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骨父儿游》上期节目我们聊了情感这期节目我们想把情感的话题窄化到一种更加具体的情感体验就是笑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也许大家和我一样每天都会在日常对话中说笑死或是使用笑哭了的那个表情包
喜剧电影在春节党几乎占据了统设性的地位那从相声小品到脱口秀大会和单口喜剧我们欣赏的喜剧形式可能在发生变化但是不变的是我们都希望被逗乐为之开怀大笑笑这种情感体验对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本期节目我们就从这个问题着手来展开一些讨论
你们用的最多的表情包是不是笑哭反正我是的我也是对吧对但你们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个表情包那么好用呢对一方面它很万能另一方面它至少到现在为止它没有那种冒犯感我其实觉得它是一种自嘲的感觉那个无脸的那个是自嘲吧就现在好像用的比较少了对吧那两个表情我都经常用你最经常用的是狗头吧但狗头就有点冒犯感对
就很多人很讨厌狗头就是冒犯对你一天到晚发个狗头就是那种我也不用经常用我觉得你经常就一句话以后就是加一个狗头那个真的是火冒三丈就跟有人跟你说呵呵一样原来我家两位心中是这样子的形象好的我回去反省一下我查了一下就是笑哭那个表情包在全球范围内
都是最常用的表情包就不仅是我们三个但为什么是笑哭呢你看有很多什么大笑微笑其实微笑也有点冒犯感微笑就是呵呵啊对你说了一句话带个微笑那微笑好像意思就是你去死吧或者就静静看你吧对是啊就笑哭我感觉在所有的含笑的这样的一个表情包里面稍微是不是显得真诚一点
校库这个表情包甚至在 2015 年被牛津词典收录为是当年的年度关键词然后它在 2011 年到 2021 年都是全球全平台使用最多的一个 emoji 然后我搜了一下就是外网对于这个表情包的讨论我看到在卫报上
有一篇评论吧然后那篇评论发的时间点其实挺有意思的刚好是在 2016 年然后我们知道 2016 年在欧美社会的政治领域发生了很多事件首先是英国脱欧其次是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所以那篇报道就是他的一个分析是说他觉得就用这个表情包的人他其实是在抒发某种政治上的无力感
然后就因为某种无力感所以对很多事情抱以嘲讽的态度然后就很喜欢用这个表情我以为这个表情包是哭笑不得的意思有一点我是把它当成那个理解而且我觉得它的一个好处可能就是它可以解释成不同的一些版本对吧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那种心里想的解释因为有一些表情包我觉得指向性可能太强了是吗嗯
你比如抠鼻这种表情包就有度它也很流行但现在好像大家也不爱用了就是我团队里面一个小伙伴就每次个人聊天背后都要加一个抠鼻的表情包然后有一次我问他你不觉得这个有点不妥吗后来他说啊他觉得这个表情包很可爱然后我就哦
可能就是笑哭这个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吧就所有人都觉得它是一个可用并且冒犯性没那么强的对我看到一个说法是这样就是说在美国是不是流行那个比较多就是有一个巨大的汉猪那个表情就流汗对就是一个而且嘴是笑的那个就是一个流汗的那个表情好像也很常用微笑礼貌不是尴尬
总而言之就是现在至少在 emoji 这个领域里面就是笑就有很多不同的阐释的方法还挺有意思的然后笑哭这个表情也让我想到《大不敬的年代》这本书里面有提到从 20 世纪的 20 年代初开始笑和泪的组合成为现代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比如说在 1930 年代最畅销的小说是张恨水的啼笑姻缘嗯
然后林语堂用英文写过啼笑皆非啼笑这个感觉就是刚刚笑哭的那个表情对对就 exactly 就是笑哭的这个表情哭笑不得对然后那个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雷静峰他是说笑和泪他这个组合是象征着当时的知识分子悲愤的无力感嗯
对然后从 20 世纪早期开始就中国的文艺创作者和知识分子开始通过笑和某种游戏精神和嘲讽来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还挺深的他是这么写的他说现代中国的作家和艺术家以对练笑术驾轻就熟他们善于把政治读物转化成笑文化的养分
雷新峰这本书因为我原本以为是那种很严肃的一个学术作品但实际上我翻了之后我感觉好像也没有那么的严肃对吧因为它里面其实大量还是做一个偏文化层面的一个讨论做了很多的一些好像是文本的研究从晚清的这些吴简仁包括像刘鄂的那些包括我觉得像李宝嘉写的《官场现行记》然后吴简仁不是写那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吗
还有像那个老残游记就这几个所谓的晚清四大讽语小说它背后都有很强的一个幽默感这个好像跟以前我们说更古典的那几大名著是不太一样的就它那种幽默色彩好像特别强烈是 鲁迅说的词气浮露彼无藏风就是说他们就是黑幕小说所描写的很多都是那种猎奇
就是看热闹那种描写这本书其实它是很学术的它是获得了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图书奖 2017 年这个书之前就是引进的台版其实这个书
跟我们家还有点远远就是因为李沛就是我先任他做的硕士论文是许卓丹研究然后那个时候雷清风正好来中国来复旦然后他就给他提供了一些许卓丹的资料但是没有感谢他所以他就很介意他让我在节目里面讲一讲他介意了好几年
那我们就用古古而有的名义来感谢一下感谢先生对这本书的贡献大不敬的年代的贡献献上我们的敬意
对他是对许州丹很感兴趣许州丹是滑稽小说嘛他找了很多资料所以就是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因为他年纪不大的雷清风对对对他一二年好像还在做博士后他就前面里面写到了因为他前面感谢了一堆人感谢了这个感谢那个然后他又说是不是我提供的资料不够珍贵所以
我其实就是海外中国研究的作品我读过很多但是其实文学研究我读的很少但这本书我读了还挺有趣味的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就可能也跟为什么刚才陈老师说觉得这本书好像不够学术就是有关就他首先这个话题就很好玩其实他写的
也没有那么端着我会觉得他庞真博引用的很多材料就好像很不像我的概念里面做文学研究的学者会使用的不像那种论文化的写法对很好看是吧他有一点那种就文学散文化的那种这种写作方式因为他一开始就是从这种比如说像吴建仁这批晚清的写这种所谓官场小说的人
那写起吗它这种算是一种类似于像如临外史的这样的一些文学源流吗因为它里面有一些比如说段子啊什么的但是它摘出来的那些你会发现它的这种段子的数量笑话的数量其实比如临外史可能要高很多但同类的我感觉其实如临外史里面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这样的一些方向我记得好像这种是叫做间舵式的写法就是一个段子接一个段子
