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收听由日谈公园出品的日之路我是主持人柯子今天这期节目呢我们又请到了金牌嘉宾小动物老师请打个招呼大家好 我是小动物小动物老师的往期节目我们会在 show notes 里列出来欢迎大家查看给万一万一没有听过小动物老师节目的朋友介绍小动物老师是一位历史学家原始学家现在在中国社科院工作
很正式的介绍好久没有这么正式的介绍你了为什么有这期节目我们要感谢浪琴表先行者系列足录时间 1925 万表对本期节目提供的大力支持相信大家都听过浪琴这个品牌它是 1832 年在瑞士创立的
对传统优雅与卓越性能的不懈追求成就了浪琴精纯的治表专长鼓掌然后这期节目有了浪琴的支持还有又请到了小动物老师所以我们就想聊一个什么话题呢就是时间嗯
我们想聊一下从古到今在不同的文明啊行业啊各行各业的人们是怎么看待时间怎么记录时间的这个话题所以最开始的第一个问题请小动物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时间这个问题也太大了对
其实时间应该是有很多争论吧就是关于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它是线性的还是循环的其实大家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从物理上从哲学上每一个学者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就从我自己的感觉因为我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我们要聊古代的计时方式和立法那首先就是说古代的人他会怎么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时间这个东西
从我自己看到的一些历史记载来看我会觉得古人发现世界在变化是他们意识到有时间这件事情的开始就比如说因为我是研究原始嘛所以会看到一些游牧民族他们对于时间的看法就是草青了几次
比如说我的妈妈说我出生到现在草一共青了 17 次什么类似于这样的说法那么对他们来说这个时间就是草在不断变化的过程我的感觉是不断有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就它会周期性的出现草会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但是青过的草它那一颗
它是就过去了你不能让它今天清明天又变黄回去或者又清回来这个不可逆的过程对我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柯子老师你一下触及到了时间最核心的一个争论是什么我看出来了你是线性派你不是循环派但是确实是有循环派的如果是看电视
看电影和小说我会觉得我同意有循环这种可能性但是我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我还是觉得它属于线性吧对因为对你个人来说时间是线性的你自己觉得你到了现在这个年龄不会再回到你出生的时候对但是对于人类这个整体来说你其实可以把它看成循环
如果要说它是循环是可以说得通的当然我们不要进入到这么深入的境界吧不要一开始好的总而言之就是说我觉得古代的人由于他们认识到时间就是世界是在变的那么世界在变的这件事情需要有一个尺度来把握所以他们会开始记录这个世界在以什么样的速度啊或者它是怎么样变化嗯
尤其是当他们想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变的时候可能会意识到需要有一个尺度来测量它我想知道下一次草什么时候会再绿我就得知道之前几次绿是什么时间对包括太阳的往复比如说太阳从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去那它下一次会什么时候升起来
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什么时候天亮什么时候谷物会成熟对于一个游牧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什么时候下一次牛会生下一只小牛
但这些都是他们需要知道时间然后才能预测到下一次的出现那都是依靠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记录的一方面他们会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会在里面加入一些主动性如果我确知譬如说在下一刻这个牛可能多长时间之后会生小牛那他可能就会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给它或者是谷
谷物种植他需要自己在里面加入一些自己的活动那么对时间的预测和记录就很重要嗯
对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控制力的时候就会开始需要它对我们通常会说起来就是埃及人他怎样进行他的生产活动就是尼罗河的泛滥因为他每年固定的时间泛滥那么泛滥之后他就可以在泛滥之后的很有营养的泥土上面进行种植了对于他来说这个时间就很重要好的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大家也说会说到什么是阳历
什么是阴历就是说有一些历是根据太阳来定的有一些历法是根据月亮来定的其实我从来没有分清楚过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人都会混淆的就是说认为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比如说今天是 6 月 19 号是吧待会再说这个你已经把时间搞乱了问题
这个我们会说它是阳历对吧或者说它是公历对对对应该说公历其实确实是阳历但是我们如果说到今天是 5 月 24 就是我们的传统农历 5 月 24 日的话这个我们会说它是农历或者有人把它说是阴历阴历对对然后或者譬如说你过的是阴历生日还是阳历生日啊会这样问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我们现在
就是上學上班啊用的這個時間是公立那傳統的那個呢我也認為它是因立但是實際上我們說到公立和農立的時候這個是沒問題的就是公共使用的立法和原來中國作為一個傳統社會民間使用的立法或者是封建社會的時候班刑的那個立法
这样就要没问题但如果说阳历或者阴历的话就有一点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阳历的时候指的是它是用太阳来纪年的或者来测算这个历法的那么阴历呢指的就是基于月亮的一个历法那我们就要说到历法的一个核心的最根本的冲突就是
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会计算自己的立法他可能会重新颁立比如说著名的可能元代有寿时历啊唐代有宣明历啊这些不同的名字的立法那他为什么要不断的颁布新的立法他到底在这个立法里面就是加入了什么东西呢
他算力的时候到底算的是啥就是这个被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科学史的作者叫李约瑟这个应该还挺有名的就是他写中国科技史的那个作者他就有一句话我觉得写的特别好就是说中国古代的立法就是一个
在太阳的公转这个周期和太阴也就是月亮它绕地球的这个公转的周期不成倍的这个核心使它调和的这么一个奋斗史就是 struggle 这两个周期它不能够成倍的这件事情嗯
我大概明白就是他俩没有严丝合缝的对上所以你总要处理他俩之间的误差和偏差的时候每个朝代的处理方法不一样对关键就是他不成倍他不成倍就会导致什么呢就是因为月亮他的公转周期我们认为他近似于 30 天吧那么如果假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这个公转周期如果是 360 天的话那他就严丝合缝的就对上了就是你就不需要去给他调配啊或者怎么样
但是就是因为这两个周期它不能成倍所以大家就一方面想要用月亮来计时另一方面又想让它符合这个太阳公转的这个计时然后就总在里面制润啊加上润月啊加上润日啊使若干个月能够安稳的放在一年里面那为什么大家
大家每个朝代要重来呢那上一个朝代怎么弄呢我就继续弄呗这样不是也比较好记吗首先我们知道大家在看这个月亮的时候会发现它有一个阴晴圆缺的这么一个周期然后会把它定成一个月这个月的一个月大概是 30 天其实它不太到 30 天有的月可能是 29 天这样然后呢它在譬如说我们先讲到中国古代元代之前的情况是
学者们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行星在空中运算的周期因为他们在观察这个天象的时候会发现太阳也好月亮也好另外还有五大行星它们都是有固定周期的它们会一次一次的出现在天空中是一个非常就是天道运行往复不周不会去
违反他的一个运行的规律他就很想要知道他的规律那么对于古人来讲他们有一个执念他们希望所有的星星最先是从一个点出发的然后从这个点出发之后开始运行在若干个周期之后还能回到一个点所以在元朝之前的这些计算立法的人他们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够算出这个关系
他默认大家都是同一时间从同一个起跑线开始跑只是速度不一样最后都会同时回到对在经过一个巨大的极其漫长的一个时间之后所有的星星会同时回到这个点
一个周期结束然后开始下一个周期这是古代计算立法的一个人的一个执念他就是希望自己的立法能够符合这个规律这样他就能计算出来一个能用万万年的这么一个立法了但是实际上就是说不管你怎么算不管你怎么去调试这些之间的关系他就是不能成倍因为他本来就不成倍
