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说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躲避他人(21%)、放松气氛(20%)、保护自己(14%)、给别人留下好印象(13%)、保护他人情绪(11%)、个人利益(9%)、他人利益(5%)、伤害他人(2%)等。大部分谎言是为了维护关系或避免冲突,善意的谎言占多数。
根据研究,75%的人每天说谎的次数在0到2次之间,99%的人都会说谎。少数人每天说谎次数高达17次,但也有波动,取决于具体情境。
79%的谎言是在面对面交流中说的,只有21%的谎言是在网上聊天中说的。网上交流时,人们可能觉得身份更隐蔽,撒谎的顾虑较少。
欺骗行为涉及三个主要过程:决策、执行和反馈。大脑会评估说谎的后果,抑制诚实反应,发出误导信息,并在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估。生理上,欺骗时大脑的某些区域(如下颌叶、中颌叶)会被激活,面部肌肉和瞳孔也可能发生变化。
撒谎次数增加后,大脑和身体之间的欺骗信号脱节减少,情绪激动和冲突程度降低,导致撒谎变得越来越容易。这种现象被称为滑坡效应。
测谎仪通过监测生理变化来判断是否说谎,如皮肤电反应、呼吸节奏、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撒谎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起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变化,导致皮肤电阻快速变化。
研究表明,不忠行为和性伴侣数量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影响,分别有41%和38%的可能性与遗传相关。然而,对不忠行为的态度更多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研究发现,不忠行为和性伴侣数量与三号、七号和二十号染色体相关,特别是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然而,这些关联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病理性说谎是一种语言障碍,患者会无理由地频繁说谎,通常与脑部器质性损伤或精神分裂症有关。这类人群的数量被严重低估,且常被忽视。
这里是万物生长 FM 一档有关生命死亡与爱的播客讲述生命科学及一切我是玉米我是野狗我是阿法
欢迎收听本周的万物生长 FM 我们又来录音了这一期又厉害了这期我们得连着我们之前聊的一个话题我们前两期之前吧我们聊了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欺骗行为当然这个生物主要是我们当时标题里写了一个非人类我们聊了很多生物啊小到细菌萤火虫大到猴子海洋生物它们之间的一些欺骗行为以及为什么会欺骗它
它背后的一些原因同时我们看这些感觉还挺纯粹的行为背后也跟他们的很多目的有些是很纯粹的目的有一些也挺狡猾的一些目的比如说躲避天敌然后为了求生存为了我们当时说加引号的渣男那其实也是为了繁衍后代然后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等等等等那我们就像上一期预告的一样我们也算如约而至吧
我们这一期来聊一种特殊的生物就是人类的欺骗阿法居然没有脱更还让我挺意外的为什么会脱更因为这一期要聊人类嘛本身人类它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嘛然后咱们自认为自己是拥有高等的智慧又能利用各种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整体想想就能感觉到
人类的欺骗肯定是太多太复杂了嗯 是的所以就当时就觉得特别值得把人单独拎出来讲一期嘛没错那我们这一期就单独地聚焦人类的欺骗包括撒谎等等等等他们这个时候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还是各种方面的一些特点来跟大家
