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小米YU7:风波后雷军的复出答卷,“豪华高性能”有无弱点?-Vol70

小米YU7:风波后雷军的复出答卷,“豪华高性能”有无弱点?-Vol70

2025/5/23
logo of podcast 脑放电波

脑放电波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托马斯白 : 我认为小米汽车的设计哲学是以驾驶者为本位,而非乘坐者。从零重力座椅的配置和超大收纳空间的设计可以看出,小米更注重驾驶者的体验和需求。这种设计理念非常符合年轻用户的需求,他们更注重驾驶乐趣和个性化体验。小米汽车通过提供可玩性设计、启动按钮、可拓展的小家电接口等,充分满足了年轻用户的情绪价值需求。同时,小米汽车的组织形式和企业文化也为其产品注入了更多情绪价值。 @Nixon : 我也认同小米汽车的情绪价值非常重要。从我第一次驾驶SU7的体验来看,其可玩性非常强,简单的操作就能带来极佳的操控感。小米汽车通过增加启动按钮和屏幕翻转动效等看似无用的功能,实际上提供了丰富的情绪价值。这种情绪价值与小米的核心用户群体——年轻人——的需求非常契合。此外,小米汽车的细节设计也非常到位,例如中控台下面的拓展坞,可以连接小家电,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回顾了小米15周年发布会,重点解读了小米YU7的预发布。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表现谨慎,时长压缩,减少了抒情环节,更注重产品本身。这反映了当前舆论环境下,雷军希望控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解读。
  • 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表现谨慎,时长压缩,减少了抒情环节,更注重产品本身
  • 发布会时长从SU7的三个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以内
  • 雷军在发布会前期情绪克制,后期才逐渐放松

Shownotes Transcript

小米汽车设计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叫做以驾驶者为本位它并没有以乘坐人为本位从经典的危机公关的理论来讲正确的应对虽然很残酷但就是不要提这件事情小米这些车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情绪价值跟它早期这几款车的组织形式甚至组织文化是有关系的

大家好,欢迎收听脑放电播今天我们刚刚看完了小米 15 周年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全新字眼的 SoC 以及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小米 YU7 看完了整个发布会呢 Nixon 你有什么感觉啊

我就感觉雷军还是本色不变吧因为很期待在最近的舆论下面他会讲一讲自己的心路历程类似前段时间在小米公司内部有一个讲话一样是有一些示弱的情绪在的但是整场雷军完全没有这个感觉然后我觉得是他非常本色的回归他就是一个追求高科技的一个理工男就是在台上跟大家讲他倾注了心血的这么一款产品

对 本期节目我们会基于我们对小米汽车长期的观察跟大家聊一聊小米预期这款车从发布的角度我们对这个车的观点是怎么样的以及在最近的舆论风波之下小米是如何应对以及雷军是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的这次在发布上也看到了小米的一些变与不变背后也有小米在处理这种危机公关的一些逻辑

这次小米预期的发布呢其实小米汽车的定位我觉得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了我们也会分享我们对小米汽车从定位到产品定义的方法论的一些讨论

小米汽车发布过去的一年里面我们也都长时间的开过我甚至还给好几个朋友都试驾过带他们第一次去体验今天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预期的发布和苏汽的发布里面有很多相同的东西我们可以借着这些相同的东西去讲一讲我们从背后看到小米这家公司他们的企业文化甚至是他们做产品怎么用情绪价值的一些方法论和我们的一些理解

当然了讲完这些东西之后的话你会发现在这么强的产品力背后其实也是能发现小米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所以最后也会谈一谈我们的期许吧

那我们要不就跟着发布会的这个节奏几个大的板块跟大家过一过这款汽车到底什么样然后每一个部分都会有我们的一些讲解和一些想法我们先整体讲一下整个发布会的结构那整体的结构因为它是一个小米 15 周年的发布会所以在开场呢其实是先做回顾嘛然后上半场雷军做了非常多款产品的发布那这些产品呢都是基于自研的 SoC

我印象中其实雷军坐车以后其实他在做手机的发布的时候通常都会请他的 CMO 或者是卢伟斌上来做产品部分的讲解但是今天他是一个人讲了全场在这样的舆论环境的压力之下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有担当的行为因为

因为他其实可以选择开个厂然后下去休息换卢伟斌上来讲芯片和手机还有平板这些消费链子的产品因为过去其实一直都这么安排的他即便继续这么做我觉得也没有问题

但是呢他选择讲完全场包括下半场的整个预期的部分那全长呢是两个小时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我觉得他第一个在战术上的变化他的时间变得很短了就是给汽车的时间变得很短了对给大家回顾一下就是小米苏 7 的所谓的预发布和小米苏 7 的正式发布总共是两场发布会用了五个半小时时间来讲第一款车但是今天讲第二款车

时间短的只有一个小时不到也就是说整个预发部从原来的三个小时变成了一个小时那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感觉起来雷军在整个过程中他压缩了他小作文和抒情的时间

更多的时间还是聚焦在产品本身那这块呢是他不变的地方就是他在讲产品细节的时候仍然用了小米式的方式去解读非常多的细节雷军过往其实在产品发布的时候是非常容易能够找到一两个他觉得很值得玩味的点去跟大家讲的

但是今天雷军更像是一个正常的消费电子公司的 CEO 一样他给你讲的都是消费者一听就懂然后马上就能理解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的一些概念你看像苏七的发布的时候他会讲很多防晒他会讲内饰里面的一些操控键盘之类的很多细节的东西

今天 YU7 确实我们看到的内容都是最宏观的直接告诉你说车长什么样子性能是怎么样子都是聚焦在最最宏观的一些东西上但我对这个事情的解读就是说在现在这个舆论环境下你说的多可能就错的多有可能会被恶意解读的多所以我对今天的这个发布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要控制不犯错这是在缩短时间背后的一个大的逻辑

