

然后真正碎片化的便携式的场景它本来手机就足够所以你会发现它只能待在你的卧室或者你的客厅去做一个有限的事情首先大部分的人待在客厅和卧室就不多你想想看你一天中里面醒着的时间可能 10 个小时举个例子但你待在卧室和

这个客厅的时间可能不到两个小时所以那个不会成为一个入口的而且它的这个内容属性非常清晰就是读书和音乐然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那个时候 AI 也不足以让你去即便今天有人做所谓 AI 陪伴类的音箱把它再重新旧瓶装新酒但你也会发现这个也不大成立

所以那个时候 Rocket 就把它定义成一个很棒的音箱加上 AI 所以它就是个产品对 Rocket 来讲很简单就是我们第一天就没有把它赋予平台的属性对我们真正觉得是平台就是 AR 这个是从第一天起就非常对眼镜所以这个是非常明确的你们第一款眼镜是用了多久做出来的是哪年发的实际上眼镜的原型是在 2018 年第一款第一款产品的原型

然后 19 年我们打算把它做第一个商业化但主要是 2B 的因为它还是相对比较 bulking 不像现在我戴了这个眼镜它那个好重对那个比较重所以那个只能用在特定场景特定场合去用的所以是 2BRocket 路径也想得很明白 2B B2C 再到 2C 所以很多人来看 Rocket 现在回头看大家就知道那工业和一些比如说政府的应用它就是 2B 然后文博就典型的 B2C

这是消费者普通的用户去佩戴它但场景是由 B 端来定义的这个是个典型的 B2C 然后在大概 B2C 我们博物馆两年以后我们推出 2C 的产品所以这个路径从一开始也是定得很清楚就用 B2C 去验证这个产品用户的接受程度以及佩戴的时候的感受和他真正使用的时候的一些需求

所以这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因为我自己个人是工程师出身其实你说我对产品的定义是不是很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像小龙一样很优秀的产品人我自己的第一标签还是工程师所以我更愿意让打磨和市场来告诉我什么样的产品是个好产品所以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的产品人

这个是为什么眼镜能成为一个平台性产品今天验证了吗现在肯定是验证我给你一个数字真实的数字你们可以去验证我们的 AirLightAirLight 你知道我们现在每一天的平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两个小时了它就具备平台的属性了今天在电子产品里面在手机之外能超过两个小时的产品我还没碰到过

两个小时每天用户监测他们在做什么两个小时但主要还是看电影玩游戏社交其实都有对其实你如果你就看我们的 APP 我每天都会去上去看那个社区里面的活跃度你就知道用户有多喜欢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一个好处另外的话就是基于 Rocket 开发者已经超过一万人了其中超过三千家是企业 Rocket 已经事实上是全球 AR 最大的生态公司 ARVR 不是吧

所以这个它的生态属性是非常清晰的当然我说的今天生态属性上比较清晰的是 AR 的这个产品 AI 的产品目前还不够还不具备平台的属性因为它还是供给属性偏强一点但是未来这两个东西它会变成一个东西怎么说现在这个产品它是很轻便很好用但是你看它的定义很简单我们公司现在是两个 category

一个就是 AR 的 category 它重点强调的是丰富的内容足够丰富的生态足够有趣的交互还有就是 portable 随身带但不是 wearable 不是可穿戴它叫随身带 portable 这是它的定义 AI 的定义首先是一副好眼镜就像我这样不开着我也就戴着也没什么感觉的实际上是有我的度数它本身就是一个好眼镜然后其次是

一副好耳机我本来打电话或者听音乐听书我就是非常好的耳机过后你可以感受一下另外就是好相机然后才是好助手助手它就是一个相对来讲对信息提示有一定的能力就可以它并不需要一个你看我这里没有强调丰富的内容和生态并没有强调这个东西但是这两个产品它独立演化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AR 的产品的演化方向就越来越轻 all in one 最好把那根线拿掉所有的内容保持前面三个内容保持的情况下

尽量越轻便越日常佩戴而对于这个产品它的演化方向就是前面几个保持的情况下尽量内容越来越丰富你会发现它们最后会走到一起去这只是技术上和时间上可能我们要做一个预判大概什么时候会发生这件事但是它们一定是不约而同往一个方向去一个交汇点去的所以迟早会走到那一天 AI 加 AR 对 AI 加 ARVR 呢我其实不相信 VR 的为什么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觉得

我从第一天起我就定义清楚 Rocket 要做的事情叫 AI 和 AR 我们是不分家的这是底层逻辑基于这个底层逻辑你想想看什么情况下 AI 才是真有价值的一定是随时随地可以用碎片化的 always on 比如说我要去吃饭我看到一个菜单我要看着它来翻译对不对

如果你不是一直戴在眼镜上的你还要从包里掏出一个东西把它佩戴上最后再开机最后再去做这件事你还不如用手机来的方便你现在任何一个体验只要不比手机好你就没有机会替代手机你一定要比手机的方便很多眼镜最大的好处就是 always on 我一直戴着就像我现在随时可以去问这个是最大的一个东西 VR 是没有办法实现 always on 只要它不是 always on

它就没有办法变成一个真正 AI 的载体就这么简单它就会变成一个专用场景专用时代的专用的领域的一个产品 AI 是 AI 的载体对 Rocky 从第一天起就是相信这件事所以这是我们的底层逻辑所以什么情况下会随时随地可以享用 AI 的能力的一定是 AR 不会是 VR 所以你看跟内容没有关系还是跟你的定义有关系 VR 在内容展现上有它的特点

对吧所以我们在我的印象中 VR 我是把它定位成一定要比较的话一定要去非常认真去比较的话更像是手机和游戏机的区别 VR 就是个 PSOKAR 更像是手机更像是一个个人的工具性的一个随身的一个伴侣的一个东西

其实就这么简单最简单的一个做法概念就是说我 Rock 要做的事情是随时随地在你身边随时随地可以呼唤出来的一个助手这是我们要做的一个方向所以你认为在 AI 时代就是我们最常用的那个像器官一样的硬件载体会发生变化从手机变成眼镜这是一个底层认知对当然我们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就知道了比如说我现在要查一个东西我现在手机怎么查

打开它扫脸点开那个 app 对再搜索可能以后可能像比如豆包现在是直接跟他说对所以是语音对你知道吗你看在你这个之前大概有十秒钟左右的时间做的所有的动作都是浪费的就是在眼镜上像我现在的眼镜里面直接跟他说若琪今天天气怎么样直接就出来了若琪看一下对面这是谁就出来了我就以扫码为例好了你现在扫码打开手机解锁找到支付宝或者微信

点到这个 APP 找到扫码最后我们来扫这个码对不对接下来其实很简单直接扫码就好了如果是支付他会告诉你多少钱你只要说确认支付升文了就完成了

所以它的改变的东西是一个信息直达从来没有过的边界一旦有了这个之后你再也不会回去浪费那个五秒钟到十秒钟去做这些动作我现在最舒服的动作跟你在聊天的时候我戴着眼镜最舒服的动作你知道是什么不知道就是碰一下它看一下时间我已经不看这上面的时间了我已经没有习惯去这样去看时间了因为这个看时间是很不礼貌的

然后包括我现在所有的微信的信息和丁丁的信息都是在这里的所以我跟你在聊天过程中任何的信息来其实不耽误我们之间的沟通的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我就把它忽略掉就好有没有可能苹果做这件事呢就在手机上它不需要我再去调用 APP 它通过 Siri 来完成这件事情其实也可以方便很多对 有可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 AI 有很多人把手机的

这个 AI 化也成为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一件事情是它就像长在你脸上一样的这个来得更直达哪怕就是两到三秒的差别你从口袋里掏出它解锁就这么一个动作其实都没有这个来得方便所以就是我就举个最简单的看时间理论上你掏出手机看时间是不是个很方便的事我连这个动作现在都不做

我要看时间最简单的方式看手表其实给人感觉非常不礼貌所以我现在你知道吗我们的眼睛是这样推一下会亮的对那时间就在这他声音最好可以去掉对你可以把它去掉的你刚才听到声音了听到了因为我刚才也是在设计个产品对是的所以就这么简单所以大家可以知道说信息的直达将眼睛会变得非常方便而 AI 的能力就是要快进快出因为它把所有的底层的服务和内容都碎片化了

你随时可以通过你的语音意图或者操作去指导你要的东西而不再需要通过原来的过去 GUI 的方式和 AUI 的方式最大的差别就是 GUI 是有一套操作路径因为你的 GUI 决定了你要一步一步路径走到你那个功能点但这个前面功能点之前所有的东西都叫系统成本叫 system cost 你是没办法绕过去的

AI 是有可能绕过所有的路径直接直达所想即所得或者所要即所得这个时候再加上随着 AI 的展现能力越来越强那手机就会越来越少掏出来其实我一直不觉得手机它是不是会淘汰出去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慢慢慢慢随着它的能力 AI 的能力越来越强手机掏出来的概率越来越少你可能有一些眼镜上展现不是很方便的