也算是剖析一下这个独特的个体它背后为什么会欺骗以及各种各样的欺骗谎言等等那话不多说我们就开始本期的话题吧不是你说这个他们撒谎指的这个心理生理特点我就有点慌你不是什么其他的物种吧外星生物是吧对啊他是塞巴罕的哎
我倒不是给自己摘出去说我自己不会欺骗啊我也会欺骗我只是想到了那个吸引人的梗啥梗就是美国这边有很多的新闻就说一些领导人啊还有高层是被那个外星或者是这个星球内的一些其他的物种进化来的然后所扮演的嘛就不是人的其实不是说扎克伯格吗知名谣言对不仅是他还有其他的一些高层官员啊明星啊嗯
那谣言这一 part 我们先往后放一放我觉得我们先聊一个我们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欺骗行为那就是谎言或者说说谎我觉得我们身边的人或者说我们这几十亿的人类应该没有人一生中没有撒过谎
我自己感觉可能每个人撒的谎还不少对的而且谎言有大的谎言跟小的谎言嘛就平日里边那些不真实的话其实也是算到谎言里边的嗯确实那这个有那种科
科学数据的统计吗有关谎言的有关谎言的其实挺多但是关于有多少人说过谎或者是这类的研究其实很难去做因为第一就是你很难知道他说没有撒过谎是真的没有呢还是其实他在骗人呢然后这个就需要一些实验验证但由于这种实验验证对于超大型群体的研究它又很难展开所以确实有一些研究它是缩小了这个范围
比如研究金钱和谎言然后确实有人研究了发现了就这种研究参与的人员里面有 60%的人吧就是愿意为了金钱而撒谎
当然就是正经的研究中分得更细有一些是纯粹的欺骗然后有一些是修饰过的欺骗比如说作弊类似于这种经过一些思想斗争的欺骗这算是我感觉作弊它本身就是欺骗对 但是整个过程它不太相同但确实也是依然是一种欺骗行为在我看来所以我就在这总的在一起说了不过我觉得阿尔法刚才说的那篇研究因为它的整个的群体
比较小也就是几百人我感觉如果要是扩大范围的话再纳入一些不同的因素我估计这个因为金钱进行欺骗的这个比例会更高没错因为金钱确实是人类社会中进行欺骗行为的一个主要目的吧或者重要因素没错就像刚才说的你很难来研究一个人说他欺没欺过骗
比如说你问他有没有说过谎他说我没有说过谎但是我没有说过谎这句话本来也是谎言你就很难的做这个研究嘛那我们就来换一种蛋糕的切法比如说一个人每天撒谎的平均次数或者说撒谎的频率是怎么样的这个应该有一些研究吧我感觉这个问题太犀利了就是像在一步一步的揭开我们人类的因缘面呵呵
这个确实有点犀利也确实有这个研究但是这个数据我看了之后就不忍心说这个数字没事我们还是跟我们的听友分享一下这个无情的数字这个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简单的说 99%以上的这个实验参与者他都是会撒谎的只是频率的高低不同大部分参与这个实验的人每天撒的谎是 0 到 2 个
这个零怎么理解 零不就是他没有撒谎吗因为这里作者没有给出一个特别详细的到天的平均值他们的这个零到二个其实就是说可能今天是两个然后明天是两个 大概这种区间哦 明白所以这个大部分人指的是他研究对象中的多少人呢详细数据其实就是 75%的整个参与这个研究的人
然后这个研究它一共是纳入了 632 个人这作者最后发现整个研究事件其实都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就是撒谎啊不撒谎或者是这个撒谎多少这个数量它是符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有很少一部分人每天他都不说谎有很少一部分人每天说特别多的谎大部分人每天说谎的次数就像刚才阿尔法说的 0 到 2
也不是特别多对的而且即使是撒很多谎的人和很少撒谎的人每天的差异也会非常非常的大比如说在某一天
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在研究里面被定义成平均每天撒很多谎的人就大概这个研究给出的这个次数是每天 17 次当然他可能在某一天的时候撒谎次数特别特别低他会低于两次但某一天可能就是在这个研究里面被定义为很少撒谎的人可能撒谎次数比这个 17 次还要高就这个他是波动非常大的对这主要还是看具体的事嘛就是大家每天遭遇也不太一样
万一那天他就没出门没说话他可能一次谎言不撒没错但我觉得可能大部分人每天那一些零星的谎言可能也是那种无关紧要的谎言我的意思是比如说今天自己家的菜做的不合口味比如说那个爸妈做的或者说那个室友做的但是
