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05.《心爱之物》:当“爱物”胜过“爱人”,孤独是必然吗?

105.《心爱之物》:当“爱物”胜过“爱人”,孤独是必然吗?

2025/6/4
logo of podcast 轻刀快马

轻刀快马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我探讨了《心爱之物》这本书,它解释了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人们特别是Z世代,更倾向于将爱投射到“物”而非“人”身上。这与个体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自我认同的追求和对社会关系不确定性的担忧息息相关。 首先,泡泡玛特等潮流玩具的火爆,以及人们对宠物、虚拟角色的热爱,都体现了这种“爱物”现象。这并非简单的消费主义陷阱,而是人们在个体化时代寻求确定性和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其次,人们“爱物”的原因,可以从拟人化、人际纽带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来理解。拟人化赋予了物品人格化的属性,人际纽带使物品连接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而自我实现则通过物品来表达和建构我们的身份认同,找到生活的意义。 再次,Z世代的“爱物”现象,与时代背景下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人口流动、一人户比例的增加,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年轻人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我,独自面对时代的不确定性。他们通过“爱物”来寻找确定性,获得情感慰藉,并构建自我认同。 最后,虽然“爱物”的本质是“爱己”,是自我热爱的放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爱人”就不存在。相反,“爱物”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在亲密关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对稳定情感需求的渴望。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平衡“爱物”和“爱人”,如何在个体化时代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避免走向孤独和疏离。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人们对物品的热爱,特别是Z世代对“物”的热爱。节目首先分析了“爱物”的定义和现象,并探讨了人们“爱物”背后的原因,包括拟人化、人际纽带和自我实现。
  • 探讨了“爱物”现象,尤其关注Z世代的案例。
  • 分析了“爱物”的三个原因:拟人化、人际纽带和自我实现。
  • 指出“爱物”并非单纯的消费主义陷阱,也包含了情感寄托和自我认同的成分。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今天,“爱物”似乎是比“爱人”更划算的选择。

无论是LABUBU,还是宠物,还是纸片人,当我们将“爱”投射到那些永远不会“背叛”、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的“物”之上,似乎更有可能收获在这个时代难能可贵的确定性

**相比之下,“爱人”实在是太累了。**在“爱人”的故事脚本中,我们甚至想象不出一个Happy Ending的可能性,吵架,分手,出轨,或者是归于平淡,甚至是变成路人。所有一切这些可能性,都意味着“爱人”的风险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任何一个理性人似乎都应该拒绝这种危险的情感。

正所谓,智者不入爱河。

如果是这样,我们到底为什么还要“爱人”呢?**关于“心爱之物”的讨论,如何与个体化时代的困境相联系?**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变迁,如何像一位高明的提线木偶师一样,牵引着我们走向了一种更孤独的生活方式?

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心爱之物:热爱如何联结并塑造我们)》**,作者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阿伦·阿胡维亚。

从“爱物”开始聊起,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5:01 问题1:如何理解“爱物”?爱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爱物”?“爱物”必然是消费主义的陷阱么?15:53 问题2:为什么“爱物”?“人”真的有可能爱上一个“物”么?我们爱上的到底是一个特定的物品,还是当我们拥有这样物品时候的感觉?34:08 问题3:在今天,讨论Z世代对于“物”的热爱,有什么特别的时代背景么?如果说每一代人都在面对不确定性,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尤其艰难?52:20 问题4:如果说“爱物”的本质是“爱己”,是自我热爱的放大,那么在一个“万物皆可爱”的世界里,“爱人”还存在吗? 💖如果你对《心爱之物:热爱如何联结并塑造我们》这本书感兴趣,欢迎查看更多—— 📌本期节目提到的参考资料

沈奕斐、宁雅昕 | 自我恋爱:乙女游戏中的新型爱情叙事和亲密关系转型)

  • 乙女游戏为现代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无压力的情感替代机制,玩家在无须面对现实情感风险的前提下,能够从虚拟角色中获得情感的安慰与支持,调节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压力。
  • *乙女游戏并不是单纯的逃避现实,也并非现实爱情的复制或比拟,对很多女性玩家来说,这也是一种新的情感实践,我们把它称为“自我恋爱”。****这种自我恋爱以消费为基础,强调正向反馈、平等自由和自我发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主导性,通过多重的互动,重塑性别角色的理想爱情。
  • *传统爱情模式常常将女性置于“被爱者”的位置,强调她们通过依附男性角色来实现自我价值。然而,*乙女游戏通过其独特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爱情观中对女性角色的被动和依赖性要求,女性不再需要依赖外在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情感价值。
  • *乙女游戏中的玩家通过自我投射与角色扮演,不再是被动接受情感的对象,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与建构者。*她们通过与虚拟角色的互动,获得了一种对情感体验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 在现实的亲密关系中,情感常常伴随着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风险,这使得关系的维系需要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而在乙女游戏中,玩家能够通过自主的选择控制情感互动,消除现实中的不确定性,获得稳定和可预测的情感反馈。

🎵本期节目出现的音乐

  • 真夜中のドア/Stay With Me - 松原美纪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