或者操作不是很方便你可能回到手机或者电脑上但是大部分的短信息问询一些信息其实已经越来越多的不会需要在手机上来完成了也许以后的情况是 AI AR 和手机它是共同发展但是会变得说碎片化的大部分的操作是并不需要把手机掏出来手机可能变成一个通信

和重任务处理的一个中断而轻任务通常就会在眼镜上完成这是我们的设想但不是每个人都同意我其实试验过几款眼镜包括你们的也包括其他公司的我自己会感觉就是因为你看我是近视眼我都不戴眼镜但是因为有一个穿戴设备逼着我戴眼镜会让我很难受对所以这里面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

不要去说服不想戴眼镜的人戴眼镜所以今天就是说其实很多人在回答包括我看了网上很多人的回复不管他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语气重的还是语气轻的通常最 critical 的最挑剔的问题最尖锐的问题就是说我不戴眼镜怎么办或者我就是不想戴眼镜其实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要去为难不想戴眼镜的人因为包括有很多人花了很多精力

做手术就是为了把眼镜摘掉包括很多人宁可忍受每天这个佩戴这个隐形眼镜的这种麻烦他也不愿意戴一个有框眼镜就这些人千万不要在现在试图去说服他做不到所以但今天的对于很多愿意戴有框眼镜不愿意戴近视眼镜的人来讲加上 AI 他是能接受的什么时候会让你改变这个想法当身边戴上眼镜的人的能力和智能的附身的能力对

对你形成了碾压式的信息优势的时候你自然会带回去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今天这副眼镜其实我已经把所有的全网的知识都带在头上这个时候其实我要了解什么信息比如说我了解你的背景或者了解你的过去的东西我随时可以把这个调出来对于很多人来讲他的信息手段开始出现代差式的优势的时候再让他们做选择你愿不愿意再戴这个眼镜但即便是这样我也是觉得不用太刻意去

要求就我把这一批人叫最后一批就是 AR 居民或者是 XR 居民就这群人他是可以选择登案或者不登案的那选择权交给他但我觉得中国是有机会让戴眼镜的人群先成为主流因为你要知道一个数字中国高中毕业生对高中毕业生 93%是 92%加是近视眼这里面抛掉一半的人

假设他是不愿意戴眼镜或者我宁可戴隐形眼镜那也有 50%的人他是

可以成为眼镜加 AI 的一种我们叫原住民的我还有一个体验眼相分享一下我试这种眼镜的时候会觉得头晕因为我其实平时自己去配有框眼镜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头晕每个人的生理情况不一样所以他可能对于眼镜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如果你天生是头晕的那你就选择不要去戴这个眼镜其实我还是那句话

对于很多人来讲你知道吗我们曾经有我碰到一个最极端的人他哪怕戴一个无镜片的有康眼镜戴在他头上他都会觉得晕你知道为什么因为他旁边有一个

一个框嘛他眼神看到这个框的时候他就容易失焦他都会晕其实很多人其实你戴隐形眼镜和戴有框眼镜其实理论上近视如果纠正正常的话是不会晕的但是很多人的晕是来自于这个框你看的时候其实我现在跟你聊天实际上这个框当你习惯戴眼镜有框眼镜的时候大脑会把它处理掉嗯

但是对于很多不习惯的人这个框就会变成你不断失焦觉得这个地方有一个东西在干扰你你的大脑是非常紧张的所以他会不断切换你这个东西所以最夸张的人是带一个无镜片的框他会晕的其实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我还是那句话就是千万不要去勉强人去接受眼镜这个形态还是最后的选择权交给大家我相信就像今天为止还是有人

不用手机对吧坚持不用手机的还是有的就把这个选择权交给他们就好你觉得眼镜和手机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载体的切换时间是什么时候我觉得对大部分人来讲接受一个眼镜加上 AI 我没有说让不戴眼镜的人戴上它这个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我觉得对大部分人来讲让眼镜加上 AI 这件事情就三到五年的事不会更远了当然也有更保守的是五到十年这是我见过的最保守的

也就十年时间可以让戴眼镜的人加上 AI 这件事情就会变成一个普及性的东西然后后面就用十年更久的时间看看能不能让那些不戴眼镜或者不想戴眼镜的人最后也因为诸多的原因也愿意去尝试戴上它或者部分时间戴上它比如说对你来讲可能就是大部分时间我不戴但是关键的时候我还是愿意掏出来反正现在的眼镜方便就是既戴即用我也不需要开机说不定我就放在口袋里

等到我要用的时候我把它掏出来也可能是一种方式我就一步一步往这个方面走这个大概再需要 5 到 10 年的时间但我觉得配戴眼镜的人加上 AI 的能力让他接受一个新的东西应该就在 5 年以内我们是比较乐观的但它不是取代手机它可能会改变你用手机的习惯改变频率对 频率还有就是有些碎片交互

我拿到腾讯的统计时间你可以拿这个数字我前两天给腾讯投资部的一个朋友大概在半年前曾经我们打开我们的手机看了一下屏幕使用时间我们双方的对比我大概是 8 个小时他大概是 11 个小时但实际上你认真去看使用时间里面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是碎片时间所谓碎片时间就是 5 分钟以内的比如说我打开来看一个手机刷一下

就把它关掉有个信息来打开看一下就是不断地是这种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的信息通常都会被眼睛取代掉太方便了但是如果你们发现有半个小时以上的这个东西那眼睛至少目前还做不到取代掉手机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

16 年到 19 年在 Rocky 那不发生了什么那个时候就非常简单就是阿莱布就潜心做研发没有给他产品的任何的需求就是不断的把很多技术包括最新的技术什么光波道技术什么微显示技术光纤这个成像技术诸多的东西就在实验室里面进行完成到 19 年之前 19 年之前主要还是在精力是放在 AI 的产品上就音箱这个产品上去往前跑

那个时候还是坚持说让音箱的产品变成我们跟世界互动或者我们叫 PMF 的一个抓手因为一个创业公司你是不能跟市场全土地接触的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研发型的一个机构所以你一定要不断地跟你的市场和你的用户保持接触那个产品就是音箱的产品不断地跟大家保持接触但这两个团队之间的确是完全隔开的音箱这个产品后来怎么样了

就是在其实我们在还在生产吗没有我们早就不生产了就我们在 19 年的时候做这个决策的时候其实在这之前这是个很痛苦的决策吗会比较果断但是痛苦其实不在这个决策本身而在于人就你要知道当我们做这个战略调整的时候很多人是要被迫离开的但这些人其实自己是没有错的就很多人是很优秀的非常优秀的一群人所以那个时候的决策最痛苦的并不是这个

方向决策本身因为这个我跟你讲过我们老早就想明白这件事情它会发生只不过提前一年发生还是我们主动去接受它那我们有一种是虽然决策是主动完成但实际上大环境是被迫提前一年去做这件事了因为竞争的原因所以这个时候其实你对组织和人才上面是有一个突然性的其实我记得非常清楚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人都是我亲自面试进来都很优秀的但是因为方向性的变化所以

所以是请他们离开的当然我们当时也放了一个口子就是等到 A2 旅顺之后大家再回来因为那个时候做这么大的调整你是没有办法精挑细选去选人就是你只能是一刀切对一刀切然后再告诉大家说抱歉我们现在的确是这样但是如果我们 A2 这条路闯出来了大家再回来我们一定在相同情况下一定优先录取大家事实上证明后来我们有大量的人就回来

当时我记得是一半的人正好一半不对一半还多一点 60%左右而且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但是那个时候其实你知道吗有个特别有趣的事情就是那个时候我们有两幢楼现在也是对一幢楼是音箱的一幢楼是 AR 的所以正好就是一幢楼一个人都没动另外一幢楼基本上就清空掉对就是这样

我记得我做公司的调整我当时有两个东西是我希望能够是我的一个前提第一呢你要能够给出 N 加 1 的赔偿你不能让你离职的员工受委屈这是第一个第二呢要保证这个转型因为那是一个产品的方向的转型方向转型不是说我今天转过去明天就能够趟住这条路就能够验证的

你还要给出十个月的时间让公司去验证这个东西所以那个时间点的前提为什么在那个时间点做出来是因为你要保证 N 加 1 的赔偿账上还要有十个月的现金所以那是一个非常非常所以你算账得出的结论对 算账的一个决策之前有在犹豫吗在最后一刻觉得不行了不才不行了

对那个犹豫就是最后拖到最后的时候我的现金规划的那个 deadline 嗯所以的确是在那个最后的时机才做的这个事就战略已经想好了但是一直拖到了对主要还是舍不得这些人才对但现在有很多人大部分的人也都回来了对我们公司有很多人是

慢慢慢慢就回来这是 Rocketeer 的传统我们的离职和回来是非常 open 的但那次比较特别啊就我跟大家讲明白说这次不怪大家所以那次我的做法是跟每一个人都玩玩我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

