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05. 和奔驰王忻聊,产业大转折下的德国汽车、话语权和技术battle

105. 和奔驰王忻聊,产业大转折下的德国汽车、话语权和技术battle

2025/6/19
logo of podcast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小珺
活跃在人工intelligence和大模型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专家,通过《全球大模型季报》和《商业访谈录》分享行业深入分析和预测。
王忻
Topics
王忻: 回顾过去20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早期,家电企业纷纷涌入汽车行业,但很快发现汽车制造并非易事。随后,智能化逐渐兴起,从最初的影音娱乐系统到后来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不断迭代。2020年后,随着算力平台的提升,智能辅助驾驶进入中期阶段。如今,汽车产业正朝着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主机厂开始掌握核心技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我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未来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王忻: 我认为,过去20年汽车行业经历了多个迭代周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2004年之前主要关注车辆本身;2004-2014年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影音娱乐系统方面;2014年后行业开始关注主动安全和智能辅助驾驶;2020年后,大算力平台的推出使智能辅助驾驶进入中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挑战,但都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回顾中国汽车产业2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家电企业跨界造车到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以及技术迭代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 20年前,众多家电企业加入造车行列,但很快退潮。
  • 汽车产业经历了多个技术周期:2004年前的传统汽车时代,2004-2014年的影音娱乐系统发展阶段,2014-2020年的主动安全和智能辅助驾驶兴起,以及2020年至今的数据驱动时代。
  • 智能辅助驾驶的发展经历了从规则算法到端到端模型的转变,并面临着高精地图更新速度等挑战。

Shownotes Transcript

TL1 一个黑盒子交付给组织厂组织厂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到现在组织厂说我要自己来 operate 里面所有的数据当他们第一次过来的时候他们第一会非常惊讶说中国的汽车业在疫情期间这几年没有停止下来反而是走得更快了不要用 email 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比如说今天早上我们也有赞会

因为气不过的时候在沟通的过程中 Hello 大家好欢迎收听张小军商业访谈录我是小军这是一档提供一手高密度信息的商业访谈节目商业访谈录其实访谈过很多中国新能源车企的 CEO 和高层今天的嘉宾来自一家德国的百年车企他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执行副总裁王兴

我们聊了聊中国汽车产业 20 年变革的历程以及一家德国车企的转型与秘密故事商业访谈录其实访谈过很多中国新能源车企的 CEO 和高层访谈德国车企这个是第一次今天很开心邀请奔驰中国研发的 VP 王鑫来跟我们来聊聊天先给大家打个招呼吧嗨 你好小军

刚才我们也聊了您是 02 年 03 年就进入了汽车产业能不能跟我们讲讲那个时候的中国汽车产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和状态已经都快是 20 年之前的因为作为一个在这个汽车行业待的老兵我可以真的是讲讲看 20 年前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发展大家看到现在我们的汽车产业都非常的蓬勃大家可以想象到我们在 20 年之前啊

汽车产业曾经也非常的蓬勃一段时间那时候的话有很多的消费者领域的大佬也都加入了造车的一个队列当中包括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手机他也做过汽车春兰空调竟然也做过汽车大家那时候觉得做汽车的话有可能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就可以去做了

但随着大家后面对汽车的逐步的认识发现汽车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慢慢慢慢这个潮也退过去了其实在那一段时间以后的话发生很多很多事情我们现在所做的智能汽车尤其是说到我们的信息娱乐系统在那时候其实有一些雏形但那雏形是非常

非常早期的一个促进因为很多的产品其实都是从家电产品慢慢转移到我们车上来的其实大家有可能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刚刚流行 MP3 到 2003 年之前车上面最主要的还是以收音机为主那时候我们的标准叫单定跟双定就是你是两层的还是一层的没有任何的文字显示

真正文字显示基本上是在 2004 年 2005 年才开始我们定了国标有文字显示那么在那时候最早期的进行娱乐产品当中你听 MP3 你可以看到有歌词慢慢慢慢显示出来在那时候的话其实行业慢慢慢慢有一个叫 PDA 的产品

这个 PDA 产品上面你可以开始有导航大家很多人把一些导航都装在 PDA 上面可以尝试去用但是那时候的 GPS 信号都很差但最早的时候应该是在 2006 年 2007 年我们开始有导航产品真正的开始出现你可以想象那时候所有的地图都不能上云没有云所有的这些

地图全是通过光碟给装的所以一个导航收音机再加一个 CD 机再加它的一些其他的存储器它的重量有可能都会达到 5 公斤到 6 公斤非常重非常大

这就是最早的那时候的所有的导航的雏形真正的我们把地图从一个光盘开始把它拿走都要到 10 年以后的时候在那一段时间新的一个潮流就是开始做被动安全很多被动安全的功能在 2010 年以后就开始慢慢慢慢被动安全

对被动安全的一些功能就可以慢慢出来更多的比如说安全气囊整车的安全气囊全都会在那个时候开始陆陆续续出来主动安全的话基本上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兴起

但是真正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在 2014 年左右开始陆陆续续有些车企开始做一些就像我们现在的 L2 的这种样子的一种智能辅助驾驶但是还是非常复杂要有地图要有所有的传感器去做

那时候也已经开始有一些像 V2X 装载要把它搭建起来在中国的话真正意义上在路上能够量产的差不多在 2018 年我们开始有 L2 的智能辅助驾驶在一般的大直路上面能够有而那时候的话其实大家也是觉得哎产业发展有可能可以非常快很多人预言在 2020 年

就基本上可以有 L3 这样的一个产品给出现很多人就这样子在预估

但在随着我们技术发展然后随着测试的进一步往下深挖的时候发现有很多肠尾效应有很多 cone case 它是没有办法重举的因为那时候的话大家基本上都是用 rule base 在做所有的规划那你做 rule base 的时候随着你测试深入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肠尾效应会被发现出来永远都不能够把它给重举掉

所以大家那时候就基本上处于一个非常崩溃的状态有一段时间其实智能辅助驾驶就非常安静下来了在 2020 年以后大家一下子就非常安静下来包括一些做 L4 的车企发现它没有一个商业落地的模型可以去做闭环模型所以大家退潮期慢慢退潮下来

大概到了 2020、2023 年这段时间以后随着我们的计算机的发展尤其是英伟达它的 Orin 芯片的出来然后我们的所有的这些模型也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而且就是它的迭代速度也就比以前相对来说越来越快了相对来说的话在中国我们有很多的车企的话选择了一些捷径在做智能辅助驾驶比如说特斯拉是纯视觉的

但是这个存尸肯定是依赖于它的算力算法它的高效非常好我们没有办法达到它的这样一个程度怎么办我们去加激光雷达我们多加一些 sensor 去补偿一下它这样的话的话我们的效果也能够达到我觉得应该是在 2023 年的时候大家都说我们要有激光雷达我们要有高近地图

但发现有一个悖论突然出现了因为高精地图它的更新速度赶不上那么经常说如果说你完全去按照高精地图你去做所有的引导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地图没有更新然后你就会有很多冲突就发生出来了所以那时候大家就开始说选择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把高精度去就用一般的地图然后增加我们的感知算法

通过纯视觉的感受算法能够把这个短板给补起来在 2023 年年底陆陆续续的有一些厂家已经把这个开始能够有测试场景都已经开始在做了我相信在下一个周期大家就开始要开始卷 L3 了你为什么在 2002 年 03 年加入汽车产业是因为很喜欢汽车吗

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我本身学自动化的我一直觉得做一些自动化的像机器人的一些产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机缘巧合我们正好是看到汽车是一个那个时代这个自动化的一个极大成者既然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所以我就投身于汽车行业第一份工作是哪儿啊第一份工作是德尔福啊

后来呢第二份就在这了第一份德尔福第二份就是奔驰对当然我之前有些创业也在一些小的这些 stop company 也工作过但是真正一个比较大的时长的第一份的话就在德尔福在德尔福做了大概有将近 18 年

在三年前加入了奔驰你刚刚也提到早期在 02 2003 年汽车产业特别的火很多家电公司都来卷汽车那个周期持续了多久然后多久就退潮了呢大概有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吧那时候的话就是大家用一些我们的 CAD 的仿真软件就是能够把一些很多的车的外观造型都能够把它复制下来然后觉得这样子的话就可以去做汽车但是这样子是

我们把一个车的外形给了但它的刚性它的里面的一些很多的 know how 大家都并不知道所以我觉得那时候大家把车想的比较简单了但是那时候也是觉得这是一个投资的热点一个方向很快当大家发现我要去做碰撞实验我通过不了等等这些事情发生以后大家觉得做汽车并不是一个那么简单的事情

因为你刚刚给我描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就觉得跟现在很像对这是两个大的周期吗我觉得是几个周期几个不断的周期因为在汽车行业当中反反复复有好几个周期比如说像被动安全的时候也有开始大家就投到被动安全里面其实在十几年前我们大家都已经在开始做很多的泊车都已经开始在做了但那时候发现可以做出来但是因为感觉