它彼此它没有什么特别完整的像西方小说式的那种结构它就是连起来的然后一个人写着写着它就没了因为它就下一个人再出来我觉得这个刚才你讲到的《无简人》其实它就是这本书非常重要嘛然后但这本书它其实是由另外一本书引发出来的就是白瑞文白瑞文他也是文学研究
他写的一本书叫《痛史》也是从吴俭仁的书开始的因为吴俭仁 1903 年他在日本流亡的时候就在横滨新小说开始连载两部一部是《痛史》一部是《心笑史》其实《笑泪组合》是从这个作家开始的然后
痛这点很容易理解吧就是我们回顾二十世纪的中国就是充满了血泪对对对一说就是痛苦屈辱血泪有很多描述痛苦的作品就包括历史记也是这么叙述的然后他这本书其实是就反过了
就是以笑为切口用幽默讽刺喜剧来重新看待现代文学史就是和血泪史有一个对比然后更妙的是都是由同一个人物就是武建人开始的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然后他这个书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可以作为全书的一个总结就是我们去年讲到那个《心灵革命》李海燕她一开始是用刘鄂的老残友记就是哭对哭开始的就是哭也是
情感有共同的体验然后能有群体的效应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身处在这个时空就是同样的处境我们都有着国仇家恨就类似这样情感的调动所以他这本书他说的是虽然刘鳄和郑振夺将泪水当成是真情实感的体现骗徒就是像许卓呆这些
华记作家呈现了一个充满诡计的现代世界扮起了小丑也邀请其他人一起粉墨登场华记透过玩心包容和颠覆唤醒了巴赫金的嘉年华之笑将之提升为全民的社会意识而恶作剧的作者就是其中的欢宴之王就是一个总结吧其实告诉你现代中国就是有非常非常多的痛苦
但是人们仍然有就大众也好精英也好都有一种方式能够度过这个非常痛苦的岁月就让他不这么难挨大概意思就是这样而且传统中国人是不是比较善于写哭你看典故里面有很多哭的故事对吧申包旭哭秦廷孟江女哭长城笑的故事没有那么多就是三笑可能算一个但我觉得如果看总量的话好像哭应该是比较多的但是也有很多笑话集啊
你们小时候小时候你们会去看那个故事会还有什么读者我第一时间就是看那个笑话中间的那个笑话页对就是笑话页这应该是一种近代的对它是近代的这个明显就是从 20 世纪初的那种就当时
他们不是成立了很多报刊杂志对对对专门来收集笑话都市小报而且他有的新闻他所谓自称的报人他们写的也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的新闻报道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然后一些笑话他就把它编撰到里面就说自己是报人而且近代掌故里面很多都是这样子像那个
包天啸他写穿影楼回忆录嘛其实里面有很多的一些故事我感觉他的一个真实性都要打个问号是但是这些故事无一例外总是很有趣的就这种趣味性他有时候就是近代新闻传播进来的时候这些最早的那批暴人他有时候不愿意去区分这些东西是是因为他也是需要挣钱的要于人于己因为他的社会地位竟然没有那个上升的可能了他就就转化一些市场的可能嗯
这个吴简仁我其实之前我没有读过任何他写的东西然后就在这本书里面对他浓墨重彩的描述嘛雷金峰引用了他的一个笑话我看了就笑死了就是那个关于小牛小马那个笑话什么笑话你不还记得吗你讲一下吧那个笑话大概是这么说的就是世俗上就自牵自己的儿女不是都会说小犬吗
这是一个典故嘛就是曹操他说过就是刘表的孩子就如豚犬所以之后大家会自谦地说自己的儿子是什么犬子什么的然后他那个笑话是这样子的就是有一个人呢自
自称称自己的子女说他们是小牛小马就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说呀然后他就说中国王后国人皆牛马此辈尚小非小牛马而合我开始我就觉得很好笑因为就是牛马现在其实也是很多人自嘲用的一个词嘛
他还有点那种救亡图存的教育意义在里面就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的这个点就是我感觉笑
在二十世纪初和当下引发的公共情绪其实有蛮多相似的地方嗯怎么说呀像我们刚才还提到了就是那个时候的媒体行业从业者嗯暴人可能是推动喜剧的嗯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推手嘛那我觉得这个是不是可以对标到我们时代的脱口秀 talk show 嗯
因为在美国其实脱口秀也和媒体行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嘛
像那个 John Stewart 他做的是每日秀他就是以类似于做新闻的形式那种是标准意义上的脱口秀因为你提脱口秀这个词在中国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单口喜剧但是不太一样因为你刚说像 Lit Show 那种那真的是电视它有点夹杂着新闻播报的那种用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来讲一些这种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些故事嗯
他其实前几年已经退休了但他今年又复出了囧司徒囧司徒很火对他非常火而且像 Late Show 的话他是已经接班人都已经换了很多年了他那个也是节目也是做了几十年就传统电视时代这种所谓夜间档的节目还是美国电视新闻的一个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对
它确实跟纸媒时代就是刚刚说到的那种在报纸上通过这样的一些戏谑的方式来写确实是挺有科比性的对但是对一些正经的媒介研究的学者来讲就是这一类的 talk show 争议也蛮大就他们会觉得
其实也是会助长某种意义上的假新闻那肯定不是严肃新闻对对对就我前段时间读李麦金泰尔的那本《后真相》然后那本书里面就是引用了 2014 年的一项皮尤的调查就那个调查就是关于美国人最信赖的新闻来源是什么
然后会发现保守派和自由派他们信赖的新闻来源有点不太一样保守派我们很好理解就他们很喜欢看福克斯嘛这个就是在保守派里面就是遥遥领先的最受信赖的然后在自由派当中有线电视新闻是排名第一的然后排名并列第二的有三个一个是公共电视台一个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还有一个就是九四图的每日秀所以后来甚至就是洛杉矶时报发了一篇评论就说美国的左派也有他们的后真相问题就是喜剧就会发现就美国的自由派选民他们就把每日秀当成他们的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但是对于正经的学者来讲就他们会非常质疑就是像 John Stewart 这样子的 talk show
它能不能称得上是新闻对所以严肃新闻可能本来就是一个不被大众需要的东西
