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4 #和杨早聊天 1937年的青年们如何治疗精神内耗

Vol.4 #和杨早聊天 1937年的青年们如何治疗精神内耗

2023/4/22
logo of podcast 历史学人

历史学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早
Topics
杨早:西南联大西迁是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也是对中国边疆的挖掘,丰富了中国的图谱。联大在蒙自建分校是偶然事件,因滇越铁路通车后蒙自衰落,空置房屋得以利用。联大在战乱中坚持下来很不容易,这与学校的韧性、蒋梦麟的领导和清华的经费支持有关。联大对当地生活方式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在饮食卫生习惯、招收女生的中学出现以及男女同校等方面。联大时期,学生经历了艰苦的条件,展现了他们的毅力和韧性,也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联大的老师和学生在学术中投入了很多个人体验和志向,这使得学术有魅力和生命力,也具有疗愈精神内耗的作用。 杨早:西南联大的学生,经过长途跋涉和层层筛选,最终留下来的都是身体素质较好的人。他们经历了艰苦的条件,展现了他们的毅力和韧性。联大时期,学生们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和各种困难,但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杨早:西南联大的回忆中,往往会加入滤镜,美化当时的经历。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美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当时的困难和挑战。联大的坚持和成功,正是因为它克服了这些困难。联大对青年人的意义在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坚持了下来。他们对文化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他们的理想是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的,不是空中楼阁。 庄秋水:本期节目邀请杨早分享重走西南联大关键地点的见闻,探讨西南联大西迁的历史意义和对青年人的影响。 许志远:西南联大西迁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对中国的边疆或者是偏僻地方的一个挖掘史,他们对这些地方的挖掘调查研究其实就是丰富了整个中国的图谱。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了西南联大在蒙自建立分校的偶然性,以及蒙自因滇越铁路的修建而衰落,反而促成了联大分校建立的有趣现象。同时,也比较了昆明和成都的洋气程度,并探讨了联大对当地生活方式的影响。
  •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建立纯属偶然,源于蒋梦麟与一位教授朋友的谈话。
  • 滇越铁路的修建导致蒙自衰落,反而为联大提供了空置的房屋。
  • 联大的存在对蒙自当地生活方式,特别是女性着装和卫生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
  • 昆明因滇越铁路的修建,比成都更加开放和西方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过去与未来一样崭新我是许志远欢迎收听历史学人播客我们将探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以及生活在历史中的个体的无穷的可能性一生四千年无常忘却

整个大学内迁西迁的历史它本身就是一个对中国的边疆或者是偏僻地方的一个挖掘史他们对这些地方的挖掘调查研究其实就是丰富了整个中国的图谱我有一次就问他我说为什么你当时可以做研究生呢是因为你更好学吗他说不是他说是因为我们家条件比较好我能吃牛肉

能吃牛肉就可以读研究生不能吃牛肉就只好不休息找工作就是这样这么简单因为联大伙食不交钱但是很差就是特别差就是年轻人是吃不饱的

你现在回头看年大的那个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你都会发现他们在学术里面投入了很多的个人的体验和个人的志向在里面这也是他们的学术学术有魅力和长久有生命力的地方它同时也是一种疗愈怎么治好精神内耗就是要靠这种把你放在历史长河里面跟古人对话跟所有整个延续了这么多年的那么多千年的一个文化文明的对话当中去获得你自己的个人的存在感

各位听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由单向街基金会和历史学人联合推出的博客历史学人我是庄秋水今天我请到了我的朋友杨枣大家好我是杨枣

杨早在前段时间去了门字啊长沙就相当于走了一遍当时新南联大的时候的一些关键的地点所以我就特别想让杨早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在重走这些地点的时候一些非常有趣的见闻嗯对大家知道的

杨潇有一本《从走》在道路和河流上什么的公路上那本书这次我去呢其实主要是想关注一下以前可能年大史上面不是那么明显的一个地方比如说蒙字蒙字 1938 年的五月份他们在那建了一个分校文法学院对吧就是当时的文学院法学院那法学院人很少就只有一个老师所以那个经常被忽略但主要是文学院

那么一批文学院的师生从昆明再到蒙自待了一个学期然后就离开了说到蒙自我可以插一句就是说为什么会当时选择去蒙自其实是个特别偶然的我看过一个说法就是说当时北大的校长蒋孟林他在昆明碰到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他新南联大教授的一个朋友

因为知道他们在找地方嘛说空民放不下那么多人然后就说门子这个地方有铁路而且以前它曾经是有海关它有很多空置的房子所以贾梦玲去看了一下然后就决定搬去门子就非常偶然性啊

其实像联大我们说他流亡大学是吧以前一部电影刘子峰他们演的叫流亡大学讲的就是联大其实新南大那个流亡两个字真是没有白叫他其实一直在仓皇当中比如说一开始到长沙然后就想定了去昆明又为什么不去重庆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选择为什么去昆明而不是去中兴重庆

然后去了昆明以后然后他们又去蒙自建分校在四川的旭永也建了分校甚至有段时间很强烈的有人要求说是迁到四川去其实它一直波动不定包括在昆明也是这样先是找地建房子建铁皮房子没有钱逼着梁思成和林徽因去设计这样一个特别简陋的房子

在我们看来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这么重大的事项其实它有很多的随机性它有很多不确定的时候并不是说一开始就设计好了想好了我有一个规划要怎么着常常是随着情况在改变而且你想想北大 清华 南开这三个学校凑一块来建一个学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没有那么强的印象但是对于老师来说你想想大家都凑一块这个事情会不会特别的难搞啊

