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8. 和软银愿景原GP聊聊,大模型全球降温后,人工智能何去何从

38. 和软银愿景原GP聊聊,大模型全球降温后,人工智能何去何从

2023/8/20
logo of podcast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张小珺Jùn|商业访谈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陈恂
Topics
陈恂先生认为,当前大模型领域的降温是技术周期中的正常现象,是冷静思考和实际应用的关键时期。他将人工智能发展分为三个阶段:AI 1.0(专家系统)、AI 2.0(深度学习)和 AI 3.0(大模型)。AI 2.0时代,企业面临高昂的可变成本;AI 3.0时代,大模型将可变成本转化为固定成本,降低了应用门槛,催生了全民AI的趋势。他预测未来会有几十个基础大模型,以及无数个行业大模型,形成万物皆可模型的时代。他还分享了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理解,认为AGI将由多个模型构成一个“社会”,相互竞争、互补和协作。在投资方面,他强调投资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需要深入了解每个企业的独特之处,并培养对商业模式的“美学”,关注现金流而非单纯的盈利。他认为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因为大模型技术正处于大潮的开端。他还建议创业者要明确目标用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如何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更应该关注未来趋势,而非仅仅依赖自身能力。 张小珺作为主持人,引导陈恂先生分享了他对大模型技术发展趋势、投资策略以及创业建议的看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机器智能不会止步于语言大模型,未来将从世界直接观察和学习,并对AI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人工智能不会止步于语言大模型
  • 未来AI将直接观察世界学习
  • 语言大模型的学习过程类似于牛的反刍过程
  • AI的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大模型经过上半年的狂欢后,在全球迎来了降温时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温差呢?本集我邀请陈恂先生来聊聊。

我之前采访过陈恂,他当时反复聊到一个词:技术周期。他认为,人类发展大致有三个周期——经济周期、技术周期和意识形态周期——这里头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技术周期。

技术周期相对更特殊。意识形态和经济周期是钟摆性质的,是起伏的;技术周期不同,它是一路往上的,是单向的,浮动的只是进步速度。而这三个周期互相纠缠,互相影响。技术的大进步会推动经济的大发展,但爆炸性发展之后,意识形态和经济往往会出现回调、重整、摇摆。

这次,我们就让他聊聊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周期轨迹。从他的经验看,大模型现在这种温度骤降的时刻,恰恰是到了重要且极佳的做事情的时候。

除了这些之外,因为陈恂职业生涯很丰富,不仅创过两次业,而且先后帮银湖和软银愿景组建了中国office,主导投资业务。我们也聊了聊他的事业、选择,以及投资+创业的双重视角,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嘉宾小记】

青少年时期,陈恂曾代表中国参加物理国际奥林匹克,获银牌。而后求学于北大物理系和斯坦福大学,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早期,陈恂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联合研究机构欧洲核子中心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

此后,他是摩根大通的高级副总裁,负责协调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子行业的投资和研究工作。

2002年陈恂第一次创业,在硅谷创立睿初科技,2007年该公司被欧洲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并购,他出任阿斯麦高级副总裁和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

这之后他成为职业中后期投资人,2008年以董事总经理的身份加入银湖投资,创建了位于香港、东京和上海的亚洲办公室和亚洲投资及管理团队,负责银湖的亚洲投资业务;2018年他出任软银愿景基金的管理合伙人,负责软银在中国的投资业务。

2016年他联合创立了另一家公司翼方健数,担任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并于2022年孵化了AI应用平台和生态揽睿星舟。

  • 02:59 个人的创业和投资生涯
  • 05:39 机器智能不会止步语言大模型,现在刚刚开始
  • 06:50 机器智能现在的学习像牛的反刍过程,未来会从世界直接观察和学习
  • 09:45 我在软银愿景一期基金投资的是AI 2.0,面临最大挑战是什么?
  • 12:25 2.0出现的优秀企业共性是,找到了单一可放大的市场
  • 18:00 大模型带来了AI 3.0,最大变化是把可变成本变成固定成本
  • 24:20 未来模型的世界:全民AI时代、基础大模型、衍生大模型
  • 25:13 OpenAI是否会一骑绝尘,取决于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成商业壁垒
  • 30:23 怎么看大模型在全球的降温现象?
  • 34:14 从骤然狂热到骤然降温,在历史技术周期中的映照
  • 34:55 狂热后冷静是最重要的时刻,坚持的人能走到最后
  • 36:32 我们还没完成从模型训练和微调到大量推理和上量的过渡,这是未来三年最值得期待的
  • 40:00 我对人工智能更长远未来的判断
  • 45:16 我经常说,投资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业务
  • 46:35 我在不同周期里投资/创业两条路线的切换
  • 51:20 做中后期投资人我培养的是「商业模式的美学」,是一种taste
  • 52:19 中后期的职业投资人更看重的是现金流而不是盈利,是EV/EBITDA 而不是PE(市盈率)
  • 54:10 早期投资人和中后期投资人视角和审美是不同的(早期投资人认为中后期投资人像冷血的鲨鱼?)
  • 59:29 对做native AI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 62:06 我在美国大公司担任董事

【更多信息】

本文首发于腾讯新闻,点击前往音频版)

联络我们:微博@张小珺-Ben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