雷军刚上场明显是相对比较紧绷的他其实在前面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是没有笑容的讲解非常的谨慎情绪比较克制然后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在嫖提词器也就是说他在尽量减少自己临场发挥的部分更多地确保这个现场是可控的那大概在 40 分钟以后呢场子逐渐热起来了他看到说现场大家的反馈还是很积极的情况下

雷军开始相对才比较放松然后到后面第二阶段开始讲车的时候呢开始有一些跟过去一样它常见的雷式的这种互动啊一些小的玩笑啊开始出现但是前期呢我觉得其实非常好理解因为目前的大环境其实雷军对于大的这种消费者的反馈其实还是比较难预判的而且这里面谨慎一点可能更安全一些

当然整个过程里面他完全没有提及这一次所谓的这个舆论危机的相应的细节这件事情是完全被忽略掉的他只是把所有的关注点尽可能的聚焦在产品上面这次的发布呢叫做预发布啊这个其实跟书期的节奏一样就是在产品上市前大概两个月左右先开一场发布会

把产品的硬件规格外观内饰基本的性能参数讲清楚这个一般是预发部会会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在正式发布的时候呢再补上一些人机交互一些小的惊喜一些软件智昌 智价跟智能相关的这些内容以及最后最重要的价格这个是正式发布的时候主要涉及的部分所以

所以在这次发布会里它的节奏也是类似的上来它其实先讲外观先讲设计然后讲内饰讲到一些配置最后是一些安全性的包括质架的一些芯片的一些配置整个节奏大概是这样子

那上来第一件事就是讲设计对其实我觉得一开始要讲设计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想把这款车的定位一个视觉化的东西给大家定住因为它的预热都是聚焦在一个关键词上叫做豪华高性能 SUV 对吧那豪华感你肯定是要眼睛就能看得见的所以一开始就来跟大家讲说这个东西怎么美我觉得雷军是很擅长去传达美的就是他把美拆解成了几个车身的比例

什么是环境比轮毂和车背的比车的前仓和后盖的比框框几个比例上来其实不管你主观上觉得这个东西到底美不美但是客观上你会觉得那个标准是正确的对雷军的设计哲学其实是非常实用的就是之前也听说苏七最开始的整个外观设计会更激进

但是最后呢是雷总拍板定到了现在这样的一个设计它其实是所谓被验证过的更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样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其实在设计的语言和比例上参考了比如说保时捷这样经典的车型那其实预期呢外观早就曝光了嘛

它的造型尤其是比例上我觉得是高度借鉴法拉利的那一款 SUV 的它是很相似的我们可以贴一张图到 show notes 里面我甚至认为它比 Taycan 跟苏 7 的那种相似度要更高对我还在车友群里看到有人的解答是它是法拉利的 SUV 加 Taycan 加帕美拉

他们应该是找到了一系列豪车的特征点然后把这些豪车的特征点全都体现在了这个外观上当然这个肯定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因为我们也看过一些很劣质的所谓的直接的抄袭那种可能就越抄越丑但是说实话

预期整个 ID 的质感是足够好的我们不管它的这个原型借鉴自哪里但是它的质感我相信大家都能有一致的感受我觉得雷军一开始也把它定义的很清楚因为小米的发布会的特点就是它可以把哪怕是很感性的一些内容去做理性的拆解并且定义把它变成一个标准然后去往下延展那它在一开始就讲美呢其实包括两部分第一个就是比例

就像人的身材一样身材好自然就好看第二个呢他定义叫美就是色彩这个也很有意思这次他在预热呢其实主要是在预热他的这个颜色对然后呢在整个发布会里面呢他就把他主打的两个颜色一个是宝石绿一个是金属钛色

把这两个颜色包括所谓跑车为什么往往使用更高饱和度的颜色这件事情做了解读就告诉大家说这个颜色不是说你在家里调色盘调一调就可以的它是有反复的验证反复的调色可能周期甚至长达 13 个月告诉大家我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然后呢我是一辆豪华

SUV 所以我的颜色是对标豪华 SUV 的高饱和色比如那个保湿率其实是一个饱和度非常高的一个绿色非常的显眼

其实苏七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他在预期上他把这个颜色做了更深入的解读不断的去营造一个跟更豪华的那个车的对标对 是的跟豪华车能形成第二个比较对标的也是很体现把主观的东西拆解为理性客观的东西的一个点就是他对于内饰的讲解上包括对于座舱的讲解上

它给了一个概念叫做类似飞机的驾驶舱一样的内舱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讲的是它里面的这些屏那这次呢带来了全新的一个屏它叫做天际屏全景显示对这还是个在内饰上比较强的创新但是你看它背后的技术呢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它其实是用 HUD 显示的方式做了一个投影

大家可以理解为在车玻璃的最下方做了一个长窄条的 HUD 显示但它是贯穿全车的小米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天际屏

那这个屏幕主要的作用呢雷军也大概做了一下展示啊对于主架来讲它会显示比如一个简单的仪表盘中间的位置呢可能是导航的信息然后在右边的位置就是副架的娱乐屏的一些图标啊一些信息我其实没有看到这个车有没有 HUD 显示好像就没有了对吧它就是用这个天际屏取代了 HUD 首先这个设计呢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计

尤其是多屏交互的时候它的这个可玩性是会更高的因为它变成了你整个车的屏幕体系的一部分所以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它的一些氛围感的一些场景比如说当你切到运动模式的时候它那个地方完全可以做成陨石或者这种流星状产生速度感冲击感因为考虑到它那个屏幕的长度那种冲击性应该是不错的对但你要说它有多难吗好像也没有它就是一个产品层面的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的创新