所以但也跟大家讲明白随着公司发展的更好这条路蹚出来之后相同的情况只要你们觉得还能派得上应用场我们也觉得这个事业适合你我一定会把这个岗位对你们优先开放的这个是最痛苦的时候吗最痛苦的时候我这是我这个是上次创业那个差不多的时间第一次创业还没这么痛苦

因为第一次创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本来就是一帮毛头小伙子大家没了也就没了对吧也不存在但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托家代口的这是一个最根本的一个原因第二呢就是那个时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或者所有的人离职去找一份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那个时候其实是互联网的热潮其实你不存在说

比如说这些人从那个时候上一家公司离开假设没做成离开他们是马上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来所以没那么担心但你要知道 18 年 19 年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正好是金融危机的时候其实会面临一个情况就这些人他离开之后至少在看得见的一两个月内要找下一份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还是压力完全不一样

所以对于音箱这个产品你最后学到了什么就是 tendon 好是什么因为这是你的第一个硬件产品的尝试其实我们主要还是团队培养下来比如做 OS 的团队做算法的团队做生产和供应的团队还是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就这些能力还是就附用了所以其实没有太大的损失那其实更多的学到的还是对第一对市场的认知对消费电子产品的认知是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包括怎么去做一个硬件公司坦白讲

只有经历过一九年的调整你才知道这个市场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包括竞争格局的变化包括外面用户的这个需求的变化很多的认知就更把自己的 ego 就会放得更低了原来我们更想的我认为是个好产品我觉得你就会大卖那现在其实就不大一样现在我可能会更多的

去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这是不是一个好的产品那我们 A 点就不用说了这个是一个非常精致非常未来的一个设计但实际上证明它四千多块钱的这个销量你是作为我来讲我从阿里离职我的消费水平四千块钱可能是一个不那么难做的决策可是真正作为一个哪怕是百里你要一次性花一个对六千块钱我想起来五九九九六千块钱就买一个产品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决定

如果不是那么刚需或者那个的话那个销量就会非常受影响所以这是一个但即便是我们到后面把它简化做音箱的时候我们做的音箱也是一千多块钱最便宜的也是八百块钱所以你会发现那个时候也是认为只要你音质够好只要你的品质足够好你还是能够卖动大家但实际上发现这个市场并不是这么认为你回头来看音箱这个市场其实很有趣中国跟美国也不一样美国是一个音箱

是一个生活中的必备品就是他的整个 party 也包括家里的情况就从留声机开始录音机开始他们从小是被音响这个环境所环绕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Alexa 或者这个东西在美国会卖得很好但是在中国的音箱其实不是一个必备品其实很多人家里面甚至是不喜欢公开放音乐的我们更喜欢的带个耳机或者之类的东西去想

所以从某种情况下来讲对这个市场也有新的认知眼镜就是另外的概念因为它很私人化非常非常私人化事实上证明这个更受欢迎其实即便是同样听个音乐耳机和眼镜可能会比音箱更受欢迎你说要给公司留 10 个月去验证新产品这 10 个月怎么样最后的情况就是眼镜跑出来就我们差不多正好也不到 10 个月我记得非常清楚 2019 年

10 月份做的调整 2010 年 1 月份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出来就赶上疫情就大卖了我们眼镜用来测温就大卖了所以这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决策其实如果你回头来看我只要稍微 delay 一点点时间你就会发现公司就会面临生死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眼镜的第一场招商会是 2020 年的 1 月 10 号

1 月 15 号你知道再过 5 天 1 月 20 号疫情爆发你连你那个回都开不了所以如果这个决策我们回头来看我只要 delay5 天对 Rookie 就不存在当然这回头看总觉得是那个时候你是不知道的但回头来看因为我记得是 20 年 1 月 15 号我们叫 RookieOpen Jungle

OK Jungle 去做这个发布会的时候所有的供应商和相关的渠道就都来参加我们的发布会所有的人都能来但过一个星期全部都就不允许走动了嗯 是对 所以很有意思而且正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个发布会这个正好疫情来之后发现眼镜配合红外传感可以做测体温不需要接触也可以这个批量的测体温一下就卖得很火一下就卖到 80 个国家就把整个公司的第一波的这个

这个眼镜的产业化就瞬间就跑出来了这个是你们 PMF 的一课对 PMF 的路程非常的漫长对但其实疫情加速了所以你看我们真正从第一代产品就很重的那个产品到 Glass 2 也就一年时间但实际上那个时候一年时间我们以为

不到一年时间我们以为大家要走新的阶段但没想到疫情又持续了一年又让这个产品又热卖了一年所以那个其实某种情况下是 Rocky 也是比较有谁都没想到的一个经历虽然我们不应该说感谢疫情这个话是不能讲的但是客观上来讲疫情的起见是让这个产品更成熟被产业化所以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将播导产品量产的公司

就眼镜不说像 Hololens 这种不算我觉得眼镜形态的产品我们是第一个到现在还在展厅里放着的 Glass 2 我忘了看了现在看其实疫情改变了很多公司的命运对那几年你怎么样作为一方对方挺好的你看疫情是 2020 年

年初开始的嘛最后三年时间嘛对吧 1 月 20 号我记得很清楚杭州是 1 月 20 号封城我们是 1 月 15 号开的发布会所以我非常清楚然后你看我们是 20 年是产业化那个没多少钱到 21 年的时候我们的收入就是一个量的变化就是一个数量级的变化然后 22 年是 21 年的一倍 23 年是 22 年的一倍

这就是我们在疫情期间的数字的表现这个也打下了未来 Rocky 一个持续更新迭代和包括如果你认真去看过去疫情最困难的那几年时间 Rocky 融资是没断过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数字的表现其实是超出大家预期的大部分人是下跌的但只有我们是每年翻一倍的增长你觉得今天智能眼睛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你是

经历过 iPhone 一代吗我觉得我接触可能就是 iPhone4 了我跟你讲现在特别特别特别准确我觉得我的判断特别准确就是 Blackberry 到 iPhone 一代的这个时间点也就是说未来随时随地会进入 iPhone 一代这个时刻什么时候也许是今年也许是明年随时随地会进这个时刻对从现在看来包括最近 Loki 突然火起来其实对这件事情是有一个意外的收获的其实 Loki 是

在今年年头算是以己之力把 L2 眼镜带回到风口上去当然其实不是我们是咱们整个大环境整个中国的一个科技环境所导致的某种情况下真的要谢谢梁文峰对吧中国科技的信心和这些东西我看到你们那个签名是吧那在我家签的对

我前两天还跟欣欣和冯琦就昨天我们还在一起正好在外面出差碰到去参加一个盛典一个我们网信办的活动我们开玩笑说我们在杭州都没聚到最后没想到跑到广西去碰到我是觉得今年大概率会有机会做成 AR 的一个

到 iPhone1 的转折的那一年那 AI 今天在什么阶段 AI 我觉得已经是 well ready 了它已经是非常充分了我觉得 AI 今天唯一的问题就是它的蓄水已经蓄满了怎么把这个蓄出来的能量转换成灌溉到田和发电的能量所以 AI 你可以理解为上面的蓄水池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当然这里面刚才讲到原来从一个高不可攀的东西随着 DeepSeek 把它变得白菜价把它变得 Open Source 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包括大公司吸收 DeepSeek 降低它的运营成本这些工作最后会导致上游的 AI 的蓄水都蓄得差不多了现在就是怎么用它发现怎么用它盖田蓄的水由外汇就是干这两件事

AI 的能力在硬件上的展开其实就两个就两个东西一个叫巨神智能一个叫随身智能你这个是随身智能对巨神智能巨神智能就是机器人汽车可能属于巨神智能属于巨神智能汽车就算机器人未来的汽车就是机器人现在的随身智能最大的载体毫无疑问是手机对还有人做戒指

对 还是那句话戒指这种产品和手表这种产品最大的问题是展现力受限就跟音箱一样它永远会变成一个窄内容的输出口它会变成一个不错的产品但它很难变成一个入口级的平台型的产品所以 Rockies 不会做把自己的未来放在一个很窄的产品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很果断地切换赛道的原因

所以这个大家理解就可以了所以你问我今年为什么突然 Rookie 概念或者突然被关注起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 AI 其实已经完全 ready 了大家都在期待一个 AI 的下游的一个成长那我们的演技出来正好就 match 了大家的想象和大家所期待的那个东西所以一下也就火起来了所以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大厂马上要进来了虽然小米现在还没有发怎么看这一波的竞争对我觉得首先大家的产品目前为止还不在一个层面上就像现在大部分的大厂还是走的雷鹏和 Meta 的这条路但 Rocket 还是比较 aggressive 的所以我们会把显示加上今天完整的能力的第一目前还只有 Rocket 所以大厂在短期内是不进这个市场的短期内我说的一年时间内小米做的是不带显示的

我覺得可能真正大廠的下場應該是在明年上半年尤其是我們如果做得好的話應該會更大家會更 aggressive 會進這個市場所以我們其實真正把競爭的那個時間點錨定實際上是放在明年的上半年今年還是相對從容一點競爭會有多激烈我覺得差比手機相對要緩和最激烈的一定是汽車了

