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你喜欢麻酱蘸一切,我喜欢垮炖水果,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你喜欢麻酱蘸一切,我喜欢垮炖水果,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2025/6/21
logo of podcast 厨此以外

厨此以外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傅适野
陈雨慧
黑麦
Topics
陈雨慧: 我认为食物是生活意义的具体体现,通过食物可以探讨口味的差异和变化。在新书见面会上,我与读者分享了关于食物的故事,并请朋友们一起讨论口味的地域性和变化过程。 傅适野: 我从小从北方到南方,经历了口味的巨大变化。例如,我小时候非常讨厌炸带鱼的腥味,但到了南方后,接触到新鲜的海鲜,才发现原来带鱼可以如此美味。此外,家庭饮食习惯对个人口味影响很大。 黑麦: 我小时候炸带鱼是一种奖励,是美味的存在。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种食物的认知可能完全不同。口味的形成与个人经历和家庭习惯密切相关。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主要讲述了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对于食物口味的转变,特别是炸带鱼,以及南北地域差异对口味的影响。从炸带鱼的回忆引出了对食材新鲜度和烹饪方法的讨论,体现了地域文化对饮食习惯的塑造。
  • 北方人过年必备炸带鱼,南方人吃新鲜海鲜
  • 炸带鱼的哈喇味和新鲜海鲜的鲜味对比
  • 地域差异影响对食材腥味的感知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除此以外》 我是陈雨慧上周六我们在北京 SKP 给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做了一场新书见面会在见面会还没开始的时候我就在洗手间碰见了 2016 年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在发布会上认识的读者他有段时间离开北京去了深圳 现在又回到了北京

我记得 23 年左右有一次他在微博上跟我说他过年回家的时候跟他妈妈说自己喜欢上了西兰花然后妈妈用打了霜的红菜苔和小白菜喂养了他整个春节他就发现原来那段时间他常买西兰花只是因为这是好买好做且不容易出错的蔬菜但是吃过很多很好吃的甜甜的石令蔬菜之后他就不想再回过头去吃西兰花了

我在写新书《使令的不使令》那一段的时候也想起过这个故事

在新书发布会的时候我还见到了曾经在视频里推荐过我的播客的 up 主见到了经常在微博上留言的十来年的老读者有好几位还见到了说是从武汉特地过来但是签书的时候他连突签的名字都不需要写的两位读者但是虽然我觉得他们应该是为了孙燕姿跑一趟的可能性更大吧因为

感觉不太可能为了新书见面会特地跑北京吧但 anyway 还见到了只听过播客不知道我平时也写菜谱的新听众总之有很多新朋友有很多老朋友们都聚到了一起非常开心那这期音频就是这场新书见面会的录音在一个大雨的下午我请了我的朋友视野和黑麦坐下来一起讨论吃饭的口味差异和口味的变化过程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其实有一点小小的担心我怕这个话题太小会不会让人觉得没什么意义但是后来想想就像书里写的那样我们就是要多多探讨食物本身因为食物就是生活意义里非常非常具体的一部分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代行这个这次活动的主持的职能对那今天我们的这个活动其实叫做口味的再定义嘛我之前就想了一些其实应该是大家都能觉得很感同身受的一些话题和一些有关口味上的争议我们就可以先从这些开始聊我那天在想这个提纲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一条就是因为我作为一个

然后我其实九岁去了广州所以对我来说经历了一个南北地域上的口味的变化我到现在还记得就我也很喜欢给朋友讲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小的时候第一次从北方到了南方之后从此之后我都不敢碰那个蚂蚱就是因为到了南方之后蚂蚱是成倍增长的我以为是因为发现

发现那边蚂蚱能吃也能吃对就是所以南方对于当时很小的我来说其实相当于是一个异域这样的一个存在然后口味上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我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当我到了南方之后我终于可以不用吃炸带鱼了就

我不知道现在在场的有多少人是从小在北方长大也不知道有多少是从南方长大就是对于北方的小孩来说过年的时候一个桌上必备的食物就是炸带鱼我们可以先要不先看一看今天大概的南北方比例吧因为后面万一是也在挑起其他的南北方对立的话题南方的朋友们请举举手好吗哦

哦那还是蛮多那差不多好像少一点可能因为地域的关系大概五分之二五分之三这种对但其实这个南北方是一个很粗略的划分啊是是是对就是我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其实是从相当于中国的内陆吧就是内蒙古这样一个地方然后到了南方的沿海城市所以可能对我来说南北方的概念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嗯

那炸带鱼给你带来什么不好的回忆呢就是我现在想起炸带鱼还能想到一股那种我们叫做哈喇味就是其实是那个油就是非常不新鲜而且当我去了南方之后当我第一次吃到非常新鲜的在菜市场直接宰杀的这种海鲜和活鱼的食材之后我才知道以前北方的

那种带鱼它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个很腥的东西就是腥是那个海腥味的腥但是我觉得在腥和鲜这一点上其实也是有南北的这个区分的嘛要不先请另外一位北方朋友发言对于我来说炸带鱼其实不像事业说的可能那么恐怖因为带鱼在我们家是一种奖励

就是你只有考了那个特别好的成绩然后奖励你一块带鱼一块又不是喂猫就是对家里会吃点好的然后但是那时候北方的食材肯定没有今天这么丰富所以做炸带鱼就变成了家里的一个习惯吧因为我们家那时候除了炸带鱼很多炸的东西都是奖励炸灌肠也是奖励然后炸可能也炸点别的就听出来就是缺油对就是家里缺油

然后我们可能不会买特多可能不会像你说的那种哈喽味出来我觉得那可能是有些人可能会提前一两天炸好几顿的特别是过年那段时间会有这种情况

我们可能就是一顿饭就是一条带鱼然后吃完就完了因为确实也剩不下什么基本上都被我给消灭了所以其实炸带鱼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美味的存在就很长一段时间里直到有一年我去东海做了一次采访

然后他们把捕捞上来的油带和吊带就荧光闪闪那一只非常漂亮就像一个在漫漫湾区的一把大刀似的这种鱼吊上来然后说因为那个船老大他是温州人他在北方做过好多生意他说你看这个鱼不会卖到北京去他知道我北京的我说为什么他说你们只会炸哈哈哈哈

但是我感觉因为你俩的住的地方还是差异比较大一个是在北京一个是在内蒙其实他们在这两个地方接触到的待遇本质上差异也挺大的对就是感觉好像在以前物资没有那么丰富以及交通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哪怕只是现在看起来飞机不用很长的时间可是当时已经会让这个食材有了本质的差异对

我印象中我们小时候吃的带鱼我昨天还找我妈求证就是过年期间他们会先买十斤到二十斤就是囤积对然后基本上应该都是冷冻的带鱼至于它是从哪来的其实我也不是很知道所以我觉得这就导致就是我们吃到的其实都

并不是新鲜的带鱼而且在做法上我妈昨天就说其实非常费劲就是你要先洗好久然后炸还要炸两道为了让它最后那个皮很酥但实际上因为太多了所以你在之后每一顿吃的时候我们都是叫就是要用那个蒸锅把它再复热然后复热的时候它炸的那个酥皮就没有了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合必对就是像

相当于它是一道无用功但是它又仿佛是一个过年的仪式所以不得不去做这件事情所以其实对于劳动者来说他内心有很多抱怨的部分但是因为它是一个有点像传统节日的符号然后又没有人去打

所以它就一直被延续下来了带鱼对你来说是一个忌口或者是不太喜欢的海鲜的腥味的存在吗对我觉得其实我没有那么喜欢吃带鱼但是小的时候因为带鱼它不是有那个小小的骨头吗就是在我们家大人

大家大人哄骗小孩吃带鱼就是说吃那个会长牙就是行不行那个也要吃进去吗那个不用吃进去但是他的意思就有点像你在饺子里面发现一个硬币的感觉就是如果你吃的这一块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骨头那可能就预示着你会长牙

它不是所有都有那个吗好像不是所有的都有对因为它大于不是切成了好多块吗几率不是很大对所以它就更像硬币的那种感觉有一种随机性对完全没有这个记忆对所以对我来说小的时候黛玉就是一种就是它是

这个童年中记忆中的存在但是它是我绝对不会主动想去吃的东西就是在我长大之后那么浓的阴影我感觉对我来讲有一个也是从小到大有个颠覆级的口味的变化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吃大肥肉就是我妈说这一

一段甚至不是我自己记忆中的是后来我爸妈跟我说我才想起来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因为我妈说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吃大肥肉的原因是因为它不塞牙可以直接嚼进去就是小时候对于油腻这件事情是没有感知的只会觉得它非常的丝滑

然后到了我青春期或者是就是对于美这件事情有一定认知的时候我就觉得肥肉这个东西它应该就离我远去但实际上你觉得它是好吃的吗我说不准是我当时的价值观影响了我还是

怎样而且因为我妈妈是完全不吃肥肉的小时候会有一种临摹家里长辈对于食材的口味的一个偏好我小时候不吃葱姜蒜和香菜后来在我妈妈跟我说之后我才知道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我奶奶带过我然后我奶奶就不吃这些香料她觉得这些都是不好吃的东西那我就可能也觉得她是不是就是没有必要或者是不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包括

肥肉也是我妈她就不吃肥肉那我就觉得肥肉它可能不是好的再加上我会觉得它容易导致长胖所以在青春期之后我就对肥肉敬而远之然后到了现在最近这几年就是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肥肉或者五花肉或者排骨它没有那么好吃它肥的部分更容易让你觉得肉是一个腥骚的

