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颖迪关注这个群体已有三年,她试图通过书写这些隐居者、避世者、躺平者、逃走者,回答自己关于生活与时代的困惑。她好奇年轻人为何选择不工作、不社交、不恋爱,并逐渐将好奇转向人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希望通过近距离观察这些年轻人,了解他们是否真的找到了期许中的自由。
林文在鹤岗隐居之前的生活充满了压力和内卷。他曾在江苏长州的一家手机回收公司做客服,每天需要回复300到40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复时间必须在10秒内。工作环境高度紧张,绩效压力大,且工作内容毫无意义,让他感到身心俱疲。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促使他最终选择逃离,前往鹤岗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林文在鹤岗隐居后,最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摆脱了工作、相亲和原生家庭的束缚,开始尝试画画和经营炸串店。虽然收入不如从前,但他感到生活更加自主和轻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面临孤独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但他依然选择继续这种生活方式,认为这是他对抗旧秩序的一种方式。
“出走”并不是一个终极答案,而是一种处境。作者通过林文的故事表明,出走并不能完全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它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自我和生活的机会。林文通过逃离旧有的生活秩序,试图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然而,鹤岗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依然需要面对孤独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白族的甲马文化强调“因需造神”,即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神明,而不是依赖神明的施舍。这种文化象征着对生活的掌控感和主体性。年轻人选择出走,尤其是像林文这样逃离大城市的人,也是在试图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摆脱社会主流轨道的束缚。出走代表了一种行动和实践,是年轻人对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追求。
林文在鹤岗的生活并不完全孤独。虽然他远离了原生家庭和旧有的社交圈,但他通过经营炸串店和与当地人的互动,逐渐融入了新的生活。尽管他有时会感到孤独,但他认为这种孤独是值得的,因为他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林文的故事表明,孤独并不是出走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生活状态。
各位好 欢迎大家收听本周的青刀快马本周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来自李影笛《逃走的人》本期节目由创新高品质数码品牌图拉斯与青刀快马联合呈现在 2025 新年之际图拉斯品牌以云南假马非以艺术形式为灵感推出了图个新鲜假马新年礼盒图是图拉斯的图鲜是神仙的鲜
那甲马是什么呢甲马是白族文化的信仰超市这里的人们并不依赖神明的施舍而是因虚造神为我所用换句话说我想要什么我就创造一个甲马神仙出来看起来是神仙在保佑我但其实甲马里的神仙就是每一个正在创造当下的自己
这种对于生活的掌控感以及昂扬的生命力在今天恰恰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东西也正因如此托拉斯希望在新的一年通过甲马里河将这种精神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甲马新年里河里面呢有 12 位新神我最喜欢的一个神叫做充满 power 这是充满 power 希望新的一年里面充满能量
还有一个神叫做让我康康是健康的康也是安康的康其他的神也都是类似这样的画风诙谐幽默有点无厘头也满满的都是祝福欢迎大家点击 show notes 查看图个新鲜甲马新年礼盒更多产品细节新的一年创造自己的甲马神仙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保家护航也把这份祝福送给更多自己在意的人
好 说回这本书《逃走的人》相信很多听友都听说过这本书甚至已经读过这本书或者听过相关的播客节目了如果我们简单地概括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作者李影迪是采访了很多位在不同城市隐居的年轻人比如说河南的贺碧比如说河北的燕郊比如说山东的乳山也比如说我们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的黑龙江贺港
作者通过采访这些年轻人就是希望去了解说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大城市选择一种打引号脱离主流轨道的生活当然了我觉得用采访这个词可能不是一个最准确的表述因为作者自己其实是带着他关于生活关于时代的困惑和迷茫跟这些隐居的年轻人真正的生活在一起
我很喜欢作者的这个叙事的方式因为他并不是试图站在一个很冷静的很客观的第三人称的视角去讲述这些故事作者本人他会始终出现在这本书故事的时间线里面他在北京然后去了贺碧去了燕郊然后又在贺港住了一段时间认识了故事里的这些主人公然后又回到了北京所以在这本书的叙事当中作者本人
始终是在场的借用作者自己在这本书的封底写的一段话他说起初我只是好奇年轻人为什么不工作不社交不恋爱但后来我的好奇逐渐转变成为了另外的一种好奇人们将会为自己选择何种生活换句话说人们都在为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存在方式我想知道选择的时刻如何发生