但是你还是说了好吃还行大概可能是这种谎言吧对差不多是这样的研究中举的例子是比如说你收到了一件你自己不喜欢的礼物但是还是同样对那个送你礼物的人说就是确实喜欢这个礼物这种谎言研究中大部分提到的这种谎言就类似于这种善意的谎言吧
然后比较严重的那种谎言就是在这个研究里面被定义为严重的谎言就是一个人对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说我爱你类似于这样的其实善意的谎言像这种无关紧要的它毕竟也算是回报他人的善意我觉得这种应该也没啥太大的问题
所以其实大部分人的谎言都是为了让这个事更好地进行下去可以这样说但是我觉得你说的有点笼统我可以用这个研究中展示的原因来回答行啊那我们用数据来讲一讲我们人为什么会说谎或者说说谎的那些场景就研究中提到了各种详细的比例其实也是大开眼界的各种理由的这种比例
就是整体的研究中统计的所有的谎言里面有 21%的谎言其实是为了躲避他人的谎言比如说我今天不想见你然后我撒了个谎说有其他事情啊怎么怎么着然后躲避跟其他人相见然后就另外有 20%
还有谎言呢其实是为了放松这个气氛然后为了幽默开个玩笑但这个玩笑里面肯定有一部分是在骗人吧或者恶作剧然后有 14%的这个谎言呢它是为了保护自己就可能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批评不受他人伤害就类似于这种还有 13%的这个谎言它是为了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或者是让自己显得更友善
来这个掩盖住自己一些比较犀利或者是他人不太能接受的这种特性然后还有 11%的谎言呢
它是为了保护其他人就是在语言上让其他人不受伤害或者是跟一些心理比较敏感的人接触的时候你需要用一些比较温柔的词汇来保护他的情绪然后还有 9%的这种谎言呢它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者是他自己的整体的收益吧来进行撒谎然后来获得跟自己利益相关的这种事物还有 5%其实是为了别人的利益然后你撒了个谎为他人争取到的利益还有
还有 2%的谎言呢它是就是为了伤害其他人就是我就是为了故意伤害你我才撒了个这个谎然后还有 5%的这种谎言呢它就没有任何原因也没有任何的理由那我插一句就是两人在谈恋爱的时候然后会说那个我对天发誓怎么着怎么着怎么着他这个目的应该归到哪一类首先我对天发誓不一定是谎言哈哈哈哈
那不是一般就是带这种那个词的都是谎言吗就是讲真的后边一般都是编的对天发誓怎么着怎么着一般都是假的还有什么说实话是吧对对对难评不知道其实我感觉刚才阿尔法分享的这个数据总的来说大部分原因还都是像野哥说的是为了自己或者说他人的利益来撒谎
但是我最扎心的是那个第一个就 21%是为了躲避他人为了不想见别人而撒谎我回头一想确实我们日常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就是说了个谎然后你其实就是不想去见他或者说躲一个局什么的对这个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就是说改天请你吃饭
一般这个时候我觉得都是骗人的因为他压根都没想着请你吃饭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日常能够接受到的人其实可能只有那一小撮人他是真的很阴暗的就心理上非常阴暗的他就是纯粹为了伤害他人或者没有任何理由的去撒谎欺骗别人对那这儿我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平时我们都是面对面的聊天嘛就这种跟在网上聊天它是不同的嘛所以说我想问
就是到底是在网上聊天更容易产生欺骗这种行为还是说在现实中我们当面聊天他撒谎的概率会更高
嗯这个没有那么详细的研究但确实有意思的一些就是算是探究吧然后也发现了大部分的这种谎言大概是 79%吧就整体的这个他统计了这个谎言的次数之后呢然后有 79%的这个谎言他是当面说的只有 21%的这个谎言是就是网上聊天撒的这个谎你要这么说我突然也能理解就是当面嘛然后我是知道或者特别清楚彼此身份的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会顾及到一些其他的因素所以他就会进行一些我们前面聊的所谓的那种谎言嘛