但我也在想这样的屏幕取代 HUD 在视野上我觉得它其实还是会更靠下的所以如果从行车安全的角度我觉得它未必会有 HUD 那么好但是因为未来可能也是一个以自驾为主的这样的一个驾驶环境所以也许它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我的直观感觉就是因为 HUD 的话你的视野是在路上的

但是这个天际屏它是偏下的所以在感受上它可能会相比 HUD 没有那么安全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第二个感觉我在想为什么小米要做这样的创新可能跟它的前机盖的造型也有关系因为小米的前机盖有非常强的这种肌肉感的设计其实这个跟它的整个车的定位是息息相关的这种肌肉感带来了性能车非常标志性的一个设计

但是这种肌肉感带来的问题就是它其实有几个镜头能够展现车内的视角可以看到两个龙起还是比较突兀的那这样的龙起

如何去减弱它也许是用一个 HUD 的屏幕把下半部大概 10 厘米左右的高度把它覆盖掉这样的话隆起的那个突兀程度可能就会下降车内视角的舒适感会提升我觉得这可能是它做这种天际屏设计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对 是的然后在外观上面最后讲一个点就是座椅这个部分吧

看到座椅这个环节我今天第一次意识到小米你做 YU7 的这个思路和苏 7 是没有变的第一个点是什么呢就是这次的汽车主驾副驾加了零重力座椅其实零重力座椅之前是小米苏 7 这个汽车上的一个槽点但这次主驾和副驾都有了

但是重点是在哪里是主驾驶座上为什么要有零重力座椅这件事情我是很奇怪对这应该是第一款在主驾上做零重力座椅的汽车因为零重力座椅不是一个可以在驾驶状态使用的如果是在主驾的话对吧副驾是理论上如果在低速行驶下你是可以在零重力的状态下这个虽然也不推荐但是你其实是可以这么做的

但是在主架就意味着你只有停下来才行对另外还有一个点用零重力座椅的时候人可能是属于休息的状态像我的话我经常会用这样的座椅去干什么事比如说我会把我的笔记本电脑拿出来然后快速的去查看一些文件和回复一些信息

但是在主架子上做这个事情的感觉并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主架子上方向盘那个位置一般会挡住对吧你的空间是相对比较小的所以你可以看出来零重力座椅它是为那种独自出行的车主作为快速的放松而配备的这么一个东西

它并不是像其他类似于理想未来这样的车它配备零重力座椅它的哲学未来是叫做女王副驾就是你家的女主人然后理想考虑的可能也是类似于说你的家人在车上要休息的场景

所以这里其实你能看出小米汽车设计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叫做以驾驶者为本位它并没有以乘坐人为本位我觉得这是第一个特别大的特点让我一下子就意识到这款车的定义思路应该和苏七是没有差别的接下来又有一个场景是让我加深了这个印象就是他讲这个车里面有非常大的收纳空间 1000 多升这个数字挺恐怖的那我说 1000 多升你要怎么展现呢

它有一页 PPT 它是同时展现了三个场景就是一千多声你能装什么我当时马上就意识到小米的哲学还是和其他人的哲学是不一样的

因为内页 slides 如果让理想来讲它会分别用三到四页 PPT 每一页给你用全高清的大图去讲如果你今天去滑雪你今天去登山车里的座椅哪个座椅应该弹倒哪个座椅应该放出来然后怎么去布置但是雷军就一页 PPT 三个场景列在一起很快就略过了对所以用这种相对的对比方法也可以看出来

相对来说是没有那么受重视就是汽车的收纳虽然有超大的空间这个目标人群非常的明确就是年轻人所以他的场景里面我印象中有个两个人一起出去骑单车的场景这其实是一对情侣的状态第二个场景是三个朋友一起滑雪第三个场景是四个人长途出行在第四个场景他强调说你看这四个人所有的行李都能装下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场景里面是不包含小孩的

也就是说他默认开这个车的人就是没有小孩的他是一个年轻的情侣或者是年轻人带着朋友一起出游

在这种情况下呢主驾作为这个车的拥有者我当然要自己拥有一个零重力座椅了对吧我跟我的朋友或者我的女朋友出去玩的时候我们俩最好能一起躺倒在前排然后是平权的不能说只有女王可以躺倒我只能把座椅放倒很委屈的在这个座椅里面所以这里面确实对司机的重视度应该是所有品牌里面最强的尤其是对年轻人的重视度因为今天尤其是

当我们讲到 SUV 又是中大型的 SUV 的时候大家的目标人群往往是家庭所以呢在这个场景的发布会里面都会有孩子应该怎么放安全座椅摆在哪里然后妈妈在后排喂食类似的场景但是在小米预期的预发部里面完全没有这样的场景他的人群非常的精准非常的明确我就是主打热爱性能的年轻人

那讲完了外观和收纳之后接下来其实就到了观众最关注的部分也是雷军最想给大家讲的部分其实是它的性能性能的部分能够明显的看到小米预期的性能第一个叫加速性能第二个是续航在这两件事情上从这个规格上看小米预期的这两个性能是完全拉满的

顶配的预期 max0 到 100 公里的加速是 3.23 秒这个数据它在现场对比了 Model Y Performance 版本和保时捷 Macan 它都是遥遥领先 3.23 秒峰值扭矩 866 牛米这其实已经是超跑级别的加速了

那么即便在它的 Pro 版也有 4.27 秒标准版有 5.88 秒这些数字都远远高于它的竞争对手它同级别的友商在做同样级别的 SUV 的时候是不会把性能拉到这么慢的同时我们看到它的续航也做到了同级第一中大型纯电 SUV 续航第一以及四驱的续航也是第一

