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63 CyberConnect Wilson:Web3 Social解决数据互通性和资产所有权问题

E63 CyberConnect Wilson:Web3 Social解决数据互通性和资产所有权问题

2023/3/28
logo of podcast Buidler Talk|Web3 对谈

Buidler Talk|Web3 对谈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J
Jane
帮助人们通过简化财务知识和遵循有效的财务计划来实现财务自由。
W
Wilson
Topics
Jane: 我主持了本次访谈,主要关注Web2社交平台的数据垄断和用户数据所有权问题,并探讨了Web3社交的新模式。 Wilson: 我是CyberConnect的创始人,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协议,解决Web2社交平台中用户数据不属于自己,以及数据难以迁移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赋予用户数据所有权,改变平台、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更好的互操作性和组合性。 我们团队一直专注于去中心化社交领域,因为我们看到了传统社交平台中平台权力过大,用户和创作者不拥有数据和内容,平台可以随意处置用户数据和内容等问题。Web3社交的根本性改变在于用户真正拥有数据,改变了平台、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赋予用户更大的议价能力。Web3社交允许用户在不同平台之间轻松迁移数据和关系,提高了数据的互操作性和组合性。 我们通过构建应用场景(如Link3)和发展生态系统来吸引用户并收集数据。Link3是一个多合一链接配置文件,旨在提升链接的可信度和实用性,并帮助用户发现有趣的组织、人、内容和活动。Fan Club功能旨在解决社区贡献者认可和创作者粉丝忠诚度的问题。 我们采用链上链下结合的方案,链上处理关键数据和资产,链下处理高频交互,以平衡用户体验和可扩展性。我们关注协议的可用性和数据维度,并通过推出成功的应用和解决开发者冷启动问题来吸引更多开发者。 我们已经开始测试商业化模式,例如对CC Profile账号进行付费。未来,我们将推出手机端App、开发开发者工具和发展生态应用,并继续在应用场景方面做更多的尝试。我们看好去中心化数据库和AI技术在Web3社交领域的发展潜力。 对于国内开发者,我建议多关注国际市场,了解用户需求和竞争格局。在协议设计中,我们优先考虑通用性,但会为特定需求提供通用的解决方案。不忘初心,专注于解决最初的问题,才能做出有影响力的产品。 Fred: 我是本期节目的监制,主要负责节目的整体规划和制作。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新一期的 Builder Talk,我是 Jane 由于 Web2 社交平台的数据垄断性和难牵引性每个人的点赞、关注、交友的数据形成的社交图谱并不属于自己于是人们开始对区中心化社交网络进行越来越多的讨论能否基于数据的所有权来构建一些新的社交产品的模式呢?

今天我们邀请了 CyberConnect 的创始人 Wilson 来与我们聊聊 CyberConnect 以及 Web3Social 的相关话题首先能不能跟我们的听众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包括说 CyberConnect 这个项目可以的 Hello 大家好我是 Wilson 然后我是 2016 年 UC Berkeley 毕业的然后我跟我的小伙伴们我们 17 年开始在 Web3 这个行业创业

我们当时在硅谷做了第一家 crypto native 的公司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内容的一个去中心化的一条链在 testnet 的阶段然后我们当时也完成了 2000 万美金的融资然后后来也 introduce 了 dlive.tv 第一个去中心化的游戏直播平台

后来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我们是当时有过百万的 DAU 然后主要在欧美我们在北美的 App Store 当时也排到了 Entertainment Category 的 Top 10 我们还有全球最大的 YouTuber 独家的游戏直播还有几万的主播在上面玩游戏然后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在跟用户在 Engage

所以那个体验也非常宝贵然后我们是 2020 年初的时候被 Bitcoin 收购了收购完之后呢我们就休息了一下

2021 年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一个项目叫 CyberConnect 然后现在我们就在 work on CyberConnectCyberConnect 是一个全球应该如果不是第一也是差不多最早的吧就是最早之一去中心化社交图谱协议然后我们当时一直其实都是 focus 在去中心化社交这个领域

很高兴今天可以今天参加这个活动然后和大家交流 OK 你刚刚提到说因为你们之前最开始创业的时候其实主要是关注内容那一块然后好奇说是什么契机就是后来决定说在做完那个项目之后会选择在 social 这个领域去创业呢当时有考虑其他的赛道吗还是说就一直只考虑了 social 然后最后就是一直做下来了

因为我们团队其实还是比较喜欢社交内容像的产品的然后我们在之前的创业经历里面积累了很多社交平台去中心化的这种社交媒体平台虽然我们当时做的是偏流媒体先偏直播的并不是说文字性的内容的平台

但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当时其实一直发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传统的社交产品里面他们最终都会发展到一个状态就是某一款社交产品它会统治整个市场或者某一到两款那这个导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呢就是平台的权力会过大然后呢

本质上又因为这个用户啊还有创作者他们并没有拥有任何的东西他们在某一个平台上面花了很多年积累了很多内容很多粉丝但是这里面的没有一个东西是他们的

他们只是在使用这个平台的服务所以就导致了平台会给用户也好创作者也好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里面包括比如说有时候没有什么原因就把你的这个东西 shut down 了

对吧或者说不公平的纷纷模型这其实都是比较普遍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对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非常感兴趣的然后我们

对社交型的产品也是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当然对比其他的 DeFi 或者说偏金融类的东西我们可能并没有说像他们比如说去前两年 DeFi summer 那种火爆程度但是其实就是不改初心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个行业然后觉得如果 web3 这个行业想要真正做大做到 mass adoption

把现在互联网上面的人都搬过来社交的 infrastructure 和社交类型的产品是必不可少的对所以我们结合了我们自己的经验还有兴趣爱好还有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所以就一直留在了去中心化的社交这个垂直

OK,听起来是不改初心的那种选择。你刚刚正好提到了像传统 web2 因为创作者他是不拥有自己的那个数据和粉丝的,所以平台其实是拥有生杀大权的。像我们也经常像稍微关注一下 web3 搜索的人可能都会知道像 web3 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说,

用户数据是自己拥有的然后你作为一个社交的 web3 social 的从业者能不能跟我们讲一下说像数据自有之后你觉得会带来一些 fundamental 的改变吗以及是说它能实现的什么差异化的体验呢我觉得 web3 给社交带来了最大的区别从底层来说其实有两个第一个是刚才我们说的数据的一个

用户真正能拥有数据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呢最大的改变就是会改变平台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这个关系平台之前之所以可以这么肆无忌惮的对用户进行剥削来提高他们的利润其实本质上就是因为你并没有足够的这个溢价权吧就你没有 bargaining power 然后呢如果是 web3 的话呢