然后其次是手机然后才是眼镜因为眼镜它有个特点是太个性化

就是你每个人哪怕你的设计稍微加一点的区别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用户人群是它跟手机还不大一样因为手机的比如说今天你完全可以手机不翻过来很多人就不知道它是什么牌子是它的个性化要求是没有那么高的但眼镜有点像服装它有一定的时尚属性和设计驱动所以它是个消费品的属性对消费品属性而且它的个性化相对会强一点所以它的容忍度在这个行业里会容忍更多的玩家不会赢者同吃不会不会做不到做不到

所以今天那如果不是赢者通知它不是一个平台性的机会如果是一个消费品的机会但是它的量足够大它也没有到说个性化的碎片化的这个像服装那么碎片化所以它应该是属于一个叫做

叫什么多寡头竞争的一个阶段还是一张桌子但是坐的人稍微多一点但是也不会出现比如说一大票人这种也不大会像百进大战或者之类的很快也就剩下可能几家或者十来家我觉得十家左右吧十家左右我觉得差不多了但这个完全拍脑门的没有任何的数据依据

对 Rookie 来讲我们更关键的就是希望能做到的对我们来讲比较客观一点的目标就是至少做到在大人这一桌吃饭

就是现在其实看创业公司都包括大家看腾讯的微信指数你看 Rookie 其实已经跟其他人已经拉开差别很大了大概是千倍了应该影响力热度跟其他创业公司但是对于这个能不能上大任那桌吃饭还是今年我们要去经受的考验其实我们内部讲的最多的就是今年核心是我们要有资格去上大任这一桌吃饭对吧但那一桌也不会容下太多人今年的目标是什么呀

有量化一些的目标大概几十万台吧所以今年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生产行业能不能把产能满足能吗不容易

所以现在对我来说最挑战的是你看这次我们很火很多人都替我们开心但实际上压力很大因为火了之后有很多好处你的品牌知名度订单量客观都有好处但是坏处是作为产品人是非常糟糕的一个局面因为你没有机会去潜心打磨产品我举个例子在我们如果没那么火的情况下我可以通过比如说我们原来做的 F 码活动我们去年年底做的 F 码活动先找一区

找鸟然后把产品给到他们我可以拿一个 70 分的产品跟大家一起来打磨变成一个 90 分的产品但今天就做不到了因为你拿出这些产品就会被大家放在放大镜下聚光灯下去审视它所以对 Rocky 来讲你要做到第一批拿出这些产品就必须经得起考验很多人其实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把发布时间放在今年的二季度就是因为本来我们可以更早

你只要拿一个 70 分的产品就好了但现在 Rocket 是不能拿 70 分的产品的因为全中国这么多人在看着我们最高峰的流量应该是 3 亿人 3 亿人不是人次比如说原来我们的做法没有那么知名就在小圈子里面去做这个尝试 1 万个人里面有一个人讲你的坏话

其實還好的比如說總共目標用戶假設早期可能 5 萬人 1 萬個人裡面有一個人講你壞話就 5 個人講你壞話其實你是可以去安排和交流溝通的但現在情況下是 1 萬個裡面有一個人講你的壞話就有 3 萬人講你的壞話而且互聯網的情況是一旦有人講你壞話他是更願意去發表對你覺得滿意的人通常都不發表意見所以對我們來講這個產品不打磨到 90 分是不敢給大家即便這個產品其實我已經

相比同类产品已经好很多了但是我今天仍然不敢拿出来给现在量产难度在哪里最难的要突破最难的是这一类的产品就是带显示的完整的这个产品在过去是没有人量产过所以它所有的工艺都要验证过也许验证完了就没难度了但是你得先去验证就什么工艺是最合适的什么产线是最好的现在我们跟蓝丝在合作就是做这件事

因为我们自己是没有办法承担这个角色的就原来对我们来讲最简单的方式是成熟的公益拿过来稍微改造一下就能够去做这件事创业公司其实不应该去承担探索公益这个角色的至少不应该是我们这个级别的创业公司去做的事但现在没办法剧统还没做

对第一个巨头没做第二个巨头做错方向了就是就像就是 Apple 和 Meta 去做 VST 做 Vision Pro 这个方向但现在他们已经各方面的信息已经公开承认他们要放弃那个方向回到轻便式的眼睛或者 AR 的眼睛方向去做所以你会发现 Rocky 转头一看发现其他人在跑那个方向我们反而是一转头变成是这个方向跑在最前面的那一家

实际上这不是我可以多自豪或者很愿意的事因为这就意味着你要替其他人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还有代价这也是没办法但是客观上你是这个局面那你就想办法就消化这个局面就好 AI 或者 AR 眼镜对于巨头来说它的战略价值是什么我觉得迟早巨头会进这个市场所以对于 AR 眼镜这件事情我们是想得非常明白的

就是原来我记得我在阿里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跟老马交流这老马说我不知道以前他有没有在公共场合讲过这个东西就创业公司跟巨头竞争四个机会就是他当时当然那个时候是站在阿里作为一个互联网巨头找去看创业公司去看他叫四个步我不知道你听过这个话吗第一叫看不见

第二叫看不懂第三叫看不上第四叫来不及很多创业公司的机会都是这么来的一开始是看不见这个机会他看不见大公司看不见因为可能非常垂直或者在边缘革命

第二看见了可能看不懂就看到了这个东西但是不知道它的价值有多大第三看懂了但是看不上那个时候规模也很小他也看不上但是等到他看上的时候发现人家在一下突然高速发展他就有点来不及这是大公司的所有的人最害怕但是 AR 眼镜这件事从第一天起你就要知道大公司一定看得见第二他一定看得懂唯一的问题是他现在看不看得上

看不上的情况下可能对于 Rocky 来讲或者创业公司还有个两年到三年的时间你能不能做得让他们来不及所以对于 Rocky 来讲面临非常 tough 的一件事情就是就这么点时间的时间窗口你能否做到对等竞争平等竞争是做不到的因为你永远没有办法跟腾讯这样的公司做平等竞争但至少做到对等竞争

一样的道理但因为我们对小米没有那么解一丁小米有点像 Apple 它的用户和它的人群就让它去吃就好就是有非常清晰的用户的归属所以我们还是做好自己的产品做自己的人群就可以了

所以我觉得小米有它的用户定位有它的用户忠诚度有它的那个圈子我觉得就让他们去做就好毕竟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那我们就选好自己的用户做好自己的产品第一做这个一个我们叫做意见领袖型的一家公司我相信还是有容和跟着跑的把这个做扎实就好你现在怎么看待你们的用户群我们的用户群现在质量是非常高其实如果你有兴趣看这个我们的论坛就知道非常高

不仅仅会有的人会提非常好的产品意见有的人会跟着我们去走我给你个数字 Rocky 产品的推荐指数 60%就是说我们的销量里面有 60%的销量是来自于复购和推荐这个是很难的一个数字的如果你看 XR 的产品周活跃度我们已经超 70%了每天使用时长已经过两个小时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其实这个是 Rocky 用户和产品的一个特点

我觉得还是应该会拉出不少的差距的另外短期内小米的产品或者剧图的产品还是有点 copy 雷鹏和 Meta 的路线就非显示的产品但是我可以理解它因为对大公司来讲选成熟供应和供应链是它最方便和最划算和最高效的方法看不懂先抄来再说对 其实赵远平讲得很对的叫敢为人后就敢为人后这件事情如果你是一个

巨头公司实际上是最优的方案但是 Rocky 是不能敢为人后的因为轮不到你低矮的果子成熟的果子是轮不到你去摘的所以我们是不能够做这件事从某种情况上来讲就是趁着大家看不上能不能做的让大家来不及你觉得海外的产品为什么跟你们做的不一样他们是怎么思考的呢我觉得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坦白说他们没必要这么 aggressive

它在现在能力上稍微叠加一点能力它在海外已经算是比较新的一个东西了没有必要这么 aggressive 我们是不可能这么保守去做这件事创业公司通常会方案都会比较 aggressive 一些因为太成熟的方案通常大公司就做掉了或者大公司随时可以做轮不到我们这个是刚才讲到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很多人其实不大知道是美国的逻辑是 sunglasses 的逻辑因为美国人大部分人不近视嗯

所以它的这个方式是一个 Sunglass 式的逻辑比较时尚对时尚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它并不要求你在室内也待着它所以它还是比如室内的时候我就把它摘下来了 Sunglass 式逻辑它就第一天起就没有定位成叫 Always On 对就是我要用的时候我就去用它其实底层就是不一样的对不一样的产品定义

所以我们这个既然是 always on 的情况下它就有机桑格拉斯的逻辑就在于我在特定场景我就戴上它有时候我开车对我戴上对或者我需要用到的时候我就戴上它那它就是给补充设备对所以你看它不是作为取代手机的设备其实雷鹏的这个产品如果你看它的定义的时间到它产品推出它是为社交准备的