也想知道在选择过后人们的生活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在这本书里面你会不断地看到类似这样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追问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文笔非常好其实仅仅是从封底刚刚这样的一段话里面你已经能够感受到就是那种文字的韵律我尤其喜欢的还是作者的叙事就是除了作者本身在场之外
整個這樣的一本書的行文是一種非常綿密的敘事有很多條時間線在不斷地交叉然後同時每一條時間線上都有非常豐富的細節比如說作者去到鶴崗之後看到那些老城區的房子這些房子外牆是什麼樣樓道是什麼樣屋子裡面是什麼樣然後那些年輕人他們養的貓是什麼樣甚至每一隻貓有什麼樣的性格
再比如说这些年轻人大家都在鹤岗隐居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聚会的时候大家会吃些什么会玩些什么席间每个人聊什么回避什么他们不聊什么聊什么包括说他们跟本地人跟鹤岗这些本地人之间的互动是什么样的等等诸如此类
我其实非常喜欢这种充满细节的笔触就是有很多很多你真的要在那里生活你才有可能真的有感而发写得出来的东西然后我也很喜欢这种不断穿插的交织的叙事方式因为
因为这种叙事方式其实你看起来好像跟我们阅读的习惯不太一样但其实它反而是更自然的因为我们在想一个事的时候我们真实的思维过程就是我不会一直线性地去讲一个事情想一个事情我就是会不断地去穿插去闪回包括人跟人之间真实的聊天也是这样的当然了因为这本书是这样的一个叙事的方式
所以反过来说这种叙事方式也就意味着说如果我们试图去打乱去重组把它重组成一个更加线性更加看起来很逻辑的很理性的这样的一个叙事方式可能就会从根本上破坏整个叙事
所以对我来说这一期真的就是还挺难取舍因为作为一期播客节目我们不可能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给大家读一遍我肯定会想要去拎出来一条更容易理解的线索但是这样的做法势必就是会很大程度上牺牲这本书的可读性以及丰富的这些细节
所以还是非常推荐大家听完这一期节目之后再去看看这本书这本书也是豆瓣读书社会纪实类的年度图书也推荐大家可以去听一听随机播动之前跟作者李影迪有一期对谈我也很喜欢那一期我会把链接放到评论区还有 show notes 里面以上是关于这本书整体的一个介绍
接下来按照惯例我还是会用我的方式用四个问题重新串联这本书的内容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去书写这样一群逃离了所谓主流轨道的年轻人呢当作者自己在书写的时候他试图回答的困惑是什么呢我想我们可以先用一点点篇幅来聊一聊就是作者李影迪写作这本书的缘起啊
在这本书里面他说我关注这个群体已经有三年了隐居者 避世者躺平的人 逃走的人 躲起来的人我试着找一个称谓去概括他们但是每个词都不算准确当时我在一家杂志社工作做过几年报道关注社会新闻观察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一阵子我相当痴迷隐居吧里的帖子就是有一个贴吧叫隐居吧
在贴吧里面呢很多内容已经连载了几年了配了图片我坐在工位读这些故事常常忍俊不禁当时我在北京的金台西照地铁站附近上班周围呢 CBD 高楼林立外立面闪着光每到饭点打扮精致身穿西装的人们愚观而出挤满餐厅吃一份绿叶子沙拉
街上是成排的共享单车黄色的蓝色的总是早上整齐到下午就倒成一片不远处的新城国际小区象征着一种更为遥远的生活双语国际幼儿园门口的长队在草地上奔跑的外国小孩和编木卖碱水面包圈和肉桂苹果卷的面包店飘来香气夜晚无数个小小的格子间亮起灯人们行走在高楼的缝隙中犹如置身海底
有时大雾弥漫身旁则是漂浮着的光韵每次下班我经过这所有的场景随后来到金台西照地铁站坐 10 号线这是北京最拥挤的一条地铁线路每天都有一百多万人被塞进狭窄的列车里如果遇到晚高峰通常是下午 6 点左右天还没黑我从门口开始排队常常的队伍要折上好几回
进了地铁站继续排队过安检进入闸口再排队我相信读到这里即使大家没有看过这本书也大概能够理解我前面为什么用了那么长的篇幅去表达我是如此喜欢作者这种绵密的叙事我们每一个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每一个每天要挤地铁通勤上班累到站不动又只能继续默默忍受的人可能都会
有那么一个瞬间在想说生活是不是只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呢这个就让我想到说极端通勤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几乎所有关于通勤时间跟这种主观幸福感的经验研究都在告诉我们说通勤的时间越长幸福感越低而公共交通又是所有通勤方式里面幸福感最低的一旦说单程的通勤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幸福感就会断崖式的下降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包括我刚到上海念大学的时候我那个时候都特别喜欢坐地铁因为我觉得地铁很准时而且跟公交车比起来地铁更干净冬天更暖和夏天也更凉快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地铁可能就象征了某种关于大城市的想象我想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这样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坐地铁到人民广场站到徐家汇站就是那种
迷失在地铁站台 20 个出口就是我觉得那个时候我真的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地铁站会有 20 个出口那种感觉就是有点惊慌但更多的是觉得哇哦真厉害果然这个就是大城市后来我每天坐地铁上下班每天都在徐家汇站上下班每天都要走过那个巨长无比的换乘通道那种感觉其实就是过去几年大家经常在说的曲昧了就你发现
不過如此沒有那麼多關於大城市的想像它地鐵就是一種通勤的交通工具而已如果有的選可能騎自行車上下班體驗還會更好一點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韓國導演風俊昊的電影《寄生蟲》裡面那句很經典的台詞說他哪都好就是身上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就是坐地鐵能聞到的味道這句台詞也很出圈很多人聽到或者看到這句台詞就破防了
顺便再提一句韩国导演凤俊浩凤俊浩毕业于韩国闫氏大学的社会学习所以当我们在一个很宏观的层面上面去讨论说年轻人为什么想要逃离大城市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的讨论往往会指向一些很抽象的感受比如说倦怠比如说迷茫比如说悬浮感但实际上这些抽象的感受背后是无数很绵密的细节编织起来的