感知系统比较贵成本比较高慢慢慢慢大家都放弃了所以我觉得就是整个汽车行业在这个过去的 20 年里面都是一直在一波一波的在迭代都有一些比较大的一个周期在做如果要总结一下这个 20 年的周期你会把它分成那几个周期 04 年之前我觉得是一波周期从 04 年到

到 14 年应该是一波周期然后 14 年到 20 年是一波周期 20 年到现在应该还在一波周期当中这样是区分的为什么 04 年之前的话其实大家更多的还是讲这个更多是车所以说智能化的东西其实非常少

从 04 年到 14 年这段时间的话其实大家主要讲到智能化的话就是影音娱乐系统把一些我们的更多的比如说什么 6.1 声道的杜比音响放到我们车里面去把导航放到我们车里面去就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大家都在铺这个从 14 年开始的话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大家转了一个赛道就主动安全智能辅助驾驶这一块就慢慢慢慢给呈现出来

但是我觉得还是在一个比较早期大家对智能辅助驾驶并不是了解的那个阶段所以大家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困难但是在 20 年以后当我们的这个大算力平台推出以后大家发现以前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大算力平台现在是有办法去解决了所以我觉得到现在来说是一个真正我们智能辅助驾驶走到一个中期的这样的一个阶段

相比 20 多年前和现在造一个车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没有我相信造车本质应该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从生产工艺到设计流程都是有很大的变化那我就举个例子是我们现在的智能辅助驾驶其实我们在奔驰我们在 198 几年时候我们有个普罗米修斯计划

我们那时候的话就是开始在探索要做智能辅助驾驶你很难想象那时候我们把我们车放在一个卡车上面然后让他要跑智能辅助驾驶然后后面我们把所有的算力所有的算力平台还是另外一部卡车你就有一个很大的卡车是做所有的

我们的计算机然后这些东西到现在大概就一块芯片就能搞定了所以很多的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想法 20 年前到现在我觉得有天差万别的一些变化你为什么在三年前加入奔驰在我这个年纪的话奔驰

奔驰车永远是自己的一个梦想如果你有一个奔驰车那简直真是从小的梦想所以当奔驰说我们要在中国见到中国的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的团队以后我觉得挺好我可以把我小时候梦想的车在这个梦想车的公司里面来实现我的价值来实现我的梦这多好一个机会他们找了你对

当时是不是也在行业上在发生一些变化以前 Tier1 做的事情主机厂开始自己做这个变化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样的对的因为大家发现我们现在慢慢转变成一个数据驱动的一个时代我们曾经一直在说每天我们可以收集很多数据只要车在路上跑我们就可以收集很多数据但这些数据怎么用其实大家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一个方向

更定论当智能辅助驾驶出来以后大家发现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不断的去迭代让智能辅助驾驶的性能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大家觉得我们开始要掌握这些数据掌握里面的所有的设计让我们的用户能够非常快的得到一些新的更新跟体验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变化情况下面来说就从以往的话 TL1 一个黑盒子交付给主机厂主机厂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到现在主机厂说我要自己来运作 operator 里面所有的数据让我的客户更好地能够享受这些新的功能慢慢的话我们可以看到 TL1 越来越多的是白盒交付慢慢慢慢地退出了他们的设计领域而变成了一个生产领域

很多的 TL1 现在就是开始主攻的话就是生产他们制造生产成本还是会很好控制但在设计的话就慢慢都会到了 OEM 这里 OEM 来掌控所有的设计所有的这些设计都是掌握在自己的团队手里这样的话它的迭代速度才能更快它所有的项目的进度才能够非常好地给把控起来

汽车产业发展了上百年为什么一直都没有主机厂一直没有主控这些核心的技术为什么要一直要交给 TL1 就是这个产业格局是怎么形成的我们以前读三国叫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你要说到九几年开始那一段时间之前所有的主机厂里面现在我们看到 TL1 都是从主机厂里面出来的比如说像德尔福像韦士通等等他们都是其实都是像福特像托尔福

通用的一个部门都是一个组织上把这些东西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但他们发现如果把所有的这些部门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他们所设计出来的这些东西的成本会非常高因为他们要有更多的流水线的成本的迭代才能够分摊这些成本这些就不划算了

所以可以看到在 2000 年时候很多的厂像福特像通用就开始把陆陆续续的这些以前的自己的一些部门都 spin off 出来那时候形成了像德尔福啊韦士通啊等等这样的一些大的一些零部件公司所以我觉得说

以前也有过这样的一个时代所有东西都是由 OEM 自己来做但这里面就是完全我觉得是一个商业就是说当你的成本不那么经济的时候那你总要想一个不同的出路来做但现在的话我们更多想看到的不是说这个商业考量而我们更多是希望以用户为中心我们怎么能够时时刻刻给到用户他想要的东西这样的一个

反应速度的话如果还是由 TL1 和主机厂这样的一个合作关系来做的话就会非常慢那么由主机厂自己来做的话速度就相对来说就快很多但是因为车企它其实有不同的价格区间有的是豪华车企像你们然后有的是平行价格的车企如果都用外部的这些 TL1 的话在那个年代他们是怎么定义他们的车的价格和是否豪华这件事情最主要还是

设计还是在每一个不同的 OEM 他们有对一些豪华车的定义对吧它的功能上面来说或多或少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面他会来把它的价格跟成本有所区分出来

最简单的一种你说刚才我们说到十几年前豪华车上面都会有 DVD 像奔驰的车上面都会有电视机叫做 TV 能够通过微信电视看电视机这是豪华车才会有的你想想我们如果十几年前我们还是在一个桑塔纳的年代对吧什么都没有所以其实是越豪华的车它的

功能是越豪华的一个是功能另外来说就会包括一些其他的配置比如说阻断权啊被动安全的一些配置那比如说像奔驰我们基本上在 80 年代开始就把很多的东西都已经

放进去了比如说我们现在说我们一定要系安全带这件事情其实最早的时候是由奔驰第一个把它引入到我们的车里面去的包括后面的现在我们大家都做智能辅助驾驶都知道我们 esp 但 96 年的时候是奔驰自动先把它给放进去了后面我们现在大家都听说了 AEB 那也是奔驰最早时候把他那在豪华车上面他一定会把一些

比较先进的一些技术率先的把它给布置到我们车里面去你是在三年前踩着这个主机厂开始把贴腕做的东西收拢回自己公司的一个潮流之下然后加入了奔驰那加入进来之后跟你之前认识的奔驰有什么不一样呢说几个最大的反差

先说我们的这个团队我进来的时候我们曾经有个计划我们叫 Home away from home 就是虽然我们远离我们斯图加特我们总部但是我们这里生产出来的东西还是要有奔驰的标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是希望把原汁原味的德国奔驰所设计出来的东西

把它能够释放在中国市场所以我们这里负责很多的测试落地保证大家能够享受到最好的产品但也在那个时候的话我们看到了很多智能化的功能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面跟德国我们的很多的文化理解产品认识都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我们后来我们就开始 launch 了我们叫 RD3.0 我们要在中国我们有中国团队我们自己主控所有的设计能够观察到能够感知到我们的中国用户他们的那些对产品的不同的要求然后设计出他们想要的产品所以我们的团队从那时候到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一开始大部分人都在负责测试然后到现在的话我们开始自己做很多的研发跟设计

比如说我们在两年前新推出的我们的长轴版的一级车上面有很多功能是中国团队自己来设计的这个其实挺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在很多的新势力的我们的车企有商他们那边他没有像我们这种很多的以前的 Legend C 的这样负担也没有那么多不同的车型那我们要考虑到那么多不同车型还要考虑到以前的价格情况下面再把中国的这个功能给叠加进去

设计出来就非常难最终的话我们通过 11 月的努力大家团队把这个东西给干出来包括我们也有泊车工但我们发现我们的泊车工在德国因为大部分的泊车都是在地面上在中国我们大部分泊车都是在地下地下跟地上有很大的变化你看你到地下停车后你会发现地板是有很多反光的

所以你要通过这些操纵波传感器你去做这些调教的话就会有很多的 noise 噪音会出来那么这是在德国的时候其实不会碰到的那么我们在中国的时候我们跟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把这一块通过视觉

补偿把它给解决掉了所以说我们倒车速度也很快驳车驳入率也很从一开始是大概我们只有 70%到现在我们基本上 95%以上的驳入率这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的另外来说的话中国的用户他们也认为说奔驰是一个豪华车品牌我们是希望看到更豪华的一些设计当然我们的内饰大家都会觉得是非常好在一级车上面我们不光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内饰我们还把我们的

大概目前为止在中国市场也是只有我们才有的 3D 导航引擎放进去所以你可以看到所有的我们的道路的渲染全都是比较立体的 3D 的我们在做而这些第一全都是由中国团队自主来开发第二也只有在中国市场你才能买你同样买一个一级车你如果在德国市场上你是买不到这些功能但在中国你可以买得到 12 个月的这个项目是当时是怎么立项的

