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对普通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强制储蓄的工具,帮助控制每月的现金流,尤其是对消费观念偏向及时行乐的年轻人。其次,它是一个自动化的投资操作,适合高波动性的权益类资产,能够在高位时减少购买份额,低位时增加购买份额,从而降低平均成本。
定投通过定期定额的方式,无论市场处于高位还是低位,长期来看,入市时机的差异对成本的影响微乎其微。只要时间拉得足够长,早一年或晚一年开始定投,成本差距不大。
定投的钝化效应是指随着定投时间的增加,持仓金额越来越大,后续的定投对持仓成本的影响逐渐变小。到三五年后,定投的效果更多回归到强制储蓄,对持仓成本的波动影响非常小。
价值平均策略通过设定每月资产净值增长目标,要求在股市下跌时增加投资金额,在股市上涨时减持部分资产,从而在低位多买、高位少买,解决定投钝化问题。它还带有减持机制,帮助投资者在高位时锁定收益。
定投本质上是一个只有买入没有卖出的交易系统,缺少止盈和离场策略。此外,定投适合高波动性产品,但长期持有高波动性资产会导致持有体验不佳,尤其是当投资标的是长期财富毁灭型资产时,定投也无法挽救。
股债平衡策略通过在股市大跌时,利用债券的上涨或稳定表现,赎回部分债券并重新买入股票,实现再平衡,从而在熊市中加仓。这种操作可以永续进行,适合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缓解因市场下跌而无法加仓的无力感。
黄金可以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波动率,因为它与股票和债券的相关性较低,能够在市场动荡时提供对冲。然而,黄金本身没有长期回报,不像股票和债券可以受益于经济增长,因此它更适合作为波动率降低工具而非主要投资标的。
动量投资策略的核心是追涨杀跌,但有纪律性。它通过每月总结过去一年股票的表现,买入表现最强的股票,做空表现最弱的股票,从而在市场上涨时获得收益。这种策略在学术界被广泛研究和认可,尽管在公募基金中应用较少。
其实这个会导致很多人定投几年之后他就发现第一个我定投的很多产品这个持有体验其实并不好当我仓位越来越高之后每个点的波动对我来说意味着就更多绝对值金额的亏损的那个波动我体验不好
第二个就在于定投虽然可以让某些产品持有体验好一点但是某些标的的确它比较的长期来看是一个财富毁灭的标的大家如果回头比如说把一些曲线拉出来过去十年或者十几年你去定投沪深三百或者是定投中正红利你会发现这是天壤之别
各位听友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后雪长播这是一档和投资相关又不止于投资的节目我是主持人七一大家好我是蕾拉我作为一位刚入市不久的投资新手身边很多的投资老手都会建议我要去做定投让我每个月定钱拿出工资的一部分先养成投资的习惯去经历一下市场
但是具体怎么投投多少投什么标的我其实是不太清楚的包括我要投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感觉定投也不是一个说起来这么简单的事确实感觉也不是特别简单啊定投感觉对于新手来说呢大家都在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策略一方面能够拉低入市的成本一方面呢也能帮我们养成一些定期投资啊包括定期储蓄的一些好习惯
那么具体定投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策略的分类我们今天也请到了自媒体 ROETF 的主理人也是播客经分派的主理人张一真他也是资深的雪球的用户来系统性的为我们介绍一下定投的优劣势包括我们该如何解决定投的顿化与锐化定投策略有哪些优化的方向等等一些更专业的问题那让我们先来欢迎一下一真老师
各位后雪长坡的听众大家好我是张一真我应该算是一个雪球平台的老用户老雪球了十年那个回张一拿到当然在播客平台算是个新玩家我的那个播客节目金风派才刚刚做了五六期远没有后雪长坡那么的积累的深所以今天算是个串台我们也欢迎大家去听一真老师的节目我们今天请张一真老师来其实
各种各样的基金的话题肯定是要聊个透的但是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两个大字定投
很多人都在说就听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你定期投呗你只要你设定周目标月目标然后你锁定一个你自己能承受的金额我就往下投呗这不听起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吗但是为什么专门聊一期定投这个事呢就是跟张一真老师聊完之后呢还是发现里面有非常多的门道的大概给我们介绍一下就比如定投这个事你为什么会觉得这么重要以及现在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吧
我觉得就定投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有两重功效第一个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推崇的强储蓄就定投本身首先它是一个强制储蓄的一个概念我觉得这一点其实是不能去回避说不能忽略的就是说首先它不是一个投资策略它首先是一个去
去限定我们的每个月开支的现金流的尤其对我们这种 80 后可能没那么重要因为总体来说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储蓄观念其实是比较强的但是 90 后甚至到现在 00 后其实非常多的人已经开始生活或者说消费观已经是及时行乐透支消费等等等等当你都在透支的时候其实你是不可能有钱去存下来
也更不可能有钱去定投所以我觉得其实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定投可能首先它是一个强制储蓄的一个活儿
就是你必须为你的未来负责那么你必须存下一笔钱来就这我觉得其实在当下可能对这代人来说可能是更重要的一个点存得下钱之后其实我们在说定投是一般说的是基金定投不管是 A 股还是现在流行的全球市场它其实是偏权益类高波动的一个资产的定投
我们现在说的定投其实是个缩写它一般标准是叫定期定额那么定期定额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就是我们比如说每个月存 1000 块定投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入市策略就在于它相比的其实传统很多股民会选择什么每个月买 100 股买 100 股的问题就在于每个月的第一金额是波动的那么这对强制储蓄其实是带来的一个困难就是
就是我每个月可以存的金额其实可能是有限的就我不可能说 10 块钱一股的时候我也买 100 股 20 块钱的时候我也买 100 股我的资金流不可能匹配那么基金因为首先他们不像股票它是有 100 股的这个最低的限制它甚至可以 0.01 份
第二个就其实它是有一个自动化的一个操作就我可以先领我每个月一千块一千块买多少份系统会自动帮我算那么我是不会有一个储蓄的一个金额变的一个压力然后同时就是说
定投我觉得它很重要就是在高位的时候金额是限定的所以你可以买到的份额是减少的然后你在低位的时候你可以买到的份额是多的那么这样一个长期算的一个平均值它是比你在每个点位去买固定的份数其实
