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陈说历史元氏族忽必烈曾两次派军东征日本这是中国古代王朝首次大规模跨海远征日本也是日本在其古代史上遭受的唯一一次大规模外敌入侵
这场战争不仅涉及到了元朝与日本还有高黎因此这是继唐朝时白江口战役之后第二次涉及到分别占据东亚大陆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的政权之间的战争忽必烈曾多次前史两度出兵甚至还准备发动第三次攻打日本的军事行动忽必烈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征服日本其前史与两次东征的战争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双方国力差距如此之大为啥元朝最终还失败了是不是真的只是因为台风导致的呢那这期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 1206 年统一蒙古草原各部的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汉国此后蒙古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之路西辽 花拉子摩 西夏 金朝 大理等诸多政权均被蒙古击败其国土被纳入蒙古版图
蒙古如同一台不知疲惫永不停歇的战争机器横扫亚欧大陆这是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的本性使然游牧民族为什么不断打仗首先是为了生存由于自身游牧经济的不稳定性游牧民族需要时常从定居农业社会中获取必要的经济资源其获取方式除了护士外就是通过暴力掠夺
之前占据蒙古高原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也是如此其次是为了从战争中收获作为战士的乐趣他们喜欢打仗成吉思汗说过男人最大的乐趣在于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对于蒙古人而言战斗是生活当中的自发表达和主要活动他们为战争而战争
在这种不断的征服之中蒙古统治集团逐渐产生了一种蒙古帝国意识形态这种观念认为在上天的旨意下蒙古人本就应该征服世界蒙古帝国不是世界上诸多国家中的一个而是一个正在形成的世界帝国
也许其他一些国家的土地和人口暂时还不在蒙古的管理之下但是他们在法理上是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帝国的潜在组成部分所以当蒙古大汉准备将其他国家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时其他国家必须无条件服从如果对此表示拒绝那就是叛变蒙古大军将会毫不犹豫的将其从地图上抹去
要么臣服要么开战被征服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选择因此征服日本如同蒙古征服其他国家一样都是蒙古征服世界的一部分忽必烈作为黄金家族的子孙从小在这种氛围下长大耳濡目染头脑中自然也是这种征服者思维除此之外忽必烈相比于前几任蒙古大汉政治合法性不足也成为他东征日本的重要原因
忽必烈虽然击败了阿里布戈成为了当时唯一的蒙古大汉但是在很多蒙古贵族眼中他得位不正根据蒙古政治传统新任大汉必须要在蒙古本土的政治中心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上由蒙古宗室诸王和重要大臣推举产生哪怕都已经内定好了那也得走这样一个形式
而忽必烈却是在开平府就是位于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林郭勒蒙正兰旗上都镇后来他改名为上都了有少数宗王推举即位的因此是不合法的违背了蒙古的政治传统而当时大部分蒙古诸王支持阿里布戈即位另外忽必烈大力推行汉法以汉文化作为治国理念也引起了众多坚持草原本位的蒙古宗室诸王的不满
所以忽必烈需要增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那怎么办在蒙古人眼中一个统治者是否合格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能为帝国增加多少财富人口和土地因此蒙古的每位大汉一上台必定会发动新的一轮对外战争以表示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是合格的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好处的忽必烈自然也选择了这条传统之路
那打谁呢此时蒙古在北边西边的扩张已经接近极限与位于南方的南宋的战士呈现出交浊状态东南亚暂时还鞭长莫及只有日本才是最合适的目标