那又腻又心脏又觉得心理负担很大但最近又在北京菜市场找到一些比较新鲜的猪肉我就买了很多偏肥的肉那你还记得你的那个第一口肥肉的滋味吗完全不记得就那个

这一段记忆是我妈转述的对对对完全不记得就是我现在也觉得它要怎么样不油腻不肥腻也可能我不知道是在哪一个瞬间对这个食材的印象得到了转变其实我觉得我们对食物的好多认识包括对于就是一顿饭应该怎么吃的那种认识其实都是被

也不能都是被就是大多数其实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对就是可能家里人或者环境会对你有一个规训对就像我后来和好多朋友讨论很多人小时候在家吃火锅那种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的就是他已经定好了一个规则我记得我拿起一个菜我刚要吃完我爸就说吃完肉再说

怎么能第一口就涮菜呢好像确实是脏那个确实对我来说是一个挺大的冲击我就觉得这些东西放在盘子里的肉 蘑菇或者豆腐什么的它们好像不是特别平等所以如果每个人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小锅就是你可以在你的这个小的涮锅里面实现自己的主权

这样会比较合理一点所以后来就出现了这种小锅的涮肉跟海底捞那种火锅自助

我感觉商家可能比我们想的更前面是是是对但我觉得这个确实也挺有意思就是它好像是反映了一种食物和权利的关系就你在家吃饭的时候看上去大家是坐在一个饭桌上面但实际上谁能上桌谁不能上桌这肯定是一种权利然后以及再细微一点就像刚刚黑麦说的吃饭的时候你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其实这也是一种权利的体现

而且还有一种我觉得很隐形的就是父母告诉你哪个东西是好吃的这个在那种忌口的食物尤其是小孩不爱吃的食物里面体现的非常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小孩要吃青菜才能长高

就是你小时候可能对这个东西是忌口的或者你从口味上尤其小孩对于虎色味会比较敏感他就觉得青菜我是不爱吃的我到现在都不爱吃我就觉得其实可能都不光是家长我觉得幼儿园可能我就有这样的记忆就比如说我印象特清楚就是可能就是前几年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

那个时候学校食堂也不舍得放油所以他们做一些菜的时候会产生特别恐怖的味道比如说做茄子做胡萝卜茄子不放油怎么做呢炖茄子水煮茄子放一点盐什么的就勾出那个味来了

所以以前只要是在学校碰到像这类型的蔬菜你都会觉得有一种天然的那种抗拒感直到有一天我们可能要吃那个炖胡萝卜的时候老师还在吃之前特意嘱咐大家说胡萝卜是一种非常具有营养

然后很多人把它叫做小人参那个时候谁知道人参是什么味儿大家都觉得天哪这个东西肯定得更难吃所以当这个胡萝卜就是用这种颜色盛到每一个人碗里的时候我印象特深因为包括好多同学后来一块上了小学还讨论这件事说这个东西放到碗里的时候你都觉得有一点恐怖我要就意的感觉它不铺垫了太长时间

对说到青菜我们可以再聊一下因为我是一个知名的不爱吃青菜的人就是我爱吃的青菜都是在我看来稍微有点肉味的青菜你怎么界定青菜的肉味和色味就是菜味对我来说就是有点像直接吃草或者吃土就是好像我从那个菜里面能吃到一种土的味道但是像我比较喜欢的青菜可能菜苔我觉得它就是有一种因为它的劲有口感是吗对就是它的

它就是比较丰富的一种口感我觉得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作为一个内蒙人小时候我们的青菜就土豆就是菜就土豆茄子这些都是青菜然后直到我去了广东之后才知道原来青菜指的是绿叶的蔬菜对对对

我不知道你们有这种体验吗有其实小时候吃所有的菜我觉得都挺恐怖的我是那样就是你说的绿色有草色味的菜跟有肉感的菜我到很晚才会把它就是分辨出来因为我后来在做了这个职业之后我才发现有一些研究它会表明说小孩对于尤其是十字花科类的蔬菜里面有一些青色味的味道

会非常的敏感这是一种天赋所以你是有天赋的孩子就是以后更不想吃这些菜了就是它没有关系然后如果做这一类的菜它可能需要猪油或者荤油去给它压住然后另外一类像你说的红菜苔

就是它不是那种色色的它会更甜就这种我觉得是小孩比较好接受的这个菜的味道但是小时候因为小孩会比长辈的味觉要敏感一些可能长大了之后他已经对于这样的口味可以接受了并且父母接受了青菜多吃能长高这个事实就他就会罔顾小孩对于不喜欢

苦涩味这件事情的一个抗拒会逼他吃青菜我觉得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就是说其实青菜如果你找到合适的烹饪方法是可以解决我面临的那个问题而且其实维生素你也不靠这么一点就你也可以吃其他的菜

我爱听但是土豆我就是土豆已经成了我们聊天的一个梗因为作为一个内蒙人我有一次就跟我的朋友们分享就是说我们内蒙吃就比如说我会吃土豆丝配米饭就是一种主食配主食然后我们会有土豆馅的包子然后他们听完了之后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土豆馅的包子是有一次在我们家录音的时候你就说对就这个是内蒙人餐桌上

很常见的一种馅一种很扎实的感觉对就土豆配羊肉这是一种馅然后土豆也可以配牛肉就是它是一种馅料然后大家都会觉得说就相当于把米饭塞到包子皮里就是这种感觉但是对于

内蒙人来说土豆是一道菜是一种蔬菜那你现在比如你在北京或者在广东生活时间那么长之后你会对于土豆它的食材的定义和它的地位有一些不同的感觉吗就这个

这个就是我 DNA 中残留的部分我仍然觉得土豆是一种蔬菜而且很好吃但是可能就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说我们之前去那个云南玩的时候云南当地那个土豆我觉得它的口感是更绵一点的就是这种口感然后可能西北的土豆会有另外一种口感就是我觉得只是这些上面的区别但是对于土豆来说它一直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食材嗯

后来发现有些土豆如果它是很清脆的包括它在炒土豆丝之前会用清水把它的淀粉大量的漂洗掉然后在炒的时候加一些醋让它吃起来更清脆跟那种很面的土豆跟牛腩或者跟羊排一起炖的感觉给我的体验是很不一样的就是清脆的土豆丝我觉得是菜但是面的那种我觉得就是就今天就不用煮饭了

哦对但我觉得土豆是特别厉害的一点就是土豆其实塑造了我们很多对食物的味觉的认知比如说比如说你有特别绵软的土豆泥嗯然后你有可以做的很脆也有可以做的很面的这种炒土豆丝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这种天号还有我觉得就是所有人都离不开的薯条和薯片哦

就是脆的对就是它已经变成了我们对于零食或者是能持续吃的这种食物的一种风味的塑造而且它本身的味道可能会比较空白就是它可以很好的吸收调料的味道是对我印象特别深是有一次很久以前我去跟内河拍一个视频那一

这次的视频的定义就是说不想做饭的人我就想很想搞清楚为什么他其实看起来非常热爱生活但是对做饭这件事情就是完全不可以这个状态然后那一天他给我出的题目就是一个炒土豆丝我本来以为他会希望我告诉他土豆丝怎么炒的脆脆的但他说恰恰相反因为他想吃的土豆丝是那种炖的

有一点粘软但是有一点粗条感酱味很重甚至还有一点产生锅巴的感觉的土豆丝这么具体很具体但是他能提出具体的要求这个很难对对对因为一般

很多人会说我不喜欢吃这个但你说你喜欢吃什么样的他其实回答不出来但他这个说的非常具体我说那你的这个对于土豆丝的口味偏好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是从他妈妈那里来的我说那妈妈没有教你怎么做吗我看了一下他

妈妈给他发的那个微信就看不懂这个菜谱但是这个听起来像一次它还有点焦化它有点像一次小失误这个应该是叫炖锅里的焦化土豆条就是包仔饭那种锅巴底挺难形成的

所以他可能是那一次爱上了这种土豆丝但是始于一次美丽的意外对但是那次我就跟他说你如果想获得这样的土豆丝的话你可以选那种淀粉含量会比较高的然后你就不用泡水你就跟那种传统的做出清脆口感的土豆丝完全反着来就人家要怎么处理你就偏偏不做那个动作就

就可以了对但是那之后他也没有再做过可惜一道名菜就这样和他师师交臂了搁浅了但是那一次我印象非常深也是我觉得很多时候可能主流的餐饮或者大家对于一道菜的审美的偏好会立得比较高就是土豆丝一定要以清脆为美但是实际上当时他跟我说的我就才意识到说原来很多人对于食材的口感其实跟外面菜

这个我觉得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但是它很好它能够很清晰地描述它的口味的偏好对 而且我感觉很多时候你在家里面吃的其实就像你刚刚说它是继承自你的可能父母或者说你的家庭也许是因为你的上一辈喜欢吃像我们家就是我们全家人都特别爱吃土豆

所以我觉得肯定是我对于土豆的喜爱肯定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而且基本上可能每天这个土豆这个食材都会出现在餐桌上的时候所以好像它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这个口味上的一种倾向导致于长大之后你都分不清到底是我自己喜欢还是说小的时候是家长让我喜欢上了是 我觉得这种味道其实它是一个