其实也是非常有挑战的

我们正好是在疫情期间我们觉得光只是一个 L2 的这样的一个智能辅助驾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了所以我们做了很多的可行性分析在现有的所有的我们的这些算法情况下面我们怎么去改那时候的话我们还是问我们的德国同事把他代码全都拿过来我们同事尤其上海同事关在家里面开始研究所有这些代码然后

做防针看这些可行性的可能性有多大大家正好就把这个 demo 就做出来了我们就把这些 demo 拿到德国区总部让德国总部看一下我们能做到这样的一个效果大家都很惊喜说你们真的这样做到我们说我们真的这样做到所以我们的时候就立项说我们 12 月我们要把这个做出来我们一定要赶上我们的一级车的量产周期把它放在我们新的一级车上面去

也是很幸运我们真的把它给做成了这个是中国团的自发要做的还是总部要求的我们自发做的自发要做的总部倒是对你没有要求是吧总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你要想在那一段时间疫情的时候大家其实两边的沟通

是很闭塞的大家都是通过线上知道一下中国是怎么样发展大家更多的聊的可能是一个疫情但是我们在中国的团队其实还是能看到我们行业当中的很多的发展所以我们说如果还是用我们以前的这个产品去放在我们新的车型上面来说有可能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不够的

所以说我们就提出来说我们要做一些新的这样的一个尝试把新的功能放进去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这样的我们能够把更多的好的功能由我们提出来然后因为我们更靠近中国市场由我们提出来由我们来设计但是同时的话我们是 100%和总部保持一个公开透明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做哪些事情这个当时有什么战役名称吗这是一个战役吗就是我刚刚说的我们叫 RD3.0 就是

这边包括了刚才我说的所有的基本上所有的一些东西包括我们要做一个最好的导航所以我们做了 3D 引擎的导航我们说我们要加强我们要隐悍我们的智能辅助驾驶然后说我们要把我们的手机上的 apps 要提高用户的时长使用我们 apps 的时长把我们的泊车也给它做进去我们说我们有五根柱子 fire pillar

我们每根柱子上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说我们在这两年之内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产品做出来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您刚所说的战役 RD3.0 当时是哪一年哪个月开始的这场战役 2022 年的 9 月份吧

2022 年的 9 月然后一直做到 23 年的 9 月进行陆陆续续吧我们应该是我们新的一级车是在 23 年 12 月正式的量产发布我们基本上差不多这个时间把这些东西给放在了我们的新的一级车上面去总部第一次看到这个新功能的时候有什么反应 Surprise

非常惊喜 2023 年是上海车展那时候很多德国老板都来了中国对的当他们第一次过来的时候他们第一会非常惊讶说

中国的汽车业在疫情期间这几年没有停止下来反而是走得更快了所以他们看到很多的新的车新的产品就是让他们比较 surprised 第二我们公司的这些领导他看到了我们中国团队也没有停下来你想想看上海我们的团队在 2021 年时候是零

到我们现在几百号人就在这一段段时间里面我们随着我们队伍的建设起来我们把我们的产品陆陆续续都放在我们的车上面让他们能看到不只是 PPT 实打实的大家可以上车看到所有的这些 demo 那对他们的

惊讶程度是你可想而知好奇欧拉蒂斯体验什么反应他还是非常的感谢他给我们非常多的 appreciation 觉得我们真正意义上在用公司所贯彻的

这种企业家精神在往前走尤其是在我们这几年其实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就像我刚刚所说你有很少的沟通大家都是线上的所有很多东西你要通过两个不同的国家还有一些文化差异和认知差异你要把它给融合在一起然后把它给做出来而当中的话还需要很多的德国同事他们也是

非常愿意要跑到中国来跟我们在一起帮我们去把这些东西的实现其实

真的不太容易过程中有感受到过阻力没有我觉得应该不是阻力吧我觉得是一开始的大家认知不同慢慢到大家互相理解到最后的互相支持到大家最后共享喜悦的一个过程在奔驰这几年如果要细数一下你重点推动了哪几件事情的落地我可以说在奔驰这几年没有一天是不精彩的我觉得每天都过得非常非常精彩但是

但如果说真正推动了一些大事情的话第一件事情我觉得一定是我们把奔驰上海数字技术中心给建立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我觉得这件事情在总部的帮忙情况下也在上海地方政府的帮忙情况下

很快的从什么都没有到我们一栋新楼拔地而起当我们的员工全都能够目睹进我们新的办公室今年四月份我们大家全都目睹进我们新的办公室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应该是这几年我觉得做的最让我感觉到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第二件我觉得非常自豪的事情就是我们上海团队和北京团队大家共同努力在我们

新的一级车上面我们能够把很多中国特色的一些功能给它做出来这两件事情让我觉得非常非常自豪而且也为我们接下来的所有的发展给我了很大的信心我听起来其实中国团队和总部的话语权的关系是争夺过来的是我们承诺了我们交付了

我们大家产生了信任英文叫 We commit, we deliver, we trust 这是一个过程我觉得很多事情是建立在一个信任的基础上面你没有信任是没有办法把事情往下推进下去的所以在跟总部的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一直在承诺我们能够做哪些事情我们不 over commit

但是我们也是会带着我们的一些野心带着我们的一些 ambition 我们要去做一些事情最终的话我们按时保证质量的把这些东西完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我们的信任关系就建立起来现在奔驰中国研发团队的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它跟总部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沟通机制我们是奔驰海外最大的一个 LAND

在中国其实我们人员快速的增长这几年我们应该翻了一番现在我们大概北京加上海我们差不多有 2000 多个工程师有很多的新的车型也都是在中国我们陆陆续续在设计车型是有中国工程师设计

车型内外饰很多里面电子电器很多都是由中国工程师来主导来设计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就是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这些我们的设计任务从总部我们会 shift 到中国来由中国的工程师来而且我觉得尤其是在对中国市场我们的产品的话语权是会越来越大

那么这个怎么说因为我们更理解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知道中国市场的变化我们知道哪些是我们应该主攻的方向所以我们的开发的节奏和我们的产品的我们的规划图基本上就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制定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就是我们跟着我们的总部的节奏因为

他们是有他们的节奏他们的节奏也是很对的但是他们看到更多的是全球市场那么在中国市场尤其在中国市场那么卷的情况下面你需要有个快速响应经历了前几年我们这样的一个过程我觉得总部给我们很大的一个授权愿意听我们愿意看我们能够把这些产品能做出来比如说像我们现在又在筹措满志的今年我们会有一个我们的新的 CLA 的车型会出来它是在我们新的

就我们叫 NBOS 1.0 的架构下面全新的一个架构下面做出来的一个电动车型在这里面的话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在罗马有发布但是在中国的发布还是会有很多只有在中国市场非常有特色的一些功能中国的 RD 团队和总部的 RD 团队是怎么样沟通机制比如说你们多大频率开一次会基本上每周都会开会就是

就像我刚刚所说的其实我们是整个的全球的 R&D 团队当中一份子我们并没有说中国是中国全球是全球所以我们这里所做的所有的事情我们都会让总部的人知道只不过就是像以前的话总部会给我们更多的

指导说你必须按照这样做这样做到现在的话他们有更多的会听取我们的一些意见跟建议来做这些事情因为比如说我们大家对一些产品功能安全的定义因为文化不一样你肯定会有一些差异性那么这些差异性的话以往的话总部就是以前几年前总部就说我必须你这样去做

但我们现在说不不不我们通过我们的很多的数据分析我们也会做很多的 servi 我们会用数据来证明这件事情我们应该要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那么总部在看到这些事情以后现在越来越多的会采纳我们的意见跟建议

battle 过吗哪些事情上 battle 赢了哪些事情 battle 输了 battle 是正常的我觉得是这些 battle 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有益的一些 battle 比如说你像我们在做智能辅助驾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吵一些法律法规和我们的一些用户使用习惯相关的一些问题其实这行业当中大家都是一直在吵的那对我来说的话我就觉得就像我刚刚说的我说这样的一些 battle 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有些时候的话我们不能太积极

我们有些 30 有些 60 有些更久大家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应该是在中国唯一的一个车企我们在智能辅助驾驶操作系统上面我们用了 QX 我们没有用 Linux 最大的区别是 QX 它是一个封闭的它是安全等级非常高比如说我们做仪表你要看现在所有的人做仪表的

它背后的操作系统一定是 QNX

不会是 Linux 因为它的安全等级最起码要达到 SLB 那么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的话我们要基本上达到 SLD 基本上像医疗行业的所谓医疗器械这样的我们有很多的友商我们说我们叫 Safety Linux 但还是个 Linux 因为 Linux 你说它是个开放的是个人人共享大家能够贡献的这样的所以就很考量你到最后对于功能安全上面大家认知怎么样会有一些

不同的理解不会像 QX 它的要求那么高但对我们来说的话安全永远是我们第一位的即使是非常难我们还是选择了 QX 作为我们的智能辅助驾驶的操作系统有没有气不过的时候在沟通的过程中有

