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为什么它们能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盘点七大古都!

为什么它们能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的都城?盘点七大古都!

2024/12/16
logo of podcast 陈说历史

陈说历史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historical political intrigue#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 : 中国古代王朝选择都城,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军事防御、经济和政治因素。地理位置应尽量位于统治区域中心,方便行政管理和物资运输;军事防御方面,需要选择易守难攻的地点;经济方面,需要考虑当地农业生产能力或水路交通条件,以保证都城粮食供应;政治方面,需要考虑统治者的根据地(龙兴之地),以获得政治支持。 由于各种因素互相制约,古代不存在完美符合所有条件的都城选址。因此,历代王朝在定都时,只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相对最有利的地点。 七大古都中,西安、洛阳、北京是第一梯队,这三座城市都曾作为多个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京、开封位于第二梯队,杭州、邺城位于第三梯队。这些城市的选择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密切相关。 西安地理位置险要,物产丰富,是多个王朝的根据地,但距离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较远,粮食运输存在困难。洛阳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交通便利,但地势不够险要,军事防御能力较弱。北京位于中原、东北、蒙古三大地区交汇处,战略地位重要,但早期经济发展落后。南京地理位置险要,经济发达,但位置偏南,不利于控制全国和抵御北方敌人。开封位于大运河中心,水路交通便利,但地势平坦,军事防御能力较弱。杭州位于富庶的太湖平原,当地产出足以供养都城人口,但地理位置和军事防御能力不如南京。邺城位于华北平原中部,交通便利,但军事地理条件一般。

Deep Dive

Chapters
古代王朝建都需考虑统治区域中心、交通便利性、安全防御性、农业发达程度以及龙兴之地等因素。不同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统治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取舍。
  • 建都地点最好位于统治区域中心,交通便利,靠近经济和军事要地。
  • 都城需要易守难攻,农业发达或运输便利,以保障物资供应。
  • 龙兴之地对建都选择也有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收听陈说历史中国古代的各个政权在建立之初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定都都城设在哪里是关系到政权能否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此十分重视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你在古代创立了一个王朝而且还是大一统王朝或者虽未实现统一但统治区域比较大至少也是三分天下或两分天下的这种地区性政权这时候你要定都城会选择哪里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当不同的因素之间彼此冲突时你又会如何取舍

首先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符合直觉的思路是都城的位置最好是在统治区域的地理中心不能过于偏远以便于都城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包括政令的传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等等方便对全国实行统治在这方面洛阳的条件非常的好在古代有天下之中的称呼

或者即使位置相对没那么居中但是要有发达的水路交通通往全国各地特别是能方便的通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以此来弥补地理位置的不足

其次你和皇室成员还有中央文武百官等国家的中枢系统都会在都城里你必须要保证自己和他们的安全不能被内部叛乱或者外族入侵轻易的攻入都城把自己一锅端了吧

那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除了在都城及其附近部署大量的军队外在冷兵器时代还要保证都城所在地是一个行胜之区四塞之国易守难攻那在这方面啊古都之中有以西安的条件最为得天独厚

第三都城往往会拥有大量的人口普通百姓富商巨股贵族官僚军队等等都会生活在其中那要想养活这么多的人都城及其附近地区的农业要足够发达农业要想发达大面积的平原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便利的灌溉条件那是必须的

如果都城及其附近地区的生产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人但是当地有非常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可以把其他地区的粮食与其他物资运送过来那么也行在这方面古都之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开封和北京靠着大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送到都城里

第四,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得到天下总会有自己的根据地,即古人常说的龙兴之地这是自己赖以依靠的政治基础因此要尽量将都城定在自己的根据地之内或者不远处西周秦朝隋朝唐朝将都城定在西安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将都城定在北京即有这方面的考虑

以上四个因素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制约在古代任何时期都不存在完全符合理想各个条件都十分优越都能满足上述这些因素的地方因此中国古代各个王朝在定都时都只能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各个因素选择相对而言最有利的地点作为都城

从商朝后期到清朝大约 3200 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能作为统一王朝或者统治区域较大的政权的都城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有 7 个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夜城素有 7 大古都之称尤其前三个最为重要