我有时候老觉得这个像我们左右了我们肠道里的这种消化群比如说我可能会在某一段时间就是突然减肥就疯狂的吃草四五天可能一个礼拜然后突然有一天你的身体就会莫名其妙的把你带进了肯德基

特别是星期四的时候就真的是莫名其妙你走进去了然后你点东西是毫无意识地点直到吃完了最后一块你才觉得刚才发生了什么这听上去像是回家面对父母的时候的一套说辞你为什么要表演这么一段

但是我发现有的时候就是我不知道想吃什么的时候我会点麦当劳就像在家如果我想吃零食我不知道想吃什么时候最后我都会点薯片它是有一个遇事不绝那种就是稳妥的选项那样对 而且我之前看过一个什么研究就是说其实对于这种食物的需求是有点像人类的一个生存本能就它是一个高

高脂肪的这样的一种碳水对因为你们也都写稿我想问一下你们在写一个特别急的稿子之前这一顿饭你们会点什么我经常会吃米线或者米粉米线米粉对对嗯

我最近会点大盘鸡往前呢里面有个面是吗对但是我在对我在晚上的时候我一般都会点鸭舌就是可能有工作很忙的时候工作很忙的时候你看鸭舌

所以一般这种时候我就是专心然后可能就会消失 15 分钟在微信上就大家找不到我因为我没有手回信息那你也没有手写稿这时候就让自己放空一下思考一下因为我经常就点一个套餐就是那种快餐的套餐一定要有薯条有时候薯条会点两份然后因为写了好多年稿子有时候就吃完了这个你就想人类的文明就是建立在薯条的基础上

今天为什么没有一个快餐品牌给我们赞助一下我后来发现我也是喜欢在写稿之前会点一个我会自己做一个米粉或者可能就是湖南人的基因在此时会有一种凸显我觉得米粉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一点但是又比很多人想象的那个复杂程度要简单一点比想象的复杂的原因是他经常会需要准备一锅汤底

就如果这个汤底不好喝的话你的那个米粉就会很容易觉得它没有味道但你又比又会想要很多菜码就是比如说酸豆角炒的一些肉哪怕是前一天晚上的那个剩菜就希望这个汤是有味道的但做完之后就觉得非常的舒服做田老师的编辑挺难的就找不着他的时候他在调高汤呢

说到这个米粉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一个算是南北方的差异吧就是主食上是喜欢吃米还是喜欢吃面我不知道你们的偏好是怎样黑麦是有出那个吃面的 Vlog 的对对对我印象中小时候其实吃面会稍微多一点

但是不是面条可能馒头挺多的因为这对于就住在那种大院底的人来说有个这个食堂你这个买起来很方便但是从好像就是从 2000 年开始当这种小饭馆越来越多然后外卖或者这种送的盒饭这种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吃米的这种面不太适合外卖容易涂抹掉方便

那我显然是选择吃米的对但是我小时候我不太愿意吃面是因为我从小就觉得吃面条我有点不太消化早上吃米粉的话十点钟就会饿但是我吃面就是一点钟还不饿

所以说明扎实就很扎实然后我就对这种事情非常的恐慌我就觉得那我午饭怎么办呢我就很享受那种上课上到第三次节课的时候米粉已经消化完了然后我这个时候就是只有一只耳朵在听老师上课就在

惦记中午要吃什么那种感觉所以我就非常排斥吃面条我是因为小的时候在内蒙嘛其实没太接触过以米就是作为主要元素这种主食基本上我们会吃包子呀我刚说土豆馅包子

然后还有馅饼啊然后还有面条就这些主食然后我到了南方之后发现原来人可以一天三顿都吃米饭我觉得好开心所以你其实基因里面是喜欢吃米饭我觉得是因为我记得当时刚到广州的时候其实我爸妈

到现在他们都很不适应每天吃米饭这件事情然后他们当时就说我适应的好快他就说你可能本身是一个南方小孩因为我喜欢吃一切和米相关的这种主食比如说就米粉 果条对 肠粉 然后米饭我觉得这些都好好吃然后我对于面也就是很一般

主要是咱们的这个面食北方面食口味太单一了做法又很相似所以其实很难像米能调制出那么丰富的口感来因为你看米饭肠粉果条都是不太一样的口感但是馒头就很相似只有表面和发面的

对而且像酱面我发觉我觉得馒头特别噎就是说如果今天这顿饭有汤的话我就可以把馒头掰碎了蘸在汤里吃就泡馍是吗对就类似这种我觉得还行那个是我最恐惧的一种馒头的形状

就是我觉得馒头必须是那种干爽的就是你放到嘴里它会在嘴里产生我不知道麦芽糖甜味儿对甜味儿但是我觉得它会把我嘴里的唾液全部都吸走就是

OK 太具体了是不是就是你会有一种吃到口干舌燥的感觉就让我不是很喜欢对但我想起来我小时候比较能吃的面食是那种辣椒馅的包子对

辣椒馅的包子但是它的辣油会就是湖南人做的早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口味这么重它的辣油会浸透到那个包子的外面一层我可以想象我就会在那个早点摊上面它不是一笼很多包子吗我就会挑辣油最满的那一个你这个就好像挑那个就是鲜贝就撒粉最多的那个对对对撒粉最多我就觉得它味道很够而且它因为

进满了汤汁也不会像你说的那种干干的感觉就觉得很有味道咱们是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对有汤汁的面我在想你说的就是可能你对于米饭的喜爱并不一定是因为你基因里面有南方人的这种口味的偏好可能是因为你喜欢吃各种不同的菜

就是饭它可以配各种菜但是面条它能配的菜码可能没有那么多对我感觉是这样的而且就是我跟芝琪每次吃饭我们等那个菜上来之后我们肯定会马上就叫她上米饭就这个米饭没上之前我俩都不会吃那个菜就放着嘛就让她凉一会儿但是一定要配饭对就是要下因为这个就是下饭的菜对我们来说嗯

就如果你喜欢吃下饭菜的话你会对于菜的那种口味的轻或重有一个偏好吗因为我觉得下饭菜可能很多人默认是一个稍微重口味或者有一点酸辣或者有一点油汤的这种感觉其实会我觉得是要口味重一点但是又不希望它太重太油它要有味儿对因为我觉得如果那个油完全浸在米饭里那一部分米饭最后我就会放弃它

就会抛弃它因为我前几天也是跟一个朋友聊到这个问题他问的问题是说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那种口味稍微重一点的餐厅就比如说川香菜馆或者是一些螺蛳粉之类的我说可能不是说我一定要重口味但是我是希望我来点的这个菜他可以给我配饭

就是我希望可以一人食的状态下这个饭跟菜的搭配是在我的一定预算范围内可以吃得很好的可是有些餐厅它的那个做法就是因为它食材或者不是太新鲜或者是它食材比较大块它给的那个口味的浓重程度就会超过你的承受能力它就会比你想象的那种酸甜酸辣的感觉要更重

没腌制

它可能就是要么前面没有用撒盐的方法去煮它就里外会形成味道浓度不够统一的感觉但这个时候你去吃你就会觉得它配饭也很奇怪不配饭也很奇怪就会让你不知不觉的越吃越多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还真有可能比如我观察我爸我觉得他可能对菜里的菜汤有一种执念

比如家里炒菜如果就看一眼发现这个菜里边没有菜汤的时候它会有一种非常强的你都能看出来那种失落感就这个习惯可能伴随了它得有几十年直到它痛风席卷了我们家

他就才改掉了这个毛病那你的通风也是一种我是陪伴吧是一种陪伴家庭的陪伴有关这个我们刚刚讲到炖菜或者有汤嘛我觉得就是小的时候北方的这种炖菜其实也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我的一种童年阴影然后其实刚刚我们也聊到这个食材的新鲜度的这个问题因为我记得在小的时候

北方吃的鱼和鸡都是那种叫垮炖或者我们叫那种老母鸡就是炖三四个钟头然后炖到那个时候完全都柴了它是散掉但你仍然觉得嚼不烂对 是完全嚼不烂的那种状态然后鱼也是我觉得其实是因为那个食材不够新鲜就这个鱼不够新鲜所以它那个鱼炖出来你用筷子一拔

它其实就散了但实际上它那个鱼也是有一种嚼指的感觉所以我小的时候其实这两种是我特别不喜欢吃的菜就是因为以前我们这种冻的东西冻的比较狠就是这个食材扔到锅里什么样

它最后盛出来还能保持我都不知道你在夸还是在怂我就说冻出了一种水平吧对但是你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已经无论是鸡还是鱼都已经丧失了它本来该有的这种质感了它就只剩那个酱油味对味道只是酱油味但是吃起来其实全是我觉得像就是碎的那种纸浆的那种感觉

是的是的对其实这个在田螺的书里面他也写到过有一张他就提到说他每次和这个东北的朋友聊鱼这件事的时候这个真的

这个真的是很多北方人的一个童年记忆就是这个鱼就导致我刚去广州的时候因为广州很多鱼就是它是轻蒸嘛就上锅蒸大概八分钟或者几分钟这样就马上很清确你如果在小红书问人蒸鱼怎么蒸一定会有每个广东人告诉你他的准确的什么八分钟

当时我就会使用一些偏西餐的食材跟佐料比如很多人会吃过那种煎的海鲈鱼就是西餐里面常有当时也是用一种就是煎完之后想去忍不住加水去炖它那种红烧的做法后来发现也是在我忘记是哪一个大厨的视频里就说如果这个鱼煎散了就说明你煎的时间长了就是可能如果一拨