有有有肯定有肯定尤其像我们的 UI 的一些设计中国人看惯了我们的所有的这些 UI 设计但是我们的 UI 尤其比如说我们拿一个网页我们拿到德国去我们的德国同事说我也找不到你们想要的功能在哪你所有的这些案件我太多了我找也找不到但他们给我们东西呢我们说你要有很多步才能找到这个功能就基本上没人会用的所以我们在这上面大家经常会会有很多的这些这些 battle

对不同国家的人他的那个使用习惯差异非常大对就哪怕是一个网站界面的设计风格都会非常的不一样对的所以我们现在经常也是在说有可能我们会为中国我们自己定制化我们的所有的 UI 起码来说我们中国客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个使用我们就尽量的让中国客户用他们习惯的方法来操作我们的系统

德国企业你们在 battle 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我相信肯定不一样我其实没有在中国企业待过所以我不知道中国企业的 battle 到底是什么样但我在美国企业待过但我觉得确实跟在美国企业还是不太一样美国企业比较直接它基本上就是就是论是把很多事情在会场上面去把它 battle 清楚所以你可以想象的他们是希望一次性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这个 battle 的过程会变成非常的激烈有些时候这个气氛是很难控制的

德国企业的话我们的 battle 还是比较温和的那会妥协的成分大吗大家都会有我们在所有的合作工程中我们还是希望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大家都是工程师用数据和事实放在面前以后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沟通有可能会更高效一点都说中国团队现在拥有了一些主导权那到底这个主导权有多大哪些事情上一定会听中国团队的哪些事情上会给建议权

哪些事情上是一定要听总部的现在的我们的主导权已经是蛮大的一个状态比如说在中国的所有的这些应用都是中国团队可以自主去主导

比如像导航音乐等等因为这些应用的话国外也没有所以这些全都是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你可以知道我们的所有的这些路测都是要在中国发生的所以说你这些必须是由中国来主导就是要在中国上线的东西中国团队可以主导对其他的呢

其他的我们现在在慢慢在影响我们的一些架构因为我们觉得中国的我们的架构的我们的友商它的架构的迭代也是非常快的所以的话就是我们现在也在陆陆续续跟我们的总部在谈一些架构的一些设计跟变化还有就是像现在我们 AI 很火对吧对吧

那么其实在欧洲的话我觉得 AI 还是需要一个慢慢让大家认知的过程但在中国已经是我觉得是家喻户晓有 AI 在各个地方都会有多多少少一些 AI 的一些应用那么在这方面的话我们也会跟德国同事来建议在我们的系统架构的设计当中咱们把 AI 的一些元素给它放进去有可能我们先在中国先放

先尝试着我们能通过一些数据的迭代数据的挖掘能找到一些非常好的我们叫 killer feature 对总部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经验的一个积累一般德国同事看到中国公司做的这些非常激进的事情以中国团队提出的诉求他们会是什么样的 feedback

非常正向尤其是现在的话我们现在的互相的沟通面对面沟通比以前要多很多我们基本上每个礼拜吧我们应该都是有多个同事会在中国跟我们在一起

做测试录测也有我们的中国同事会飞到德国去把我们的一些成果展现给他们所以他们现在对中国的这些理解是越来越深刻了他们知道中国团队所有的所做的这些事情其实是对整个的我们全球的这样的一个战略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一个布局所以我觉得

他们还是很开心看到我们这样的一些变化你刚才说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架构上的变革期待吧那这个期待变革你觉得理想化的架构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还是我们会把更多的这些 AI 的一些元素能够把它放在我们现在所谓的 SOA 的架构里面去我觉得车慢慢慢慢的也会从大模型开始

引入到一个 AI 的一个状态举个例子说我们现在的智能辅助驾驶我们的前视摄像头它的分辨率比以前要提高很多我以前我们在做的时候大概就是 2.5 兆到现在的话都是 8 兆的这样的一个这样的一个分辨率情况下面它其实可以捕捉到很多的细节

这个很多细节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我们以前在做 L2 的时候会经常碰到一个难的一个 case 就是我们在往车子再往前走的时候横穿有一个比如说有一个电动车会出来但是你不知道它是会到你面前它会右拐还是会直接撞到你

你很难去理解它这个以前我们的感知只是一个感知到物体但你不知道感知它下一步它到底想要干什么但现在随着我们的这个大语言模型的加入之后我们有可能会感知到它在干嘛比如说它会左顾右盼呢对吧这些细节你把它捕捉进来以后你又知道它有可能它是想要诱惑它不会撞到所以你不会像现在如果说我们碰到这种情况下一定会降速嗯

因为你安全你就一定降速那以后的话你会理解他他有可能要干什么那么你就知道在这个情况下面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策略比如说有些时候我们路过一些小学我们以前的感知的话你只能感知到这是一个人但是你不知道这是一个小孩子

还是一个成年人那在我们以后的感知逻辑当中的话我们会知道他是个小孩那我就可能要更谨慎那我也可能速度要放慢因为小孩有很多不可控制但如果是一个成年人那我有可能我就还是按照正常速度这个在 AI 迭代以后的这个周期当中会对我们的智能辅助驾驶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而这些和我们的

现在的 SOA 架构要能够把它非常好的能够关联在一起要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就是在以后的这个架构当中除了现在的我们现在 SOA 上面有安卓的给信息的系统 QNX 给到智能辅助驾驶他们之间有可能还会有一些 AI 把他们给能互相的通过一些 agent 来跟他打穿互相能够去理解

对方到底要做什么事情 Agent 的互通对 Agent 的互通中国的 RD 团队的组架构是什么样的这两千人基本上复制了我们的德国的这个组架构有我们的 R&D 的 Head 然后在我们不同的部门我们也有相应的 VP 像我我来自于智能辅助驾驶和信息区的所以我是这一块的这个 VP 但我们还有整车的 VP 还有做 eDrive 的 VP 我们相对来说我

我们就是比较简单就这样的一个一个份额然后大家汇报给中国的 CEO 对大家汇报给中国的 RD 的 head 我们中国还有一个 RD 的 headRD 的 head 会汇报给中国的 CEO 这个架构在全球架构下处于他那个地方

也是这样我们会在我们整个全球的 R&D 的架构下有一个专门的中国 R&D 的架构对 R&D 团队每周都会开会都会因为相对每个都有自己的 counterpart 像我们我就会跟我们

在全球的管智能辅助驾驶的管智能辅助驾驶座舱的我们的 head 经常跟他们说我们到底做哪些事情我们准备做哪些事情有哪些事情我需要你帮忙有哪些经验我可以分享给你我们基本上每周都在沟通那刚才我们也说到就是在中国会有一些专门为中国设计生产的功能当这些功能要反向输向全球的话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和过程以及需要做本土的适配工作吗

肯定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国外的法律法规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讲做智能辅助驾驶如果说我们要把智能辅助驾驶输出到我们的全球的话我们所有的智能辅助驾驶的这些测试就等于说反向的我们要到德国或到美国去重新要去测一遍

重新拿到数据重新进行所有的这些训练最主要的话就是一个平台化设计但是在不同的 region 你是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他特有的那些法律法有欧盟的法律法规跟美国的法律法规有点不一样真的就是你刚刚所说反向因为以前的话都是德国做完了以后拿到中国来我们在中国我们做我们所有的测试过法律法规要求现在的话等于说中国

中国做出来以后也一样一样拿到全球去做这些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泊车基本上就是中国团队主导

为全球开发欧洲的泊车跟中国又不太一样但是它的场景是中国的场景可以覆盖的所以说我们泊车就基本上所有的设计开发就在中国做然后做完以后即使在德国生产设计的车它装的都是中国的我们的算法但是我们所有的测试也都会在德国进行也会过它的所有法律法规

反向说送给德国一般有多大的一个周期其实一样的一个迭代周期比如说我们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跟着整车走我们做完以后我们看这个整车在全球它在一个什么样的一个节点它应该要去

做它的法律法规测试了那只要在那个节点上面给到它就正常的按照做法律法规的时间去走一般来说大概六个月到十二个月之间这样的一个根据不同的功能它会有一些区别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这样的一个做法去做接下来我们对新技术有什么新的预期可以有的预期第一的话我觉得因为我们是全球第一个

拿到 L3 自制的在欧洲跟美国的所以 L3 在中国落地一定是我们下步要去实现的一个事情第二个来说的话适应中国现在的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要考虑把更多的 AI 的一些技术引入到我们的车里面然后通过我们的用户迭代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

我们的所谓的 kid feature 其实我一直在说我要在车上找第四个功能第四个最常用的功能其实我们很多的驾驶员在车上面最最多又要用的功能打航对第二个有可能就是信息娱乐听听音乐这些是第二个功能现在慢慢慢慢开始多起来的就是 ADAS 什么是第四个呢其实大家都在找但是我们相信这第四个应该是跟 AI 技术相关的

