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杭州它的这种普遍性我觉得根本上就是看它的三个就是一个是什么呢就是制度第二是文化第三就是社会的活力这三个东西看上去是个虚的但实际上它是在一个生产力水平及大发展的一个过程中所引发的一个生产关系的一个很剧烈的变革
各位听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收听雪球出品的后雪长播这是一档和投资相关又不止于投资的节目我是主持人七今天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话题是关于
杭州其实不只是关于杭州也是关于整个中国的一些城市的发展从年初开始无论是语术科技包括 DeepSeek 在杭州也是爆火所以大家都在开始讨论什么叫杭州现象进一步讨论到杭州的模式
那这种模式能不能被其他城市来复刻创新的科技产业以及制造业各种各样的一个产业在不同的类型的城市下有没有能够得到加持的机会所以今天我们带着一个关于城市的话题请来了这种研究城市的专家刘典老师
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同时也是清华大学 AI 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的主任他最近也写了一本书《杭州模式》这本书其实也是系统性的揭秘了一下六小强或者我们叫六小龙他在杭州是怎么样和政策包括营商环境相互契合的
那先请刘连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大家好感谢各位听众一会儿我会跟主持人在这方面做很多深入的互动首先说一下这本书啊就是您大概写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开始立项策划的契机是什么就是在所谓的六小龙出来之后才开始有这个想法吗其实杭州呢它不光是一个城市的问题
我最近几年其实有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去各个地方去调研当年集体统计非常惊讶发现我去杭州去了 20 多次去年整个就是 2024 年 2024 年而且就是各种各样的一些事因为我做创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这块的行业会多一点聚焦在技术和产业的研究然后
然后去年就是说各种各样的一些事感觉就冥冥中有一股引力就把我每个月都会拉扯到杭州一两次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可以感觉到杭州在今年爆火之前其实是有很多不一样的一些
内在的一些活力的但是当时我并不是说是从一个非常理性的一个视角去系统性思考这个事然后到了去年年底跟很多搞投资的朋友也在聊大家感觉到就是说从一种预期上因为最近几年其实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包括各种国际环境变动非常大
就是前几年大家总体来说就比较丧这个感觉发展不容易但是就到去年年底尤其是以杭州周边的这些朋友明显我从他们的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一股非常有振奋的一股力量那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说 DeepSeek 的咱们就拿这个举例子因为实际上 DeepSeek 在
真正在所谓全球舆论当中尤其国内的关注度爆火还是今年年初吧尤其是可能是被扎克伯格点名了然后国内也就突然开始产生了对他的关注但我相信如果您常跑杭州可能去年就已经关注到他了其实 DeepSeek 它主要的研发人员在北京公司主体在杭州不光是 DeepSeek 就是早期他们是换方做量化投资的时候我其实对他们关注就挺长时间的
尤其大家可能也有印象就两三年前有一段时间国家监管部门对于量化投资这个事其实态度是比较多元的然后那个阶段其实几家量化投资的头部的公司都有找过我聊就是围绕人工智能和金融应用方面的一些事一开始我其实对这个行业有一些旁观者的一个了解吧
后来跟他们深入聊了以后尤其是像几个量化就包括像换方明宏换方九坤然后灵君可能这些都是头部的一些当时应该是几百亿这种大体量量级的头部的量化机构对因为我当时跟他们聊我就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于人工智能
的洞察和技术的这种专业认知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他们的业务是有直接的需求的他们有非常强的一个业务场景所以后来我就一直在关注就包括像换方成立了 DeepSeek 以后对于 DeepSeek 这家公司的技术关注我是从去年年初开始
去年年初 24 年年初对因为他当时第一个掀起大模型的这个价格战就连带着好多国内的大型厂商都跟着他去降价所以我们当时就关注到了然后到他五月份对外公开发模型以后呢我们就开始浅层次的在用
特别是到年底的时候我就发现它这个模型进化的速度非常快到去年三四季度以后我们就团队主要使用的模型有一个就是切换成了 DeepSeek 然后再到今年一月份它当时发布了 V3 和 R1 就引发了全球的一个浪潮所以我们就看到杭州的故事就开始了
所以其实杭州的故事就是您开始去年 20 多次这种跑杭州也是从人工智能这件事来起源的对还是从因为比如 ChatGPT 开始爆发然后国内的产业跟进是因为杭州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说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就是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那个时代它就是一个永历朝头者你像这个 12 年 13 年
当时不管是像阿里还是说其他一些企业包括像人工智能领域的海康威视等等其实都是在杭州到了二五年啊就是进入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杭州又开始涌现出来一些新的一些创新型的企业所以呢就是我们从去年到今年呢把我们前期研究调研思考的一些事在这个今年过完春节以后就是杭州六小龙爆火了嘛嗯
爆火了以后呢我们又组织了大概一个多星期的一个深度的对杭州六小龙包括政府企业各
各个主体我们进行了一个深入的访谈把这个调研再综合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然后就形成了杭州模式这本书我们就来谈一下这个书里面比较重要的几个话题我相信大家也是比较关注的因为大家肯定也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能够有一些紧跟时代的步伐的可能性但是为啥就是杭州它到底做对了什么我们可能普通人的认知里面
