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90: 剑锷如风:营造学社的德国社员[会员专享试听]

Episode 90: 剑锷如风:营造学社的德国社员[会员专享试听]

2021/6/9
logo of podcast 路书

路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徐霞
谷村
Topics
徐霞和谷村共同介绍了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 一位鲜为人知的德国学者,他也是中国营造学社中为数不多的外籍成员之一。节目重点介绍了艾克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学术贡献以及他与中国文化、学界的渊源。艾克早年在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教授西方哲学和文学,同时积极参与营造学社的活动,为中国建筑史研究做出了贡献。他与鲁迅相识,并参与了诸多学术活动,例如与史可门一起考察龙门石窟。艾克的经历体现了20世纪早期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贡献,以及他们与中国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节目详细讲述了艾克的生平,包括他在德国的学术背景、1923年到中国厦门大学任教的经历,以及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经历。节目也提到了艾克在日本奈良的短期访学经历,以及他参与中国营造学社活动,成为正式会员的经历。此外,节目还提及了艾克与其他西方学者,例如史可门的交往,以及他与鲁迅先生的交集。艾克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的研究和收藏也反映了这段经历。他同时具备学者、博物馆策展人和收藏家三重身份,这在当时西方研究中国艺术的学者中较为常见。节目通过艾克的生平和经历,展现了20世纪早期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以及中西方学术交流的景象。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介绍了营造学社中鲜为人知的德国籍社员古斯塔夫·艾克,他拥有学者、博物馆策展人及收藏家三重身份,在中国生活长达20年,与中国渊源颇深。节目将从他的生平、学术经历及在中国的生活展开讨论。
  • 艾克是营造学社少数欧美籍社员之一
  • 他拥有学者、博物馆策展人、收藏家三重身份
  • 在中国生活20余年,与中国渊源深厚

Shownotes Transcript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今天 是 路 书 的 第 90期。 大家好, 我是 徐 霞。 大家好, 我是 谷 村路 书 是 一档 讨论 艺术 和 历史 的 播客 节目。 我们 追求 行知 合一 的 学习 体验, 行路 读书, 知其然 更 知其所以然。 欢迎 大家 订阅 收听, 我们 诚邀 您 参加 路 书 的 会员 计划, 您 的 加入 能 让 我们 行 得 更 远, 读 得 更多。 有关 会员 计划 的 详情请 访问 路 书 88点com 斜杠 member 路 书 知 有 微 店 是 购买 会员 计划 和 会员 通讯 的 主要 渠道, 你 也可以 添加 路 书 的 微信号, art in store 2018, 联系 我们 ARTINSITU2018, 或者 发邮件 只 露出 8888 at outlook 点 com。

在 91年前 成立 的 中国 营造 学社, 对于 中国建筑史 来说 是 有 非常重要 的 意义。 因为 在 这 营造 学社 里面, 出现了 诸如 像 梁思成、 刘敦桢 这样的 建筑史 大家, 甚至 还 包括 像 王世襄 这样的, 以后 也 成为 在 某一方面 大家 的 人物 参加了 营造 学社。 我们 今天 讲 这个 营造 学社, 并不是 为了 讲 营造 学社 本身, 而是 从 营造 学社 想 引出 一位 人物。 这个 人物 是 营造 学社 里面 为数 非常少 的 欧 美籍 人士, 他的 名字 就 叫 古斯塔夫 艾克。

艾克 就像 刚才 古 村 老师说 的, 他是 少数几位 在 学社 成立 早期, 至少 在 32年、 三年, 他 就 已经 非常 密切 的 参与 了 营造 学社 活动。 而且 以后 成为 营造 学社 正式 会员 的 这么 一位 外籍人士。 据我所知, 欧 美籍 的 大概是 三位。

一位 是 清华大学 的 教授 英语 的 教授 叫 温德, 对 吧? 这个 老 温德 其实 是 蛮 有 传奇色彩 的 一位 人物, 是 美国人。 但是 他 后来 来了 中国 以后, 就 一直 在 中国, 甚至 很 传奇 的, 经历 了 十年浩劫, 还在 中国 也 最后 100岁去世 在 了 北大。