我听了这个就让我想到关于笑的研究有没有研究很多嘛有的人就攻击笑说这个是保守有的是就认为他是冒犯其实是两种兼有的就是保守就是说比如说一些地域笑话你会觉得他是极度的保守什么一个黑人加 PhD 等于一个白人就是这种笑话这也不能叫保守
它是默认地域的规则存在吧就是这种笑话让你笑了之见智它有点强化这种已经发生的这种社会秩序的关系但是它又让你发笑它披着讽刺外衣的那种就看起来是讽刺但实际的效果是加深了这样的印象对没错所以就是很多华裔脱口秀都会有这种问题就很多人就批评黄安利或者是欧阳万成就说他们反而加重了
华裔的这种刻板印象这个也挺冤的对对其实他能出来说两句已经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是这跟那个就是雷先锋这本大不敬的年代里面讨论的其实也有点像因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也分了两派嘛对对对在 1933 年幽默年诞生的时候其实鲁迅和林语堂的关于幽默的观点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左翼的知识分子吧嗯
毕竟是一个非常纷乱的年代然后你还在这大谈幽默我们是不是有幽默的余裕呢好像中国是这样子就是左翼的文化人士更不喜欢笑一点我看他好像举的例子里面那些喜欢制造笑话的都是那种大右派包括像国民党的什么吴志辉这批人啊就流传各种各样的段子而且很多是那种不入流的黄色笑话嘛嗯就
很复杂但是它里面提到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就是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就是双方的语言交谈的都非常尖刻骂脏话就是狂飙脏话公共的讨论范围就越来越糟糕越来越
变着法子互相讽刺我刚提到像吴志辉他作为那种国民党的一个大佬他一方面是以他的各种笑话出名但另一方面其实是他也是以他的各种脏话闻名对对对他的那些笑话里面其实有大量的下半身笑话这个好像是在民国的这种所谓的论证的传统当中被放大了所以当时的报纸上其实在讨论政治问题但是你看吴志辉他很多文章里面他要借笑话来
做一些非常粗野的一些比喻然后来进行一些人身攻击或者辩护而且里面一定是有大量的黄色笑话的存在今天的视角去看其实就很不是你可能很难像当年的人那么笑起来是这个为什么会越来越恶劣他书里面也是引用到赫迈小还有别的研究我就觉得在今天是不是也存在呢但经过 MeToo 之后可能好了一点上一代知识分子也是有点这种就
就可能八十年代成名的一批也是那种会乐于去开各种黄色玩笑或者把这个东西当成一个风流才子的一种象征因为是不是好像关于这种所谓的古代这种不居礼教的才子们的描述很多也是跟黄色笑话有关系对对对因为我以前看你像张学良他就喜欢去讲什么纪晓兰纪文达公的那些笑话说什么纪文达公有一次见到一个太监就
就跟他说了一个段子就说从前有个人那个太监就问他下面呢下面没了下面没了这是古老的段子今天人就解决梦境了就是我本来以为这个段子应该可能是很近的才被制造出来的后来我发现张学良 90 几岁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在那提而且他说是寄文达公的段子
所以啊我就是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也去翻过那个是古代的那种笑话选集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因为我对笑话都充满着期待我觉得故事会上的还是不错但是翻那种讲秀才为主角的都不怎么样我觉得是不是因为那个年代的读者其实也是男性
有可能有可能因为女性的识字率肯定是不及男性的是好像有一个古老的笑话我讲你们听过没有就是说一个人特别抠一个老地主然后家里面他有儿子他也不给他们吃鱼只有一个咸鱼挂在门上就是吃饭的时候就看着就一口然后老大就说爸爸爸
爸爸爸爸就说那个二弟他他不守规矩他看了两眼然后他爸爸就一瞪眼说你管他吼死他这个应该是李汉祥还是谁拍过电影的这个像很古老对对非常古老嗯这好像吗其实类似于望梅止渴嘛啊对啊但他是那种真的就是纯段子对就当时拍过那个风月奇谈你如果去看的话全是各种各样的一些段子
包括有什么说一个少爷长期流连妓院然后跟那个花魁什么感情如何深厚最后那个少爷钱花光了要回家取钱但是他跟这个花魁就想订一个信物然后就把自己的牙齿给拔下来了后来这个少爷走了之后回家被他父亲大骂了一顿什么的然后他父亲可能就让他回来把他留下来的东西给拿回来然后他重新回来之后就问那个花魁
就是说把我的那个牙齿还给我什么花魁拉开抽屉里面大概有一百颗牙齿说哪个是你的你自己挑吧就全是这种就古人认为很好玩的一些段子对你刚才讲的这个也是涉及到了一个笑话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身体就是笑话的身体性好多笑都是和身体缺陷身体的某个部位有关系的
疯狂的石头里面那谢小萌一出来她就想撩妹就是那个美女她在他们俩在长江的这个缆车上然后她就开始突然很文艺的就说长江就像叫母亲我们就住在她的子宫内然后那个女的就看了她也说流氓是这个真的是很标准的就是一个男的他认为这个是一个很抒情的但是一个女的他觉得她是流氓
反正我自己看很多比如说中国古代尤其明清的这些笔记小说里面有大量的这些笑话其实笑话最多的我自己感觉除了晚清的官场小说最多的其实是那种以前的黄色小说里面
笑话是最多的什么奉月宝剑之后肉不残之类的那类但是里面的笑话大量很难以给人那种所谓体面而幽默的感觉其实呈现的是一种不体面的很粗野的那种笑这个就跟现代的那些比如说笑话让人会心一笑很不一样会心一笑是标准的幽默的定义对和那笑不一样更高级的一种对就是林语堂提出来的对是的他翻译的翻译的声音是很好
是的这个书里面统计的说 1900 至 1937 年间一共有 100 多种的幽默文选出版超出前 2000 年的总和为什么这段时间这种会紧喷他说的就是出版就是因为现代出版业的发展
而且同时期刚刚说的那些媒体啊包括报纸其实还是给文化人看的或者识字率高的这种市民看的其实更多的是那种地方的一些比如喜剧表演像近代相声群体的形成也是差不多同一个时期以及你比如上海的这些滑稽戏里面应该也讲过一些案例嘛就这本书里面说那个
包括应该到 20 世纪中叶当时是有一个关于绍兴人的一部滑稽戏这部戏的主指从前是那种嘲讽乡下人就是那种在上海演的然后但实际上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他把它调转了一下枪口就开始把改造成了一个嘲笑地主家的傻儿子的那种剧本但是它的原始版本其实更能反映
那个时代的这样的一些可能中下层看的东西就我觉得大家找乐子这件事可能这个需求一直没断过只不过古代可能是一些地方的
戏曲对你去看牡丹亭其实中间的那些春香闹雪的那些都特别好笑对我就只看那个好笑的片段你很特别你只看那些搞笑片段对啊昆曲我就看折子戏有的非常好笑的就李渔写的那些他就是有那些我就会看搞笑对但昆曲对我已经算是非常高雅的艺术了我觉得很多那种纯地方戏曲里面但真的都是