除此之外呢学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除了东面的大海南宋已经被蒙古从战略上三面包围忽必烈东征日本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想借此切断南宋与日本的往来和援助以便能够迅速灭掉南宋完成统一大业那么也有一种观点是这样认为的
忽必烈在正式派兵东征日本之前先派遣使者出使日本招降先礼后兵这是蒙古韩国的惯例先派使者如果对方主动臣服那一切好说如果对方表示不同意自己再派出大军征讨
此时的日本处于连仓时代国家的实权已经不在天皇上皇手中了真正说了算的是连仓幕府不过这时候连仓幕府的最高长官正义大将军也已近似傀儡最高权力落到了世代担任职权官职的外戚北条家族手中忽必烈数次派遣使者出使和两次东征日本的一系列事件主要发生在第八代职权北条失踪掌权时期
1266 年忽必烈向日本派出了第一个携带正史国书的使团希望日本能像高黎一样臣服于蒙古使团去日本的路线是先从陆上到高黎再从高黎乘船渡海到日本当使团到了高黎后高黎的一位高级官员李藏用给使团正史黑帝这个人应该是个蒙古人写了一封信苦口婆心的劝他回去
说日本自古以来就没有臣服过中国你带着国书去日本要求人家臣服日本不仅不会答应还会出言不逊你这不找骂吗你面子上挂不住回头再派大军征讨可是海上变化莫测大军不一定能讨得了好因此不如回去和大汗说就放着日本不管得了而且李沧泳在信中强调海上的危险性波涛汹涌天气险恶想让黑帝知难而退
你别说这个还真管用对于这位没有见过大海的蒙古人海洋让他感到恐惧不只是他海洋的神秘性未知性以及当时的航海技术交通工具让古代很多生活在内陆的人都对海洋充满恐惧
李藏用为啥不想让他们去日本这恐怕也是高黎国王的意思因为他们了解日本一旦高黎帮助蒙古对付日本一来要出人出力给本国带来很大负担二来也会遭到日本的报复经李藏用这么一下股后来使团就原路返回了但是高黎搞的这些小动作被忽必烈识破了忽必烈给高黎国王当时是高黎元宗在位写了封信严厉斥责他
高黎元宗只能派人带着这封国书前往日本日本方面怎么做的呢连仓幕府把使团扣留了五个月之后连封信都没回就给打发回来了此后蒙古又于 1268 年 1269 年 1270 年 1272 年四次派人出使日本要么是连日本本土都没登上就被拦截在对马岛了要么是到了之后滞留几个月可是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忽必烈先后六次遣使日本要求日本臣服接受与蒙古在 1271 年改国号为大元的朝贡关系甚至在有的国书中以武力相威胁但是均遭到了日本的拒绝别说臣服了连回信都没有日本对这件事采取了冷处理态度别管你怎么说我就是不理睬以毒不回既不接受元朝的通好也不畏惧元朝的威胁
日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态度呢一是因为不想臣服长时间以来日本一直游离于中国传统朝贡体系之外不想成为中国的番属国隋煬帝时期日本推古天皇在给隋煬帝的国书中就有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末处天子无恙这样要求双方平起平坐的充满独立自主意识的外交辞令
因此元朝要求日本臣服建立朝贡关系那必然会招致日本的强烈反感二是元朝对于主动或被迫臣服自己的国家一般会扶植本地具有传统合法性的势力让其成为自己的附庸而不是另写炉灶比如高黎当时高黎是五人集团主政国王只有名义上的权威被架空了
元朝征服高黎后并没有颠覆传统的高黎王权反而通过驻军与下嫁公主强化了高黎的王权压制了五人集团的势力
日本的政治结构与高利类似一旦主动臣服或战败于元朝元朝势力进入日本后那必定会扶持日本天皇天皇也许乐意因为又可以重掌大权了但是幕府绝不会愿意手中的权力流失因此幕府对元朝的要求只有拒绝当面对元朝的军事征伐时也只能拼尽全力抵抗
除此之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与宋朝通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那么一先在日本的南宋商人僧侣对幕府上层人士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必然会劝说他们拒绝元朝的要求既然外交手段行不通那就只有通过军事来解决了 1274 年忽必烈正式下令东征日本
此次东征日本的军队一共是 32,300 人其中战斗兵员 25,600 人由 2 万名蒙汉诸军和 5,600 名高黎军组成战斗力只能说还行但算不上顶尖大小舰船 900 艘这些都是高黎制造的统帅这支军队的是蒙古人胡敦还有他的两个副手高黎人洪茶秋汉人刘福亨
这三个人中也就刘富亨的军事指挥能力强一些但是也无法与忽必烈时期的那些名将相提并论农历十月初三元朝东征军从高黎南部的河浦港就是现在韩国昌元市马山河浦区出发揭开了元朝第一次东征日本的序幕
对于这两场战争中国史书上一般称之为忽必烈两次争日或元日战争日本史书上一般称之为文勇之役和洪安之役这是以当时日本天皇的年号命名的或蒙古西来元寇来袭
