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10: 蒲阴飞狐走太行[会员专享试听]

Episode 110: 蒲阴飞狐走太行[会员专享试听]

2022/6/12
logo of podcast 路书

路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徐霞和顾村对太行八陉的地理概念进行了解释,指出其并非只有八条通道,而是泛指太行山与中原地区间的众多通道。他们详细介绍了北三陉中的蒲阴陉和飞狐陉,指出两条陉的具体地理位置和范围存在争议,并结合历史文献和个人旅行经历,对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他们还探讨了蒲阴陉和飞狐陉在历史上作为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的作用,以及这些通道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此外,他们还谈到了涞源县的历史变迁,以及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以此说明历史地理变迁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徐霞和顾村结合历史文献和个人经验,对蒲阴陉和飞狐陉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文化遗迹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指出,关于蒲阴陉和飞狐陉的具体路线和范围,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他们还结合个人旅行经历,描述了飞狐陉四十里峪的壮丽景色,并对现代化建设对古道风貌的影响表达了担忧。此外,他们还探讨了蒲阴陉与灵丘道之间的关系,以及涞源县在历史上曾属于山西,后划归河北的历史变迁。通过对这些历史地理和文化现象的分析,他们试图展现太行山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Deep Dive

Chapters
介绍了太行八陉中的北三陉,包括蒲阴陉、飞狐陉和军都陉,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 太行八陉是连接中原地区和北方草原的重要通道。
  • 北三陉包括军都陉、飞狐陉和蒲阴陉。
  • 军都陉主要穿越燕山,是北京旅游名胜居庸关和八达岭的所在地。

Shownotes Transcript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今天 是 路 书 的 第 110 期。 大家好, 我是 徐 霞。

大家好。

我是 顾 村路 书 是 一档 讨论 艺术 和 历史 的 播客 节目。 我们 追求 行知 合一 的 学习 体验, 行路 读书, 知其然 更 知其所以然。 欢迎 大家 订阅 收听, 我们 诚邀 您 参加 路 书 的 会员 计划, 您 的 加入 能 让 我们 行 得 更 远, 读 得 更多。 有关 会员 计划 的 详情请 访问 路 书 88点com 斜杠 member 路 书。 只有 微 店 是 购买 会员 计划 和 会员 通讯 的 主要 渠道, 你 也可以 添加 路 书 的 微信号, art in store 2018, 联系 我们 ARTINSITU2018, 或者 发邮件 致 路数 8888 at outlook 点 com。

今天 我们 这 期 节目 又 回到 了 我们 最 喜欢 讲 的 地方, 那 就是。

山西 山西。

其实 我们在 若干年 前 讲 过 有关 太行八陉 的 事情, 大家 可以 再 温习 一下。 太行八陉。 什么 是 行 呢? 行 就是指 这个 山 中间 的 凹陷 的 通道, 这 叫 行。 当时 把 太行山 跟 中原地区 连接 的 这些 通道, 大约 中国人 分成 叫 八行。 当然 中国人 比较 喜欢 这个 字, 八 燕京八景 对 吧?

不是说 真正 只有 八个 行道, 其实 有 很多 从南到北 来 算, 最南端 的 是 治官, 行至 关行, 今天 就 差不多 在 河南 的 济源 跟 山西 的 沁水 这个 地方。 再 往北 是 太行 行。 太行 型 以后 是 白 型, 白 型 以后, 府 口型 就是 我们 经常 说 的 小汤山 这边。 就是 井陉。 井陉 就是 在 今天 的 石家庄 跟 太原 相通 的 这个 地方, 这是 南 五行。

那么 我们 今天 要 讲 的 是 讲 的 北 三行。 北 三行 最 北边 的 是 军都 陉 军 都行。 大家 都 知道 其实 严格 意义 上军 都 陉 所 穿越的 已经 是 燕山 了, 跟 太行山 已经 有点 不太 搭 嘎 了。

但 燕山 也 就算 太行山 的 余脉。

地理学 上 也 不能 这么 认为。 燕山 是 燕山 山, 古人 没有 那么 严肃 了。 对, 那么 军 都行, 大家 都 知道, 主要 就是 我们 现在 北京 的 这个 旅游 名胜, 居庸关、 八达岭 基本上 从 南口 到 北口 这 段 是 最短 的, 大概 只有 四十多 华里。 我们 撇开 军 都行, 不讲 军 都行, 我们 留 个 伏笔。 因为 军 都行, 我们 要 跟 下面 有 一期 节目, 专门 讲 军都 陉 外面 的 这些 故事。

今天 我们 讲 北 三行 里面 另外 南边 的 两行, 一个 飞狐 陉, 一个 叫 蒲 阴 陉。 飞狐 陉, 雪山飞狐 对 吧? 读 过 金庸 的 小说 都 知道, 飞狐 是一种 类似 于 蝙蝠 一样的 一种 动物 传说, 这个 我也 不是 特别 清楚, 因为 实际上 应该说 没有 一种 叫 飞狐 的 动物, 对 吧? 现在 也 有人说 这 是一种 少数民族 的 一个 什么 名称?