西安有 13 朝古都之称这是五代之前帝制时期的中国前半段历史中最为耀眼的都城按照我前面说的选定都城的四个考虑因素来看西安地理位置之好那简直天生就是做都城的料

西安位于关中地区中部关中的北面是魏北山地南面是秦岭西面是龙山东面是小山和黄河拥有山河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军事地理位置十分有远在西周秦朝西汉等一些时期全国处于东西对立的大背景之下这个优势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拥有大面积耕地且土地肥沃包括渭河在内的众多河流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物产丰富足以供养都城的庞大人口在此定都的西周秦朝隋朝唐朝等那么以此地为根据地统一天下那之后自然也会继续将都城设在这里方便获取政治支持

对于定都与此的政权四个因素之中西安只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它的位置有些偏西距离当时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黄河下游地区远了一些而距离在唐朝中期以后中央朝廷的财富来源地江淮地区和江南地区那就更远了这样造成了两个问题

1.都城与其他地区沟通起来要麻烦一些不必按照行政管理 2.从粮食主产地运粮到关中距离较远成本较高

但是因为其他条件过于优越所以众多大一统王朝例如秦朝、西汉、隋朝、唐朝等以及占据整个北方或北方西半部分的政权例如前秦、西魏、北周等等纷纷选择定都于此而为了弥补西安位置偏西的缺陷他们往往会通过构建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加强同各地的联系

比如秦朝修建了池道、池道使得西安北通塞外南通巴蜀江汉西通隆右东通中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安的这个劣势越来越突出随着都城的人口越来越多那仅凭关中地区出产的粮食已经无法供养得起这么多人了于是就越来越依赖于从其他地区运进粮食

然而从黄河下游的主要产粮地通过水路运粮进入关中那必然有通过三门峡那么这里有抵住之险水流湍急暗礁丛生沉没于此的运粮船不计其数而且人口的增加开垦荒地的增多使得关中的植被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渭河中的泥沙增多航支运行困难

虽然一些王朝通过修建曹渠疏进河道开辟新航路等各种方法希望改善这个情况但是效果一直都不是很好唐朝中西安史之乱以后经济中心开始难移中央朝廷又要从更远的江淮江南地区运送粮食运粮的成本与难度就更高了

与此同时中原王朝的外患由西北转向了东北西安的位置不利于抵御外敌那么当初西安的位置虽然偏西但在此定都有利于抵御西北游牧民族的入侵如果这个王朝本身又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王朝那么在其强盛时期更有利于其向西部开疆拓土西汉唐朝就是这么干的这意味着此时的西安已不再适合作为都城了

904 年以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时拆毁长安城为标志西安正式结束了作为都城的历史此后在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建立的大顺城权曾短暂的以此为都相比于西安洛阳作为都城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这是西安所不具备的就是它位于核心统治区域的中央

五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洛阳正好位于中间号称天下之中这一绝佳的地理位置带来了诸多好处第一洛阳与核心区域的各个最远方向的距离相差无几有利于行政管理便于中央对各地的控制

二洛阳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可以通过发达的水路交通通达四方尤其是隋煬帝时期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3 相比于西安洛阳距离主要产粮地无论是起初的黄河下游地区还是后来的江淮地区江南地区那都要更近而且它运出粮食无需经过三门峡运粮更方便成本更低 4 从文化角度来说实现了古人认为天子当居于天下之中治理天下的思想观念

因此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隋煬帝时期还有武周等等诸多王朝均定都于此即使有一些王朝将首都定在西安也往往会以洛阳为陪都洛阳这个陪都和其他一些陪都主要是起象征性作用的可不一样它是实际发挥着重大政治作用的

早在西周初年西周都城虽然在西安但是周公在洛阳营建成州作为镇府东方的大本营唐朝都城也在西安但是以洛阳为东都在关中大灾之年由于缺粮那一些皇帝啊例如唐高宗唐宣宗啊会带着文武百官大批军队去洛阳救时那相当于是暂时把中央朝廷搬过去了那么这个时候洛阳就起着实际上的首都作用

而武则天取代唐朝建立武州政权则直接定都洛阳不过选择以洛阳为都城也有不足之处它在军事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上不如西安