就散它就已经长了就我那一刻才认知到说原来煎鱼可能它的那个时间也像蒸鱼一样要掐得非常的准确就不像我们想象中好像煎或者红烧你可以给它无限的延长时间因为它容错率很高那

那一次我也觉得也有一点点颠覆以前的烹饪的认知其实就是要让那个肉刚断生刚断生的时候它里边的那个甜味会保持的会更好一点而且它的那个形态也是对的我印象中最颠覆我的是清蒸鱼作为一个广东人对我作为一个精神广东人我对清蒸鱼的认识其实我到现在都能记得特别清楚是我小时候有一次听评书

是田田園的评书他讲一个侠客特别喜欢在水边游荡然后让店家给他做了一个清蒸鱼当时就听完了我都忘了这人是谁了这是谁啊就记住三个字清蒸鱼然后有一天我爸说咱们今天吃什么我就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这三个字清蒸鱼当时在我们的那种家庭里说出这三个字简直就是特别

叛逆的那种感觉然后家里人确实也做了一个清蒸鱼然后我从头吃到尾因为我印象中那个评书也是这么说的说他特别认真的吐出了这个鱼上多少根刺什么的然后就从那天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这种就只有你把评书当菜谱听是吧对我都听完了

我想你喜欢的点是什么是因为照着评书完成了这一段就是它是一个特别综合的事首先你觉得清蒸鱼就是它的评书描述里是一个非常鲜的一个是那你爸怎么知道蒸哪种鱼呢评书里也没说他以前在南方也工作了好长时间所以他大概会他大姨是从文门菜市场的

这个我好像之前在节目里听闹过然后但是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我也不知道是我爸妈过于偏爱我还是怎么还是他们其实本质上没有那么喜欢清蒸鱼或者可能更喜欢红烧的鱼然后那我自己吃完了那一条鱼只有你吃了那一条对所以对我来说印象特别深可能是他们吃不惯我觉得有可能感觉你就完成了一个就是自我进化哈哈哈

就是有一个很完整的体验清蒸鱼这件事是怎么来的对对对我还记得小的时候就是刚到广州因为我们家是我妈做饭其实对于她作为一个烹饪者来说她也需要进行一些技术的改变就她其中一个就是也是做清蒸鱼一开始她其实不太知道蒸到什么程度算熟就很怕

对然后后来就是应该是当地可能他同事教给他一个方法因为我妈有的时候往往是蒸的还没那么熟最后当你剥开所有的肉之后会有一部分会连在那个骨头上对然后就是其实那一部分比较多的情况下就是这部分还生着不能吃所以这个是我小时候印象中我们家判断一个鱼它今天蒸的好不好的一个指标那你们会认为它蒸的好还是不好就是如果这

这部分太多就说明不好如果刚好没有留下太多这个生的部分就说明今天这个火候是刚刚好的就感觉那时候还没有一个很量化的这种标准所以全不是靠不是说有一个方式就是拿筷子插进去插一下但是这个方式是后来有网了之后才流行开来的这样啊就是小时候好像不知道什么用牙签戳一下那个做法当时方法论感觉比较单

小鱼就吃着看对对对就吃一吃吧就反正大不了就这样对然后我记得田罗这书里面还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你讲那个北方那种烤鱿鱼就有一种它是用那个碱就泡发了就有一股碱味因为这个我印象也很深就是小的时候你在北方吃的那种烧烤里面其实一般都会有这种烤鱿鱼但其实我

小的时候我觉得我就没有很喜欢吃这个东西我觉得它有一股很奇怪的味道但你不知道那是什么味对然后后来等我到了广东吃过新鲜的这种鱿鱼之后我就再也不会吃那种铁板烧的烤鱿鱼了就是那个对我来说是一种腥味但是其实对于很多北方的朋友来说他们觉得生蚝很鲜的刚刚出的这种生蚝他们觉得那个很腥

我觉得这个可能一个是有食材新鲜度的问题再有就是可能你习惯的就是第一下接受食材味道是怎么样的我们家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以前会买那种皮蛋现在有一种叫做无碱皮蛋还是什么呀就是反正是没有那种流味的就是会非常清爽没有皮蛋味道那种皮蛋在很多餐厅里面会把它作为一个凉菜就是糖心的然后金黄的非常的美丽

然后有一次我也买了那种皮蛋家属就说没有皮蛋味就没有那种碱味他就觉得说这不是皮蛋我有一次跟一个做小龙虾的朋友吃饭他是湖北人他说他们这个老家特别喜欢的那个香肠的味道就是带油哈拉味的

这应该是甘州还是哪然后他们店里也试图做这种带这种味的香肠就是要达成油哈喽味是吗好多客人会投诉说你这个香肠不新鲜了但是他说特别自豪说我的老乡全说这个香肠太正宗了哈哈哈哈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它其实就是你的口味其实也是你所在这个地方的文化还有你从小的习惯塑造的对它甚至很难被扭转导致你可能你看到另外一种形式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完全不正宗你们在北京发现没有北京有一种只属于在这个城市的那种口感是

是啥是黏嘴什么不会吧泰州也很是吗比如说撒起马然后芝麻酱然后包括后来小孩喜欢吃的又开始骂北京人那算了不说了

我觉得你说的这种它还跟那种南方米食的就是糯食的那种糯还不太一样对不一样你就是那种调料的糊嘴的感觉对一是糊嘴第二是一定要让这个食材充分的粘在你这个口腔的每一处然后接下来的这个半个小时里你可以细细的瞬息这个味道

有一种分享胜利果实和就是那种你的一个 story 在你的嘴里有点那个意思吧但我前两天有看到上一期播客跟一个朋友聊到了凉皮然后评论区就有一位说到那家店的那个地方的朋友就说他说他们家凉皮很好吃因为没有芝麻酱

一点都不糊嘴对就这种糊口感我觉得可能就是北方小孩就印象中最幸福的那件事比如说我们会吃那种关东糖关东糖就是关东糖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牙医拔智齿的一种新手段吧

就是你吃进去嘴里然后你妈叫你说话掉一颗牙就那种糖就是我们小时候牙糖那种对很黏我们小时候会拿两三颗就在嘴里嚼一会儿你发现嘴就动不了了就所有的牙都被粘住了然后你就等着它慢慢的融化就那种感觉我都怀疑这是一种大人让你们保持安静的一种方式对有可能是少说点话快吃糖对别说了快吃对大家

我发现另外一个就是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南北差异就是有一些人他是很不喜欢吃这种大乱炖的然后有一派人他非常喜欢把这个菜都放在一起吃有些人会认为很多菜融合到一起它的味道就不清爽它就是是一个融合的味道而不是各是各的味道但有些人就觉得说这样就有味儿或者

很丰富很全对很丰富很全我的感觉是就是偏以前物资和交通没有那么发达的地区他会采用一种比较节约能源的方式就是把所有东西都往那个大锅里面炖节约式做菜法节约能源

对对对其实我们家也是就是内蒙很喜欢叫炖酸菜嘛其实就是酸菜然后土豆粉条然后再加点白菜再加肉就所有的都炖一锅我觉得东北也很喜欢这种方法对以前就也是我忘记在哪个社交媒体上刷到就有人说为什么内蒙人不吃烤全羊要吃炖羊肉有人说烤全羊它实在是太耗能了

对而且它炖的话就这个肉其实它的主要的作用在于附味给其他的食材就是让它的蔬菜和它的粉条会比这个肉更好吃对其实这样的话比较省肉但是

但是就说到这个我也分享一个很有意思就是我有一个这个北京的朋友然后他们家有一道菜叫遮罗我不知道你知道吗遮罗它其实就是剩饭对吗对其实就是意大利人的 Risotto 对没错然后他有一次就说我要给你做一个我们家我最喜欢吃的菜他是先炒了一个番茄炒蛋然后炒了一个土豆丝然后炖了一个米饭然后把这些都混起来这不是待客之道啊

应该每个菜都现炒现炒完了再放在一起它是现炒的它不是剩饭因为它当时在操作第一步的时候我就想说今天我们大概吃的一个番茄炒蛋然后土豆丝然后旧米饭吃然后他做出来所有这些把它都混在一起的时候真会有人做这种事我都清呆了

但我想说我们这种就是处理前一天剩饭的方式对然后大概两年前我回长沙我就也发现有人把这个单独拿出来开了一个店是吗对它就叫什么烫饭我觉得它其实也是有点像是一种怀旧的方式对对对因为小的时候其实你是因为物质条件所限才做出这个菜但是这个菜又成为了你童年味道记忆的一部分而且现在因为大家

家里可能条件比较好有些剩的他不会留到第二天再去煮那个剩饭我觉得有点不一样而且他当时煮的时候我感觉很微妙就是小时候家里煮这个剩饭他的精髓在于就今天剩的东西是什么每天是不一样的但他要特地去

特地去做它又变成了一个特意为之的一个效果我们刚刚聊了这些我觉得还有一个我也很感兴趣的其实也是一个跟食材和地域相关的一个话题因为田螺在这个书里面包括你在播客里面其实也讲过就是你有一家特别喜欢的外卖是白切鸡嘛对然后那家店后来你就发现说你点的这个鸡越来越熟因为白切鸡是要