其实很接地气的你像我因为我老家安庆嘛我小时候还有几次去过那种黄梅会馆看那种黄梅戏的哲学戏那个真的就是什么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它里面就是堂而皇之的有一些少而不宜的内容那个我怀疑在过去就是解放以后的这种所谓对旧文化的大改造之前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就是这种戏曲当中有大量非常露骨的那些
黄色笑话今天可能已经被淘汰的差不多了以前相声里面不也是吗现在也是啊但现在应该后来八成是那个马记对相声有过很大的改革吗最早的改革是老舍做的就是老舍建国以后和相声演员合作做了很多很多结话的处理但是我那时候看那个胡金泉评老舍他有一本书评老舍然后他就说
他认为老舍的小说写得非常的幽默有趣但是他改造的相声一点都不好笑嗯有一本书你看过吗那个应该叫什么来着胜利的困境是一本海外主要就是研究 50 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对于精神文化娱乐方面的方方面面改造其中是第几章来着反正前几章是专门讲那个中国相声是如何被改造因为当时相声不是还有那种长宝坤嗯
去朝鲜战场那个后来就遇难遇难的事情嘛以及当时还有一批相声中间有一个我当时截了图发了个微博文案叫中国单口喜剧往事然后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说一个叫张一鸣的说书人是个相声演员他在相声的这个表演的电话部分电就是那个电厂的电在电话部分当中就告诫听众说不要去买国债
说张一鸣就开玩笑说国债中的这个国字因为那会儿还是繁体的国字看起来就像一张哭丧的脸进而他就告诉听众如果谁买了国债谁看起来就会变成那样
这个笑话其实你光看文字体会不出任何笑点但我觉得他可能表演的时候能抖包袱什么的反正就是哄堂大笑然后作者说也许不只因为这一个原因张一鸣最终被送往劳改营是啊那个像是演员好多人下场都特别不好文革的时候那个谁我经常听那个那个刘宝瑞刘宝瑞对对对但我特别感兴趣这段我其实一直想做一个笑声改造的一个体量比较大的就是演
研究一下它的中间到底是因为这本书其实它对于象征的关照很少的我觉得它对中国民俗的这个可能不是很了解就是包括哪些段落它是怎么改造因为其实这个和现代文学它的改造的过程是差不多的
就是因为有些人的幽默就不存在了那赵树礼是很幽默的但赵树礼就变成了一个延安讲话后的标杆性的作家人物我是比较感兴趣这个但是只是对于当代的这些有一些了解没有把它延续所以我听了很多刘宝瑞所以这本书里面就是雷新峰自己研究的更多还是偏文本这块的对对对
媒体啊以及文学这块你像我们今天谈论笑这个东西它其实是个非常抽象的一个概念嘛虽然人人都会笑但你看在文学里面写笑的地方多吗你非要我想的话我想那个谁写过那个笑面人笑面人
但那个看起来也真的不是什么幽默小说他里面举了一个例子特别好你们看到吗就是说莫言的幽默莫言的幽默其实有人批评他的就是林培瑞林斯顿的吧他就是批评莫言说他的这个消解了对
对文革的反思就是消解了这件事的重要性但是后面他又给他找补说但是能用笑来表达总比被删掉好总比被禁掉好总比沉默好所以他这个是说了他的一个复杂性哎你们你们没有发现吗就是最近莫言和余华出来大家都是哈哈哈哈大家都说哦他们好幽默嗯好好笑就笑死他们俩真是好 CP 什么他笑死他们俩的头像是狗头嗯
就是他们会用说余华是快乐小狗对啊就是用什么余华没有去当脱口秀演员真是耽误了他是吧就这种你这么一讲我大概能理解像林培瑞这样的一些人为什么会隐约的去表达自己的某一些反感嗯
其实因为这种就不顾一切的去笑所有的事情其实是会解构掉很多话题的就是当所有的评论都变成哈哈哈哈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社会评论了对啊是这样子的就是你比如说于华的作品他肯定有具体的一些幽默感对吧 80 年代当时发表那些作品里面但是当时莫言的幽默我也能够理解你说的那种但总体他在我心里就幽默不会是他的一个最核心的关键词
我是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于华的小说我当时看的是那个火着和兄弟其实这两部都是有涉及文革的部分的嘛然后我印象中他也有这种戏谑兄弟更加的强烈可以称他是魔幻现实主义
就是有这种所谓的幽默感在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就是他的很多幽默是为了反称那种残酷是的这个元素还挺强烈他给人的感觉绝对不是那种说哈哈哈哈哈哈所以我就有点疑惑我就不知道现在的年轻网友他们到底有没有读过于华的小说呀就他们是不是对于华有些什么误解嗯
反正那时候我中学时代读他的作品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他的一种写作策略而且是一种可能没有更好的选项的一种表达的策略就如果你不用黑色幽默去包裹它你很难去讲述真正直接的面对一个
残酷到你没有办法去正面对抗它去正面描述它的这么一个事件而且我觉得也有从读者角度来考虑这个事情的一个初衷我认为就是
当你正面的赤裸裸的去刻画的时候可能愿意读的人就是少你就是得把它解构成一种大家能够进入的这样的一些黑色幽默的情景我就想起来那个谁啊就三联的那个总编辑李鑫不是最近出了他自己的那个书吗就讲比如说金手的这些名作的出版包括他过去也写过李敖登录记还写过像王鼎君的那四部曲他其中就提到乌宁坤的那个一滴泪嗯
乌林昆当年你像写过那个燕京末日就讲 1952 年燕京大学怎么解散然后简博赞怎么成为新燕京摄政王然后中间有非常残酷的事情而且这些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批在 1966 年发生的这些事情在 1952 年的老燕京大学他们就已经发生了那会儿可能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没有经历但是这批燕大的人是经历了的
然后乌宁坤当时写那个异地类的书稿送到李星的手上的时候李星后来就说他不喜欢乌宁坤那种写法
因为乌林昆那种是那种完全的负面的彻底的那种哀怨的那种写作方式那个我觉得李星可能一方面自己看得也很难受另一方面他可能就作为一个总编辑他会判断这种写法在市场上其实也是完全不讨喜的因为受众会受不了这种降临扫尸的那种彻底的哀怨但是
但是如果它是个黑色幽默的写法对吧有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处理方式我也不知道我刚刚提到的那本喜剧的秘密里面有一段东东枪和假行家的对话他们就是在讨论幽默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就东东枪和假行家
就东东腔他说他觉得幽默就是拒绝元素面对自己遭受的苦难然后解航家就回答说其实是拒绝板起脸来看待自己的伤疤然后东东腔就继续说就说他其实是不承认那个伤害我不承认你伤到我了那这不是阿 Q 吗就他有引用就罗伯特麦基的一个观点就说喜剧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没有人真正受到伤害
实际上就是把那些伤害表现得像是没有人真正受到伤害一样这样大家才笑得出来不怪有人说这些喜剧就是非常的卷如就是拒绝面对现实我可能是完全不同意她这个描述的 OK