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常识比如说所谓的更好的营商环境然后更低的税收更先进的什么人才引进政策等等我觉得天天看新闻的朋友们多少也能够数出个一二三来那是不是就是这些
我觉得其实我们对于杭州的关注啊有别于刚才聊的这些话题像咱们做投资嘛就是讲这个什么低性原理对吧就比如杭州大家关注的它的这个最本质的东西是啥呢我觉得还是创新刚才说的这些呢可能是创新形成过程当中的一些土壤性的因素而且呢就是你说这些因素呢
你说北京有没有也有深圳也有上海也有苏州也有包括前两年可能大家讨论合肥对吧其实不同的城市呢我觉得它有一些共性的因素就是在招商引资在这个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就是它有一些共性的因素但是杭州我觉得它最大的一个特质就是年轻的这种活力这个城市呢不是说这种感觉好像是一个资源聚龙以后就形成了一种
科层制非常强的一个状态你像以前有一句话叫来了就是深圳人现在就是杭州也是来了就是杭州人杭州本地人和杭州外地人这些好像没有那么严格的一种文化界限然后包括就是说杭州它形成了一个信息高度互动的一个圈子
而且这个圈子呢,跟比如说是个北京的吃饭的圈子,就是小圈子和这个别的地方的圈子不一样,它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就是比如说你一件事就是国际上人工智能领域发生什么事,可能就是北京还不一定是第一时间在讨论,但杭州已经在思考怎么去落地实践了。
包括像现在很多在人工智能领域一些最前沿的一些实践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在硅谷有的时候就是在杭州在做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像杭州这种高强度的高流动性的这样一种
信息环境和他的这种非常包容的一种就是年轻活力其实我觉得是他现在就是涌现出来这种创新力量的一个跟其他城市很不一样的一个地方我对你说的这两点都比较感兴趣那咱们可以分开来讨论一下第一个就是您刚才提到的高强度的信息流动具体是指什么呢什么信息怎么流动然后经过谁流动了是
杭州市委的政府班子在里面流动还是说纯企业家之间在流动然后这个信息就是指比如说来自美国的这些科技资讯吗还是什么样的信息它的这种流动
北京怎么就没有流动了呢上海怎么就没有流动了呢所以我们就从这个信息流动这个视角或者说一个信息效率的视角去理解比如说第一个就是我们过去讲的政府治理服务型政府和营商环境我自己就是常年做这个政策研究的比如说中央政治局开了什么会我就给大家做翻译比如说政治局这句话多了个形成解读你需要把政策语言向市场语言进行转化是
你看在杭州我觉得就是完全没有这种信息上的语言的差别所有的政府的官员他跟市场的这些主体沟通的时候他用的就是市场语言他不是说用一个非常复杂的讲了一套政策语言在里面就是你看我在杭州交流很多朋友他们在杭州看政策这些企业家也好或者说这个市场从业人员从来都没觉得就是说这个政策不好懂
或者说是需要有很多解释的空间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浙江省到杭州市它是一个省份到一个城市的这个角度它肯定要偏向于落地在其他城市可能就没有这样一个信息的透明度就是你对于像政策各个地方的城市它在落地的时候是有非常大的可解释空间的但是在杭州这个可解释空间被压缩的很小
不是说具体执行的官员可解释而是说这个政策放在那儿大家都是空开透明的纸面上说的东西就是最后实际落地的东西这个其实是不会被再次的解读对因为这个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政策衔接落地执行的一个能力因为像国家政策到地方政策它其实是有很多的信息层级是一层一层的转移和传达的
但是在杭州我觉得就是说至少我看到的国家的政策到省省到市市到具体的企业这一根针是一下就捅到底的我还有个观察杭州的很多企业政府关系部门是人数是相对少的包括很多头部的公司甚至连政府关系部门都没有
我不能说这个是一个好事啊但是呢就是这体现了杭州政府和企业信息沟通之间的这样一种一个现象你看就是不需要有专人是一个专门的港区跑政府跑这个政府不同的处事不同的决策的层级
因为杭州现在不是搞这个这里办嘛这里办再到浙镇丁就形成了一个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数字化的平台然后当时有一个企业家说这个手握这里办约等于认识一个副城长我是从这个信息效率的角度给大家看就是我们一般去理解服务型政府
我觉得可能社会公众这个讨论呢是一个现象上面的一个理解就是我们觉得好像服刑政府是一个态度但是我看到这是一种能力背后形成的是一整套的一个治理体系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说他们之前有一个现象是啥呢就是有一段时间他们杭州的本地的干部会跟好多比如说像东北啊其他地方地区的一些省份的一些干部会对调嗯
对调以后基本上可能我们理解有一些营商环境不好的省份的一些官员来了来了以后就是习气很快就改变了进入这个环境以后不管是说从跟社会老百姓还是说跟企业社会各界打交道是马上面目一新但是杭州的干部出去特别不适应就希望早点回来
你看我刚才讲的其实就是反映一个什么就是说服务型政府的一个理念它不光是一个理念和态度它更是一种高效的一个治理体系治理体系背后它其实是支撑的是一个高效的信息流转的机制在这个体系里面这些官员它不像是官员
这个是我我在去杭州的一个最大的一种感官上的冲击就是所有的你但凡处级局级这些官员呢就都不像我们一般理解的官员的这样一种沟通的一种方式感觉就是很亲切的朋友啊大家聊聊啊就是他也没觉得我是个当官的没有这种关架子
然后就是在沟通很多事的时候那就是有事说事没必要说非要一定要吃个饭甚至他们也主动会回避尽量无事不扰你看这就是一种环境形成的一个信息流动这是一个维度就是从政府到社会包括市场
然后还有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比如说我跟这个杭州的很多不管是做研究的还是说在业界从事这个具体市场工作的一些朋友啊他们整个的对于这种前沿信息的敏锐度非常之高嗯
有时候你就是一个小饭桌上聊的很多的事呢恍惚间感觉是在硅谷因为我们跟美国的很多的一些科技前沿的一些朋友我们日常也保持很高频度的互动至少我从一个个人的感受上就是我跟硅谷或者说美国的一些相关的一些同行聊
和这个跟杭州的一些对应的朋友聊感觉没有任何信息差大家是能形成一个高度一致的而现在就是杭州的这种大企业小企业人才也是高度流动的比如说像原来在阿里或者说在一些大厂工作的
中高管做到一定程度然后就是向社会输送人才当然有一些是自己选择然后他就去创业在大厂和行业前沿的一些经验就会在大型公司到中小型企业主体之间高速的流动而且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非常频繁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杭州现在围绕人工智能
包括这个数字经济的很多领域它的整个的产业生态是非常非常完善就是这也是它整个产业内在的这种信息效率高速的流动这个是我是从信息流人才流包括资源的一种