有点带血丝的现在已经变成了水煮鸡对然后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你后来就说其实是这个店家经常接到投诉就是很多客人说我买的这个鸡带血并没有熟我觉得这好像也是一个

地域和食材的这样的一个话题吧因为在广东其实白切鸡包括这种现在很火那个潮汕牛肉火锅它对于肉都是烫几秒之后马上就吃这个生熟的界限其实没有那么的分明但是感觉在北方市场让北方的受众接受这个其实有一点困难跟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清蒸鱼蒸多少分钟脱

骨这个事几乎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越可能食材原产地的地方它对于这个生熟的界限会界限的非常的分明但是我其实也碰到过相反的例子就是我在汕头有一家店我也吃蒸鱼然后那个老板就说我蒸了几分几秒就非常准确它上来应该是一个就刚刚 9.5 成熟的那个感觉然后我一扒了那个鱼肉就是一大块那个肉扒在那个骨头上就

就巴不下来我说这个没熟他当时就很想投诉他说这就是那 0.5 当我认为很嫩的带血的这种鸡肉很好吃的时候我同时也会去尝试着接受他们把这个鸡做的过熟吃一种什么样的风格

我可能会这么想所以就是感觉你还是一个很宽容的人宽容宽容我可能有一点摇摆就我有时候又觉得有必要维护一下有些菜式的正当性就我觉得你这个东西都煮到十一分熟了为什么要叫他白切鸡呢

就是你可以换一个名字但是我又很理解说有些人他一辈子吃的是一个炖得很烂的酱牛肉你让他去陡然去吃一个潮汕牛肉火锅他会觉得非常的不适应会持续怀疑这个东西熟没熟

有一次我以前带我妈去日本旅行我印象也很深就那一次我是安排了很多不同的菜式比如说蕎麦面就寿司没敢安排因为太过生冷然后还有一些什么乌冬面啊寿喜烧什么的然后有一顿是烤肉他们日本餐厅有那种生的可能撩一下半熟给你蘸生鸡蛋的蛋黄吃然后我妈就非常的紧张但是

但那一次他就觉得说因为是女儿订的餐厅他推荐的他就尝试了这道菜他觉得很甜就那种肉跟一点点 sauce 跟一点蛋黄的感觉但是那之后我也没敢让他再尝试一次因为我觉得可能他的勇气在这一次就觉得有一个很好的印象也就算了但是下一次万一他碰到不

或者是就是没有达到他预期那种感觉我觉得反而就没有必要我觉得我之前其实我还挺乐于吃这种生的东西包括刺身啊什么的但是自从上次就是朋友们吃完生蚝之后集体懦弱我其实现在会比我以前更深了你们那次中毒之后我都没敢吃生蚝对就是大家也可以去听田洛之前有一期节目是讲这个食品安全的然后里面有

它里面有特别多特别恐怖的例子然后作为一个生食爱好者我现在都有点害怕我觉得这个是不是也其实跟我们这个环境变化呀包括一些海洋污染什么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关系有而且我我自己隐约感觉它跟你处于某种年龄段

或者你的冒险精神也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比较无所畏惧的时候喜欢冒险喜欢冒险就这个生的我也想吃这个看起来很酷我也很想尝试一下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就比较惜命了

但是我觉得有时候我们这种白切鸡原教旨主义其实应该是双向的比如说当这只鸡来到北京的时候没有带血丝我们确实应该感到偶尔的愤怒但是比如说当烤鸭走到了广东的时候你看到他们卷饼的时候往里抹了一勺酸梅酱的时候你会拍案而起吗我觉得可以让以前去拍案

我还可以我觉得烤鸭配酸梅酱应该是好吃应该好吃的我觉得应该是搭的我也可以接受你配你们那个甜面酱要好吃是吧然后我觉得广东人是不是也不吃烤鸭呀

有烤牙店因为我觉得它跟酸的搭配可能在我自己的口味体系里面它会更具优势甜面酱还是太糊了

对我想到我之前去这个第一次去重庆然后吃火锅的时候大姐问你要什么蘸料的时候我脱口出麻酱的那一瞬间他真的直接人就走掉了他现在应该已经接受了这一套因为现在长盛牛肉火锅开到北京他都要有那个麻酱那我发现好像北京人真的不管吃什么火锅都得要麻酱都得要麻酱对

但是我就属于那种比如说如果清汤的我可能会调一个麻酱然后如果是辣锅我肯定会调红油就是把所有的都弄上稍微分析一下这个心理是什么就是你蘸完酱油起来以后他觉得没站上没站上

这绝对是一种文化文化上的关系很有道理太有意思了这个真的很说明你的个人成长经历是我成长了你的所有成长经历都浓缩在了这个酱里在二八酱里面

对我觉得还有一个很有意思也是我对就是身边朋友的口味的观察就是建国就是一个他特别不能接受水果烤熟了就我们一般去吃日料或者什么或者说那种韩式烤肉他会有烤菠萝这道菜然后我们就会逗他就问他说要不要吃他从来都是非常坚定的不吃就是你们对于把水果烤熟这件事能接受吗嗯

我想问一下你的这个朋友他是就在这儿

突然不用问了也不是我是觉得确实挺幸福的因为据我对黑麦的了解他最喜欢的番茄的做法就是烤过的番茄就他觉得那种番茄还可以因为番茄是出一菜一果不太算百分百的水果对吧我其实可以接受水果做熟然后我自己也会尝试一下包括上周我用那个杏去烘烧排骨上

但是他

他打酱油是在一种甜咸对比中让两种味道更彰显就是我可以但我不会想去可以但没必要对对对但是有些人就会很喜欢吃这种他就觉得像芒果一定要撒辣椒粉然后杨梅一定要加酱油就是这个可能是他从小这么吃就我已经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搭配的印象就杨梅必须得跟酱油在一起对这

这个就是我在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经历这个所谓的文化震撼就是因为我在广东读高中然后我们班有一些潮汕的同学潮汕同学可以给你很多震撼然后有一天就是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她就拿了杨梅到学校来然后她告诉我们说杨梅是要蘸酱油吃的然后当时我的世界都被她了好像带了

但是我尝试了一下其实我觉得还不错就是它两种味道会更加的分明然后从此之后我也会能接受这样子吃其实这个和地狱也有挺大的关系因为人的盐分会随着汗液流失所以我们通常看到这些真的真是这样

虽然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南方的水果比如说泡在盐水里的然后有酱油吃的因为它有补盐对它要补一点盐因为它会很热你在海南你看他们都快拿水果来做垮炖了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我真印象中第一次吃芒果里面有酱油和小米辣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对这种水果有一种从心的认识你会觉得它真的就应该这几种东西长在一起好

就很好吃真的很好吃我以前在潮汕也是被文化冲击是他用杨梅去煮苦瓜杨梅这个有点难想象好吃吗不能用好吃来形容了应该是他的做法是要加大量的冰糖

就是他会把那个苦瓜跟杨梅都炖的烂烂的而且据朝鲜朋友们说他就说这个比例跟炖的火候都无所谓就是可以苦瓜很多也可以杨梅很多也可以炖的更烂一点也可以炖的稍微生一点然后你听下来就觉得更没魄了

这是一个甜品吗我也想问这个就是一道小食这个是我到现在都觉得很难接受的一个东西就我可以你加酱油或者怎么样我认为还是保持了它的一个原生态但是你这么垮断之后确实有点不太行

所以你们会觉得就是这个口味它其实跟各个地方的文化包括它的可能它可以获得的食材以及食材的新鲜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吗是的而且我觉得可能现在随着大家信息越来越发达会对一些比较奇怪的口味会

更有接纳的一个心态因为以前包括爸爸妈妈跟你说的给你吃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但现在你可能在网上就能看到一些尤其是很猎奇的东西就是且不说它是不是真的好吃起码你会对这个东西是好奇的在这个好奇的过程中可能会重新定义自己的口味就是我尤其现在很多小孩他

离开家里的时间会比较早我不是那么在家里待到二十来岁出来在工作就我现在可能从小高中我就出去读书了那我对于这个口味的再定义的这个界限和时间的周期会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我整体会觉得是一个以后大家会能够接受越来越复杂的口味的一个结果那你觉得就是

人对于甜咸这种对立或者其他的这种对立有没有一种正在趋同的这种趋势就比如说以前这部分人只接受甜的这部分只接受咸的但是有没有觉得这个数量正在变化就以后大家可能都会慢慢都能接受或者不同的年龄的人或者有可能因为比如拿粽子来说可能以前在这个地区卖家卖的或者生产的粽子它就是甜口的它没有

那么多咸口的可供选择但是现在整个的这种市场很丰富包括可能你接触到的所有的商家他都会既做甜的又做咸的因为他想讨好所有的消费者所以这以后可能他接触到不同口味的东西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

那你们自己有什么比如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自己有一些口味上的变化吗那我可以先说我觉得我最近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变化因为作为一个内蒙人其实我从小不太喜欢吃羊肉而且我之前去查过过敏原我对羊肉过敏那你太可怜

但是我发现最近几年我会自己主动想要去吃羊肉可能天气冷的时候或者我运动完之后我就会默默地走到聚宝院然后就去吃涮肉或者烤羊肉串然后自己在家也会点烧烤我就会觉得好像有一种 DNA 觉醒的感觉