另 一位 是一个 德国人, 叫 鲍 希曼, 对, 是个 非常 中国化 的 一个 名字。

现在 的 翻译 叫做 博士 曼, 是 也是 位 德国人。

提到 外籍 社员 的 温德 不再 提, 因为 温德 感觉 像是 打酱油 的, 因为 他在 语言 方面 比较 强, 真正 了解 中国建筑, 而且 留下 了 许多 著作 和 论著 的 博斯曼 就 波西 曼 还有 艾克 两位, 好像 提 博斯曼 的 最近 好像 比 提 艾克 还 多一些。

他 因为 拍摄 很多 早期 中国建筑 的 照片, 所以 这个 书 比较 流行, 所以 可能 他的 名字 也 被 人 提及 的 比较 多。 但是 我们 今天 为什么 讲 艾克 这个人 呢?

当然 这是 我们 录 出 节目 的 一个系列 了, 了解 我们 节目 的 也都 知道, 作为 一个系列 话题, 我们 也 聊 了 许多 欧美 的 研究 中国艺术 或者 收藏 中国 艺术品 的 学人。 比如说 像 我们 聊过 瑞典 的 喜 隆 人 了, 美国 的 像 兰登 华尔 纳 了, 劳人 sign 了 史 客 们、 谢 文丽、 李 雪曼, 包括 弗 利尔 了。 我 感觉 也许 和 那个 时代 相关。 因为 他们 都 是在 1920年代、 30年代 甚至 40年代 在 中国 访问 过 或者 生活 过。

我 觉得 以上 这些 研究 和 收藏 中国艺术 的 这些 外国人, 都 有一个 共性, 他们 基本上都 是 三种 身份 的 一个 重叠。 他们 又是 学者, 又 和 博物馆 有关系, corredor, 同时 还是 收藏家。 每个 人的 侧重点 不同, 有些人 偏重 这方面 多一些, 有些人 偏重 那 方面 多一些。 我们 今天 的 主人公 艾克 也不 例外, 他 也 具有 这 三重 身份, 就是 学者、 博物馆 策展人 和 收藏家 这 三种 身份。 但是 他 和 我们 前面 讲到 的 这些 人士 有一个 不同, 他 至少 在 中国 生活 了 有 20年 之 久。

以前 讲 过 的 所有的 这些 人 里面, 在 中国 生活 居住 最长的, 跟 中国 的 渊源 也 最深。 这个 最 渊源 还 放在 下面, 还有一个 另外一个 特点, 对 吧? 曲 家 简单 的 跟 我们 讲一讲。

艾克 的 生平。 艾克 是 1896年 生人, 出生 在 莱茵河畔 的 波恩。 波恩 原来 曾经是 西德 的 首都, 他 也是 出生 在 一个 学术 世家, 他的 父亲 就是 波恩大学 的 神学 教授, 他 自己 也 在 波恩大学 修完 了 本科, 然后 去 柏林 修完 了 硕士。 最后 他是 在 埃尔朗根 大学 得到了 这个 博士学位。 他 修 的 专业 是 艺术、 文学 和 哲学, 当然 他 最后 做 的 论文 是 偏 艺术 方面 的。 因为 他的 博士论文 就是 写 的 法国 的 一个 铜板 画 画家, 专门 研究 19世纪 早期 的 法国 浪漫主义 运动 的。

他是 应该 是在 1922年 获得 了 博士学位 的这 里面 有一个 契机, 在 20年代 的 时候, 中国 的 一位 很 有名 的 华侨 领袖 陈嘉庚 先生, 在 厦门 创办 了 一所 现在 也很 有名 的 学校, 就是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组建 以后, 在 国内外 广 揽 优秀人才, 到 厦门大学 去 教书, 也 在世界上 找 年轻 的 学者, 有志于 来到 东方。 艾克 就 有幸 成为 了 厦门大学 当时 两个 外国 教授 之一, 在 1923年 来到 了 厦门大学 当 老师。

