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30 伯恩哈德《伐木》| 只剩愤怒的文学那也没用

ep.30 伯恩哈德《伐木》| 只剩愤怒的文学那也没用

2025/6/10
logo of podcast 昨日之海

昨日之海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四七
普儿
Topics
四七:我主要讲述了小说《伐木》的情节和主题,以及我对这本书的个人看法。我认为小说以辛辣的语言批判了文学圈的虚伪和庸俗,但同时也规避了行动的重要性。我并不喜欢这种一味否定和贬低他人的姿态,因为我认为保持希望和坚守承诺更需要勇气。小说中的“我”虽然对艺术家晚宴上的人和事充满了憎恶,但同时也无法摆脱身处其中的困境。最后,我意识到“我”的愤怒和厌恶其实是在伪装自己,逃避真正的现实。尽管如此,小说的结尾还是让我看到了希望,因为“我”终于决定要写作,并重新找回了创作的能量。 普儿:我主要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伐木》,特别是语言的重复运用。我认为伯恩哈德通过重复的语言,既能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又能揭示人物的空洞和虚伪。例如,小说中多次重复“可笑的人”,既表达了叙述者对奥尔斯贝格尔夫妇的嘲笑,也暗示了叙述者自身的困境。此外,我还分析了小说中对乔安娜悲剧的处理方式,以及音乐室这一空间的象征意义。我认为乔安娜的故事是艺术家晚宴的回声,揭示了维也纳这座城市对艺术家的摧残。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小说中呈现的文学圈现状,叙述者对圈内人士的厌恶,以及对保持希望和坚守承诺的个人价值观的思考。叙述者对文学圈的批判,引发了对时代和个人选择之间关系的讨论。
  • 叙述者对维也纳文学圈的厌恶情绪
  • 对保持希望和坚守承诺的价值观探讨
  • 对逃避现实和自我粉饰行为的批判

Shownotes Transcript

听众朋友们好久不见~欢迎收听新一期的昨日之海。

本期我们选择了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伐木:一场情感波澜》。选书时有些一时兴起,于是本期节目的副标题变成:昨日之海挑战一个小时讲一本不那么喜欢的书!

本期时间线:

01:11 独白的核心:文学圈的问题

07:27 不喜欢的原因:保持希望、坚守承诺是更需要勇气的

13:03 空间的隐喻

25:14 对自我与时代的认知

31:07 万花筒与交响乐:语言的重复

40:01 乔安娜的悲剧,音乐室里的回声

51:42 苦恼的愤怒、懦弱的愤怒、虚无的愤怒

54:25 维也纳的哀歌

下期再见~~

本期提到的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 《伐木》

[挪威]易卜生《野鸭》

[英]大卫·埃德蒙兹《进步知识分子的死与生》

[俄]尤里·波利亚科夫《羊奶煮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