而且大家可能未来开车的时间自己驾驶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所以他的司机的时间是被空出来了是的就取决于不同的车型如果说正常的一些只是一个 passenger car 的话肯定越来越多的如果说当我们有一些 L3 的功能能够越来越普及的话大家在车上更多时间它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空间

而不是一个只是一个交通工具那么在这做这移动空间上面我们也有 Tbox 可以连上网对吧我们也有那么多屏幕我相信大家就会更多在想但在这个时候我的手被彻底释放出来了以后我应该

还能做哪些事有可能是办公有可能是休闲但是肯定他会把它当做一个第三空间去用你怎么看待智能化这是一个不可逆的一个趋势大家对智能化的其实期待还是很高的第一我觉得我是会充分的拥抱智能化但是同时的话呢我又不想把智能化变得非常的激进

因为我觉得就是说我们有很多的用户体验其实是在一个静态环境当中的体验比如说手机我们每人每天都用很多手机工作也好学习也好聊天也好但这是一个在静态环境当中我们做的但是如果说在移动的环境下面

智能化又会是什么样一个形式我觉得首先第一点我们应该是保在安全然后第二点我们才开始考虑智能化但是我确实就像我刚刚所说的随着我们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面智能化的空间在车上面我觉得会被越来越多赋予它一些新的定义跟新的一些功能比如说在车上可以办公我相信很多现在慢慢的我们的 online 的一些

会议软件也会被布置在我们的这个车上那同时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上面还能够直播呢我们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一些一些一些事情都可以在上面做但现在是肯定不行你还是应该是双眼非常关注所有的交通路况但是在不久将来当 L3 开慢慢慢慢的陆续普及起来我觉得这些智能化的功能就会慢慢实现出来但另外来说的话我还觉得

当车越来像一个智能载体的情况下车车通讯一定是要重新提及它的一个高度的我们现在的其实车车通讯还是一个比较的早期阶段或者说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车车通讯但是我觉得当我们的整车的智能化的程度越来高的话车车通讯一定是要被重新定义更提及的

这个什么时候会重新开始定业你对他的时间有预期吗我觉得在 L3 的情况下面他就应该是要重新考虑因为驾驶员他自己有眼睛对吧他会感知到所有的其他车辆的一些变化比如说 cut in 他要进来他会感知到那通过这些感知他会知道我应该处理怎么去处理但是到 L3 的情况下大部分情况下还都是由车自己来开嗯

那么如果说我们那时候会是一个非常 mix 的一个情况下面有些有 L3 的有些没有 L3 的就在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这个情况下面来说

如果说我一个智能车跟一个不智能车你要有一个 cutting 你怎么去互相理解它的它一定会产生很多冲突但是如果说在车车通讯之间我们能够把所有的这些握手这些 agreement 都能把它给定义好情况下面这样的冲突我就会减少很多现在有可能还不是一个必须

必须要去做事情但是随着我们的整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当它变成一个智能铁的情况下面车车通讯它是一定要被重新定义出来车车通讯的定义主体应该是谁

当然是由国家来主导有国家来主导所有的这些定义但是我觉得是需要每个企业全策全艺要能够提供大家的相应的这些建议给到国家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我们现在还是有我们的 V2X 的法律法规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现在我们的 V2X 基本上它不是一个高精定位

所以说我知道我可以把我的这个 message 给发出去但是你不知道你发给了哪部车你是发给同车道的车还不同的车道你也不知道因为你没有一个高近定位的话你只知道我是在一个车道上但是在一个这样的一个大的车道上面有可能有四条车道跟五条车道你不知道你是跟哪条车道上的车进行通讯的所以现在这个情况下面其实还

还是一个我刚才说还是一个非常早的测试但以后的话如果随着比如说高精定位高精的这个 GPS 能够把它给引入进来以后我起码知道我是跟本车道的车进行通讯因为其他车道如果它不进来对我驾驶来说没有一个危害性对吧但是我本车道车如果它前面有击杀那我就应该做相应的措施

去做对吧或者是我临近车道的车如果要卡定进来的话那有可能他会给我一个预警让我知道一下我要变道进来如果再隔一个车道的时候他那边发生的事情其实跟我就没有太大关系无论他发什么消息我有可能就直接就过滤掉他现在是技术可实现的吗在技术程度上面来说他是应该可实现但是还需要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来去定义他所以就刚才说我说

所有的这些定义的话一定是由国家来主导每个国家有可能还都不一样那有国家来主导但是需要每个车企要全策全议给到意见给到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合作关系是的中国车企在智能化上非常的激进你怎么看我觉得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我觉得但你觉得奔驰不要那么激进在做我们所有设计之前我们有可能更多的先要考虑到一个安全性还有就是我们应该理解我们所设计出来的这些功能

它对我们的用户是不是真的有用我们不要去就是为了噱头而去 overdesign 我们应该是聚焦于真正能够给这个用户驾驶带来安全带来乐趣的功能上面而不是把一些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功能都堆积起来其实

最后驾驶员都不知道怎么用我们自己有我们的后台数据我们会看哪些功能有可能这一年我们的驾驶员用了频繁次数很高比如像导航或停运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数据可以看到他就一直在用但有一些功能比如说系统设置等等一些功能他其实

就一年下来也没怎么来用对吧包括我们其实我们以前那时候的话我们在看一些比如说像这个记忆泊车功能挺好的而且我觉得这是是需要去设计因为它会引领我们走到我们的所谓的 Auto Valet 的那种泊车 L4 等级的这个泊车但是实际上它现在的应用其实还是很少因为没有很多人都有个固定停车位对吧

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关注哪些应用真的老百姓很喜欢我们在上面应该要把它做到极致尤其是奔驰我们想要做的东西就是只要我们去做这个功能我尽可能的希望把它做到极致

这才是为什么别人会选择豪华车的不是说你有我也有而是说我有的但是我做的更好现在豪华车是靠智能化来定义吗智能化和豪华智能化科技和豪华之间是有关系我觉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不能没有但是你不能做的也是琳琅满目我觉得比如说像豪华车

就像我们刚刚所说我们的比如说智能平权所以说该有的智能功能它都要有但它不能够有非常多的很多的对老百姓来说他一辈子都不会用到的那些功能你把它放进去其实没有意义但在这些功能上面来说要把它做到一个极致的用户体验感这是很重要就是所谓的豪华豪华车无论什么时代

我们在定义豪华车的时候它的设计感是不能丢失的这只是我们说智能智能只是一个功能你说我有 AI 我有语音识别我有智能辅助驾驶它只是个功能那我怎么能够把它做到极致呢那就是豪华车你要去考虑的语音识别无论什么情况下面我能够更理解

我能够听得懂你在不同的情绪下面所说话的含义这是我们要去做的你说豪华车跟一般的车我觉得你说功能上面来说其实大家是差不多的但是你要说到用户体验的直直性那是豪华车的车企应该更关注的一些地方

刚才我们说配置越高可能价格越高还可能越豪华今天打破了这个判断吗打法说像我们做这个 AI 吧

你要去把很多东西要做到极致的话就比如说像云你的 token 就会比别人要多你的细节补做就要比别人要多对吧那同样是比如说做智能辅助驾驶你用 4 兆的摄像头前四摄像头你也可以做智能辅助驾驶没有问题但是他的感知就不会像那么丰富所以你要用到 8 兆去做我们就要提升我们的硬件配置

否则你就做不到你们现在是多少比如说像我们的促仓我们用的是高通的 8295 然后我们的智能辅助驾驶还是用的是英伟达老瑞所以我刚才其实想问的是智能化可能会成为各个车企的标配那在今天这个时代下怎么再去定义豪华就定义豪华的标准变了没有

本质上面是没有变的而且对于豪华车的车企来说其实它是有它的可以说是护城河的地方因为豪华车它不是一天就是豪华车你不是说这个我有很多的配置然后明天我说我这个车就买一百多万我就是一个豪华车豪华车是老百姓心目当中的豪华车才是真正的豪华车

而不是自己说我是豪华车就是豪华车这是怎么能够养成呢那是一个很长很长时间的在老百姓心目当中的一个品牌的这样的一个积累对吗就比如说像奔驰我们有基本上 138 年的历史了

这 138 年有很多的起起伏伏对吧碰到很多很多的我们技术变革那在这 138 年的当中我们也推出很多新的产品但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的挑战但是 138 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说我们要引领豪华车的汽车因为这样一个信任感一个品牌力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会有我们的比较忠实的我们的客户那么他们

对于奔驰的定义对于奔驰的产品的期待其实还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说我们真的需要理解我们的客户我们怎么能够设计出我们目标客户或者是我们的忠实客户他们想要的那些产品出来以前的话我们有可能是只能是在一个模拟时代去做他们想要的东西你要皮作业我给你皮作业但现在到了数字时代的话我就可以把它切得非常简单

我可以去理解我们每一个用户他自己的 profile 他对于这个产品的理解到底怎么样那么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就尽量按他想要的东西去设计比如说有些车企我们说我们要把车里面做得非常的热闹有屏幕有音响等等但是我们有些航花车的车子他其实就希望在里面是一个最安静的休息的环境他想要的就是清晰