我认为那些作者他是深刻地知道这些事情伤害了自己但是他可能就是出于一种写作上的策略所以不是很多人会觉得说真正的喜剧里面都内核都是悲剧吗这个理解稍微正常还有那个什么效忠带泪就是一说到老舍都是效忠带泪刚才 Nelly 就是说到了于华的就是你理解的这种写作策略我觉得你这个理解挺深刻的但我也会想
想就是他们在就这样处理的时候就因为笑是很难控制的就是你这么写你可能是为了反抗某种看不见的手对你的控制但是其实你也控制不住他就是到最后就会变成那种狂欢式的其实我觉得兄弟到最后他就收不住了他那个狂欢他自己都收不住了所以就会有人说他这个我确实觉得兄弟没有活得好
你自己都没有办法收场了这个笑把你自己都消解掉了那这个到底是好释怀呢就是我觉得笑话段子它可以赋予故事一些新的能量就像我们说到很多苏联笑话的时候这笑话为什么好笑肯定不是说我们在假装没有人受到伤害而是它能反映更荒诞的很多事情包括
包括像那个 1942 那个开头他也是很典型的黑色幽默对包括我叫刘月静里面对吧他 1942 里面他就写了那么一句嘛就说 42 年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嗯包括什么那个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还有秋节感冒嗯
这就是一个对比嘛大英帝国帝国主义头子感冒了他其实比几百万人生命受到威胁可能更重要然后因为他讲的这三件大事反衬的是还有一件没有人知道的事就是河南发生了这个旱灾就是我觉得这种情况下这种看似冷的幽默他绝对不是说在假装没有人受到伤害他是一种技巧上的强调嗯对嗯
就是刻意的以一个真正重要的事件的不在场来反衬出它的重要性对这样的处理是比较难让你觉得荒诞
对它就是让你看到现实的荒诞就想到说那个笑是不是通往地狱世界的一个密码一句幽默地说出来可能是承认了我们就生活在地狱之中承认了这个事实也是一种自我阶段嘛对那你们最近比如文艺作品里面印象深刻的一次笑是什么有
有吗我觉得我好像是个很无聊的人你是不喜欢看那个春香闹雪我不是一个会主动的去看就是喜剧的一个人所以你不需要摄入这些生活太苦了正面的情绪
就当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所有人都在讨论的事情的时候我会去跟着去瞄一眼但我不会非常主动的需求说嗯我需要去看一些戏剧这样嗯嗯
反正我是一个生活中经常被人批评之前我跟杨一有时候聊天沟通因为他是个特别容易笑的人就哪怕在我看来很无聊的事情他都能咯咯地笑起来然后有一次我就问你怎么这么容易笑但杨一后来就回了我一句我就印象还挺深的他就说那板着脸一天到晚很严肃的中国人不是哪里都是吗就我就突然意识到我这种不容易笑的行为其实挺老中的就大家会对很多事情都没那么
想笑这个我觉得很难形容啊就比如你的生活中有人故意讲了个笑话或者怎么样如果是面向陌生人的话可能很多人是不会给反馈的嗯嗯
这样啊你们都不喜欢看喜剧啊我就是专门会去找喜剧看我小时候挺喜欢看喜剧的我有我自己的笑点而且我的笑点挺美品的我属于那种我觉得你是喜欢看地狱笑话是吗对我有点喜欢地狱笑话所以就是乐子人啊我能看出来他散发出那种气质有点对混乱
混乱邪恶我知道有很多人是完全不同意我的就是有些人认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但核心我真的不是这么认为就我认为都没什么大不了那你倒是挺符合雷静雷静峰老师说的就不敬嘛对所以里面提到的很多人物某一些方面我是挺喜欢的像吴志辉那种包括像民国的一些人像叶德辉湖南的大明士后来北伐的时候不是被杀掉了吗
但是叶德辉有很多劣迹斑斑的事情啊就是我觉得中国古代的这批官僚地主阶层的文人才子其实免不了都有这样的一些问题那部分肯定我很不认同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很多生活的有一些态度就认为什么都可以嘲弄我是还比较认同因为前段时间我不是有一次做了一期关于金庸的话题吗然后请了那个严小新老师一起来聊但在节目里面没有聊到这件事
其实我内心里我不是特别喜欢金庸我认为金庸他试图去塑造很多狂事但其实他塑造不成功他在那个社调英雄传里面塑造出黄耀诗这样的人物说他傲视一切然后什么儒教纲长他都视为狗屁然后怎么踩翻在地但他里面写了一个细节就是说那个吸毒欧阳风去拜访他的时候带了几颗人头然后说这几个人是他路过月路书院的人在
在书院里面讲什么救国之类的他一听了不爽就把这些人全杀了然后带给那个黄药师因为他觉得黄药师也是一个很邪的人会喜欢这一点因为金庸就想塑造黄药师虽然是个很邪的人但是很有底线所以黄药师的表现是
黄老师突然就严肃起来正经危坐朝这几个人头认真的叩头行了大礼然后就说了一番什么的我虽然叫老邪但是还有一些底线是不能碰的民族大义就巴拉巴拉之类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写的完全一塌糊涂
就是金庸想要塑造的那种真正目空一切的狂人是彻底被这一段描述给瓦解掉了而且金庸说不定自己还自鸣得意对吧觉得自己写得好所以你知道就我内心我对这个东西很不屑的我就想起什么就以前看夏之青在那个现代中国小说史里面评价
鲁迅嘛因为这个当然也是众所周知的就是他认为鲁迅作为小说家是很不错的但是他作为批评家杂文家他的原话是说认为鲁迅毕竟进入不了第一流的所谓的批评家的行列就跟什么古希腊的赫拉斯跟赫叙尼这批人有明显的差异就在于鲁迅受到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的旧王图存以及阶级叙事的左派影响
鲁迅在他的所有的论述当中他的冒犯一定是有倾向性的鲁迅在那个阶段他是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的他就是说那我就是讲阶级了对就讲阶级但夏志清他可能更文学评论家一点他认为真正第一流的讽刺家或者说第一流的批评家应该是对于富人和穷人一视同仁的批判把人类视为一个整体他认为有很多人是做到了的
然后因为我当时我看那个《摄像人传》的时候我当时就想到了他评价鲁迅赫叙利赫拉斯的这一段然后我想到金庸果然是比鲁迅还是要差了太多其实我觉得通俗文音里面就是有很多都是不能碰的东西就是能看到很多你觉得是不能碰的他
它里面就是有一些固定的那种对它不会去反思这个的是的作为基础讲述这不也是以前可能像赵本山当年小品里面就经常被批评的嘛就是说他其实嘲弄的很多是残疾人是什么下岗工人是妇女是什么的
你们知不知道 B 站上二创最多的视频是他的改革春风吹满地啊他怎么改啊鬼畜各种改革春风吹满地就是你不管科什么 CP 你都可以用上这个背景他最早不是一个段子吗就是说任何气炎师都可以加上一句改革春风吹满地我看的那个视频啊就是他是把所有脚本上的小品全部都捡到一起了那个应该是 B 站弹幕最多的一条二创整活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大家喜欢拿这个开玩笑改个春风春满地这个到底有什么好笑的还是就是真的我们就生活在这个语境里面所以才会觉得这个特别逗就比如说我们去看欧阳万成的那些就是虽然我也觉得他很有意思但是还是那个离我更近一样
