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霞:对金刚宝座塔的整体印象,指出其显著特征为一大四小五座塔的组合形式,并认为其建造精美,规模宏大。
徐霞:系统阐述了金刚宝座塔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首先,她指出中国现存的金刚宝座塔数量有限,其原型为印度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座”,代表佛陀成道时所坐的位置。其次,她强调金刚宝座塔是中国佛教建筑的本土化体现,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典型案例。印度虽有金刚座,但并无金刚宝座塔。最后,她提到“金刚宝座塔”这一名称是现代建筑史家对这种建筑形式的总结。
徐霞深入探讨了“金刚座”的含义,解释其梵文为“瓦萨纳”,特指佛陀成道入定时的位置,位于菩提迦耶。她详细描述了菩提迦耶的重要性,并结合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对大菩提寺的记载,进一步阐述了金刚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通过对玄奘记载的解读,徐霞还原了大菩提寺的地理位置、规模和布局,并指出这些记载为后世研究和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她还提到菩提伽耶博物馆收藏的早期文物,可能有助于了解金刚座的范围,并推测菩提树周围可能存在一圈围墙,这或许就是金刚座的范围。
谷村:在节目中主要起到引导和补充作用,与瞿霞和徐霞共同探讨话题。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