其中有一段史料我到蒙兹时候我后来发现了就是钱穆写的当蒋孟林到蒙兹视察的时候然后北大的师生就欢迎他因为蒋孟林不是北大校长吗然后在这个会上就开始唠就说为什么现在这个联大都是清华的人做主为什么都是院长也是清华的什么清写清华的北大的被靠后的是吧因为这里有个背景就是本来联大的文学院院长是定的是胡适但是胡适呢因为在美国当大使所以就一直没有回来然后呢就让这个冯友兰代院长

带着带着就实受了就一直当院长了北大人就很不爽就为什么本来定的是我们北大的胡适现在他不回来我们带着个北大人不行吗唐总统不行吗对吧为什么要找冯格兰而且还这么确定这几个关键的位置后来全是清华的所以他们就当时就将蒋文提出来说我们要独立北大独立北大不要跟清华搞了一块我们要拉开来看

然后我看他们史料我就笑的要死为什么笑的要死因为你要知道就是自从搬到长沙以后国民政府对北大南开这两个学校的经费是断绝的

对 联大主要考的是清华的经费在支撑你凭什么独立你独立以后你去哪里搞没钱所以为什么让梅雨琪坐镇昆明其实也是有她的考量的就是因为梅雨琪她是清华的清华一开始占主导地位不是没有原因的但这个怨气确实一直在很多老师失声心中没有熄灭到了抗战胜利之后复原的时候然后他们就发起了一个反蒋运动反正蒋就是蒋栋梨就

他们认为蒋茉莲在这个过程当中放弦如笑就没有好好的为北大争取利益所以希望能够换一个校长事实上就是一直都是在美一期在主持蒋茉莲很多时间都是在重庆所以连大其实能够维持下来很不容易大家可能不了解像西北联大也是组织了就在兰州但是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当然像华西华国五大学那种它是本身有一个教会背景它又不一样

像这个联大蒋某林说句话他说我不管事就是我的贡献对他的张某林在重庆不回去让我们一起一个人就对了不然你那个一国三公是吧多头政治这个需要怎么维持

所以这是我特别感慨的一点还有另外就是这次去蒙自蒙自是真舒服蒙自的南湖就是让陈云雀想起了世差海好多人想起世差海然后海关那个地方也让人想起了公子厅就是清华公子厅的感觉和堂的感觉都出来了所以地方确实好以至于 8 月份他们决定说搬回昆明昆明的地方够了我们搬回去以后还有 8 个教授留下来过暑假

他们去把法国医院的房子租下来蒙字那个地方事实上本来就是算是一个避暑圣地是当年的在越南的法国人好像蛮愿意去那一块避暑的所以修了很多房子蒙字情况不一样蒙字情况这样子的这里说下也很巧蒙字它本来是很重要它是海关在那里为什么海关在那里就是因为它是在红河边上它的航运方面它有海关

但是为什么后来又衰落了以至于这房子会拿来租给联大呢就是因为我刚才说的滇越铁路通了滇越铁路通了以后它经过的站点不再蒙字了

在碧色寨然后再到蒙字其实铁路也还有 35 分钟因此蒙字就衰落了对就搬走了不但是铁路也陷了对所以他为什么那么多空房子就是因为他蒙字整个衰落了他的衰落反而成就了联大分校的建立这点是很有意思的就是滇越铁路那个因为以前我在滇越铁路了解不过多这次去了也坐了小火车也看到了资料我发现这个铁路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

可以说是奇迹吧人家说是世界奇迹之一你说起来我想起来我以前读过云南的一个诗人叫于坚他好像写过关于滇远铁路的文章就是他曾经确实在工程史上也是蛮有创建的云南很多作家都写过滇远铁路但这个事儿有点传不出来就是在于大家其实体会不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因为它是法国人建的大家肯定会有一些那种民族情绪在里面但是

滇越体育建立实际上把云南的现代化提高了就是提前了 50 年以上那你现在去门子关于西南联大能感觉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吗因为全国都在重视文旅所以蒙自做红河洲他首府他也在推那么联大是他们重推的一个项目所以他现在尽量在恢复当年的这些用途比如说海关 海关旧址他一般是海关旧址同时也是联大的教室旧址比如说哥鲁士洋行他同时又是联大的纪念馆

然后比如说周伯熙的房子当时是借给连大的女生做宿舍的他不能把它作为女生宿舍来展览它就变成一个传统文化博物馆但是还是保留和展出了所以应该说蒙自保留的比较完整的连大的这个

就当时连大的当时的一些生活教学场景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挺有意思我们可以从比如说从女生楼走过去走到教室我测了一下 1.2 公里就是要穿过但是因为晚上晚自习回来的时候比较麻烦所以当时是学校有 10 个校景

陪着他们走而且旁边还住了一支 40 人的保安队随时准备支援因为确实有很多雷达老师和学生比如叶普森你知道那个对 威廉·叶普森当时的就是英国诗人他多次在蒙兹被抢劫我们现在感觉不出来还有人问我说为什么让女生住的比男生远呢是不是歧视女性其实不是因为女生住的地方是在城里面

就相对安全一些对男生是住在城外面虽然他是靠着城边但毕竟他是城外面教师和学生都住在城外面所以这个城墙的实际上保护女生因为确实当时就有女生被抢或者被调戏这种事情也是都是有的我觉得关于门字为什么大家会应该记得它呢是因为可以说门字贡谢了整个抗战尤其是新南联大校史上最有名的一句诗就是陈云雀写的那个南湖