用户他当拥有了这些数据和拥有比如说我从平台 A 我不高兴了你这样对我不公平我觉得我可以非常简单的我到平台 B 上面去玩然后同时可以把我在第一个平台里面积累的内容粉丝和 multiple 的这种关系

都可以挪到新的平台上面去这个就是提供了一个新的 interoperability 还有 composability 跨平台的一个能力我觉得这个是会非常大程度的改变平台它作为一个服务提供商它应该专注于提供更好的服务然后经济关系也会有非常大的改变会更偏向于用户和创作者而不是全都是平台说了算

那这个体验上的改变呢可能我觉得对很多的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对用户来说拥有自己的数据体验会有多大的改变呢比如说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微信

大家用微信登录到某一些应用的时候会发现很好用登录到某一些应用的时候又发现不好用这个本质区别在哪里呢就是比如说你用微信登录到 QQ 音乐或者登录到王者荣耀登录到英雄联盟他们自己家的产品的时候呢这个体验就非常湿滑

就是因为微信就腾讯旗下的自己家的产品它是可以做到这个数据的打通的也就是所谓刚刚说的这个 interoperability 数据的互通性但是对于其他第三方的应用来说微信登录只是一个 auth system 它只是一个登录系统

对于用户来说以后我们想 build 的这个去中心化的这个社交图谱协议其实按照简单的话来讲我们想做一个东西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用户账户体系给所有的 web3 用户那用户这个账户呢它就可以不受腾讯的约束不受某一家大公司的约束

就可以把他想要的这个数据挪到其他的平台上面去完成更好的体验比如说刚刚说的对吧 Q 音乐那我就直接可以跟我朋友一起听歌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在英雄小流民里面打游戏所以这种体验呢对用户来说是会有非常大的改变那 web3 社交除了数据所有权会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改变以外

我觉得还有第二大的改变是资产的所有权会改变 web3 社交的体验和玩法 web2 的社交里面其实就互联网传统互联网的这个世界里面其实并没有个人资产权这一说

但是在社交场景里面其实资产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可以对比一些我们线下真实生活当中大家去社交的时候会怎么样大家会穿好看的衣服对吧大家甚至会追一些名牌大家会 flexing 对吧甚至在某一些 web2 的互联网平台里面大家对于资产的炫耀当然了也不是纯炫耀了还有很多时候是对

你个人这个爱好的一种表现啊就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东西其实让别人知道你是怎么样一个人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呃那当社交场景里面 natively 是有资产的那这个改变就很大了呃那比如说大家比如说 ape owner 他更当然更倾向于用于 ape 来来去做社交呃

比如说 CryptoPunk 的 owner 比如说 Azuki 的 owner 他们都很喜欢告诉大家我有这个为什么呢我觉得这个很漂亮我觉得这个有价值这个有收藏价值这个有什么用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初级的一个体验但是已经能看到就是当社交场景里面能让用户真正的拥有资产是会展开非常多的不一样的一些玩法的

它就等于在存互联网的这种信息社交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资产明白 相当于说我们对用户的那个画像维度更丰富了因为以往可能你是绝对不可能了解到它资产的维度

对,比如说小红书上,或者说 TikTok,或者说 Tinder,对吧,这些应用上面,你看一个人的图啊,当你看到比如说他开了一辆跑车,这不好说是他的还是谁的嘛,对吧,但是大家是很有意愿去围观的啊。

那其实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就是大家对资产这个事情是很在意的那 web3 其实就是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工具现在你可以真的拥有资产而且就是你可以带着你的资产去社交这个其实会非常有趣的会让这个就像您刚才说的提高了一个维度吧

对,而且就是说像以前我们在 Wallbar 里面其实习惯了是说会有多个账户体系,然后每个账户是割裂的吧,像你刚刚说的那个场景其实是说我统一绑定在一个身份里面,我在 NFT 里面我拥有的 NFT 和我拥有的其他我是一个资深的 DeFi 用户,那所有这些行为都是跟我一个唯一的一个数据身份绑定的。

对当然了这个是 up to 用户的就是他想把哪些东西绑到一个身份里面因为互联网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我们当然是允许用户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面可以有不同的身份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身份去做社交但是这套东西它的好处是在于你不会被某一个平台束缚住

然后也不会被某一个平台剥夺你拥有这些东西的权利然后导致进一步的剥削你的个人价值是的你刚刚说到资产以及是说用户有多面我想到说

那用户以后会不会是说他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系统或者工具来管理他对这些数据的授权呢就是说我可能有一些数据我是比较隐私的可能我并不想授权给你但有一些数据我觉得我还是希望你能充分了解从而给我做更好的推荐这样

这个是必然的,就是 access control 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然后我们也当然在跟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比如说 Lib Protocol 我们在探索这方面的一些技术上面的一些解决方案权限管理这种类似的还有就是 privacy 嘛 privacy 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但目前我们的策略是说一步一步来,我们第一步是先偏关注于那种对隐私没有那么敏感性的数据比如说 Twitter 你 follow 了谁,谁 follow 了你,然后你 Twitter 上面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都是 public 的,它本身就对 privacy 没有那么敏感

但后面比如说要真的做到个人好友通讯录之类的更敏感的东西的时候当然会需要一个 website native 的方式把用户的数据存储下来并且加密同时有 access controlOK 明白就是说现阶段隐私还不是我们的重点但可能下一阶段它肯定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之一可以这么理解对吧是的

OK 其实您刚刚还讲到另外一个我觉得蛮有意思的点就是说因为用户的画像维度是多维的所以要去收集它很多维度的数据然后像 CyberConnect 的一个它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去收集了比方说用户链下的一些数据同时它也会去收集用户链上的一些数据然后这个是图谱层的价值其实像 Web2 里面

由于可能像抖音它的推荐算法和它的产品就都是在头条体系之内的所以并不存在一个单独的这样一层就是好奇说你是怎么看像图谱在这个 web3 搜索这整个链条当中的独特价值的呢首先其实图谱这个是一个比较没那么好好理解的东西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 cyberconnect 就是我们在尝试

做一套用户账户体系然后这套账户体系你可以把它想象从微信可以想象从 Facebook 的用户的账户但这套账户体系的本质区别就是它是首先它是有钱包的第二它是完全去中心化然后用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链上也好链下也好的去中心化的这种服务器里面

然后有 SS control 我觉得这样可能会稍微更好理解一点图谱这个事情稍微抽象一点把它当做一个用户账户体系来说我觉得这个行业位置也就比较简单了也就是说当这套系统搭起来之后比如说我们现在目前有 36 万多的用户拥有了 CC Profile

