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1 #和徐静波聊天 作为日本文明脉络与肌理的京都

Vol.11 #和徐静波聊天 作为日本文明脉络与肌理的京都

2023/6/10
logo of podcast 历史学人

历史学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徐静波
许志远
Topics
许志远:对京都的认识起初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对当地文化和生活的深入理解。 徐静波:2010年开始对京都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在神户大学任教期间参与研究项目和与京都大学学者的交流,深入了解京都的历史文化,并出版《原色京都》一书,分享其体验和见解。京都的生活充满审美意境,与文学作品中的想象相符。东山魁夷的散文描绘了京都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发丰富的想象。 京都并非一直保持完整,而是经历多次破坏和重建,其‘古都’属性更多体现在文化意义上。京都的城市格局,特别是‘洛阳’之称,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京都深远的影响。日本绘画和文字中体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例如徐福东渡传说、留学僧的文化传播、茶道的兴起等都体现了中日文化渊源。 京都展现了日本文明的脉络和机制,其核心在于对中国文明的吸收和本土化的发展,并形成了公家、武家和佛家三大审美体系。推荐一些京都小众景点,例如永观堂、曼殊院、香国寺等,强调在安静的环境中感受日本文化的魅力。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讲述了徐静波教授与京都的渊源,从最初的观光客到深入研究京都文化的学者,以及他撰写的《原色京都》一书。
  • 徐静波教授对京都的兴趣始于2010年
  • 在神户大学任教期间,他多次前往京都
  • 出版了关于京都的书籍《原色京都》

Shownotes Transcript

过去与未来一样崭新我是许志远欢迎收听历史学人播客我们将探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以及生活在历史中的个体的无穷的可能性

各位听友 欢迎来到由单向街基金会和历史学人联合推出的播客空间我是庄秋水今天我请到了复旦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徐静波教授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徐静波徐老师 我就想到很久就想跟你聊关于日本的话题后来我就讲我们其实可以聊一下京都

这十几年来我去过京都好几次大概是在冲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去过京都上大学的时候我一度对日本文化特别有兴趣还学了一年日语虽然现在就只剩下你好啊这些康利奇瓦之类的都忘光了但是我当时对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学像川端康成他们有一个很深的迷恋

像川伦康城和另外一个叫古奇仲一郎像东山奎宜他们的小说和散文都读了很多觉得他们跟我们的审美各方面都比较接近

那后来去日本尤其是京都那种感觉也是特别奇特的就好像你掉进了一个时节的缝隙里的感觉就好像你的很多的感觉是可以跟它列结起来的但是呢我后来又想其实我对京都虽然四个季节都去过但是我还是一个观光客的感觉我对京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或者当地人的生活其实并不了解

我知道您在日本生活了蛮长时间的您可以讲讲您在京都的这种感受或者一些经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好的我是 1979 年进大学里面开始学日文可是那个时候其实对日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种很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后来在研究生在复旦大学读了中文系

后来大学毕业蛮久了 1991 年的初冬那个时候是教育部组织了一个青年教师的一个访日团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然后就第一次去日本就有幸到了这个京都那个时候我到京都当然也跟你一样差不多完全是观光客的感觉了也是走马观花我记得到了京都那一天的时候正好是冷空气南下然后寒风大作

然后到了京都好像觉得也都是冷收收的然后带我们去看一些古老的寺院或者神社那个时候好像对古老的日本不是很感兴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总是对那些霓虹闪烁的这种繁华的日本兴趣更加浓厚一点第二年 1992 年我有得到一个机会

然后就是有学校里面派遣到早稻田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在 93 年的年初那时候我妻子后来也到了东京后来我就带她一起到关西去旅行那京都市必去的然后这一次呢就是算是自己的旅行但是那个时候我对日本的历史文化其实也不大懂对后来陆陆续续又去了其实好多次

我觉得对于日本京都真正感到一种兴趣或者有一点感觉的是 2010 年其实也蛮晚了我在神户大学做一年教授的时候在那边上一年课的时候因为神户大学离开京都也比较近正好是那时候我有一个学生在京都大学念研究生

