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后的懊悔感可能比身体上的伤害更大,因为懊悔会加剧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身体恢复更慢。
养生旨在预防疾病,而医疗则专注于治疗已有的疾病。养生是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进行的,而医疗则是针对已有的疾病进行治疗。
药品需要严格的临床验证和审批,以确保其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而营养品作为食品监管,审批流程相对宽松,只要食用后无害即可。
药食同源的概念源于中医理念,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希望通过食疗改善健康,尽管其效果尚待验证。
健康科普内容容易被误解,因为医生推荐的商品可能被误认为有治疗效果,而自学的信息往往来自营销材料,缺乏科学依据。
养生和医疗需要自律和努力,而下坠和放纵是人类天性中的快乐来源,因此养生和医疗在某种程度上是反人性的。
中医的“血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免疫系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两者概念不同。免疫系统是现代医学的概念,而“血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运动和参与公益项目能改善心理状态,因为运动可以释放压力,而公益活动能提供情绪价值和成就感,帮助人们找到心理平衡。
养生与变美有关,因为健康的身体状态会影响皮肤、头发和整体外貌。例如,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皮肤问题,而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改善这些状况。
低成本的养生方法更受欢迎,因为它们不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且容易融入日常生活,如饮食调整和简单的运动。
网红减肥法不一定有效,因为它们可能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对身体有害。例如,生酮饮食可能导致低血糖等健康问题。
中式养生水的心理作用大于实际功效,因为其营养成分含量极低,主要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消费者饮用后更多是心理上的安慰。
过度养生可能对身体有害,因为过度依赖保健品、严格饮食或频繁体检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甚至引发焦虑和心理问题。
这是一期串台节目,前一阵我去来此知势串台,跟主持人Demi一起聊了聊养生和保健。因为他们是一档泛商业类播客,我本来以为就是分享一些行业观察,不过在录的过程中,我和Demi聊得很开心,也聊了很多细节和感受。比如怎么看待当代年轻人的花式养生,比如如何避免老年人被不正规保健品推销,比如有哪些低成本的养生方法,等等吧,总之,我自认为是言之有物的一期,适合行业内的、行业外的,年轻的、年长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收听。
时间轴:
03:53 熬夜最大的伤害之一来源于心理上的懊悔
07:30 养生方式因人而异,有饮食养生,也有运动养生、中医养生,甚至通过正念、冥想、节气等调理身体
11:08 养生与医疗的界限:养生旨在预防,而医疗专注治病
13:57 与营养品不同的是,药品需要严格的临床验证以及审批,而营养品只要吃了没问题就好
18:18 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养生人群接受药食同源概念,通过食疗改善健康,但最终效果有待验证
21:19 健康科普的挑战:医生推荐的商品可能被误解,而自学的内容多是营销材料
28:43 人们对健康相关信息的需求巨大,但相关从业者水平良莠不齐,AI的发展迅速,但监管不足
36:23 养生的目的形形色色,无外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保持心理健康
39:33 下坠是快乐的,自律是痛苦的,养生甚至医疗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反人类”的,需要更多努力来改变父母辈对推销员的盲目信任
47:46 血气、气色是中医概念与免疫系统有差异,而“免疫力”这个词是被造出来的
53:25 运动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改善心理状态的方法,参与公益项目同样可以让精神状态变好
59:37 养生也是变美重要的一环,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相辅相成
01:02:33 学习饮食相关知识,是一种低成本养生方法
01:07:18 网红减肥法不一定有用,甚至有可能危害健康
01:12:46 基因决定人的形态,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01:14:54 中药养生零食化,是噱头吗?中药奶茶也可能只是一种国潮营销概念
01:24:11 养生同样有风险,食补、锻炼也要谨慎
BGM:四季ノ唄 - miu
听友群加VX:hooley777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