不管怎么 说吧, 非 弧形 的 主要 就是 什么? 是 由 北方 的 草原, 就 蒙古草原 这边 进入 中原 的 一个 最 重要 的 一个 通道。 大概 就 是从 今天 河北 的 禹县 穿过 黑 石岭, 叫 四十里 峪 这个 地方, 一直 到 南边。 今天 河北 的 来源, 这个 就 是非 户型 的 基本, 但是 非 户型 又有 延伸, 这 里面 就 学术 上 有些 争议 了。

有的人 认为 飞 弧形 延伸 到了 东边, 穿过 了 紫荆关, 到达 了 易县。 紫荆关 我们在 今年 第一期 讲 内 长城 的那 三关 的 时候, 那 三关 之一。 对, 因为 破 了 紫金 关 基本上 就可以 达到 河北平原 了。 这个 也是 当初 好像 也先 就是 吐蕃 堡 之 役 的 时候, 因为 居庸关 那边 比较 难 打, 所以 他们 绕过 来。 对。

古松 老师 你还记得吗? 这个 飞 弧形, 我们是 走过, 您 刚才 说 的 前面 就是 那个 来源 到 禹州, 也就是 语 线 那段, 也 是非 弧形。 最 漂亮 的 四十里 遇, 真是 翻山越岭, 忽然 高山, 忽然 峡谷, 那 景色 是 壮丽 无比。 对, 印象 特别 深刻, 因为 我们 走 的 是 老路, 看见 那个 时候 正在 架 高速公路, 真要 体验 这种 行道 的 这种 险峻 那种感觉, 还真 不能 走 高速, 走 高速 就 啥 也 看不见 了。

对, 我们是 当时 从 南 往北走 了, 从 来源 县城 出发, 对 吧? 一直 沿着 山谷 走 去, 曲 弯弯曲曲 歪歪。 快 到 盂县 的 时候, 出了 这个 山口, 前面 就是 禹州 禹县 的 平原。 盂县 是在 一个 河谷 地带, 对, 远远 就能 看见 禹 县城。 而且 当时 那个 时候 屿 县 对 县 的 州城 也 保持 的 比较 完整, 尤其 它 有 一部分 城墙 还很 完整, 所以 一下 就能 看见, 有 一种 时代 的 穿越 感 在 里头。

已经 十多年 没 去了, 不知道 现在 的 语语 线 建设 成 什么样 了。 我想 如果 城池 看不见, 都是 周围 都是 高楼大厦 蔓延 开来 的话, 可能 那 感觉 现在 也没有 了。

对, 还有一个 我们 讲 的 是 辅音 型。 辅音 型 是 有点 搞 的, 到 现在 为止 可能 大家 也没有 一个 非常 明确 的 定义, 就 谱 音 行 到底 是 哪 一段。 我们在 若干年 前 走 太行八陉 的 时候, 也 曾经 做 过了 一些 考据, 清代 有一个 大 学者 叫 顾 渚 渔, 对 吧? 顾 渚 渔 大家 都 知道, 他 这个 清代 初年 的对, 也 算是 移民。 感受 到了 亡国 的 痛楚 以后, 他 就 游遍 了 祖国 的 名山大川, 想 把 这个 大好 的 河山 能够 记录 一下。 那么 他 就 各地 去 走走 了 以后, 他 认为 辅音 型 实际上 是 由 涞源 到 易县。 我 刚才 讲 涞源 到 易县 是非 弧形 的 延伸, 对 吧?