你能获得的平均成本是更低的这个差距其实就波动越大那么就越好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其实它可以获得一个更好的入市成本这个我觉得其实它作为一个定投策略它本身是有这样一个微观上的好处
对于我们普通的疾病来说其实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对 10 点的把握其实大多数人是把握不好的把握不好 10 点的时候其实定投它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它其实就是对于开始的 10 点的不敏感就这我其实做个测算如果你是比如说是在 10 年或者 20 年之前就无论你是在比如类似于 2007 年那个 6000 点的时候
还是在 2008 年 1600 点的时候开始定投就定投到现在 2024 年其实你的成本的差距可能就是微乎其微的零点几个到一个点左右也不会追高对就其实就你只要把时间拉的足够长就是你从哪一年开始定投差别不大那这个其实对于无论是当代年轻人还是以前的人来说其实是有比较大的一个意义的
基民或者说股民入市的点位如果他是一个满仓进入的人而言那么可能差一年你是享受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状态比如你是 2005 年末入市的
和你是 2007 年末入市的或者又和 2008 年入市的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你 2005 年入市的人相比 2007 年末入市的人可能就差了这么两年时间但是 05 年入市你可以享受的是一波从 998 到 6000 点的大入市但是你 07 年末入市你想受的是 6000 点到 1600 点的大熊市那就说如果你是个满仓的投资者的话晚一年可能真的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但是你在做定投的话如果你每个月就是老老实实的投 1000 投 1000 你从哪一年入市其实只要时间拉的足够长是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这样的话其实你对于入市的择时就不用太多的担心像现在这个点位虽然市场普遍大家觉得就是说 A 股已经挺低了那很多的人还是会担心如果
在地怎么办对新机民来说定投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就我们前面都测算过 2007 年 6000 点和后面 1600 点的差别那你说 A 股未来的走势还可能再有一波那么可怕的一个下跌吗如果没有的话那其实你早一年开始定投和晚一年开始定投就长期来看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定投它作为一个普通人开始试水权益类投资非常好的一个保价护航的一个方法就可以让你不用太去担心择时的问题不用去想太多而且其实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就是说在熊市中段或者是后段开始定投其实是一个
获得感比较强的一个事情那肯定有对因为就是说你看着身边的人比如说跌 20%说他承受了 20%的满仓的一个下跌但因为你是不断的可以有一个补仓就定投不断拉低成本甚至某种程度上很多人在定投的时候他会欢迎下跌他会觉得下跌是个好事在那一刹那就是在他仓位刚刚开始定投的时候他的心态其实是和巴菲特可以同步的就他会欢迎一个大跌
巴不得明天腰斩后天再腰斩因为你可以买到大量低价的份额后面的反弹你都可以享受到就我觉得其实对于
很多普通人来说他去模拟巴菲特的这个心态其实定投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工具 2007、08 年在一个媒体做政权报道的时候我们就做了大量的关于定投的一些投教工作当时的确我们身边有很多同事他们是在 2008 年用定投经历了那一波大熊市然后他们很快在 09 年就回本然后赚钱了
所以其实是有很多的身边的人就是你会发现他们的获得感是非常强的定投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觉得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工具但是定投它作为一个好的工具但它不是一个万能的因为本质上定投它就是一个简单的一个入市策略
就我们如果说交易系统的话它其实是个残疾的就它只有入的这一端它是没有出的一端的就它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止盈什么时候要离场等等这样的一个策略从我们的自管机构来说它是欢迎的因为它从 AOM 的角度它希望大家不断的钱进去永远不要有钱出来所以它会欢迎定投
我们会看到这些年资管机构在定投的头上做了很多的优化比如我们后面出现的一些所谓的叫智慧定投早年是用军先或者什么去算偏离多了多投点高估了它就少投点
然后到了前两年投顾之后有了发车时的定投由主理人去根据点位做更主观的判断就是说也是就是低位的时候多投点高位的时候少投点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个问题的第一个就我们情景假设如果是 2007 年的 6000 点的时候还应不应该去做定投甚至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要去做止盈
但我们就看到那么多年其实几乎没有机构去研发定投相关的指引类的产品有好像是现在可能有一两家但是因为在熊市中其实近乎没有意义就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好的关于指引的一个信号的出现这个我觉得其实是一个问题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在于因为定投某种程度上它可以掩盖择时等等的很多问题所以就导致其实我们在定投产品的选择上机构也并不太会去聊这个话题因为在我们在 2007 年 08 年做定投的那个投票的时候我们是基于一个就是说很纯理论出发的就是说去怎么利用定投的优势所以我们当时其实很强调一点就是
从算法上我们可以看得出定投特别适合的是那种大波动的产品如果同样大家是走平的话大波动的话它可以拉低更多的成本所以其实定投欢迎的是高贝塔类的产品但是当你定投的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你有了很多的持仓那个时候高贝塔就是一个让你非常费劲的事情所以其实那时候我们会很建议大家就是说
选择一些高贝他的产品去做定投来获得比较好的一个低价但是当你累积了足够多的仓位之后其实你应该是通过叫那个产品的切换换到一些低贝他低波动产品去去获得更好的持有体验但这其实又涉及到产品之间的一个跳跃这个会导致很多人定投几年之后他就发现就第一个我定投的很多产品这个持有体验
其实并不好当我仓位越来越高之后每个点的波动对我来说意味着就更多绝对值金额的亏损的那个波动我体验不好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在于定投虽然可以让某些产品持有体验好一点但是某些标的的确它比较的长期来看是一个财富毁灭的标的这样的一个标的其实你用定投也很难救得回来
大家如果回头比如说把一些曲线拉出来你会看过去十年或者十几年你去定投沪深 300 或者是定投中正红利你会发现这是天壤之别就我拉过数据 2012 年到现在的话沪深 300 大概年化就三四个点的收益同样是 300 我都不说中正红利就 300 红利低波这样的人优选的话大概可以有 10 个点以上