我前两天又重新看了一遍那个小品昨天今天是吗嗯他其实那里面有好多这个段落都是这样的排比句对对对改革春风吹满地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这样子的一句话他说的是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真气嗯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美甲地对因为这是 99 年的 99 年的春晚春晚然后当年是那个 98 年对
当年是就是洪水吗这个真的是然后还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是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海湾那疙瘩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对他说的海湾那疙瘩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
然后还有很长的一段是赵本山说的然后他说完就掉凳了那段应该是全场最热烈的一段掌声是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之乐业其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心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那这边更好然后他讲完这个就谢谢然后就掉灯了对对对他就表演的太自然了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就是拿那种口号式的标语因为这本身就是中国人很熟悉的嘛
然后来讲这些事情它其实有那么一点也是解构对它其实这个是很危险的因为它最后掉灯了就有可能会有人说你是拿这个掉灯对你是来推翻前面所有说的到底什么意思所以它这个处境笑就是很难控制我觉得在因为 90 年代应该算是一个还是七八十年代这类的作品的一个余波因为 70 年代八十年代这种作品其实还是非常多的像以前那个相声里面不是有那个什么
帽子工厂那都是直接拿四人帮当时的口号直接做反讽你想到那句是鬼哭豺狼笑就是这里面也是又哭又笑看样子这个真的是一个延绵不断的
梯类教家的传统所以有一个学者他就专门研究赵本山他里面就提出一个观点他说的是赵本山背后的国家主义就你们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对因为他这个小品的基调是一往昔
畅想未来嘛嗯这个往昔是什么他其实就是讲这对老夫妇的年轻时代对年轻时代可能就是五六十年代其实有一些文革笑话的嗯是超社会主义的哈哈哈哈这个太经典了这个嗯但是他又是用一种
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好的未来会更好就他其实总的基调是想要设定成是这样子的一个基调所以他可以开文革笑话就这个笑话并不冒犯人反而会让你觉得很非常 amazing 对不过我刚想说的是其实文革笑话它有一个
大量存在的一个时期就是在八十年代他其实非常大胆比赵本山这些要大胆多了但因为赵本山可能在那个世纪之交的那个节点上其实他比较淡化政治这层对他是在讲一个延续性就是我们如何从昨天走下来今天再走下来他没有那么真正尖锐的那些直接拿什么毛语录过来讲成一个段子然后把它给解构那没有那八十年代的笑话你说的是这些这样的很多啊对啊八十年代有大量的
像盛里面小品我印象倒不多但像盛里面有大量这样的你像那个 76 年就刚提到帽子工厂就是啊他就说我们哎最近工厂生产了一批帽子他其实说的就是那种政治帽子给人给各种人扣帽子我这有一顶哎给你一顶给他一顶给你一妈一顶就那种你今天很难想象能够去登堂入室讲这种东西啊
对但是就如果跟这种笑话和相声相比的话其实赵本山他那个政治性是蛮弱的对啊而且我感觉他的政治性在越来越弱嗯
就是后面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这个组合这个白云黑竹组合他还上过一次春晚你们记不记得后来 03 年是不是又来了一个什么我记得后面还有一次然后那个故事就是他们还是回到那个小崔说是的那个节目嘛然后这个时候他们俩已经变成当地的小小的名人了然后村口厕所又缺纸了是然后白云就
然后这个笑点主要是围绕着白云如何就是出于虚荣心讲了说了很多谎然后黑土就在拆台嘛我觉得这是很东北笑话的一个对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去拆台是对然后在那个小品里面就是已经完全没有政治性的东西了对而且他的讽刺对象其实是非常安全的嗯
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老太太变成了一个爆发户然后飘了之后展现出来的各种丑态就是你可以这么来所以后面那个我不喜欢而且我觉得那个对老太太太恶意了像不像那个我们以前讲童话里面就讲那个对对对就是那个农妇他就是那个农妇比木鱼比木鱼
都怪他都是他搓的然后就黑土就特别无辜是的完全的这个故事结构不过你们刚才说的让我想到赵本山他后来不是拍了一些影视作品吗他影视作品很多笑的出口就后来就变得非常内心化了他会讲弗洛伊德讲梦你说那个马大帅吗
刘老根他也疯掉过,那剪刀绞自己,绞金线,还有什么,《乡村爱情》里面也是,那个他的儿子最后也是精神分裂,就疯掉了,就这样做怪梦,你们记不记得还有个小品叫做《心事》,就是说范伟演那个男的,他就中奖了,高秀敏就不敢告诉他,就来到,
那个赵本山的这个心理诊所说你帮我去跟他讲一讲讲成功了我给你钱他扮演的这个心理医生然后我就想到赵本山他可能这几年他真的对这个心理诊疗弗洛伊德心理疗愈就我们上期讲的那个他真的有兴趣有可能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后面他的一个转向就转他的小品里面还有那种疯掉的就是情节真正的疯癫就也把喜剧给消解了耶
对因为有一个我就记得是个宋小宝的最后就是证明这个宋小宝演的人是个疯子就这整个喜剧就垮掉了对这就垮了对他就一切都是因为他疯了这是创作的问题他没办法了对他只能走这一步了你写考了这就跟什么那个泥矿写科幻小说写到最后编不下去就说是外星人了就是
那个鬼吹灯里面最后说什么是他没见到鬼都是幻觉原著还至少是写了有什么僵尸啊尸王什么的原著为了把它科学化说是有一种真菌然后说尸体感染了真菌就被控制了笑死就是鬼和笑它也是有联系的这个书里面也讲到了就是和典里面很多鬼骂人嘛这个真的是很多很多鬼片都是搞笑的就是你看着看着喜剧就它喜剧元素就有就出来了对
而且那个应该季晓兰的那些像《蓝阳消下路》里面有一些鬼故事就是一些笑话的故事你刚就前面你讲到很多晚清小说它都是那种段子式的连着的经常主角写着写着就换了人对吧然后换了一个人之后故事又换了人其实完全没有结构这个就是如临外史的这个结果然后我就印象很深刻因为我大学时代特别喜欢的一部晚清以来民国时候非常流行的顶流小说
就是江湖奇侠传就很多民国时候的学者都喜欢看汪曾琦写金月灵就写金月灵也很喜欢看江湖奇侠传江湖奇侠传就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小说