快速的一种重新组合这个其实是在杭州能看到的在其他城市这个现象比较少见您刚才说到的这种就是信息的高效流动尤其是政策或者政府的信息比如说上传下达然后到一个比较基层的一个这个信息流是比较高效且快速的然后通常的也没有被歪曲解读的
这里有没有您田野观察到的一些比较实际的具体的例子我觉得一个是从人才的密度上因为其实很多政策越到基层越到政策的神经末梢各层级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认知和素质其实是参差不齐的但是在杭州尤其是那些所谓比较牛的一些区域像滨江区渔航区就特别渔航区渔航街道
人才和产业密度基本上可以跟原来就我们当时 18 年讲深圳越海街道搭站特朗普像渔航街道现在也一时我们当时去看基本上好多街道办事处的办事员都是什么清北毕业 985211 当然可能之前我们对于这个事的关注这好像是一种人才的一种错配我们一般理解的经营人才最后去街道办事处工作了
那实际上我们去当地呢去聊呢我就发现这些街道办事处的这个工作人员呢他们倒不是说会觉得自己是在从事一项这个很基础的工作你比如说像一个渔航街道办啊就是他们对口服务的很多的企业当时我跟一个工作人员访谈呢他就跟我讲就是他在这工作了两年多嗯
他就是类似于 985 毕业的他就是而且头部 985 毕业我当时我就问他问我说为什么你选择来这儿他当时就讲就是说你看刘老师我来这儿三年多一点时间就是对口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这些事两年半时间对接的大概接近 100 家企业里面
对接的时间里面上市的就有三家非常有成就感因为属地管理其实有很多跟政府对接的事大部分这三家企业都是通过他在跟当地在沟通这个同学本身就是在头部高校而且是做创新相关的这种金管类的专业毕业的同学硕士毕业
而且我跟他聊的过程中他自己就觉得在做这个事特别有这种成就感这是他跟我讲述的你想我们这个视角换到另外一家企业视角就是在渔航的一个阶段也是企业就是他在对口服务
从一个企业家那里听到的就是他是从硅谷回来的他原来是在硅谷一个大公司后来就是被浙江招商影子挖回来创业说是当时浙江其实一开始有一笔比较大的一个政府投资给他的公司然后这个投资大概是在第一笔就在几千万这样一个投资落地
其实在其他省份这个就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流程就光层层审批就时间非常长但是当时就是符合这个政策条件符合这个流程以后他们从企业发起到政府去处理这件事总共下来就不到三天的时间当时政府承诺的投资就到账了
而且就有一个细节他就当时反复讲最后其实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到浙江省一个副省级的一个领导那儿签批这个是最关键的一个动作可能到其他地方都挺复杂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他也能看到全城的政府内的流程是怎么回事所以他就问之前收到工作人员说这是啥情况咋回事看看是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他去那个办事大厅就是因为他也很规范就是一看这个流程确实到了一个领导那儿对口服务的一个办事员呢就从服务企业的一个视角直接就越级联系了这个附审机的领导汇报了一下这个事这个事人家一看然后呢大概不到两个小时人家就签批回来了然后后来的流程就接着走
就这么一个事儿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就是好多到杭州的企业讲起来杭州很多时候都会讲到这个效率问题因为像这些事儿可能在其他地方就是你拖个半年到一年都非常正常但是在杭州花花花这个效率就非常高而且这个效率它不光是说是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问题你想很多地方就不是说人家态度上不想做服务它确实是一种治理机制的一个能力问题
你像刚才讲的这个事呢听起来啊从结果上比较有反差过程上好像平平无奇但就恰恰是这个过程上平平无奇的这种过程它背后是好多改革就是像从杭州过去五到十年啊不断改革不断去优化政府流程优化信息效率的一个成果前段时间我又去杭州啊跟当地一些朋友聊当地的一个政府工作人员说哎你看这个杭州活了以后啊
各个地方都开始跋线过海来我们这招商可能从招商条件上来说针对一些特定企业比我们这有吸引力多了但是这些企业都不太愿意走他们也很有信心就像擂台一样他们是擂主就是你们各地来打擂台我们的服务我们的整体的效率就在这儿
它不是说一个地方别的地方能够照搬就直接能超得过去的它这个背后是浙江杭州政府体系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慢慢的各方面能力积累
然后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那这个里面就不得不问了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怎么在一开始有一批领导或者有一个班子就决定要去开始这样的生化改革并且能够一任一任的坚持到现在肯定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那企业那会儿因为不是这样的所以也不会来
那是因为有了现在的这样的一个体系大家都来了从而反向促进政府有更好的改革那从而又吸引更多的新的企业来那这个到底是鸡还是蛋呢就是到底是谁在先呢可不是我们想象常识或者被自媒体经常听到的难道真的是因为中国 5000 年苏杭的营商文化吗还是说其实有一些别的东西在里面
我觉得这个可能饥喝但谁在前面我也很难做回答但是呢就是我觉得有几个变量一个变量呢就是浙江省从进入整个 21 世纪以来大的发展战略是没有变化的底层的这个大的框架是没有变化的早期啊咱们国家领导人在这个浙江任职
历任他的后继者在大的方针上一直顺着这个方向在走就不管是像这个数字化因为像数字化呢其实在零几年的时候当时这个习近平主席啊当时时任这个浙江省委书记他当时就提出了数字浙江围绕这个数字化包括呢就是浙江的整个的这个发展如何去发挥优势去形成一个长期的一个势能啊就他其实当时提出了八八战略
后来的整个的发展就是从政府的一个顶层设计的一个角度他一直顺着 88 战略的一个思路在不断往前延展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个
在各个省里面比较有特殊性的浙江呢他在这个政策连续性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有这个基础而不是说像有的省份可能这任领导是这个思路往东走那任领导呢希望往西走政策的这种不是那么连贯性的话这个可能就我觉得影响是会很大我觉得这是一个基座啊第二个呢是啥呢就是
其实像我这个本书我们也请仇宝新部长仇宝新部长是在零几年之前的时任杭州市长他在 02 年的其实发表过一篇文章也是我们这本书的一个拔他当时在 20 多年前就对整个杭州未来的一个核心发展战就不是说他一个人的思路而是说就是在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杭州的很多的地方的政府领导