但是我们在网上在那个社交媒体上虽然大部分情况下也是能够确定我们的身份的但大部分人他都会下意识地觉得我毕竟是在网上嘛无论我说什么干什么很少有人会真的因为一件很小的事然后他就去人肉我或者网暴我当然现在媒体也爆出来了很多这种事啊但实际上发生在网络上的这种交流吧就是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论坛呀
它远比这种要爆出来的事情要多了多了多另外就是我觉得还有很多人他会下意识地认为网络上毕竟是蒙着面具的嘛所以他们也觉得没有啥必要跟你撒谎其实撒谎也挺费脑子的我突然想起一个梗就说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其实现在感觉在网上也需要来识别一下这个信息但是我非常理解刚才野格说的意思就是
我们在网上有时候是很容易更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个其实也就是所谓的欺骗更少因为刚才 Alpha 分享的其实是一个比较有名的研究我其实还看过比 Alpha 说的更糟糕的数据比如我看到一个大概 3000 多人数量级的一个研究它里面提到有 5%的参与者说了所有被统计的谎言的 50%其实还有一些网站上给
给的数据所谓的更令人担心吧因为我们还都挺害怕我们遇到的人是一个满嘴谎话的人就是你不能判断无论是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恋人你还是挺害怕他是那 5%的这个网站就写了根据麻省大学的一个研究说有 60%的人类没有办法在说话的 10 分钟内不说一次谎就是说你只要说话超过 10 分钟就有 60%的人他一定会说一次谎
然后美国人他每周要说 11 次谎关于刚才那个 Alpha 说的当面说谎还是说在网上社交媒体上说谎也看到了一些相同的信息就是
人类在电子邮件的沟通中更加诚实更加不容易说话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因为就是麻省大学嘛它在美国这边国外跟国内的这个习惯不太一样类似于在我们这边这个电子邮件沟通它会被认为是更加正式的交流沟通所以态度会更认真吧
或者说可能邮件它是一个更正式或者说更工作更公开的一个场合它也没有太多的必要来说谎那我们聊到这儿了其实刚才主要说的还是说谎或者谎言但是对于欺骗特别是人类的这个欺骗我们还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但是这个咱们也做不了定义但是目前就是针对
研究这个人类欺骗的主流的这个定义呢它就是欺骗是一种当事人有意试图让他人相信某种当事人认为是错误的信念从而为自己或者是他人获取利益然后来规避损失的一个心理过程
所以其实欺骗和意志或者说意念的关系它是挺大的你这一下感觉比我都更擅长玄学其实在生理学上应该是叫精神或者是叫大脑我们之前还聊过一期长道菌群的那一期我们说大脑才是第二大脑这次大脑真正是第一大脑了我们还得回到这个第一大脑其实聊生物欺骗的那一期我就特别感兴趣
这些行为或者说他的这种思想欺骗的这种思想是如何被执行的特别是生理和心理这个上面的变化因为那个其他的生物特别是我们聊到的细菌啊萤火虫它们相对人还是简单一些那这个在人上有没有一些系统的研究或者理论有的我当时看到还挺震惊的因为就是这个方面的这种社会学研究它其实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研究谎言首先你得能识别谎言嘛
你才能去研究它所以一般情况下就认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其实跟欺骗和谎言的检测或者是这个鉴定的这个研究历史是类似的一个趋势哇那一百多年的研究那最初得追溯到哪儿啊哎这个那就得又追溯到这个生物学的这个历史深人了达尔文就他在 1872 年的一篇稿件里面
提到过这个谎言和欺骗的这种检测原文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就是当与某些精神状态通过习惯而联系在一起的运动受到抑制的部分抑制时就第一个抑制是思想的意思然后第二个抑制就是控制限制然后
然后严格意义上的不随意的那种肌肉以及那些最不受意志单独控制的肌肉它仍然有可能活动而且它们的活动往往非常富有表现力这是达尔文 1872 年写的一个稿件里面的第 48 页这一听感觉就是在说那种说谎的时候人类的这个面部肌肉的变化这我特别想象到一个场景我们老看那种警匪片就是那个警察办案的时候审案子的时候会请一个