那我可能是 DNA 完全给我踩烂了吧就是现在很不能吃辣我后来想了很久这一段心路历程就我觉得我其中有一段时间是我非常抗拒很多香菜馆把菜做得非常辣然后我就刻意地让自己不去接触这种放了大量小米辣的香菜我就觉得我好像要以我自己的一个坚持来捍卫一种香菜的正宗性的一个很奇妙的心态

那一段时间就会在网上会比较愿意跟人家说说香菜好吃的香菜是不辣的或者是他应该用什么什么样的辣椒但久而久之可能在很多多重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之下包括我自己做菜可能现在有很多炒膳风格或者其他越式风格的菜我就接触辣椒的实际的频次没有那么高然后慢慢的就确实变得越来越不太能吃辣了就是这种因为辣椒是一个吃辣能力会突破

退化的一个我觉得我的变化可能没有那么大因为我从小可能就喜欢的类型比较多从小喜欢粤菜从小对从小最喜欢粤菜然后但是对其他其他的料理也特别喜欢但是我觉得可能也因为年纪到了或者是吃的东西越来越杂了其实反而开始慢慢有一些你不太喜欢的烹饪风格就出现了

具体说说呢比如韩餐韩餐不是也挺有忽嘴的吗忽嘴不是我们考量美食的唯一标准我们现在说回到田诺这个书相信大家也都已经看了它其实分了三部分我觉得它比如说第一部分讲的是很多食物背后的一些故事所以它这个题目叫食物不只是食物然后第二部分是食物和它承载的是人和人的一种关系然后第三部分

我其实觉得预制是一个挺不可避免的事儿

因为我感觉其实都不光是菜在被预制就感觉我们的人都被预制对 情绪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实很多都是在被预制所以既然没法选择不选择就试图接受一下或者试图让它变好一点这可能是我比较单纯的一个想法你跟北京人接受不带血的白切鸡的逻辑是一样的

就是既来之则安之的那种感觉把玉枝菜变成粘牙的口味我确实有时候会觉得就每个人他对于很多事情和这个事件的处理方式是一以观之的就是

我其实写这本书最开始跟出版社编辑确认提纲的时候是没有第三趴和第二趴的那个《预知生活》那个是很早就确定了这本书的底然后前面我就想会以若干章十几章来一直聊不同的食物呃

它在我们眼中的状态和它应有的状态包括葱姜蒜包括辣椒等等我觉得整个把这些说完了之后就给出这个预知生活的底可能也差不多因为你看现在有了这些大量的预知之后它们都变得都一样了

但是我后来写着写着就发现说其实影响整个这个东西的除了食材本身的变化之外还包括我们像刚刚聊到的影响个人口味的很多人生经历很多你的成长的故事你的爸

对你的影响你的周围邻居你的同学给你喂了一个杨梅蘸酱油就是都会都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这本书后来才变成了现在的这个分布但是我个人是觉得说因为将近十年一直在写一些菜谱的东西我也会觉得有不可避免的预知化包括在写很多菜谱的时候就会问这个有没有调料包哈哈

你知道它肯定是为了一个省事或者是为了可以更准确地达到你菜谱中形容的这个味道就我不走样我想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菜可是心里会难免觉得有一点点无力感就如果所有人吃的都一样那还

有什么区别那咱们以后是不是就不必讨论豆腐脑或者粽子的咸甜之争了就我以前会觉得讨论这些争论很没有必要很无聊但我现在又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像现在咱们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听我们在这儿唠嗑我以前觉得这些

关于口味的东西值得这么大书特书吗但我现在就觉得它是很值得记录的一部分对因为我无法忍受每个人吃的都一样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尾其实也说明了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是的对那

接下来我们会开放一些提问环节相信大家可能读了这本书或者说还没有机会读但是即将读到的这些读者然后今天应该有很多田螺的这个老粉丝会有对那种口味有什么对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三位老师好就是那个书我已经读完了前一段还达到那个预线去拍照去什么的好

我看到您的小说了对对对应该看过那个就是然后那个书里头其实我觉得几个我感觉印象特别深的第一个是番茄炒蛋嗯

那个到底用什么牌子的那个番茄罐头去混这个我其实很想知道因为现在番茄确实没有小时候那个味道了然后第二个就是您说的那个白切鸡需要提前半天定的那个那个其实我是挺想去看看到底是哪个店的因为也不是所有北京人不接受这个选择就像也是分人所以那个店在哪儿方便透露吗当然我们可以追迟一下那个番茄

番茄炒蛋我自己现在常买的几个品牌因为书里有介绍说新疆的意大利的番茄罐头都 OK 但是后来我买新疆有个它好像变得比以前更酸了就有时候会觉得它会确实需要加点糖去压一下然后后来我就买意大利产的一个叫 AL 什么的就是我一直没有注意过它叫什么我只发现它长那个样子它的

那个罐头的表面是一个这种大概小拇指这个长度的番茄它不是那种圆番茄然后它会标记说这是一个曲皮的番茄罐头我现在比较常买这一款就它的味道也比较稳定然后那个白切鸡

其实是我们家附近的但是我后来会有时候点外卖会点那个张记的他的火候比较准确就是是有那个带红的骨髓的我以前有一次采访了那个老板我就说你们会不会因为碰到投诉就更改你们的白切鸡的做法他说是的会碰到投诉而且食药监局也会来找但他就据理力争就是

就说这个事就是这样的它不是不卫生也不是不安全所以他就一直坚持到了今天老师你好我也是湖南的然后知道湖南人吃东西有一个就是不喜欢在菜里面加糖然后我高三的时候跟我爸爸去武汉然后我们俩吃了一个加了糖的红烧肉很大一盘我们只吃了三分之一连打包回去的欲望都没有然后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讨论怎么

会有人在炒菜的时候在菜里面加糖就那么甜然后后面我发现我去了广州然后来了北京之后我好像能接受就吃的多了好像能接受就是糖是提鲜的这种对好像能接受那种甜甜的东西甚至白人饭黑人饭都能吃黑人饭长啥样

非洲餐厅三里屯有一个待会活动结束了就去然后我发现就是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变得越来越包容了对然后我发现就是我对那种价值观的接受也会更加包容了然后我其实想问一下就是你也是一个湖南人吗就是你是有也有没有我这样的一个阶段有有真的我有

我以前还跟朋友讨论过包括有时候甚至会在小红书上刷到类似的标题就说湖南人炒菜放糖勾芡是犯法吗就是香菜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它放糖很少它跟川菜

不一样川菜有很多那种料汁里面是兑了糖的包括它的余香它的宫保的那个味型里面就有大量的糖但香菜加糖的菜确实很少包括香菜的红烧肉是用酱油烧的就它不是那种炒糖色然后再去烧的

刚刚你说的那个加糖的问题我后来也发现了这一点我有一个感觉是因为好像我从小吃带糖的菜比较少我现在对甜品的欲望非常低就是我跟一些从小爱吃带甜的天津朋友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让他们可能对于加糖的这个事他就有一个惯性以及他对于甜品餐后甜品或者一些法甜一些蛋糕的需求会更旺盛我感觉这是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过的一个影响但是现在确实凸显出来了对但是我现在我其实也不排斥在菜里面放糖可是就是有时候就是想不起来

陈老您你好我有一个问题我是从小是个北京人就是小时候呢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目前来就是社会上流传了一个就像北京是个美食荒漠这个说法一方面呢认为北京是美食荒漠一方面呢北京又汇集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食材任何的菜都能在北京吃到您怎么就是想这个问题呢就北京呢到底是不是个美食荒漠呢有时候你们杂志少写这种命题这个话题

这个话题其实是最近几年比较热门大家也讨论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可能他可以聊得非常大其实我以前把这个书的目录改到第二版的时候本来想在那个第三章也放一趴讨论美食荒漠的问题后来就觉得他可能已经融入到其他的章节里面就没有单独拿出来讨论可能现在

但我们对于北京市美食荒漠这个事的诟病不在于说它本身的菜式如何而是你获得好吃的东西的成本比较高因为它的密度很低就如果我要花一个多小时去吃一个好吃的小吃或者卤煮这个事在我这儿就觉得成本太高了负担太重了再就是其实前面我们有聊到类似白切鸡的问题我觉得

有些食物它的正宗性我为什么想一直捍卫这个东西我觉得如果北京这个城市它容纳了很多不一样的菜系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烹饪的方式但它每一个都变得比较北京化我其实也会觉得它不是我想吃的那口就如果说我想吃一个白切鸡或者想吃一个肠粉那我

我是想吃一个有广东平均水平的一个白切鸡或者一个肠粉你可以有一个融合了北京的这种火候的需求或者调味需求但是我希望有一个基本款是我在当地能吃到的所以其实北京很多意义

异域料理它不能做到这样的水平这是我觉得比较为大家诟病的一点包括在小红书上有时候会看到有很多朋友会盘点北京哪些地方有正宗的广式烧腊你就会发现找这个东西非常的费劲

费劲而且他所谓的正宗博主们打分也是打了什么 75 分 80 分就会再次衡量说我跨越了千山万水去获取这个烧腊到底值不值得的问题另外我觉得北京的饮食的密度比较低还有一个体现就是且不说餐饮的分布的位置北京的早餐和小吃几乎是缺失的

就这个缺失可能不是说你完全在地铁出口找不到那个卖鸡蛋灌饼的小车但是你如果想吃一个很丰富的早餐比如说我今天想吃个小馄饨明天想吃个煎饼果子你每个获取的难度都非常的高然后它可能再包括小吃的话嗯