但如果你去搞的是一个 300 高β的指数可能年化收益是负的就定投虽然某种程度上可以小小的掩盖一点这个问题但本质上
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是说投资标的永远是第一位的定投只是一个小小的一个加成小策略对小策略就你不可能指望它是个灵丹庙要能够把死人给救活也不能傻傻的一直投下去对定投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顿化的一个问题顿化的话就是你投到三五年五六年之后你会发现就是说当你有了一大笔资产之后你后面的定投其实对你来说拉低成本的效果就很小了
所以定投其实就有点像谭亮一样你初期很美妙当这个东西到时间长了之后你会发现它没有那种新鲜感之后它对以持仓金额影响其实是非常非常小的到五年六年之后定投的效果其实已经是回归到一个简单的强制储蓄它对于你的持仓成本的波动就会非常非常非常小
那么这样一个时候其实定投的价值就有限了很多年前其实在美国他们很多就会有更多复杂的一些定投的优化比如其实我在雪球上也跟大家分享过的价值平均
价值平均其实就是应对这个问题针对我们前面说的很多问题他做了两个调节第一个调节就是关于卖的问题就价值平均我简单介绍他这个思路其实非常简单就我们原来做定投是一个过程导向的追求的是每个月投入 1000 元就这从强制储蓄角度来说是没有错的但是价值平均
价值平均它是一个目标为导向的它追求的是我每个月我的资产净值要增加 1000 元这 1000 元是我投的还是股市涨的我不在意就甚至理论上如果每个月都是靠股市涨出来的那是最美妙的我都不用投钱那么它就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如果这个月股市是下跌的
那么就导致我其实可能这个月我不仅要投 1000 元我可能投 2000 3000 4000 5000 才能够把这个目标只给弥补到那么这个其实某种程度上就和我们的智慧定投是一样的它在低位的时候就要求你多投但同时它增加的一个就是如果这个月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我目标设定的市值比如我原来设定的是 1 万元然后其实已经涨一个月涨了 20%我已经涨到了
一万两千元那它的设定就是要将那两千元给收回变成现金值这样它是带了一个减持的一个东西就这个我觉得其实对 A 股是特别重要因为我们会看到 A 股远远是一个比美股之类波动更大就用我们老股民的话说特别容易坐电梯的一个东西如果你没有一个高抛加低吸的一个过程你长期持有在中国的体验总体整个市场不是很好
就总体来说你必须要有一些波段但这个波段呢就我们如果是追求很多股民全攻全守的那种高波 DC 它其实又有很多问题就心理上你承受不了就像 07 年很多人到了 5000 点还想 6000 点 6000 点还想 7000 点其实就是我就说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的差别就很多人其实就想的是赚钱
就他们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他也不会适可而止那么价值平均他作为一个定投手段他就是一个接过导向的他就告诉你到这个月如果你认为净值到一万两千元就够了那么你剩下钱就应该赎回来这个其实也是跟我们长期的养老它是可以匹配的一个东西这个对人的心态的
要求还挺高的对但是它相比就是你全弓全手它好一点就它给你了一个辅助就你这个月抛多少或者买多少是一个定量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你当然很多人也会动作变形但是你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是动作变形
不像就是在牛市中我们很多人会自己骗自己就是明明知道可能已经高位了但是会去看很多的看多的文章来自我论证市场还能再涨 20 再涨 30 自己骗自己但是你在价值平均的这一套体系下你自己已经设定好每个月增长多少那么偏离之后你不抛你很明确的就知道自己是违背了设定我是贪心了很多人可能坚持不下来但是你自己只要明白自己是动作走行了
这个我觉得其实是价值平均作为一种价值导向的东西这点很优势然后还有一个优势我觉得其实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时候在做定投的时候就不是基于一个完整的一个理财规划的就我们很多人想的是我这个每个月能挤出一千块我就投一千块
但其实按照我们正统的财务规划来说的话其实应该是你先设定一下就是我到退休的时候我应该要多少钱希望有多少钱可以退休假设的市场收益率去倒推大概我那个每个月要投多少钱虽然很多人也会这么做但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很多的投资者他们没有一个就是说逐年去检讨的问题比如我们很多人原来设定的是年化收益 8%去算算下觉得投资点先够了
你是发现这两年是个 A 股不怎么样挺高的两年话收益百分之八那么很多人就发现其实到不了但很多人其实他就没有去做任何的调整但是价值平均他其实就会强迫你就说因为他是目标导向的你会发现就是说你的预期收益是到不了这个水平那么就是你每个月必须要多投钱才能够实现你的目标那么这其实就让你反思你这个百分之八设的是不是有问题你遇上市场不好你就只能增加储蓄
就这个其实是让你真正去复盘了一下原来整个设定的理财规划是不是一个靠谱的还是一个过于乐观的一个假设这我觉得其实是价值平均它最好的一些地方就它既有卖又有加倍买同时会让你不断地去检讨
流程整个投资是不是可以达成目标这我觉得它是比传统的定期定额其实好了非常非常多的地方比如说你自己觉得你的目标过于乐观了还是会及时修正你的目标的你可以不修正你这个 8%的预期但是残酷的现实就会告诉你必须要多投钱你设定的那个每个月的就是说定存金额是不够的就等于说定投不足
那么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解决就等于你至少就明白我还得多存钱要不然就我达不成我原来设定的目标你就实际上每个月都在检讨反思这个问题到底达成达不成
因为刚才你也提到比如说在熊市的中尾期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加大策略的一个时机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可能就觉得我怎么知道这是中尾期然后这个中尾期可能在我判断里面已经三年甚至五年了太长时间了我已经连这个基础的理念都不相信了在这种长时间的熊市里面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定投其实本质上很难给你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定投它就是一个强制储蓄的一个工具哪怕价值平均也只是让你在低位的时候可以多买一点但是你对于股市最终会涨上去的这个信念这个东西其实是一种就是你好好的去看基础的投资理论投资回报到底来自于什么就像那个 John Bogle 他其实做的那个很简单的测试
我们投资收益长期来看你应该剔除的是估值的这个波动的部分其实就是来自于股息率和整个公司的那个盈利增长这两块
股息率因为是当下是一个静态的数值公司的总体增长大体来说你可以以 GDP 去做一个简单的估算那么其实这就是一个我们长期来说可以去预期的一个长期回报的一个目标只是在于就是说你相不相信这一套东西就因为我们其实大多数的投资者他并没有去复盘过