从军事地理上来说洛阳的地势不够险大家看洛阳周边的地形图就会发现它位于伊洛盆地虽然说其四周也被一些山脉河流所包围有一定的山川之险但是山脉不够险峻山脉之间还有各种通道导致防守困难

从经济上来说洛阳所在的伊洛平原面积过小远不及西安所在的关东平原广袤无法供养首都的大量人口面积过小这点也造成了它在军事地理上的另一个缺陷缺乏防御纵深与作战回旋余地

洛阳的这两个缺陷当初张良劝说刘邦定都长安而不是洛阳时就说得很清楚那么当时有人对刘邦说洛阳有山河之故张良则说洛阳虽有此故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如果说洛阳在经济上的缺点还能通过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从其他地区运粮来加以解决可它在军事地理上的缺陷几乎是无解的一旦四方叛乱洛阳很容易被攻陷政权随之覆灭

由此可以看出在五代之前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定都西安与定都洛阳各有利弊哪一个也不能说占了绝对优势也正是如此使得当时的各个统一王朝甚至一个王朝的不同时期还有占据了整个北方的地区性政权他们在定都时总是在西安与洛阳之间徘徊迁移

如果说西安与洛阳由于各有优势使得五代之前的大一统王朝选择都城只能在这二者之间徘徊迁移那么此后的大一统王朝定都时基本上只有一个选择北京此前由于北京位置偏远自身及周边经济发展又一般所以不可能成为较大规模政权的都城那更不要说统一政权了只能作为军事重镇

随着中原王朝的变换由西北转向东北北方少数民族又入主中原甚至有的还第一次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那北京作为都城的条件就逐渐成熟了 1153 年金海凌王完颜亮迁都北京这是北京作为都城的开始此后的元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皆定都于此

北京处于农牧地带交界处位于中原东北蒙古三大地区的交汇处极具战略地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牢固的控制中原地区就不可能将都城继续设在本民族的发祥地根据地但是为了能及时获得根据地政治军事力量的支持或者当不得已要放弃中原时还能够成功的退回根据地那么都城就不能离自己的根据地太远

对于金朝元朝清朝三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来说定都北京是最合适的选择不过最后只有元朝实现了这一目的明朝北伐攻占北京后他们成功退回了草原

而且对于他们三个来说入主中原之后同时又带来了自己原有的地盘那么国家的疆域就相当于是向北又扩展了许多那使得北京这个原本的偏远之地此时位置就变得不那么偏远了那相对来说还算适中一些便于控制全国各地明朝是唯一一个定都在北京的汉人王朝所以明朝的考虑呢与上述王朝不同

明朝一开始定都南京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才迁都北京一是因为他未登地位之前是燕王北京是其龙兴之地他在北京有比较牢固的政治基础二是根据传统观念他的地位是篡夺自建文帝的他需要避开南京这个是非之地三是明朝的主要外敌是蒙古建都北京兵力集中反应迅速有利于抗敌

而且从军事地理来看北京的西北东北三面军备太行山脉燕山山脉所包围十分有利于防守对于元明清三朝来说以上这些政治军事因素才是他们选择以北京为都城的最重视的考虑因素

至于北京在经济上的劣势也就是当地经济不够发达出产的粮食其他物资不足以供养都城的庞大人口他们则是选择以其他手段弥补通过开凿与维护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将南方的物资运往北京那么元朝还有海运为了维护这条重要的生命线元明清三朝在这上面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有一点需要说一下

汉人王朝定都北京虽然有利于抗敌但是由于离边境比较近也暗含着危险在王朝国力强盛之时自然防守得力还能主动出击可是要是到了王朝国力衰微之际那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明朝中后期蒙古满洲的骑兵曾多次突破长城包围北京还有一个因素也导致如此

明初的边境线远在长城以北那么在这之间设立又位所以拱卫京师安全后来北部防线难移那么最终明朝与蒙古是以长城为界的北京成为了边境那么这时候他就不是临近边境了他自己本身就成为了边境那么这样就导致他少了一条防线直接面对着敌人的进攻变得更加不安全了