他 当时 教授 是 教授 希腊 哲学, 还有 西方 文学, 有 两位 外国 教授, 另 一位 是 一位 年轻 的 法国 汉学家, 就是 艾迪 威。

其实 中国历史 上 还有一个 非常 有名 的 人物, 也 在 厦门大学 曾经 当 过 老师, 那 就是 新文化运动 的 旗手。 鲁迅 还很 有意思 的 是什么? 鲁迅 跟 艾克 还有一个 交集, 就是 他们是 互相 认识 的。 为什么 这么说 呢? 因为 有人 后来 把 鲁迅 送给 艾克 的 签 赠 的 阿 Q 正传 捐赠 了 出来。

很 自然 的, 他们是 同事, 一定 是 有 很多 交往。 鲁迅先生 当时 签 给 艾克 叫 艾 厄 风。

这 里面 就是 讲 的 艾克。 一开始 在 中国 它 有一个 中文名字, 他 不 叫 艾克, 就是 叫 恶风 饿, 就是 蔡锷 的 那个 饿。 后来 这个 名字 就 不太 用了, 他 到 北平 以后 就 不用 了, 所以 一般 的 大家 就 称 他 就是 艾克。 他在 23年到28年 期间 基本上都 在 厦门。 28年 的 时候, 北平 的 清华 学堂 正式 变成 成了 清华大学。 这时候 艾克 就 应聘 到了 清华大学。

做 西方哲学 和 西方 文学 的 教授。 当然 这里 头 还 应该 提 一下, 他在 between jobs 在 厦大 和 清华 之间, 他 去 日本 访 学 了 一段时间。 我 估计 这个 也 和 戴 明威 有 一些 关系, 他在 东京 的 当时 有一个 法兰西 学院 的 日本 分校, 研学 短期 的 可能 是 个把月, 他 就 专注 的 跑到 奈良, 去 奈良 的 博物馆, 去 奈良 那些 寺院 做了 很多 研究。

在 30年代 的 北平, 那时候 正好 是 文化 古都 时期, 云集 了 很多 的 学者, 不仅 有 中国 学者, 也有 外国 学者。 史可 门 跟 艾克 一起 访问 了 龙门, 还在 蒂 霍利 佛 族 做了 他 片。

我们 以前 也 聊过 sign, 就 史可 门 是 三次 访问 龙门。 我 觉得 艾克 跟 史 可蒙 一起 去 访问 龙门 是 史可 门 第一次。 那次 据 艾克 以后 回忆, 就是 30年代 初, 当时 冰箱 都 还 比较 完整。 他们 当时 带着 踏 工, 做了 五套 还是 六套 拓片。

30年代 的 时候, 艾克 还 参加了 刚 和泰 在 北平 当时 组织 的, 比如 什么 梵语 佛经 研读 班。 参加 这个 研读 班 里面 还有谁 呢? 还有 后来 的 大 学者 陈寅恪, 这些 都是 艾克 那时候 在北京 参加 的 这些 活动, 当然 还有一个 非常重要 的 活动 是什么 呢?

就 从 1931年 开始, 艾克 也 参与 了 中国 营造 学社 的 活动。 因为 在 1931年 8月出版 的 中国 营造 学 社会 刊 第二卷 第二期 里面, 就 出现了 艾克 的 名字。 他 当时 的 职务 就是 平邑。

平邑 是一个 荣誉 的 职衔。 因为 在 学社 早期, 当时 有 职员, 各个 部 的 主任, 这是 常任 的。 然后 还有 一些 参 教、 校对, 这是 业余 像 volunteer 的。 还有一个 就是 评议, 就是 一些 社会名流, 一些 学者, 当然 还都不 叫 社员。 以后 到了 3435年 的 时候, 就是 学社 进一步 的 组织化 了 以后, 然后 出现了 社员, 社员 排名 就是 按照 入社 的 前后 为 序, 艾克 是 排 在 比较 前面 的, 说明 他 很 早就 参与 了 学生 的 工作。 还有一个 很 有意思, 当时 艾克 他 主要 30年代 初, 对 吧? 他是 在 清华 当 教授。 我们 今天 还 从 一位 大 学者 的 一个 回忆 中, 看到 了 艾克 在 清华 的 很多 活动 的 记录。

谁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