有一连应该很多人都听过它叫南渡自营丝网市北归端孔带来声陈俊先生当时有多么的悲观他很悲观他就说哪年哪月我才能离开这里虽然南湖的风景很美现在南湖还在吗还在南湖其实很漂亮然后很多人不知道他南湖中间有个岛岛上面有文艺多的塑像朱子清的蒙字杂技到处都是然后大家可能不知道蒙字它是过桥米县的发源地

所以那个过桥那个传说也就是从那来的就是有个秀才娘子每天就带着饭去给劳工送饭然后这个饭要凉所以她就把它变成了木鱼馅所以蒙字是个很好玩的一个小城我觉得就是说我们就选蒙字做一个入手点非常有意思就是因为虽然理人大在那里的时间很短但是它那种未来的代表着文明的生活方式包括的这种教育对当地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我记得就是说其实当地人一开始对他们的这种反感还是挺强的比如说尤其他们难以接受这个女生穿旗袍还有男女情侣要出去要被暴打因为女生是这样的就是很多女生她们从香港然后到海防再到河内但河内她们发现这个当时很便宜越南币很便宜所以她们就大肆的 shopping 了一番所以人人都是戴着那种花里胡哨的就是带有异国情调的这种衣服

但带到蒙字去然后穿出来就很多人接受不了因为在他们去之前蒙字的这些姑娘新嫁娘什么的他们上街是要蒙面的现在来了一帮人就是一帮女生走来走去摸灯对摸灯你知道吗就是蒙字和昆明县都有一种烤的卖饼以前就有就被叫做摸灯吧吧

就来自新年大的女生对就是来自那个女生就是他们叫摸灯昆明人蒙自人都叫那些女学生叫摸灯所以才摸灯吧吧就是很好玩这个东西然后后来就是因为衣服的原因就很多人提意见

很多人提意见以后最后美羽西不得不下令说这个大家要谨慎一点对最好英南市离南部就好了不要太多的奇装异服挺多这个是挺多的对就是当时他们到门次可能就是有点像说当时的西方人到这个美洲大陆那种感觉这是一个非常蛮荒的未开化之地的那种感觉啊

但是其实说这一点我们还是要不能说感谢但是确实要就是法国人在云南的这种作为它实际上打开了一扇窗我们现在包括现在不知道你比较过没有我觉得昆明比成都要扬起我没怎么去过昆明只是路过一次所以不太了解昆明的咖啡馆什么的挺多但是成都就是川川乡是吧就是那种很本地的其实我觉得就在于法国人在那边的一个介入因为本来云南肯定是比成都要更加大更加内陆对吧

更加的闭塞的但是就是因为有滇越铁路这条路的打入所以整个云南的那个地方开放了我还记得汪登奇写过说抗战时候的云南相当于四川的殖民地主要是指货品的运入啊什么的农产品但实际上从风气来说其实昆明比都要更加的西方化嗯

对就是说其实你说到底对当地的人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对他们影响最深远的其实就是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当时连大的学生

出去吃饭在当地吃过浇米线看到当地人就那些苍蝇飞来飞去当地人习以为常然后他们认为这不卫生当地人就直接吃了说你看没什么不卫生可以吃的他说饭苍蝇所以没关系对没有关系但是后来就是经过他们持续不断的抗议表达了说这也是不卫生的然后后来当地人也学会了比方他用他那个饭会遮一下会凉布罩一下这个是连大流传下来的一个

还有一个就是说在他们去之前其实当地女孩子是无法接受教育的没法上学但是后来你看他们待了那么短的时间之后后来当地就出现了这种招收女生的这种中学而且男女同校你看这个看起来不怎么样实际上它这个跨越是非常大的对这里要说到一点就是大家不是那么的去想象当一个大学搬到内地然后在那里待了几年以后他跟当地的这种

民众教育发生的关系说一个好玩的事就是大家都知道一个义事说抛鸡包的时候大家都跑然后刘文典看到沈同文跑就很生气说我要被炸死的话中国就没有人这样装死了沈同文跑什么跑

对大家都知道很多关于这样的意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意识背后是什么意思就是沈从文假如不是到昆明他能够到联大当老师吗他是杨振生介绍的杨振生的儿子有一次走到游泳池边上听到一个人他发牢骚说杨振生这个人真是任用私人引进了什么玩意儿都是像沈从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吗说说话的人是谁呢

木旦对当时很多人其实对沈从文是有意见的但是问题是在于我们要想一想沈从文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的这个人是怎么进的联大这里有说到刚才我把话题给你扯回来了这里还再澄清一个误会很多人说汪登奇去昆明考联大是因为沈从文其实不可能因为汪登奇去联大的时候沈从文还没有进联大的

就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会在联大治教他怎么可能奔着沈从文去呢沈从文能够进联大其实就是因为先是他跟杨振生在昆明编小学课本然后联大设了一个什么师范学院这个师范学院是为什么设的这是现在的云南师大但是这为什么会设呢这就是师范学院这是为了联大要回馈当地

我到你们来占你的地吃你的米用你们的水用你们的钱现在我需要有一个回馈培养一下你们的教师提高教育水平让你们能够延续下去所以就留在这里才会说云南师大这个事情的流传其实当时基本上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

我研究过一段浙大的遵义七年这七年浙大从一个二流学校发展成了国内的一流高校反过来他们也影响到遵义的整个教育水平我去贵州他们说遵义现在高考成绩还是省内签盟跟当时有关系这就是中兴向边缘的一个这种离散对中兴来说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可能