他就是拍个照分享一个视频他并没有为 AI 准备因为他在定义的时候第一 AI 也没有 ready 第二桑格拉斯的逻辑他是很难定义 AI 的因为他不是 always on 所以我觉得跟产品的逻辑还是不大一样而我们第一天起定义的就是 AI 的逻辑所以显示就变成我们的一个必选项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比如社交的逻辑显示不是必选项

我拍个照拍个视频把它分享出去就意味着我真正消费这个信息的东西是在手机上所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当你理解了这个逻辑之后你就知道它的产品的定义的不同所以如果清楚这个你就知道当 ROCKET 第一天起就讲得很明白一定是 AI 加 AR 如果你没有显示 AI 就会变得很尴尬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翻译

如果同样是翻译我不知道你刚才有没有体验体验了所以如果没有显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的交流会停大概三到四秒钟你讲一句话我要等这里的信息给你翻译完听完之后我再用我的讲给你听你再听我翻译完你会发现我们俩来回之间永远是一个中间有五秒钟甚至十秒钟的一个空档期这个翻译很尴尬

这个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 AI 同样是 AI 的能力背后的能力但有显示跟没显示的区别是什么有显示的时候我前面是可以翻译错误的是是的对然后我就纠正它就好了但是声音是没办法做纠正的所以它一定是要足够信心的时候它才会 output 给你所以这就是它前面要足够对上下文我觉得我有信心了我再给你把它念出来

但是翻译是不重要的我一开始大概意识有了然后通过后面的东西我就把它纠正过来所以你看有显示跟没有显示 AI 的能力就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大家看到这个你就知道从产品的定义上有一个巨大的一个不同所以当然我还试过 Helida 那个产品它是在这儿显示上边不管怎么样不管它是在哪显示它总是要有点显示所以你看这就是从定义的第一天起其实它们是不同的物种

只不过因为它长得都像眼镜大家容易把它放在一起来做但实际上大家要了解 Meta 跟 Ribbon 在做的时候从第一天起它定义的就是一个社交的一个工具是你的信息内容的生产工具而并不是消费工具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那哪个会是对的你觉得我觉得在它的场景下它肯定是对的你觉得中国美国在这个时间会不一样我觉得从今年年底开始我不知道我听到一个说法是 RibbonMeta 也会切入我们这个方向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说明大家认同是一致的但我也我估计他还是会保留大量的

眼睫是因为非显示的产品的一个空间那是因为他的社交场景是成立的他没必要如果针对他的社交场景做场景也接进去了对所以我觉得至少他会保有这个场景他仍然是能够工作的但 Rookie 是从第一天起他就不是这个场景是有一个更大的愿景和目标有更大的野心对或者说我们第一天起就想拥抱 AI 这是完全不一样 Meta 可能是一开始像社区到现在可能他想

这个也发现 AI 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载体然后往这边迁移最后慢慢慢慢发现有显示可能是 AI 更重要的一个东西那我们从第一天起就定义得很清楚后来跟 DeepSig 有合作吗有啊我的翻译里面就用到 DeepSig 接下来用户可以选择的

你可以选择豆包可以选择元宝也可以选择同意签问也可以选择 DeepSeek 实际上现在 DeepSeek 因为它的逻辑跟大家不一样比如说元宝里面它也用到 DeepSeek 所以到底算不算是合作呢你觉得现在你所看不清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我觉得 Rocky 对有一个未来是非常坚定的就是刚才你体验的 IR Lite 和 Rocky Glasses 这两个产品现在多久能变成一个产品这个是我们今天还不能够

看得特别清楚现在是两个独立的产品的发展刚才就讲到了但是我们相信它会走到一个产品什么时候能到这里即使路径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是目前我们内部还在不断地在规划的一个不断地在探索的一个东西其他的我觉得没有看不清楚的当然还有一个竞争格局可能还需要再观望一下从本心来讲我们并不担心竞争但是你必须得为残酷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用更多的钱吗用更多的钱找更多的盟军都是我们要去考虑的比如说盟军是谁比如腾讯因为腾讯有自己的内容有自己的社交有自己的场景如果我们合作的话那就很好腾讯不一定会做硬件也许吧但这个我觉得也说不准对因为腾讯也尝试过虽然不是很成功包括当年时候黑鲨包括什么也尝试过但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是非常 open 的

所以从某种情况上来讲这个能讲吗或者这么说吧我们都在谈合作层面 Rocket 希望不要单打独斗就我们作为一个小公司我们尽量扛住前面我们该做的事探索和领先和我们把一些技术的可行性完成这个探索但是如果让我们来单打独斗去建整个 ecosystem 那 Rocket 就要面临要么你就融的钱足够多

内容肯定不能自己做 Ecosystem 所以我说你要怎么去跟着去 Build up Ecosystem 这个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找到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人大家一起来共建这个 Ecosystem 我们把技术打扎实把平台做好把技术做扎实产品体验做好号召力至少今天的 Rocket 在号召力里面你想想看我们花了这么多精力这么多年我们一万个开发者

举个例子我们说现在所有的大公司如果真的愿意在这个领域里面跟 Locker 一起来努力可能很快就可能都不需要可能半年都不到就可以积累一万个开发者怎么看自己啊

我觉得字节的过去你看 Picco 他也是做这件事我觉得字节还是比较务实的务实的好处就是他可能更愿意跟一些成熟的方案谁做得更好他就发力去做这个符合字节的风格数据说话先验证 Picco 就是跟着 Quest 我觉得他们可能会有点像小米还是敢为人后

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另外就是大公司我在阿里也待过其实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得扛住它前面两年的狂轰滥炸兼备轻野的这种打法两年之后其实职业经理人就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果你没有打赢这一仗大部分情况下他要调整战略但创业公司是不会做这样的调整的因为你没有退路所以对于 Loki 来讲

融資也好或者什麼就一個目的就是能夠保證我們在未來的路徑過程中不要去走彎路不要做妥協

所以我经常说融资就一个目的不是说什么生存或者发展或者做生意或者做规模不对融资的核心的出发点就是保证这家公司集中精力做正确的事不要浪费精力去走弯路不要去做一些不应该去做的事所以这个可能是一种做法但我觉得我们两条腿都要走一方面自己广积粮高筑墙缓存亡本来我们想缓存亡但是现在有点

这个被突然就爆出来了这个但至少广积量高筑墙这是必须做的第二呢就是多交朋友所以我们现在特别 open 非常 open 那即便其实你看自己也有 PICO 团队也有他自己的这个团队在做应用尝试对我们也在跟豆包也合作的也还不错这里面可能唯一在硬件上没有宣布动作我不知道在不在做的可能就是腾讯了但是像阿里也有人在跃跃欲试内部团队也要做可能又是我的老部下团队可能也会做

自己也已经明确要做百度好像有一个小度也在做对吧所以这些即便是这样我觉得我们还是愿意 open 去打开来跟大家合作这是在 AI 这个层面我们会打开来合作所以还是对我们来讲就一方面自己足够优秀足够 shining 做得足够体验足够好另一方面也足够心态也一定要足够的 open 还是站在一个 ecosystem building 的角度去跟大家合作

做这款产品有什么积累的 know-how 吗你从一个没有做过硬件产品的人到现在其实 Rocket 最大的 know-how 其实 Rocket 最大的 know-how 都在 OS 全在 OS 其实你不大知道 OS 对这个对 AirLight 可能大家能理解 OS 的好处因为你有那么多能力展现力我举个例子吧就这款产品你知道 OS 要做的事其实差距会巨大就像 Rocket 今天能做到的续航能力大概是 Meta 比它要多三分之一

那个其实没有其他的秘诀就是在 OS 上不断的抠公号那个是很多人不做的也做不了的所以你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就是 AI 上面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顺畅流畅其实包括刚才你看到的整个翻译你要在 0.5 秒钟之内把结果就 feedback 其实都是在 OS 层面的功夫不是 application 的功夫

所以 Rocket 最大的能力就在这里其实这个能力一旦爆发出来是大家很难想象的一个优势就像我现在每天用它就像我现在每天带着它大半天现在是不需要充电的就大概你可以理解为 Meta 的续航大概是 3~4 个小时我们大概是 4~6 个小时就多出一个多小时的一个时间其实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一个理智像现在其他人的功耗就一塌糊涂了现在市面上推出来的很多人可能就一两个小时就没电了所以

还有包括里面大量的 AI 的体验数据怎么一个流畅度然后连接怎么的稳定性前一阵子之前发的我看市面上有因为 Rocket 发的产品很多人就提前要公布它的量产产品最后的市场口碑都不是很好可能你也大概听说过

主要的原因还就是因为坦白讲 OS 的功率不够不过关有的人连蓝牙都连不稳定就不要说是其他东西还没有谈到更深的体验了 AI 或者功耗或者之类的这个东西所以对这是 Loki 最大的 know-how 其他的坦白讲在软件层面对硬件层面的 know-how 不值得一提我不知道你对硬件有多了解它的成长从来都不是线性连续的