比如说通勤也比如说房子作者说在北京我和朋友吃着饭聊到房子朋友在南三环跟人合租室友之间的了解就是租房软件上的介绍性别职业星座房子是两居室各自有密码锁公共空间各占一半冰箱有三层从二层的中间隔开上下一人一半
厕所里牙刷牙膏手指也保持距离输密码回房间两个合租的人像两个影子进入各自的洞穴里他们离得如此之近而又毫无联系隔着墙互相听见对方拿快递上厕所偶尔在厨房看见对方来不及收拾的碗筷两年里他们几乎从来没有说过话有时候真想离开北京啊朋友说那天我们吃饭排队接近一个小时
坐在街边等位的时候天光变暗梧桐快要落叶了身后的餐馆人声鼎沸看着大众点评上的套餐优惠券秒杀我们聊着乏善可陈的工作兴致寥寥谈论工作的意义似乎早就过时了太热情了甚至显得傻工作就是工作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说起工作说的是绩效和 KPI 不是它的乐趣意义和自我实现
当时仍然在新冠流行期间它更加加剧了某种困顿感和停滞感但我们其实也害怕真的停下离开既定的轨道比如说辞职了之后还能找到下一份工作吗就这样迟疑着惆怅着不满意想走想走又不敢走我聊起了隐居吧这些人说走就走了就像狸群的羊离开大陆走向了自己的小路
我决定去见这些人近距离的去观察他们我想知道出走后他们是不是真的得到了期许中的自由不知道大家在听到这段描述的时候第一感受是什么我的感受是孤独我在很多朋友那里都听到过很多不同的表述方式但这些表述几乎都指向了孤独这是一种很突然很断裂的感受我不知道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准确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说
其实在离开校园之前我很少听到孤独这个词就是好像不管你每天做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总是可以有朋友我们身边有同学有老乡有一起打牌的牌搭子等等但是在进入职场之后我好像很早就从不同的来源那里得到了一个很明确的建议就是不要试图跟同事做朋友有的是因为一个厚黑学的原因对吧因为同事之间交朋友会让你在职场很容易被坑
有的是来自一种听起来更职业的工作伦理因为觉得说跟同事做朋友是一种很不职业的表现会显得很没有边界感因为只有不去掺杂任何的个人情感才能够让工作以一种最有效率的方式开展但是这种工作伦理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我们今天工作全面入侵生活之后你一周七天 168 个小时有将近一半的时间
都跟同事在一起剩下的时间跑去睡觉跑去通勤其实也不剩什么了在这种情况下同事不是朋友或者不能做朋友室友也不是你的朋友但是又哪还有时间跟空间留给所谓纯粹的朋友呢所以我这两年也在反思就是反思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像乔布斯说的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那样包括我也在反思说同事之间真的不能做朋友吗我也不知道没有答案
所以说回这本书我想逃走的人这本书之所以打动人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本人就是千千万万与这本书的读者一样的年轻人一样的混货一样的迷茫一样的有那种被卡住的感觉所以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是真的很好奇我真的很好奇说出走以后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些出走的年轻人是不是真的找到了期许中的自由
由此也就来到了本期节目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出走那些年轻人出走之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工作的压缩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讲述具体的故事主人公之前我们先花一点点篇幅再聊聊作者笔下的鹤岗
实际上就像我们在前面说到的作者在三年的时间里面去了很多地方河南的鹤壁 河北的燕郊 安徽的淮南等等但无论是大众认知度最高的还是作者真的住下来待的时间最长的还是黑龙江的鹤岗但是因为鹤岗在我们的认知当中跟 5 万块钱买房之间绑定的太紧密了以至于很多时候鹤岗对于我们这种从来没有真正去过的人来说它就变成了一个符号
我们对于鹤岗在哪里怎么区域鹤岗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感作者在书里面是这样写的他说当我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想起鹤岗我首先想起的仍然是那里的雪和那里的冷不同于南方鹤岗的雪蓬松干燥街上人们穿着加厚的羽绒服羽绒棉裤戴防风口罩但还是没一会就冻得身上疼随着呼吸
睫毛 鼻孔 口罩里都结上一层薄霜这是一座与雪共生的城市雪成为人们的度量衡承担人们的欣喜 担忧与烦闷伴随雪而来的是如梦一般短的白天下午三点 太阳落下城市就陷入了沉寂
在外界看来鹤岗是一个偏远之地但是身处其中我很快确认它依然按照一个城市的节奏在运转这也许可以理解比起鹤壁淮南同样房价低廉为什么来鹤岗的人最多人们依然需要城市感这里外卖便捷麻辣烫麻辣拌手撕鸡架鹤岗小串喜家德水饺附近有包子店韩国拌饭水果店卖黑色的冻梨路边还有卖冻带鱼的摊位
等到下大雪店铺有的时候会关门那阵子就要靠自己储备食物和水没有人用线上打车软件人们坐公交或者伸手拦出租车出租车很多当地人说煤矿倒闭以后工人都转型开出租了一位老人说年轻人在外打工房租又高攒不到钱为什么不回鹤岗呢
他是一位老矿工在鹤岗煤矿待了 40 年他列举了很多很多以前煤矿优渥的收入集体宿舍集体医院集体学校但他的孩子还是在哈尔滨生活在人民广场正在读初中的男生说他想考哈尔滨的高中在精酿啤酒馆两个中年女人正在讨论为孩子买一套学区房以及如何为高考进行相应的教育储备但他们试图向我强调鹤岗真的很难看见年轻人了
我挑出来的这些段落在原文当中是散落的所以如果你听起来有点跳跃那个不是作者的问题是我的问题作者在这本书里面其实是描写了很多很多关于赫港的细节实际上赫港当然很特别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你也可以把赫港想象成为任何一个曾经以煤矿或者石油作为支柱产业之后随着资源枯竭或者说淘汰落后产能然后逐渐空心化的这种北方小城
每一个还留在这里的人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不管是送到省城去还是送到更大的城市去所以住在鹤岗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群索居因为互联网平台已经下沉到这里了你可以网购可以点外卖可以在网上买菜但是这里的生活成本足够低低到说你可以靠自己的积蓄或者说不用付出那么多的辛苦就可以养活自己