一开始煞有介事写了一个故事后来发现这个故事慢慢一点都不重要就是后来写别的去了然后中间主角可能换了七八个人写到最后当然他还是强行把它凑回来就里面有个情节很好玩他里面就讲到那个昆仑派有个很大的高手叫做孝道人就每天都在笑然后孝是他的武器他的法宝就是各种招式就是以孝施展出来
但是写到最后很搞笑的一点说什么呢出现了一个他的对头叫哭道人然后哭道人就说你不要以为你笑道人本事很大我告诉你说哭的力量比笑大多了说奇良之妻哭夫就是孟姜女的那个原型就是一个奇良女哭夫的故事他说古有奇良女哭夫竟有什么什么然后说古往今来人们就是哭声都比笑声大我就是专门练哭的
说我一哭可是山川变色二哭可是天地动摇三哭可是全世界归于露尘然后写得特别夸张他说的有道理我们讲了那么多那个笑和哭其实文革之后这笑话它不是最著名的就是商横才是最著名商横学里多少哭啊对就哭到底什么作用我就想是不是他们说的哭会让你自我感觉良好就会觉得会好像
有种赎罪感这个事跟我比较没什么关系我很善良
是不是哭的具体作用其实要多很多你看哭可以去赎罪哭可以去告解哭也可以去互相交流笑其实也可以但是在这种事情之后风潮第一个起来的竟然是伤痕是也很难不是吧就是奥斯威辛之后对吧就所有的写诗都对
哭这个事怎么说呢因为它是一个直接的情感的表露但是你用这个来说我很真诚我很善良就足够吗就我自己的一个想法就是什么呢哭它背后可以承载很多内容就是你哭的背后有故事有历史有人的不幸有命运但是笑背后不需要去承载这么多的沉重的东西
我想回应一下刚才小李说的就是文革之后最先风靡起来的是伤痕文学这一点嗯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和二战后的德国社会做某种比较就是前段时间理想国出了一本书叫《良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他讲这本书讲的就是二战结束后的最初十年德国社会是怎么样从战争废墟当中重建起来的然后那本书的作者就是发现说
那些逃离了战火和死亡的德国人其实普遍是将自己视为受害者然后就是这批人他们其实虽然已经知道了纳粹造成了犹太人大屠杀这件事情但是这个好像完全几乎没有给当时的德国人带来那种很深刻的冲击就他们还是会
好像下意识地想要去忘掉这件事情然后会保持某种集体的沉默就是说德国社会真正地对二战进行反思其实是要到他们的下一代人嗯大概要到 60 年代之后 60 年代的欧洲本来就是一个学生运动左翼运动非常兴盛的那个时期然后当时的就是德国的年轻人开始反对他们的父辈嗯
然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去指责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对战争进行反思如果把自己当成是受害者那你唤起的情感可能就是哭泣就是自怜嘛对啊哭就是自怜就是自怜嘛所以我会觉得和笑相比哭是不是一种更自我的
就关注点跟在自己身上那种感情啊这个真的是很有意思就是质疑到你哭是不是真诚就是马大帅里面不是他最后做了一个职业他最后一个职业是什么你记得吗是哭丧师就是帮别的家人去撞场面去哭丧就是他表演悲伤嗯
他靠这个挣钱他觉得这个没什么这也算是表演的一种吧你们看过大腕吗看过看过那里面不是有一段吗说那个泰勒那个导演死了之后请了那个北影厂标子就副标过去专门哭说副标
进去之后摘下墨镜说我要在现场哭吗然后他说意思一下然后副表就立刻哭起来了就当场眼泪就像大豆一样掉下来然后而且边哭还边能讲广告词我们中国演员都集体补过钙了但还没来得及给你们美国演员补钙然后拿了个钙片放在尸体上
讽刺性很强而且他哭完之后把脸一抹就立刻正常的说是这意思了吗非常专业但是他到最后也是疯子啊就他们是在疯人院里啊副标也做了就是他最后就说什么我们只要贵的不要好的李成儒那是李成儒对对后来就对然后当时关芝林他演的是那个泰勒的助理嘛他就一边在那擦眼泪就明显被副标的哭给带动了嗯
然后他就说他对泰勒的感情比我还深然后那个是葛优在旁边说亲妈的葬礼也就这样哈哈哈哈
就他那段就结合的挺好就板枯和那种喜剧是啊刚前面因为你说到伤痕微学这事嘛就是在一些灾难以后大家其实第一反馈其实是那种舔尸伤口包括像前面说到像乌宁昆异地类其实都有点这种王小波算不算一种反例嗯那他是 90 年代创作的吧但他也是算是亲历者对对对
他是那种很典型的会戏谑对更愿意去戏谑讲笑话的这样的一个人而且他是那种也好多是性笑话和政治笑话并列的对就他会刻意去塑造一些蛮不讲理的一些判断黄金时代就是讲文革时期的对吧对陈青阳他里面有很多对陈青阳的吐槽嗯
搞破鞋对因为搞破鞋这个事就很搞笑嘛但你不会觉得他真的在贬低这个角色或者怎么样他有点就是在刻意在塑造一种微学形象对然后那种如果你结合他的时代背景确实蛮妙的那王硕你觉得他有这样的一些写法吗
王硕这本书里面也有引用吧因为你上次讲到王硕流氓才死性然后我就觉得是不是对就是这种传统你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对很像吴志辉那种夏万生的那种粗俗笑话加上谩骂混杂在一起是
就是那种油盐不进对就是对王硕的批评应该是不是也有嘛就是他因为他主要就是消解严肃反对崇高这些在革命文化时期就看作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他走到这一步就是你你很难讲他再有什么反思性了就是他和一些那些那些你可以说大众吗就是粗俗文化混在一起了嗯
这也是一个问题对就它是那种其实整体是一种新的就虽然它可能跟二十世纪上半叶那套传统有点联系但它总体是被这些革命给改造过了我觉得另一个就李敖它是真的是有点那种真正的延续
就李敖其实他是真的很像什么吴志辉 宫德拜对 他就是骂人骂得有点太多了而且他会刻意营造一种幽默的氛围就是我后来去看李敖那几年不是开了微博吗他每一条微博明显就是精心编辑过的试图在里面玩出一点既有知识文化同时他在每条微博里面都试图表现出一种幽默感我认为这个是就符合李敖对于一个自己完美人设的认知
认为我不单只是一个大知识分子我还得是一个大学者然后还得是一个有才情的风流才子能够玩出各种梗李敖就是一个百无禁忌的人他会拿自己的前列腺开玩笑他后来不是得什么前列腺癌还是什么但是我不懂对于一个男性作家来讲是不是性笑话是他的最嗨点就是他老是讲什么手淫意淫就是拿这些政治对
对他来讲这个是最嗨吗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真的没有被革命打断过的中国的那套传统就前面讲过的就是古代的那些人他们对于这种下半身黄色笑话和这种政治论述的一个结合就他那个真的是无缝连接就是你在他的文字里面就能看得到吴志辉当年的样子看得到宫德百这
这批人他们当时的那种集体的氛围只不过到李敖他像一个活化石一样保留到了 2018 年我相信 Me Too 会对这个传统产生一个重大打击我觉得已经发生了已经发生了这么来看林语堂真的很高级那个《大不敬年代》里面不是说吗说林语堂最喜欢的一个词就是有理他相信就幽默的最高形式其实就是有理
有理对对对讲道理是引用了就林语堂曾经他讲过的一个段子就是在 1937 年的时候当时其实二战即将爆发嘛然后他当时提出了一个建议说我派遣五六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幽默家去参加一场国际会议给予他们全权代表各自国家的权利那么这个世界就有救了