所谓的什么行为心理学专家来看一看他是不是脸部肌肉有一些变化来判断他是不是说谎了嗯对而且除了这种非大脑区域的这种肉体性质的这种变化吧就
就其实大脑在欺骗的时候会有一个非常非常系统的过程这个也是形成了一个很系统的理论就简单来讲的话它是具有三个大过程的第一个就是决策就大脑会先决策形成这个欺骗的意图来收集他人的心理状态啊等等信息来评估各种就是比如说我说谎或者说我不说谎可能的这种结果
第二种就是在我决定了欺骗之后,大脑就会进行这个思想的执行,来去抑制自己那种诚实的反应,然后隐瞒真实的信息,发出一些误导的信息等等。第三者就是在整体这个欺骗进行的时候,它会有一个反馈效果,就是它会对这个欺骗的行为呢,进行评估,然后说谎也是类似的嘛。
基本上就是在这个整个的这个三大过程的这个框架下定义成以这个言语方式开展的一种欺骗行为就是相当于是语言欺骗它也是属于欺骗的一种
针对语言欺骗的这种研究它其实集中于应用心理学的领域例如说欺骗的识别还有区分等等这种方面就像刚才我说的情侦这个领域应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但是我看到的报道和研究还有那些电视剧里边演的感觉绝大多数有关欺骗或者说说谎的这种研究它都会涉及到研究者跟
被他研究的人他俩聊天说话但是有时候吧他俩说的这些话吧也并没有任何的意义嗯明白你说的意思就相当于他们俩人说话其实就算是我跟你交流了很久但可能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价值的信息或者也会被带跑偏等等我突然想到另外一个梗如说说了感觉没有说一样
这差不多了反正我感觉这个也是虽然这个领域在大方向上大家都是一致的但是细分领域无论是研究结果还有研究目标它会有很大的差别的原因吧除了刚才说的那种生理上的变化无论是肌肉还是大脑那心理上有什么一个过程呢
心理上的话其实在 1981 年的时候它就形成了一个欺骗的四因素理论了就是基本上将心理啊包括生理活动归成四类参与欺骗的过程就总体来说就是四个词控制唤醒
情绪和认知听你这四个词我想起来那个周楚初三害里就是那个邪教组织控制唤醒情绪的认知马上要上鞭子了是吗对那话说回来我感觉我可以 get 到一个点就是控制是肯定的嘛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身体语言还有表达能力然后避免说的谎露馅差不多
就在欺骗过程当中呢这个控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欺骗者需要控制自己的语言动作还有表情以免泄露更多的这种信息然后出现跟自己语言不同的这种矛盾的这种表现还有破绽然后就是会导致这个欺骗失败嘛嗯另外一个情绪我觉得就是你欺骗了别人他就一定会有一些正常状态之外的那种罪恶感就包括
焦虑呀紧张呀等等吧就是你撒谎或者说你欺骗的这个过程确实可能会罪恶焦虑但是有些人啊特别是一些不经常撒谎或者说经常撒谎的一些人他欺骗成功了之后也会有那种松了一口气或者说喜悦之感在这我也想插一个我看到的研究案我刚听到也是觉得非常的震撼
但是仔细想一想就觉得很合理的一个研究他的研究结论是当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撒谎越多那就对于撒谎相关的负面情绪就越不敏感就越容易撒更大的谎这相当于是一个消极的一个负循环这是 2016 年伦敦大学学院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个研究这个可以展开讲一下挺有意思的这个他其实是通过一个游戏来进行探究的
研究人员要求 80 名志愿者来猜罐子里硬币的价值它其实有一个算是透明的罐子吧里面有很多硬币这个志愿者能看到里面有硬币但是他不知道有多少个然后呢整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就是他要看到硬币之后他来猜这里面硬币的多少然后接下来
这个研究者会给他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他猜的这个数值高于硬币的总价值那他和他的所有同伴都会获利然后第二种情况是他来猜的这个价值要高于那个硬币的总价值之后他自己能得到奖励但是他同伴会被受惩罚然后第三种情况是他来猜这个钱他猜到这个钱比那个