这里也足够远远离所谓的大城市远离大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地理意义上的遥远交通的不便捷也会让人在主观上有一种更加强烈的逃离感所以年轻人为什么要选择逃离呢
这好像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给出一个差不多的答案比如说倦怠比如说迷茫当然可能也会有老同志说年轻人就是瞎折腾对工作挑肥拣瘦好吃懒做对吧这些仍然是一些很抽象的感受作者在书里面描写的细节在我看来是格外动人的书里面讲了很多很多人的故事有男有女有长有短但是因为篇幅的原因我只能挑一个
一个主人公来讲述在书里面他的名字叫林文关于林文的故事作者一上来是这样写的门推开妈妈爸爸亲戚们还有一个男人和他相亲的人他看不清男人的脸他们还是来到了遥远的黑龙江来到了这间房子他们在争辩什么不行啊这房子怎么乱糟糟的你怎么能在鹤岗这样过怎么能不工作怎么能不相亲他从沙发上醒来声音慢慢的没了
是个梦他不是一个经常做梦的人这是刚天亮光从窗户照进来熟悉的空间和东西给他安全感可能正是那些相亲让他无法再忍下去 2021 年 10 月 31 号那天他把钥匙扔在鞋柜上拖着行李箱从江苏长州的家里出发坐上去鹤岗的火车哎写得真好
就是不需要我再赘述什么相信大家已经有画面了就是对于林文和他的原生家庭之间的这种冲突对于他从哪来为什么要到鹤岗来以及想要在鹤岗寻找什么都已经大概有了一个轮廓当然除了原生家庭林文选择来到鹤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的内卷林文说来鹤岗之前他的生活并不特别普通平凡他喜欢用这样的词来概括自己
出生在长洲边上的一个小镇并不是长洲的市区里面林文的妈妈就在镇上的工厂里面干活然后爸爸没工作后来因为拆迁从村里搬到了镇上但是这里的拆迁显然也跟我们想象的那种上海或者广州的拆迁不一样它不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在经历拆迁之后林文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因为想着不挨饿
所以读中专的时候选择了厨师专业那时候家里很穷生活费也不够吃饭因为选了厨师专业就可以把上课的时候多余的那些食材攒下来成年以后林文做过厨师做过淘宝刷单做过婚庆还干过两三年连锁酒店的前台关于林文来到鹤岗之前的最后一份工作作者是这样介绍的来鹤岗之前林文最后一份工作是手机回收公司的客服
公司在长州离镇上不远他走到工区录入指纹打卡工区地板是深灰色的塑胶脚踩上去会发出轻微刺耳的摩擦声工区里很少有人说话每个人的手指都在不断地敲击键盘他坐在在线客服部一个小小的格子里上班时间是从上午 9 点到晚上 9 点
打开电脑登录公司后台人们在这款回收软件卖掉淘汰的苹果华为三星小米手机平板投影仪联想笔记本电脑相机拍卖比价您们首先要处理前页离线的留言一般有六七十条亲哪里有离您最近的门店我们可以帮您预约下单亲您觉得价格不合理的话我们可以帮您退回一些优惠券亲不好意思这台手机我们回收不了
很快新的问题涌进来每当一个客户的对话框弹出来临闻面前的屏幕上就会同时出现一个变动的小方框计时开始 00 秒 01 秒 02 秒 03 秒 04 秒直到 10 秒 10 秒内回复每一个问题 10 秒内找到合适的用语敲下键盘发送并且回答他不能走神平均回复的时间要在 10 秒之内
极限的时候有一个月是 8 秒之内这些数字在他的脑海当中留下了鲜明的记忆林文一天大概要回复 300 个问题咨询量大的时候这个数字是 400 时间就这样被切割成无数个 10 秒或者 8 秒有的时候进线量少就是这个客户咨询的量少他反而觉得不舒服这会不会影响这个月的绩效呢他觉得那是一款流氓软件客户中途不想卖也没有办法取消
客户只能看到拍卖的结果但看不到流程客户对价格不满意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客服做不了什么一天里大概有一半的时间林文和同事只是坐在电脑前面看着客户发脾气他设置了上百个回复的快捷键稍等 SD 抱歉 BQ 单单是关于抱歉的快捷键他就设置了将近 10 个抱歉非常抱歉抱歉我们十分理解您的心情
抱歉我们马上帮您催促处理每周都会更新一份统计客服成绩的表格显示每个人的职级数据分数指标比如说咨询量比如说回复率比如说好评率比如说解决问题率比如说投诉量比如说平均回复的秒数比如说 QA 的情况也就是质检部门的抽检林文最讨厌 QA
质检员会抽查数据库里面已经回答过的问题相当于工厂里的质检员只不过在工厂质检员检查的是产品而这里抽查的是人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有没有回答错误让客人稍等的时候再回复有没有漏掉不好意思面对情绪激动的客人有没有用非常抱歉来安抚他其实有时候克服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犯错每次收到表格林文都会充满忧虑地想质检员今天抽到我了吗
他在这家公司待了一年连拿了 7 个月的绩效 A 一个组 6 个人只有一个人能拿到 A 一个 A 两个 B 三个 C 拿 A 的人才能拿到全部的工资每个月 6000 块而 B 和 C 都要打折扣每个月 3000 或者 4000 要成为那个 A 下个月就要更努力
原谅我在这里大篇幅的直接引用了作者的原文因为我的确是不想破坏作者本身的叙事风格也不愿意损失作者在这段极其精彩的叙述当中展现出来的这种丰富的细节我在第一遍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只是在心里默默的读都已经体会到一种紧张感尤其是 10 秒钟的倒计时还有上百个快捷键还有每个月的绩效打分
我知道青岛快马有相当多的听众其实是我父母父母辈的这一代人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各位父母辈的听友是不是能够从从这段描述当中感受到那种不由分说的一刻也不敢懈怠的这种紧张感我在前面其实反复都在说说如果我们仅仅是从抽象的概念或者这种主观的感受上面去去描述啊
人与人之间或者不同代际之间其实是很难共情的因为很多时候就是我以为我理解你了但其实我并不真的知道这种感受到底是来自怎样的一些细节所以什么是工作给人的压缩感我想这段描述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更重要的是如此高压高强度的一个工作又是如此的毫无意义用作者的话来说
林文觉得那是一款流氓软件因为客户中途不能取消看不到流程对价格不满意也不允许你退出面对这些问题事实上客服做不了任何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客服所承受的来自顾客的压力甚至是谩骂是结构性的是嵌入在整个产品逻辑整个生产逻辑里面的客服被雇佣来就是来做情绪劳动的