卤煮涮肉爆肚这些东西它现在也是慢慢地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区域才能有所以就是对于北京的本土化的饮食它也是一个衰减的迹象再就是北京之所以以美食荒漠这个词被诟病也是主要是因为它的

生活模式的问题就如果我们是早九晚五的这个工作的时间我觉得你可以下班去做个饭可以去菜市场买个菜但如果是早十一晚八或者晚九这种工作时间其实一天就搭

可能他

在 16 17 年左右你都会觉得他的形势没有这么恶劣因为 16 17 年在整个这个打引号的驱逐低端人口跟后面的疫情整个这个事件之前大家的生活成本并没有这么高而且当时有很多嗯零零散散的品牌就是我可以做一些很个性化的小吃或者甜品但是在后面呃用工成本比较提高了然后

这也是让我觉得就很难受的一点

田荣老师您好就是您刚刚也说了这本书就是跟您之前十年前就十年这个过程中写的那几本蔡辅书的其实它的主题会有些差异然后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我会想到另一本就是红爱珠的那个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我觉得这两本书就是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还挺像的比如说老派少女的话它其实是有点像从比较

宽泛的角度就各个面吧就是衣食住行其实都有讲到也有讲到他对于一些故乡很多东西的一些想法嘛然后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他好像是以食物为主题去穿插就是他也讲到了很多包括您就是小时候或者说就是大家就是在都市的这些人然后他的生活方面面

那我想知道就是您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就会有受到那个老牌少女的她那个创作就是给您一些灵感之类的吗我当时就是是去年还是前年拿到

我自己的感觉因为这件事情并没有跟红爱珠女士求证过因为她可能

因为他可能是先在台湾出版然后再引进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就他可能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就会写他们家庭的一些饮食习惯包括他跟他妈妈的相处然后我自己写的时候可能一开始我的想法就是说我不要太局限在我自己吃的那些东西上我想让更多的人有共鸣以及最终

这本书的落点在最后一章上就是我希望大家对于现在的这个预知生活这个问题有一些想法所以其实我前面的很多写法是在为最后那几章做铺垫的所以可能会有一点点区别其实他那本书我很喜欢我很喜欢他里面的一些潜词造句就是他是一个感觉词汇量是我五倍的人就是

一些食材那个做法就是写一段烹饪的过程他用的动词可以都不一样就是非常想学习但是做不到对但是很喜欢那本书是的

就是

就是按照你们讨论的那个方法找了一个就看起来不太意又不太爱的菜市场老板然后到目前为止一个月了我只在他家买菜因为他确实每次

见到我都说他会给我推荐但他不会 push 我去让我买某一种菜但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就特别特别的感谢然后也因此我吃到很多新鲜的菜就是比线上的要好很多但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可以把老师做好准备吗

我那集真的太搞笑了就是从头笑到尾的那种但是非常实用很多干货然后我问题是我觉得一天如果说在家做早中晚三顿饭就是感觉时间都在做饭就是有什么菜就除了像卤牛肉这类的菜以外有什么可以提前一两天预制一下

然后可以保证蛋白质又健康的情况下因为北京人很喜欢吃什么卤猪蹄什么这些就感觉不是那么健康但是我觉得除了牛肉我又想不到什么特别健康的食材对就是想问一下其实比较容易预制的就还是炖煮类的因为它

可以加工成不同的口味我以前很早以前就因为这个在家预制这个话题也是一个很老的话题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以前给的方法就是说比如你炖一锅牛腩然后你今天可以做萝卜牛腩明天可以做番茄牛腩等等我现在发现

而且最好用的可能还是这个方法只是我觉得可以预处理的食材比以前多了很多我们想象中的能够提前预处理的食材是大肉类的就是红烧肉红烧排骨红烧的这个牛肉但我现在觉得好像有些鱼也可以我最近

比如说我自己最近处理的是一个叫做大白貂的品种就是叫翘嘴博然后我会用一点花椒粒加比较多的盐加一点点干辣椒跟饮用水一起煮开煮开了之后尝一下它这个盐水的味道是你想要的鱼的咸度就不会太咸也不会太淡然后把这个水晾凉了之后就把那个鱼泡在里面嗯

我在家会用一个真空的袋子给它封上但你也可以直接放在一个大的碗里面只要保证它可以充足的没过这个鱼然后这就是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爆烟的方法以前我们家会用大量的盐去爆烟草鱼但是那个问题就在于它的咸度不好控制就是可能你真正要吃的时候会需要把这个鱼冲洗的非常干净甚至提前煮一下把它的多余的盐分煮掉这种恰到好处的盐水的

做法就可以让那个鱼的肉质和咸度刚刚好这个可以保存一到三天然后你就可以吃清蒸鱼或者煎鱼或者红烧鱼这个蒸再可以换成不同的调料去蒸对就是这是最近在想的一个方法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去把它写成菜谱因为可能会步骤会比较难解释清楚对

挺路老师好就是我特别喜欢您之前的那几本菜谱的书然后本身我不太会做饭就不会做饭但是照着您书里面的那个有一根是牛肉炒芹菜的那个菜然后就是一丝不苟的照着那个做最后就特别的成功就变成了

就是

我早上六点去然后我才能确保我能吃到有的时候我下班之后再去那家店就没有鱼头粉了然后就是但是呢就是每次我去那个不同的店那个老板都会问第一个问题是原粉还是扁粉然后呢我就试过几次的扁粉就是我吃扁粉的时候都是在人家没有原粉的前提下了一般的能选的话我优先会选原粉但是

我现在想说的就是我又不想放弃扁粉所以我想问问您有没有哪些粉就是比如说是汤粉或者干粉或者是什么就是跟固定搭配一样它是适合扁粉的就是给我也想

我刚特别紧张我在想这儿没有长德人吧因为我们长沙人经常就跟长德人 battle 这个问题就是长沙人是扁粉派这个原理是因为长沙的那个米粉的汤非常的清淡这是

就是它是虽然可能在广东人眼里看起来我们仍然有酱油有猪油是一个比较浓郁的汤但是跟常德米粉比起来我们算是比较清澈的汤然后扁粉它的特点是它质地比较薄它一下去它就会吸收味道就北京很多湖南米粉店之所以不好吃就是它的那个米粉太厚了它一下去之后它的那个味道无法浸透到它的薄薄的米粉所以那个就是我们就认为不好

不正宗长德那边因为他做很多类似红烧牛肉粉就它是那种很浓的油比较厚的那种米粉它就会有一点那种挂在那个米粉上的感觉他们还会做一种叫做炖粉就是会把原粉放在类似土鸡汤里面在下面有个小火加热去炖煮它他们

它比扁粉比较耐煮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本质的区别而且它会需要挂更多的更稠的汁类似二八酱之类的

对但是如果你是吃比较清淡的清爽的汤底或者是你想很快速的我现在有时候在家会穿一个那种海鲜和猪肉的汤底那种我就觉得扁粉比较合适但如果是比如说我炖了一大锅汤菌子跟鸡一起炖了一锅很浓的汤我想再下一把米粉进去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圆的会比较合适天罗我是腿腿这是你的粉

就是我确实不光是个人粉我确实很喜欢就是这个内容我然后新书还没看我想等签完了再看然后其实刚才我一直在想我一定很想交流但我觉得还是要问问题嘛就是直接表达感情还有点不太好挺好的我觉得感情就应该多多表达对对对

对我觉得就是我问题放在最后的时候就前面我因为刚才那个事业最后问到那个最后问题就是什么对预制菜的那个想法我就正好想起昨天晚上我跟我妈妈散步的时候然后我们家附近商场可能新开了两个面包店吧然后两个正好挨在一起然后都是新店开业都在做一些试吃什么的像我们这样就散步的人都占占便宜把大家都吃

然后其中有一个店然后他就一直在宣传包括可能很多现在比较新开的那种店宣传的时候他都会有一个噱头或什么什么我们这个砂糖是韩国进口的什么什么黄油是哪哪进口的然后当然当时吃的时候肯定甜品类的东西嘛很甜就是给你的直接的感官刺激肯定是比较好的但是出来之后一个是我我跟我们家人都是属于不太爱吃甜品本身就不太好甜食然后出来之后就感觉就是

好吃是好吃但是感觉那个不是我们说的其实是真正的好吃就大家其实都知道像甜食可能给你的那个包括巧克力啊冰激凌等等给你那个味蕾直接的那个刺激那肯定是我们会用好吃来形容但是你细想想它其实是一些什么没有回味的感觉对 它是精加贵

然后我当时就还跟我妈妈吐槽我说它要强调是韩国进口的砂糖我在想我们国内的砂糖有什么不好的吗所以我在想就是是不是很多时候你当然那个是噱头了但是可能我们是不是无形中也在被是不是一定是要强调它是什么进口的漂洋过海进口过来那个食材它是不是一定在

我也觉得上有那么质的差异那么优越于你因为像我也经常看你社交媒体也会分享可能你会去不同地方也会比方一些在地的那些食材包括黑白老师可能也会分享有些地方他确实是更实力了他确实没有办法说

我通过运输来运到北京他还保留那个味道所以像我们普通人可能很难得能自己去做顿饭去菜场买点菜但是我们对食材的那个甄选它的颗粒度还是比较大的你会觉得这个标准很模糊商家同时又在影响你说韩国白砂糖是不是就是好的