所以他的立法在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不符合要求什么样的要求呢因为古人的立法他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能测算日时和月时嘛就是能够测算出天象哦
然后能够符合节气就是你在月亮致润了之后让确定的时间点能够对出那个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这四个时间是非常确定的因为它是太阳运行的周期需要能够看出来哪一天白天跟晚上一样长然后白天最长晚上最长这样的时间需要让这个能够在每一年的相对固定的日子里面
那一旦它的这成倍关系不符合之后那首先大家就发现立法上算的可能譬如说春分日或者冬至日不是那个白天和晚上一样长或者夜晚最长的那一天那这个立法就出问题了它就需要再修改它然后算出来一个新的例了
那每次修改都是在一个朝代结束然后又重启的时候吗有没有哪一个朝代里面他就开始重算他发现哎呀实在对不上了那可太多了太多了对宋朝人就是算的不好就是宋朝人不知道怎么着他们就是在算这个东西的时候本来就算的不太行然后呢你要知道北方是有契丹和金的尤其是他们之间会有很多外交关系你自己在家偷偷的不太对皇帝说啥就是啥大家不太计较哈哈
跟别人对答案了对对对就跑去信贺人家的原证啊或者怎么着然后去了发现日子不一样呀然后
然后送上还跟人吵架怎么会这样对跑去说不行就要按我们这个来或者他就要跟他说不行你要按我这个日期来进行这个仪式这样他因为他要回去跟皇帝汇报的然后说明我们的这个例是对的对吧但是有时候他自己在国内他发现也不行了说要日食结果不日食这种情况很常见然后不行赶紧重新算一个例吧很丢人你知道吧就遇到别人家孩子了是啊
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说这东西很确定也就算了一开始说的很确定结果发现没算对就很尴尬了哎呀就实际上在宋朝之前吧还不太有这个情况主要就是你自己在内部算嘛然后你稍微差点就差点谁也不跟他计较啊所以之前也不见得是算的更好不见得是宋朝人不会算只是他在那个时期明显的会发现这个问题了对他出现了长期稳定的外交关系啊
你像比如说南北朝的时候他还不至于说是南北啊经常派使者互相朝贺啊他没有建立这种稳定外交关系的时候也还行但是还能凑合对对对
但你刚刚说了一个时间节点就是你们大元啊为什么从元朝开始就没这个执念了呢我们元朝人不太信这个我们元朝人就觉得你算那玩意你算算算不准我们就测算就好了我们根据实际观测的时间来设立这样不是就很方便吗就没有那个必须得从某一点出发必须将来要能回到某一点必须要给他一个倍数关系这样的情况在元朝人他没有这个执念
而且元朝人他的视野是很开阔的你知道元朝人是最早发现时差的他那个地儿太远了你知道吗就是对而且他会在不同的地方都去观测历法像唐朝人他的那个时间核心可能就在首都的这个地方只有这个地方才有四天剑才有天文官去观察历法他不会说很多地方都设天文官嗯嗯
但是元朝人呢最早的时候他去出征的时候成吉思汗去征花拉子摩的时候其实也不是蒙古人自己观测他带了一个叫耶律楚才的一个大臣其实是契丹人对这个人也很有名了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人就是蒙古人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我们认为是譬如说儒生或者是中原知识分子这样的人他其实最先看重的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有一些实际技能耶律楚才能够得到成吉思汗信任就是因为他
会天文历法所以他就是一直在负责给蒙古人就是观测天文去测算这个东西叶利楚才在他自己的历法里面推测出来的月食的时间他有一年就是在庚成年的时候他推测出会有一次月食是在夜里子时在半夜 12 点的时候应该是结果呢那会儿他正在跟陈金三西征嘛到塔什干了
就到中亚在塔什干的时候他就发现月食在他自己记录的是初更未尽对有时差了对晚上不是有五更吗第一更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开始月食了
他很自信他觉得我的立法应该是没错的肯定应该是夜里子时那会有没有可能说这个时候我所处的这个地方的出更未尽其实就是在那个中原地区的那个地方的子时就是夜里十二点有没有可能这两个时间其实是同一个时间所以他就发现其实是有时差的嗯
原来是耶律主才发现的呀对呀他就记在他的那个书里面了厉害那就是说中国在此之前的朝代的疆域东西还没有宽到需要考虑时差的问题 No 他的疆域其实已经宽到要考虑时差的问题但是他所关注的时间点只有都城的这个地方对不像这个元朝我们权力中心是流动的所以
这我真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那怎么说到这来了对我是想问你阳历和阴历的问题对我们怎么说到这来了对我其实还想跟你讲就是我其实不想说到这种我们这发现的多早其他地儿发现的多晚什么的但是我之前看过个电影不知道你看没看过就是一个日本的电影叫天地明察
没有那里面就是讲日本人怎么发现时差的对啊他没有什么是屈可言他怎么发现呢对因为日本人他会用中国的历法就是反正就在江户时代那个时候他们还在用中国的宣明历宣明历其实唐代的
所以就已经差了很多了但是呢他当时有一个围棋棋手我当时看那个电影的时候我是以为他在讲下围棋的事那个人就安紧算折嗯但实际上讲的是他制作立法的事情因为他围棋好可能是不是就数学特好他对于天文特别感兴趣然后他就一直在劝告幕府
采用更好的立法他认为寿时历是更好的就是国守禁的那个寿时历他就说这个是世界上最好的立法就我刚才跟你说的袁超人不是他是靠实际测算吗他从南到北一共设置了 27 个天文台来测算不同时间和地方的这些天文现象然后算出来一年应该多长时间然后这个月应该怎么致润然后呢这个安景算折就说这个寿时历是最好的
他就跟他的对手去比赛因为他们比赛的方式其实也是来测算日时谁算的比较准结果他就发现虽然他赢了对方两次但是第三次他也输了就是他说会日时的时候但并没有日时因为这件事情他发现日本跟中国有一个小时的时差那他前两次怎么会对呢嗯
这个电影里面好像没有具体说但是我自己怀疑是受实力其实到他那个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是明朝了其实也是有一些偏差的
就是它有的时候可能那个时辰能够对得上因为它的时辰本身是比较宽泛的嘛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对但是呢可能就是偏差再大的时候它就对不上了哦它只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对了都算对对对对它有一定容错率这容错率对于现代人来说有点太大了两个小时呢哈哈
你如果想象一下中国古代的人他们最早对于时间的概念可能就只有白天和晚上或者是中午只有这个概念确实时代越发展肯定是越精密的现在都已经很精确到秒了是的那我们来继续解释这个阴历和阳历的问题好好好又回来了你说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在太阳历和太阴历成倍关系的这个 struggle 里面它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你必须得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不断地调试它要么你就得去经过极其大范围的以及高精度的观测它精度高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们待会可能会讲到测试的一个工具比如说叫日轨你应该知道的吧
或者叫规表最简单的就是古人立个柜看这个柜的影子对吧然后看这个影子的长短可以知道大概的时间那么这个规表实际上它是中国古代一直到近代都最核心的一个测时间的一个方法但是规表实际上是越高能够测得越准因为它越高的话它周围的那个刻度能够更精密嘛
如果中间那个硅表的高度越高的话它周围能够这个影子越长它就可以有一个更加精密刻度更多的一个你是说中间那根对那根针棍子越高对明白实际上早先传统的中国古代的硅表差不多都是大概三尺左右吧或者八尺这个样子就是一米到三米之间
但是元朝的时候用的最大的规表是 60 尺就是它有一个高达 20 米的一个规表就是你需要有这么大型的器械才能够精确地测算出太阳年到底是多长它需要长达比如说数年的观测嗯
而且这个规表它太高了之后还有一个问题你要想办法弄得这么高它的影子会比较粗所以它就不能够极其精确地显示到它到底是在哪一个刻度上所以就是还会把它改进为让它上面有一个小板然后中间做一个小孔
根据那个什么小孔成像什么这样的原则然后让他定在某一个刻度上这样才能够更精确的去认识到他就是说不管是计算也好还是观测也好他需要的技术手段都很高然后需要的人力物力其实都很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种文明里面他其实是放弃掉
去调试阴阳的这个努力的嗯就是他要么单一的采用阳历用这个年的日子然后我大概在里边就是除一下对对对我就分配一下按照我自己的喜好就加加减减我们大家都知道那个就是如略历格力高历历中间有一些什么谁把哪一天二月为什么那么少呢把这一天挪到哪我喜欢那个月挪到八月去什么就这类的事不是等一下不知道你不要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知道
这个如略历和格力高利历我倒是在咱们这大纲上看到了其实我不知道它是啥我们之后会把这些很拗口的名字放到 show notes 里大家跟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它俩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时代的历啊如略历其实是西方用的比较早的它在罗马时期就开始使用这个历了然后因为给它定的这个历的那个