它对于杭州和浙江省未来的发展是有一个长期战略你像刚才我们聊的很多的事有一个事情可能是杭州相比于其他地方特质性的就是它确实是一个高密度的人才人力资本的一个战略发展的一个思路你像我原来带的有些学生后来去国外留学留学完了又回国回国创业有几位就去杭州了我当时我说一个两个三个
我就问我说你们怎么都去杭州了基本上就是前几年杭州相当于给年轻人临门槛的去补了一笔钱这笔钱对于可能刚工作的这个年轻人还是挺有吸引力的那这个就又涉及到所谓的吸引人才的人才政策了对大家都来打擂台嘛嗯
每个省现在可能也都会吸引年轻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海归的这些留学生都给了一些无论是安家费也好还是一些更好的这种能够让你快速进入到这个城市发展的一些优惠政策杭州的政策就比其他地方的政策高了不少吗还是说也都差不多从钱的一个视角来说我觉得并不是说有显著优势但它显著优势在哪呢就是你生理这些政策不麻烦
还是流程问题就是你比如说像当时我有个学生在杭州我当时就跟他聊他是这个也是南方人其他省份的他说到了杭州以后这什么人才补贴人才认定就是填个表然后你提交一些基础的信息
然后很快就认定就通过了不用像别的地方可能跑一次跑两次跑三次啊就是认定人才首先呢他认定的规则他就写那几条你只要有对应的证明材料大部分的材料比如说像什么身份信息学历信息这其实就是都有基础的这种政府体系的认证嘛比如说你说海外留学回来那留符认证一打通一关联学信网一看哎这就不用你还要复印啊这那的一堆破事啊
你看这就是一个流程上的还有一个我觉得很关键的是什么呢就是门槛是比较宽松的你像前段时间呢我参加某个另外一个直辖市啊他当时出台一个新兴产业的一个投资各方面的一个促进的政策里面也涉及人才看了一下让我提意见嘛我讲了一些好话但是我也讲了一个问题我说我看这个人才政策啊
我觉得我在年轻人里面也算是条件各方面还自我感觉不错的但我看了这个人才政策我不符合感觉可能要求太高了他很多政策他是倒挂的比如说像现在很多人才政策特别是有一些中西部的省份的人才政策有些可能就是从别的政策操过来你看第一党
什么诺奖得主这个太扯了我没看过这种新闻然后就补个一两百万还是两三百万对于可能当地的经济生态来说就拿出这个钱不得了
但是你不可能说拿这点钱去真的吸引一个诺洋得主过来全职工作这其实根本不现实都不是钱的问题这种比较极端的事其实在很多地方它并不是一个罕见的问题很多的政策补贴它其实是一种吸引资源的一个倒挂
就是你这个补贴其实对于吸引资源来说杯水车行这样的话其实很多招商引资的朋友特别是给政府做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朋友就很难做工作但是你像在杭州是啥呢它不存在这个问题
当然他也有很高规格的但是就是像他 A 类 B 类 C 类人才其实他每一类人才里面他都不是说完全像刚才说的这样完全不接地气他其实是有很大的一个实际落地的空间我看网络上有好多年轻人也在关注比如说像杭州的 E 类人才等等就是关注这些政策
可能也有一些就是希望去好点政府羊毛的一个心态那就是至少政府也让你好也不是说严防死守就是为了把你拦住但其实把其他的人也拦住了对因为其实这就是一个放水养鱼的心态开放式的寻求一个增量发展还是说我就是兜里就这点银子我就精打细算
就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单位工作一样如果你的老板天天跟你计较这个你肯定在这工作是不舒坦的普通人是这样的更好好的人才那这个确实就有点马太效应了可能就是说过去的积累杭州本身也有实力更雄厚所以其实他也能够相比其他的一些省份更能干这个事刚才您提到了大的框架里面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创新精神嘛
结合您刚才谈到的比如说年轻人这几年都更愿意来杭州然后整个的大家觉得无论是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还是喜欢创新愿意追求创新那都在这个点创新的源头是谁拿一些企业来举个例子看看您认不认同这种观点就比如说是不是我们 2000 年前后或者再往后一点第一批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那我们肯定从杭州的例子来说是以阿里和网易为代表的
这些企业人家就 base 在杭州了一开始随之壮大从而去激发了杭州的过去 10 到 20 年的整个的一个创新精神就是头部企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某一个特征的发展比如说创新这个点是不是能够起到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肯定的可以再往前追溯就为什么杭州会出现这些头部企业嗯
其实杭州这个地方就现在从地理空间上扩张了很多了其实在 20 多年前它的地理面积其实并不是特别大其实整个浙江山地多虽然就是说自然环境不错但是其实它不像很多省份一样大平原很适合做这种规模化的一些产业和经济邱部长当时在文章里面也提到过这个问题杭州其实如果是从一个自然区域各方面的这种禀赋
它有优势劣势可能也不小那怎么办呢它就不是说从上一个互联网或者说数字经济时代之前就是在传统产业领域里面非常有优势它就是不得不去整个的很多核心资源去投入到这个新领域里面
阿里也好网易也好它其实是在这种环境里面孕育出来的这样一个大的企业而这种两个大企业出现以后包括有几十家成规模的头部企业然后再到大量的中小企业慢慢就形成了这么一个生态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浙江整个
他的社会文化还是比较重商主义的这另外一个城市像宁波包括浙江的很多的城市就是他年轻人不以当公务员为骄傲就像我们经常讲山东年轻人的归宿两个职业要不是当公务员要不是当老师哪怕你当老师当公务员就领一个非常微薄的工资并不是一定说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但是你只要有这个身份
就感觉很有荣光但是在浙江是反过头来可能当公务员不是一个什么有荣耀的事当然也有地位有尊严但是比如说你创业哪怕创业失败你一直在坚持创业在浙江社会文化评价体系里面长辈他不会觉得你在瞎折腾事你也在干一个正经事换个省份可能就觉得你不稳定对啊你啥时候找个正经工作干一干对吧
整个江浙地区其实是一个大的无论叫产业集群也好还是说整个营商环境似乎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强的一个文化体系这里面是有很多城市的是不是真的就杭州那么特别还是说其他城市各有特点也有一些类似的一些特征还是说真的就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杭州那旁边苏州你刚才提到然后宁波包括南京我们再往东一点上海