然后跟他导师说了,导师正好手头有一项目,跟我的研究领域也是比较相近,邀请我参加到他们的研究项目里面去。这样的话,我就有好几次到京都去开会讨论,那个时候恰好在京都大学有一个比较要好的朋友,那个时候在京都大学文文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三前信一的教授。

这样我在神户期间我记得大概去了京都大概有三十次左右吧那这样就是把这个京都的一些主要的一些历史遗迹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包括一些主要的大学都去走了一下然后对京都差不多也是

真正建立起了一种感觉后来又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是 2015 年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山石新一教授那么邀请我到那边的去做半年的研究教授这个因为所有的人文科学研究所里边的日本教授差不多有 70 来个人吧

他们全都不上课说起来也很奢侈他们只是做研究这个他们甚至都不带研究生会在学校里边开各种各样的讲座各种各样的公开的研究班然后我在那边就待了半年一直经历了春天跟夏天

所以对京都的了解就是慢慢慢慢升起来了后来有一个出版社就是上海交大出版社他们约请我写一本关于日本的书后来我就漏胆就写了一本《原色京都》把我对自己对京都的感觉就整理成了文字刚才徐老师提到《原色京都》我觉得可以说是一个京都旅行手册下次推荐朋友们如果去京都的话可以带着这本书去

我觉得在京都的生活其实是特别审美化的因为我之前去之前我有很多的关于京都都是一种文学化的想象包括您刚才提到说您第一次去京都的是它的冬天觉得就是阴沉沉的灰闷闷的我就想起了川南钢城它那本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本书叫《古都》就是以京都为背景的也写了很多京都的这种各种祭祀各种祭呀各种文化活动非常有意思它里边就是说一到冬天的傍晚的时候天空就一片灰蒙蒙的没有晚霞街上就有一些点点的灯火整个冬天的京都冬天的色彩就是阴沉沉的

跟您的刚才的感觉挺像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还是那个画家叫东山奎怡然后他写了很多关于就是跟绘画有关的一些散文他的散文非常好因为他是个画家所以他的描绘整个日本的风景都是特别特别美我那时候大学的时候读了就印象很深刻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去京都的圆山公园去赏那个燕英就是冲天的时候

晚上满月的时候去欣赏那个樱花就是冲天的圆圆照耀着坠满了花朵的枝条那种感觉特别特别美就真的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象但是其实关于京都我了解的非常少我知道它是一个千年古都现在差不多有 1200 年但是它的整个的历史也格就徐老师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下吗

我們大家都知道其實日本的文明的開始相對來講比中國要晚很多了中國差不多至少在東亞地區是一個文明的古老的國家日本一開始它的文明相對來講可以說是還是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準所以它都自己沒有像樣的都城這個一直到了潛水史日本時裝記載差不多是公元 607 年就是那個水洋堤的時候

然后就派了潜水师到中国来发现中国有非常宏大的京城然后后来又有潜塘史公元 630 年左右那个时候我们的都城在长安还有另外一个东都在洛阳武则天的时候朝廷设在洛阳的在中国这边看到了很壮伟的京城觉得也要向先进文明看齐所以他们后来也是模仿中国的京城然后开始设立都城

最早是藤原京后来就是在公元 710 年的时候就是设立了一个平成京也是今天我们大家知道的一个奈良然后后来又在公元 794 年的时候把这个都城迁到了一个叫平安京就是新建的平安京就是今天的京都当时也就差不多完全是模仿中国的都城了

这个中间有一条朱雀大道然后有一个皇城两边都是条方制的模仿这个长安跟洛阳建立了一个其实规模也不小的都城可是后来慢慢慢慢也是朝廷慢慢衰败天皇好像也有点不作为

整个朝廷的权威在旁落然后整个国家中央的权威也在下坠有一个时期其实那个京都那个时候还叫平安京的时候其实也是蛮惨的到了晚上大不多是在公元 862 年左右吧这条中间的乌雀大路啊就成了这个放有放马的地方到了晚上现在还是有盗贼出没然后呢后来呢这个皇城、宫城都遭到了烧毁