罐子里的钱多他自己不会获利而且会被惩罚但是他的同伴会获利并且他在猜之前他是知道这三种规则的虽然研究者这个规则是随机的但是猜的这个人他是知道这一轮是什么规则的并且无论哪一种他的整个这些同伴是永远不会发现他是不是说谎或者说他是不是不诚实来进行高估感觉这个才是真的黑暗游戏非常考验人性
因为你永远要面对一种利益选择的这种结局没错结果就是所谓的思想滑坡的程度跟这个谎言是否仅对自己有利是非常相关的其实非常能显示出自私这个人的这个本性或者说天性啊他的这个游戏结果是假如说这个高估你自己是能获利的然后你的同伴他是不获利的那
这个参与者他就会无限的来高估这个硬币的价值从而他能达到自己获利的效果嘛也就是说他撒的这个谎会越来越大换句话说假如说里面有五个硬币他可能会猜五百一千明显是远高于那个硬币价值的钱但是当他的这个撒谎对于办理有利而对自己不利时那这个估价者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撒更大的谎
也就是说他基本上他的高估的程度也就不会怎么变化但是最有意思的是当他来高估或者他来撒谎对他自己以及对他的伴侣都有利的时候结果是他并不会为了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利益他去无限的高估里面的面值而是他虽然会撒谎但是他就适可而止他心态可能是比如说他里面有五枚硬币那我猜个 50 猜个 100 我这
我这可能也高了但是如果没高那我也无所谓因为那个游戏里那个硬币的数量可能不会变但它的面值会变它有一块的有十块的有一百的
所以就是当两个人利益绑定的时候他可能就无所谓就是我自己不得那别人也不得那我就没必要来高估或者说撒谎总体来说这每一种结果都还挺重要的因为后面的结果还能证明简单的重复所谓的撒谎或者说欺骗的行为它本身是不足以来升级这个谎就是撒更大的谎它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它
它必须是一个自私机制或者说仅对自己有利的这个动机也就是说只要存在这种自身获利的这种现象然后人的自取力就会迅速地提升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就是我们打工人给老板打工的时候就没有一点感觉但是如果我们一旦自己创业了就像玉米现在这样就每天非常有劲然后就
拼了命子在干不是你说的我好惭愧我也没有这样行吧我就是 POA 你一下原来你是老板那个话说回来啊就是刚刚阿尔法提到的这个四因素认知和唤醒是什么我其实确实有点
不太能想明白就是那个认知我感觉是不是意思就是需要一个高度的对于环境啊话语啊对于语境啊什么的一个全面的那种认知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就是欺骗是一项就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整合性的这种认知任务吧相当于对于大胆来说因为说实话只需要回忆或者是复述但是欺骗你就需要去编造细节
而且不能与这个就是你欺骗的那个人有这种知识啊还有信念或者思想吧
冲突的点所以说谎一般比说实话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准备并且具有更全面的认知才行这我突然又想到了一个事情就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如果你在问另外一个人一件过去的事情的时候他如果能非常细节全面的给你描述出来而且非常合乎逻辑那一般这个场景都是编的因为回忆和复述是记不起来很多细节的对
就像刚才阿尔法说的一般说谎要比说实话需要他可能准备的东西更多那我们说的那个私因素里还有一个唤醒那是什么意思就是欺骗过程当中伴随着那种更强的生理唤醒就比如说人类的大脑的一些区域比如
比如下颌叶中颌叶 B 层或者是那个什么左侧中颌叶等等这种区域就是它在 MRI 检测的时候呢它会被提示就是这个波动显著的增加然后相当于这个大脑区域被激活了嘛然后但是如果这个人是在说实话就是大脑的这些区域它可能就不会被明显的激活或者是改变
那这个我知道其实主要是大佬写的那些名词概括性太强了就是一时联系不起来就是其实刚刚玉米分享的那个猜硬币那个其实是论文的前半段就这个文章它其实后半段也提到了跟唤醒相关的这种大脑的研究就是在玩那个固执游戏的时候研究人员他同时也记录了这个整个的固执过程当中这个人