但是对边疆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这就让我想起说以前韩玉到了潮州对吧苏东坡去了海南如果没有那么多贬责的陆南区的柳州那么其实很多那种山野之地它是得不到资扬的所以抗战大学内迁这个事情就是因为以前的抗战前我们的教育成就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东南沿海那么这些内迁东南沿海和大城市对内迁其实是将教育资源平衡然后西南西北这些地方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能够见到更好的老师这个其实是对我记得当时很多教授因为后来就是发了工资也没法全就没法生活也不活一家人就很多人又去中学兼课对这样你想想都是

可能是中国当时最顶级教授然后去教当地的小孩对当地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缘所以扑出去了所以说这算是抗战的一个变动带来了一个我们不说好还是坏因为这个东西说它好好像有点把悲剧当喜剧看了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确实是造成了中国教育结构的变化

其实对于当时的青年人来说在这种国破山河在在当时这么一个情况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大家都知道说当年一开始是在长沙大概是 1937 年 11 月吧长沙临时大学建立了当时以为可以在长沙待下去但没想到后来很快就其实就变了就又要继续内迁当时从长沙去空明是有几条路线对吧对有三条路线

一条就是重奏里面说的他们有个步行团通过湖南贵州到云南乡间田大概走着两个多月这个其实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训练因为我们看围城你就知道这些上海的这些人然后去内地他多么的不习惯和多么的大惊小怪的

他们也是这帮沿海和大城市的学生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步行到昆明用我们现代话说他就是很好的一个国情的了解调查和训练这个就会对于后来的人来说有一个很大的作用

那么第二条就是稍微生气不太好的就从广西然后再到贵州再到云南这样一条路那还有一条就是有杨乙后来王登奇他们走的那条路就是从上海坐船到香港香港再换船到海防海防再往北走河内然后滴湾铁路一直到昆明这三条路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我自己走过以后我有个体会就是你知道有个纪录片叫 90 后吗对知道 90 后其实是反映先年大的他为什么叫 90 后有个说法我假想不起来因为当时采访的这些年大的这些先辈们都过了 90 岁了都 90 岁以上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年大的这些同学会有那么多 90 岁以上的像王子杰这样 70 多岁去世都算是夭寿了当年他们经历过历练了不是我觉得是被筛选过的

那个时候的人你要是身体不好一直不坚你都根本就不会到联大去上学你想想你本来是北京上海的人然后你通过千辛万苦然后自己要跑过去对然后跑到联大去然后游路又断了家里又不寄钱来你在那边就是干各种事比如说昆明中午要放炮放一声武炮这个事后来也是联大学生干的联大学生可以说什么都干

刚去的时候还比较光鲜后来那个袍子破了也没办法拿一个绳子一扎他也不会缝就男生然后就只能捆绳子一扎扎个洞把扎起来就能活下去对当时很多人是夏天去的可能啥东西都没带就穿着夏天的衣服然后到了结果长沙的冬天还很冷那怎么办后来学校都被迫给他没有发衣服要不大家会冷死大一到晚上一个也就成了毯子

反过来也有笑话就是到昆明以后昆明不是春晨吗北方学生接到既然棉袍反正穿不住直接从邮局取出来马上就上街就卖了卖了就吃一顿把它吃完了

所以就很多的故事还有包括像罗兆武他的回忆里面说到他的同学里面有人是一年时间才走到从河南到昆明走了一年时间因为路上就是没钱了真的是步行关键是他没钱了他就打工打工攒了钱又往前走一步就是一边打工一边走走了一年才走到昆明上联大的

所以这样一批人实际上已经被层层筛选过了包括他们从长沙去空民这一段路程这些学生也是要体检你身体不行人家就直接刷掉了怕你路上耽误别人的时间所以经过这么一层筛选然后加进的问题然后什么的问题最后又从军的找了一批人总之就是剩下的人应该都是得着体都很健全的人了对我看联大的历史就是这个旅行团就是呃

香天田这个旅行团其实在连大的校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就不后来的高年级他们去了之后变成高年级了嘛还穿的就是像我们的文化衫他们是一个衬衫后边还显着这个香天田旅行团他们很自豪对非常的自豪这是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嘛

对他就是以前可能四体不清无辜不分的这些学生很多人可能出生也很好结果经过了他们第一次穿越了这种内地然后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就是从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都特别大的我以前我导师的导师是中大的吴红松先生他是比王登奇高一届其实就是杨宇他们那一届然后他后来读了研究生

我有一次就问他我说为什么你当时可以做研究生呢是因为你更好学吗他说不是他说是因为我们家条件比较好我能吃牛肉

能吃牛肉就可以读研究生不能吃牛肉就只好休息找工作就是这样这么简单因为联大伙食不交钱但是很差特别差年轻人是吃不饱的对在长沙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些学生可能只能靠吃红薯来卫生就非常的穷但是旅行团还不错是因为有属于薄的经费对报道上说为了旅行团政府花了 2 万多元 2 万多元不小当时很大

下一笔对因为 5 块钱买一袋米那你 2 万多块钱可以买多少米了所以当时其实对这批人也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一路都被称作是国宝因为要激励人要激励大家的这个所谓的学歌不错将来就是未来中国的界深还要靠这批人我看他们其实一路上也是做了很多事情包括相当于一个实地的去研究了植物学家可能去

采集植物 工程学家采集工程标本社会学系的人可能去调研农村的状况经济学家去做数据统计其实当时相当于一个田野调查各系的一个田野调查但如果说这个还是一个实验和开端的话那么其实刚才我们说到整个大学内迁西迁的历史它本身就是一个对中国的边疆或者是偏僻地方的一个挖掘史