等等的这些地方吧大家是有特别大的不同吗我觉得有一个本质上的一个差别是在哪呢就是杭州目前所处于的这个产业周期跟其他几个城市是不一样的我自己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
你像 2025 年的杭州像什么时候对表的不是过去的五年也不是说过去的十年而是说有点像 2013 年的时期的杭州这两个时间点是什么 13 年正好是杭州在上一轮数字经济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爆发的前夜阿里巴巴时代的早期的对阿里巴巴以及阿里巴巴后来这个如日中天的时代那是上一轮周期然后
然后现在我们看到杭州我们为什么坚定的认为杭州六小龙它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一个现象因为我们从数据从产业从各个方面看到的一个长期趋势是杭州六小龙从我们看杭州产业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转折点 DeepSeek 它不是一个中国的代表性公司它已经成为一家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技术公司嗯
它已经从杭州走向中国走向了世界你看就是我觉得像这类型的公司它可能不是孤立只不过就是说有一些企业还是比较低调就是我们这次去参访调研的有一些有点东西的企业他们就是跟我们讲一段话顺便来就是咱们聊归聊
但你不要说我们任何对外的一些信息就是他们也很谨慎其实他们的这个实力也是非常强的所以就是六小龙可能是现在我们跃出水面看到的一些企业可能在这个冰山底下还是有很多别的一些企业在底下所以这个其实是跟各个城市挺不一样的就是相当于
杭州抓住了这轮产业爆发的一个风口进入新的整个的人工智能引发的这种从技术到产业的变革它相当于是到了爆发期而且它前期有积累
所以在这个不一样的情况下看到的是什么就是别的城市呢在这个产业配套包括像它各个地方嘛你像咱们国家也讲这个因地制宜发展新制生产力就是各个地方它的这个产业结构是不一样的杭州现在正好处在对它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接剧的这么一个时间点所以呢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说它很不一样的一些地方但是呢如果是说看别的比如说像刚才咱们聊到的这些人才政策
还有就包括一些产业投资招商引资政策纸面上的条款来说杭州并不是说有显著优势但这种优势都是体现在一个是流程这就体现在政府的效率上第二个是体现在它对于这种新兴产业的包容度上当然现在也有这种争议其实我跟很多杭州的一些朋友聊的时候他们也都会提到思考是不是杭州现在的经济太虚了
对吧就是它完全都是导向的比如说网络上的这个互联网空间的人工智能它不像我们过去比如说打国重器这个实体经济当然我们不能说杭州没有实体经济这些发展战略导向的其实历史上杭州政府也是有很多一些讨论的但是总体来看我觉得杭州还是对于这种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度很高而且就是容错的空间很大嗯
你像很多别的地方当然他也被迫容错本来不想容但是现在不得不容了不得不容错因为他一开始设计的这种政策的环境就像咱们之前讲的人才上的一个极端案例一样其实在产业领域也很多你希望通过一个
小的一个资源投入得到一个大的回报在这种环境下只能是吸引来一些就想赚这个小钱的因为这个小钱对于人家来说是个大钱所以你只要能愿意投资可能很多企业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我当时在杭州看到很多企业是啥呢你像我去语术科技的时候就是这个感受是最强烈的一下车一看一个破楼好
因为我们预期就是语书已经是一个好像很高端的写字楼的样子至少是一个产业员就是一个新产业员我们也都在自媒体当中看到过那张图片对那个楼还是比较破的比它更破的是内部楼外不还行楼内部更不行这四层小楼没有客厅就一个货厅因为那天参访人多我们是走楼梯上去我当时我问语书的一个高管我说的比较客气我说是准备把楼梯是要扒了重建吗嗯
他说不不不我们没把这是那个机器人踩坏的就楼上楼下就是平时训练机器人然后这个很多楼梯都被踩坏了因为我们挺受触动的就是感觉前前后后就是上到高管下到这个普通工作人员就是感觉这个公司大家都是奔着一个
理想和信念在做事就不是说像好多公司一跟他聊大家都戴着副面具然后欢迎你们来希望你们帮我们多宣传什么的人家就不是这样他就是前前后后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信息都是在讲我们在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我们在做一个什么产品我们聊说你需要什么他们说我什么都不需要我需要什么我只要把我的产品做好啥都有
你看我们跟具体企业交流是这样然后后来我问招商相关的一些工作人员我说咱们这也是一家不一样的企业的咱们是不是后续政策上有什么倾斜人家也说了所有政策都写得很清楚他该享受的都会享受的没有说是语处火了也没有额外的没有额外的所以你看这些当地是平常事但是因为我们跑的各个地方多了
反正就越是感受这种当时指道是寻常但是我们内心所引发的从一个现象观察到一个内心情绪上的波澜是非常澎湃的明白咱们现在就可以来对比一些城市因为杭州科技创新包括现在追赶 AI 巨无霸企业还是在的比阿里现在其实 AI 产业跟得也很紧然后我们的六小龙也很牛
那其实也有一些城市它本身也是有这种大大小的这些基础的那你比如说北京大厂也是有不少的百度字节都在制造业小米也在就其实你要说这种创新型的企业不缺那深圳那腾讯在那还有一系列的周边的企业包括华为也都在深圳对比北京和深圳吧你觉得它和杭州最大的现实的这个区别会是啥
我觉得最大的区别一个是什么呢就是产业周期杭州现在相当于是过了上一轮周期了然后又开始要新轮爆发了现在我感觉就是北京和深圳都有点是从高冲高过了以后稍微这几年在一个缓和的这么一个阶段就尤其是这两个城市在过去的五年里面有一些
我感觉相同的特质这两个城市相比杭州其实资源更丰富更密集我感觉就是说北京和深圳现在视野里面他们很多的动作是在掐尖杭州不是
杭州市相当于是放水养鱼鱼越龙门变成小龙北京和深圳因为他们资源太密集了而且就是基础也很好这几年总体因为也受大环境影响特别是北京也有几年高质量发展具体的一些领域其实是在减量的有限的资源他们就在盘算如何去更加投入了更加有效
可能比杭州的这种状态呢就是少了一些松弛感就是这个政策层面的松弛感大家就很紧张而且呢就是其实像这两个城市的官员也都非常不容易其实杭州现在也挺卷的卷到最后呢
就会面临一个问题你像这个北京这两年还好一些啊就是像前几年的他们有很大的一个危机感感觉上海在数字经济领域要超过北京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上海了对以前是上海就没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嘛然后呢现在呢北京可能稍微的这个压力小了一点啊因为他们也看到很多数据但是像深圳的话也是啊你看最近有一些单位啊本来是想请我去讲讲这个杭州的后来网上一报呢