这些数据乐观的时候会觉得就是说一万年指日可待现在悲观的时候就觉得上证指数一千年也有可能其实就是我们的大多数的投资者他是在一个极度悲观和一个极度乐观那个翘翘板上两头晃本质上他们都是在关注的是估值的变化
但是其实你看包括 JohnBurger 包括巴菲他们那套理念其实很简单就剔除估值的波动我赚的是股息率我赚的是企业盈利增长那个应该有多少你愿意相信这个东西那么哪怕像美国当年有十年的横盘的市场那你也不会有太难过因为你相信就是说长期来看还是靠谱的
但如果你连这个都不相信那其实投资就跟一个赌场有什么区别连最基本的就定价理论你都不相信的话
那就压根不要来了对我觉得那你就不要去做投资这个东西了外汇啊商品啊之类就说可能比股市还能做空对那还更好既然选择了股市你其实就是希望能够获得股息收入这是投资跟投机的首要的区别第二个就是你能分享经济的增长这是为什么就在股市长期做空是不划算的
这个是它跟所有的投资品种的一个差别如果你连这个都不相信的确是没必要在股市待着了
反正也有很多人说只有乐观才能赚到钱最终可能是这样其实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对人类社会的一个你乐不乐观如果你相信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是不会停滞的科技的发展是让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是在不断的前进的那么你的股市的增长就利润的增长才是会不断出现的这个才能保证就是说股市长期来看是一个收益很高的东西
而且我们其实很多人是有一个现行外退的就拿过去十年的市场推未来的十年这其实是一个最糟糕的一个情况因为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过去十年的表现往往与未来十年可能它是一个互相关的过去十年表现得越好那其实你在估值上可能投资的就越多那未来十年就可能要遭这个报应
还是就是我们很多人是简单的看历史数据先行外推还是回归到我们资产定价的就比如说 DDM 模型推导出来的股息率加企业利润增长去预测未来的收益我觉得这其实就你心态上才能决定就是说你对这个市场是怎么看的
刚才我们讨论了一些定投的方法一些优化的方式比如说智慧定投价值平均比如说像价值平均在我看来可能像一些人靠工资这个现金流去投资去进行定投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不太实用比如说到后面熊市时间比较长了每个月然后加的钱就越来越多有没有一些针对这种现金流或者实用性比较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定投的优化的方法
对我觉得就其实价值平均它是一个在概念上非常有启发性的一个定投方法但它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不是那么好使就因为就是你刚刚说的就其实它那个对每个月的现金的投入它是一个高波动的这其实不适合很多的白人
这就又变成你刚才说的可能一百股的这种概念其实就是说虽然他认为如果运气好我是在一波牛市中我会不断的通过赎回我会有一笔现金像我们现在 A 股这个市场就过去几年你就是不断的没有赎回可以作为未来的储备你必须不断的加对所以我觉得其实本质上就是说定投如果你是在一个单一品种上的定投其实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但其实价值平均是要跟至少是股债组合这样的东西去配备那么可能会好一点就股债组合其实是从 21 年初就是那个最疯狂的时候开始我就给好多的读者我会推荐他们一定要开始思考股债组合的问题一方面就在中国债券是一个下谱高的离谱的一个品种这个品种长期来看我都测算过就是以 30 年国债来看的话其实过去 10 年的表现不比股票差
当然不按照中国这个非正常的一个状态因为按照现在的 30 年国债未来的收益率它不会那么高但是债券它有两点好处第一个就是它的表现往往是跟股市相反的这样的话就是我们可以实现一个传统的资产配置理论下实现两个互相关资产的那个降低总体波动提高持有体验这个我觉得是比较好
当然就是说其实在中国的基民或者投资者上对于这个持有体验或者低波动其实很多人是不那么的在意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很多股民侧的人其实很在意我会跟他们说一个概念这个叫无限弹药流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加仓其实就会遇到问题很多股民喜欢加仓加到后面弹进两圈没有钱了其实定投包括价值平均都是问题你没有钱了
但股债组合它的一个好处是在于可以通过债平衡比如股市大跌的这样甚至可能债券是涨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把仓位中债券赎回一部分再重新去买股票原来比如你设定的是 70%的股票 30%的债券因为股票跌了之后它肯定是不足 70%
债券会超过 30%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做一次再平衡把这两者的比例重新配回到 70 跟 30 那其实就相当于对股票做了一次加仓这样的一个过程尤其适合的是你资金量已经比较大无论你通过定投还是什么手段资金量比较大的投资者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这个操作是永续可以操作的
你是说就是在现有的持仓里面去改这个配比对那么这个跟我们前面讲到的定投它其实又是可以结合起来就定投的金额你可以限定就是 1000 元但那个 1000 元我其实是投向股还是债你可以结合当时市场就比如说如果当时债券是呃
超过 30%了那么就是股票低于 70%的时候那你可以主要投向把那 1000 元定投全部投到股票去做一个就是说努力的小小的定投的再平衡
但如果那个时候股票其实已经是略略偏了那么你就是把定投金就扔到债券里面去你就通过股和债的这个就是说头像的差别来实现其实是我们固定 1000 元的话我其实还是做了小小的一个类似于价值平均这样一个策略然后同时我再比如说半年或一年的话去对整个仓位做一个再平衡
那么你就可以实现类似于价值平均这样就是说在高位要卖掉一点股票在低位要多买一点股票而且因为用的是整个组合的资金的再平衡你没有对场外资金有压力就这个其实我是觉得
到定投一段时间之后无论你是用普通的定期定额还是用价值评这种复杂手段都得配上当然包括黄金之类那就更好就没有股债这样一个基础的资产配置的话你没有再平衡去做的话你就实现不了就加仓的这个无限单要流机民或者股民心态最崩溃的就是看着股票下跌但是你没有加仓的钱只要你有加仓的钱大家都有希望其实很多人是被这种行动上的无力感去挫败的
假设你现在跌跌到这个位置如果你外面还有个几十万或者很多很多人其实满怀希望觉得我能抄底真正的崩溃其实在于就天天跌但是我没钱加仓了他会觉得就是我是无力的我对这个市场是无力被动接受的
但是只要你有比如说可以通过再平衡等手段去经营加仓其实你的整个感觉就会好很多你就会觉得可以通过加仓来摊破成本来降低整个持仓的风险这种行动感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点
因为你不可能指望每个人真的像巴菲特这样就是说坚定信念不看市场然后什么跌个百分之二三十云淡风情笑一笑就过这不可能普通人他真的是属于一种需要用行动感去对抗市场那么股债平衡这样的一个资产组合的一个方法搭配定投那可能才能够真正的就是说让你通过一种行动感去缓解熊市中的一个焦虑
古名基名很多都收养不做一点就觉得自己是浪费青春是在整个市场中就是说没有操作对那么动态平衡这个东西就是个很好的随时想做都可以做