每个用户的 CC Profile 都会在不同的场景里面去积累更多的好友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点赞关注更多的社交内容或者说它的 status 比如说我们的 web3 status token 类似一个 sbt 就跟身份相关的这种 tag 你把它当做标签

当一个 CC Profile 它在各个场景里面的这个数据收集越来越多它这个人的这个画像也就越来越丰满所以当我们的这个用户群体从比如说 30 万到 300 万到 3000 万到比如说到三个亿

当我们的这个用户群体这套账户体系 adopt 的人更多就是接受这套账户体系的人更多的时候其他第三方应用用我们的这个概率也更大然后同时当然了数据的 density 很重要就是数据密度很重要每一个平均下来比如说每一个人微信的数据密度就非常高对吧微信知道你的

基本上所有事情你连银行卡都绑在里面消费习惯你的好友你的内容社交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都在微信所以微信对每一个人就它有两个东西超级厉害第一个就是它有这么多的用户在用这套微信的账户体系

第二就是他对每一个用户他有非常丰富的数据来描述一个用户或者说一个用户在微信里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社交相关的数据所以大家就更加离不开这样的一个账户体系我不知道这样解释会不会清晰一点

对很清晰你刚刚提到了这个账户体系以及是说我理解说你刚刚参考了微信所以说一个是数据的广度一个是数据的深度就这两个可能会使这个账户体系会是一个更好的一个账户体系那正好你提到这个数据的深度和广度我好奇是说我们会怎么去推广我们这样一个 social graph 我记得你在推特中发过一条推我还蛮有印象的就是你当时是说

可能被最多人采用的那个 social graph 他最后会成为制定标准的那个人我记得大意是这个那很明显就是我们都会好奇是说 Subconnect 会怎么去推广他的图谱以及是说我们怎么去尽可能地收集尽可能多的用户数据呢能不能在这些方面再做一个分享对这套账户体系吧它关键是

就如何收集用户数据其实我觉得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准确的描述 OK 应该是说如何能让用户存储和写入更多的数据到他的身份到他的 CyberConnect 这套身份体系里面去是 明白

如果是想要用户去主动这种行为然后发生各种各样的数据和交互的话归根到底还是回到场景那如何提供给用户有价值的社交场景

就是本质了那我们有两个策略第一个策略是我们自己团队会去出一些应用场景比如说令三就是我们自己出的一个场景自己出应用的话呢有两个好处啊第一个是因为我们是同时是协议方同时也是这个应用方我们就可以非常理解各个应用会叫一个怎么样的协议也非常趋近用户的需求

因为我每天都在跟用户打交道比如说每天令山现在一天大概有十来万人在令山上面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就会跟用户走得非常紧非常有助于我们设计一个更好的协议

第三,如果或者说未来我们在 launch 什么其他产品就自己做一款这个 Killer App 当然是一条路径提供很好的一个应用场景另外一条路径就是走 Ecosystem 的一个发展就是生态发展那我们其实花了很大的力气也非常重点关注这个策略

目前已经有超过 50 个不同的应用在用 cyberconnect 的协议大家可能也最近看到我们刚刚结束了跟 BNBchain co-host 的第一个 BNBchain 上的 web3 social hackathon 结果也非常棒有很多有一系的应用都参与进来了

我觉得主要是靠这两个策略应用场景的话我们现在比如说 CC Profile 可以到很多很有意思的应用里面去玩就是 Linux 3 有 Linux 3 的 Linux 3 Profile 有 Linux 3 Event 有 Linux 3 的 Content 内容还有我们现在新推出的 Fan Club 然后还有其他的应用比如说 Oasis 他们在做一个 Metaverse

在做一个元宇宙然后他们的账户体系就会是用了 CC 的 profile 的这套东西然后比如说 Digit Reborn 是一个 social game 也会用到这个 CC profile 的这套体系还有唱卡拉 OK 的像去中心化的唱吧 Wanderer 也很有意思

ReadOn 他们都在用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场景但我们会大力去扶持和支持和跟这些不同的应用去做深度的合作来希望提高用户拥有 CC Profile 之后的可玩性它可玩性变多了它写入的数据自然就变多了它的数据密度和广度自然就变多了

明白其实你刚刚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像之前应该大家看 social 的时候其实很多还是类似 define 那样更注重 fine 那方面的设计但像你们这次 hackathon 当中确实涌现出来了很多像你刚刚说的跟真实场景非常挂钩的应用

就你觉得这个会是以后 web3 social 的一个趋势吗还是说这个要真的做到跟真实场景有非常紧密的应用还是说要走蛮长一段距离的我觉得其实 fi 跟真实应用场景

应该是需要很好的结合的就并不是说某一个应用他切入了某一个场景比如说 Wandera 对吧他切入的线上 KTV 的这个场景那不代表他就不能做 File 但是这个场景本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但是借用了这个 File 借用了 Tokenomics 借用了 NFT 的资产化

这些东西可以更加的帮助到他几个方面吧第一个是用户在里面可以积累更多的这种比如音乐版权相关的一些资产然后还可以有更高效的变现效率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的形成这个初步的一个规模效应所以我觉得本质上来说 Five 跟场景并不直接冲突

但是有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大家会越来越注重具体的场景和就这款东西是否有用这个应用是否有用给我提供了一个什么场景或者是某一个工具那这个事情会越来越有用

我的理解是我觉得大家不会那么只看 File 了因为纯机股传花的游戏其实我们在行业里面待的稍微久一点的人应该都看过很多了所以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吧就大家希望能更关注具体的一些场景去做出有意思的一些应用

所以可以理解为说还是会基于场景去找一些 PMF 的点但是说可能 web3 里面这种 tokenomic 的设计可能会成为一个杠杆它可能会使这个体验更好玩反而会增加一些 web2 没有的东西

对比如说游戏也是的就是游戏当一个社交类游戏里面有资产了之后它的可玩性其实是会变多的就对于 web2 的游戏很多游戏来说资产就游戏里面的虚拟道具和各种各样的积分其实都是很重要的那现在这个东西真正资产化了之后它反而就是放大了这个优势会让这个游戏更加有意思

而且像我们在开头的时候聊过的他其实在游戏当中就可能可以自由调取他的好友关系所以他并不是一个割裂的好友关系他可能是一个统一身份的一个好友关系这样可能他的那个体验也会更好一些对就如果我们真的做起来了每一次登录的应用体验都像是微信登录到

QQ 音乐或者 QQ 登录到 QQ 音乐或者登录到王者荣耀这么这么湿滑的体验啊然后同时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资产那这个这个就会变得非常好玩了 OK 哎像您刚刚提到说因为像以后可能像黑格松是一种就像你们现在运往时候会怎么样去吸引更多开发者来用这个 CC 的协议呢