你像李安宅先生在藏区做的调查你像赛金花的先生在京津大学他主持的对西南地区的农业的调查还有你像比如说陆丰龙我们知道云南陆丰龙就是在联大的主持下发掘出来的包括所有的这些东西他们对这些地方的挖掘调查研究其实就是丰富了整个中国的突破

在此之前大家不知道的你比如说说到这个我想起来其实它可以应该纳入到广义的 30 年代开始的发泄西部的大行动里边因为 30 年代包括像良友杂志 申报他们有很多这种发泄西部的这种像采风团一样就派摄影记者一些记者去调研整个西部我还可以再往前推因为我一直讲过 1912 年

然后突然发现西藏新疆还有蒙古都受到了威胁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说这些地方我们还不了解陈豹上才开始介绍西藏介绍新疆的各种情况

我觉得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家才开始就是内地的或者说这种发达地区的人才开始意识到我们是同一个国度我们需要彼此了解所以这个潮流才慢慢的开始就是到了五四以后说到民间去这个潮流出来以后知识分子对这种比如说妙宏山调查也是属于其中然后你说的西部考察在内然后随着整个国内的战争局势的变化也是推动和促进了这样一个思潮

所以我们现在看这个问题的话有的时候换一个角度会看到一些更多不同的东西

写《战争与革命》中的新南联大那本书就是一个美国人中文名字叫《伊德强》所以他说新南联大的历史不仅仅是政治史 革命史同时也是知识史这样你就容易从这个角度去了解当时他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但你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青年史首先大学的以前比如延安为标志很多人都是脱离家庭过来的那么他们在回去的时候这个家庭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变成说他们本身就是第一代在经历过战后被改变的一堆年轻人我们经常喜欢说战后潮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都会出现战后潮其实联大的这些青年人和别的大小企业这些年轻人他们就第一批战后的这种经受着变化的年轻人或者是在战后这种

熔炉对呀所以你说你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们的那个时尚吧有时候会偏比如说之前会更强调昆明的学生运动这方面的东西但是现在呢可能又过多的强调了后来联大的这种科技啊或什么的人才联大的教授们对然后就开始想象他们的时候呢就会出现偏差比如说可能王登奇很重要王登奇因为他的跑警报啊然后泡茶馆啊这几篇文章让人看到了这个联大当时学生里面的这种趣味和闲适

但是并不是都像他那样其实也有很多比如说像董毅董毅写的这部《新城的脚步》他想反映了当时联大里面的革命青年是怎么样跟当地人打成一片然后怎么样去做这种攻读然后启蒙然后发展革命的这种火苗

这些面向都是存在的对包括像杨振宁他会说他对物理的整个兴趣都是在联大期间在空明的时候建立的对啊他就是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层面去认识这个新南联大但杨振宁可是当时的明星来的时候就已经很震动因为他父亲也是教授然后他来的时候大家就觉得杨振宁很了不起所以到处都是迷妹们就是那种感觉学术明星对他是个年轻中的明星的人物

对我觉得你刚才说的这一点就是说其实因为我的关注点也是在就是当时的青年人来怎么度过这么艰难的时刻因为他们当时的处境是真的是非常非常难这些年轻人可能最后很多人跟家庭失去了联系他就完全没有家庭的支援了那他首先就面临这个经济上的严重的压力就像刚才说的在长沙领大的时期很多人可能一天就吃点红薯来为生

像年大书写里面就是这种文学书写里面最有名的一个王登奇一个是陆桥吴纳纳孙就是写《欧阳歌》的作者意思就是他们俩都不由自主地把这个回忆加了滤镜比如说陆桥就说我的作品里面不出现物价

我不写物价反正物价是一日飞涨我都知道但是我要写那么美的青春的时候我就不要把物价用所有东西来干扰它然后王登奇其实也是写了很多这种吃或者当时油丸我都很奇怪我说他哪有那么多钱去吃

其实我后来想想应该是早期他早期游路还比较正常的时候他去那然后大家钱还比较顺手的时候可能吃的家里借的钱还能收到的可能昆明的美食吃的比较多后来就真的很惨了后来经常就是说连被子都没有躺在一个桌子上然后盖个床单这样过日子常有的事连大一业以后他在建国中学当老师的时候他们就去逮那种虫子那种灰狄虫逮过来以后把它爆炒了以后炒着吃然后我那时候说话很好玩他说味道有点像油爆虾但是

但是如果有一盘油爆虾我绝不吃这玩意儿

就是就没办法就是苦同作乐真的是吃苦吃苦对包括像吴密当时他们留下的都是这种很好的朋友他建立史社对吧因为他是红迷嘛建立了一个史社后来就是有一个饭馆什么叫萧香馆萧香馆对他就非常的生气觉得这个玷污了他心目中神圣之地就是后来我们现在回看这个新南联大的历史都是被这种各种意识或者八卦嗯

吸引了我大部分人的目光但是真的是从青年人的角度看你觉得它对于青年人的意义在哪里或者说对我们今天的青年人感觉有什么样的可以关注的点就是第一连大就是它本身它确实树立了一个形象比如说为什么

汪登奇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高游那边地区的他不是没有离开过他去江阴读高中但他却没有走出去过他为什么会毅然决然的下决定要那么远的路而且在上海还买不到船票拿不到护照就托他小姑去找人要了一个名片上面很大一个名片上面写三个字黄金融