叫独裁官还是叫什么就是他的名字是儒略嘛然后他当时要求一个天文学家定了这个历法所以这个历就叫儒略历然后他从罗马时期一直用到文艺复兴时期反正大概用到 16 世纪吧一直都是在用这个历这个历呢它其实就是一个太阳历就是按照那个一年的太阳公转的那个时间给它设置成一年然后在这一年里面呢分成 12 个月
大月小月交替什么的然后四年给他加一顿其实这个例按说已经跟我们今天的例已经非常相似了就感觉他的思路是相似的只是里面的那个具体分配可能没有现在这么精确他早期的分配其实就是比如说大月 31 天小月什么 30 天然后好像是某一个继承人吧可能就是凯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他的名字是八月所以他就把二月去掉那天放在八月上
这就是你用功力的这个自由了对吧因为你反正也不管它跟月亮有什么配合不配合的说法哦你就可以自由改变你的月份的时间对懂了那另外一个格力高利利呢格力高利利就是到 16 世纪的时候他们觉得如略历已经有点对不上那个现实情况了所以当时的教皇格力高利推行的一个新的历法叫格力高利利嗯
哥利高利利其实也还是以太阳就他还是个太阳历嘛他就是以回归年为单位的一年分成 12 个月然后他的月份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但他主要最大的改变就是之前是如月历就是四年一润嘛嗯每四年二月增加一天这样子
但实际上就是每四年二月增加一天平均下来之后比一个回归年还是要多一点点对还是多一点对所以就是如果长期这么用的话就还是会有点偏差所以格里德高利利它最大的改变就是把整数就是整百的年份如果不能被 400 惩处的话那一年不设润日这样子那
那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这种润法了对所以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功力我们现在其实就已经采用了一种简单方法就我们只用阳力了就是你如果说功力是阳力那是没问题的
这样所以我们现在用的其实就是格里高利利对啊是这样的以后就这么说这个显得复杂一点格里高利利对其实就是因为他放弃了和音力之间的成为关系他就可以变得很精确可以变得很简单明白你说这个让我想起了虽然稍微有点跑题就是音乐的这个音高多尔米发索拉西其实好像也有类似的情况
如果你每两个音之间的音高那个频率去算的话它到最后就对不上所以不如就不考虑中间了我就是从一个低八度到一个高八度然后中间直接整除这样就很好算世界真的是一个糊弄的一个世界糊弄只要你愿意糊弄
事情就会简单很多确实也没办法这个问题说得太远了但是中国人不愿意糊弄啊你要知道还有专门使用太阴厉的这个知道吧就是伊斯兰厉是完全的阴厉嘛
我知道它是阴历但是我不知道它是个具体怎么算法首先它的每一个月都是严格按照收望月因为它需要观测这个而且就是关于收望月也有一个很好笑的事情就是有计算的收望月和观测的收望月你知道吧就是伊斯兰历它会严格的要求你观测到新月这一天才能算是这个收望月的第一天那它
并不是均匀的那怎么办呢就靠观测嘛就是现场观测然后它的立法是不考虑年的就是按照月来计算它的每一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年很长有些年就短一点关键是它的每一年的一月在不同的季节对对对
所以它的最大单位其实是月然后年是由月加出来的它并不是一个真正存在的单位对就是 12 次数万月加起来就是一年所以它的一年的时间会比我们的公历年要少哦
所以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那个不管是什么摘月呀或者他们的什么载生节呀其实都在不同的季节发生嘛他不考虑这个公历的年对怪不得我就说怎么开摘节老不在同样的时间呢我以为我不会算
其实气我是不会算就是因为我不是在西北长大吗我们同学到开斋节他会带炸油果子来给大家分我就印象当中感觉油果子出现的季节好像一直在变动你之前都没有怀疑过吗对啊原来
太留意这个事就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也没想着去问一下人家原来是这样而且伊斯兰利的话他是按照从穆罕默德就是穆罕默德不是走过一次吗他原来的地方不支持他所以他就换了一个城市然后从那一年开始作为立法的第一年所以就是说伊斯兰利其实是跟公立要差大概 600 多年的但是由于他的每一年都会比公立少那么几天
所以就是我们可以预见到将来有一天他会追上功力的嗯现在还没追上就是跑步的时候我被套圈了对对对对对
懂了懂了我们在历史上就是有时候会用到一些伊斯兰历的一些史籍吧史料我们在那个历史上会称为回汇历嘛所以就会专门有那种回汇历表尤其是元代的那个史料里面有遇到波斯文史籍或者阿波文史料的时候他说的年份其实一般都是伊斯兰历所以就需要去计算那一年的伊斯兰历到底等于公历的哪一年嗯
算起来还很困难你不能直接拿这个公里减去 600 多年反正有点差别就是你需要把减去的年份然后再算一下每年差的那个天数然后那个多少年之后就会赶上一年就是有这么一个公式那这个公式反正我现在还不太会
或者说我曾经会过但我没记住这个不重要就人算很困难但是如果你输给一个程序的话它是很容易就对应出来的对我们现在已经有那种网站了就在网站上输一个年份它下面就有一大堆中国古代是哪个年号的多少年伊斯兰历史多少年然后公历是多少年儒略历史多少年什么的这样因为我们那个元朝还用的是儒略历嘛那会儿你们元朝还用过儒略历我们元朝没用过儒略历但是元朝涉及到基督教世界的时候他们用的是儒略历哦
还没有用到格力高利利对你们要找地盘打好好好对所以就是有一个书叫做什么回汇利年表中西立法对照之类那样的书就是一个巨厚的书你打开全是表格它就是在给你对应哪一年都是哪一年这样的一个书对
对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使用阳历和阴历各自有什么优点呢阳历我首先能感觉到就是容易算然后你的每一年会比较均匀比较规整对于大家安排生产生活怎么这么说呢人家阴历不好算吗阴历也很好算呀
对它是在月份上比较好算就是那既然大家选了不同的方式它各自有什么侧重点吧就是它为什么最终选了阴历是不是更适宜于它的生产生活它的文化什么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就是说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太阳和月亮都是比较重要的当然首先我们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太阳更重要是因为我们是不管是游牧还是农业也好
它都需要跟这个四季的变化有关啊就跟植物的生长有巨大关系所以大多数的文明会选择以太阳历为主对吧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中国古代是太阳和太阴结合的但是它也是在计算历法的时候它的年首先绝对是太阳年只不过它在计算这个月份的时候它在里面制润也好什么也好它在里面设置节气的时候我们
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的这个农历在怨分上面是太阴的在节气和这个回归年方面都是太阳的它是这样结合起来的对对对但是在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时候一定是太阳历史最主要的所以就关于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使用太阴历有的时候大家可能认为一个航海文明会更加愿意使用这个太阴历因为白天它其实是没有办法观测天空的哦
对就是他在比如说在航海或者他在就是他比较关注夜晚的情况的时候他会更愿意使用太阴力有道理因为他夜间能够观察星空或者他在夜晚的时候使用这个月亮的阴晴圆缺进行一些礼仪活动的时候他会更注重太阴可能对于航海来说四季可以往后排排大差不差就行对四季就没有那么重要
或者譬如在热带地区他生活在沙漠里白天可能比较少出去活动要夜晚来观测星象或者夜里才出去行走旅行的一个人的话他会更关注月亮的情况好的请讲一下我知道你的那篇论文之前你就有提到过就是有关于立法和马可波罗对就是我之前其实有一个
关于伊斯兰利和太阳利之间的差异的一个论文他解释了一个问题是因为我之前研究马可波罗嘛然后马可波罗到中国之后记录了很多这边的情况他其实记的大部分都还是挺准确的比如说他曾经记过忽必烈的生日他说忽必烈的生日是完了我现在大脑又当机了哈哈
呼比列的生日都忘了对因为他是用一个公历的月份和加上一个农历的日子把它给结合在一起说的实际上他到了这边之后他在写他那本《马可波罗游记》的时候他还是会写比如说他会说呼比列在基督诞生之后的比如说 1256 年嗯
继承了什么韩魏实际上不是啊实际上 1260 年继承了韩魏对啊他说 1256 年可能是有点别的重要的事件比如说忽必烈开府了在那个袁尚都开平府啊什么的然后 1256 年也曾经有过重要的护理乐台所以他有可能把这些时间什么的搞混但是他实际上用的还是基督诞生之后的多少多少年他还是会用他自己的那个历法
说到他在那的时候他说已经是在基督诞生之后的 1298 年的时候忽必烈已经 42 岁了他死的时候应该有 85 岁在他的书里面有一些这样的记载实际上忽必烈死的时候不是 85 岁他是 80 岁死的他在这个时间就明显记错了有的人就会说首先他没有活到 1298 年他是在 1294 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嗯
但是到 1298 年的时候他也不是说 85 岁按照那个马可波罗的那个算法因为他们西方是按周岁计算周岁的话在 1298 年他应该是 83 岁但是他把它记成 85 岁的这个原因是什么之前的学者会说关于年龄的差异可能就是简单的比误吧或者非常宽容的说哎呀其实也没有错太多那么重要没有就是没错太多差不多虽不中亦不远矣哈哈哈哈