沉默了你看这个其实心态很有意思很复杂而且杭州六小龙火了以后深圳其实我觉得是最着急的城市之一包括像整个广东省现在也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就是怎么把过去广东在产业链供应链包括一些具体产业一些优势其实它有高科技也包括像现在机器人的大量的供应链其实都在广东感觉生产制造很多核心的零部件在广东
但好像是技术龙头并不像杭州这样在这个分口浪尖上更加冲在这个创新的第一线这其实也是广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那你其实像我们在横向的几个地方跑的过程中比较我觉得还是容错的问题就是我刚才讲的松弛感也是一种资源的更加开放的一种配置和使用方式而且一旦容错空间有了的话不管是从政府到企业大家的担当意识会更加强就敢于去做事勇于去做事
你看我自己跟深圳这边很多企业打交道就不光是政府问题企业也是这样就他们现在很多都在往回收
企业不是像过去几十年大家只是看中一个方向就干现在很多都是跟我聊说刘老师现在这种环境你看我们现在是考虑优先是业务安全和风险问题是不是我们做一些收缩保保现金流因为像最近尤其是关税战以后可能深圳和广东受冲击是很大的
短时间政策不明确一下很多生产就停了这类型的事越来越多所以就导致呢可能大家风险意识比较强杭州他们是这种冒险意识觉得在这种环境下越是这种风浪越大雨越贵就去干票牛逼的事我听您说的是感觉有点像深圳北京这些企业还是更
往后走了一步就是偏成熟的企业会更多一些 IPO 的企业已经进入到二级市场了那杭州可能现在又呈现一个新的 PE 的一个阶段历史阶段不一样有点像年轻人和中年人的这种感觉那我们再比较一个它旁边的城市吧我们说说上海它之前可能在数字经济上甚至和北京也有些竞争但是它传统的老牌的金融地位都还在
他是在寻求一种差异化定位吗你觉得他会一股脑的扑向人工智能吗还是说其实他自己想明白了自己真实的定位在哪我觉得上海可能跟杭州挺不一样因为上海原来国资外资
成规模的产业集群比较多金融资源比较集中所以我觉得最难学杭州的反而是上海自己也在上海工作我到上海以后跟我原来在北京的时候最大不一样我原来觉得上海是一个
离市场很近的一个地方但实际上我到了上海以后就是这种感受是反过来的它也是一个规则契约各方面非常发达的一个城市就信用各方面非常好直接对比你像北京可能说大家传一个局聊个事儿
很快就能传然后很快就能聊聊完以后真的要推进一件事就开始磨磨叽叽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冒出来了上海可能反过头来你跟他聊个什么事特别默契而且大家其实前期的信任建立没有那么容易社会文化的氛围相对的不一定是说保守它其实是非常看重比如说你在这个地方时间长足够长形成的这种各种各样的一种信任背书链接的一种切换
最后就是说如果你有这些前期的链接和背书的一种信任在聊一个事也默默唧唧但是一旦说谈定了这个事要做
那很快这个事就可以快速推进它是一个规则导向很强的一个城市但是这种规则呢即使一种优势但是在这种创新文化面前呢可能就会成为一种束缚比如说北京和上海啊就是杭州可能是个中间就是虽然杭州更南它好像是从这个文化上是一个中间地带就是它一方面开放
也就是有很强的这种社会的这种开放的一个心态和信任的一个链接同时呢就是说他也有这种啊就上海在谈成一个事以后的这种高效但是呢现在上海呢我感觉就是因为他原来条条框框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是约束了很多的这种中小型企业在你现在要在上海生存你不光考虑就是说什么房价成本
我觉得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其实上海在这种创新方面的其实如果是说就规模以上的一些大块头的东西比如说像半导体
人工智能的产业集群包括一些最优质的一些人才资源包括一些国际人才可能都有些优势但是这些优势我看到的就是杭州在快速跟上所以我觉得未来的五年长三角杭州和上海可能会从一个完全以上海为龙头的一个长三角变成一个双雄格局的一个变化其实还有很多城市值得对比我们再挑几个合肥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城市就是我们过去看新闻如果大家天天去跟这些财经资讯的话至少我们能在一件事上记住合肥那就是他投了未来这个也是一个挺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也是一个大手笔从这件事到整个合肥的现在的一个政策的一个走向你觉得他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会是怎么样的或者说他现在想学谁
其实我们过去谈容错这件事我感觉尺度最大的反而是合肥你看政府投资行为包括以政府主导和相关的这种国家力量形成的这种政府的铲头方式有一个阶段胆子非常大而且压薄压得也比较准当然也有些失败案例但总体来说我们就是按照一种市场化的一种标准来看其实合肥的这个
产投水平是非常高的有一段时间不是有段子说中国最强投行合肥政府对吧我的感觉就是现在合肥可能往回收了很多还有一个我觉得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可能合肥相比浙江尤其是杭州它民营经济的力量不是那么强大我们一般聊的比如说像什么小市场
还就是强政府干预市场或者说是所谓的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啊这个东西我觉得在杭州这好像是一个伪命题就是因为你看这个杭州市政府他其实能力非常强而且呢他不占 C 位啊合肥他是反过来的他的能力我觉得综合相比资源比负资源能力浙江这边还是有优势因为他有历史积淀啊
合肥就相当于是在相对优势不是那么突出的情况下但是它在比如说像中科大等等科创各方面有一些积累包括前期在产业投资上有这种很高的容错率和这种救急意识就是救急不救穷对于这种未来的几个产业赛道它是有一套非常清晰的投资策略的但是相比于杭州明显政府是 CV
政府是 C 位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的来源特殊时期发挥作用以后那最后真的是不是培育的对象能够主张成长起来当然合肥以前有好的案例
但是现在我觉得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合肥的这种是不是可持续能不能再投中几个关键的赛道你看合肥现在关键在投什么就是量子科技量子信息这一块因为像他明显感觉人工智能这块他也有一些基础但是不像上海杭州北京这些区位又是那么明显
所以他也在选新的赛道合肥现在有点啥就是前面出招出的已经非常不错了就有一个比较亮眼的成绩但现在在往回收在积累势能再重新的去找下一个大的发展的红利基础赛道和产业赛道是在哪
但是杭州这个就很不一样它总体来说是收拾的或者说我们说政府在不在 C 位其实就是它整个资源能力各方面的一个体现就像单位里面越是有水平的领导
就是服务型领导让下属每个人都发挥出来能力最后说这都是你们的功劳但是其实大家每个人都心里面很感激就觉得他提供了平台提供了经验提供了这种引领的这种洞见最后功劳还不是说完全独占还是让出来确实合肥我们侧面的看周期上他在两个周期就是合肥上一轮爆发过了过了以后他在寻找新的爆发点