我觉得是努力去推几个应用出来吧就是让大家看到我们是真心的在给开发者给应用提供服务然后并且有能力帮大家解决一些能启动的问题无论是从数据维度解决能启动问题还是从运营维度解决能启动问题我觉得通过

这些方式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开发者吧那其实最本质上吸引开发者的还是整个协议的首先是可用性第二是数据刚刚说的数据的维的广度和深度那从可用性方面呢我们其实也一直在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我们协议有一个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

很多社交的 engagement 在我们协议上面并不是简单的 define 成链上的或者是单一的比如说它是一个 smart contract 我们其实是一个链上加链下结合的一套协议这样的话它核心可以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它的可扩展性它的 scalability

它的这个用户体验也会更棒比如说你很难想象说有一些协议它的解决方案是说比如说所有东西都上链或者说某一个应用它想要做的去中心化那它第一想要去中心化我就全部搬上链但你想想这个用户体验就会非常糟糕等同于我每加一个我每关注一个人我要配一个 Gas fee 或者说我每加一个人我要签一下名

或者说对吧我每发一条内容发一个 comment 这个体验其实是很不合理的而且链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高并发高频的动作本身是不适合在链上做存储的所以我们的这套设计呢就把比如说普通类型的好友关系其实是放在比如说现在目前是放在 Rweb 之后可能放在这个 Greenfield 上面

普通类型的内容我们也是放在这种去中心化存储上面但我们做的是说保证用户去拥有这个数据权你不能说随便来一个人能把我的用户改掉不行你必须要这个用户确认了签了名他才能去修改这个动作然后之后当然还会有一些 privacy 的一些 upgrade 了

那链上的话呢我们会更注重于首先是一个用户他的 basic 的一个号 ID 对吧内容的变现比如说你想把这个内容做成 NFT tradable 比如说这个内容特别有价值比如说在唱把里面翻唱了一首歌然后这首歌你唱特别好你可以饿吃售卖这个歌那当然也是一种玩法那还有比如说 pay subscription 也是我们链上 native 的 contract 可以完成的

所以链上跟链下的这种东西也大大的帮助到 developer 去更加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保证用户体验而且更好 scale 从长期来说

那同时开发者还会关注一些其他的问题了就是比如说用户的 onboarding 的问题现在比如说一个应用它想要打所有的互联网用户不仅是 web3 的用户那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钱包怎么办对吧对那其实我们有计划在钱包这里面做一套开发的工具让大家可以非常方便的去开一个智能合约钱包

所以这个也是一个我们之后会会正式 announce 的一个协议上面的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

OK 明白其实回到你刚刚说的第一点其实我觉得那个是个很有意思的取舍就是因为像现在 Web3 里面做社交协议的也有好几家嘛那明显能看到不同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些可能就会选择全上链但刚刚听你的描述你们更多是从比方说我怎么样能保证用户在拥有它数据的同时它的体验又同时还是相对比较好

其实最大的讨论是用户体验了当然了协议本身我们是尽量做的更加就它的可组合性更加灵活的其实我刚刚我觉得讲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比如说它的能不能 scale 比如说你无论任何一个区块链再乘以它十倍现在的表现

都不可能能接得住现在微信或者 Facebook 的用户体量对其实成个 100 倍可能都接不住就是这个事情它不那么好解决而且其实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来说它本身的目的和使用的场景它并不是一个数据存储中心对吧就是所以我们就并没有一股脑的

去中心化这个事情想象成全上链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我们其实刚开始去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在探讨在链上怎么完成这个事情而是说在 web3 在去中心化的保证用户自己拥有数据和体验的时候怎么去实现这个目的那实现这个目的我们最后 evaluate 下来就是纯链上我们觉得是

短期内我觉得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就做了这套链上链下的各有优劣吧就链上的东西它就更加 composable 至少对于 web3 native 的用户来说它比较直观链下的部分它就更好体验更好 scale 最终这个模型我觉得肯定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特别是在 privacy 方面

我觉得这 privacy 方面其实是有很大的一个我们之后要做估计会花很多时间在这个事情上面的去中心化的存储同时你要保持用户的这个隐私那链上其实做这些东西也是比较困难的

OK 你刚刚其实提了两个有意思的点我感觉第一个是说像区块链它本来可能就是更多是像资产这种它是为稀缺性而生的但像社交数据它天生就有很多冗余的数据包括说可能

我们追求用户更多互动的话它产生的交互量是很大的所以它可能天生跟这种稀缺性是相悖的然后第二点我听下来我比较有感触的是说像你们思考问题你们不是为了 web3 social 而 social 而是说我把这个作为一个手段能不能解决我的目的就是让用户拥有它的数据就是这个是目的就不要本末倒置这样来而思考对

刚才您说的第一个点总结特别好这个事情就是我们说的叫 data abundancy 跟 data 的 scarcity 就是它稀缺性还是说它是需要大量的数据从社交角度来看你的数据量越大你跑出来的结果或者算法也好给你推荐也好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好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更好的但对资产来说不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区别也就对吧所以我觉得你总结的也特别好对所以听起来说要在这个 web3 或者说利用区块链来做 social 其实需要很多新的探索因为它跟以前偏资产的方向还是挺不一样的对它需要考虑更多的用户体验层面的东西

对 是的然后您刚刚还提到说那个关于隐私这块以后会是我们会发力的方向吧像隐私这块的话其实像现在大家聊的比较多的 ZK 可能它也会有 scalability 的问题方便透露一下说我们会朝着哪几个方向去比方说把隐私这块去进一步的延伸做吗

这个我们现在不好公开因为我们在跟很多几家不错的影视方面深入研究的这些项目和公司在探讨但我们其实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这个技术路线和升级方向所以暂时可能不是特别方便跟大家说透露太多这方面的事情但大家可以持续关注吧

但肯定是会未来一个花很多精力的一个方向这个 message 我们 get it out 对非常重要这个事情非常重要 OK 感觉这个也会使用户更加放心地去使用 SyberConnect 然后同时我感觉它的品牌 PR 层面可能也会是一个很有利的点是的

OK 然后其实我们在之前其实您已经提到了 Link3 其实以我看来它是 CyberConnect 生态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产品因为它是一个是你们自己做而且可以看到说

Linux 3 推出来之后其实整个网络的使用量有了非常大的增长然后其实对比其他比方说像 Lens 它虽然也有做自己的一些产品但其实是没有 Linux 3 这样的成功或者说取得这样的用户量的就是我很好奇是说你们最开始是怎么想到说我们来做一个 Linux 3 这样的一个产品就切入 AMA 这些场景的呢