反正就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他没记清或者不小心写错或者对虚碎有什么理解之类的就反正也差不多对 薄熙和就说他说是 we're not very far off the mark 没有差太远但是说实话我当时注意到就马可波罗他的这个记法他为什么有点不一样呢就是因为在波斯文的史料里面记忽必烈年龄记的也不对因为
因为波斯文史籍他其实会记到各个大汉的年龄他记到忽必烈的年龄的时候说他在 83 岁的时候因为他们知道忽必烈哪一年死的他死的时候应该 80 岁嘛但是波斯文的那个史料叫史籍说他在位 35 年并且达到 83 岁的时候也就是他们那时候还会用突厥纪念法就是会说蒙林纪了蒙林纪了就是马年如果你还记得蒙语的话记了我还记得
摩令就是莫勒就是马对 摩令说他在马年的时候去世了这个年份都没错在位时间也没错但是呢就是他年龄不对就是应该是 80 年但是呢说他年龄达到 83 岁的时候去世了
这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波斯人他们记年龄的时候跟这边的年龄是不一样的就是他们会把年龄搞大一点因为他们的每一年的那个年份小他用的是什么历来者波斯伊斯兰利亚那个时候已经开始用伊斯兰利了这个也很好笑就是波斯人在元代伊利汗国的那个大臣他在写他的史书的时候他会在里面同时使用生肖纪年和伊斯兰利他会说
忽必烈尔汗去世的时候相当于伊斯兰历的 693 年的马年哦
我懂了 Morantil 是那个突厥历的生肖马年对对对但是他用伊斯兰历数出来数到忽必烈去世是第 83 个伊斯兰的年对但其实对应我们的年才是第 80 个对因为他们的年比较短而且对于他来说这个 693 年实际上 693 年是我们的 1293 年到 1294 年他是跨年的更难了对
对所以他要说是在六九三年的马年也就是说这就确定了是在六九三年的后半年不是在前半年但是对他来说这是六九三年所以他就是有时候譬如说这就类似于什么我们想的时候可能会大脑就已经错乱了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那个算你的年龄的时候首先出生的时候算一岁对吧然后过年之后又算一岁对吧对虚岁那种所以譬如说在英历年的最后一天出生的这个小孩
他过一天之后他就两岁了对我第一次听说这种情况的时候十分费解
对 所以伊斯兰利里面在记载大韩年龄的时候他经常会出现偏差就是史集那本书在计算成吉思汗的年龄的时候他有一个年表他特认真他就是会写成吉思汗在某一年的时候是多少岁的时候干了什么事就他写了成吉思汗的整个生平然后在这个年表里面我们就会看出来他在里面进行一些调试
一开始的时候他是按伊斯兰历来记的因为这时候差的不是很多嘛他一开始记到 13 岁的时候到 41 岁的时候到 50 岁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可是到后面有点数不上了到后面他就开始发现他发现伊斯兰历跟那个他那所知道的陈日三年龄不一样了他就开始调回到了这边传过去的就是按照公历年的这个太阳年的这个年龄了他就调了一下
而且他还在后面解释了一遍伊利汗国的这个作者在写的时候他写着写着写着发现了这一点他虽然前面都写的那个年龄不太对劲但是后面他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就是说按照蒙古人都确切的知道成吉思汗活了 72 个突厥年他就用突厥年来代表那个功利但同时呢他会讲到说由于这个伊斯兰历的算法所以伊斯兰历比突厥年要多一年
你是发现了这个事所以也间接的发现了马可波罗为什么会觉得他是 85 那他 85 多那两年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因为首先他不知道忽必烈到底是哪一年去世的那确实是错了一个对他首先确实把时间搞错了但按照他说的那个时间忽必烈也不应该是 85 岁因为他从泉州回去的时候忽必烈还没死
他回去的路上其实一直是跟三个伊利汗国的使者一起在坐船那三个使者是跑到元朝来给他们的那个伊利汗求娶一个这边的蒙古的姑娘
然后马可波罗就跟着他们的船一块回去在路上就跟那仨石头龟聊这事了到了那边之后他其实也在那边的宫廷里见到了当时的何赞涵何赞涵当时还没有当大汉但是他见到了那边的下一任大汉在当时还没有当大汉的时候的那个人然后把那些东西还有把那个姑娘都交过去然后就经过了当时的汉庭就是大布里士的那个伊利汗的汉庭见到了当时的大汉而且我有一种
感觉就是他在那边可能跟人聊天了因为他去那刚走那边就突然开始发行纸币了你想想这个事哦所以他把元朝的情况跟伊利汗国那边讲了讲说他们有啥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有交流的就是他从元朝过来然后可能聊了这些因为他跟这些使者待了一年半然后又在那待了一段时间
我觉得他很可能跟人聊到了忽必烈的各种事因为他在这边跟忽必烈统治时期所以在那边就可能聊到了忽必烈的事然后那边呢给他的信息就是给了一个按伊斯兰历计算的忽必烈的年龄信息然后等到他回去之后他还不知道忽必烈已经死了按照他的那个时间他认为他还活着的时候这时候他应该是 85 实际上不是因为他知道的最后的忽必烈的年龄是一个伊斯兰历的年龄嗯懂了错了又错哈哈哈哈
大差不差这么一听也还可以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算来算去也没差太远就可以了是的是的是的所以我就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在东西跨度特别大的一个情况下不同的立法之间就会出现很神奇的这种换算情况
我没想过这个问题会差这么多因为现在来说我们虽然知道很多不同的国家他会用不同的立法但是下意识都会觉得大家的年是差不太多的其实也差着呢
对其实好像差很多就会觉得大家差不多对于四季的概念是一样的话可能也无非就是你的年比我早开始或者晚开始或者比方像中国人到了公历的二月可能才开始过新年但是他每一年都会在一二月过新年咱们中国人不会突然在八月过新年有的历他确实就是这么干的
嗯对这个确实好的这文章我好奇好长时间因为你之前有提到过就是说马克波罗发现的年龄和国内说的不一样你说啊以后再说你今天终于说了嗯
对那元代有很多这种东西碰撞的事情不过跟历法没关系别的再下次再跟你说又挖坑好的那关于历法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中国古代的历法或者是世界相关文明啊什么这些有趣的事其实也挺有趣的就是你知不知道最早的时候你知道甘之纪念法吧甘之天甘地之对对对十二个十个这个事对你有没有想过这是怎么来的
没有大脑空白了一秒从来没想过怎么记年的其实也有一些争议但是现在比较公认的就是首先大家公认的是甘汁首先用来记日的对因为古代的人他最早能够认识到的时间其实是日而不是年或者是月
因为对他来说最明显的就是白天黑夜这样一个交替嘛所以按照早期的记载来看最先出现的其实是天干就是十个当然时进制是怎么出现的这也是有很多争议了但是通常可能认为就是因为有十个手指头嘛所以你比较好拿十来算所以就是当时进制跟这个日子配上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天干的这个忌日了
就是早先就会开始有那个甲乙丙丁物极根心人鬼这样的一个忌日方法某一日怎么样它是用这个来忌甲乙丙丁每一天是吧甲是一天乙是下一天对没错就开始用这个忌日的嗯
所以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早先的月是 30 天因为实际上他发现三个天干的循环就是一个月哦他会把它按照一旬一旬的这样来计算嘛三旬就是一个月为什么一定是三旬呢他同时观察到月亮的说望月的话他就会注意到这件事情哦
就大概能对得上一个说望月了对所以早期在比较早的记载里面是用这个三个旬来对应一个月的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有点对不上了是啊对因为一个说望月并不是严格的 30 天嗯
所以才出现了搭配的十二支因为如果它能严格的跟这个月对得上的话其实就可以很简单的用比如说某个月的假日或者某个月的鬼日你就比较清楚的知道是这个月的哪一天但是一旦它跟这个月对不上了之后当你在说这个天干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混乱嗯
然后就搭配上了 12 支但是地支我现在印象中能用到的是每一天的 12 个时辰或者 12 个年每一年是一个什么这个也很有意思地支的这个其实早先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把每天分成 10 个时辰的关于地支为什么是 12 个这件事情其实也有争议
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我们知道天上的木星它是最大的一个行星就是古人能观测到的那个大行星它是每 12 年出现一次所以就会有 12 宫对吧就是它会在那个黄灯上绕一圈的话绕回来就是每一年它会进入一个宫对这个知道对所以这个 12 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循环
然后把 12 跟这个 10 搭配起来之后就会变成了一个 60 的一个计日法然后就是这样的一个甘之计日法这个在
很早的时候就有了你可能都想不到那么早的时候左传里面就会记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真的好早对对对一个贵族他就请那些人吃饭吧他就相当于就是找那个国中的老年人请他们吃饭然后有一个很老的人来吃饭他就问他就派他的那个手下的人就去问他多大了多少岁嗯
那个人就回答他说我是一个贫民他说小人也就是我不是贵族我只是一个小人我不值纪年就他由于他是一个普通的贫民所以他自己是没有因为纪年是一个比较费劲的事情你得观测这些什么他说我只知道我生的时候是正月甲子朔他虽然不知道纪年但他知道月份和日子