靠那个名片他才能够买到船票和办护照才能够到香港还真管用对 当然有用了对吧人家那个名片一个条子就才能跑为什么费那么大劲呢我觉得他内心就是有个想法就是我需要去找这样一条路去走向一个我自己可以去寻求的一个未来我经常想路上经常想就是当时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就是背井离乡不远千里的到西南去寻找这个东西呢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个信心呢因为这个时候国破山河在这么夸张的情况下你去那边本身就是有一个象征意义的其实代表了一种追寻那个时候有的人去西南有的人去沿岸总之他们都是年轻人他们有这样一个追求但这个追求在那么一个艰苦的环境里面其实是很难得的

对包括咱们刚才说到这个乡亲铁这个旅行团里过程中也非常的简单我就我看过那个大致的资料啊就包括他们比方在湘西他们会碰到土匪嗯然后还有黑当黑社会他要跟提前跟黑社会接洽说我们这一帮学生我们不是武装人员虽然他们也有携带武器的人来保护啊

包括他们也有双方在交战他们会躲起来这样的有很多次经历可能很多人都担心性命不保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而且尤其经常是可能睡在寺庙里还算好的经常就没地方睡可能就随便就是野味睡你要想想说你那种艰苦条件如果你没有一个热血没有一个信念你是撑不下去

因为有的时候年轻人的这种评判苛刻但是很好玩比如刚才说到牡丹的这个是吧他们觉得沈从文不配对你说到牡丹我想起关于牡丹的意思因为牡丹也参与当时他是清华卫文系的嘛对那当时他是一个艺师就是说他带了一本小的这个《英汉诗典》对对

然后背完一页就把那一页撕掉然后还没到空明的时候这本书词典已经没了因为他背完了对但是后来贺明度的牡丹当了助教然后后来去了野人山他那个经历也是很学的我现在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事就是年轻人对老一辈的批判就是五思精神其实也是一直没有断最好玩的是一个事情就是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教授也吃不上饭对吧除了土木希的教授土木希教授给美军设计机场还可以挣到不少钱理科还可以

可以去做项目包括生物系的人他养养花让太太早上去卖也可以还可以喝鸡汤你还记得是大学校长夫人是梅姬的太太吗去摆摊对 梅姬的太太发起几个教授来做一个膏叫得胜膏去卖

而且我看皇上里面还写到蒋孟林太太还介绍了你拿女生去陪美军跳舞 4 个美元一个小时 4 美元对所以你现在就现在对啊你现在有些事情真的不好说文艺多有个事你知道文艺多在那个时候穷困潦倒所以说后来大家就推举他因为他的美术功底很好他很会撰课他有个人刻字的就是刻印的润力发在报上很多人帮他背书文艺多教授现在愿意刻章比如说给新婚夫妇刻一顿名章多少钱多少钱

就当时他们不管从老师到学生都是想尽了办法去谋生这件事情但你知道文艺多的儿子应该是文立赫吧怎么是去质问文艺多的他质问文艺多他说你这样做是不是发国难财

我一诺我愿意对我愿意说我要永远记住你这些话对 青年人总是对你会发现青年人他就是对他就是对那种纯粹的向往他有一种强烈的但这个东西同时也是好事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向往的话对 没有这个热血他也无法挺过那么艰难的他们甚至可以带动老一辈的先生能够撑得下去所以为什么这个事情会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那么的

有意思也那么的光荣和那么的有价值就在于他其实真的大家靠一腔热血然后能够把这这八年七年能够撑下来真的不容易所以我觉得对于新年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对信仰的坚持

不管怎么说就让他们一直走下去包括他们后来之所以还能留下那么多 90 后也是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会遭受很多的横溺很多的磨难但是他们能够撑下来为什么其实我都试过了这么惨的日子我都试过了我都见过了

汪曾琦说他真正的开始对文学的有意义因为他那时候很颓废他那个看萨特看多了很虚无非常虚无对他就是那种恶心然后存在不对他有一次他跟朋友走出这个校门的时候就看到对面的草丛里面就是一个士兵躺在那死了然后看着天他就突然想起了一句诗就是说他眼中绝不只是天空然后旁边的朋友就跟他说像这样的情况你们搞文学的人要负责

然后这个对他影响很大他突然感觉到他对这个事件是有责任的对这些苦难他可以用他的这种文选用以文选的方式记录这些对所以我觉得汪德西从一个虚无者一者然后后来到上海要自杀找个工作要自杀一直下来他慢慢可以成为一个讲究随遇而安的喜欢人间送小温的一个作家其实这样一些经历对他就非常有好处的因为你建立过死亡建立过苦难然后建立过所有的这些东西你对于人生的反思你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所以其实我觉得西南联大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神话也是有它很大的一个道理的因为那一代的青年人他所经历的是此前和此后的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过的

包括像木旦他后来留下来做老师后来他又参加了当时的去缅甸入缅大队站对他参军了之后去做翻译官然后去野人山写了一些诗歌然后他在野人山的经历是非常非常的惨非常的可怕他有一集首诗显得我印象也很深刻我记得他说他们分担了中国的责任

但汪振西不是说后来有个作家其实我们现在不知道那个作家是谁他到美国去然后美国人就问他说为什么联大八年毕业的人才超过了北大清华南开战前 30 年人才的总和他说了两个字就是自由回头说我们说联大还有意义就在于他选择了远离中央地区就不在重庆而去了昆明这个决定据说是蒋莫林做出来的蒋莫林当时是教育部的

副部长他其实深知如果你放在重庆的话会很麻烦所以他有很多处理对他也难以逃脱教育部对大学的控制教育部曾经四次致电联大要求他改用同篇教材联大全部拒绝联大一直拒绝冯永兰写了一个回信就是说我们不能够按照你来办的你们教育部这些人以前都是我们的同事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你们现在当了官以后你们来这样命令我们我们