10 月初五东征军攻下了日本的国防第一线对马岛 10 月 14 日东征军抵达了伊奇岛并攻占全岛至此东征军占领了高离至日本的补给线上最重要的两个站点对马岛离伊奇岛并不远可是东征军中间隔了大约 10 天时间伊奇岛离日本本土更近可是到 10 月 19 日攻入博多湾又隔了 5、6 天在这期间东征军的主力部队都在休整
虽然说宋朝时期中国的造船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乘船出海仍然是十分艰苦的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风浪那船身就东摇西晃身体根本吃不消东征军中有很多人都是这辈子第一次乘船出海那更是受不了了再加上高离造船的时候为了赶工期省工料将船的样式由送船改为了高离船
高黎的造船技术比宋朝要落后的多那么因此呢乘坐体验就更差了在东征军休整期间从对马岛和一七岛侥幸生还的日本人早已逃入位于日本本土的太宰府就是现在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市通风报信去了太宰府呢是连仓幕府设置在九州地区的高级军政机关阵袭奉行的驻地也是战略要地这是元朝东征军的首要目标
这样一来就使得日本有了准备东征军无法袭袭况且此前日本也有所准备在连续拒绝元朝的称臣纳贡要求之后连仓幕府第八代职权北条失踪下令提升九州地区的战备级别防范元朝军队突袭本土
同时除掉了他的政敌同父异母的长兄北条师父以及明月家族将关键职位交给了自己的亲信稳定了内部加强了对九州地区的控制太宰府收到敌人来袭的消息后马上向京都报信同时命令九州地方的武士向伯德安会计
据日本史料记载日本这次汇集的兵力达 10 万人之多不过并不是日本最精锐的军队当时日本最精锐的军队掌握在幕府手中负责镇守关东
迎战元朝东征军的是九州地方的豪族武士所谓镇西之兵然而当时日本呢他将土地俸禄官职与所过去的战功相绑定所以这些武士呢在利益的刺激下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10 月 19 日元朝东征军从伊奇岛出发直扑博多湾第二天开始在博多湾多处地方登陆
以当时的运送能力而言只能是部分军队上岸援军有集团作战与弓箭优良方面的优势日军有个体防护装备和人数方面的优势双方从早上打到晚上难解难分战斗惨烈
随着参战的日军越来越多元朝东征军的副元帅刘富亨被射伤天色又逐渐暗淡双方都没有从对方那里讨得了什么好于是只能各自收兵回营东征军除了在岸上布置了部分巡哨之外其主力部队回到了船上休整由于检援严重舰消耗过快东征军将领在商议下一步行动时主张撤退的意见占了上风
然而当天晚上一场暴风袭来使得东征军的人员与船只损失惨重除了撤退已别无他法于是东征军掉头返回河浦港回来之后一清点人数发现损失了大约一半的兵力那这场战争到底谁赢了呢在日本看来自己击退了外敌入侵当然是自己赢了于是举国庆贺犒赏有功人员
可是元朝也觉得自己赢了那么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汇报的重要性了原始日本传说东十月入七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使尽为掳掠四境而归那么这些人跟忽必烈说我们双方激战了一天打的日军损失惨重但是因为己方损失也不小剑又用完了所以我们掳掠了一番就回来了
那么你要说掳掠了那证据呢这还不好说吗对吧毕竟都激战了一天撤退时拿一些日军的兵器手机对吧你作为战利品回来交差这还是很容易的第二年年初忽必烈下令赏赐了这次东征日本的有功人员忽必烈在派兵第一次东征日本后自认为自己打赢了已经给了这个小小的岛国一点教训
这回该改变态度了吧该屈服了吧于是在战争结束几个月后元至元十二年 1275 年二元忽必烈再次派遣使团出使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然而当使团到了日本后先是被扣押而后北条石宗下令将使团成员全部斩杀四年后忽必烈又派遣了一个使团前来劝降结果使团成员刚下船就被杀了
北条石宗连斩两批原石以此极端行动向忽必烈表示日本绝不屈服可能是由于日本对消息进行了封锁 1275 年那批出使日本的元朝使者被杀的消息一直到 1279 年 8 月才被逃回的跟随使团的高黎水手传到了高黎第二年 2 月忽必烈才知道这件事
那么这件事成为了忽必烈第二次派兵东征日本的直接导火索那么这次的出兵就已经不仅仅有蒙古政府世界思想的影响忽必烈增强政治合法性的需要了恐怕还有挽回面子维护大国尊严的意味在其中不过派出的使团五年间毫无音讯忽必烈未必不能猜到使团的结局
他迟迟没有采取下一步行动是因为此时他有着比征服日本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分身伐术那就是灭掉南宋完成统一直到 1279 年在崖山海战中援军才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抵抗力量南宋灭亡南宋的灭亡使得忽必烈可以腾出手来准备第二次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了