就是他生的那一年是正月的甲子术然后呢一共过了 445 个甲子嗯他这个说的都是日子然后呢现在是最后一个甲子的三分之一哦那其实算是能够算出来的还是蛮清楚的对很清楚能够算出来他活了 73 岁但是呢他自己没有按照年来算他算自己的那个年龄完全是按照日子来算的按照日和月来算嗯
所以这就是一个学者就会发现古代的人最早他是首先知道日然后知道月最后才知道年年是比较厉害的人才能知道的他会有一个比较长期的那个观测才能知道这个事情嗯
好的那我们就可以往更精确的刻度走一走了现在基本上说像立法的里头多数还是在月和年上那更精确的一些计时工具吧到了一些细致的工具怎么来记录每一天的或者每一个周期的时间你刚才说到了日轨对对对还有什么其他的呢行那我们先说日轨吧就是
实际上早期大家会发现那个由于太阳的位置不同所以譬如说地上的人啊或者是房子它的影子的长短会不一样所以因为这个可以大概的知道一天的时间对所以就是日轨是一个或者说是最早可能就是叫日影吧因为它可能只是在地上有一个木棍或者是木杆
这个也是非常早大概是在也是左传里面就有这样的记载譬如说两支军队他要会合的时候他会约定在正午会合然后这时候呢就会记载到其中有一支军队他的那个首领就站在一个表的下面同时看着一个漏就是譬如说立表带漏他会站在一个规表的下面然后同时看着一个用流水来祭日的一个器具漏刻这样的一个东西
这里面就涉及到古代最常见的两个纪实的工具,一个就是表,然后一个就是漏,那么表就是刚才说的这个日轨,你见过日轨吧?我觉得在北京蛮常见的,我不知道你那边南京有没有?好像没在南京见到过,但是我感觉日轨经常见,不光是那个实体,好多地方会有它的影像或者照片,就是它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的东西吧。
最后的电视节目中间穿插的那个片段也会出现日轨一闪而过或者有一些宣传的地方都会放他的照片我猜大多数人应该还是见到过最早见过他的照片对我最早是在清华见到的清华有一个在那个大礼堂草坪前面有一个日轨就是真的一个日轨大概有多大呀大概有单人的一个电脑桌那么大吧大概知道了很少听到电脑桌子
故宫其实也有你知道吗就是故宫太阁店前面也有一个啊我毫无印象是吗你去过故宫的是吧但是你没有看到他对呀去了好几次但是我每次我会避开他那个常规路线因为想给游客错开我就是进门就右转的那样啊因为太留意对你可能都去看展了对我儿子最早他第一次去故宫的时候那时候他还在上幼儿园可能大概三岁多嗯
我带她在公公里看了一整天回家之后她奶奶就问她说你在公公里看见啥了她说我看见鬼了对啊就奶奶大惊你知道吗说在哪看见的就是什么样的鬼然后然后她就说就是那个就那个太阳看时间那个确实是鬼其实我也没想到就是带她在公公里转那么一大圈她就是你问她你看见啥了第一反应就是唯一记得的我看见鬼了嗯
好的这个是日轨对我想让你注意的就是那个日轨你有没有注意到它那个盘是有一定角度的对它是斜放在地上而不是正正的在地上的对平平的在地上为啥因为早先的时候大家可能
我不知道大概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这个叫赤道式日轨我们有确切记录的就是宋代一定已经有赤道式日轨了因为南宋的时候就开始有非常详细的记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个面的这样的一个日轨
唐代呢也记录过有过这样好像看着描述像是这样的日轨但是总而言之呢就是唐宋时期一定出现了这个在唐宋之前呢其实绝大部分是我们可以认为是叫地平式日轨吧或者是地面日影就是说就在地上你插根儿干儿然后看它的那个影子嗯
但这就有个问题对吧就是说因为太阳它跟我们是有一个角度的因为地球它有一个稍微倾斜一点的角度所以如果你把一个棍插在地上的话那么太阳转动的这个速度它的那个影子分布的就是它转动的速度其实不均匀的那么你在地上刻的那个角度其实那个刻度不能均匀因为如果均匀的话它就不对了斜过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对如果你把那个面
变成跟赤道一样的角度的话它的那个刻度就是均匀的它就平行了对好聪明啊怎么想到的这么容易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只要斜过来实际上就是在
在唐宋以前日轨它很难精确就是因为那个时候还都使用地平式的所以就是它的刻度很难精确到可能它其实也发现了就是太阳在有的区域内会走得更快在有的区域内会走得更慢所以它就会大致的把这个刻度稍微变一下就不要搞得那么均匀但是呢它很难精准要是我的思路就是这样对
那人家的办法就是写过来好的但是在元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更厉害的你知道吧因为元朝不是疆域大嘛所以你到了不同的地方它的倾斜面应该是不一样的对这倾斜的角度对
所以元朝出现了一种便携式的日轨就有点像一个翻开的比如两页的一个书它下面有一个火焰连接着然后翻起来翻起来之后呢它那个角度是可调的这样你在不同的地方你可以调节它的角度这个东西现在有没有照片或者仿制品的照片呀有这样的图我可以发给你可以放在 shownotes 里好好求你发给我这怎么想到的这也太聪明了
而且我觉得要是做个纹窗我会很想买是吧很可爱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在放日轨的时候要南北方向对吧就是你得让它的那个刻度是因为它上面的刻度已经刻好的话你让它针对固定的方向所以它那个便携日轨下面会有一个指南针方便你把它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对对对我得找到 12 点在哪对对对对
真好这小东西对所以就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们通常会有两个误差第一个误差是认为譬如说两三千年以前的人他们可能缺乏这样的知识譬如说一个钟表它肯定是一个很近现代的东西那么古代的人他能有这样的一个知识吗就会怀疑他另一方面就会觉得古代的多少年前比如两千年前就已经有日轨了然后那个日轨一直用到譬如说什么两百年前还在用
感觉上好像 2000 年前就已经到那程度了后来人们怎么不进步啊这种感觉但实际的情况是基础的原理可能很早就发现了但是后来漫长的过程中都是在不断改进它是因为那种什么宣传图啊包括在现在能看到的日轨都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它 2000 年前就长这样现在还长这样实际上不是的
好的学习了对然后就像我刚才说的因为有这种便携式的小的你可以戴着它比如说你航海的时候可以戴着它然后行军的时候什么的都可以带这种便携式可调式的日轨但是这个精度就不会那么好因为它比较小嘛
它的刻度也比较密没有办法刻到很精细的刻度那也有那种就是我刚才提到那种很高大的日轨那种就是属于国家权力机关需要测一个很精确的一个数据使用的它就会出现就我刚才说的会使用那种小孔成像的原理而不是使用那个很粗的那个纸针对它为了做得很高它就不得不做得很粗这是以前的材料限制是的结果每一个影子都跨出去好几米哈哈
对对对懂了懂了而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我们会发现日轨的指针它不断可以去计算一天的时间它其实还是可以算节气的因为在不同的节气里面它的那个影子是不一样长的就哪怕在同一个时间点在不同的节气里它的影子也是不一样长的因为
太阳对因为太阳的角度不同因为譬如说春分点的时候夏至日的时候它的影子会最短对吧正午的时候冬至日的时候正午影子会最长对因为它那个太阳直射点有时候去了北边有时候正直赤道有时候在南边对懂了
所以后来出现了一种日轨这个日轨上面有更丰富的刻度就是说除了时间刻度之外还有节气的刻度就是它的影子到达哪一个点的时候说明它在某一个节气不但能显示一天的时间其实是能够显示一年的时间了对大致可以知道你现在在一年中的什么时候这个真的很高级韩国的哪个宫景福宫还是哪个宫的外面看到的日轨上面就有这个刻度的显示嗯
中国古代也有中国古代有一种日轨它是球面的是一个像锅一样的凹下去的半球对对对这个半球里面它就会画就是很精细的包括黄道十二宫啊什么这些除了这些度数之外除了还有节气的线之外还有那个天上的星星的那个位置都会画在里面
而且它放置的时候会放在一个水槽里面保持它的水平好聪明啊哇我真是今天不断的震惊
对呀总保证瓶就是放到水里它自己就瓶了是的我也觉得它好聪明真的好聪明对关键是人家想了好几千年慢慢想出来的也是然后一天头让你知道了你密集的在几分钟内把这些秘密都告诉我对好的你有没有想到日轨是有一些局限的日轨有一些时候它没法用那就是阴天呗对呀还有夜晚对吧
对吧对夜晚对都忘了夜晚这个事了对阴天下雨夜晚还有包括你没有办法观测比如说你在行军的时候要隐蔽起来这种时候哦是或者你不能出门你得在屋里待着你考试的时候不能出去对对那除了日轨就是你刚刚说到的那个漏客对漏客其实一直是跟日轨搭配使用的很多时候嗯
洛克长啥样呀我只能想起沙漏其实跟那个原理差不多呀因为古人他最早发明洛克的时候一定是发现比如古代会有那种装水的容器但他不一定能做得非常好他可能会往外漏水对吧然后漏着漏着他们就发现你这个东西好像可以计时嘛它代表了一个时间的变化所以最早的洛克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壶然后呢下面往外一点一点的漏水嗯
这个在周礼里面其实就会记嗯他最早就是现在推测就是在周礼里面记这个漏客就是他叫契胡氏或者叫窃胡氏就是掌管胡的一个人嗯这个人他其实是在军事里面发挥作用的他是一个军事官员他的作用是根据推测根据那个记载他也没有写得很清楚大概就是说在行军的时候遇到水警在上面会挂一个胡嗯
一方面给后来的军队展示说这个地方有水源另一方面呢嗯他在走的时候把这个湖里装上水然后他逐渐漏下来的过程中后来的人会知道前面的人走了多久啊嗯走了多久了对嗯
