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沪漂12年,我为什么选择回到重庆 | 盲人摸象EP13

沪漂12年,我为什么选择回到重庆 | 盲人摸象EP13

2023/6/17
logo of podcast 轻刀快马

轻刀快马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盲人摸象第13期,也是倒数第87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前同事Joy。

本科四年,读研三年,工作五年,当她决定回到故乡重庆的时候,她已经在上海生活了12年,是工作体面的外企白领,是安家落户的新上海人,是一个孩子的妈妈。

所以,当她在2020年决定回重庆发展的时候,作为同事,也作为后辈,我的不理解显然是多过于理解。

如今,三年过去了,所有人都在感叹她的先见之明。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记得当时画了一个“在上海买房子的不可能三角”,我又想离公司近,然后有学区,还得要求面积,因为还有父母过来住。就这三个要求,我能够搞定一个就不错了。如果要把这三个要求撑满,不光是我自己的工作不知道要干到什么程度,而且还得有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才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房子这件事情,就已经把你生活的天花板,封得很死了。回重庆的时候,我也在心理层面做好了预期,单纯从工资收入上来说,可能就是我当时拿到多少,过很多年之后大概还是这个样子。但相应地,你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像以前在上海的时候,每天通勤怎么也得两个小时。在这样的通勤距离下,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精力,整个人都很累。我以前每天九点到公司都得坐下来缓一缓,我现在的话自己开车上班,路上哪怕堵车也就半个小时。我可以在家里面打一杯咖啡,然后带到公司去,整个状态都很好。 这一次重庆之行,我怀揣着两个自己关心的问题——

  • 你当时决定从上海回到重庆的时候考虑了哪些因素?房子、家庭、个人成长,真的可以平衡么?
  • 回到重庆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有合适的工作么?降薪了么?如何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感谢Joy的坦诚与直率,在40分钟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和盘托出。

我们都清楚,作为普通人,没有任何一个选项可以既要、又要、还要,也没有任何一条道路是适合于所有人、所有场景。

离开,还是留下?To be, or not to be?所谓的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与其为了答案而苦恼,不如先问问自己,我到底要答哪一张卷子。

【时间轴】

02:36 当别人都在转码农的时候,我从计算机专业转向了人口学

05:51 从县城到市区,从重庆到上海,我在观察别人的生活,也在建立自己的坐标

14:03 在上海买房子的不可能三角:通勤、学区、面积,我可能一个都满足不了

18:14 回到二线城市要面对的现实:你十年后的收入可能跟现在差不多

21:15 重庆是个充满江湖气的地方,所以不愁交不到新朋友

25:25 不管在上海,还是重庆,靠升职加薪打败35岁职业焦虑,太难了

28:20 我不想鸡娃,也怕自己留在上海不得不鸡娃,这一点重庆很好

29:53 离开,还是留下: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你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支点

33:19 我从来不后悔在上海12年的经历,相反我依然超级喜欢上海

35:14 房子大了,生活也就立体了,就会有更多生活的仪式感

38:59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请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