工程后来又重新不断地又修建修建又烧毁又修建又烧毁因为它都是木头造的房子当时又没有很好的消防设施所以一发生火灾这个房子就是眼睁睁地看它的烧掉为止

有一个时期京都当时叫平安京这个都城衰败得非常厉害再加上那个时候整个朝廷的权威下坠然后地方上的豪族起来然后就建立了日本历史上所谓的三个幕府第一个就是连昌幕府把它的政权中心呢

设在了今天东京大概西南面的一个叫连昌这个地方那么这样的话就是整个天皇他是没有被推翻朝廷没有被推翻可是都被晾在一边而且那个连昌幕府还在京都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六波罗探提这个六波罗是个地方这个探提是个机构的名称

用来监视朝廷活动的那我们其实可以想见朝廷也是堕落到一个比较悲惨的一个状态那后来又第二个幕府起来是这个竹立家族他是把这个幕府的所在地是设立在平安京里边

然后平安京这个城市已经比较衰败了城市规模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就那个时候差不多慢慢就把平安京就称为叫京都然后就是在第二个幕府这个士丁幕府就把政权中心的设在京都里边一个叫士丁这个地方立场称为叫士丁幕府嘛然后这样的话就是后来就是有两个幕府政权掌权以后皇室就是差不多真的是被晾在一边说去开玩笑的话就是冬天晒晒太阳这个夏天那那凉

完全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那从历史上来看就是这个皇室长期处于被架空不处于这个权力核心的这么一个位置是因为他呢其实就是在早期建立大和朝廷的时候呢那个时候的皇室是蛮有作为

有一个时期他们是学习中国唐朝的律令制建立了中央集权那个时候还比较厉害那时候差不多也是全国的土地都是属于皇室的可是后来也是时间久了天皇也都是世袭的后来天皇就没有很好的作为那么就他的政权的力量其实就慢慢慢慢的下坠了到时候后来有三更幕府就是有底下的豪族所建立起来的古人的政权比较厉害

我为什么我写的那本书的名称叫《原色京都》呢就是要把京都的一个本来的面目本来的颜色给大家看其实在中日人眼里面甚至在很多日本人眼里面京都差不多就是一个古都的象征好像里面一切都是古色古香一切都是古老的文明保证到现在

其实没有了其实受到过比较大的破坏后来一次比较大的破坏是什么时候呢差不多是在斯丁幕府的时候差不多在公元 1467 年到 1477 年差不多这个十年动乱那按照年号来讲的就是印人文明之乱在日本称为

斯丁木弗上层的两拨人也是为了这个政权的位置然后发生了这个争斗然后就形成了东军跟西军两军对雷在京都这个城市里边就发生了战争通过这十年一弄下来其实说老实话当那个老的京都本来就经历过很多次火灾嘛战乱嘛那么这个十年动乱其实对京都的摧残是比较大的

京都这个城市也就慢慢衰败下来然后后来就日本历史上的他就经历了一个叫所谓的战国时代就是斯丁幕府的政权其实也是已经很衰败皇权又没有起来然后各地的豪族各地的武士集团就是为了争夺统治权进行了战战继续差不多有 100 年左右的

日本立场成为叫战国时代因为这个时候肯定是京都这个城市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后来一直到了封城秀级大致获得了政权然后重新建设京都京都才开始有比较大的恢复也出现一个时期比较繁华的状态可是到了后来德川加康获得了政权又把幕府政权移到了江户就是今天东京这样的话就京都又被转移出了这个政治中心之外

这个倒也罢了没有太大的战乱因为整个的江户时期从差不多 1603 年到他被推翻的这个 1868 年为止的 200 多年里边整个社会比较稳定进入到没有发生战乱但是呢发生了比较大的三次火灾特别厉害的一次是在 1788 年年号上来讲属于天明被称为叫天明大火

整个京都市里边的差不多 90%以上都被烧毁烧得非常的惨这是差不多京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灾到了近代以后这个日本国门被打开以后当时岛木的军队跟护卫幕府的军队又在京都黄居这个地方又发生了一次兵变这个兵变后来导致成火灾