极致的宁静能够有非常好的相分能够让他能够在那短暂的片刻充分得到休息所以大家对于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要去收集他们的一些想法他们对于这个素质豪华的理解是什么那我们根据他们的所有的要求我们设计出他们想要的这些产品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护身盒因为这是一个大量的以前买我们车的这些车主们

我们不断的跟他进行互相的沟通以后我们能够知道他的用户画像是怎么样的我们怎么能够设计出下一代产品能够满足他们他们的需求然后继续来买我们的产品所以我觉得就是说

从理论上来说这样一个 concept 是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是从以前有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角度来看而现在因为有了数字化那我们有可能可以把它切得更细更碎然后更精准的来知道我们的用户他到底想要什么来做什么事情说到用户理解说到用户画像我很好奇中国的奔驰用户和海外的各个国家的奔驰用户的画像是什么不一样可以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的我们的这些用户当中的话你看我们奔驰车我们其实还是有不同的车型的比如说买我们 AMG 的用户买我们大 G 的用户和买我们迈巴赫的用户

他们其实是对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那就光我们不同的这些用户的话可能给他所定制化的产品也是不一样的这不光是以前传统是说我座椅上的变化我的引擎上的变化我的整个车身的刚性结构的一些变化但现在因为数字化了以后我所给他所提供的数字化的功能

也都会是不太一样比如说 AMG 的有可能会更激进一点那我们的麦巴赫会更舒适一点我们都会按照我们的用户他们希望的那样的一个期待然后去为他们夺身定制这些东西那因为有了数字化这样的一个加持这比以往我们更方便的去把这些功能给设计出来

分支在后续的智能化的路线图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一辆 L3 的车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一辆 L4 的车我们 L3 的车一直有我们 L4 的车也有在北京我们有 L3 的我们的测试牌照在北京也有我们 L4 的测试牌照所以

你们是全球第一个对对对所以我们这些都是有但是在我们的所有的新的技术平台下面我们算力越来越大我们的算法也有了很大的一个提升所以针对于 L3 跟 L4 我们的话给到的新的一个平台上面来说在后面一两年陆陆续续都会推进出来

有没有可能智能化不是功能呢就会为专门的智能化去定制车吗理想就是说理想不是一个汽车公司它是一个 AI 公司其实汽车是 AI 的载体有没有可能是这个思路有可能吧大家在说未来没有一个说一个标准答案来定义未来

起码来说我认为首先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好车我们的产品我们交付给我们的用户的还是一个车是一个形态所以我们要定义这是一部好车在这个好车的前提下面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把更好的一些功能更智能化的功能给它叠加进去但是我觉得最基本的前提它一定是一个好车是一个安全的车这是我们的做法

但我还是说因为未来没有定论但目前为止的话我们还是希望以最好的车的这个形态先呈现给我们的用户智能化能带来全球汽车产业多大的一个变革我觉得会带来蛮大的一个变革比如说就像我们现在的智能辅助驾驶我觉得已经是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尤其是像我们的现在的新的一些电车的话所有的智能辅助驾驶已经是一个标配了这在我们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接下来的话 AI 大模型的引入以后的话尤其在这个影音娱乐系统我认为会有一个比较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我们现在的所有的一些设计

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现在的设计其实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智能辅助驾驶从全都是 Rule Based 我规范它怎么去做到现在我们的大模型就是端到端大模型的话我们基本上是我们通过感知能够直接到我们的规控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的联谊娱乐系统的话我觉得也会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所有的 UI 都是定制的所有的界面基本上都是同质化很厉害的

但是一直做不到千人千面这样一个但是我觉得从 AI 开始到来的时候

它是有可能往前任界面来它是会变成你真正一辆是属于你的车是在你不断的使用它的情况下面不断的进行训练不断进行迭代它的界面是会按照你的使用习惯去为你多生定制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在不久将来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变革我知道你们去年也开始用了端到端的架构这个从 road base 到端到端你们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其实挺痛苦的我觉得因为这是一个 mindset 的一个 change 因为从大家都是在路上这是一个战役吗这个不算一个战役是小的 battle 我觉得小 battle 跟谁的 battle 跟自己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按照 rubes 去做其实做的还行

但是到慢慢慢慢发现其实断道端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且是我们会发现就像我刚刚说的断道端它会给你无限的潜力它会对你无限感知的一个提升这个完全是 Rubase 是没有办法给你提到但是你要推翻以前的积累你还要去理解断道端其实当中有一些在你重新把它部署在你的车上面你会看到明显的 regulation 倒退

所以这个过程是挺煎熬的一个过程要重新的看到他慢慢慢慢通过每天的训练积累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好甚至突然有一天他会比我们以前做 Rubase 要好很多的情况下其实我觉得这上面来说就是一个 mindset 的一个很大的一个挑战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是中国团队主导的还是总部派的任务

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团队做的主要是还是跟我们合作伙伴我们在一起在合作共商互相激励吧看见有些好的案例觉得应该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得到所以我们大家在这个上面挑战一把自己吧所以最终我们也能做到今年我们的 CLA 我们这部车有很大的不一样刚才我们说到我们是唯一的基本上用到 QNX 作为我们操作系统同时我们是基本上

基本上是唯一既无图又没有激光雷达的除了特斯拉之外没有激光雷达一个都没有一个都没有纯视觉为什么全无几方面考虑第一它如果训练足够好的情况下你加个激光雷达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反而成本上会增加第二来说的话有些时候的话你多加传感器并不是会给你增加你的更可信度有些时候会给你增加更多的 noise 你要进行不断的判断

你要信激光雷达给你的捕捉到的数据呢还是你要信我们感知给你捕捉到的数据对吧所以这上面来说你都会要去做很多判断所以我们在自己在很多的测试以后我们觉得激光雷达我们应该是不太需要的完全可以把它给做出来完全舍弃了激光雷达对的但是我们觉得这个角色好做吗会有一些 battle 但是我刚刚说我们很多的这些 battle 都是以数据跟事实来做化我们会呈现出比如说

两万公里三万公里是不是在有激光雷达跟没有激光雷达情况下面是一样的或甚至更好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面就可以把这样的一些决定能把它给做了但是我们同时的话我还说往下面走走到 L3 的话我们并没有放弃激光雷达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冗余但是在这上面来说你肯定是要通过一些算法

不断的来补做跟分析如果两套不同的感知系统给你带来的一些偏差你怎么去做最后的决策因为激光雷达它确实它有它到非常好的地方它看的比较远而且小的事物它都能看得到那对你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保障但问题是在于是你看的那么远

你需要那么早去做判断吗比如说你 300 米以外你看到一个东西你现在就要去做规控吗你有可能也不需要那么早就去做规控因为那个物体有可能比如说还是个移动物体你真的要去变化吗还是你等着它去变化呢所以第一它是挺好的但是

把它引入进到我们的纯视觉方面来说对于我们的算法的考量还是有的所以 CLA 在中国发的这款车会是奔驰第一个用端到端加纯视觉没有一个激光雷达的车是我们这边有两个比较好的算法一个是端到端的算法就是我们 CLA 上面做的另外来说的话我们也会有语言大模型对

跟谁合作的?豆包我们跟火山引擎合作的豆包那语言大冒险也会被介入进来但是 L3 是会放激光雷达的?L3 目前我们的架构上面还是会有激光雷达 L4 呢?L4 目前来说一定还是会有的但是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测试我们来看去激光雷达会成为主流吗?现在再看 L3 跟 L4 并不会因为它还是需要一个冗余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跟可靠性

但是我觉得激光内带也会给你带来一些负面的一些干扰那在做算法的时候你怎么能够把这些干扰给摒弃掉然后得到一个可信的一个数据然后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控来做我觉得这是在算法上面是需要考量的你同意说 L3 是 L4 先倒这句话吗

有很多这样的说法了但是我觉得 L3 是不能够跳过去的只有你做了 L3 以后你才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跟 L3 相关的这些数据跟场景体验你才能够对于你走到 L4 才会有更好帮助但从我们的我们的设计的方向上来说我们两个方向都走我们

我们会有 L4 的车我们会通过 L4 的车捕捉到更多的这些数据跟使用场景能够理解如果说我们要把它做得更经济的 L4 我们应该怎么往下走因为 L4 你肯定是会有很多的传感器但这些传感器放上来以后你的车变得就很不经济那么在这个情况下面你怎么能够把你的整个架构系统做得更经济是你要去考量的

你往上走的这个情况下面你会要考虑到是各种各样的突发的情况发生以后那我们现在这套系统还足够去用吗所以说从下往上我们在研究从上往下我们也在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平衡点刚才讲到在转型端到端加纯视觉的时候有很多的 battle 你们有没有什么故事啊

故事其实挺多的我们在一开始把它从 Ruby 换到断到断的情况下面的时候我们有 regression 我们有回退我们有功能的性能上的一个回退其实在那个时候的话其实大家方向都还不是那么明显的情况下你又看到了回退其实