这个显然就是一个最简陋最粗糙的一个漏刻了就是说你就让它在跟那漏对吧就顶多在上面刻几个刻度刻几个很简单的刻度嗯但是呢它有几个问题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水在满的时候它流的快然后水在逐渐变少的时候就会越流越慢嗯我刚刚就想问你这个东西是不是就用水呀感觉不是很精确对其实它也是一个逐渐精确化的过程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这个刻度不太好观测很难观测到湖里面的情况因为古代也没有玻璃对吧也没有塑料你也看不清里面透明湖对对你看不到这个水到底流到哪了你大概从那个口往里看一眼就只能这样是是对所以最先呢解决这个办法是先给它在里面放一根棍实际上是在史料里面都把那个记载为箭这也就是另外一个我们认为它应该跟军队相关的一个
证据就是它会在里面放一根木件或者竹箭然后在上面有刻度这样你就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水到哪个刻度了
在里面放一根键就是什么在漏里面的水面上浮一根键吗对我发现你非常聪明谢谢老师最开始的时候叫淹键法就是把一根键插在水里面这样水逐渐往下漏的时候它会逐渐显示出来对吧然后你如果那个口够大比如说大水缸的话你可以看到它漏到这根键的什么位置了就相当于水缸中间插了个柜那种状态
但是这个呢看起来很不方便尤其是你没有大湖只有小湖的时候所以后来就变成了叫做浮溅法就是在一根比如说小木块或者在一个上面插上一根溅然后这个木块浮在水面上这个溅是高出湖口的在它逐渐下沉的过程中你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个溅上的刻度抽水马桶什么就那个水箱里不飘吗哦确实
好我明白了嗯接下来就是要解决这个水越流越慢怎么着哦是啊一开始可能还是采用不均匀刻度的这个方式但是呢就很难精确嘛这个就你只能非常大概的知道然后呢他接下来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说它变成两个湖就是下面有一个接水的湖上面有一个往下流水的湖那
那我看的是下面那个湖吗对你看的是下面那个湖但下面那个湖是相对比较小的上面那个湖相对比较大这样呢上面的湖它在譬如说你上面的湖流了一半之后下面的湖就已经满了这时候它的在这一半的过程中它的速度没有变得太多对然后后面人们就发现了那我干嘛不在上面搞两个湖呢就是它先装一个湖 A 湖 A 的水流到湖 B 然后湖 B 的水再流到下面那个接水的湖里面
所以就是湖 A 的水流到湖 B 的过程中是流速比较快的湖 B 的水流到湖 C 的过程中流速是很慢的对这样它的误差就会更小
我大概明白就是它你半壶水之间的误差就会比整一壶要小一些所以其实每次我看的只是半壶但是如果就加又加了一个回的话它就变成指数级的差别了具体咋算的我不太清楚但是你可以体会到对吧就是上面那个大壶它的那个水的大幅的改变对于下面接水的这个壶相对而言就会小很多但是
但是也不是很精确了只是稍微的缓解了一下对所以后面又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嗯就首先大家在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会增加上面那个壶的量就是最多有六个壶来减少这个误差哈哈哈
到这个部分我觉得也不是很聪明了就是我能打到什么就往上落对你就会看到你大型洛克就跟一个台阶一样就是你以为它是个梯子呢好看到是蛮好看的对你在故宫里面能看到那个东西就是看着特别像一个木梯然后其实它是好几个湖但我当时最早在故宫看到这个东西我不理解干嘛要搞这么多湖后来看书上解释才知道它是为了增加它的精确度
到后来他想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是你不需要搞这么多的湖而是在最下面那个湖里面增加一个分水湖就是说上面的大湖里面永远往下流水嗯最下面这个跟接水湖相接的这个湖我们把它如果叫做湖一的话或者叫湖 A 的话湖 B 往湖 A 里永远灌水然后湖 A 的水多了之后就漏到另外一个分水湖里这样湖 A 的水永远是满的嗯嗯
我说清楚了吗我明白意思了就是你漏到最下面之前的那一个湖它的水位永远是一样的对这样不管你前面是快啦慢啦多啦少啦它到最后全部都一样了这样它漏进去永远是均匀的对这个蛮聪明的已经开始给古人打分了我
对所以它旁边会再有一个分水壶就那个分水壶里面会把这个多的水再接走让它这个水面永远保持平衡有点像水坝就是你水坝之前可能是洪水可能是干旱怎么样反正我到水坝这个地方的水位是平的了它流出去就一直是匀的然后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镂克它在不同的节气里面昼夜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对所以到后来一个比较精致的一个大型的精致镂刻它里面最多的好像说有 48 支件就是 48 个不同刻度的木条子显示它的刻度你就把一天分成了 48 个
不它是 48 只不同的件在不同的节气里用比如春分日你就用这只件然后过半个月你就该换下一只件了我是觉得没有什么必要那就像我们现在一天就是分 24 小时你是 6 点天黑还是 7 点天黑就是天黑的时间不一样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镂客它是要加水的
这是漏刻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缺点就是说它并不能够因为太阳是在永远运行的嘛那么你的这个日轨它相当于是一个永远由太阳来给你校正的一个时钟哦这我得派一个人对漏刻的作用是保存日轨的时间哦当你在日轨那里看到时间之后把这个时间保存在你的漏刻上哦
对呀它是保存从太阳结束工作的时候我开始把这个时间点记录到我的 Local 里然后 Local 开始工作就是你可能比如说一个四天宽它的工作是大清早先出去看一眼日轨上的时间然后回来开始运行这个 Local 对还挺酷的这个对把太阳记下来
就是那我的那个想象不太对我想的其实是自来水就是它一直在那里流呗反正 24 小时不断其实不能那样那个成本太高了那就很难做到实际上是对而且一旦停下一旦断了就完了是的所以
所以呢漏刻一般来说就是每天比如说它开始就是计算白天的时间你主要是为了知道比较精确的时间而你在室内就可以知道对而且就是元朝一个比较精致的漏刻它是这样的就是说那个木件上面就是那个刻度的那个上面是有一个小的拨牙那个拨牙它不是会逐渐的升起来
在它生起来的过程中到某一个点的时候它会波动一个机关波动那个机关之后那个机关就会指挥着一个铜鸟吐出一个珠子然后叭叮掉到一个铜盘上对相当于就是一个暴食钟这是真实存在的吗最起码古籍里面是这么记录的有这么个东西哦
我感觉这个太精妙了还好吧实际上后来就已经开始用那种其实就是根据洛克的原理后来就出现了就叫做水运浑象仪吧就是那种里边有譬如说 24 个或者若干个那种木桶然后在转转的时候这边有另外一个桶给里面灌水它在转的过程中会推动一些机关然后让小人出去一会儿敲这个钟一会儿敲那个针什么的就其实就是机械表嘛嗯
道理我倒是懂但是还是就是现代人的刻板印象觉得 2000 年前就能做出这种东西来这个东西是宋元时期才有的 1000 年前 1000 年也很厉害了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个设计最重要的其实是精度
对呀就是道理它描述是一码事但是我很怀疑它的生产力和材料啊技术能不能做出这么恰好的零件然后把它配起来这个其实也是有很多实验过程的其实做出这样的东西来不是很难但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它很容易生锈毕竟是水他们不管是用铜做还是用什么做的话就是按照记载就过段时间就生锈了然后就不用它了
确实就废弃了嘛就觉得你费这么大劲做出来然后很快就不能用了所以后来呢首先是考虑过做过木头的那也会腐啊你还是有水有空气这两个事没法解决对然后后来就出现做过水晶的哇好的贫穷限制了我对这个记录是说在明太祖就是朱元璋嘛朱元璋灭元之后那个元朝的四天剑官给他进贡了一个水晶灯楼哦
可能譬如说是用玻璃或者是用天然水晶什么之类就具体不知道怎么用那个东西做的然后这里边就是说描述他有两个木偶人到时间了之后他就能去积真骨就是给你报时嘛 guess what 太祖以其无意而遂之人
太宗了你不也是穷出身吗你怎么这样呢对啊他就觉得这是元朝腐化什么奢华的象征啊你花那么大力量干这个然后把当年把我家兄弟都饿死了什么的哦他还是这么思考问题的好吧对就是这种奇迹隐巧在中国很多传统年代是不被重视的嘛他就觉得你花时间在这个上面你还不如就是多关心一下这个种什么种粮食啊就这类的对
对吧不太重视这个好吧也对啊是我格局小了吧
也对也对好吧那就是现在也只留下了描述没有任何的实际怎么做的或者图或者什么都留下来了会有一些复原图或者一些其实你在公共看过钟表馆吗钟表馆里面其实有那种大型的那种镂刻那个毕竟年代晚嘛而且有很多是什么夕阳中之类的所以给我冲击没有很大我就觉得这个嘛也正常嗯
确实好的还有一个漏课就是你写在我们这个大纲里这个字呢我都不知道咋读我也决定不查直接来问你就是某弹漏课这个某是读坤吗对这个事情我就觉得很搞笑这个叫滚蛋漏课滚蛋呀
回头反正生动词里会写朋友们就车子旁一个昆明的昆对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滚蛋洛克讲讲滚蛋洛克就是你发现洛克也有一些局限你发现了吗一是不是太精准你要我觉得话就是这个精准度是个问题然后你得有个人一直在操作还有就是这个水的进入和流出好
好浪费啊而且好像你得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去弄它是吧我不能凭空的就开始倒水我去哪接水保证它的水一直得有然后流也不能流的满地都是吧你这个格局真是太小了想的都是成本问题对不起我就想是在我家客厅好像弄不了这个它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说寒冷的天气水流速度会降低的