又烧了一次经过这个三次大火就是在整个江户时代的两百多年里面又有三次大火呢说老实话这个京都真的被烧得很厉害

我为什么这样反复的说京都受到破坏的一些历史事实呢目的就是想要告知大家京都并不是一直从古到今是很好的一个完整的古城保留下来没有想象中那么旧对其实它是受到很多次破坏的特别是在京都市中心的房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也就是一百多年两百年不到的历史而已

只有在京都周边有一些神社有一些寺院因为在郊外没有受到火灾或者战乱的影响幸存的保留下来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因为 1868 年明治维新开始以后这次就是皇权是重新扶持起来了把明治天皇重新抬到一个最高的一个统治者的地位可是就是把都城从京都迁到了江户就是后来的东京

那么这样的话呢就京都其实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短暂的一个战败时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形在近代以后呢其实京都又有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一个比较大的新的发展我差不多就把这个整个的历史呢就简单的这个理一理就说到这里对对

这样一听我就明白了其实就是说京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古老而且它跟我们中国的古都不一样比方我们中国的古都像长安像那个金陵就是南京啊它虽然不像京都这样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期的作为所谓的首都但是它是真正的权力中心那京都的两个特点就是说一个就是说它大

大部分世界处于一个虚旧的一个状态因为天皇没有实际的权力嘛另一个就是说后来就是人民之威信之后就搬到了以前的江湖现在的东京那其实它这个古都更多感觉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感觉是是是

徐老师我们现在去京都看到那种俩层那种所谓的钉屋那也是后来建的吗?嗯,是差不多就是我刚才说的 1864 年那次兵变以后建的因为那一次八六四年兵变就是今天我们到今天去有一个御所以前皇城的所在地那个时候也被烧掉了御所也被烧掉了八六四年兵变以后的 1865 年以后才开始重新建造的

我上次去就参观过那个寓所所以也是后来新界的研究一百多年一百多年理事对两百年不到差不多是这样那挺有意思就是说很多我们以为很古老的传统实际上它可能是近代以来因为现代化之后重新被发明出来的传统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也有这种现象嗯

在监督的感觉就很奇妙周正仁当年就说过嘛说我们在日本的感觉一半是异域一半却是古稀啊对对对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觉得我们是在一个不同于中国的国家但另一方面我们总能找到我们文化的这些点点滴滴会勾起你的所谓的幽谷之思啊对对对我想起前一阵我一朋友他们说约着要去上落

后来我才特意查了一下发现上落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就是说您可以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叫上落吗包括洛阳和京都的密切的关系或者说京都跟中国文化的深入的联系你说的完全对其实当年周作人的感觉其实也是对的我刚才虽然说了很多了京都这个城市其实从公元 794 年建都以来受到了历次的比较大的破坏

但是我们要知道尽管它是地面上的很多的建筑差不多很多都被烧毁但是它一直是 1200 多年来它一直是日本的都城这一点是没有变化朝廷始终是在那里而且很多的王公贵族居住在那里也因此很多大的寺院大的神社都建在那里虽然地面上的建筑有一次有一次的被毁坏过但它的历史文脉却是一直顽强的严惩了下来

所以我觉得京都是体现了日本文化的一个最大的温床跟会催地像你刚才说到的上落这个事情我刚才因为在讲京都这个城市的格局的时候没有充分的展开为什么会有洛阳这样的一个称号呢因为当初他遣唐使到中国来的时候当时去的地方主要是长安跟洛阳东都洛阳

建造平安京的时候它整个城市的格局比较好玩我刚才讲中间有一条跟中国都城一样中间一条朱雀大道是中轴线的然后他把这个城市就分成两半西边称为叫长安

东边称为洛阳后来实际上情况是西边长安这一块街区地势比较低再加上西边有一条大河叫贵川今天还在那时候常常会发生河水泛滥会有些洪水然后就把西边的有些街道房屋淹没或者就是地势比较低慢慢变得不太适合人们居住

所以它后来整个城市的范围就慢慢的向东面扩展如果当年这条朱雀大道是中轴线的话现在差不多成了西边的一个边缘的一条街道换句话说洛阳这部分就是扩大了然后后来长安这个说法就慢慢就没有了而洛阳这部分的称呼概念就被放大了后来京都就被称为洛阳