它是一定程度到一个平台期你再努力也没用因为那个是整个产业的边界就在这跟你的努力没关系的

那这个时候在这个阶段是什么概念大公司它就慢慢追上来就好了所以你好不容易比如说我们这个 SPAC 开出来之后你会发现你再想跳一个台阶可能是一年以后的事那这一年时间就是其他人追赶你的时间只有一个东西是可以现行甚至是这个指数发展的就是软件和体验和生态所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

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硬件厂商可以讲一件事跟互联网厂商非常大的区别互联网厂商没有敢为人后的说法你有没有想过这一旦你的规模化它的马太效应一旦突破这个点你再追它基本上就是迎则通吃的是很难后来者居上的但是美团是第二个作用相对点评

对但这个有可能比如说那个竞争者的实力或者综合能力实在是差太远了可能更新新但是互联网上其实从来都不是敢为人后的策略你想想看当然这个敢为人后我指的是过了马太效应就过了那个竞争优势点你会发现基本上就是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互联网上是大部分普遍是赢者同吃但你说美团这个算是一个例外就是带来这个就是王兴能力强嘛

但是绝大部分不是这个规则就软件系统和互联网是一个马太效应就是一旦你赢了之后你就会拉开差距但硬件恰恰相反硬件是真的可以所有人都可以说我敢为人后的大公司就是你在前面跑比如说我就以雷军造车为例你都已经造车都已经新势力跑这么多年了人家最后还不是一上来

一整套的东西成熟的供应链你打磨得越成熟我越有信心敢为人后其实所有的硬件生产都有这个特点是那汽车都这样那更不要说眼镜了所以压力很大所以核心还是你把软件把 OS 把核心的体验做扎实对这个就是我们另外的话就说给为什么这么坚持做带显示的因为我们第一天起就知道大公司进来会先摘低矮的果子对所以这个就是继续来做就说还是要保持

12 到 18 个月的产品的定义的优势那你也不可能太多因为太多就意味着你要付出额外的产业成本你就等于你要去做比如说像 Meta 或者 Apple 在上游供应链要投入巨大的资产才能够领先再更多比如说假设 Rocket 现在我们是领先 12 到 18 个月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是可以去做的在我们的资金

实力各方面的研发实力和影响力只能做的但是举个例子你要做 18 到 24 个月甚至 32 个月那就意味着你要在上游股里面进行巨大的投资从根源上从材料从基础研究从这个方面去做这个也不适合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 12 到 18 个月的一个产品的一个优势非常不容易的

就 12 到 18 个月你只要犯一次错你的优势就没有了但创业同样都是这样我过去 10 年创业就没有一次这样是可以轻轻松松打赢这次创业好像比想象中漫长得多对主要是我们也有耐心就 Rookie 从第一天起就没想过摘块果子就这家公司我就没想过

做一个快速的一个东西然后很喜欢你最后卖掉它或者说是进下一个阶段我从来没想过这件事你想说问一下你希望 Rockit 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名字就是产品不断地被大家认可我希望 Rockit 最后是一个因为口碑而成长起来的公司今天上了小孩桌还是大人桌还没上还没有上大人这一桌

就真正什么时候上到大人那一桌就是今天 Locket 的品牌是用户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但没有长在心里的但你要知道华米 OV 这么多年来这个品牌它已经形成 Menset 已经长在大家心里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把看见和听见的长到用户心里这是第一个第二你的渠道是不是够扎实这个渠道够扎实指的不是说我把产品铺到这个渠道而是通常至少要有几次来回嗯

你的渠道铺下去它卖出去觉得不错再重新进你的货再继续卖有两轮之后大家才真的算扎实所以我觉得再给点时间吧 ROCKET 为什么叫 ROCKETROBOT KID 机器人小孩子为什么叫一个 KID

这个是我自己觉得 Loki 就要保持一个 Kid 的心态就是这个公司首先这个行业它是个很新兴的公司它本来就是个小孩子所以它的 Kid 是代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我们的产品和产业很年轻甚至很幼稚第二就是这个公司团队很年轻很幼稚包括我自己在内提醒自己我是一群孩子第三就是我们的用户也

很有趣对吧他的心态上也是很年轻很愿意尝试所以 Robert Kidd 是这么来的听说你们的文化价值观第一条是玩心对其实叫做玩乐精神玩乐精神是很简单就是你在一个黑森林里面我们现在就在这个黑森林里面谁都不知道未来在哪在森林里面谁能走出这条路一定是

特别享受在黑人黑身里面去探索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在工作中或者在自己探索中找到乐趣的这些要不然就被吓跑了其实乔布斯说过类似的话就是你只有足够爱一件事情你才可以坚持下去不然太难了但是爱这件事情是很难表达的但实际上爱一件事情如果你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你的玩乐性玩乐性不是说很轻松天天

下开心玩乐心更多的是你能够从各种困难里面找到乐趣比如说你今天碰到的困难比如 Rocket 一直是这样从产品定义到硬件生产到市场 PMF 到整个产业变化到今年 Rocket 面临的是下一个烈度的竞争你每一次都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但是你只有不断地解掉这些困难找到里面的乐趣你才会不断地成长这是 Rocket 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但真是因为这种文化所以我们里面的人也很怪

就人也都是就不那么怪对就不那么严肃吧大家还是我还是更希望说大家从里面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在这里面找到乐趣但这种乐趣属于是跟多巴胺型的不是多巴胺型的就是跟内非态型的乐趣成就感的一种乐趣但是允许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就我们公司是比较特别的就是老板话语权不高的

真的假的真的就我跟你说过嘛我就我经常举这个例子我们公司最赚钱的两个产品都是被我否掉的产品但最后都是因为他们最后把产品怼在我脸上最后改变了我的想法我其实最想做的产品就是他你可以理解为在我之前所有的产品都是我不看好的产品包括 light 但直到我以 light 为例吧 light 是一个被我避掉三次的产品

谁一直在推就是我们下面的团队产品团队业务团队都觉得不错所以他们就团结起来跟老板对抗但一开始对抗因为毕了第三次他们就不敢跟我对抗了前面还会强词夺理或者不叫强词夺理就纪律力争吧到第三次的时候他们也就三次之后他们就不争了但他们就有一个方式就是偷偷把这个产品做出来

背着我偷偷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之后怼到我脸上的时候在用完之后我才觉得这是一个好产品事实上证明他们是对的你觉得你作为一个 CEO 的长板和弱子强是什么我觉得我的长板就是敢做决定这是我的长板这是我最大的长板另外我还有一个长板是我不知道讲出来大家认不认就是我狗屎运我是大部分创业者里面运气比较好的

但这个好像很难去量化它但这个也算是哪些事让你觉得自己运气特别好比如说我们每到关键的时候都有来帮忙比如今年当我要回答说 Loki 为什么能做好品牌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破天的流量至少不需要我很很扎乎说我能做好品牌我能做好品牌突然一下我们就变成一个周知的公司了不叫品牌人才不叫品牌所以这算不算运气好你要知道这次出圈子完全不在我们的我们一分钱都没花

完全不在我们的策划范围内现在出现的公司都没有话题对但是你要所以我就说运气比较好另外从融资的角度也是我们很多投资都是我们有想过正在我筹想要我们下一笔融资怎么来的时候就有人跑过来说 Misa 我决定投资我们基本上过去融资都是这样对基本上都是那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投资人我不知道你这个这个知不知道就是就是网龙的

这个 CEO 叫 DJ 就是网龙公司的他是我很多年的朋友我突然我有一天跟他说我接下来可能需要一笔钱他就说那我可以投资就非常轻松那你有过为资金特别痛苦的时候除了第一次创业没有那时候还有阿里来了对当然一方面是我自己有自己的储备金就是我自己的其实这家公司我后来的态度就是有人投我很开心没人投我就自己投进去后面投了吗自己投了我投了一两个亿了吧对所以我相对来讲是

不说站着融钱但至少是坐着融钱就没有跪着融钱所以好一点公司里面也不会去做一些畸形的动作比如说乱七八糟的社区融资就是核心还是回归到产品和市场本身去做我们碰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我要做的就是大家不用管那些困难我来承担大家就坚持把产品做好

就是有点像谈恋爱你不要用力过猛去追求一个女孩子而是要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让大家来就好短板是啥呢短板就是其实我大部分是短板就我回头来看我有一次采访里面说了我大概百分之七到八十的决策是错的我不是一个非常非常天才能够看得见未来的人

所以我更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让大家一起来看这个未来当你们不敢做决策的时候黑森林嘛不敢做决策的时候我来做最后的决策这是我的成本哪怕错了那我们承诺再来嘛这是我的成本就是很多人问啊 Rookie 就是你知道你是不是产品的主导者或者是什么我觉得我应该都不是

技术上可能有一些不是一个产品暴君对我不是一个产品暴君我很暴君但是我认错非常快就是你如果能够不管你是用产品的体验还是用最后的数字你只要摆在我面前你会发现我一秒钟都不会爱自己的面子这是我的特点所以对我来讲呢