首先就是做社交协议自己去做场景是一个蛮重要的事情就像我刚才说的第一你要贴近用户第二你要贴近开发者你要知道开发者在做这些社交应用的时候他会碰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跟 DeFi 是很不一样的

那我们在找这个场景的时候呢其实我们第一个场景切的是一个 all in one link profile 现在你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东西现在我们上面已经有 1577 家不同的 organization 不同的项目方也好 道也好

已经被认证了而且在使用这个 Lin3 的 all in one link profile 然后大概有百分之四五十万的这些 verify 的这些项目方已经在把这些他们 twitter 上面的这个链接都用这个 Lin3 的链接那这个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流量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品牌加成

那包括比如说最近 Massari 他比如说在 Twitter 上 30 万粉丝那你去 Massari 的 Twitter 看你一看那是 Linux 3.2 Massari 对吧然后你点进去是一个很简单很好用的一个场景我可以在一个页面找到 Massari 想要的相关的各种信息那比如说 Lidl Finance 他最近也在

用 Linksat 那还有很多其他的 Zerion 大家都在用那它里面呢就这个 all in one link profile 这个产品呢它就有很多我们支持很多 website native 的一些功能吧比如说你可以把你的 snapshot proposal 啊也可以放在上面啊然后是自动更新的然后你的 mirror 啊然后包括 Linksat 现在接下来会 enable 这些应用区会让这 1000 多个呃

我们认证了的项目方去开始发内容来测试我们的内容板块令山刚开始切入这个点的时候还是一个比较巧妙的一个市场观察吧因为我们当时看到很多人在用这个 Linktree 但 Linktree 它的支持功能又特别不不 WiFi native 而且它没有办法做很好的认证功能

因为当时市场上我们看到有好多骗子链接就是你 discord 里面或者 telegram 里面或者甚至是 twitter 里面就是经常有那些假链接到处乱飞用户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对吧那我们就希望通过这种我们 web3 的这种方式对吧我 verify 它同时让你看到它的更多关系和资产

然后更多的比如说 SBT 慢慢来把这个页面做得更加可信度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高那大家也就可以在找内容和信息关键链接的时候不会被骗所以当时有很多这种考虑了所以切入的第一个角度是这个然后面有很多我们 extend 出来的拓展出来的一些场景有兴趣的话我们也可以多聊聊

是的

我们当时开始做邀请自当然是有很多产品来测试啊我们最近已经这个开放出来了所以大家都可以去尝试信任当然是非常重要比如说刚才这个我说这个假链接的问题啊就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认证方式还有用户对这个 profile 的交互来提高它的可信程度

来解决这些性认问题当然了 cyber connect 也这个协议也提供了一套 sbt 的一套方案让大家去可以积累他的 web3 social status 就是他的各种身份相关的比如说你可以在未来 profile 和 profile 之间他可以有人跟人之间的一个认证认证关系有点像 linkedin 我认证你然后我觉得按你这方面还有一个 skill set 非常好

然后甚至说比如说这 1500 多个项目对吧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认证然后可信度他们可以把这个可信度发下去给他们的社区或者发下去给他们的团队成员通过比如说 issue 一个 sbt 的这种方式那这个

比如说 CyberConnect 这个 profile 就可以给我发一个 SBT 说我是 Co-Founder of CyberConnect 那大家基于对 CyberConnect 这个 profile 本身的这个信任他也就会信任我 Wilson 这个个人 profile 所以我们在做很多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尝试来希望解决一些信任问题

因为大家也知道在互联网上面的确很多骗子,LinkedIn 上面,CZ 之前说过 LinkedIn 上面说自己是 Binance,在 Binance 工作的,可能有 90%都是假的,所以这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然后我们也希望可以慢慢尝试不同的各种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吧。

OK 明白其实刚刚一个是提到发 SBT 它可能能解决部分的信任问题但第二个我感觉就是它好像也增加了一个下部方跟用户互动的一个方式和手段包括说你们最新上了一个功能叫 Post 以及说 Fan Club 其实我感觉像 Fan Club 它就像变成一个长期的有点像以前品牌的会员体系了能方便分享一下这块的思考吗

这个是一个我们最近特别看重这个事情的尝试因为首先 Fan Club 呢我们有两个 potential 的 target 的就是目标群众第一个目标群众是类似 cyberconnect 这样的社区这样的类似 DAO 然后是 crypto native 的

那比如说 CyberConnect 就有一个很明确的一个需求啊就我们有这么多的社区用户我们有这么多的这个粉丝还有支持者那他们每天都在想办法给我们这个 CyberConnect 这个到这个去中心化的这个协议做贡献对吧那我就觉得现在给大家的这个

用户的这个 segmentation 或者说 recognition 吧应该就我对他做出贡献的认知或者说确认他做的贡献这个事情是非常不好做的无论是因为现在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平台在发 membership NFT 或者说 discord 里面的角色那个 role system

或者是说 OAT 或者是说 PollApp 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尝试的去给用户一个明确的 recognition 说我知道你做了这个贡献而且你将得到一个什么奖励所以现在这个市场就特别没有 together 就是这些 moving pieces 对吧那 Fan Club 其实对 CyberConnect 来说就是

我们做了一个地方在一个页面里面可以看到所有用户对 CyberConnect 做出的贡献并且有积分有成长体系方便我们之后做各种 VIP 的奖励啊高级用户的一个运维啊呃

对所以这个 system 很像一个 airline system 就是那种航空的那种积分系统所以这个初衷对于道或者组织来说呢我们的这个初衷是这样那 fan club 对于第二个潜在的我们的

目标群体的话其实是就是创作者他们在不同平台上面都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但是其实还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可以让他们跟粉丝建立一个忠诚体系

或者没有一个平台可以夸平台的就比如说某些人可能在抖音里面是多少级粉丝但是这个网红到微博了你就搞不清楚了就这个粉丝就没有地位了对吧但实际上他对你做出很大贡献他经常一键三连啊对吧经常比如说打赏啊反正 somehow 他就在某一个应用平台里面他粉丝级别特别高但是在另外一个平台里面又得重新来过对吧

对吧,所以粉丝关系的运营也是有可能通过 Fan Club 去尝试解决的所以这个解释其实我们最近跟很多网红包括很多千万级别的大 KOL TikTok 上面的我们经常在探讨具体他们的功能的诉求所以但 Fan Club 的第一阶段还是会围绕着项目方围绕着 DAO,围绕着 Crypto Native 的社区来做的然后

目前这个 Fan Club 的这个第一版只有 CyberConnect 因为这是测试版然后我们里面有很多东西 feature 还做的不够完善之后会尽量的变成一个地方所有的用户可以在这里得到奖励和得到身份上的提升对