它的标准版的续航做到了 835 公里这个其实是非常高的一个续航的数字那它对比的 Machin 是 702 然后 EQS 它们在电池更大的情况下续航可能都只有 700 多但是标准版的这个预期做到了 835 公里的续航然后它两款四驱的续航其实也很厉害一个是 770 一个是 760 最强的这款 3.23 秒加速的预期 max

它的续航有 760 公里这个是很惊人的为什么专门讲这两个性能呢因为这恰恰是小米最擅长的地方其实我们之前也聊过这叫不服跑个分嘛它能很好地抓到性能车用户最关心的主要矛盾

小米手机是一样的玩法或者说小米一直以来的玩法就是我要在续航上尤其是性能上我要做那个不服跑个分我一定能跑第一的或者是我一定能明灭前茅的这样的一个性能水平所以呢结合刚才设计上小米这种肌肉感的外形非常强调驾驶者的这些设计

再加上它今天的性能再结合我们今天看到的在苏七整个发布的节奏里面包括最后苏七奥查我们其实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小米汽车非常鲜明的定位因为其实每一个汽车品牌当然随着汽车品牌的成长它会覆盖越来越多的车的品类跟用户但是它一定有一个最核心的精神和核心的品牌定位比如说我们一说起宝马那就是运动我们说起沃尔沃就是安全

说起奔驰就是豪华即便是新势力的品牌这些电动车的品牌我们也能非常容易的找到它的定位比如说理想就是家用家庭用车比如说未来就是可能豪华感服务小鹏就是制驾智能化这个是小鹏一直的定位当然这个定位也在不断的变化

那么小米是什么呢小米作为一个后来者他其实选择了一个在他之前大家认为是很小众的一个市场就是所谓的性能车

这个性能车包括了这个车的造型设计以及这个车实际上的性能表现所谓的这种加速的性能续航的性能等等等等他把自己的定位在这两款车起码到今天我们看到马上就要发布的预期和他已经发布了一年多的书期我们能看到一个非常鲜明的定位就是给年轻人的驾驶者的这种性能的豪华旗舰

就是豪华高性能对吧讲完外观和性能之后呢接下来讲的是相对零散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接下来讲一下技术方面的一些进展那核心想了几个方面比如说安全他重点讲了一下在车辆更大之后他跟苏七虽然是同样的一个平台架构但是有了更多的冗余安全的这个能力以及引入一些新的比如说翻滚架构之类的一些设计

其次呢讲了一下智能化电子电器这个部分核心是讲了一下他们内部的高集成度其实电子电器这部分呢可能大家今天看是没有感觉的但是我前段时间在美国看了一下特斯拉的这个门店呢他是会把特斯拉自己开的那颗自动驾驶芯片和他的主板他是单独会把一个掌柜摆在前面的其实那个东西你看了之后是非常有科技感的他也会讲解啊就是说这颗芯片里面是干了什么东西

所以我觉得这个高集成度的东西也许未来大家有机会实际看到一下的话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科技感的东西就像是以前是散落在车里的四到五块电路板现在是把它合在一块而且是非常紧凑的设计其实是可以做很好的包装的对这里在提到安全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注意到雷军在整个讲解的过程中仍然没有提及最近的风波完全聚焦在产品本身架构本身在讲安全

这个呢其实也好理解因为虽然大家都在期待他说出那么一两句话来对吧但是呢从经典的危机公关的理论来讲正确的应对虽然很残酷但就是不要提这件事情因为他哪怕只提一句大家想象一下比如说他在安全的前面讲一句经历了这个风波哪怕就是说这么一句

这句话就会被单独剪出来变成一个热搜就这么简单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克制到我完全不提因为他其实在之前比如说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对吧那个响应的速度其实超过大部分的企业然后呢就是长时间的静默这个长时间的静默其实也非常的考验一个企业的定力因为这个过程中你的任何回应会把这个事情重新热度翻高所以他完全没有回应

但是他恰好遇到接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发布的节点不管是车还是手机还是他其他的产品

他不能长期静默下去所以他在中间有好几个尝试点他会测试大众的反馈包括这个发布会前有一个内部的讲话以这种第三方的方式流出也是一次相当于给关注这个事件的人一个侧面的交代但同时呢又不产生直接的回应带来不高的这种媒体关注的热度

那在那次之后呢到了产品发布的时候最正确的选择其实就是这一次小米发布的这样的选择就是我完全不碰一个字都不碰这个其实虽然会让很多吃瓜的群众看热闹的媒体也觉得很失望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呢这可能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无奈也很让人痛惜的一个事件之下作为一个企业最符合逻辑的一个危机公关的策略那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小米在这次危机公关的整个到现在为止的表现我觉得可以算是教科书籍对是那我们再拉回来哈

就是发布会上讲技术这部分对于技术的下一个更新其实也是跟刚才托马斯讲的观点有关系的他们这一次是全系列都标配了英伟达的所有平台和机关雷达

那熟悉自动驾驶的朋友应该知道说这样强大的算力和进化类大的配置呢其实对于在辅助驾驶时候的一个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的那预期这款车的定义呢和以往我们认为的不一样就是因为常见的新能源品牌 20 多万档位的这种车虽然他没发布价格但是已经很明确肯定是 20 多万的这个档位

那在这个档位呢它一般起售价的那款车呀它其实用一个稍微低端一点的芯片然后激光雷达呢可用可不用的行业普遍是这样做的但是呢这次呢是连最低配的那款车都是标配了所有平台和激光雷达那可以合理猜测这搞不好是在近期才做的一个调整对吧嗯这个我有些不同的观点啊因为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还是蛮近的嘛