所以大卫格雷伯在毫无意义的工作当中会说狗屁工作的从事者所经历的一切痛苦不仅仅源于目标感的缺失而且还源于工作当中的虚伪放在林文的故事当中我想他可能有一万次都会想说为什么不允许客户取消售卖呢为什么不让客户看到中间流程不让客户知道现在到哪一步了呢为什么不能改呢
他很清楚这些都能改都可以做到在技术层面其实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客服他能够做的依然只有抱歉很抱歉真的很抱歉甚至还要在说抱歉的时候比自己的同事更快一点去争取每个月小组唯一的那个 A 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我们其实可以提前剧透一下林文到了鹤岗之后选择的谋生的方式是卖炸串卖麻辣瓣
算是回归了他厨师的老本行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可能是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压缩的悬浮的工作之后林文还是希望做一点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有掌控感的小生意而不是在毫无感情的去扮演一个有感情的客服了关于这份工作的结束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写的离职前他连续上了八天的班那轮加班让他身心俱疲问题太多了
同事们坐在电脑前叹气但是手指不能停他酸胀的手指在键盘上啪啪地不停敲打出词语和句子抱歉非常抱歉我们真的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敲打键盘的时候他带着耳机听歌放大音量他爱听 Changing My Life 一支已经解散的日本乐队还有重金属摇滚其中有一首叫旋转吧雪月花在那样欢快激烈的古典和歌声当中
他等待着前往赫港的旅途林文即将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我们也中场休息一下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前面提到的图个新鲜甲马新年礼盒之前我们提到礼盒里面有 12 位新神对吧有充满跑瓦神啊
有让我康康神那么除了十二位新神的贴纸红包礼盒里面还有一整套踏印的工具包括板画纸张滚刷在收到礼盒之后可以自己亲手把自己想要的神仙创造出来这个踏印真的很好玩我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板画
所以这一次甲马礼盒也算是还了我小时候的愿了另外这个礼盒里面还有图拉斯很具代表性的当家产品一个超薄自带线的充电宝一个新年特别款的 O2L 支点壳还有一根限定款的手机挂绳一整套搞定新年好运出行装备让新的一年能量满满随时随地直冷起来做好的甲马可以放在手机壳里面也可以放到亚克力的挂牌里面
随身携带好运一整年本期节目也是图拉斯新年主题企划图我所想造我所愿的一部分图拉斯联合五档播客节目在新年一时传递对于未来的美好祝福欢迎大家在 show notes 查看更多关于本次企划的信息以及图个新鲜加码新年礼盒的更多产品细节通常我是不会在节目当中插入 BGM 的但是我在听了这首歌旋转吧雪月花之后
强烈的感觉到你必须听一听这首歌才有可能稍微感受到那么一点点那种每次回复不超过 10 秒每天要回复 300 甚至 400 个问题以这样的强度连续工作 8 天之后整个人已经快要灵魂出窍的那种感觉但与此同时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职了就要逃离这个鬼地方那种欢呼雀跃的感觉我相信你已经在这首歌里面都感受到了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的写作去看一看林文到了鹤岗以后的生活由此也就来到了本期节目的第三个问题出走之后那些在鹤岗隐居的年轻人是否真的得到了自己期许中的自由普通人的隐居生活是什么样的会孤独吗
关于出走以后的生活即使我们没有看过这本《逃走的人》我想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想象比如说我的想象出走之后起初一定是很自由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有趣的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新的生活虚虚展开对吧买下一间自己的房子重新粉刷添置家具再养一只猫趁着鹤岗冬天为数不多有太阳的时间抱着猫在躺椅上睡午觉
这是最初的样子后来可能是孤独的渐渐习惯了在鹤岗的生活还是会孤独还是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以上这些都是我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关于鹤岗生活的想象那么在作者的笔下林文在鹤岗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非常喜欢接下来的段落作者说
提到刚来鹤岗的时候他的语气变得轻松起来暗含他最初对于新生活的期许他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打包了行李坐上火车从长洲到哈尔滨的硬座 22 个小时从哈尔滨到加姆斯 7 个小时从加姆斯到鹤岗又过了一个半小时他在座位上待了很久却不觉得难以忍受火车窗外是山川是河流是荒芜的平原
他在路上搜鹤岗在实景地图里看房在网上买下第一间房子到鹤岗他第一次看见那么大的雪来到新家雪几乎淹没了阳台后来三个月他很少出门他似乎第一次有了自由的感觉终于没有工作相亲工作相亲还有围绕在身边的那些声音了有天窗外还在下雪他在床上躺着
一条短视频里面提到用矿石颜料画的屏息立体画他来了兴趣如果还在镇上他不可能这样画画爸妈会问他为什么要画画还有为什么要浪费钱带着快意他立起一块画板挤出颜料加入太白色的石英纱铺在画板上再用刀刮出海浪海是浅灰色沙滩是深灰色远处的山是黑色他画了好几幅海粉红色的沙滩
藍色的海浪他喜歡海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段落我可能永遠也寫不出這樣的句子即使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已經先入為主的預設了那麼林文來到鶴崗以後那種很自由的感覺對吧但是在看到這個段落的時候依然會有一種由衷的發自內心的喜悅你就覺得真好前面提到林文在鶴崗謀生的方式是開雜串店主要靠外賣
所以你可想而知这个生意肯定说不上有多火爆但其实只要每天做上几单也足够养活自己了作者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特别真实又很有意思的片段他说大体上来说林文所在的区域人不是很多通常一天也就接到个四五单运气好的时候才有十单一份炸串大概可以赚 8 块钱所以他每个月大概就是赚 1000 到 2000 块钱