一开始我刚才讲到 1991 年我第一次到京都去的时候那时候我还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觉得很惊讶到了京都怎么会发现挂了一个牌洛阳某某第几高中很多洛阳地名啊洛阳这个地名啊就洛阳律师协会什么什么我当时吓了一跳 1991 年好像洛阳跟日本没有什么关系嘛怎么也在京都开了一个高中啊怎么这边还有这个律师协会办在京都啊

其实洛阳就只是京都的意思京都就是地级高中的意思刚才说东山奎一他写的画册跟散文册京都以洛来命名的所以科想而知当时其实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还是非常的大

确实难怪就是中国人过去会有一种熟悉感疫情期 2019 年冬冲劫的时候我正好也去了京都和内良然后就特意跑去了唐昭提寺

就是我去唐昭提寺也是因为早年看过《东山葵雨》他就写过一篇长文章就关于唐昭提寺因为当时他被请去给唐昭提寺画那个壁画嘛所以他在待的时间很长跟那个四月的主持也很熟他写了整个唐昭提寺的整个建筑结构和历史我早年就印象很深刻所以上次就特地跑去看了我就总觉得

他写出来应该是一个很辉煌的感觉或者是很壮观但是去了发觉他还仍然是那种日式那种寺庙的感觉还是非常的质朴感觉这是跟我们现在国内那种寺院的布局美学风格都很不一样是这个就后来被称为叫日本画东山奎怡他画的画后来被称为叫日本画

其实日本画这个概念以前是没有的是近代西洋画进来以后也是日本人本民族的意识觉醒然后他们把自己好像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其实日本画在古代也没有也是近代以后才产生的就是您刚才所说的与东山奎宜或者平山玉夫他们这些画作作为代表的然后这些人其实他们对中国情绪都很深

就是在他们的画作里边文字里边都是会对中国有一种皈依感或者怀念感

那么其实说到这个京都或者日本跟中国的关系还不仅仅是在平安京建立以后的事情其实从历史上来讲在建立平安京之前这块地方其实以前有一个地名叫太秦太阳的太秦始皇的秦据说当年是徐父东渡率领三千同南同语为了帮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然后是东渡有一个说法就是东渡的有一部分人就是后来漂流到了日本这个可能性也是完全有的那么这些人其实有一部分人就是后来就移居到了后来平安京这个地方

所以今天那边有一个寺院差不多也是京都最早的寺院之一的叫广隆寺这个据说就是由当年善于酿酒的一个秦九宫建立的跟中国人有关后来就是在京都南部有一个道合神社就是在这个伏西密在福建那个地方

日本的道作文化其实也是跟当年徐福东渡的中国过去的移民是有关的所以他的渊源其实蛮早就是跟中国有发生关系后来以京都为代表的跟中国的文化之间的渊源就很深了您刚才也说了周作人的一个感觉我这边再做一些补充比如说今天的京都佛教的大部分都是跟中国有关的

在京都西北部有一个叫比瑞山的佛教圣地那个是到唐朝的留学生最成和他的弟子跟空海一起到中国来留学的对空海后来是到了长安青龙寺那边学密宗的

这个城没有北上它一直在浙江这个地方主要是在天台山他后来把天台宗带到了日本然后把比瑞山建成一个天台宗的大本山这个严厉是跟中国就有很多深的渊源还有京都的禅宗武山

武山制度也是中国南宋的时候建立的中国的禅宗有武山在中国杭州这一带的静山寺、李颖寺、静慈寺和宁波的阿玉王寺跟天通寺这五个禅宗的寺院在中国南宋时候被列为是最高阁的

后来日本人到南宋时候也有很多僧人到中国来学习也仿造了中国禅宗的武三制度最早是在连昌那个时候已经在连昌时代了但连昌毕竟是个小地方后来这个制度又搬到了京都所以京都今天有很多大的禅宗的寺院都是属于武三之一的所以也是模仿中国的武三制度建立的

还有一个不知道您有没有去过就是应该是比较偏僻一般中国人很少到那边去就是在京都西南郊外有一个叫渝治这个地方就渝治茶很有名渝治抹茶冰淇淋行业比较有名那边其实有一个黄泊中的大本山叫万福寺这比较晚了差不多在 17 世纪中叶的时候有一个在中国福建的和尚叫尹元和尚