他在做这个游戏的这种高估的决策的时候他的这个 mrn 脑部的这个扫描结果嗯这个杏仁核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大脑的一个区域就是大脑海马体旁边就是那个回沟外侧的一个非常像杏仁的一个区域主要负责的是处理情绪和唤醒的一个中枢这个
这个区域通常与人类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有关对杏仁核在欺骗的时候就人类进行欺骗的时候它也会产生这种剧烈的变化这个研究当中他发现在第一次撒谎的时候就是在刚开始撒第一个谎的时候这个杏仁核表现出的这个活动水平是最高的然后随着这个撒谎次数的增加每次撒谎这个杏仁核的活动水平都会下降研究人员根据这个
杏仁核的活动的变化它甚至可以去预测下一次谎言的严重程度就是如果杏仁核的这个活动幅度下降的越大下一次的谎言就越严重没错也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个滑坡效应
虽然这个名字或者说概念我们大概知道那它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研究中提到的滑坡效应其实就是大脑跟身体欺骗行为的就是这个不安的信号之间产生的脱节然后产生的这种效应就是这个是
因为杏仁核的这个反应性下降造成的研究人认为当人们撒谎的时候这个情绪激动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和行为真实行为之间它是存在冲突的所以这个就会引发情绪激动并且激活这个杏仁核
但是呢就是每次撒谎这个人的大脑跟身体之间的这个欺骗的行为的信号它就越不容易脱节就是你每次撒谎它就越会能够适应这种行为之间的这种矛盾然后你每次撒谎的时候这个情绪激动和冲突的这个程度都会降低然后让这个撒谎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其实可以归结成就是我们对撒谎决定的这个情绪的反应会越来越迟钝当我们去权衡一个就是
就是相当于我们自己认为的这个理想的这个自我的时候跟这个撒谎行为的时候任何不好的这种感觉他都会变得越来越麻木就越来越不在意嗯 同俗点讲就是时间拖得越久就是人越有足够的时间来说服自己就是他会告诉自己我不是在做那些违背道德的事我这个谎言并没有啥问题然后他就会自己越来越心安理得然后就越来越能在
没有太多的大脑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撒出越大的谎是这个意思吧对谎话说了一百遍就是那个真理了我记得这是谁说的那种话就是大概也是这种心安理得和一种自我安慰吧嗯这是陈小春的歌谎话说了太多你就当真又玩尬的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人的本能吧就是自我放过是的
我觉得这也是动物生存的一种本能吧你总得放过自己在一种正常的心态或者生活中应该没有人会往死里为难自己那我们再说回刚才说的唤醒这个因素其实现实中很多仪器也是针对唤醒这一点来设计的比如说应用到那种案件侦测时候的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老看的那个测谎仪
还有什么谎言测试等等我还看到过各种皮肤电的测试就是通俗来讲当人撒谎的时候你的自主神经系统就会引起皮肤下血管的一些舒张啊收缩啊等等包括汗腺的变化导致了你皮肤的电阻产生快速的变化所以可以用来测它是不是有说谎或者说有说谎的情绪嗯
就是唤醒越强情绪变化越大然后这个汗腺变化也会越大然后皮肤的电反应就会越强还有就是说因为说谎会过于紧张血管会收缩所以皮肤表面的温度也会降低对还有那种采用呼吸检测的就是一个人他可能平时的时候有一个自己的这种呼吸节奏嘛
然后当你说谎的时候呢就是这个呼吸节奏会被自己的这种情绪打乱当然提出这个用于就是用呼吸来鉴别说谎这件事情其实已经非常久了大概是 1914 年的时候意大利的一个科学家他提出的就是呼吸变化在测谎中能够被应用并且提出了这个呼吸的改变它与这个说谎式的情绪的变化非常相关对还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说血压和心率也就是说