比原来上班的时候少但也够了有的时候美团的区域经理会打来电话说能不能想办法提升一下单量别人都会刷单刷好评充量他听得出来经理觉得他有点不争气要是想赚大钱我就不会在居民楼里开店了林文说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小细节因为你想想看在长洲做客服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林文是什么样子
用作者的话说他在这家公司待了一年连拿了七个月的绩效 A 就是他不仅主动的要卷而且很能卷他的同事都卷不过他但是到了贺岗以后的林文面对美团区域经理的 PUA 灰然不动毫不在意要是想赚大钱我就不会在居民楼里开店了
所以为什么我会说作者的叙事很绵密就是我第一遍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细节很有趣然后等到我第二遍写稿子的时候重新看又扎摸了一遍就更觉得很有趣所以林文的故事林文到鹤岗之后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所谓的卷王哪怕是卷王
也并不能够从卷这件事里面得到足够的快乐这个快乐足够到支撑他克服那种身心的痛苦没有的如果有的选卷不会快乐可以主动不卷倒是可能会快乐一点但是主动不卷并不像说起来这么简单如果你一直在那个环境里面你确实是很难靠自己主观的力量去对抗整个系统
最后我们就又回到前面说的你知道这些其实都可以改变但是你改变不了你也做不到独善其身甚至这么多年了对吧我们这么多年应试教育的肌肉记忆会让你不自觉地开始跟别人竞争因为在潜意识里面你会觉得说就是你一旦觉察到我可能在竞争当中会输掉那个肌肉记忆马上就启动了对吧你会想说我不能垫底我不能是最后一名啊
努力努力努力努力到了中游之后你又觉得可能我已经到这个位置了我要不要再努努力所以确实很难接下来我要说一个暴论了我一直不是特别认同那些类似于心法这种之类的东西就是好像说你只要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你周遭的环境是什么样即便你每天面对的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事你只要龙场悟道了
你的心境就不一样了这些外在的东西就不会再给你造成困扰了如果你还是觉得卷还是觉得痛苦那是因为你没有想清楚我非常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大学时候上的第一门课说起来已经是 15 年前第一门课叫做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有一个核心的概念叫做人在环境什么叫人在环境
就是人在这个环境里面从字面上面来看什么意思就是强调说个体跟周围的环境之间有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人是一个特定环境背景下的整体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所以说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会受到他所处的这个环境的深刻影响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心念一动只是寄希望于说我参透了某一个心法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每天的境况改变我的痛苦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你依然在那个环境里面我以前觉得人在环境是一句废话就哪个人不在环境里面呢以及谁又会不知道说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是由外部环境影响的呢我对这个观点不以为然
但是我现在慢慢的意识到就是说为什么人在环境我们当时学这一课的时候要花那么长的篇幅甚至有一门专业课就是专门讲人在环境为什么呢说说我的理解当然我不是社会工作专业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我知道听友中间有很多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朋友们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看来我们说人在环境首先人的主观世界很重要我们要反思自我的处境反思幽济主义反思好学生心态我们需要从各种各样的思想资源当中去寻找支持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我身边很多朋友在看斯多噶主义的书我最近也在看一本哲学流派的书
名字叫做我们可以坦然接受不可控并尽力而为听这个名字听这个名字好像是一本心灵鸡汤但其实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叫约翰塞拉斯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对未来有所憧憬也对当下心生厌倦但是当一个人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自己的需要上并且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的时候
他既不会对明天有所期待也不会对明天产生忧虑这个给我很多的思考跟反思包括我自己在做访谈的时候也很喜欢问别人如果你被告知你只剩下一年的生命你会做些什么包括前面的节目当中也提到给自己写道词这可能都是一些我反反复复在去思考的问题这些当然很重要包括我前段时间听
李诞的播客就是蓝小欢老师来的那一期那期节目里面当然有很多的金句比如说蓝老师说你对子女有要求前提是你对未来有认知比如说最好的消费是在年轻的时候就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回忆你可以反复的消费你可以反复的回味它咀嚼它而且更重要的是回忆的编辑效益是不会递减的甚至会随着你的年龄还会递增就是说你年轻的时候的这些回忆在你老了之后回忆起来会更加觉得很美好很开心越老越值钱