其实大家那时候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跟意见到底应该哪个比重更大一点应该是还是坚持以前 Rubase 比重更大一点还是完成弹道端甚至来说也会想是在高速公路上面我们是不是可以用 Rubase 因为高速公路它的场景不是那么丰富还是在城市工况前面我们更多的是用到弹道端所以我们那时候就做了很多的排列组合然后来不断的再试

最终的话我们还是觉得这一套端到端就可以了还是要相信端到端能够给大家的很多的能力而且它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延展性最终这个决策是怎么拍的吧通过大量的测试我们的数据最终的我们的性能我们来定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往下走的一个方向这个拉锯是很长吗

还好吧也有七八个月左右时间七八个月多长时间做出来了多长时间遇到了那个啊哈 moment 没有我觉得这个七八个月当中的话其实大家就是在不断的迭代突然之间有一天觉得因为我们在做试车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很多辆车在一起在跑的我们还是会让以前的驾驶车跟我们现在的新的这个驾驶车在一起做对比

当慢慢慢慢迭代的情况下面我们看到我们这个新的架构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面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应该走的方向因为现在中国车企也非常的凶猛但是奔驰是一家有 139 年历史的公司就是百年历史的公司那你觉得其他车企应该向奔驰学习的是什么

一人为本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些英文叫 cautious 或者 conservative 有些些保守我觉得这些就像我们跟我们总部同事的一些 battle 其实大家觉得很痛苦但是我一直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车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交通工具

我们可以说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数字来说这个车到底是不是安全的这每个数字对我们来说有可能只是一个数字甚至来说 0.1%0.1%0.2%但它对于很多人的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一个家庭所以你不能够只是把它看成一个数字

你要把它想象到它是一个一个一个鲜活的家庭所以我觉得以人为本还是要考虑到更多的安全性这是我觉得是奔驰一直想给大家带来的我们一直说奔驰标准即使说我们在我们在中国我们建立我们中国团队我们希望有中国速度去迭代我们的产品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做出来车一定是一个奔驰标准奔驰是什么标准

就一定是最安全的车它一定是一个最安全的车这是我们都要不能够摒弃掉的你可以在上面迭代更多的智能化的东西你可以迭代更多丰富的产品但是你不能忘记它还是车

它必须的是最安全对于安全来说奔驰需要经历过多少个步骤来确保它的安全好多好多这样的一些步骤我们一般来说当我们一个新车下线的话最起码我们要有将近 500 万公里的测试我们要在外面累积跑 500 万公里对于我们单一的功能

15 万公里以上的这样的一个累积测试那是必须要有的这样的一个耐久性测试而且也是需要在极寒极热极潮湿的各种地方我们要进行这样不断的一些测试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家对吧像我们在中国测我们还会在欧洲也会去测通过不同的这些法律法规能够保证我们车

能够更安全另外来说的话我们会做很多的仿真测试我们还会做很多的真车测试基本上大概要让一部车允许驾驶 150 次的碰撞实车的碰撞测试是必须要去做的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为了能让我们的用户拿到一个最安全的车我们是不遗余力的在上面在做真实实车测试包括我们的虚拟测试

基本上一万五千次的训试我们也都是要做的做完双车的训试一万五千次我们都要做的下次如果有机会的话小军我们可以邀请您到我们的总部我们可以看我们还有很多的仿真测试的地方包括你有可能在很多电影片段里面你可以看到飞行员他有个驾驶训练舱在奔驰我们有一个把车放在这样的一个训练驾驶车里面去

模仿它的各种路况模仿它的各种这样的一个极端的环境情况下面我们的抓地力啊等等啊到底怎么样去做我们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测试确保我们每台车都是最安全的奔驰内部有没有什么大家的喜欢说的口头禅 The best of nothing 要么最好要么不要做还有呢我比较喜欢的就是带着团队我们说在奔驰中超越奔驰

有什么你知道但是我们不知道的奔驰在这个一百多年历史上的故事还是蛮多的吧比如说像我刚刚说普罗密修斯计划大概也不太清楚我们经常在我们的微信公众上发了很多比如说刚刚我们过去的三八妇女节我们一定会讲到奔驰这个车发明出来其实他的经历也是挺坎坷的因为整个实验过程基本上凯尔奔驰他基本上耗费了他所有的资金

如果没有他太太的帮助没有太太的鼓励没有太太做他的第一个驾驶员去帮他做测试车今天有可能我们就看不到

汽车了还有就是我觉得就是每一年基本上都会有些新的一些发明给陆陆续续的做出来像 19 五几年 1951 年 50 年 51 年我们设计了我们所有的能够溃缩的驾舱就是当有碰撞的情况下我们的车子能溃缩那个的雏形就其实现在变成所有你在马路上所看到的车基本上都是通过那个结构我们做出来的

包括后面来说的话我们的刚才我们说的阻断安全被动安全安全带等等其实都是很多都是奔驰先把它放到车子里面去其实我觉得最好去理解这件事情其实也是对我来说是比较震撼的就是我们在斯图加特我们有奔驰博物馆

它不是一个介绍奔驰的博物馆它是介绍汽车史的博物馆你可以从车子诞生到今天经历了哪些大事件有哪些奔驰的贡献在里面当然也同时在不同的年代里面发生了哪些事情其实是一个挺好的地方如果有兴趣下次可以去那边可以看看奔驰的历史是整个百年汽车史对

我有没有在百年的公司工作过在百年的公司工作过到底是什么感觉它的负担是什么好处是什么它的荣耀是什么我觉得是一个双刃剑吧

你的背负责任感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不太能够允许你去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所以你的责任感你的使命感都会油然而生的当你加入了这家公司的时候你的责任感你的使命感你所背负的所有的这些

把产品能够做到极致做得更好基本上就很快的就会融入到你的体内你在做平时工作设计当中的话你时时刻刻会有这些感觉给到你所以我觉得是双刃剪既是给你的动力也是给你的压力同时的话我觉得我们有很多很好的老师有很多的在奔驰已经是工作很多年的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他会给你很多的经验的传承

我觉得反而是一些中国企业我们应该去看到的因为很多的这些好的技术是需要沉淀的是需要你沉下心在我们所谓的工匠精神你才能够通过很多次的实验很多年的努力很多次失败的积累以后你才会发现

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我觉得这样的一些东西是在奔驰是很容易能够做到的但我们现在在一些团队建设上面我们还是希望尤其是我的部门这样的一个团队尽可能的能够更活跃一点更年轻一点因为我们现在面临很多的 AI 的新技术这些东西其实我们也想保证我们的产品

能够满足很大的年龄跨度有年轻的也有年纪大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我们也想知道一下年轻的我们的用户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他们想要的要的东西有可能跟年纪大的他想要的不太一样我们也尽可能在我们的团队的选择上面来说让我们团队更加年轻化所以北京上海我们都有非常年轻的团队在做

奔驰内部是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我觉得还是互帮互助大家还是非常有爱的我觉得就是一个德国老牌的豪华企业它给你应该有的它那一份归属感你在奔驰工作的话你不需要太紧张各种各样的其他的一些因素你只要专心好好地工作就行把你的更多的精力放在你的工作本身上面

不要考虑到太多的其他的事情真的有一种这种我刚才还说的归宿感我听说在总部很多人是几代人都在奔驰工作是吗是是是是是是这样的一个我说归宿感传承感其实是在一个老牌企业里面确实是中国很多企业应该去学习的我觉得今天的奔驰处于在转型之中是是一个转型之中的 139 岁的奔驰是焦虑吗

转型一定会面对变革和挑战相比考虑焦虑不焦虑我更相信积极应对的结果技术发展太快然后很多的设计从设计中心包括我刚所有一些话语权的转变虽然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企业但它还是一个德国企业所以我们适应了 130 几年我们所有的一些决定决策

我们的一些想法都是从德国本土出来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发展非常快而科技发展的焦点其实不是在德国而是在中国或在美国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焦点的 shift 的情况下面我们怎么能够更好的赶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怎么能够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怎么能够把它迭代的速度能够把它变得更快

怎么能够让中国同事更好的去适应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竞争环境对于奔驰来说也是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是百年一遇的转折点在他的过去以往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转折了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最要担心肯定是大家不能理解我们的产品其实现在有很多的我们的舆论导向其实也是在有意无意的在引导的奔驰我们被划归于传统车企然后年轻一代对品牌的忠实度没有老一代是那么忠诚但是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有点 misleading 的感觉

因为我觉得豪华感就是豪华感就比如说我们有豪华的其他的商品我们有豪华的包豪华的手表但并不会是因为是年轻一代跟老的一代年轻的人也会老的所以年轻的是我们的客户年纪大的也是我们的客户所以我觉得这上面说你不能够就把它归属于因为年轻的这一代他对于这个品牌忠实度没有像以前那么好但是以后的话呢当他变老的时候他对于