它在这个时间点还能做这样的调整吗是否还来得及这里打一个问号这是第一点那第二点呢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它选择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 700TOPS 的辅助驾驶的算力就是 NVIDIA SOAR 的这颗辅助驾驶的芯片其实在产品力上也是有着很大的加持的

实际上在前几天理想刚刚开过的理想换新的发布会当时大家对于理想 L9 的标准版竟然选择了一颗算力很弱的辅助驾驶的芯片就有很大的反对声音因为大家认为你已经到了 40 万的价位段了

你还提供了一个没有升级到 L3 能力的这样的一个辅助驾驶的芯片而不是直接上到全系标配这样的一个高配的辅助驾驶的芯片这件事情是不厚道的这个其实我看到很多这方面观点的呈现以及我们肉眼可见的在未来一年我们就能有机会看到可能不是程序就是高速的这种 L3 级别的自动驾驶的装车

那预期是要卖到明年的对吧它是一款生命周期肯定还是很长的一款车所以与其到那个时候再换新还不如在现在我就先把这些能力全系标配这个尤其是对它入门款的吸引力其实很高的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尤其年轻消费者他们对质价的诉求尤其对明年 L3 的这种诉求一定是很高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配置

它的标准版其实吸引力会有很明显的下降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既有可能安全方面的考虑它也带来了更好的安全的口碑也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对于安全的这种重视和回应

同时这种标配又带来了它产品力非常强的一个升级我们在最后会讲一下它的产品定位跟产品力我们其实目前看下来的感受小米预期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我看完了之后就拍大腿你才发第二台车你发布的模式都已经固化下来了下一个步骤叫做对比特斯拉对比 Model Y 详细的对比这个行业里面的销冠

然后这里他就拉出来说我们有三款车我们有三个型号

骑兽的单电机版本稍微高性能一点的最高性能的然后对比 Model Y 也是一样就依次排开就在这里对比了当然按照苏七发布会的经验应该接下来就讲价格了但是因为这一次他定位是一个预发布所以就没有讲价格但是基本上对比 Model Y 就把大家的价格都已经锚定在那了然后到了最后这个环节又是经典的叫做雷军小作文环节

但这个雷军小作文环节呢这一次显然是明显的缩短了一年之前他的小作文讲了什么我的车是卖给谁的你一定很辛苦最后给你鞠个躬请你不要说我们坏话对吧或者请你诚恳的跟我们提意见但今年呢我觉得这个小作文甚至有点模式化他就是说这个车是为谁设计的是无法忍受平庸的人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大概这么个三四句吧

然后最后呢当然呢也借这个机会算是很侧面的回应了一下现在的状态他用了一页 PPT 叫做疾风之静草路遥之马力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要长周期的去看我这家公司对吧你不要因为今天我遭受了一些问题你就认为我有很多的不好因为今天正好是 15 周年嘛所以呢就说希望大家继续期待我们下一个五年我们会有更好的表现给到你对吧

所以小米的发布的套路就是外观性能技术对比 Model Y 小作文其实这个是一个雷军之前的若干次发布会就是你会发现小米历史上其实若干款对于雷军和小米这家公司有标志性意义的产品如果你今天回去看它可能都是这个逻辑

所以你会发现小米在历史上发布重要的具备转折性的产品不只是汽车包括第一个全面品手机你去看它其实都是类似的逻辑外观性能技术平台对比这个行业里的标杆然后讲小作文对吧就是我为了今天已经奋斗了很久这款车是给你的其实我们在之前讲苏奇营销的那期节目里面也提到过了

这个可能就是一个消费电子的尤其是做手机的一个大厂的肌肉记忆或者说负面一点它可能是一种路径依赖

但是正面一点呢他可能就是一种肌肉记忆一种正规军的打法对他来讲这件事情就是应该这么做的他整个团队习惯的战术他们平时演练的方案他们一轮一轮评审的内容最终导向的一个结果往往都是固定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形式因为大家知道这样的形式雷军讲的最顺消费者的反馈最好经过这么多年的迭代他带来的结果最棒那我当然按照这个结果

持续的去演进我没有理由去切换对吧那即便是在面对这种风波的情况下那结合一定公关的这种经验他们仍然选择了用一样的方式去做这场发布那起码从我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视角呢我觉得是成功的

对乍一想其实有点无聊那你最近有这种风波那你这辆车是不是应该非常重要的去讲你的安全或者是重要讲你的生产制造工艺讲你的可靠性去讲这些东西但是会发现说这样想其实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如果去很大篇幅的去改你的跟消费者强调的点和你的结构逻辑你是没有过往的成功的经验的

你是没有办法去预测消费者看到这个东西对你是好的反馈还是不好的反馈对最关键点是这个车的产品定义早就完成了它本身就不是按照那样去做的

硬讲强撸那恐怕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不如以不变因万变我就回归我自己最擅长的那套方式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一开始讲就是说这是一次比较谨慎的回归那从这个发布会的这些内容看完其实就是比较有感觉的了对

那我们再聊这辆车里面的几个细节吧其实我觉得几个细节里面也能看出来小米的团队其实对于这个事可能是有纠结的比如说我自己今天和托马斯在录之前我们俩在掰车的一个细节是他这个汽车到底怎么读原因是因为他在 24 年 12 月的时候他专门在微博上讲过说这辆车叫做 YU7 我在发布会的时候会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独坐 YU7

然后呢结果我今天一听发布会我就破防了我说怎么一开始就念预期呢雷军作为我觉得世界 500 强里面最懂产品的那个 CEO 他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然后我又去翻说啊原来三月份又发了一个微博改名叫预期了你看说明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事儿的想法是变了的嗯当然他也有解释了他说这个预期是他的中文名呵呵