除了这些金句之外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蓝小欢老师说他每年都会抽一段时间看那么一两本心灵鸡汤当然是打引号的心灵鸡汤就说很多道理你可能大概也明白可能以前也听过但是在不同的情境当中在不同的心境里面当你再听一次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体悟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们刚刚讲的是人当然很重要人的主观世界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有主观那么人就不在环境里面了或者说如果我们反思了一圈之后只是把自己当下的这些痛苦自己当下的这个境况归因归因于一个庞大的抽象的不可见的结构就觉得万事大吉了那么人
同样也不在环境当中了因为你觉得你是你环境是环境错的是环境不是我这里的错当然是打引号的所以相较于在观念层面反复的去思考去纠结甚至在个别的自词句的层面上面去辩析去试图去找一套新法我可能还是更看重行动的部分比如说换一个工作这是行动比如说换个城市换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行动
比如说在身边营造一个同温层还是行动在我看来行动本身比行动的结果更重要去做不一定能够找到你想要的但是我见到更大多数的人就是一边痛苦一边拒绝做任何改变或者寄希望于看那么一两本王阳明或者曾国藩就能够让自己摆脱困境这是一种偷懒也是一种自欺欺人行动本身比行动的结果更重要
順著這句話我們說回這本書《逃走的人》作者當然也不是無限的美化賀港的生活關於林文的在賀港的生活書裡面還有這樣的一段話這天他從拼飯的群裡面聽說在時代廣場-1 樓的超市晚上 7 點以後打折於是林文又帶我一起去時代廣場來賀港一年這還是他第三次到時代廣場他不愛來市中心我們開始逛超市
他只看那些標著黃色特價標籤的商品兩塊錢的花菜西葫蘆金針菇 20 塊錢 12 瓶的娃哈哈飲料 5 塊錢的菠蘿蜜 3 塊錢的鴨脖 10 塊錢一包的火腿腸購物車很快裝完了逛完我們去副一樓吃炒酸奶林文說既然選擇了這樣子生活就必須要丟掉一些東西
吃完饭我们走在街上我的脸冻得僵硬逐渐开始发红疼痛但你一个人会不会他马上摇头不会你知道我想问什么吗孤独吗他又摇头不会所以林文在鹤岗的生活会觉得孤独吗当然我也没有所谓准确的答案我想每个人看完这本书会有自己的答案作者在这本书里面写了很多人
有的人在荷港待了没几个月就回去大城市去搞直播去了有的人在荷港过上了昼夜颠倒昼伏夜出的生活有的人觉得在荷港实在太无聊了有的人觉得其实哪里也都差不多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没有答案作者也没有答案没有答案才是生活的常态要警惕那些斩钉截铁的终极答案
作者说我在鹤岗见过了这些人听过了一些声音写下了他和他的故事经验记忆人们来到鹤岗就像是追寻着那些旧话题到某地区到远方去在路上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在这里生活的越来越久我却仍然不清楚鹤岗这座城市是否真的能让人们摆脱生活的重复苦闷倦怠绝望
进而来到精神上的自由我想到人们交谈时的友谊沉默面对经济压力时的回避谈到未来时的顾左右而言他也想到了另一句话当对时间的感知仅限于期待一个无法控制的未来时勇气就会消失由此我们也就来到了本期节目的最后一个问题离开还是留下出走到底是一个答案还是一种处境
为什么说一些时候我们需要脱轨来辨认自身在这本书的腰封上有一段许志源写的推荐语他是这么说的逃逸或许是一种怯懦但也可能是一种勇气一些时候我们需要脱轨来辨认自身林文的故事后续是这样的作者说搬到鹤岗生活一年半之后林文第一次回到了江苏长州老家
进家门以后他首先看到的还是那个躺在沙发上的中年男人光着膀子穿了条短裤用左手拖着脑袋沙发对面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塑料支架一个没有感情语速很快的新闻联播式的男声男的声音从支架上的手机里面流淌出来
两个人的身体当场被全部撕裂显然没想到对方的实力能达到这种程度他开始大杀特杀如入无人之境从这些句子里他觉得爸爸是在听一部武侠小说林文的爸爸只看两种小说武侠还有抗日当然仅从这几句你还真的很难判断这个到底是武侠还是抗日这个家界限分明彼此都当对方不存在
客厅是爸爸的林文在一个房间妈妈在另外一个房间爸爸不会管她吃什么做什么不问不在意不关心偶尔听见动静也只是躺在沙发上抬头看一眼很窒息真的很窒息林文回老家的这段时间里面作者也去到林文家里跟她住了几天所以还有很多很多这种细节的描写我就不一一读了相信只是这么一小段大家已经可以感受到那种窒息的感觉了
作者在长州的这段时间见了林文的父母然后也去到林文最后一份工作也就是做客服的工业园的园区里面然后见到了林文在长州为数不多的朋友就像开头的时候林文自己说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普通有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可能性
作者说从长洲到鹤岗林文的出走除了从历史或者社会的视角去理解更重要的还有他的自我寻求这是后来我来到长洲的小镇来到他的家里走到那栋办公楼楼下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的他走出这一步
走向远方要摆脱的是惯性多么强韧的旧秩序那座工业园区办公楼那些敲击键盘的声音坐在酒店前台无数的夜晚那个没有声音的家庭那张沙发和沉默寡言的父亲还有交易一般的相亲和婚姻他要走出的是整个旧秩序对他的判定和期望我想到弗洛姆的那句话如果我只是别人期望的我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那么我到底是谁
林文的行动与脚步正是对此的追问我究竟是谁我究竟希望过上何种生活即便如果在贺岗的所见所闻出走并非终点远方也并非最终答案但人们总有越过眼前翻篱的冲动对自我位置的追问也不会停息我想一口气把林文的故事全部讲完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做展开了后面是作者在林文家里住了几天准备回北京了这本书最后的结尾
分别是林文先下车在车窗外他对我笑了笑他说下次见面应该是很久以后了我隔天离开长州两天后林文对我说他已经打包完所有的行李他再次坐上了去往鹤岗的火车在这本书的后继也就是致谢当中作者也提到了林文他说林文回到了鹤岗继续开着杂串店又养了第三只猫到这里林文的故事就讲完了
还是那句话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人很多故事各花入各眼我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个最让我自己动容的故事关于这本书当然也会有争议比如说一定会有人觉得这样的出走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是逃避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但是什么才是负责任呢是假装无事发生然后继续如此生活三十年就是负责任吗而所谓的责任到底又是谁的责任呢