大卫史文森他们耶鲁校产基金最推崇的是逐日做动态平衡因为他们有专业人士每天做很多基民手痒的话你哪怕就是每周每个月去做一些其实对缓解你的那种不利感其实也是会非常有好处的
你刚才提到这个股债平衡里面零星提到了黄金其实我恰好想插一个问题大部分人可能刚才你提到的策略力也是主要是股债但更大的一个维度是不是股债商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这种如果再加一类进来的一个大的动态平衡商品以往有大量的研究是论证的它作为一个和债券和股票负相关或者弱相关的一个品种你加入之后是可以大大的减少
波动的但是这个前提其实就是在于就是说我们很多人现在想的是加黄金其实和现在很多人加纳指没有任何区别就是一个现行外推的思路就他们看到就是过去几年黄金涨得好我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要去加黄不是因为它要代表商品对
一个基本认识就是商品它是一个没有长期回报的一个东西你顶多说它是对冲一点通货膨胀就因为我们从美国 100 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商品它本身是它没有升息所以它不是一个投资标的它只是一个对抗通胀的一个间接的手段所以它可以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率但本身它不像股票和债券可以受益于经济的增长
所以这个东西加入了资产组合之后它可能是会拖低整个组合的长期预期的优势是在于它可以更好的拉低就是说整个波动性如果你是能够接受这样的一个定位把商品作为一个整个资产组合的一个波动的降低的一个工具你去配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是看了过去几年黄金的然后觉得这个是个 YYDS 的玩意儿那可能又要让你失望了
那就是另外一个思路了对就比如我们会讲就黄金配五个点再加商品再配几个点总体配个十来个点但那十来个点你就是做好它长期来看表现是一般的但是可以在很多动荡年份中它可以对冲整个资产组合做好这样的一个定位我觉得是没问题的
它本质上是个后卫很多人老是奔着想让它像个前锋一样动不动就进个球进个球我觉得定位其实是会有偏差的我说一个我们同事的一个操作您帮忙点评一下他其实是认可股债商这个概念的比如说黄金包括一些其他类型的商品比如黑色包括原油等等这些他也认但是他的方法就是他其实买了这些公司的股票
比如买中国黄金买中式油就最后变成了一个股票的资产那这个到底是就变成了股债了还是其实它还算是股债商呢其实在海外哪怕做黄金投资人很多时候也会关注黄金股跟黄金的一个比例但这两个东西就是说其实它会带来很大的一个复杂性比如黄金股它就会有一个开采成本的问题黄金的价格刚刚超过开采成本的时候它的爆发力是最足的
但是越到后面它的爆发力就会越弱它跟黄金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线性的一个关系我们其实看早年的很多最明显就 07 年那波牛市中其实很多黄金股的确很牛甚至很多石碑股之类都有可能但是这个东西其实是增加了投资的难度
而且黄金股另外一个怀疑说就是它其实很大程度还是会受制于熊市的这个 Beta 它的波动是比黄金更大但是它跟股市的这个相关性其实要比黄金更高
从那个资产的那个波动性角度或者说是相关性角度它其实比黄金本身是会弱一点某种程度上是带择时的一个东西可能你做黄金股才会好一点可能还带这个公司的基本面的判断对要带一点就如果你对整个黄金股的那个开采成本跟现在这个关系都不是太明了的话其实我觉得还不如去买实物资产或者黄金 ETF 对因为本质上我觉得商品在整个组合中定位它就是个后卫嗯
我们很多投资人的生养是门将都能进球我忘了那个是哥伦比亚哪个门将不老虽然也有虽然也有历史上就这么一个但我们很多投资者对资产组合就希望门将也能进球就有这样一个思想那他就会走偏刚才张老师也聊的就是我们做这个股债平衡的操作就是说如果你手痒了你就进去
操作一下平衡一下那有没有一个我们可以参考的比如说多长时间我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平衡它有没有一个操作的频率就是比较好的其实就这个东西我觉得学术界有些研究觉得差不多一年做一次或者半年做一次就行了那么很多比如他们因为机构他们会选择比如年末或者是年终
那么对 A 股来说我觉得还有一种比如说你可以选择在 10 月底或者是 4 月底因为这其实就结合就就其实我们 A 股或者包括全球市场它都会有一个很神奇的就是叫黄金半年跟黑暗半年就虽然这两年开始不明显但是早年在美股在我们这都会很明显每年的 11 月到第二年的 4 月是股市相对表现好一点的
下半年会差一点那么你在做再平衡的时候按照这个节点去做那么相对来说其实可以就很多时候是在一个高峰或低谷期做完再平衡可能会好一点那还有如果很多机密其实稍微懂一点技术分析你随便找一个那种什么超买超卖的指标调到个周线去看看如果出现那种极端的超买超买比如说像今年一月底二月那种场合那你做一次再平衡就等于临时的再平衡
我觉得也可以其实我是觉得再平衡做一年半年两个月其实学术研究下来差别有但这个差别不是那么大我觉得再平衡对很多股民的真正价值是在缓解手痒缓解焦虑你能有所行动这个的心理价值心理按摩的价值我觉得可能甚至是比精算差这么零点几个点其实来得更重要
这个也不会越搞越乱对因为这个其实他半年做一次和那个做一次差距不大一般学术界认为就是说稍微拉长一点会好就比如说像在 2008 年那个全球的那个次贷危机中如果你每个月就是做那个再平衡的话你会不断去买入下跌的资产就会导致你比简单的持有亏了更多海外有测算就拿标普测算可能要多亏五六个点
那就是再平衡太紧但是这个东西双刃剑那在一般的正当市场中频繁的再平衡的确可以创造价值如果是看得懂稍微看得懂点技术指标的话看了技术指标去在绝对的高位和低位比如你看 RSI 之类的你主动的做一做平常可做可不做这样可能会好一点描述几个场景简单说说大概会有些什么操作的空间比如说结合我们现在的市场它可能就是一个
算是熊市吧虽然大家可能还不知道那个尾巴到底在哪但是确实也有一些声音或者整体判断说这已经是比较底部了那这个时候是一个更好的定投策略吗还是反而这个时候我应该缩大一把
说话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股债平衡的思路去说话我觉得问题是不大的因为这相当于你还是无限单要流就再低你还可以用通过再平衡的去做但如果你是说话全部尽权益就其实你心态会很糟大多数人觉得说话的点位可能他可能再低个百分之十二十都有可能那你说话的时候你心态就很糟了就我们很多时候其实心态糟就在于就是说你说话完你什么也干不了了
比如一开始我给自己一个预期假设我现在我的弹药是 10 万块钱我就 10 万块钱在 2800 点这个节点来来缩哈那我可能也知道这个不太靠谱有可能还会再往下跌一些
那我就拿一万块钱一万块钱的比如今天我就投一万然后明天假如再跌五十个点那我就再投一万以这种方式会不会好一些分仓这个东西其实是交易层面的人会玩得非常多但是大多数股民记名设想的就是说我遇到好多人都跟你差不多思路但他不会
他不会十份他可能三份四份但三份四份呢其实里面又有一个问题就是三份四份的人也会很焦虑就是说我投了一份之后我也有个小反弹他会觉得我后面投还是不投我后面三份投不下去他甚至可能就会追高就动作就会变形就是因为其实投三份四份你也有压力在于就是说跌不下去了怎么办只要有这种计划其实都会有个动作变形
所以我其实还是觉得就是说在这个状态下你哪怕就缩哈你缩哈一个股债组合那比如你自己算好是 73 还是怎么样都可以这样的话你至少就是有一部分资金就是说是在债券投资上再跌你可以加仓你不会心理上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且再怎么跌不断跌你可以不断的去做再平衡那你心态是好的