杭州现在是这个爆发点正好赶到它这儿而且就是说从各方面的产业和资源的一个集聚我觉得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个西南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就是成都最近就很多的人才也都流向成都反正西南重镇就感觉一谈西南现在最火的城市它就是成都当然一方面它的火可能来自于无论是旅游还是城市的消费还是整个人的生活的这种舒适度
但是在产业上在他们自己去目标锁定的这个城市战略上您觉得成都未来会朝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去走我觉得像成都和杭州都有一个很强的一个禀赋就是它的文化资源
你看杭州本身这个城市节奏没有北上广深或者说北上深广州不一定就不像节奏那么快但是你要是在肯定被早年的阿里就已经带起来对浙江肯定算快的相比其他几个一线城市不算快然后成都也有点像而且成都早年三线建设就是它的整个技术工业各方面的力量规模还是比较强的
然后再加上说他现在
文化产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成都比如说像软件游戏电影制作也在快速发展像过年的时候哪吒火了最后说哪吒背后是成都崛起然后 DeepSick 爆火背后是杭州崛起最后海淀非常生气 DeepSick 好多员工在海淀大家就在那个时间就卷起来了但是和成都我觉得就是说它相比其他几个城市它标签
并不是那么明确大家感觉是一个成都吃喝玩乐的地方当然它现在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是啥的就是杭州总体来说还是在长三角大的区域里面成都它的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这种
很强的区域能够相互赋能联动的这样一种所以产业集群其实还是不太够对 它是一个单点式当然我们现在也在讲这个成渝经济区但是成都和重庆它从地理上还是被割成两个板块了然后像西安这块离成都也不远但是也是被地理割成两个板块就是像西安到成都再到重庆这就形成了三个点
成都现在相当于是从这三个点里面目前来看的发展势头比较迅猛的西安其实现在也是比较低调他也想高调但是就是他现在还在低调的做各种各样的一些积累你像我们看到的就是说成都和西安之间在文化直播包括像现在的短剧大量的核心的产业链其实就在西安
一部分在成都那就是还是和各自城市本身的一些资源禀赋和文化背景得有一些强的联系对这个产业才能推下来所以就是现在这两个城市现在发展速度也很快会
贵州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不管是阿里腾讯甚至苹果包括华为大数据中心基本都在那一端这个感觉就是一个有点平地起高楼的这种感觉它的这一套也是很数字经济的发展思路我们做底层的云计算的机房产业这个东西是怎么在贵州发展起来为什么大家都选那第一波大数据产业的浪潮是 12 到 13 年开始兴起然后呢
比较特殊的一些政策性的因素贵州就起了个大早
而且那几年非常火热但是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贵州离应用场景太远了是这个成了束缚它发展的一个最大的一个制约性因素不光是说贵州整个大的东数西算的战略里面新疆 甘肃 贵州这其实都是一些重要的一些枢纽的节点包括像云南也有一些但是相比于 10 年前当时贵州引领这个风潮
现在贵州可能稍微的有点成为若干个节点之一上海和杭州现在在这方面的建设幅度也是很大的从国家战略角度比如说东数西算它有一个规模化的优势但是如果是从聚焦到某一个产业集群肯定是算力和数据中心离应用场景越近
它产生的这种经济和规模价值会越大因为它虽然说是互联网无地理区界但是实际上这个还是有差别你的基础设施离应用中心越近它能形成的辐射效应越强所以现在贵州就是有点稍微需要思考一下就是说未来的落地的应用场景在哪些地方
因为像现在很多这种新型技术设施建设其实也有很多所谓的算力泡沫的一些讨论其实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是啥就是面临两个尴尬一个是论总算力是不够的但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单个的各个项目其实算力控制率非常高可能我们过去对于尤其是政府规划的时候对于新型技术设施建设它套用了原来的房地产思维很多房地产就是你一个楼建那儿
产业园 招商 居民楼 卖楼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是什么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它的折旧率是很高的可能有一些折旧率七到十年可能就得换新了一项光伏包括这些的可能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是你要是用个 15 年以上每年折旧的比例就更高了那么现在我们看到就是说大幅度渐了渐了以后控制在哪控制都是损失啊
所以像现在类似像贵州包括像别的一些中西部省份都在思考就是说怎么跟产业尤其是跨区域的这种产业怎么能形成一个联动因为确实他们在当地建这些是非常有自然环境各方面的一些优势的包括政策优势但是它能跟东部的这些沿海的包括像一些数字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怎么形成一种跨省的一个生态
这个我觉得其实是未来挺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您在观察这个杭州模式的时候当然肯定也走了无数的其他的城市啊一起来做这个调研刚才也提到了很多别的城市的一些优点和劣势那有没有您发现一个城市你觉得就是杭州第二或者说有潜能变成杭州第二的
咱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就是说杭州模式它能不能大规模复制要看我们怎么去定义杭州如果是说搞一个类似像他这样的这确实搞不出来可复制的是什么呢政府能力的提升所形成的这套新的治理体系我觉得这个是有规律的不是说杭州是这样其实你像改革开放初期你说当时深圳可复制吗深圳是不可复制的
不管是从政策上还是从各个方面不可复制但是我们后面就看到深圳走出来这条路很多城市也在走包括杭州从我视野中我去理解杭州模式不是说东施笑评照猫画虎书记打扮打扮成杭州的模样那没有任何意义就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每个城市也不一样
但是我觉得有三条线索一个是什么就是政府的治理服务态度它跟社会跟企业之间的这样一种雨水关系如果能形成这样一种关系我觉得这就是可复制的第二条就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就是你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文化你愿意去尝试新事物而且去