其实听起来好像它虽然只是目前只是一个简单的功能但好像打开了很多可能性就像你刚刚说的像可能道和组织能用像那些 KOL 也能用而且我观察到是说其实你们是给不同的行为设置了不同的积分然后以及是说比方说我转发到推特我如果是粉丝过 5000 的那 KOL 我的权重其实还会加大这里面其实也有用到一些 tokenomic 就是奖励规则的设计这个也很巧妙我觉得

对,我们的确在做很多不同的尝试。其实您刚刚还提到说你们有在跟那些 TikTok 上那些大网红谈,这可不可以理解为说以后它其实也可能算是一个能 onboarding 很多 web2 的传统用户上来的一个很好的一个 feature。

这个我们现在不好透露当然有这个 possibility 因为就我们之前比如说 YouTube 上面最大最大的网红那是 PewDiePie 就是独家在 DLive 直播的所以我们的确是在 Web2 的一些资源上面是有一些积累的 OK

但我现在不好太多的去说这个事情因为一步一步来做嘛对吧明白我感觉像看 Linked3 的一个发展就你们每一个阶段大概隔四到五个月会推出一个大 feature 从最早的 profile 然后到后来的 event planner 再到最近的那个 post 和那个 fan club 就我好奇是说对

它好像从最开始就像你刚刚说的它最开始可能就只是一个对标 LinkedTree 想解决信任的一个很简单的出发点然后慢慢的就延伸出了更多的可能性然后用户的 engagement 也越来越高了你们内部现在对比方说 LinkedSign 的定位以及对它未来发展的想象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可以透露一下吗

目前令三其实有一个比较范的定位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可以帮助大家去发现好的有一些的组织有一些的人有一些的内容有一些的活动的这样的一个平台这里面有一些 feature 如果发展的特别好的话的确是有可能

单独拉出来做一个应用来深入去做但令山本身所有的东西还是以 profile 为基础去散开的明白每个人有自己的 profile 然后你通过做这些阅读和参加活动交友还有参加 fan club 来提升你的 profile 的信息密度和可信度 OK

而且像以前可能说只有老年人会去玩比如走路赚积分赚卡但是像现在可能你最后得到的奖励是一个更有趣的一个互动体验或者说收藏一个就是 NFT 这样子我感觉可能对很多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玩的一个互动的方式对

而且我自己觉得像 Fan Club 这种的话就像你刚刚说的它如果以后发展成熟了是可能完全有可能单独抽出来做一个应用的像也有很多产品现在在做 Web3 Loyalty 相关的我感觉这个也很相关对对 是的

OK 您怎么看说因为像 Linked3 是我们 CyberConnect 生态里很重要的一个产品就是以后我们会除了 Linked3 之外还会有打算发力其他的比如说自己做的产品还是说短期之内可能就 focus 在 Linked3 上呢我们其实

是有计划在推出一款蛮有意思的东西但现在不好说 OK 就是我们会做一些不同的尝试当然了令山还是一如既往的重要然后令山最近的增长也做得

非常好我们也很开心看到有很多人越来越喜欢用令三有很多项目越来越喜欢用令三是的现在有 1500 多家项目其实这个规模已经很大了而且在推特上面很多人发现新的项目的时候突然就看到他们正在用令三然后很多人参加 AMA 的时候参加社区活动的时候我们现在一周令三用令三办的活动大概有 200 多场一周

所以数量也是不错的参与人数也很高包括 Fan Club 这种 feature 所以令三还是会非常非常重要的也非常欢迎大家多去使用和多提点建议

特别是最近 Fan Club 虽然现在版本比较简单功能不是很齐全但是希望大家可以踊跃尝试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让我们的活跃用户我们的贡献者得到充分的激励和认可

OK 像 Ling 酸酸是我们自己做的一方产品然后像刚刚我们聊到的那个开发者生态那边我们去

我们生态里面现在有

有一些游戏有一些元宇宙有一些唱吧类的唱歌的然后还有还有阅读类的内容类的有那种类知识星球类的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吧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还有人做音乐的但我个人觉得内容上的东西是

可能从文字内容到图片内容是很有可能做出新的大的平台的然后有两个工具第一个工具是 Subconnect 和区块链这个去中心化的这种底层第二个工具其实是 GPT 加 GPT 很多 AI 工具太好了大大的降低了每个人的内容创作成本

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信息那这个事情其实当生产的成本降低的时候那就是革命的开端所以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OK 所以就是觉得说会有很多的开发者来尝试然后像在内容一些能出大东西的方向上看最后能跑出来什么有意思的新的东西对 social media platform 是很好的

OK 说到这个我刚想起来 Favor 它也是这一次这个黑客松大赛我记得是第二名对吧然后它其实是 Lens 上最大的应用然后它同时现在也会来过来采纳我就是用 CyberConnect 的基础设施您怎么看比方说像协议和应用之间这种它可以多对多的这种关系呢就它不再是我只能绑定你而是说我其实都可以用

我觉得蛮好的就是早期都是这样的就是用户如果你给用户更多选择早期来说肯定更好但我觉得通过一定时间的筛选之后很大概率还是出现区域性比较统一的协议比如说某一些区域的用户

的使用习惯是喜欢用这个协议它的在某一个群体里面或者某一个应用场景里面这个协议的用户广度和深度做得最好体验也做得最好它就会在这个垂直里面赢所以我觉得长期来说

的确是有可能有多个协议提供各种不同的身份体系也好 social graph 也好是否会完全统一成一个我现在还不是特别知道但我知道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方便好用对开发者来说特别好用对用户来说体验也很好然后核心长期的核心竞争就是数据的深度和广度 OK 就刚刚听下来是说可能在局部领域会有不同的

优势的协议出现至于最后会不会有一个协议一统天下这个可能我们要走一走再看才知道是吧对也是有可能的但我觉得一定要去看那个协议它最本质它想解决什么问题而且它的这个解决方案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看它火不火比如说之前比如说低手

我知道是火过很大很长一段时间的因为他们的投资人的光环呢什么的但你看他的整个生态和他想解决的问题嗯就比较反正就没有做的很好吧嗯所以呃币价当然也受很大的影响了就然后应用场景也没有做出来呀所以我觉得更应该去关注一些稍微底层一点的然后关注一下

团队有没有在真的在尝试提供一些好的场景对于社交来说好的场景太重要就比如说你会不会在某些地方真的用到令三的这个 profile 比如说这么多的项目方在 Twitter 上面在 Discord 里面用到了令三的这个 profile

这个链接那证明这玩意就是有场景有用但有没有对核心一定要有用就是你不能吹嘘一个社交场景然后或者一个什么东西然后你一直吹一直吹实际上并没有 deliver 给用户一个可用的东西嗯