决策不管是对还是错我一定会非常快速做决策因为只有我能够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承担后果倒不是说我比别人更优秀而是这家公司里面我是最后能承担后果的如果我犹犹豫豫就会发现不管是他对还是我对都没有时间去验证他在后面会浪费掉机会你想你创业的驱动力是什么就是希望做一个好的产品

能够让身边的人都用起来我的驱动力特别特别简单我想做好产品没有任何其他的志向的一个东西我对好产品的第一就是能够让人和科技之间有个很好的融合当你用这个产品的时候不要刻意强调太高的科技就像这个产品甚至它没电我现在没电了没电的时候我仍然愿意戴着它这就是一个好的产品今天 Rocket Glasses

每一个能力已经达到我的要求了其实你看包括他的 AI 的能力还是翻译的能力都达到我的要求了但是他唯一没有达到我的要求的没有对外去释放这个产品的原因一方面是硬件上还可以再打磨可以再精致一点再稳定一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就是我还需要花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让任何一个人在没有工程师在边上的时候戴上这个眼镜他就自己可以玩了

所以这个是我现在在把的这个观所以你可以看到就是说我就希望做一个很好的产品大家都喜欢的大家用起来非常朴素的一个观点这家公司会像上一家公司你要卖掉吗 Why not 如果能够帮助这个产品其实我说老实话如果那个时候阿里能够告诉我说你在阿里里面我们有一种方法能够让这个事业在阿里里面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也不会出来

所以很简单不要去创业是一种形态做老板不重要做事情更重要哪种方式更适合他做所以坦白说我的观点跟很多人不一样就是什么方式能够让我把这件事情做成我就更愿意那种方式做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发现卖掉不是一个好选择

为什么呢因为你很多决策实际上是未来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包袱你不得不做一些违背一些产业基础尤其进入大公司体系之后你是没有办法充分调动资源的所以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如果说理想情况下一个大公司又能够给到 Rocket 充分调动资源而且总体协同也能够不错为什么不去做今年建梁文凤有什么感觉他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一个人

文风不大会说话你听他说话就跟文字说话一样你要这样凑过去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但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就像我问过他一个问题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问过他这个问题就是现在流量这么高他的压力那么大你能不能扛得住需不需要构建更多的算力或者这些东西

这样的话他就要融更多的钱就要做的其实我还挺替他担心的但没想到他的话其实我还是很开心的他就如果你想有更流畅的体验你可以用豆包因为他接了 DeepSeek 所以他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真的来自于所有人都用他的技术而不在乎把流量怎么引到他的 DeepSeek

所以这个真的是非常他没有怎么接这部流量对然后包括最后腾讯接 DeepSeek 把技术开放所以他自己真的是精力是放在就是想做一个改变这个世界的技术这个方面其实我还是非常佩服他的你觉得今年杭州为什么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厉害的受人关注的公司这

可能大家关注吧但实际上难道深圳的公司不多吗深圳好公司也很多啊这两年又是王兴兴又是冯济又是梁文峰我觉得最重要的影响者是冯济和和 DeepSyncDeepSync 是真的构建起大家的一个科技信心是

冯济是构建起文化新星这两个东西正好出现在杭州就很不一样对吧当然新星他们也不错马斯克他们也点赞但我觉得这次根本性的东西就像冯济说的 Dipsec 是一个国运级的一个东西所以我还是非常非常佩服他们的

就是正好文化的信心和科技的信心都在杭州诞生所以才一下把杭州显得特别 shiny 但单纯来讲我们说是不管吉小龙也好或者有人把 Rookie 叫什么什么七龙珠或者这些东西我觉得其实深圳有很多很优秀的公司但只不过是正好那个现象级的两个公司正好发生在杭州所以你觉得为啥这个运气有一定成分吧

最后还是勾食运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就是杭州的市场化真的是做得非常好就是政府的市场化还有整个充分市场化的一个行为做得非常好这个不就是这个是一个更最根本的一个东西吧另外杭州的确是个耐心城市你看我们做了十年冯济也十年了黑神话也十年了你想想

但你看啊深圳我待过一阵子深圳的人的特点是快节奏快其实都不叫浮躁浮躁是指乱来他也很扎实他做的东西也很扎实但是他更愿意今天做的这个事情可能明天或者明年就有产出但杭州其实可能跟文化和城市有关系

其实没有太多人会在乎说 Misha 你今天的投入如果你明年不能产出就好像你做的不够好但其实深圳我觉得是有这个底色在这里面你有没有发现和北京呢北京相对就是大开大合就是高举高打杭州又更务实你看杭州是比北京更务实比深圳更有耐心我总体的感觉当然每一家公司个性不同回头来看是这样上海

我沒有太了解上海可能更多的還是更貿易性一些的公司我在想但實際上上海有很多很優秀的基礎型的公司比如說半導體

也算是大开大合最后也算是抵住了像中威像这些东西中芯国际所以我是觉得不同的公司它不同的定位但的确是这次杭州被意识到主要就是两个国运级的东西一个技术的信心一个文化的信心这一点是让老百姓和整个社会更容易关注到你们聚在一起聊什么就聊这些东西但我们聊的更多技术

你想过这个创业太长了想结束吗不会啊我很享受啊其实玩乐精神首先就是你自己得有成就感你看 Rocket 它不断地像我不知道你打不打游戏因为我是中毒游戏玩家你玩什么《黑神话悟空》我 20 周目还有呢

都玩 我 3A 大作我基本上都玩因为我们的眼界 AR 第一条他们打动我的就是可以玩 3A 大作我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统一他们继续做下去 OK 这是唯一的一个可以带出去玩黑神话悟空的所以你可以在酒店里面就玩黑神话悟空你每一次创业碰到困难把它解决掉你就会有很大的乐趣和成就感享受这个我是很享受这些东西就像解难题一样不断把它解掉没钱的时候找钱

这个没人的时候找人没有品牌的时候去努力去做这些东西那现在好有热度有品牌了现在又面临新的困难对吧这个产能的问题永远是不同烈度然后呢上大人那桌吃饭之前你的竞争的维度又变到另外一个维度的一个竞争你会发现每一次都会都会升级打怪最终就是享受它就好

你说你老犯错犯了什么大错那就多了比如说我回头来看 18 年 19 年的时候应该早一点切换这个方向可能你的资金更充沛人才更充沛但那个时候之所以犹豫犹豫的原因还是舍不得那些人但实际上最后的结果是该走的他还是会走所以你会发现你只是把痛苦延迟了

发生而且还让公司的风险变高了所以那个就是一个大的错误但其实那个不符合我的做事情的风格其实我的风格是比较果断的但为什么那样因为一旦触及到人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关心大家的情况什么星座我金牛座但是一般来讲我是会比较果断的但是像那次就是我回头看其实我应该早半年或者一年做决策我会更轻松一些

但实际上虽然也没有对公司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但至少回头来看那个自己决策就太晚关键你没有因为晚拖延它改变这个局面对带来什么好的地方对反而是让自己很背对你想想看后怕吗我就说你再晚一个星期把那个产品推出来公司可能就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是不是一个大的决策还有什么错大错其他其实大错不大会有的但小错肯定是天天犯

包括这次我跟他们讲我们这么火热我们是不是人的内容太多产品的东西讲太少其实每天都在反思这些东西然后这个但坦白说这家公司有没有非常大的决策错误呢应该谈不上应该是没有最大的决策错误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是我的现在回头来看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应该早点做更从容做至少不会

或者不会到那个时候到最后的关键时一刀切那个是很痛苦的对大家都痛苦如果你提前一年或者半年来做说不定整个梳理过程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也不会出去你有机会慢慢去挑选和梳理早点去做这个动作而不是到了最后关键的时候突然来那么一下所以回头看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产品上有很多东西其实想想看也都可以早一点去做

About Light 这件事情就可以早一点做早一点去定义它因为我的原因至少推迟了大概几个月的时间我觉得 Rookie 里面就是但产品型的公司跟很多人理解不一样从来都不是一两个大的决策其实从来都是成千上万的决策最后决定了一个东西做得好还是不好我在这些细节的决策里面通常是扮演一个 chubble maker 添麻烦的人

在公司里面对 你的公司现在大概 400 人左右对其实你们是属于很富裕的创业者融了很多钱你觉得融了太多钱来创业有包袱吗有不好的地方没什么包袱我觉得很多人以为 Rookie 融了很多钱其实看你做的事其实他并没有说融很多钱你就看看 AI 现在融多少钱就知道 Rookie 做的事其实也是足够大的一件事从资金上来讲他并没有说融到很多的钱

但是我对融资的一个基本上的一个观点也并不是说融得越多越好这一直不是我的观点我的观点就是融资都是责任即便我的投资者很多都是我的朋友和非常了解我的人或者说是大家关系都还比较不错的但是某种情况上来讲责任更大了

所以尽量不要去融你不应该融的那个金额的钱对于 Rocky 来讲你像我面临的问题比如现在的产能的不足某种情况人家是我们现在回头看反而是融资没有那么大胆导致的因为你的产能的问题就是如果我那个时候多融一点钱