但其实你又对它具体起到的作用没有那么的了解对包括我们自己做个菜我能买到新鲜的菜但是那个这个绿叶菜是不是一定是那个品种那个时间那那个时间穿口是非常短是我们好像又很难特别追求那种极致的东西这

这个问题也是我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那个白砂糖我以前跟我一个在北京开店快十年的蛋糕店的老板朋友讨论过我说为什么一定要写韩国白砂糖我说这个作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写动物奶油他给我的回答是就是白砂糖其实在它的制作端它会更容易化开而且它可能对于

打发蛋清什么的会快速一些但其实消费者对于这个糖在制作的时候起到的作用是没有那么强的感知的他为什么要写呢因为我那个朋友也是一个非常酱的人他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也不写我们用动物奶油因为他认为我默认就该用动物奶油我这个档次和价位的蛋糕

我如果不用动物奶油我才有问题所以他就不写结果后来发现他花了大量的客服时间在回复大家说你是用的什么奶油所以我后来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包括你后面提到的关于食材的甄选的事我觉得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可能永远会需要花 70%的时间在

解释你认为最基础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且不说可能有些消费蛋糕和面包的消费者来说对他来讲使用的什么原材料即使他不懂但他

不懂但我仍然觉得你标了这个东西那你肯定是好的这个可能对于它促进销售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我现在也理解了这一点可是我自己也是会发现说我如果在每一次做菜之前都要强调说这个食材得买哪个品种或者得买哪来的会不会有一点麻烦或者是其他人获取的成本会不会太高

我在有两三年的时间里面都对这个事非常的矛盾甚至我在刷社交媒体的时候小红书不是老有那种请大家推荐美式博主然后下面就有人推荐田螺就有人回复他说他现在菜都太实令了不太实用

就是因为他就觉得我无法去 follow 你的脚步这个事也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分享这些可是对他来讲他获取的成本太高了他不一定可以享受到这些他可能对他来讲更适用的是炒鸡蛋或者是比较不那么实力化的比如猪肉比如胡萝卜什么的但我后来

后来就觉得说我们不能因为有一些人有这样的需求就忽视了另外一些人有那样的需求那有些人他我不是不想吃使令只是我不知道什么是使令的那我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曾经

可能田螺说过用冬笋煮烟笃鲜是会比春笋煮烟笃鲜好吃的但我今年没有赶上我也没有关系我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我会赶上我觉得这个体验也蛮好的就是如果说我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它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可能对它来讲获取了一个新品种或者新产地的食材会给它带来一个惊喜但我觉得也许不是现在

对这是我现在的感觉我再跟进问一个小问题就是更偏向您自己的就是您像您写了这么多年就不管在什么平台上或者具体这一期写什么选题是播客还是一篇公众号就你就是这么多年这么多读者有的人是一直陪伴着有的人像说我从来不留言也有的人

对吧就是像你自己的一个笼统的感受你觉得从最开始写那个到现在你觉得读者的有什么变化就可能有以前有些人可能更狭隘的说我想跟你这儿求个菜谱求一个方法论那现在可能大家是不是关注点有什么变化就你

我今天其实来到现场的还有两位是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就参加了发布会的朋友就是他们其中有一位甚至以前有一段时间不在北京了然后他去深圳工作了然后他现在又回到了北京然后他们今天又报名来到了现场我以前有时候看到比如有些老读者他甚至都不是说你现在的内容不是我想要的他单纯

因为

没有什么办法就是每天这个平台限流那个平台限流或者是你现在你想做的那种也许不是你当下的读者想看的东西或者以前还有读者说田楼我快生娃了这个婴儿腐蚀菜脯你能不能我说我现在生也来不及

然后那个需求我就是没有办法去顾及所以我现在想的做法就是说我干脆就不要去纠结这些事情我就做我自己想做的这样可能大家不管是觉得说他被我现在的内容吸引或者是他觉得我做的挺有意思的一个缘分对有这种感觉

田螺老师你好既然田螺老师都说了可以大胆表达感情那我就先表达感情我觉得也是非常多年的公众号的阅读者然后我因为我是一个留学生然后我就把您的公众号推荐给了我身边所有的同学然后真的大家都非常的受用就即使之前不做饭的人也都能因为菜谱都非常的易读而且都非常的好吃所以大家都非常的受用我也替我的朋友们都感谢你这个贡献

一下一下现在这个厨艺变得在朋友圈里面非常的对对对就是我妈妈本来就是一个做饭做得非常好的人然后我觉得就是回答一个读者就作为一个读者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您就做自己就好

就是真诚的读者一定会一直就因为我觉得他同时这个过程也能看到你自己的一种探索一种成长自我迭代然后在这种过程中我觉得就是我们爱吃爱美食爱探索的人也会跟上这个步伐去进行我们自己的自我迭代

这个问题确实困扰我很多年我觉得就是您就是这样去发现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

然后跟读者其实也是一个双向筛选就大家都能找到就是因为您的真诚才能找到最匹配到您的一帮忠实的读者谢谢是所以我从来不会让这些老师给链接啦什么餐厅之类的其实我特别希望就是说田柯老师能分享他的一些私人餐厅因为

因为我的话就特别喜欢探索就是这个在地的食材和在地的这个风味美食而且去过中国很多很多的地方包括一些特别偏僻的一些小的县城因为工作原因还有因为自己的兴趣所以我特别希望条老师能够把这种就说中国的这种在地的一些美食吧能够让能够跟上你脚步的人跟上你哈哈

我后来比较少发餐厅我就是很担心它不稳定确实对我现在就是每次发我都说可能如果有人问我就说半年内的你就参考一下太久了就别看了对对对对就是非常我也非常紧张可能就是

我觉得很多一直做内容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就你如果很在乎反馈就会一直想说你要不要跟大家的步调一致就是一直在这个节奏里面会做一个磨合会想大家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跟你能不能给出相应的东西

就是这个事也是想了很多年之后才觉得说现在就做自己的想做的节奏是最好的对其实我觉得就是说你不用特别太在意就是说那个就是我们就是说对你的反馈其实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就是说这种就是说你筛选出来的一些试任的东西是出于一种真诚的分享我是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就包括我会因为田螺的这个分享飞到长沙去吃那个 616 一样哈哈

然后就是我分享一点我个人的食物本身的体验就因为我这几年出国了之后我会觉得国外首先它食材非常的受限然后它尤其是蔬菜的品类非常的少然后你在国外做饭就我自己在国外做饭的话有的时候可能那个食物你能还原个八成的味道但是有一些味型有一些口感搭配你就是找不到

然后我就我自己会觉得长期这么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一个味觉的记忆真的是很牵涉到你一个非常底层的幸福感非常非常根源性的幸福感的一个东西会觉得如果你在国外待久了你会长期处在一个可能非常微妙的匮乏的状态然后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渴望一些重口味对对对和油大盐大的这种可能就跟黑白老师吃菜吃久了要去

要去吃肯德基一样的感觉因为开始发现自己开始刷小红书刷很多正口味的东西但是回家一吃到妈妈做的饭就觉得这种这种顾虑完全没有了就会觉得整个人处在一种非常扎实的状态就是这种就是这种非常本源的可能需求被满足了的感觉对我觉得你分享这一点特别对我我我

我很晚才想明白这个问题就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吃的东西有亏欠不是说我是真的热量有一个缺口而是我想吃的那一口就是没吃好对然后我就觉得总欠点什么我就得再去找一个东西再去找补一下所以有时候会有朋友问我尤其是健身的或者是在减肥的人对于这个事的需求会更加明显就觉得说我

就很想吃一个低脂的或者是你这个菜用了这么多油它是不是不健康我就我的体会一直是如果这一道菜你要做的半调的你就不如还别做就是吃就吃的比较满足可能你下一顿饭或者对于零食的渴望就没有那么强我也是这种感觉是这样子

然后我想问一个关于食材的问题就是我本身是湖北人嘛我们来北京之后会发现很多食材找不到然后就有些食材即使你能找到它就不是那个味儿就不好对就比如湖北我们特别喜欢做鳝鱼然后湖北的鳝鱼非常好吃在北京找到鳝鱼它就不是这个味儿然后就是我想问您自己的一个个人体验就有什么东西从湖南到这儿之后从长沙到这儿之后

就是觉得找不到原来那个味道还是说大部分东西你都能够辣椒辣椒就是找不到那个味道然后还有还有一个我觉得湖北朋友会很有共鸣就是那种炒菜的炒菜的藕不是炖汤的藕就是炖汤的藕

可能你淘宝可以买到那种炖的很软烂很粉的那种但是炒菜的藕就是差不多就是这个季节或者再晚一点点就削皮之后随便清炒就会很甜的那个藕那个就没有脆藕对然后我我记得我大概出第二本还是哪一本菜谱的时候就写了一个菜谱就是把那个藕先煎了之后再去用调料汁给它稍微烧一下那个藕片是把它煎到有一点点孔洞感

再去烧那个菜谱反馈非常好但是我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因为我吃不到脆藕只能把它勉为其难的先煎一煎就煎得可以七针的藕是吧是吧就是你可以拯救一些不好吃的藕但是不是那种脆藕有时候就是北京可以拯救我要做一些不好做的食材这样

我觉得很多时候就是你会对那个食材你想把它处理成你想要的样子和味道你会想出很多方法所以就在那个机遇之下会对于食材本身的特性会很了解我觉得也算是一个突然的收获吧非常谢谢你刚刚的那个谢谢谢谢

Zither H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