隐元是在浙江学佛的他后来就是因日本方面的一艘华裔中国人的邀请率领地址到那边去后来因为对于他的道德学问都很高皇师也好武家也好就邀请他在渝治这地方就开建了一个寺院那个就是叫万福寺万福寺就跟他家乡建立这个寺院的名称是一样的

然后家乡有一座山叫黄泊山他那边就把它称为叫黄泊中就是在禅宗里面又新建了一个黄泊中黄泊中其实在中国都没有什么影响跟势力中国主要是灵气宗跟朝中宗比较大他在那边就建了万夫寺

然后他的弟子带过去了然后他那时候把中国的煎茶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或者是泡的茶就不是抹茶也带到了日本去在这之前在南宋的时候就是日本是连昌时代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和尚叫龙熙

他是把在浙江的中国的这个禅宗里面的灵迹宗然后浙江的茶带到了日本去这就是抹茶这一派所以今天不管是抹茶的茶道也好还是我们今天喝的那个泡的茶的这个叶茶的绿绿里面叫煎茶煎茶道也好

都是在京都形成的所以京都都是日本两种茶的茶道的一个大本营这样的跟中国相关的这种历史的事实真的是数不胜数不胜为举真的可以举出很多很多你说这个我就想起了我上一次去在那个高台寺他有那种茶道的表演确实就是说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会感觉很熟悉呢就是因为他的很多生活方式跟我们远古的记忆还是相关的比方说有一次我是去哪个寺我有点想不起来了就是看到他的寺院的外墙是白色的那上面有瓦然后呢种着几株梅花正好是冬天的时候那个梅花又开了然后白墙还有梅花那种感觉真的就是唐诗里边的意境对对对所以我觉得更多就是

都是一种审美上的一种相关性是没错没错没错对就您觉得像京都就是一直说能展示了整个日本文明的这种魅力和他的机理吗嗯就是说您能讲讲就是说哎京都所展示的这种日本文明的这种核心的东西吗

把日本文明核心的东西把这个因为您刚才反复说到审美其实我个人也是对审美这方面差不多是比较感兴趣一点我一直是比较强调就是我们在看到日本文化或者看到日本文明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是要注重两个点这两个点都非常非常重要一个点就是中国文化或者中国大陆文化

或者是包含在中国形成的中国式的佛教因为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不算中国本土的

但是后来在中国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特别是汉译佛教把当年的泛文或者巴黎文翻译成汉文的佛教的经典后来都传到了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列岛传到了这个越南的北部都很大包括文字啊儒家思想包括道教的一部分的影响特别是比较大的是比如道作文明龙根文明也是完完全全从中国这边传过去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日本文明它的一个基础啊

基本上是东亚大陆文明说的准确一点差不多就是中华文明为它奠定的这个我们必须要看到所以刚才举了很多的关于京都的很多例子也看到了它跟中国文化之间的一个非常密切的一个联系这是我们在观察日本文化或者观察日本文明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一个点另外一个点其实也必须要强调的就是日本后来在平安时代的中后期特别到了后期

他停止了这个潜汤时的派遣基本上停止了跟中国官方之间的往来主要是那个时候中国这个唐代经过了安史治乱以后社会在走下坡路

日本后来就不怎么跟中国官方交往了他就在汲取了中国文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在日本岛国自然环境自然风土在基础上就慢慢衍生发展出了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自己的文明如果它仅仅只是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一支的话

只是受中国影响的话那今天就对日本文化兴趣就没那么大而且研究它的价值也没有那么大就是后来它有自己的东西佛教到了日本后来也变成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包括鲁迦思想也是这样到了日本以后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日本化那么所以从审美上来讲

这个我觉得呢这个日本文化或者日本文明呢它有三大块我个人觉得这个一块呢就是以王公贵族为代表的就是生活在宫廷或者生活在平安京这个世界里边的那它的一个特点呢就是比较雅致