也许我现在就买断产能这种东西就不会出现现在今天这种产能不足的情况如果真的那么富裕其实是不会出现产能的问题我大不了就多点库存放在那里做成本来看待就好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没有那么充沛的资金所以我们更多的会小步快跑的方式这个产能逐步爬坡的方式那这样的方式的坏处就是你看今天当你流量来的时候你就一下接不住

很多公司都借不住对 是的所以这就是我说我没有那么充分我在阿里原来是算 20 几个高管之一我手上能动的资金是很大的所以我一年可能花最多的时候可能几十个亿所以对资金的概念其实相反反而对大的资金其实心里还是踏实一点的这个可能也是我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优势

也许算是因为很多人可能就不敢去规划一个很大的钱或者用钱去做什么事对我来讲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事实上在去年年底的时候

我们是为大环境作为一个预判是可能没那么好的时候就去年年中抱歉其实我们反而是把供应链变成叫以定贷产你前面有多少订单我再放多少产能所以这个方式在去年的年中看似合理的一个决策实际上导致今年被动了对突然就产不过来了这个其实如果我真的账上有那么多富裕的钱其实我不至于这样我至少会保留两到三个月的库存这个东西

是还是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对未来的判断又不明晰的情况下才采取了一个叫最小流量的一种生存方式这个现在看来那个时候就太保守了新一轮估价融多少钱我们融资从来不设既不设节奏也不设上限因为我们总体来讲我们的持控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团队手里所以能利多少就融多少能融多少就融多少终极目标是什么呢就这样吧

至少代言这的人每个人都换上我们的眼睛先不谈大的目标什么生态这些东西我觉得首先你的产品被大家喜欢真的天天带着它我觉得这个就很不错有什么想对要入场的巨头说的吗挺好的主要健康竞争其实怀疑有什么想对新入场的创业公司说的吗这个行业竞争不是主调

现在其实最重要的东西你知道吗 Rocket 哪怕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方向算是有点信心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的最好的一条路我觉得创业我看创业公司我其实很少去看包括大公司比如说 Rocket 做的什么大公司来跟在后面或者 copy 或者他们能够做的怎么能够怎么样快速追上来或者有他们的方法其实我更担心的是有人走了跟你不一样的路

也许他们有机会就把你颠覆掉所以我更看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会看他们说他们是不是做的我相信他们做不到比 Rookie 更好但是不是跟 Rookie 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路这个我会更担心因为我没有百分之百的肯定说我们这条路一定是所有的路里面黑色人物里面一定能走出去的那条路所以我会更关注这个东西你会发现我自己主要的经历

会看创业公司对会看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其实看大公司的想法第一你不需要太操心因为他总能在各方面嗅得到他的这个东西反而创业公司可能就在车库里面几个人就像我们当年一样有一个好的 ID 突然一下就颠覆掉所以我对创业公司反而是鼓励大家

这个行业并没有成型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时候大家其实不用太在乎前面的人做了什么如果你真的认同内心的认同这件事是对的你们就去做也许有一天我会变成为大家鼓掌的那个人对你也是完全 OK 的完全 OK 如果这个世界别人做得比你更好或者他们的想法比你更好

那就说明这件事就该他们做你为什么要在乎这个你会投他们吗 Why not 对或者投他们或者收购他们或者怎么着对所以我是非常花精力在小团队身上这个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样怎么花精力就是你会天天去看因为看行业里面有什么新的玩家哪怕是小的玩家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产品定义 Haliden 那款产品就怎么样对我觉得这就是怎么说呢就是

你看永远大家在做现在产品里面没有完美的产品都在做取舍大家就做不同的取舍比如说 Holliday 这个产品它的这个方向跟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这个不同但是他们还是受 Ribbon 的影响更大一些我觉得还是在认真看吧但在海外他们的众筹成绩还不错其实还有一个叫义文对吧做了一个更轻量级的虽然是带写次的但是把所有东西都抛掉他们是减法减到另外一个极端

我们也一直在看这个东西其实我今天为止也不能说他们这个方向是对还是错我们就是不断的关注和学习 watch and learnHoliday 我也一样也关注他们的产品定义其实还是不明晰的对不明确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产品是有个清晰的定义的但 Holiday 的产品在能力上还是做了不少的取舍

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像 Rocket 一样做一个 all in one 的产品还是做了一些去速这几家公司其实都还蛮有意思你会发现我更在乎他们的想法我更在乎他们做一些跟我们不一样的设计跟这个东西对于你来说你觉得这项创业怎么算是成功怎么算是失败如果失败你接受吗我对成功的定义从来都是如果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条路是你选择的并且能走下去你就成功了

就是你的成功一定是往内看的我已经往外看的第一遍的成功其实如果用这个角度来看我第一次创业已经很成功了从对大部分人来讲是不是但是这个所以我对第二次创业的一个定义就是如果我认同一件事这件事最后我们能走到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比如说真的让大家喜欢上我们的产品带上我们的产品我们能够一直在这个路上它就成功你偏离了哪怕是你可能赚钱了可能你做了一件

跟今天不一样的事但是可能也赚钱了可能也上市了或者你也怎么着了这个对我来讲都不算成功所以我对第二次人生的成功的定义可能跟第一次不大一样那失败呢失败就是如果你被迫做你比如说你没办法坚持你的梦想那肯定算是一个失败第二就是即便是我最后可能公司赚到钱了或者什么但这不是我要做的事我也会认为很失败我对成功还有一个定义但现在看来是做不到的就是没什么人认识我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定义我对成功的顶级的定义就是大家很喜欢我们的产品但是没有人认识 Misa 这个人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定义我从进阿里我就有这个想法为什么呀因为我见马总他们其实社会包袱还是太重因为我不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老马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他能够扛得住外面对他的各种这些东西我是一个我觉得我自己还是一个 A 人讲产品我可以滔滔不绝但如果你不讲产品我就不知道说啥

所以从某种情况上来讲就是不愿考验自己的人性但现在已经做不到现在这张脸已经成了一个所以我对他的要求就是公司的品牌和产品的热度要远超我个人的热度

我觉得这是我对成功最理想的定义但现在看来有点难随着慢慢慢慢产品的热度和公司的热度越来越高也许慢慢慢慢大家就不会再想起这个人了国内还是流行做创始人 IP 自从雷军和周鸿祎

然后包括余大嘴大家知道我们很多人被乔布斯那个年代所影响总觉得科技公司类似于乔布斯这种模式很有名对不对大家都愿意去做包括 Elon Musk 包括这些东西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真正做的优秀的公司非常多但是能被大家记住名字的创始人其实不多的只不过正是因为

喬布斯和 Elon Musk 太耀眼了所以大家觉得就应该那个才是真正的模式其实不是这样很多优秀的公司你是叫不出他创始人叫什么的你不想做喬布斯对我肯定不想做因为我跟马总跟他们都比较熟其实你现在跟马总你要去外面我随便可以找一个餐厅吃饭可能对马总来讲就不一定合适其实名人就是

你做公众人物做 IP 我前两天还发给他一篇文章就是你要做好准备你要牺牲掉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和张扬对吧但这个不是我要的这个东西另外的话我身边认识很多很出色的人你是叫不出他的名字我最后问你几个快问快答好全球范围内一道你喜欢的食物我喜欢 donuts 一个最喜欢的地点我还是喜欢加州我喜欢 number one 就是

就一号公路一个很少人知道但必须了解的知识点我喜欢考古如果有机会我本来是想去读一个浙大的考古学位的我比较喜欢考古考古有什么细分的知识点可以给大家分享那比如说这个符号很多传统符号你怎么去解读它我是很想用 AI 的能力去解读那些大家这个不熟悉的符号的比如说两组出现的那个几百个符号到底是文字还是不是文字

推荐两本书基于所有你读过的书我最喜欢的书是叫做《我怎么没想到》那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就是把很多东西一旦你看了它的答案你就发现原来这个东西

是这么简单但是他每次就问为什么你没有想到它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不是一个科学理论的书他就是讲了很多很多解决方法是你想不到的但是你一回头看发现这个方法好简单就这本书你可以去去看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另外一本比较严肃的书是就可能也错大街了叫国父论这个亚当斯密的国父论说一个你现在发现了有潜力的创投机会嘿嘿

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我这个企业做成功了我会做下一个什么事我会做深海潜水器深海潜水器用于新的科技大家才去没去过的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太空已经有人做了嗯

基于现在这个 AI 时代你对未来三年或者五年目前能做的最大的一个 BAT 是什么如果有一个想法我最终一定会去去努力拼全力把它做好所以今天做的事就应该是我最大的 BAT 就我是 BATAI 会取代手机 AI 会取代眼镜对 AI 会取代手机

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样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欢迎前往小宇宙苹果 podcast 腾讯新闻喜马拉雅 QQ 音乐订阅张小俊商业访谈录如果你有其他想邀请的嘉宾想听的内容或者你有任何想探讨的话题都欢迎各位听众朋友们在评论区里留言那我们下集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