由此可以看出建都之初的优势可能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成为劣势作为大一统王朝西安洛阳北京是最理想的三个定都地方在七大古都里排第一档但是如果建立的不是这种统一政权而是统治区域较大至少也是三分天下或两分天下的这种地方政权能选择的都城一般就只有南京开封杭州夜城这四个城市了

就军事地理条件来说南京的北南东三面都有山脉丘陵环绕例如木斧山中山牛首山等等西面锦麟长江并且有石头山临江而起不仅如此在南京地区还有秦淮河金川河燕雀湖玄武湖等一些河流湖泊萦绕南北成为了南京天然的护城河

那么这种军事地理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号称虎巨龙盘帝王之宅就经济条件而言自秦汉以来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南京成为了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且其北面挨着江淮平原东南面挨着太湖平原还可以凭借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将两地的粮食运送过来

因此南京成为了占据南方的政权定都的首选自三国时期的东吴开始定都于此后东晋南朝四朝就是宋、西、梁、陈也纷纷选择定都于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就是这六朝后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南唐也定都于此

明朝是唯一一个定都南京的大一统王朝不过也只有明朝初年的三四十年时间明太祖朱元璋选择定都南京是由于他自南方起家那么根据地在此他的统一天下的行动也是由南向北完成的再加上早在南宋时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就已完成南移定都南京便于旧境控制东南财富之地

可是南京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它的位置比较偏那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不利于控制全国况且中国古代王朝的主要边患在北边你在南方定都不利于抗敌尤其是明朝建立之初退回蒙古草原的北原一直想着要南下重新占有中原朱元璋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一直有迁都的想法

西安洛阳开封北京都在他考虑范围之内那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签但是呢这个问题还在所以到了朱棣上台之后呢他就把都城迁往北京了占据南方的政权定都的首选是南京那与之相对的割据北方的政权一般会选择西安洛阳那如果无法占据整个北方那主要占据的是北方的东半部分一般会选择夜城

夜城及其附近地区地处平原只有西边有太阳山北南东三面有一些河流环绕军事地理条件一般但是呢它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对于只能占据北方东半部分的政权来说定都于此有利于控制全国各地

况且呢他挨着八世纪以前中国经济最富庶的黄河下游地区可以保证都城的物资供应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后赵啊燃敏前燕东魏北齐啊那么这些政权呢都选择定都于此大家可以看到啊我在称呼其他古都时用的都是现在的名称只有夜城例外啊因为他比较特殊

古夜城在今天河北省邯郸市境内后来隋文帝杨坚下令毁掉夜城把夜城的居民以及行政机构的治所都南迁到了今天河南省安阳市境内成为了新的夜城那么这本身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啊那毕竟都在同一个政区之内

然而随着后世行政区划的变动到了现在这两个地方分属于两个省那么导致现在邯郸与安阳都宣传自己是夜城所在地中国古都学会选择了安阳为夜城的继承者认定为是第七大古都当然安阳能成为古都还有就是依靠位于安阳的殷墟这是商朝后期的都城否则只凭借夜城那么作为都城不到 100 年的历史恐怕很难入选

但是把夜城的历史算在安阳头上那么安阳在宣传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邯郸的不满还有就是古夜城的主体各种遗迹都在邯郸境内你说夜城是你的对吧你噼里啪啦宣传了一堆人家来了想看看遗迹想看看文物结果在另一个省那么这就很尴尬所以现在安阳它宣传的侧重点在殷墟

关于这一点当时一些学者就注意到了人家就说了他说这种情况对于夜城文化的宣传旅游景点的打造都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提议说未来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将两地划归统一政区管辖开封杭州这两个城市能进入七大古都之列主要是因为宋朝的原因

北宋定都开封南宋的实际都城是杭州虽然也有其他一些王朝定都在这两个城市但是持续时间短影响力也不大自唐朝末年西安丧失了作为都城的条件之后当时北方能作为都城的只有洛阳与开封两个地方

对于中原政权来说相比于洛阳开封最大的优势是距离主要产粮地黄河下游地区更近隋煬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开封位于运河中心发展到唐末五代时开封成为了众多草运河的集中点水上交通也非常方便能够低成本的将大量粮食运送至都城