元朝的水师马上从长江沿岸线和近海解放了出来在同南宋作战的过程中援军还俘获了数千艘船舶另外南宋在沿海地区的重要造船基地也落入了元朝手中忽必烈下令修造新的战船并在各地调集军用物资同时忽必烈也没忘记继续逼迫高黎提供粮食造船造舰此时的高黎国王是钟列王忽必烈的女婿
相比于他父亲高丽元宗甚至相比于他即位之初他对元朝征服日本的行动变得更加积极一是因为日军时常侵袭高丽沿海地区元朝第一次东征日本后日本幕府准备以九州的军队和水手为主力编成一支远征志愿军要搞异国征伐作为报复
虽然没有明说是哪个异国但种种迹象表明就是高黎最终因为很多武士不愿意只能作罢可是这里面有一些积极分子自发的在高黎沿海搞了一些小规模的侵袭活动惹得高黎是不胜其扰因此中联王想借元朝之手除掉日本
二是因为忽必烈对征服日本一事很坚决中联王觉得如果自己总是和老丈人对着干那么无法体现出利用价值那么自己的王位乃至整个高利亚王室都会被替代的可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了提升高利亚王室在元朝的政治体系中的价值所以他只能在这件事上表现的更积极一些
在这期间日本也没闲着日本以敌军最可能登陆的博多安为中心修筑了一道绵延 20 多公里的防御工事名为石筑地这些遗迹现在在日本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得到它现在的名字叫原寇防垒
借助对元朝备战的契机北条时宗趁机把九州地区和其他好几个国的守护都换成了自己人再度强化了职权的权力稳固了内部即所谓的德宗专制 1281 年忽必烈派军第二次东征日本其规模比第一次更为庞大
元朝计划兵分两路一路由蒙汉诸军 15000 人高丽军 10000 人以及高丽的水手烧工 17000 人组成乘坐大小战船 900 余艘从高丽南部的河浦港出发现代研究者通常称之为东陆军
另一路主要由投降元朝的南宋军队组成数量在 10 万人左右乘坐战船 3500 艘从庆元港就是现在浙江省宁波市还有舟山群岛等一些地方出发现代研究者通常称之为江南军两军先在日本一七岛会师而后共同攻打日本本土 1281 年农历五月初三东陆军正式启程
在高黎的聚冀岛耽搁了半个来月后 5 月 21 日东陆军占领了对马岛 5 月 26 日占领了伊奇岛按照原计划东陆军应该等江南军会合之后再合兵攻击日本本土可是东陆军的两位主帅新都洪察秋主要出于与江南军争攻的想法于 6 月 6 日清晨命令军队冲入了日本博多湾率先发起了进攻
东陆军为绕开在博多湾沿岸构建的石柱地防线选择从智赫岛登陆在石柱地防线后方集结的日军获悉元朝东陆军转向智赫岛急忙分兵一路自陆地驰援一路乘船出发袭扰敌军的海上大营这次参战的日军除了九州及其附近地区的武士以外幕府还派出了更为精锐的关东武士前往支援
在 6 月 6 日当夜双方开始了零星的海战日军的一些小谷部队乘坐小船偷袭东陆军的战船而规模更大的战斗是在陆上展开的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从 6 月 6 日直到 6 月 13 日整整一周时间东征军都无法突破日军从治贺岛到石柱地所构建的防线
此时东陆军大营中又爆发了疫情那么这场疫情最终造成了 3000 多名士兵死亡无奈之下东陆军只好暂时撤回到伊奇岛一边休整一边等待江南军的到来可是他们不会想到此时的江南军还没出发呢江南军的主帅是南宋降将范文虎军事指挥能力一般
忽必烈任命名将阿拉罕作为两路军队的总统帅跟随江战军出发但是阿拉罕到了青园港后突然重病不起忽必烈又任命另一位名将阿塔海代替阿拉罕之职阿塔海还在赶来的路上此前参谋部又决定将会师地点更改在日本的平护岛派先遣队与东陆军联系并等待回信
这些突生的变故耽误了江战军的出发时间最后在 6 月 18 日范文虎决定不再等待先遣队回信了也不再等待新任总统帅阿塔海的到来独自率军从庆元港舟山群岛等地出发前往日本那么这时候离预定的会师日期晚了三天那么距离东陆军撤回一七岛已经五天了
江南军好不容易出发了结果路上也不顺利遇到了暴风导致偏离了既定航线到了丹罗岛就是现在韩国第一大岛冀州岛江南军赶快调整航线其前锋于 6 月 24 日到了伊奇岛与东陆军会师并于几日后与前来攻打的日军展开了战斗援军占据了上风
而江南军的主力部队与从一七岛赶来的东陆军最终于 6 月底 7 月初在平护岛会师此后两军于 7 月 27 日前后到达了英岛准备向九州地区发起总攻然而 8 月 1 日午夜一场突如其来的超级台风改变了一切
这场超级台风有多大根据当时幸存下来的一些人回忆说他亲眼看到岸边那些几个人都核保不了的粗壮的大树被大风连根拔起或者拦有斩断可想而知此处的十万援军还有数千艘战船会是什么下场那被台风撕扯的七零八落损失极其惨重
8 月 5 日之后幸存的援军陆续撤退那些来不及撤退的数千残存援军要么与前来扫荡残敌的日军战斗时被杀要么被俘虏后斩首或者围奴这次东征日本援军损失究竟如何并没有一个可靠的数字有的学者考证后认为估计损失了 60%或 70%