甚至如果你觉得跌到非常离谱的时候你把 73 再调到 82 那可以再更猛一次不会担心的是什么我踏空什么我就加了三分之一后面三分之二还没加市场就涨起来然后再去追高最怕的就追高完了吧又跌下来了这个其实就我们在以往行情中非常多的会看到的一般计划的太好的那往往就是一个很脆弱的一个策略这个策略往往就是说会被市场暴打
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刚才说的是说我还在看跌可能我现在也觉得是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了至少符合我自己的预期我就说刚才我们聊的是这一部分可能更多的或者我们今天主流谈的这个话题是说我们在这个环境下如果我们就采取一个相对比较稳健的定投策略但是适不适合在一个
相对比较低估的状态下持续去定投呢这样的话会不会让自己就真正有机会大涨的时候你的前期积累的这个仓位太低了呢就我觉得其实定投其实适合的是一个工薪阶层的收入的现金流它本质上只能解决这个问题它对于你已经储蓄的钱它其实本身就是解决不了的
它本身是个强制储蓄的一个手段比如是一个人他已经有很多的钱那这个问题你只能靠股债组合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就定投是解决不了以前虽然有些人会说我分个十份每个月把它投进去这也可以但又会遇到前面的问题就我也投了两份涨起来又坠毁万分
所以我觉得就对于一笔过的资产只有靠资产组合的一个方式才能够就是说你去规避各种问题下的一个心理焦虑除非是我们定期储蓄的这样的一个概念对就定投它适合的就是工薪阶层的工薪收入它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因为它就是一个太简单的一个方法
虽然是工薪阶层的一个盘子你会建议比如在相对市场的低位我还是要定投的频次或者它的资金量会稍大一些然后但是在比如说有一个明显的上涨趋势之后然后我再把定投量给减下来吗现在已经蛮多的那种投股它就是带这样的一个发车的我觉得如果你金额能够接受的话那么其实就是在它加倍投的时候我觉得的确是要加倍投
绝大多数投顾在要求加倍投的时候其实的确都是时长的低位就这个位置的确是我觉得是不能错过哪怕就可能最近要吃个土攒点钱下来但我觉得也有必要比如在实际的你和你的算是粉丝群体交流的时候
虽然可能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大家真的敢做这个动作吗可能信心现在还是一个往下走的一个状态我觉得某种上它倒不是个信心它很尴尬一点如果你是一个素人就是刚刚开始做定投的话其实你会
非常开心大地中你原来定投一个月 1000 这个月变成 3000 4000 你会觉得一下大大降低成本的确是有这个效果但是对于很多老股民老机民的话他们本身已经有了一个很庞大的组合一个基金持仓每个月投 1000 跟投 3000 对他来说是个没有什么差别的事情
就对他来说那种获得感就不够就很多人他不是说对 A 股没信心而是觉得这个活对他来说没什么太大意义这我说的顿化其实当你持仓足够多之后定投这个手段对你其实就没有什么太多的一个影响了它总体其实作用就不明显了
如果我们现在在给这个普通的刚刚开始定投的这些人一些建议的话在实际的标的选择上您会有什么建议呢刚才主要谈的是我们的节奏以及一些金额的这些选择嘛现在我们来看这个投资的标的
其实投资标的按照正统的理论我们应该是选择的是一个高波的一个标的但这个前提它其实有个假设就是在长期收益相似的情况下高 Beta 的高波动的一个标的它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抛低息低位买了更多的一个效果但从资产来看高 Beta 的资产大多数长期表现都不太好
比如你选呼声 300 这样的那是一个最中庸的一个选择那么你还想再稳健一点比如你去选一些带红利的带低波的那么可能会更好就是说它会弱化定投那个份额价差的这个作用更多把它当一个强制储蓄但是你追求的可能是一个长期的一个还不错的一个这个品类的一个 Beta 可能会更好一点虽然现在有很多投资者就觉得成长的风格马上要回来了这个
这个预期我觉得其实是一个很难说的一个东西也不知道啥时候对因为定投来说你可能定投就你想按照五年十年去考虑就是这一波成长回来就算真的回来了那还会有下去的时候那不就相当于你 2019 年你去定投 300 成长定投到现在你觉得收益怎么样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因为涨的快跌的有时候也快
但是如果你没有做一个转换成一个更稳健的资产那你还会经受后面的下行定投的时候也会一路的买其实我觉得还是有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可能在定投的标的上我觉得可能我自己是对当下这种市场总体没信心的环境下我觉得还是偏比如 300 甚至我觉得偏 300 的价值或偏 300 的红利 300 低波这样的
就不会去选一个行业赛道的了是吧行业赛道我觉得
这不是一个普通投资者就说他能够判断的清楚的东西就公认稳健的赛道白酒大家现在都很多人觉得不稳健都是一个要争论的一个话题我就学习最近刚刚周刊那个最新还在讨论这个消费股我觉得就说其实对普通的机密来说就是你都定投了那说明你其实就承认自己很多方面不是一个专业投资者那么你就不要去计较 Beta 上这个差别尽量不要犯错我觉得才是
更关键的因为你刚才就提到说我们即便定投其实也不是比如多年一成不变的万一你遇到一个他死也起不来普通的人在选长期定投的标的的时候什么时候你觉得是时间节点我认为这东西不能再定投了我得换一个标的了
我们前面在讲你相信整个 A 股或者相信整个股市这个东西长期会表现好前提是就是说第一股息率第二股市能分享整个宏观经济长期增长但是单一的行业它就会有这个问题它可能它是没有办法分享整个宏观的经济的一个不同步的那甚至很多行业是毁灭性的那就像我们看美国也看得出当年钢铁啊铁路啊它就无法分享
那么这也是我觉得就是说你在做普通投资者定投的时候你以单一的行业去做定投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最大的风险甚至我觉得就是定投这个东西跟行业这个东西其实不是很大
你冒的风险或者说你需要的判断其实太多就我觉得总体还是宽积可能是一个更好的一个选择那这种主动管理型基金呢比如全行业选股的这种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就明星基金经理产品我觉得其实不是不行就可能我认知中的优秀基金经理和很多记名的可能会不太一样我喜欢的是那种就是说行业非常分散然后甚至十大权中可能都是只有两个点三个点持仓的那种
但是很多什么那个准行业的或者说持仓非常集中的其实我总体还是觉得至少你不能作为一个单一持仓标的要不然风险其实还是挺大的那像债的话您觉得是我们去作为股债平衡一部分是配强一点的还是短一点的比较好就债其实我觉得从波动性角度来说肯定是配长债的价值是更大
在一个资产组合中就和我们单纯买债基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就在这里面我追求的更多的是它的波动性的一个对冲因为你比如 30 年债的话它的波动性是比较大的
但是也就只有是 A 股的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如果你是其他的品量的更小我买债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初衷是在比如说 A 股不行的时候它债权可能表现好两个可以对冲掉那如果你买个短债其实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那桥水为什么会搞风险评价其实也就这个道理他把两个波动率调整到类似才能可以更好的做对冲当然我们 A 股是不允许那你尽量至少在 97 上我觉得可以加大一点