顾 渚 渔 认为 这 一段 应该 是 谱 音型, 但是 后面 的 有些 学者, 包括 现在 的 学者 都 认为 这是 不对 的, 为什么呢? 他说 辅音 这 两个字 明显 是 得益于 辅音 城, 而 辅音 城 在哪里 呢? 辅音 城 就在今天 保定 的 附近。

就是 那个 方向 了。 对, 满城 那边。

现在 认为 这个 辅音 性 实际上 就是说 从 来源 这个 好像 大家 都 问题 不太 大从 来源 开始, 往 东南 方向 不是 通过 紫荆关。 因为 紫荆关 是在 来源 的 正东 甚至 偏北 一点, 是 通过 另外一个 著名 的 关口, 也是 那 三关 之一 的 倒马关。 从 倒马关 开始, 再 往 东南 方向, 一个 是 可以 到达 这个 普京 城, 还 一个 就 到达 再 往 南, 就是 我们 也 讲 过 的 从 曲阳 到 定州。

这样的 情况。 走 倒马关 的 这条路 我们 还没 走过, 希望 什么时候 能够 走 一下, 就 是从 涞源 到 倒马关 去 定州, 就 这 一些, 我相信 风景 应该 也是 不错 的。

又有 一个 说头 什么 呢? 就 古代 这儿 有 一条 叫 灵丘 道, 灵丘 道 这就是 我们 要 讲 的 另外 一个故事 了。 就 灵丘 大家 知道 灵丘 市县 和 山西 的 一个 县 有 叫 河谷, 古代 这条 河谷 叫 扣水, 现在 叫 唐河。 那么 这条路, 也 弯弯 妍妍, 从 山西 一直 也是 到 涞源。 这条路 到 涞源 以后, 完了, 如果说 辅音 行 的话, 西段 认为 就是 跟 灵丘 道 是 合在一起 的。 那么 东段, 就是我 刚才 讲 的, 从 宝马 关 到 定州, 这个 是 穿越 太行山 的 又 一条 空道。 大家 看 地图, 不管 是 朴 英 行 还是 飞虎 行 也好, 地图 上 看着 就 像是。

个 X 差不多。

X 的 焦点 就是 来源。

谷 森 老师说 那么 多, 我 来 给 大家 再 总结 一下, 我们 今天 提到 了 两条 行道, 一条 古道。 行道 就是 这个 所谓 的 非 弧形, 大概 就 是从 禹州 就是 禹县, 然后 一路向南 到 来源, 然后 可能 延伸 就 向 正东, 从 紫荆关 进入 华北平原。 另外 一条 就是 飞狐, 陉, 它 又 和 浦 音型 的 来源 有 重合。 从 来源 如果 往 西南 方向 走, 可能 就是 辅音 型, 但是 从 来源 往 西进 山西 方向 就是 灵丘 道, 所以 在 这儿 汇聚 了 一个 X 型, 就是 这个 焦点 就是 来源。 古筝 老师 我 想到 今天 刚才 开篇 时候 说, 我们 今天 是 讲 山西, 但 来源 是 河北。

对, 来源 今天 是 河北 的 一个 县, 但是 来源 一直 到 乾隆年间, 在历史上 都是 属于 山西 的。 是啊 是吗? 对。

有意思, 这个 还 不知道。

来源 跟 禹县 或者 禹州 是 一起 在 明代 的, 都 属于 大同 府。 到了 清代 乾隆 的 时候, 不知道 出于 什么 原因, 就 把 禹县、 涞源 这些 地方 就 划 给 了 河北。 从此 这些 地方 就 变成 了 河北 的 管辖 范围。 但是 当时 清代 应该 叫 直隶, 清代 就是 直隶。 对, 那么 就 划 给 了 直隶, 就 今天 的 河北。 但是 当地 的 河北人, 比如说 来源 旁边 的 这个 易县 人, 他们 习惯 上 认为 来源 人 还是 山西, 老师 不 认为 他们是。

河北省 的。 那 他的 语 线呢 一样的, 可能 也有 类似性。 对, 也有 你 口音 可能 也是 会不会 更 接近 山西, 这个 我没有 做 过 研究。 这个 我不知道 我们 会员 我们 厅 有 里 有没有 来源, 禹县 一带 的真 可以 了解 一下。

取消 你记得吗? 我们 有 一年 从 灵丘 到 禹县, 你还记得 从 灵丘 开车 到 禹县 的话, 路上 是 不太 有什么 高山 的。

没错。

当然 您 刚才 说 的 这个 语 口音、 习俗, 这个 我不知道。 因为 毕竟 从 乾隆 到 现在 又 过了 两百多年 300年 了。 我们 朔 本 清源 这么 讲 了 以后, 我们 今天 虽然 讲 的 地方 有 现在 在 今天 的 河北 境内, 但是 他们 历史上 都是 属于 山西 的。 所以 我们 今天 的 主题 就是 讲 北 三行 里面 的 两行 和 他们 行道 上 的 一些 可圈可点 的 一些 古迹。 有意思, 刚才 讲到 的 来源 对 吧? 来源 是 两条 古道 的 一个 交叉点, 那么 我们 就 从 来源 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