或者说大家真正会使用的一个东西那这个是我觉得一个很大的区分吧然后我觉得我们团队可能也是比较实在的而且基于我们的经历吧我们还是知道如何去打造一款能够有大规模用户去使用的

一款产品还是有一点点小经验也不是说很大经验毕竟微信不是我们做的而且跟 C 端有很强的 bonding 的就是他会日常去使用的这样一个产品对我前几天还正好看到 DESO 他论坛上一个我感觉有两派一个是可能更偏意识形态上我所有的东西都要去中心化包括说我要自己做一层链

然后还有一种可能是更偏实用主义出发像我们今天晚上讨论了很多其实都是偏场景出发这个我觉得好像是一直就是做产品的第一要务就是说你提升用户体验去做真正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然后在今天我们的场景里可能就是它能使我们的数据的像您刚刚说的广度和深度都积累的足够多最后我们确实能给他做出更好的推荐从而他的体验确实就是更好了

对,当然我觉得意识形态也很重要了,就,嗯,CyberConnect 是我们当时应该真的市场上面没有人提出这个概念,去中心化社交图谱,我们的确也是在意识形态上面我觉得还是领先的。

但当然了短期有一些其他项目很会做 PR 这个很正常但我觉得也没有那么重要还是我们该干嘛干嘛就好好把这个东西做好增长就数据层面也会说实话数据我们也是做非常好的然后现在应用场景

我觉得接下来两个月大家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好玩的应用场景这个是我个人很激动的 OK 我们也很期待像您刚刚说的数据的广度和深度我想再请教像广度的话它主要是依赖于比方说应用层的数据写入还是说我们自己主动去整合的一些 on-chain 和 off-chain 的一些数据呢

我觉得主要应该是应用就单纯的去收集一个用户的其他地方的信息其实这个工作首先比较简单它并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收对所以它并没有那么直接的帮助对于建立核心的竞争力来说它并没有很直接帮助

所以最直接的帮助是说用户他真的在某些场景里面逐步地往他里面写入了很多社交数据让他的这个身份越来越丰富对 OK 所以听起来这里其实会有个先发和网络效应就谁先在更多的场景里面获得了用户足够多的数据他其实会有在这个数据上的优势所以场景就很重要在这个逻辑里面

或者不一定说是足够多的场景有时候一个场景就足矣因为它深度和交互的品质可能都非常的高像刚刚我们提到了 Diesel 然后也提到过 Lens 好奇像您怎么看 Farcast 这种它也是就是现在是专注的做自己 Farcast 的一个产品这样一个路线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说实话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就是他这个路线这个打法很不一样吧然后他们有他们的呃独特的一些资源呀但我很难去评价这个项目怎么样但何先得得得看他这款产品到底能不能能不能把推特这个

的一些份额真正的吃下来从用户体量来说现在其实还差得远他们现在可能几千一万个用户是的对所以需要认证吧我觉得但反正认证做场景肯定是好的事情也是对的事情而且还挺克制的就是目前还是邀请式对

是的,这种是一种运营打法了,就是他走这个运营打法其实就是希望给自己团队更多的时间去打磨嘛,然后去思考这个 PMF,因为他现在一放开的话,其实当大家都进去发现这个体验,比如说很多人都进去,然后发个比如说 Lancer 的体验其实就很糟糕嘛,对啊,

那里面几乎是没有真的能读的内容的那这个体验基本上去了一次就不会再去了对所以我觉得可能他也需要更多时间去思考一下到底怎么样做出一个真的能对吧体验好的一个东西吧尤其独特的价值的对就是 Twitter clone 这种东西他我觉得像 Lancer 像 Farcast 核心问题我觉得就是跟 Twitter 太像了没有独特的体验

对我觉得这方面其实包括很多有兴趣做 web3 社交的我觉得大家可以在这方面多研究一下就其实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做出很有意思的独特体验

对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我感觉好多人还是在做推特 like 的产品但可能真正比方说 web3 原生的社交产品应该长什么样可能确实要基于这些底层的它赋予我们的一些工具和新的然后来看看能做出什么样新的体验像比方说像比方说协议产品的商业化您是怎么考虑的呢

这块方面透露一下之前我们一直可能聊的比较多篇产品生态层面商业化层面团队内现在是处于一个比方说在考虑的阶段还是说这个阶段不是很重视的阶段呢我们已经在测试了就我们不仅仅在考虑而且并且付诸实践了

这里面有很多种商业化的模型啊我就提比如说一个例子我们的那个 CC Profile 的那个账号它的长短其实如果你想要买一个短一点好一点的一个名字你是需要付费的那目前的付费情况是大概 10%的用户是付费用户然后大概一共有 50 多万美金吧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面其实这个数据已经很不错了

对啊,其他很多项目可能很久都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个 tokenomics 那 tokenomics 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啊就是除了 governance 这个 token 很重要以外 utility 很重要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 revenue 那比如说这个模型是一个很有趣的模型有点像买量号就是买电话号码买好的 QQ 号

因为当协议发展的越来越好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就好像电话号码当大家都知道电话号码很重要而且会跟我很久的时间或者 QQ 号很重要的你就会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一个你喜欢的能代表你的对对这个就是一个蛮有意思的一个商业模型吧当然了这个是属于协议的这个这个

也并不属于我们团队或者任何个人所有所以 ultimately 我们还是想做一个很去中心化的一个东西很去中心化的一个协议是吧对所以这些比如说这些资产最终都会到这个 treasure 里面然后跟 token holder 一起去共同管理之类的

明白您正好提到这个 treasure 像比方说以后会考虑比方说这个社区生态以及说治理这一块这块是怎么考虑其实我之前还看到过一个你们写的那个社区生态角色的一个分类对好奇说以后会再往这些方向上去多做一些探讨吗肯定会的但我觉得这个大家可以稍微等一下我们未来两周内我们会发一个那个

我们的 light paper part 1 然后在后面会发 part 2part 2 part 1 呢主要会讲一些更偏技术向的一些东西然后 part 2 可能会 invoke 更多的 tokenomics 和 governance 相关的东西 ok

其实像我们之前也聊到说你也讲到说其实最后我们做什么样的决定其实还都是看这个团队他初心他想要往哪个方向去因为最后可能在实际的业务和比如说协议的设计当中会有很多的 trade off 而且可能短期我们都没有办法判断他对错只能说根据我们是想要往哪个方向去来做这样一些判断了对