比较纤细 比较精美然后他们这些王公贵族他们生活的这个区域其实都比较有限 比较狭小在这个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些弱点来讲就是比较柔弱这个格局不太大 胸颈没有那么广阔但是他是对于世纪的变化对于文物的鉴赏能力是非常非常的高在日语里面把它称为叫宫家文化就是王公贵族的宫

还有一块就是后来慢慢兴起的武士阶级他们在审美上是比较孔武有力比较张扬比较艳美色彩比较艳艳的世俗气比较充沛的这种武家文化他后来在建筑上也好在其他的绘画上也好其实都表现出来还有一块就是差不多以陈忠为代表的

就是它的特征相对来讲比较空灵一点或者这个日语里面说叫 wabisabi 这种差迹减速为特征的这种佛家文化这个也是很大的一块不管是王公贵族的公家文化武师阶级的武家文化或者是佛家文化

它都信圣于或者说是发祥于京都然后在今天我们说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寺院当年平安京初步建立的时候就已经新建了一个寺院叫东寺当然后来受到很大的破坏了它里面还有残留的一些建筑另外还有跟皇家相关的部分建筑

在我们中国人脑子里边一想起皇家就是金碧辉煌这种感觉你想中国的故宫吧这个也是规模很大多多少少也是有点金碧辉煌这种感觉这个宫墙往往是紫禁城然后差不多都是那种降红色的

黄色的琉璃瓦这种颜色比较多一点或者像西方也是像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那也是非常规模的宏大这个建筑也是非常的精美可是日本的皇室它的审美真的是有点不一样在京都今天还留下了几处都是在江户时代

几乎是 17 到 18 世纪后来慢慢建成的就是皇家的礼工比如说是修学院礼工贵礼工等等几个礼工我都有去看过真的是非常朴素的

简素它是用刻意制造出来的这种简素这种像乡村茅屋这样的一种简素这个其实它是就体现我刚才讲的比较雅致的比较精美的审美眼光另外我们在京都也可以看到西本院室里边有一个堂门那是非常的精闭辉煌啊镶嵌了很多的金的这个色彩在里边而进入了很多繁琐就像那个西方的洛可可风格这样的很细巧很繁琐的

这种也有这是武家的这种审美如果我们还可以在京都可以看到大量这个禅宗的寺院这个禅寺相对来讲就比较朴素十五六世纪以后就慢慢兴起了枯山水这种庭院只有日本独具的具有非常浓重禅意的这种枯山水的庭院在京都今天也是比比皆是所以我觉得这三大块

从审美上来讲公家的 武家的 还有佛家的这三大块差不多就是代表或者展示出了日本文明的一个脉络和它的机灵

您刚才说到我要想起就是我特别喜欢的京都的一个地方叫永关堂感觉就是那个比较偏远一点好像去的人不是那么多我那时候去的时候确实人很少但是它确实是非常的简朴然后舒服就感觉像是一个古代的影视的人当时想陶渊明就应该住在这里的感觉您刚才说到我想到我去高台寺的时候当时它的一个茶屋很有意思就是像小亭子那么大一样但是它上面

盖的都是茅草特别的简朴去那里是因为我当时特别喜欢一本书叫港藏天心那个茶之书当年它是用英文写作然后风名一时相当于像西方传播的这种茶文化嘛

当时他对于茶道的一个定义我也印象很深刻我觉得他也可以视作是对整个日本文化的一个探索他说茶道是一种对不完美的崇拜就是是在你皆知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完美进行了一种温柔的试探

当然讲的有点微妙但是这个感觉呢对于我对日本文化的那种感觉是一致的就是他们都试图在这个有限的世界里边推到一个极致然后获得一种完美的审美上的一种体验我想问一下您最喜欢的京都的地方是哪里那应该是比较多了排前三的前三位的话呢其实我是比较喜欢一个东福寺这个在南面的

南宗寺院的五山之一其实它当年的很多的建筑其实也都被烧毁了现在留存的其实很少但他是后来努力把它就重新复建金珠寺院好看就是在于它的庭院庭院好看这个很重要我这个人是对每一种宗教都抱着一种比较尊重的心理我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信徒既不是基督教的也不是佛教的也不是伊斯兰教的但是我觉得人类这三大宗教