很难接受就是有这么一个他走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其实就是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度包括了有人问王登奇说你干嘛要去读联大你为什么不去重庆考中央大学你不去哪里考什么大学其实作为文化性格来说可能像齐鲁或者燕京或者像金陵跟江南那边的齐鲁性格会更加的契合当然王登奇的回答就是说因为他觉得主要是北大了他觉得北方的学校比较吊儿郎当就比较自由他觉得他是追求这种吊儿郎当去的

所以其实当时联大的三个校直接校分也很不一样像南 K 他就比较严谨是有纪律北大就是说真的是对清华是另外一配其实清华当时也是比较有个性的

所以其实中间三校之间是有很多做管理的人就很难上千节旅行团的带队的就是一个男 K 叫黄义生这一 K 是大家骂他结尾也骂他就很难做据说那个教授其实很不错的很方正的一个人但是被学生骂得要死方正你在北大就非常不讨好

后来我还问过王曾琦的儿女我说她后来是校庆跟谁过因为你知道这个年大后来就分开了大家各自有比如说有校友会有什么的她说她还是跟北大其实我觉得她就真的是比较喜欢那种自由的风格她比较喜欢跟北大这帮校友一起过她的朋友朱德西李荣都在北大任教

对 就是后来莲娜成为一个神话也就是跟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关系我记得就冯友兰她说嘛她就是当时说我们遭遇了以南宋同样的命运被异族驱赶到了南方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群体中就是哲学家呀作家和学者聚集一堂

这种确实也是非常难的比方说像各个系的人能够那么融合在一起可能在原本在大学里你各个系就是壁垒分明可能系跟系直接就很隔离的但是在联大那种环境下不

不同的系列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很亲近的老师也是还有机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东西老师也是他们那个是两成的习惯就是老师之间会互相听课这个以前不会以前在比如在北京或者在天津在上海就是大家看完课就回去了就是一个知识的一个售卖的问题但是现在不一样因为大家都聚在一起大家反正已经是这种战乱期间了我们做不了什么事情所以大家就是互相听课的风气非常甚

包括老舍啊包括几个人他们去那个巴金他们去昏迷的时候就是轮流讲课然后所有人都会来听讲就那种气氛反而制造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这种战时氛围

这是平时的大学里面是没有的对平时大学没有这种氛围因为它会散掉它会被更多人诱惑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就像你想牧代后来他是地质系转到了卫文系很多学生我估计转系的应该也有很多或者是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理科的也可能对文科的感兴趣可多了朱德系就是物理系转的中文系然后成了一个语言学家对然后松钦就是王子杰夫人她是本来是考的生物系读了一年是因为身体不好转到外文系

但是转系很普遍对我觉得这个就是对青年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虽然那么艰苦的环境他的视野打开了可能所谓的精神内耗也容易被治疗一些现在评价联大就是一直有一个不好的一个倾向就是只说好不说坏

比如我看过像赵热红的《理论弦弦歌》《意就有》感觉里面全是好的事情其实不对你得把困难说多因为那么多人凑在一块坚持那么多年就是很难

但正因为它难它坚持下来了就是意义所在这一点如果你不强调清楚就是你不把那个困难讲清楚你就体会不到那个坚持的不易你好像觉得就是大家都是心想就过去了因为过于艰难所以它的坚持下来才有意义才有意义后来你想想它存在就是意义

你不需要想说年大后来多少人当过院士多少人有什么成就什么的这些都是后话他当时能够存在这么几年他就是意义所在但是你也可以理解他这种美化因为

都是那么美好的青年时代在过后回忆的总是带了滤镜对滤镜像你说的汪正琦可能过得非常的辛苦他记得都是吃的各种各样的美食对我们的回忆里面会不由自主的会拒绝悲伤会拒绝悲惨然后会记住很多美好的东西这也是一种疗伤的办法我是同意的但是我觉得说不要把它说的十全十美他有很多的问题其实这是我们都会碰到的我就说一些比较细的问题

汪文奇他的宿舍床铺下面是一个历史系的同学姓刘他睡上铺刘同学睡下铺

他们两个人住了一年没有见过面因为他都是夜猫子他就晚上跑去资料室看书然后白天睡觉然后人家是正常的早上学被育然后就这么读书所以我觉得连大确实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确实是因为战时各种原因它某种意义上它确实提供了一种自由的氛围就是你可以随心所欲反正书也不够反正老师也有杀杀对 很多资料都没有带过来所以就只能老师自己发挥了反而你看钱穆锡那个《过世大歌》

我们现在一般认为他都带有强烈的温情就是那种是吧这是因为当时那个环境包括经典长谈最近在中学那么火的就朱自清那个也是因为当时这个材料不够然后要给一般的那个学生讲经典那就实际上靠着这个朱自清自己的记忆靠他自己的研究把它拼出来你看那个书那么小一本现在搞到那么厚这很奇怪你会体会到一个问题就是真正教育它不在于这种知识的传授

前段时间北大那个啊 从志诚搞了一个视频嘛 很火他就是说 很多学生跟他说老师我以前很喜欢文学但是我到了北大中文系后我发现这个文学知识化了我就不喜欢了对 这 这是我的感受所以教育把它完全知识化以后啊这个教育本身就会走偏教育本质我们一直在探讨那么多年一直在探讨教育本质何在其实教育本质更多是就是用精神的传递