虽然现在来看的确 30 年债非常的低但是你哪怕把它当一个现金储备的一个工具来说我觉得也还是有它的一定的作用再说 30 年债比如这种品种现在看来比较低那它如果低一点那就高了你换个角度想那个时候如果股市涨一点债跌一点那你还可以把股票的再去买债因为债只要你收益足够高期长期的收益是更可预测的
所以我觉得其实在股债平衡的时候对债的思考其实和你单纯买一个债券基金不一样买单纯买债券基金你追求的是它单一的持有天要稳 下谱要高但是我很多时候当你放在股债组合中债券的价值它是波动率要相对大一点能够对冲股票的表现我看你自己在雪球上曾经说你自己的投资历程里其实也从投指数到主动然后后来又回到指数
包括你刚才其实也是给大家这么建议的即便是配主动也是配那些超级分散的主动最后干脆配指数得了你自己是投资经历里面也发生了这种过山车车的变化我并不是说我是从指数到主动再回到指数我早年因为自己研究指数多一点当然必须承认在中国主动型经济经历它有它的强大的一个阿尔法的来源这个是我们的指数层面尤其绝大数宽计指数的确不够的
但是就说在选择怎么样的主动型基金经理上也是一个学习和拓展的一个过程但最后其实我还是比较偏向于是以指数化的思路去看待基金经理我们很多基民会是以一种饭圈啊神话态度神一样的投资大师全情投入就这个我其实觉得风险很大我其实更追求的是一种
带一点指数化思路的看待主动经理比如有些主动经理我可能就我定位他就是个打盘价值的
那么我就把它当成一个大盘价值指数的指数增强型的经营经理只不过它是用人肉的方法去做增强有些是用量化的方法我更多是从这个角度去看对我来说它只是一个工具人它和量化的那批工具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也不会要求它永远战胜市场我只是说要求它相比比如大盘价值这个赛道它能表现好那么我就相信它
那你
那你自己在选择一个基金经理或者是产品上有什么独特的思路吗我还是追求分散首先可能业绩也还不错对吧然后业绩不错因为业绩不错其实还是一个很容易线性外推的一个对一个东西那么我首先追求的是它行业分散和持股分散呃我们
我们前面有时候会讲就是说很多人都会讲要不如何判断一个基金经理是具有投资能力的可能是一个很长很长的一个过程最明显就是我们在讲一些基金经理比如说很多人前两年赌白酒我们也会去看有些基金经理的一个回顾比如他突然意识到了白酒是一个很好的一个行业但是这个东西就是说按照塔拉布的说法就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他到底是不是一个随机致富的傻瓜
他可以给你讲出很多高瞻远瞩的东西但是背后可能只是他一不小心踩对了这个赛道就我始终觉得就是说当一个基金经理在重仓某个行业的时候你是很难去判断他对这个行业到底是不是有真正的一个概念但是当一个基金经理他是分散在十个行业中那么他在每一年他对这个十个行业他有一个选择他比单独重仓一个行业你更容易判断
那同时就说如果他分散了二三十个三四十个股票他对每个股票的 alpha 你其实是更容易判断因为他每年要做那么多次决策你可以看得出这个决策是不是对就这个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于就是我们会说那个系统交易中讲到的大数法则比如说有些经济经营它的正确率可能只有 60%但是当它积累了足够多次的交易之后正确率就出现一个比较稳定的一个表现了如果
如果一个经纪经理他重仓一个行业然后重仓里面几个股票一直不动可能他是一个伟大的下一个巴菲特但也可能他是塔拉布说的随机致富的傻瓜这我是没有办法去判断哪怕是你去跟他做个访谈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也是很难去判断虽然你可以用一些微观的东西去揣测但这个太难
那我觉得我宁可相信一个行业分散持股分散他每年要做大量决策大量的下注始终还能有不错表现的我觉得这种就是至少是可以让我们在短期内我觉得他相对来说真正有选股能力的但即使这样的经济经历我觉得我还是会配好几个
那就等于肯定是要重点看一下它的前十大持仓的比如你新配了五个那这五个的前十大持仓也不太能重复其实我会先给它贴个标签比如有些如果是偏大盘价值的有些可能它是偏中盘的这个本身它就会导致他们其实是有点错位的但少数有一些是全持仓的那你其实把它们的净值跑一个相关系数也就可以看得出那几类是像跟不像的
那这样的话其实就相对会好一点甚至现在有很多工具也可以把几个人经营经理的持仓穿透之后看你组合出来的那个就说合成基金到底是不是更分散我觉得分散其实是有价值那如果再分散了那是不是就还不如就直接买一个 300 优选就得了
那其实有这个问题就 300 优选你买哪个指针这块我还是比较熟其实指针首先它是一个主体是偏量化的一个赛道虽然我们也有少数是优秀的主动的用人肉方式做指针的但总体它是一个偏量化的一个赛道那么偏量化它大多数就是
多因子模型或者说是量价模型就他去获得 Alpha 的这个思路我觉得跟主动经经理是不一样的这本来又是一个分散其实就像我我自己会觉得就是说量化的比如一般主动的一般这会更好因为这两批人其实看待市场的思路是不一样获得信息的不一样他们本身就其实在 Alpha 上可能就会有一个分散和一个对冲
我不认为主动是完美的我也不认为量化是完美的但这两个搭配一下它其实可能总体来说会更稳健最后一个想问一个问题比如说我先拿我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也代表一部分的投资者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在做比较稳定的定投了
但今天跌的比较多比如跌了 5%甚至更多我确实是不是要考虑我就今天我再额外的加一笔还是说比较强势的去坚持我的长期一些定投策略我不受这个事的影响就我分享一下我在雪球上其实一直也在分享我自己做价值定投我的价值平均定投其实是一个
不定日的就我们传统的定头可能是什么每周一或者是每周或者每个月的 15 号我不是我只是说我是要在这个月设定我要达到这个目标值但是哪一天投进去我其实是激动的我自己会基于比如一些技术指标看看比如他超卖了那我就选择在那个时候买进去要是一个月都没有这种大跌那我就在一个月的最后一天
买进去那也还是会强制买一下就强制买一下但是就是等于全月没有更好的低点那我最后再买进去因为我每天会看市场那就对我来说不是个特别费事对普通投资者他可能会有点费事
但我觉得其实你可以变通就比如你设定 31 号就最后一天作为定投日然后如果你在当中看到有一天特别你觉得真的特别低你就透支一下把月底的那一笔暂停了先自己人工投进去那也不是说额外加一笔
额外有钱加也可以但我觉得就是说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会比较难一点比如说你定投日的那个我只是把那笔这个月当投的钱对你可以提前拿回来按照透支心理去想就是说这样会比较好一点但是肯定也不会再过激的操作比如说我干脆把后两个月的也都透支过来得了
就后两个月透支我觉得你就其实得判断就其实我觉得事先你得想好什么情况下你是把这个月的提前挪什么情况下你是甚至可以透支个两个月三个月因为大多数股民机密他可能是基于比如说我跌个 5%我觉得就很厉害了然后我就要透支其实这个东西呢就是说是个很活络的一个东西那么你其实很多时候你会比较判断的就不太准
反而是老的看技术指标的股民那你比如说你看个日线的 RSI 被你觉得超卖了那你就把这个月的钱挪一挪如果你看到什么周线甚至月线都进入超卖阶段那可能就是说可能是五六年才有一次的那你透这个两三个月我觉得也没问题这个东西我觉得是要事先想好