显然我们不应该指望靠一本非虚构作品去回答所有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所象征的代际之间的断裂也不是因为有了这本书所以才出现的至于会不会有更多年轻人因为看了这本书所以选择出走那个就更是一个鸡生蛋诞生鸡的无聊问题所以是不是逃离是不是去鹤岗去了鹤岗之后一定可以找到想要的生活吗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这就好比说当我们试图去勾勒那些在鹤岗隐居的年轻人的时候我们当然可以用很多刻板的维度去刻画他们比如说他们的老家在哪里学历怎么样工作是做啥的收入高不高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孩子等等等等等等我们可以有无数的维度去刻画他们就好像要做一个人口调查来回答说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这里隐居但是这些可能都不是最要紧的
就像作者自己在书里面说的那样这些天我和林文谈论他在鹤岗的生活也谈论此前的生活我希望理解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现在如果让我来谈谈林文还有这些在鹤岗生活的人们的共性也许更重要的并不在于他们的身份社会位置而是精神上的那部分东西
也许这些人正在试图拒绝那种单调的 锅燥的声音那种单一的 打引号主流的甚至是可以称得上老旧的散发着臣服气息的那种生活方式工作 赚钱 成功买房子 买大房子结婚 生孩子 养孩子然后自己也垂垂老去所以一样的
是否逃离是不是去鹤岗去了鹤岗一定可以找到想要的生活吗这些具体问题的回答就像我们试图去追问那些去鹤岗的年轻人到底来自哪里什么身份一样的这些具体的问题都不是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当下的生活感到困惑感到倦怠感到迷茫我们渴望改变想知道说是不是只有这样一种我正在过的生活的可能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作者在鹤港还遇到过一对年轻情侣他们是做留学中介的那种典型的数字游民有的时候在海南有的时候在西安那段时间到了鹤港然后作者跟他们聊天聊到来鹤港生活之后的看法情侣当中男生说了一段话他说他能够觉察出这里的人们在反对什么但是他并不知道人们究竟在支持什么提倡什么
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关于美好生活的理想或者说愿景并不是一团模糊的就像之前在有一期跟备忘录串台的节目当中那期节目的嘉宾 IC 姐提到的那样其实年轻人渴望的生活就是做一个内心风萦的普通人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所以模糊不清的并不是年轻人关于理想生活的愿景而是关于理想生活的细节以及达至理想生活的路径但是这些细节这些路径它恰恰是因人而异的是没有办法靠纯粹的反思或者说我诉诸玄学我来许愿就能够找到的它是需要每一个个体从行动当中涌现出来的
在本期节目的开头的部分我们提到这一次跟图拉斯的合作提到关于云南假马的信仰我想讲一个小故事这个还不是广告这个没有到广告的部分这个是我们在准备这一期节目过程当中真实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而且很适合作为这一期节目的结尾
我在接到这个 brief 的时候就是托拉斯来合作的这个 brief 我第一反应是拒绝的我当时甚至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点傻我说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个玄学的播客来合作呢对吧既然是新年求好运对吧显然你找一个玄学播客会更合适一点对吧然后品牌的同学跟我说了这样的一段话他说就是这个白族的假码跟我们传统的理解的这种宗教信仰或者民间信仰是不太一样的
因为传统的宗教信仰也好民间信仰也好是把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寄托在对神明的祈祷上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向神明祷告我期待我许的愿望可以被看见可以被祝福所以你会发现在这样的一种关系当中我是很卑微的但白族的假马不一样白族的假马是主动的去创造自己需要的神自己为自己的期许保家护航
所以说假马不是把这个希望寄托给神明对吧而是说给每一个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这个勇气贴上一层 buff 你会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在这个叙事当中人的那个主体性一下就出来了所以假马里的那个神其实就是每一个正在创造当下的自己就是这段话打动了我也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逃走的人这本书表面上看
逃走出走似乎显得不够积极你没有跟这个世界正面交手但是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出走代表了一种行动一种实践代表了一种重新找回主体性的尝试而这种尝试的背后是年轻人对于找回创造力找回生命力的一种渴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赫港本身并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就像我们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寄托在某一个抽象的神明之上这也并不意味着说这种期许就可以变成现实去赫港或者不去赫港待在赫港或者离开赫港继续我们现在的这份工作或者换一份工作继续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或者换一种生活
这些都是行动而正是这些关于追求理想生活的具体行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自己需要的神还是那句话行动本身比行动的结果更重要这也是青岛快马 2025 年的第一期节目我想用这样一期节目作为我们 2025 年的开始是再好不过了
最后再一次感谢图拉斯对本期节目的支持也欢迎大家在 show notes 查看更多关于图拉斯图个新鲜假码新年礼盒的产品细节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图我所想造我所愿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