那你在国外买的时候你就念万有七吗然后还有一个点描述这种团队在发布之前的变化更加明确的就是他是今天下午才说今天是一次预发布的对这个事情是很突然的如果他提前就想好这个事情是个预发布那他其实应该是很早之前就沟通清楚的你看苏七做完预发布之后苏七是没有车马上到展厅的

但是今天它一发完马上就说我们的展车很快就到全国的现象门店说白了这个车至少消费者看得见的所有的外观部分已经可以经受你的检阅了如果一个产品还在生产爬坡阶段它是做不到这个成熟度的

对吧所以我合理怀疑一个是车另外一个有可能有一些规格上和细节上的变更他们觉得说与其我今天就发出来然后冒一些风险而且我的市场的货量可能不足那我不如往后演一演然后这就导致了今天下午其实雷金去描述今天是一个预发布这件事情的那个微博你去看他那个微博的语气是很直接的

就是没有任何铺垫一上来说今天不是预发布不会讲价格不会开始预定今天不是正式发布倒不是说雷军的语气不客气而是说那条微博的语气呢是确实把这个事情当做了一个非常紧急重要的事然后呢我就要赤裸裸的把这个信息呈现给你我不知道任何弯子对

我之前是倾向于觉得它是早就这么决定了只不过发现舆论不对临时通知但是后面有一个细节让我觉得有可能是临时修改的这个发布节奏因为我在这个发布会的预热海报出来之后呢就收到了我朋友圈的一个小米销售的微信他说小米汽车首款 SUV 车型 5 月 22 号即将发布

欢迎扫码我为您优先安排看车试驾及订车服务但实际上今天发完之后看车是可以但试驾和订车都是不行的但是小米的直营体系已经发出这种邀约

确实说明他们可能是临时做了变革但是这个并不是说小米做的准备不充分其实尤其是对于手机行业出来的公司来说上台那一分钟去改价格这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那确实我们能想象为什么这场发布会的长度比我们想象的要短

很有可能它删掉了一部分内容包括我们刚才讲的质架智能做仓的一些细节一些可玩性它们可能是涉及到一些产品的规格的变更或者是产品的发布节奏的变更总之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大家会以为它更早上市

那雷军说的时间是 7 月份这个可能也略低于大众对这件事情的预期其实去年预热的时候讲的就是 5 月所以有这么一个推测吧对然后还有一个槽点尤其是我们作为手机圈内的人大家都在讨论的就是雷军把他的智能座舱的芯片把这个平台换了因为我们知道苏 7 用的是 82958295 也是现在高通比较主流的一款智能座舱的芯片

那把它换成了手机的芯片就是消费电子的芯片就是骁龙 8Gen3 骁龙 8 的第三代那这个更换其实是比较奇怪的先讲这两颗芯片的区别并不是说 8295 性能就高实际上 8295 对标的骁龙 8Gen2 的性能它是一个 5 纳米工艺的一颗 SoC 但是骁龙 8Gen3 是台积电 4 纳米的工艺

其实在性能上它是更强的所以在这个发布会之后呢小米还专门发了一个海报它说我们采用了这个座舱的 SoC 芯片它的开机快启动快升级更快它对标的就是小米苏 7

那大家可能会觉得说那用这个性能更高的不是更好吗这个不是因为 8295 呢是一颗车规级的芯片而骁龙 8Gen3 呢是一个消费级的这种芯片它们其实是有区别的就是车规级的芯片呢会要求通过一些车规的高温震动湿度的一些极端的测试它的

它的故障率要求是更低的同时它要有一些硬件的冗余一些故障检测的机制大家想象一下你在开车开到半路虽然它是一颗智能座舱的芯片

但是你所有的导航你的仪表盘你的中控全部死机的情况下其实也是蛮吓人的大家其实如果关注这么多年电动车的一些新闻其实我们经常能看到比如特斯拉某一款车忽然开着开着屏幕就死机了的那种情况包括早期的国产的电动车也都有类似的情况你看大家都用的是车柜级的芯片都尚且如此如果你用一颗消费级的芯片可能在这一块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同时它的工作环境供货周期的要求都不一样所以使用 8GN3 它可能性能会更高一些但是在可靠性上我觉得是明显要低于高通的 8295 的所以为什么会做这个选择大家有很多猜测我们业内的朋友在聊那无非是几个可能性吧第一个就是说小米真的是希望这个座舱的芯片有更好的性能去实现更多的座舱的娱乐化的功能

但是 8295 挽住不了 8295 的下一代现在还没有所以他就选择了一颗车柜级的芯片这是第一个可能性那第二个可能性就是车柜级芯片其实会贵一些所以小米作为一个手机厂商他可能会有一些骄龙 8GN3 的库存

所以他要把这些库存消化到这里,它是一个供应链向的一个考虑,消耗库存成本更低,但其实他也不太站得住脚,原因是一个新的平台引入,它有很多基础的研发费用的,它可能是很高的一个数字,甚至会远远高过我这样切换带来的成本的节省,因为其实 8295 没有比 8GEN3 贵多少。

所以各种可能都有吧我们觉得后续大家可以持续关注一下因为把这个消费级的芯片用在车上虽然小米不是第一家但确实也是很少有厂商会这么干这是一个可能消费者也许不太关注但是我觉得圈内人讨论会比较多的一个点

我们现在大概有这两种猜测我觉得都有可能对 是的那这款车的所有信息基本就聊完了对 最后我们预测一下定价吧这次发布会虽然没有公布啊但是其实我们在前面的节目里讲过了小米就是一家在定价上非常强的公司如果从这个商业的角度呢我对于这个产品的定价是没有担忧的因为我觉得它定价一定是非常的精准吧嗯