就什么状况下你要去投资多少个月我觉得这都没问题不能是基于市场的一个情绪或者自己今天看看觉得跌的挺多就你觉得跌的多不等于市场真的是处于一个非常极端的状况因为刚才你也提到就是如果我们时间越长拉的真到五年甚至十年的长度的话它可能更多起到就是一个强制储蓄的作用
那是不是说我们这个定投相对来说给普通人还是有一定的时间线的建议的还是说你就真的就奔着十年二十年去投吧因为它首先是个强制储蓄强制储蓄我觉得是一个贯穿一生的一件事情就除非你当中财务自由了或者说你都已经不工作了你也没有可以定投的可来的资金了那么那是另外一回事就不然的话我就定投它作为一个强制储蓄是一个贯穿终身的事情
但是你作为一个入市手段来说或者说是一个拉低成本的入市手段来说到后期你就不要指望它有太大的作用那个时候其实真的是资产组合至少是股债组合这样的方法才可能帮你真正在大涨大跌中起到这样的作用
您现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也是采用的股债组合吗其实我自己会比股债更复杂一点我其实在很多时候分享过包括股债商这样的资产配置其实是在十几二十年前比较流行的一个理念但它其实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知道的人多了之后这个方法越来越不好用比如我们以前会讲全球投资各个不同的股市其实大家走势是不一样的
但是伴随期我们会看到什么新兴市场 ETF 或者发达市场 ETF 这些主流的指数化投资会导致不同的品种之间出现更大的一个共振包括商品也是传统上我们会认为很多的商品其实因为是各自有各自的基本面决定的农产品和有色金属可能会不太一样但现在因为有一些什么各种总商品指数的 ETF 它的共振也在越来越强
就导致其实学术界觉得就是说资产配置或者资产分散它的作用在越来越低所以其实后面走出来的另外一个理念其实是叫策略分散其实就是说 AKR 就那个美国一个著名的对冲基金它其实很推崇我的其实现在思路其实类似于 AKR 的思路是以策略角度去思考分散结果可能百分之大概 60 左右的是偏价值的就等于说越低越买
然后还有 40%是偏动量的就是越高越买你乍听就像个神经病我那个播客叫金风派其实就来自于精神分裂左边这个思路是觉得低了你要买右边这个思路是高了要买就表面上听起来这是两个小人在不断地打架但事实上大量的数据回测证明无论价值策略还是动量就是追高的策略在某些市场上都是表现很好
在另外一些市场环境下是表现比较差但很美妙的就是这两个策略大体来说价值好的时候动量就不会好动量好的时候价值就不会好所以这两个策略其实它可以起到比股票和债券更好的一个分散和对冲的作用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两个策略都比长期持有它可能就是说比简单的持有宽季来说它会表现更好一点就这两个都有α但这两个α又是低相关的
所以这是一个长期来看可能持有体验会更好的一个策略但我替听众再多挖一层 60%的价值和 40%的动量里面又是怎么配的比如说这里面又都涵盖了股债商 A 股居多还是美股居多它又是怎么配的我觉得这个策略其实好的一点就在于债券其实现在就很尴尬它在一个资产配置中我们就说那个
中国债权它的一个问题在现在 30 年国债可能就是二点几长期收益其实是有限的
那么一个传统的股债配置其实在这一块就会拉低长期的一个收益预期像我价值的这块其实主要是以 A 股为主因为我不觉得包括美股在内它是一个以价值流应该去考虑的问题但是也是 A 股的基金对吧 A 股的基金对但动量这一块我是全资产配置的今年以来买过黄金也买过纳斯达克也买过日股每周都会去切换包括 30 年国债我也买过但我对每一个都没有热爱
就是哪个涨了我就买哪个不涨了我就抛掉可能标普也在里面是吧我就放了纳指它其实某种程度第一能解决比如债券这个东西就我既想要债券的上涨但又不想要债券这个低收益导致长期的问题那我这阶段性的持有那美股也是一样我不认为美股 YYDS 但我承认美股今年还是能够带来很多的回报的如果哪天它连续下跌了那反正我不买就是了相比传统的股债它可以更好的去应对当前这个市场
那从定投的角度来说也都是在分拆成这样的策略去往前定投的吗定投我主要还是放在偏价值这一块因为定投的钱其实相对来说就是它的风格其实是一个偏价值的风格低的时候多买一点动量其实就不太需要去做这个那就一次性追高动量跟价值可能每年去配平就这一年如果价值的那块
表现还不行可能动量要差一点钱过去反过来如果今年 A 股涨得比较好了假设我们假设价值的 A 股未来一年大涨那么就等于说你会导致你价值这一块的仓位过重那你就等于变相我要做个减仓把它减一点到那种机动仓位里面去
那就这样其实你就又可以避免就是说 A 股涨完之后你做个电梯不跑的问题其实价值我能理解但是能不能请一针老师系统的介绍一下动量投资这个东西就是择时吗动量其实就是一个说的比较好听的嘴掌杀蝶
但它是很有纪律的 A 股这么多年来其实是一个被污名化的一个东西就我们 A 股从我入行 2005 2006 年开始基金行业就整体在推广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对嘛肯定对没问题而且它的确是一个可以容纳最多资金的一个东西
但是价值投资的一个问题是在于它并不是我们全球投资策略中唯一的一个圣杯甚至你可以看到我们在 2019 年到 2020 年很多的基金经理把它异化成了我只要买个好公司估值不 care
甚至已经异化到这样一个程度了而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所有如果有人跟你说看看 K 线看看均线很多的机民会一针言辞说你这个是骗子你这个择时也是骗子但是你放在学术界大家学术界对于各类因子尤其对于动量效应的研究是一个许多优秀的大学教授甚至诺奖得主大家都在研究而且认可的
那么动量因子其实它本质上就是我们股民说的追涨杀跌但它是一个有纪律的比如一个经典的海外模型可能就说我把过去 12 个月所有股票根据他们的表现分成我持有最强的十分之一然后在做空最弱的十分之一然后每个月做一次这样的调整等于我每个月都在买入过去一年最强的股票这其实就是一个动量因子的一个操作
那么这个因子其实从海外做大量数据分析来看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甚至 AKR 去写了一篇论文叫动量在所有的场合所有的时间其实都是有效它在所有的品种上都去做了这样的一个分析这些东西其实做私募 CTA 的那帮人他们其实是比较认同但在公募上其实一直它没有一个很好的土壤其实只有在我们在量化中其实您看到
量化中很多经纪经理跟你说的什么量价因子它很多时候它其实就是偏动量只不过它做的很复杂它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做的很复杂比如你在万德中去用基金的收益拆解你去用那个模型去看很多经纪经理其实本质上是偏动量的就我们甚至很多经纪经理在讲景气度的时候它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动量的一个
确实感觉定
定投的策略的变化刚才你提到了好几种可能从最早的就是纯股债包括股债商之间的策略变化后来又到了这种策略的平衡这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不过我觉得总的来说还是希望听众可以真的要开启自己的第一笔定投我们才能逐渐的在定投的过程当中把自己的思路和策略以及自己的需求摸索清楚
今天感谢张一真老师到现场给我们来普及一些关于定筹的一些知识希望以后常来好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