援军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遇到超级台风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呢也与援军自身的两个失误有关一是在农历七月到九月间自古以来就是台风多发季节援军这时候出海作战竟然几乎毫无警惕和防备
二是江南军的大部分战船多数来自南宋水军旧战船沿江船舶还有运河草船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成抗风能力很多遇到如此大的台风可以说是毫无抵抗之力援军气势汹汹第二次东征日本结果损失惨重而回史书用了两个字描述忽必烈听到这一消息后的反应震怒
忽必烈震怒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军事行动失败了还因为这些东征日本的将领在没有得到中央的允许下就擅自撤军不过忽必烈对他们的处罚却很轻一开始只是打算将大小将领罢官后来又改为了赎钱赎罪罚款了事忽必烈这么做是考虑到日后他再次派军东征日本时还需要这些人为他卖命
对你没有听错忽必烈并没有因为这次的失败打算就此放弃而是准备第三次东征日本在忽必烈看来蒙古横扫亚欧大陆南宋这么难啃那打了这么多年最后不也把它给灭了吗一个小小的日本自然也不在话下这次失败了接着打就是了 1283 年忽必烈重新设立了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备战
这个机构是元朝在第二次东征日本前设置的专门负责征伐日本的相关事务在第二次东征日本失败后一度解散此次又重新设立后来又废除 1285 年又设立反反复复可以看出忽必烈对于攻打日本内心的纠结虽然在现实中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但是他始终不愿意放弃
忽必烈下令南方各个造船基地建造大小战船数千艘并且征发民船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擅长水战之人对士兵进行水战训练从江淮地区征调大量军粮运往高黎河谱在进行备战的同时忽必烈也不忘外交公事他两次派人出使日本但是最终军未抵达
他还让高丽国王给日本国王写信招降并派高丽人出使日本希望日本向元朝称臣纳功当时日本举国都沉浸在两次击败元朝军队入侵的喜悦之中那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呢这些外交攻势自然不会有任何结果然而此时忽必烈想要再次发动对日本的战争却没有那么容易
元朝在南边陷入了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战争无法自拔在北边对忽必烈不满的蒙古宗室诸王例如海都、乃延等频繁发动叛乱由于连年战争给国内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百姓无法休养生息人民日益不满盗贼相继而起朝中诸多大臣纷纷劝谏忽必烈请求大兵西民
这些现实情况迫使忽必烈不得不下令暂时停止第三次东征日本他当然不是真的放过日本了只是先把日本放一放等将来找到合适的机会再继续打然而在 1294 年忽必烈驾崩就在他驾崩前五个月他还派人前往高黎管理造船与军粮事务准备再次攻打日本
新上台的袁成宗将国家政策走向转为了守城,全面停止了对日本的征伐。自近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族意识的构建,向民族国家的转变,加上中日两国长时间的敌对,两国对这场战争已经有了和古人不同的认识。
许多中国人对这场战争的结果往往感到遗憾不已这是很多人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结那么认为如果不是那场台风这个偶然的因素日本的这个岛国早就被中国灭了哪还有后来的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哪还有后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而这两场战争对日本的影响更大他们的相关研究也最多
日本将这场台风神化为了护国神风是日本作为神国的证明每当遭遇外敌入侵或者他对外侵略的时候呢统治集团常常利用元朝对日本的这两次入侵以及日本的最终胜利来唤醒日本人的被害者意识以国难激发士气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进行民族主义教育和战争总动员
比如日本在近代有原寇纪念碑建设运动原寇也在日语语境中逐渐演化为了民族敌人入侵者的代名词好的那关于忽必烈东征日本这个话题呢就聊这么多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