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15: 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

Episode 115: 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

2022/10/2
logo of podcast 路书

路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王宁远
Topics
王宁远:良渚遗址的发现始于1936年,由西湖博物馆青年学者施昕更在魏聚贤的推动下,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最终发现关键证据黑陶而进行初步发掘。施昕更并非科班出身,但其地质学背景使其发掘过程较为规范。虽然魏聚贤促发了良渚遗址的发现,但施昕更才是公认的良渚遗址发掘第一人。何天行也参与了良渚遗址的早期研究,但其发现时间晚于施昕更。夏鼐于1959年正式命名良渚文化。草鞋山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了良渚玉器与黑陶同时存在,修正了良渚文化与龙山文化关系的认识。反山大墓的发掘标志着良渚考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证实了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对良渚古城稻米、猪肉来源的同位素分析等研究表明,良渚古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拥有广泛的区域联系和复杂的社会组织。良渚文化玉琮、玉璧、玉钺三种器形的组合在更早的文化中没有出现,良渚文化对玉器使用的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良渚玉器很可能为本地产出。良渚文化的衰落可能与4500年后海平面上升、咸潮入侵等环境变化有关。良渚文化衰落后,居民可能分散迁移,融入其他文化。王明达先生在良渚考古中提出了“良渚遗址群”的概念,对良渚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包括美国间谍卫星影像,在良渚水利系统发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霞:通过与王宁远老师的对话,我们了解了良渚文明从发现到研究的全过程,以及其中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方法。节目中也探讨了良渚文明兴衰的原因,以及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

Deep Dive

Chapters
1936年,西湖博物馆青年学者施昕更发现了良渚遗址。魏聚贤在杭州古董市场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并组织吴越史地研究会。施昕更在古荡公墓工地发掘中发现了黑陶,这成为了良渚最早的发现。
  • 施昕更在良渚镇发现了黑陶,是良渚遗址最早的发现者。
  • 魏聚贤在杭州古董市场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并组织吴越史地研究会。
  • 何天行在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后也进行了调查,并出版了相关书籍。
  • 夏鼐于1959年将良渚遗址的文化命名为良渚文化。

Shownotes Transcript

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

1936年,西湖博物馆青年学者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经过数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良渚考古结出了丰厚的成果,曾经高度发达却失落已久的良渚文明被科学严谨地揭示、还原出来。特以此节目向良渚考古和良渚考古人致敬。

相关链接:

Special Guest: 王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