还有冷到可能会冻住是吗对而且水可能会冻住还有就是你很难移动就是譬如说如果你打算把它在车里用你要行军的时候用那水是会晃来晃去的对啊怎么办嘞所以就是行军的时候就很麻烦呀行军的时候如果在不能用日轨的时候用镂刻怎么用就出现了这种滚蛋镂刻这种滚蛋镂刻就是它实际上是用很多这个竹子把它连成那种枝子形的管
就是一个复杂的那个管道系统它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在这头把一个弹珠扔进去弹珠放你对然后它就在这个管里面滚然后因为就是这种支子的会延缓它的滚动的速度嘛搞得越复杂一个周期就滚得越慢其实这个成本比那个水的那个洛克成本高多了有一个人在那里不断地往里扔这个球你知道吗就是一个球咕噜咕噜
就是他从出来的时候那里会有一个铜盘或者一个铜莲花他听到当的这一瞬间立马放入下一个球放下一个对对对放完一套球就拿过来继续往里放嗯
旁边有一个人翻牌子得有两个人伺候他对就是一套弹珠滚完之后的这个时间比如他可能有两套牌子滚完一个球翻一个牌子再滚完一个球再翻一个牌子滚完一套球翻另外一个十进制牌子或者十二进制牌子大的牌子对对对这样作为主帅的那个人看到这个牌子立刻就知道过了多少时间他就是一个很精确的但是成本很高的一个滚
滚蛋楼客它一般是设计在多长边它一个球滚完是对应我们现在的时间的话是一小时还是十分钟这样这就看你的设计了根据你的需要你就把那个管设计的长短你可以设计大型的也可以设计小型的哦都有它上面有一个所谓标准化的对对对嗯
所以有的滚蛋洛克大型滚蛋洛克可能是粘在一个巨大的屏风上的然后放在比如说他的车里面然后皇帝想看了看一眼这样子这个好玩然后就两个人就在那一直往里搁球翻牌什么的想看但是也只想看个两分钟吧再多也觉得有点无聊了
就这个东西它就是首先它跟环境无关嘛你冷啊热啊都无所谓然后你颠簸了怎么的也无所谓只要保证这两个人就是一直在割球翻盘就行倒也蛮聪明的而且也比较精确吧对它其实也是成本很高的就是跟你刚才说的那个比那个成本更高是的但是它就是不受环境的影响而且相对而言可以保持一定的精度
你只要在可以看到日轨的时候看一眼日轨然后你就可以把这个时间保存在这个滚蛋洛克上面嗯
它常用的就是我看你写军事专用啊一般就是打仗用是吗实际上它这个东西比较奢侈啊皇帝出去寻衅也会用的根据记载的话就是京朝的皇帝他不是经常出去溜达吗他就会在他的皇宫里面放那种大型漏客就是他会说放一个莲花漏在镜中然后有一个新丸漏是车架寻衅的时候用的莲花漏就是传统的那种对漏水的那种然后新丸漏就是这种割球的
心丸露就是哪两个字丸是丸子的丸心心的心丸就是丸子的丸对它就是好听的名字嘛一般来说就是哥同球皇帝不会说给我来个滚蛋露哥滚蛋露哥有点是有点难听啊好的
然后还有就是有的军旅需要的就他需要很小的嘛像这种古代洛克不是很大吗然后有那种就是专门很小一个人拿在身上用来计算很短的时刻的专业的那种计时器它是用玉做的玉壶和玉管然后里面放的那种是水银不是水
对这样首先它不会结冰其实它的流速也基本不会根据那个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变化对但是它只能计算很短的时刻但是呢比如说这个人在骑马的时候他都可以用这个这个它在书上写的叫做马上奔驰行漏就你骑着马跑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水银的这种漏壳嗯
有点接近我们现在也说玩的那种小沙漏了它也不是太受环境啊什么的影响颠簸也还好影响不大对对对这个就是属于那种专业的军事专用的但是这个说实话它也有点问题就是它有毒你不能常用这没办法呀对你如果不能密封的话它挥发就会有问题好的
说到军事专用的计时就得再提一下我们本次合作的浪情表先行者系列足浪时间 1925 万表它这个名字就是继承自浪情 1925 年发售的一个足浪时间万表足浪就是 ZULU 它是无线电联络中对字母 Z 的一个代称就如果我直接说 Z 可能会听不清我就说足浪 ZULU TIME 是广泛用于航海航空
空军事领域的一个标准时间浪琴 1925 年发售的这款表是世界上第一枚双十区万表它有两根石针可以同时显示你自己现在所在的这个时区的时间还有这个足路时间而且它的设计非常漂亮表盘装饰有标志性的足路旗帜
2025 年发售的这款足卤时间 1925 万表呢是延续了能够同时显示两地时间的经典功能而且配备了更为先进的世界史显示功能动力存储可以达到 72 个小时而且有 100 米的防水功能不论是日常使用还有跨国的出差旅行佩戴它都非常的实用兼顾休闲与专业
并且外观为了致敬本初子五线特别定制了同款颜色的玫瑰金材质表的背面做成了透明的设计能够清晰的看见机芯的样貌 PVD 自动驼雕刻有精美的世界地图别致又有纪念意义
那再回到我们的节目上来除了刚才说到的日轨还有露客尤其是一个滚蛋露客印象深刻还有什么比较特殊有意思的一些即时的工具和方法
其实有那种个人小闹钟你知道吗就古代人用的古代的小闹钟我一讲讲它又不是很古了实际上我觉得它应该用的时间是很长的但是因为可能古代的那个史书里面不会记载这么平民化的东西所以实际上就是到传教士来中国的时候才会把这个东西记下来因为他看着觉得挺新鲜的就是我们经常会听说有一炷香这样的时间对吧对对对所以其实香也是可以用来祭食的
有那种百克香就是它会做成可以燃一天一夜这样的一个形状然后上面会有 12 个时辰的文字就是把它做成 12 个时辰的文字上面有那个刻度然后烧的时候呢把这 12 个文字都烧完一天一夜就过去了你可以看到它到了哪一刻
这种其实还是那种成本比较高的那种香还有一种就是私人用的那种比如说如果你要去考试啊或者你要去赶时间呢你需要一个闹钟把你闹醒对我没想过古人需要起床怎么醒啊这个事如果没人叫呢
对然后它会有一种盘箱盘箱就是很便宜的盘箱上面呢会标记五更夜里的五更然后呢你在你需要起的那一更的那个位置拴一个小小的砝码或者一个重的东西对不起别以为是鞭炮改型小心火烛呀孩子哈哈哈哈
发麻然后呢对然后那个箱烧到这里的时候那个东西不就掉下来了吗所以就把那个箱搁在一个铜盘上或者搁在一个金属的或者什么地方然后呢烧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栓的那个东西就掉下来会发出当的一声希望你这时候能行那也可以放底下放个玻璃什么它就声音大点呗你直接砸碎玻璃很贵的啊
这是一个传教士记的他就是说那个华人有夜宴羹酬制法就是夜里面用那个羹作为祭食的工具然后说在盘箱上面标记五羹你因为职业的关系你要起床的话就在适当的位置拴一个小的重物烧到这块的时候重物就会掉在铜盘里面就会坑然作响以醒睡者他特意赞美了一番他说此发明可代自明中因为他们那时候在欧洲就是使用那种当当那种中嘛
其实说自民中多贵啊然后那个自民中非得特别富的人才能买得起但是你要是买这种盘箱的话一盘可以烧 24 个小时你花只不过花三文钱
平体这个是挺好对平体但是这个好像你很难说它是一个专门的计时工具还是什么就是它更像一个生活小窍门我觉得用一个现成的工具改造了一下它也没什么特殊设计但是很聪明更像这种东西本来它不是特别精确的因为它不能有很精确的刻度但是它可以在夜里用对对它一个专门的功能这不错嗯
还有什么呢实际上我们说到像航海的人他们使用的那个计时工具也是以镂客和日轨为主的但是它会配合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过阳千星板呀什么的就是它会有一个板子这个板子呢你通过这个板子去观测天上星星的位置可以知道一个相对准确的时间因为你夜里不能用日轨嘛
哦这个好像上次讲郑和夏夕阳那一期陈傲是提到过对他研究过这些东西还有他不是讲过那个流木测速对吧就是你在船头的时候扔一个木片然后看它对看它多久流到后面对你在开船的时候看它多长时间到船尾这样可以激速实际上就是到后来稍微改进一点的话就是在一个绳子上面绑上这个小木片嗯
可能是一个很长的绳子上面会有一些结有一些绳结比如说有 10 个绳结或者怎么样然后把这个木片扔去之后开始放这个绳子放到船尾的时候你看你手上在哪一个结上这是一个会相对而言更精确的一个计速工具然后配合你手上的镂刻一个短时间的镂刻来就可以算出它的速度这好像稍微好点因为我记得陈老师讲说他们刚开始的方法是
找一个人在岸上经常练习跑步你还记得吗就是让这个人记住自己跑步的速度那个感觉上了船之后一放木片他就开始跑步对我当时我也惊呆但是别说放那个年代觉得还有点道理也很便宜
但实际上是可以搭配镂刻的搭配镂刻听起来就有道理多了对搭配绳结搭配镂刻听起来就多贯齐下像那么回事了海上军事还有没有一些什么特殊领域有一些自己的小工具你有没有想过就是镂刻这个东西就是为什么那时候人家需要镂刻我其实之前我都没有太想到它的一个最常见的功能啊
你别说我对我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因为现代社会你几乎每一分钟都会看一眼现在什么时间了对吧知道时间是你的本能对吧但是那个时候如果你知道时间的成本很高的话你为什么还要知道时间呢最简单吃饭吧
这重要吧,看到太阳就好了呀那有什么重要的呢,对我种地来说是七点还是八点也无所谓呀对,实际上就是在史记里面记录到漏刻的功能的时候除了贵族啊
除了比如说皇帝啊就是你感觉他天生就应该啥都知道或者就是需要那种报时钟楼可能需要报时啊或者打经的那个经夫他需要知道时间之外其他的人为什么需要知道时间的作用之一啊就是在那个王珍的农书里面他记载到骆客的这个制作方法他记载的是一个比较大型的那个在公开地面上的一个农村的骆客嗯
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个漏客呢为了计算你雇一个人来干活干了多长时间哦完全没想过这个问题对吧我也完全没想到就是寒暑昏晓以艳于心战后时刻为漏客之所以就是你要想知道你雇了一个人来干活干了多久的话你就需要这个漏客了
那也说明对于时间的这个精确把握是这个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开始有雇佣关系了对就是说你已经开始需要按时刻来计时了就是不是说你干一天活我给你多长时间而是譬如你干了几个时辰这样算工钱的时候就需要这个漏刻了