方便分享一下比方说 Tokenomic 这块您刚刚说是在那个 Light Paper Part 2 的时候会出现这个可能我知道可能暂时不方便透露细节但比方说能讲一下怎么样来激励生态内的参与者这个思路上宏观层面的一些东西吗 Fan Club 就去看 Fan Club 就好 OK 所以 Fan Club 是你们实践 Tokenomic 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手段

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那这个算是我们这次 podcast 的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完蛋了反正不能再说了这个事情不能说的太那个的

而且我发现你们调整的非常快应该是第一天发布的时候有用户提了一些比方说针对一些认证的创作者的一些积分的不合理他觉得不合理然后你们好像很快就调整了这说明你们跟社区之间的沟通保持在一个非常高频和及时反馈的一个状态你看的好戏哦我们一天内就给他改了一天内就改了的确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就是

要聆听社区嘛聆听社区然后合理的地方要尽快改因为要不然的话会我们肯定不希望伤害到大家嘛而且感觉一个好的 tokenomic 肯定是在互动和实践中出来的大家都满意的一个最后一个平衡台对刚刚我们提到 light paper 嘛就是能分享一下说在今年比方说 cyberconnect 的发展中心会有哪些吗

CyberConnect 今年的发展重心的话目前能公布的主要有几个方面吧第一个我们自己的

App 肯定我们会出来手机端的 App 然后呢我们还会不断的在应用场景方面做更多的尝试当然也包括令三那协议方面呢我们会有很多的跟开发者相关的一些 feature 会出来包括了我们的

Smart Contract Wallet 智能合约钱包这一块我们也会做一个工具给到开发者去使用更方便的让他们去 onboardWeb2 的这端的用户

然后呢我们同时会着重非常大力的去发展我们的 CC 的整个生态的应用我们会给到很大力的支持给到很多比较新颖的 APP 他们可能切的场景可能有各式各样的游戏也好啊还是说普通的这种 social media platform 或者是

Karaoke 唱吧类似的应用我们都会给到很多的支持然后我们也非常期待跟更多的开发者和项目方一起合作希望打造更好的社交体验在 web3 里面所以整体听起来是说还是围绕着如何使用户整个体验更好然后我们去做深场景做细场景然后这样也会反补到协议当中

好奇你自己的话会比如说不是今天你以后会怎么定义说 CyberConnect 算是成功的你觉得达到是一个什么样的 milestone 你会觉得说它算是实现了你的一个你的初心的一个小目标呢我觉得 milestone 的话达到初心我们的初心其实非常大了

我觉得可能当我们这套 user account system 当这套 web3native 的账户体系达到比如说几千万用户甚至过亿的用户然后每一个用户呃

都有比较密集的数据存在里面能够比较完整的描述某一个用户同时这个用户又可以在不同的应用里面自由随意的去切换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面使用到这个身份这个时候我觉得可能是真正的达到了我们的初心也应该可以支持我们成为真正的 Universal 的一套 Web3 User Account System

然后最后可能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像 social 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赛道嘛你自己有哪些特别看好的机会和方向吗

搜索方向的话我觉得还是一定要基于我们现在有的一些创新的一些 infrastructure 来看基于这些新的基建我们能做出什么样的不一样的体验那新的基建的话呢关键当然是第一个 web3 五颗后背去中心化的这种数据库去中心化的这种区块链

包括他带来的用户拥有数据和拥有资产这些带来的体验上的不同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底层的改变那第二个底层改变呢其实是 AI 最近 AI 也非常火那 AI 方面的话呢因为大家也知道这个 ChatGPT 的确是非常非常强大

那它大大的降低了用户生产内容的门槛所以我觉得结合这两方面应该是会在搜索赛道上面有很大的帮助和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升级可以做出非常多的创新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着重关注这两个方向

对所以我听起来还是说要进入一些新的东西去做一些去探索能创造出一个新的体验出来像比方说您觉得说对于像国内的这些开发者尤其是华人的开发者因为过往其实大家很擅长做应用嘛你对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比如说怎么样能够做出体验更好的 web3 原生社交的产品

对于华人创业者来说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的用户需求和用户的使用习惯还有竞争格局因为 web3 这个事情毕竟它是必然是非常国际化的它是比较无边界的然后对于华人创业者来说可能

有一些我应该说觉得大多数的华人创业者其实在了解国际市场这块其实花的精力还是不够的我觉得可能

这方向应该大家可以着重的多花力气去研究不用太过于急于的去铲除某样东西而是多花时间先去融入海外的一些使用 APP 的一些场景的体验然后他们的大家玩法大概是怎么样的这个可以多研究一下

OK,这里再问一下,可能倒回来问一下协议的一个小问题,您刚刚讲的我正好想到,就你们现在比方说开发这个做这个协议的时候,基本上还是秉着一个通用性的原则,就是说我所有的 Dapp 只要用了我这个生态都能用,会考虑说跟某一些的产品去深度的,比方说给它定制一些东西吗?

我觉得其实可能的确会有很多应用它会有一些需求是我们暂时可能还没有满足的对于这种需求呢我们一般来说肯定会想办法第一时间给出一个相对通用的标准来做一个解决方案通用性其实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如果没有通用性的话这个数据本身它的 interoperability 就很差它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理论上来说它可能是存在 OKweb3 的世界里面但是因为它没有标准没有通用性所以它本质上还是一个数据孤岛所以我觉得数据的通用性还是比较重要的

OK 像 CyberConnect 也发展了一段时间了您自己在做这个协议设计这个协议的过程中对一个协议的生长就是这个生长我感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它包含了说你们自己思考的迭代然后包含了是说

Link3 像其他 DApp 以及说社区给你们的反馈就你自己在这个协议的生产过程当中能不能给我们分享几点 take away 呢或者说印象最深的几个点我觉得其实我们还是碰到了非常多的问题了在创业或者在做一款产品或者一款协议的当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我觉得可能最重要的 take away 是说既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但是重点其实还是当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和抉择的时候还是要不忘初心吧多想想当时自己想解决的这个问题首先 evaluate 这个问题是否是正确的问题如果它是正确的问题的话就我们现在会不会被其他的一些 distraction

来改变了我们本来要原来要解决的一些问题那其实这个点在圈内在在我们 web3 这个世界 crypto 这个世界其实还是我觉得不那么容易达到的我也看到有很多创业者坐着坐着可能就会跑去做一些离钱更近的一些事情上面去那当然了有些人觉得赚钱第一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了

但当有条件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尽量的保持初心这样的话你可以很认真的在你热爱的事情上面去获取最大程度的突破如果中间因为市场的变动经常改来改去或者过度的去追寻热度的话我个人觉得其实是很难做成一款

能有大影响力或者有深远意义的一款产品所以我觉得不忘初心然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好的谢谢威尔森的建议非常真诚也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