或许还可以包含犹太教应该也是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很高的高度包括西方的基督教的教堂其实也真的是非常精美在东方的话

特别在东亚的话它就主要是佛教佛教通过它的寺院来表现出来的刚才说的东福寺东南西北的东幸福的福这个东福寺京都的南面离开市区稍稍有一点点路但也不是太远我个人比较喜欢还有当时我是在京都大学的时候我是住在一个叫曼书院中国近代有一个和尚叫苏曼书这个曼书院其实很小

与其说它是一个寺院还不如说它是一个庭院

它这里边特别漂亮就是枯山水做得非常的好而具有禅意而且那个地方因为不太有名而且地方又比较偏一点所以一般游客很少到那边去特别是中国游客几乎没有我是居住在修学院离宫里边比较近的地方所以我步行到那边去过好几次有时候就傻傻的在那边外面的廊垣下日本的寺院都是要脱着鞋进去的嘛

整個地板都是很乾淨的就傻傻坐在那裡發呆會發呆半個多小時真的是覺得好像自己跟整個自然會融化在一起這種感覺這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對,我在那個原色京都裡面還寫多過一段我去到東勢

这个东南西北的东啊这个东市我刚才讲这个历史是很悠久他是在平安经的时代就建造后来又损毁后来又重新复建他有离开这个寺院本地另外有一个比较小的一个别院我去的那个时候呢是正好是在 2018 年的冬天吧一月份那个时候我已经在京都大了半年以后我回去回去后来我自己又去游历

也是一个人在那边然后就是差不多也是没有人也是坐在室内的茶室里边也是榻榻米的席地而坐然后又面对的一些古画

室内一个小小的空间京都人往往就把它称为叫 tsuboniva 叫平亭以前建筑命迹一平两平的平就 3.33 平方米一平等于然后等于是只有三四个平方米的一个空间里边它可以营造出一个非常有产意的小小的一个庭院我就面对很小的一个庭院又面对这些古画一个人坐在榻榻米上

也是发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我就觉得一个人是在这种氛围里边有一段时间让你发呆让你好像在沉思好像又是什么也都不想这种状态其实是非常棒的所以我对这样的地方我个人是比较喜欢

当然大家都会去打卡的清水寺当然也是很好的地方特别清水寺出来那边就有二年版三年版这些有坡度的石板路两边有很多小店这也是很有氛围那么为什么我没有排在我特别喜欢的行列里边不是说建筑不好

这个地方不好而是游人太多任何好的地方游人一多以后啊整个氛围我会受到破坏所以我在京都后来半年的时间里边我宁可会去一些那边那些不是太出名的游客非常稀少的这个地方包括那个还有一个在寓所北边

也是在京都比较有名的一所大学叫同志社大学北边也是武山之一的叫香国寺它也受到了比较大的破坏但今天还有很好的建筑在流传在那里寺院的格局也非常棒而且在整个寺院的一个东北角里边有一个美术馆叫成天阁美术馆这里边经常会有一些非常好的美术作品的展出这也是我在京都期间有时候经常会一个人到那边去转的

这个一个理由差不多是比较喜欢的地方其实还蛮多的好您说这些地方我都没去过下次就可以去了比较小众的相对比较小众的对这些去的都是什么金格斯银格斯平安神宫清水寺什么寓所就是大家都去打

看啊,这一千千到处都是我们中国人去玩。对对对,我看到很多游客我赶紧就逃跑,这个我就这个感觉就没有了,这个找不到。但您刚才就是描述的这种,就是去到这种比较安静的地方,就静静的感受周围的环境,所贴人合一的感觉啊,这个我觉得可能也是特别适合京都这个城市的,就适合一个人去独自去慢慢的走,慢慢的看啊。

肝臟、脊部、作業、心、胖、腰、腹、身體、腎、腎、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肝

三百三亡大古迟汉雅原

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大義

阿们

全心に無色 傷口未足 無限界來死無意識 皆無無妙 約無無妙人來死無老死 悪無老死 人無苦衛衆滅 動無智 悪無徳 無常土大災 太高深無意一切天三世 生物

中文字幕提供

我只想要看你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