就他的活的类型也变复杂了我叫你来一天和另一天可能活不一样难度不一样嗯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们的工作量是一样的了的时候嗯对所以就是时间是在人与人的交往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哎呦升华了当你的社会关系越来越重要时间就越来越重要了嗯对这个是的嗯
这个我也是完全没想到确实没想到对其实现在也是呗就是有时候老看时间是因为我想知道我已经上了几个小时的班了是不是该先歇一歇了就是这种时候八小时工作制首先你得确定什么是八小时算了不提这八小时的事了从来也不是八小时
其实我就是感觉到关于手表这件事情因为之前你看像计算劳动时间这样的陋课都是一个村共有的就是你可能需要到那去看一眼尤其是当如果你需要一个规表的话那可能就是全国也没几个规表每一个城市当你知道时间的话你只能是需要去听那个钟楼那边的报时或者是专门有那个报时的人他从钟楼那里获得了时间然后在路上给你报时
你到了晚上的时间是出于一个宵禁的制度比如说到了一个该宵禁的时间有专业的保时员来给你保时因为时间它其实是成本很高的事情在漫长的历史中时间的成本非常高你要知道时间的话你需要大型的器具需要专业人士嗯
可能过去你都不知道就是四天剑啊或者天文生啊这样的人是干什么的当你看到这些计时工具是如此的复杂和漫长的发展怎么样改进它的之后你才知道那个时候想要操作这个东西是需要专业知识的它要操作它要维护它然后修理它什么的就跟我们现在拿着笔本电脑就用但是最开始电脑发明出来要放一屋子然后专门有人去维护它的什么温度时间什么各种各样的环境之类的它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
但到了今天就是手表这个东西已经把时间全都赠送给个人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变化在我看来真的我之前没有想过但你这么说我才意识到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的看时间是个挺奢侈的事对啊就是感觉你有了在早先的时候拥有时间的人他其实拥有整个国家的权利的只有掌握政权的人他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时候
不管是立法也好还是时刻也好都是象征着一个中央权力但是现在这个权力已经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了对我可以我有我自己的标以后我就可以安排我自己的时间了或者我想比如你要雇佣我来干什么活的话咱俩各自看时间我们自己约定就好了我们不需要再去某一个地方问那个掌握时间的人现在几点然后他来帮我们画这个事对
对而且如果你在元代的时候有可能你干了多长时间是拥有那个漏客的人说了算的对他说我 83 了我就 83 了他说我 85 了嗯有道理
所以就是有一个好玩的故事就是元朝的军队他打到那个伊朗的时候就是那时候叙列坞打过去嘛之前其实好像也跟你讲过这个故事他打过去之后那边的知识分子就叫张马拉丁就跟他说他说我需要建个天文台
对然后序列物就很奇怪说他其实问他们说你建了天文台要多少钱啊你为什么要建这个东西啊然后说你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去建这个天文台嗯詹马拉丁就把他弄到一个高处找了几个人来敲锣打鼓就是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嗯
他就看到下面的军队出现了混乱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巨大的响声是怎么回事啊出什么事了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巨大的锣的声音扎马拉林就跟他说你看你很镇定但是下面的军队很慌乱是因为你提前知道了但他们不知道哇这人好会做 proposal 啊学习了对所以薛伟乌就觉得啊好有道理他说你建一个天文台就是为了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
时间是用来预测的呀时间是告诉你这个世界会怎么改变的它是你掌控世界的方式所以就建了这个天文台所以后来那个元朝的皇帝因为实际上当时在西亚他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和掌握是比东方要更先进的因为他们需要去朝圣他们需要每天有五个时刻的礼拜就伊斯兰教它对于时间有特殊的要求对
所以他要去朝圣的话他就需要记录首先他需要知道方向知道里程你要去朝圣你要走哪个方向要走多少天这个路程是怎么样的然后你每天的朝圣的时刻怎么样才能知道你每天要做五次礼拜然后在不同的地方这五次礼拜都是什么时刻
都很重要清真寺的人他需要掌握时间所以当时中国的立法也采用了当时西方他们叫回会礼在这边也使用了回会礼因为这边也会有很多需要去礼拜的人他们需要这个时间对
所以元朝的皇帝也去跟伊犁汉国的大汉去借人说把你们那个那个绘造天文台那个给我送过来我也想造发现有用了对然后跟这边的负责天文的这些官员还进行了一些交流这边也收藏了一些关于伊斯兰利的书籍和仪器元朝的时候出现了一大批测天文的和时间的仪器是跟西方交流有关的
现在还有记录什么那些书还能看到有记录对没有东西了但是记录是有的这不错下次再开一期开始挖坑是的我觉得挺有意思下次可以详细讲一下好的然后到我们节目这个最后呢想聊到小动物老师自己对我今天为什么这么当机对
不知道最后剪完的效果是怎么样但是熟悉小动物老师的朋友也许你会觉得这一期小动物老师没有那么兴奋说话没有那么快然后
就为什么呢因为他最近一直在全球跑来跑去都不是全国在各个时区之间来回来回的跑我也说都算不清楚我现在办法就是你告诉我你准备去哪我就直接在手机那个世界史里面添加一个就其实我挺会算时区的我是学地理的嘛我算的还比较快但是你跑的这个速度我真的已经赶不上了
我就选择让手机帮我记下来你最近你自己能记住吗你昨天反正已经发生了告诉我 20 号这种事但是到今天也才 19 号而已你最近是不是也算不清楚自己的时间啊对啊他这个日子实在是变得太快了就是我为了要每天做多灵国其实我非常注重这个日期变化的但是我昨天还是漏了一天但是昨天还是算错了对
就突然到了北京发现这天已经过了对因为你正好是从比较晚的时区往比较早的走你凭空损失了昨天损失的应该整个有八九个小时呢对昨天损失了八个小时对呀你看看本来就赶不上多林国了还往前跑了八个小时
你就说这个让我想起来我小时候第一次看那个八十天环游地球对对对那个结尾哇真的好那时候真的有被扫课到我觉得可以剧透这书也太早了不存在剧不剧透的问题就是其实它的里面所谓科幻的部分现在看已经不是很科幻了没有什么太幻的部分但是看到说因为它它也是无意中我没记错的话它无意中往反方向走了
所以他还邮其实还了 81 天但是由于时区的存在他还是完成了 80 天因为他正好赶回来了那一天的对而且他以为自己破产了对他以为自己错过了超时了对他其实是跟人打赌嘛嗯
所以它就是相当于它是倾家荡产然后为了完成这次旅行花了很多的钱把他的财产都投入到这个什么热气球啊然后各种各样的一些旅行工具上面但是他回来之后路上因为什么事情好像还是因为什么高尚的原因然后耽误了对我记得对对对在财产和这个品德之间选择了品德回来之后啊我已经一闻不明变成了一个破产的人结果忽然发现自己其实中间还多了一天就是赶回来了一天对他可能最大的科幻就是给大家展示了这个自然原理
地球转的这个对经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是的所以说到这我就要再次感谢浪琴表先行者系列足鲁时间 1925 万表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日光派对播客联盟促成了本期合作欢迎大家前往浪琴门店或线上平台搜寻足鲁时间的身影
那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小动物老师在无数个时区之间跳来跳去之后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你下来好像又要去哪里去塔城对塔城就是属于那种只是实际上的时差变化对吧但是就是钟表上面的
嗯是啊对我可以多睡一会儿我当时就在想因为我从塞内加尔回来是八个小时但是如果我到塔城去的话我可以先倒五个小时在那边先把五个小时倒过来再回北京再倒那三个小时循序渐进的倒时差对对对但你最近的几个都还好就是在同一个半球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就是你并没有越过那个线去对对对都是为北京时间要晚的这半拉里头
对所以还好我一直在本出子午线的东边对没有越过日期变更线所以我勉强还能算一下然后感觉你导时差还没导得太离谱咱们还是有几个小时能说上话的
高考地理题的那种什么谁几点钟坐飞机从哪个地方出发飞了几个小时到了另一个地方然后又飞了几个小时到什么什么地方然后这时候你要祝他生日快乐你应该在哪天住对我这是一个真事你知道吗就是因为朋友去美国了然后我要祝他什么某个节日快乐某个生日快乐我发现我已经搞不清在哪天祝他了我祝的时候他说时间不对哈哈哈
现在好了现在你就可以用我们的足露时间手表对我觉得有这个表的话就好多了对对有这个表的话它会直接告诉你准确时间好像有的人的手机上可以同时显示两个时间对吧我的好像不太行只能显示一个那我就得打开那个时钟然后才能看到其他时区对就比较麻烦不如用我们的足露时间手表同时显示两个时区我倒是真的我在想哇这个很好哎
因为你正好现在就最需要这个功能的一个时间对啊因为我在三内加尔在埃及什么的我就会总是在算现在北京几点了到底那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让小动物老师快去睡觉吧他明天早上又要出发了对我明天早上要五点起床好的那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拜拜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