敢于去做事就是像之前的深圳现在的杭州我觉得可能未来会涌现出来很多别的城市就比如说像刚才聊到的成都包括像现在的云南包括山东的资博包括像我们过去所谓的一些文旅热点爆火之后它都有它的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说我们当时去杭州调研的时候特别逗啊
主席往那一坐他说我是浙江人旁边的六位核心专家都是很高层级的专家都是山东的街上调侃都是从 deep drink 到 deep seek 就从山东到杭州了你看我们有很多调侃但实际上我们看就是山东它好客山东的这种文化和杭州相比其实有很多共通性但是为什么就是说我们最后形成了一个理解是好像山东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官本位的一个社会
而在杭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政府和市场的一种平等对话我们每个人都很舒服其实我每次去山东我并不觉得说山东有什么不好其实各个地方都有它的优势像国家也在讲说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我们过去这是一个政治目标国家的战略但是老百姓理解的真正的现代化是什么
我觉得韩若现在其实就提供了一个样板然后第三点呢我还想再讲一个呢就是这种社会的活力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就是每一次重大的发展的长期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就我们过去可能更看多的是政策看到更多的是市场其实我们忽略了社会的这个活力因为其实改革开放像那个深圳
深圳它有政策红利它也有一些别的一些红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几十年前这是个小渔村它怎么一步一步到现在它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就是由治理到政策再到经济再到产业最后它背后有一个支撑性就是一个社会的活力有大量的人大量的年轻人涌现在那最后把这个城市从无到有的建设成了
我们在杭州也看到这个就是在二十大前后包括像中央总是讲我们现在中国是现代化有几组关键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是什么就是活力与秩序秩序是我们过去讲的治理讲政府的政策讲各种各样的规则
但是活力如何去激活而且我们在杭州看到就是说这种活力最后形成了一个现象每次去跟杭州相关的企业家朋友聊都变成地推员从他们做商业的一个视角来说跟杭州政府打交道就像一个头部的一个客户伙伴一样还有就是说人才问题除了刚才讲到流程而其他的一些方面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就是规范你像当时有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跟我讲他因为原来是在北方后来去了杭州去了杭州以后当时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妻子二胎生产签户口什么的一些事他妻子没有办法到现场在其他地方是什么你要证明你妈是你妈你是你对吧
而且很难办但是像他们当时就是什么呢就知道你这个情况而且知道是咱们引进过来的人才打一个视频何对是本人嘛像这种事拿来骗对吧那骗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就是你像在这些小事情上其实就是给予一些关怀和温度而且就是这个东西不是说上面规定说你行还是不行就是一个小的办事员在他职权范围内其实是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而且对于这个规则也并没有产生破坏
这种社会的活力从具体的人到干部再到企业家大家就看到我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事大家都是为有价值的事独立这其实是我在书里面讲的其实一个我看到的就是说我可能我看到的现象有别于别人有一点创新点是什么一个是我之前讲到的从政府到市场到社会的一个
高效的信息效率嗯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看到就是社会活力背后的一个价值公式从这两个视角出发呢我觉得是不是说别的地方学不了的我是个山西人啊我在杭州调研一方面就很振奋因为就是这两年看到的悲观的信息太多不振奋的信息太多看有这么一个区域大家这个谋足劲啊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干出一番事我觉得就挺振奋的另外一方面很悲凉啊
备粮是啥想想我老家你老家我是一个很有家乡情怀的人我是山西旅粮的包括其他地市啊就有什么事这是老家的事嘛多获得点少获得点都无所谓但是呢就是这个制度化和各方面的这种规则水平跟东南沿海城市差别太大了哪怕是我自己啊我想我回山西我能干啥我也不知道我能干啥所学的这些知识呢
我觉得是有用的但是能不能有用武之地这个其实是有很多配套的一些条件和环境是需要的所以我觉得最后看杭州它的这种普遍性我觉得不是说看技术产业这些东西我觉得根本上就是看它的三个一个是什么呢就是制度制度政府治理水平第二是文化第三就是社会的活力这三个东西看上去是个虚的
但实际上就是它这个东西的推进它是在一个生产力水平及大发展的一个过程中所引发的一个生产关系的一个很剧烈的变革而且我们现在看到是什么就是很多所谓的北方省份南方省份所以一句话概括其实就是很多地方生产关系约束生产力发展其实我觉得本质的问题是指向这个人的心里面的这种观念认知束缚
其实就是对于这种新的事物的一种理解可能我们并不是一个积极拥抱态度我们看到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会理解它是不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风险但你看在杭州他们不觉得这是风险这是机会分量越大鱼越贵但是可能在换一个地方大家就觉得这个东西是不是会砸了很多人的饭碗别搞了或者说是有什么样的问题要不你先弄一弄弄一弄有问题了咱们再停一停
尤其是这种创新方面的一些事情如果是摇摆中看结果反而就是像很多保守的人的观点是对的你还不如不弄
今天聊了洋洋洒洒这么久整个政府到市场到社会环境的一个多方去共同凝聚的一个价值共识可能能够给我们的整个城市带来一些更大的突破的可能性我们今天也非常感谢刘老师到现场来给我们带来这些分享如果有下一个城市的爆发欢迎刘老师能够继续到我们的节目来给大家做一些新的观察
谢谢大家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再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