可是相比于洛阳开封最大的劣势呢是它周边全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地势平坦无险阁守处于四战之地可偏偏当时中原政权内部不稳而位于东北的契丹也已经崛起了成为了中原王朝最大的外部危险开封的这一劣势啊就显得非常要命了

因此当时中原政权的都城在开封与洛阳之间徘徊迁移唐朝末年迁都洛阳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后定都开封他定都开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是他的根据地两年后迁都洛阳四年后其子朱友贞又还都开封

后唐灭掉后梁后定都洛阳后唐以唐朝继承者自居他定都洛阳呢也意在借此表明自己是天下正统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后晋灭掉后唐后一开始定都洛阳两年后迁都开封此后的后汉后周北宋相继定都开封开封的都城地位得以稳固

北宋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局部统一将梁氏诸产地的江淮地区与江南地区纳入版图相比于洛阳这两地离开封更近交通也便利运粮更方便但是开封在军事地理上的劣势无法被忽视尤其是到了北宋时作为中原北部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已经落入了辽朝手中弃丹骑兵可以毫无阻碍的一路南下直逼开封

所以宋太祖赵宏胤一度想迁都洛阳然而被群臣劝阻那么迁都洛阳都城的安全性虽然可以提高但是运送物资的成本会大为上升那么赵宏胤最后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北宋不得不在都城屯住重兵在一定程度上想要弥补这个劣势在靖康之变中开封被攻破后来淮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所有

宋朝只剩下了南方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南宋时期南宋实际的都城在杭州这个很特殊以往的历史中占据南方的政权往往会优先选择以南京为都城南宋却选择了杭州那么这个主要是因为宋高宗赵构满足于偏安局面无异于恢复中原相比于南京杭州更靠南更安全一些

另外杭州位于富庶的太湖平原当地产出足以供养都城的庞大人口这点比南京更有优势但是从地理位置军事防守人文积淀等等各个其他的角度来说杭州都比不上南京其实不适合做较大政权的都城南宋之前也就只有主要割据在现在浙江的吴越曾经以此为都城

以上就是七大古都的基本情况从历代王朝的定都选择可以看出一些规律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国古代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五代以前一直都是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

而中原王朝的边患又主要是来自西北的游牧民族因此当时的大一统王朝或者是占据了整个北方的王朝只能选择在黄河流域建都而黄河流域最适合建都的地方只有西安与洛阳由于两个城市各有优势哪一个也不能说占据了绝对优势所以历代王朝定都史总是在西安与洛阳之间徘徊迁移来回换

由于很多王朝都选择在两地建都形成了人文积淀有历史惯性那么这对于后世王朝也选择在此建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在这段时期的分裂时期占据南方的政权一般会选择定都南京占据北方东半部分的政权往往会选择以夜城作为都城

唐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中原王朝的边患也开始从西北转向了东北于是此后的中原王朝就是五代还有北宋他们为了获取足够的粮食养活都城的庞大人口与更好的抵御外敌都城开始向东转移最初是在洛阳与开封之间来回换后来最终定在了开封

靖康之变后只剩下南方半壁江山的宋朝本应该按照过往惯例定都南京但是由于宋高宗赵构满足于偏安局面缺乏进取之心最终选择了更偏安的杭州那么以此作为实际上的都城这个成为了特例

随着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甚至有的还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北京凭借其位于中原东北蒙古三大地区交汇出的独特地理位置成为了金朝元朝清朝定都的首选而明朝作为汉人王朝那为了抵御北方的蒙古的侵扰只能选择以经济迁就政治军事将都城从南京迁往了北京

袁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的连续定都使得北京成为了帝制时期中国后半段历史里最重要的都城那么在这期间南京开封杭州的定都明显的带有一种临时与过渡的性质虽然我们一般说七大古都将这七个城市并列但是这七大古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并不是一样的

根据作为都城的时间定都王朝的数量与质量历史影响力等等条件来看综合分析七大古都中西安洛阳北京这三个是第一梯队的南京开封位于第二梯队杭州夜城位于第三梯队至于后来又有第八大古都郑州第九大古都大统第十大古都成都的这样一种说法

那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好的那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