那从这个配置上来看呢它有三款产品能看到这个 Max 版一方面性能最强另一方面它其实也是一个拉定位的一个锚点的一个产品

它性能各方面拉的太满了所以我觉得很可能小米会用这一款产品去拉整个预期系列的定位会把它拉高它的价格也许会比苏七 Max 要再高一点也就是说有很大概率可能是个三字头就是 30 万开头的一个产品对它一定是三字头我觉得因为如果雷军希望把它的产品定位往高端去拉的话它的 Max 一定要站在三字头上而它的标准版将是一款

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款产品有着顶配的质架的能力尽管小米今天没有讲它在质架方面的进度目前它的质架水平并不高但是它的计算卡的量在汽车行业目前看是排前三的也就是说它在质架的潜力上是很高的搭配上这样的潜力搭配上作为一个 AI 智能终端厂商的这种期许

再加上这样拉到满的质架的配置那这款车其实是很有竞争力它还有同时 835 公里的这种续航作为那些只想要一个运动的壳但是希望有更好的性价比有更好的智能体验的这些用户来讲这是一款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

我认为雷军会想办法让这款产品的实际的心理上的这种超值的感觉不是它真实的价格但它会通过类似苏 7 的标准版的做法我给你送一些东西是你的首项权益七送八送让一个可能 20 出头的价格实际上打到一个 19.9 万左右的这种定位我有不一样的看法标准版对标的车型是特斯拉 Model Y 售价是 26.35 万

那我觉得预期来说很有可能他会做的一个做法是我的标准价格是高于 26.35 万或者是 25 万以上然后我通过赠送的一些产品给你产生一个感觉是说你的实际购入成本是在 25 万以内那这样的话呢和特斯拉的 Model Y 又形成 2 到 3 万的价差

对消费者来说其实就已经很有惊喜感了那它的定位也还在对我觉得它的标准版其实你已经不太需要缠着掖着非得把自己的价格凹在特斯拉下面了可以啊我们可以等它发布之后再来复盘看看它实际上会定到什么样的位置对三款车看起来都很有竞争力所以目前来看整个价格可能会是从 25 万不到然后呢一直到 35 万这么一个区间会在这个区间里面去跑

OK 那接下来我们再讲一讲我们从这款车开始我们看到对于小米的一些观察吧其实之前在开小米的这个汽车的时候呢我就会发现说它这个车呢就是情绪价值给的特别足可能也是一种雷军在新时代的方法论手机时代的方法论呢是性能性能一定要足

那在汽车时代呢因为汽车本身这个东西它的可玩性非常多零部件也特别多所以你会发现有非常多非常情绪价值的东西托马斯第一次开过苏奇之后当时给我的反馈就是可玩性太强了你都不需要花特别长的时间你就是第一次捏上那个方向盘然后那个方向盘上它有一个切换驾驶模式还有一个 boost 的按键对吧你把这几个按键简单的用一下你其实整个的这种操控感马上就起来了

小米可能是唯一在电动车里面有一个启动按钮的增加一个仪式感按下去之后会有屏幕的翻转动效等等它确实做了很多看似无用的功能但实际上就是在提供情绪价值那这种情绪价值呢一方面来说呢是特别的应和它的核心人群就年轻人年轻人其实很多时候不是那么实用导向就是情绪价值导向那另外一方面呢我也了解了一下小米这些车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情绪价值物

跟他早期这几款车的组织形式甚至组织文化是有关系的我听说的一个很普遍的故事就是小米为了做好前几款车他是从他的消费电子的事业部里面抽到了非常多的产品经理过去做的这么多的产品经理可能有的人是负责发烫盘有的人就是负责中控台有的人就是负责不同的部位

然后你可以想象就是消费电子的产品经理其实天然来说就是一群要求比较会玩的一群人但是这群人平时可能如果你让他做手机因为就那么一亩三分地对吧就那么个三明治你能玩出什么花来呢所以我就听说了很多故事是说某一个产品经理突然从手机部消失了一年然后跑到了汽车的事业部里面做完了某个东西之后汽车发布之后又跑回了手机事业部

所以这样的一些事情呢确实是挺多的那这些产品经理他除了特别懂情绪价值之外呢还会有特点就是消费电子产品经理因为平时他们面临的都是一个出货上百万的一个产品可能任何一点点的设计变更都是非常谨慎的所以这些产品经理呢他卷细节非常到位

那这种细节其实到今天我认为小米的整个的汽车里面还有非常多没跟消费者沟通暂时到未来有非常大价值的细节比如说小米车的中控台下面其实有个拓展屋的然后那个拓展屋是可以让你接入一个小家电直接放在那个位置那个是可以传输数据和传输电能过来的

我的一些熟悉 IOT 的朋友但是就跟我聊过说也许这些东西比如说以后是不是可以放一个随身投影仪那你要出门去露营的时候这个投影仪可能就在路上就可以用拓展坞去充电甚至是可以用拓展坞它利用小米的移动网络车上的 SIM 卡就帮你把你要看的一些片源给你提前预存好

所以类似之类的一些细节吧我看了之后我觉得小米的汽车其实目前的两款虽然 YU7 我还没有看到但是一定是细节非常满这种细节是同时能够去照顾好驾驶者和所有的乘车的人的你看甚至连独音它都能变成雷军的两条微博而且这两条微博当时都是上了热搜的

所以你可以想象就是这个产品的团队和背后操盘这个营销的团队他确实是为这个产品预埋了非常多的话题

对但是这些话题今天又不愿意很展开对吧所以呢我觉得是可以在后续的正式的发布会上可以期待一下他来讲更多的细节嗯当然这个名字我始终觉得他们还是内部决策变了对一开始是想叫 YU7 后面发现大家都叫得很顺了那干脆就想一个中文的好的这个寓意干脆就顺应名义就叫 YU7 得了大家也不要把小米想象的太强啊毕竟这只是他第二款车嘛