这个整个世界观的理解深入以后它有可能也会产生很多变化的包括我们自己我就是跟同事说我也年轻过但我在年轻的时候我理解的豪华和我现在的理解的豪华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个上面来说我们不要去过多的去纠结最主要的话还是回归于产品本身怎么能够设计出一个极致的产品豪华车它要做的第一是一部好车第二要有个极致的用户体验给到我们的用户这样才是我们能够保持我们的豪华感的

所以如果没有功能它不是一部好车也没有一个机制体验你缺一不可这几个我觉得都是必要条件你必须每个都要能够有我能理解奔驰有非常多的骄傲有 100 年的骄傲包括刚才我们聊到就是奔驰的历史博物馆

它在各个历史重要的时期奔驰都为汽车的发展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那在今天这个巨大的转折点上在智能化 AI 时代的转折点上你觉得奔驰在这个过程中能做到的贡献是什么我觉得还是需要去引领数字豪华

我们有很多的新的车企他们没有具备的比如说像我们客户全体我们的所有的这些品牌我们的以前的所有的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很多的功能把它迭代出来但是如何去做到素质好好我觉得是奔驰这样的企业他要去引领的因为他有这样的一个基础无论是用户基础还是他的一个品牌的信任度

包括他所肩负的这样的一个使命感都让奔驰是一个最合适的这样的一个素质豪华的引领者他要去做的

怎么理解数字豪华我们以前的话所谓的豪华感有可能就是别人没有皮座椅的时候我们有皮座椅别人没有氛围灯的时候我们有氛围灯别人没有这个八缸发动机的时候我们有八缸发动机这个是传统的豪华感我们给到的但是在数字豪华感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是我们要去理解用户画像

我们要理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我们要给到他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说我想要给他的东西我们现在的很多的设计感来自于是我给他想要什么样的东西而没有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东西这是我觉得是作为奔驰来说我们重点要去看的我们的客户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东西

外部很多人都会觉得说外资的豪华车企在中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不管是在销量上还是在技术上你觉得奔驰今天怎么破这个局挑战肯定是有的我觉得这个挑战不光是对于外企吧我觉得是所有的企业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卷的环境下面大家都有挑战我们还是盈利的企业呢这个挑战是对大家所有的都有的但是在这个挑战过程当中我觉得技术上面来说的话大家都有

这样的技术但是我给到我们总部同事的一些建议的经常说的就是我们还是需要虚心的去看待我们竞争队友他们的一些技术我相信这些技术这些我们都能够去做到但是怎么能做最好我们不仅是要看自己我们也要看别人就像我刚刚所说的我们要拥抱我们的未来但是怎么去拥抱

是紧紧的拥抱呢还是有适度感的去拥抱这个我们是要去考虑的我们不能够每一步当外面产生任何的变化我们全都要去跟上这样的话其实大家都在浪费资源浪费我们的所有的时间但是我们一定要理解哪些变化是我们的用户他真正想要的那我们能够给到他这样适度的拥抱对吧现在选择是对就是

对于奔驰来说我觉得还是要坚持自己不是说只是我不看任何人我就坚持自己而我觉得是我们应该要通过很多的外界的变化找到事物发展的本质的规律然后坚持这个坚持就是我们要做出一个好的车给到我们的用户坚持要做最好的车给到我们的用户

而这个车我一直在强调就是不是我要做出最好车给到用户而是我们用户他想要什么样的最好车而我们能做出来给到他是我们是要做我们的客户他想要的最好的车问车有哪些是符合我们对一个德国车企的刻板印象哪些是不符合的

他有很多坚持的跟你分享一些小的故事我们曾经我们在设计我们一些非常娱乐性很强的过程比如说像卡拉 OK 我们很多的其他的我们的友商车企上面都会有卡拉 OK 在车上唱卡拉 OK 我们大家觉得是挺好的一件事情

但是作为我们来说我们就会考虑当车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面如果碰到车要碰撞那么这个碰撞你又手持麦克风的话会对人造成二次伤害吗造成什么样的二次伤害你应该用一个商店随便就能买到的麦克风还是应该我们一个定制的麦克风把这个二次伤害降到最低定制的吧

所以这就是德国人他非常严谨的地方包括我们说你看我们现在我们在我们的一级车上面副驾前面有块屏幕我们驾驶员在开车的时候会瞄一眼去看到的我们怎么能做到既能够让副驾上的乘客能够非常享受所有副驾评给带来的内容同时不要去影响到我们的驾驶员呢

所以我们进入很多测试几百个人在我们的副驾上面一起测我们定了一个阻值当我们看到我们检测到我们的驾驶员往左侧看超过 1.9 秒的情况下面

我们就会把副驾的屏亮度降低要保证我们的副驾还能够正式的看我们拨看所有的内容但同时不会去影响到我们的驾驶员其实这些是在很多的其他的车上面你是看不到的但奔驰的工程师们就会非常的尤其德国工程师他会非常抠这些安全性的东西他就希望既然我造了这部车我不希望

我的设计会给你带来分心会给你带来不完全的价值我上次也问了欧拉这个问题我也想问你你觉得豪华和科技如果只能选一个奔驰会选哪个坦白说我觉得豪华跟科技是不冲突的极致的科技也是豪华所以我会选择豪华因为它会包括科技的就像我刚刚说的你有传统的豪华也有数字豪华

但是作为一个奔驰我们希望给别人带来的一定是豪华感即使是数字的豪华也是要有一个极致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一定会选择豪华 2025 年如果只说一件事情的话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CLA 顺利上市明年呢 26 年有一个比较好的智能加仓平台

In China for Global 的智能加仓的平台在中国团队的努力下把它给做出来会有可能直接在中国设计生产就整个流程都在中国来做一台车吗

很有可能感觉已经看见了对因为我觉得只要中国市场足够大应该是有可能而且现在来说的话我们所有的总部领导对中国市场是非常看重他们觉得在中国投资在中国发展是一个坚持不移不会动摇的一个方针要去做的所以我觉得只要是能够在中国市场能够稳定下来

任何都是有可能的总部的 lead 们对于中国有过什么内部的 comment 吗除了他们对外部的这些讲话他们在内部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指令也好评价也好比如说你看我们有很多不同的车型

我们的车我们说质量好质量好体现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我们的大 G 我们一台大 G 到现在 40 多年的大 G 现在还在路上跑所以你在路上你会看到我们现在有两代之前的车子还在路上在行驶有马上我们第四代的我们 NBOS 1.0NBOS 1.0 的车也要出来了

那我们在做所有的这些用户维护的时候我们不会说因为这是很老的车所以我们不去维护它了我们也会考虑我们迭代升级帮以前的很老的架构的车我们要去做维护给我们这新的车型也要做维护所以相对来说我们的战线会非常长

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样的一个背负的话在我们的转型当中是挺困难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够说把以前的这些全都摒弃掉就一门心思往前冲以前的我们要考虑以后的我们也要考虑所以我觉得这个跟现在的很多的新的车企是不一样我住在新的车企有一天也会有这样的一个痛苦那说明他们已经活过了一百年了对但奔驰现在确实是

它的战线非常长要考虑的时间很多很多有可能不是一般的就是新的车企他们现在所能理解的那它这种会导致什么比如说导致内部的沟通流程非常的长结合的人会多对你永远会要有一个专制的团队去维护不同的平台而不是说有多少平台我们有好多平台现在因为你看我们的 40 年前的大计现在还在路上开的所以那我们的一般的备件都要存 20 年

20 年之内你有任何的问题你都可以找到我们的备件因为这也是我们给到我们用户的一个责任感你买了我们车你放心我们肯定会保证它能够一直被使用下去的但相对来说的话我们要承担起这样的一个维护的费用就会非常的长

非常的重怎么让沟通更高效怎么让组织更高效因为我看到你们现在也说要更 linear 这是放在第一个我觉得在德国跟中国还不太一样那我们在中国好好讲讲我们的团队吧我觉得我尽可能的希望大家不要用 email 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比如说今天早上我们也有赞会基本上每周都会有赞会

大家所有的这些 leader 站在一起就把一周要做的事情做个总结对下一周的事情大家互相能够做个计划然后互相都知道其他部门要做什么事情互相有哪些需要协调的我们要去做昨天的话我们也开了我们季度的 OK 我们会每个季度来看一下我们的季度的任务是不是完成了下个季度的我们的规划是不是做的比较合理我们都在做所以我们

现在也在很大的转型尽量的通过高效的沟通能够让所有的这些沟通成本尽量少一点然后把效率提高更高一点我自己就觉得尽可能少用 email 多沟通多讲话

合作企业里是没有人发脾气的是吗有哦有有有是有的有有有但是就不是你刚刚说的暴君啊这种是很少见的偶尔 CEO 会发脾气吗也会啊最生气能怎样就是不断地提问不断提问你不断提问让你回答让你回答我先回答他会语调身高吗

还行吧他会现场说我要 Fair 掉你吗不会 这是绝对不会的是一个非常 Elegant 的神器对你这形容词用得非常好那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