为什么呢因为幽默代表的是人类智能的最高形式因此只要各位代表抢着批评自己国家的愚蠢任何的战争计划都会崩溃就自我解嘲式的幽默能够扩及到全世界改变人类的思想并且带来一个清醒的心智和爱好和平的脾气挂帅的合理时代
林语堂骂人肯定是骂不过鲁迅的两个人论评鲁迅他也能讲战斗力太强了根本就不是对手但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就是锋芒毕露的人未必就是内心强大的人就是那些在面对谩骂仍然可以保持自己一贯的这种风范的人可能真的是刀枪不入的当然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也确实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啊
就鲁迅自己不是写过那首诗吗无情未必真好结连子如何不丈夫对对对知否心风狂浪者回眸时看小巫徒嗯我觉得道理他自己也明白哈哈哈哈因为他会跟你说这是形式他就会跟你说这个是他会说自己更工具理性的那一面就是他会说很多道理他也懂但是现在嗯
就鲁迅有大量的这样的鲁迅受你踩的影响我觉得是有点太多他认为就矫枉就必须过正对对要强人者学杀战他激烈是作用于他的目的的对他自己把自己当成中间物他牺牲没关系可是我现在觉得就是你你是可以觉得你自己不是目的是手段你可以自我牺牲但你不能让别人嗯
后来当然他也有很沉重的反思最近一次我感到那种比较纯真的笑的那种影视质感就是来自于那个周楚初三爱里面那里面有三场笑就每一次都是阮晶天的那种笑他第一场就是去打死了那个老大之后出来不是跟那个警察对视了一眼吗
然后突然就很放松的笑了一下然后笑了一下之后就把头一扭就开始逃亡然后第二个就是他最后去那个身心灵的那个场所不是被骗了吗就好像真的找到了一个归宿一样然后当时笑得特别纯真他早上起来不是掀自己衣服看自己的那个伤疤什么的那个纯真的笑容让我当时就觉得有点就好不忍啊他有没有意识到他在被骗然后第三场笑就是他在把所有人都杀了就是那种发疯文学
之后他在船上望着那个蓝天然后有鸟有海鸥什么的绕着他飞他展现了一个非常自然的那种笑容你们看的时候你们没有注意到这三个笑吗我记得他死前笑了吧死前那种是边笑边流出来眼泪那也算吧但我觉得他下船的时候笑了就是下船的时候他
其实就是被抓起来了嘛嗯然后他就要被押送到高函我是陈桂林对高函我是陈桂林那个时候他笑我对他那个笑我印象很深嗯
我说的那三场笑是那种就拍的那一段就是只拍他笑就是都是那种像定格的那种笑一样就这段镜头里面就只有他在笑也没有台词我觉得那三个笑都好纯真啊就是那几个笑都是他不同的阶段嘛对有点那种进化心灵寻找到自己他认为他寻找到自己第一个是他可能追逐名利的这个阶段第二段是他被骗了成为一个新人对新人第三段是他真的
实现了自己想要做的那些就故意拍出那种很清澈纯真的那种质感然后把它放在那种残酷背景里面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技巧我又想起前面你提到那个伤痕文学我现在有点忘了是哪一篇了反正有一篇是当时入选了我们中学的课本
一篇讲那个六十年末乡下故事的就它整个文章你看下来都是那种关于野外关于乡村关于什么芦苇荷塘还有那种农村少年头上长着那种火炙子关于这些描述整个文章没有任何的时代背景直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远处大家在喊他们回去说开批都会咯就一下子把你拉到现实我觉得是很高明的写法因为
因为你看前面完全你感觉是一个自然主义的一个文章我没有看过我们用的不是你用的不是人教版的教材吗可能就不是教科书的对不是但是一篇文章然后我当时叹为观止我说还能这么写因为他全程没有写任何的残酷写的就是自然的美这种农村生活的质朴因为都是那种青少年的小孩的视角直到最后说是远处传来什么声音然后来了一个玩伴说快回去开批斗会了这
就结束了可能那个年代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这么来发生的他未必有后来给予的滤镜当中的那些残酷的东西那些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其实是一个旁观的一个状态他就生长在这种不正常的环境里面但是你说的这样我觉得他作者他应该是有意识的肯定是有意识对不是随便写的对他有那种反差式的做法就我觉得经历过的人他看到那一段他内心会有一些震颤的我不知道你们没有学过一个北大苍变北大荒的课文
有可能有吧
就是我看了那个课文他那个课文里面你不觉得不仅是那个哭泣有时候是要求的就是那种喜悦也是要求被调动的有一篇就是说他一个同学来看他然后他在北大荒工作还是工作还是怎么就是种地吧应该是然后他就非常喜悦地告诉他的同学说现在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整篇文章非常的欢欣鼓舞但是他配的一幅插图是那种
乌云密布下面长的是和苗嗯那个场景我我那个时候我是个小学生我看这场景我非常的忧郁我就完全进入不了这篇文章的很欢欣鼓舞的这个你觉得应该是晴空万里才是是吧不是我不能解释就是我不能解释我的这种
我忧郁着从而来就是我看了那个那幅图片我就非常非常的畅网我就觉得为什么他们这么开心就是他他他这种愉悦这种集体的氛围我融不进去啊就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很强烈所以我觉得我自己不正常就是我看这个他都这么好大家生活这么好但我就被这个图片我就觉得他他这幅插图好像在给我传递一种不一样的情感嗯
就是让我觉得他这种喜悦是有一点缥缈的那你很敏锐真的很敏锐我觉得非常的奇怪你知道当年 60 年代有很多年轻人就是被骗到各个地方去吞啃的说那个地方就多美好的对我就说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感现在思考对你这么一讲我想起来应该是一二年级其实课本里面语文课本里面有大量内容其实也是服务于一种国家的
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教育它让你要了解到这个中国有多富饶它写什么西沙群岛写什么小心安岭对吧然后把天南海北的东西放在语文课本里面我就记得小时候打开第一课就介绍中国的十大风景对对对里面就有什么台湾的日月潭我今天一想可能完全就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事情日月潭怎么就是十景了对吧
他不就是因为他在台湾所以才被抬高到至少那当然刻本这个古人肯定从来没听说过日月潭就是五月黄白大家都知道日月潭是哪我是说他这种给小学生指导的这种情感小学生并不一定会被他说服我就会觉得有一些有些裂缝他
还有那个劳动最光荣的让我很犹豫我完全忘了老舍的一篇是选的老舍一篇写的特别的乏味然后最后他们一家人很开心的吃饺子我也觉得这个劳动之后吃饺子这一点都不吸引我不是你带入不了吗带入不了我是完全带入不了因为安庆可能不吃饺子但你们呢我非常讨厌吃饺子可能改天吃面条你就能带入不了对
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了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