整个坐车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这种情节也是正常的这个我觉得倒也不用一定解读成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但是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每个事情都特别讲章法很多事情即便是这么大的组织这么大的规模做这样的大型的发布可能还是有一些很多临时决定的事情对是的即便是这么大的组织我们认为学习能力专业都这么强的组织其实

他在做第一代汽车的时候也面临一些问题吧比如说前段时间的事故就有回人解读为其实并不是不重视安全而是一些系统能力有问题比如说你重视安全但是你为什么就没给机械门把手那块有一个很明确的提示那我自己也遇到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那个前备箱我自己当时在开速器的时候那个前备箱它经常关不严所以这个也是一个类似的细节吧那这样的细节其实你都不能去指责说这个团队不专业

你只需要考虑说汽车上的这个零件数量可能是手机上的十倍然后这家公司又是第一次做对有个词叫工程实践就是工程实践这件事情呢是不能通过纸上得来就解决的它一定是你整个团队反复跑过几轮之后你才能发现哦原来这个地方有个坑原来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

这件事情作为第一款车大家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其实这次重大事故之前的小米苏 7 的质量口碑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个口碑非常好一定不是一个完美的状态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在工程实践仅仅为第一款车的情况下一定会有一些第一次做会踩的坑小米踩进去了

所以我们其实有理由相信小米预期上会有很多针对第一款车遇到问题一些改不掉的问题的一些改进然后这种持续的迭代的能力其实作为一个消费电子公司一个智能手机厂商它在组织力上天然具备的从长期来看我们还是看好小米后续的汽车的这种整体的系统能力的其实苏七在发布一年的时间里连内饰的材质都迭了一代

这个也是比较关注初期的朋友跟我说的我当时大为震撼对快速迭代的能力吧他把它用到了这个汽车的对是的那最后也讲一讲我们对于小米的一些期许吧其实我觉得即便到今天还是很容易看到这个观点就是小米是一家营销很强的公司

但是呢今天其实我们看小米的弱点其实也能从这次营销里面去看出来或者说它的一些值得去优化的点也能从这次营销里面看出来你看过去一年里面汽车的整个舆论场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些变化雷军最早发苏七的时候告诉大家防晒极度的坦诚极度真诚的小作文那个时候呢是大家被细节和这种真诚所打动

那这个是一个阶段那在这一年里面后来呢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其实是以华为的尊介他的口碑出现了问题然后呢几乎是在不远的时期吧苏奇 Ultra 他的整个发布这两辆车形成了极大的一个变化一辆车他在玩用各种技术名词但是另外一辆车呢苏奇 Ultra 呢他是获得了保时捷这种老品牌的尊重

所以那个阶段可能是小米汽车的一个包括雷军的声望的顶峰但是在后来是发生了一些不可看的事情但是你看最近三四个月的汽车营销你会发现其实大家普遍都开始转向技术营销了或者是说我们觉得最值得关注的那些话题其实是跟技术相关了而且都很明确就是自动驾驶的技术

那这里面的最典型的比如说就是理想汽车的技术营销他要开 AI Talk 包括比亚迪把整个的自动驾驶给你白送了广泛的自动驾驶的布局包括比亚迪的这种 10C 超通这些东西那这些东西呢其实你会发现它是没有体现在今天整个讲预期这辆车你不管是看它的故事编排还是大家实际讲的内容

都是没有把重点倾向到这一边的那我们预期这辆车在 7 月份还会有一次正式的发布会我们很希望到那个节点这部分的东西会有一个更好的答案出来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其实书期上已经很明确了是吧他在第二次发布会上一定会讲质价会讲质仓会讲一些小细节然后理想其实这个其实也是我刚才最开始为什么说我认为他整个全息标配质价这件事情可能是早就决定了恰恰是因为现在的竞争环境里面质价可能变成消费者购车的主要 top3 的理由

更早期其实不是啊一方面支架不成熟另一方面的消费者对支架也没有那么强的诉求和认知所以呢那个时间点大家可能更多的还是看这个车本身的素质啊性能啊它的配置啊等等但是没有把支架放到最高的优先级但是呢理想的转型当然有机会后续我们可能还会专门聊一聊理想啊理想也是一家非常有故事的车企

以理想为代表理想其实通过两次 AI talk 基本上把公司都转型成一个 AI 公司了我们之前有一期节目其实也聊过它制价的水平或它制价的这种策略打法不光是营销上而是在技术上就有了明确的方法论也其实侧面反映了我们认为这个市场进入了以制价作为主要购车驱动的一个阶段反正我自己接下来购车主要的考虑

那置价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置价未来一定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所以我们也期待看到 7 月份小米预期正式发布的时候我们看一看小米在置价的这个维度上有哪些新的突破和进展吧这个可能也会对小米预期的销售情况会有直接的影响

OK 那今天提心吊胆的看完了雷总的发布会然后讲一讲我们的解读平稳落地有啥提心吊胆的我们没有提心吊胆但我觉得雷总一开始没有我看的心情也是提心吊胆

OK 今天我们快速的跟大家回顾了一下这场发布会的主要的内容其实也针对预期的一些产品力做了一些探讨那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关注并在正式发布的时候跟大家再聊一聊正式发布的预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后续呢

包括理想 i8 的发布包括可能一些其他新势力的尤其是智能驾驶相关的内容我们也会持续的去跟大家分享 OK 那就到这谢谢大家好的本期节目就到这里

感谢收听脑放电播欢迎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等播客客户端搜索脑放电播找到并关注我们如果你觉得这期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反馈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