就是你怎么去探寻这个事件去面对人事的问题我们之前有一部电影也很火叫《无问西东》你记得吗对它很多地方是被当成清华的招生片来用的就是放完以后老师会上去讲你们要努力你们要考清华但是后来我写过一篇评论就是你注意到没有里面的三代清华人最后一代就是张艺演那个角色他出来当了一个药厂的一个办事人员

他是最没有理想因为理想主越来越昂贵了要实现理想越来越困难这个社会越来越凝固和越来越细碎所以比起第一代像第一代比如说像 20 年代那些跟着梁启超王国维听讲的这些学生来说到第二代到联大区的这批学生到第三代包括像两代元兴蒋岚祥时代他们为国家的任务做贡献再到第四代理想主越来越难坚守我觉得关于你说的这个我倒有一个想法

就是你肯定也看过蒋孟林的《西朝》我是特别喜欢他的那本自传的《西朝》在访问中里面写的对他《西朝》的前言第一句话就是说炸弹像冰雹一样从天空掉下在我们周围爆炸出生在这样的一次世界大动乱中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可怕的事情究竟为什么会发生所以他的前言的第一句话然后他回顾中国的历史

回顾说我们怎么会到了今天这样他那本书我认为非常好包括他对于传统对于现代的很多认知都非常的理性和客观你把他那段话替换一下那不就是前几年我们的感想吗对

回到这个就是说他们的理想里边有很多他们传统教育的部分蒋孟林后来他被日本人抓起来的时候他跟日本人有一个对话他的就是引用的是传统经典里边的话那一代人他们的理想是有深厚的这种血氧的一个基础的他不是说空有一个激情说我们要救国我们要怎么样他是有很深厚的血氧为基础所以他那个理想才不是一个空中楼阁

他们对文化有信心对他们还是就对文化有信心对最美好的东方和最美好的西方结合之后的这部分对这个未来有信心你比如说像冯志冯志是德语出名的他那个时候就是真的是很惨那个生活看到生活的过道就是说出门的时候一家人四口人只有一把雨伞可以用

到这个程度但是冯志就是靠对杜甫的这种研究把那个心绪移到了学术当中你再回头看年大的那个时候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你都会发现他们在学术里面投入了很多的个人的体验和个人的志向在里面这也是他们的学术学术有魅力和长久有生命力的地方它同时也是一种疗愈啊

怎么治好精神内耗就是要靠这种把你放在历史长河里面跟古人对话跟所有整个那么延续了这么多年的那么多千年的一个文化文明的对话当中去获得你自己的个人的存在的对吧所以我们现在说有的时候当然我们现在会更强调小学性更注重个人主义但说真的我是觉得就一个人还是要把自己的格局放在一个标准

就是要把自己拉长一点特别是在一个艰难时事比如说我们知道现在就业很艰难各种卷那么这种时候你怎么样才能有自己有信心呢我之前有过一个播客里面就是讲到一句话上次有个听众说他听了以后

就是想了很久但我这话说的比较直接我说读书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会有优越感对优越感倒不是说我比人家强而是说我还在做这个事情我还在坚持做这个事情我就对自己这一点上还是满意的

所以我觉得还是信心非常重要对啊这个信心是很难给你证明的但是你一定要有这个信心就是网友都说的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人有人仰望星空仰望星空你会忘掉自己你会觉得那么大那么飘渺的一个宇宙里面我们又能够怎么样呢这个时候你反而那种升华了以后就像康德说的感动我的是道德律令和头上的星空还有那个冯泽凯说的打动我的只有神明星空然后小孩就是这种感觉就是你会把自己外化

现在因为大家都是个宅男时代宅的时代或什么的但是有的时候我是觉得对个人来说大的风潮我没有办法但是个人来说其实是可以把它打开的我觉得你说的这个特别好因为像之前去年的时候许中庸老师那位老先生他说要往内里走其实往内里走和往外走并不矛盾它是两个一个平衡一个人既往内走又往外走获得一种稳定的平衡感然后长久的信心信心确实非常的重要

非常感谢今天杨导咱们俩聊联大希望对大家的生命生活有一点对精神内耗可以治疗一下精神内耗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联大的各种书那我今天的结尾我想就是读几句木旦在 1937 年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后来就是易散了但是前几年有人又把它给找出来了他这首诗叫《在秋天》

在秋天,我们走出了家乡,像芬芳的落叶到处去飘荡,尽管远处是荒凉的沙漠,我们只要离开我们的家乡。在秋天,没有一片枯叶留在树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在异象的秋风里飘荡,我们只要离开我们的家乡,像黄昏时的乌鸦向南飞翔,为着要把秋叶留在后面,飞到了这陌生而凄凉的远方。

在秋天没有一片枯叶留在树上没有一颗母亲的心不是在回念的夜里彷徨飞到了这陌生而凄凉的远方我们带来自由自由的歌唱虽然我们的心是痛苦的我们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秋天没有一片枯叶留在树上没有一片叹息不是飘下那可爱可爱的家乡我们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幸福在我们心那是块创伤我们是群无家的孩子等待由秋天走进严冬和死亡在秋天没有一片枯叶落在树上但也没有一片枯叶不是在用意着明年的春光

显得好啊就是像今年就是大家非常悲伤这些年轻人离开家乡离开了亲人啊非常悲伤但是他仍然希望枯叶里边用你的春光就是说说到底非常点题要有信心不愧是王小波的老师我来唱一首歌唱你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妈妈

是否你我却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深夜你我为了理想遇见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那日你会记得原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三两一日子

Zither Harp

你我唯一的理想 理解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 月上风落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三两的日子我们曾经拥有三两的日子

Zither H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