也就是跟身体唤醒是密切相关的血压就是比如说在一些案件审查侦办的时候他也同时测一下你的收缩压舒张压也就是高压低压发现突然变化很大的话那可能证明你这个时候就是在说谎这我还想插一嘴就是心率这个因为大多数人可能会下意识地觉得一个人说谎他会慌张也就是他心跳会加快但是其实在一些情况下
谎言也会让心跳变慢这个大概是在 2000 年前后就已经有这种说法了就比如说在罪犯他不承认的情况下你给他一个实锤的那种证据的照片或者是一些证物然后两三秒之内他的心率就会骤然减慢然后再突然的变快然后大概再过了五秒之后他又会突然变慢这
这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相当于刚开始你死不承认然后突然被实锤了你就感觉要心梗了或者说其实我们看过挺多这种电视剧情节的就是刚开始死不承认然后突然就给他比如说来一堆证人突然有一个他真认识然后他那个心电图或者说他那个心率就猛然的升高
然后再通过这个来攻他心智让他承认对有点这个意思当然还有那种电视剧里经常给的那种眼睛部位的那种动作特写就其实是指代了说谎的那种其实细节上就相当于是像瞳孔的那种直径的变化呀等等这种其实也是犯罪案件甄别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当然
当然在日常比较常见的眼部变化还是说谎了会不自习惯的你看一个别的方向就是看向他方其实这个就别说是心理学或者行为学了其实很多那种帖子里就来教你怎么识别男朋友在说谎就是来看他的眼睛就比如说突然看向他方或者说突然那个眨眼速度变化等等
但是这个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并不能因为你的男朋友是个邪士你就说他天天说谎吧你有一种那个有一种那个梗就是去看病了然后你问医生我这个是不是得肺炎了医生说没事你没得肺炎你得肺癌了这个感觉差不多其实我发现你比我更能玩尬但是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他这个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比如说
一个人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会眼睛会往上飘但是他如果在说谎的时候他会习惯性的往下看因为他内心深处其实是有一丝丝的那种不安的他不够自信所以他会往下看这个也是一个行为学里边经常会用到的一个理论吧最后再提一点就是这个生理唤醒其实跟激素也非常相关
就是在我们说的那种就刚才说的那些罪犯呀什么什么那些情况就是那些谎言的情况或者欺骗的情况发生的时候呢它大部分也是伴随着这个激素的变化的比如说那种肾上腺素皮脂醇啊等等然后这一点发生它一般都是伴随着上面我们提到的某一种或者是某几种生理变化的这种指标的改变的发生那我发现我们是不是在无意间给我们的听众提出
提供了一堆怎么鉴别说谎的方法当然也同时提供了一些怎么伪装谎言的方法但是我们提到的很多方法还是需要一些仪器设备的可能很多人都没有但是刚才说的那个眼睛啊包括那个面部变化这个确实你可以观察观察都别说特意的观察其实你跟人沟通多了特别是那种面对面的沟通多了这是很容易识别的嗯
但是我刚才说那个有些人他就是天生的不自信他可能也是在说实话这个还是在根据每个人的特征判断嗯聊到这儿呢其实我们已经说了大部分的需要描述的跟欺骗说谎相关的生理学呀包括心理学的一些特征特质那因为我们之前还聊了很多跟免疫呀还有心血管疾病啊包括还有一些遗传的风险等等我们
我们到这儿我们也不知道合不合适啊只是我觉得我们习惯性的跟阿尔法一块来思考一下在精神这个方面是不是也有这种遗传性的方向我特别指就是欺骗说谎啊这种精神是不是会遗传
嗯这个怎么说呢就是可以回忆有一点因为这个他确实有过相关研究就例如说有一个早些年比较火的那种经典双胞胎及其后代的那种案例研究就当然这个研究他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探索那种反社会人格跟遗传相关的之间的关系但是中间也提到了很多这种欺骗啊谎言啊等等这种探究嗯
这应该是很古早的研究吧是的这是一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他非常早的一篇研究大概是 2007 年的时候发表的文章但是文章里他主要是去探究了男性双胞胎他是纳入了这个女性双胞胎但主要研究还是男性双胞胎
然后他是从这个十岁到成年这段对整个人格啊还有思想啊非常重要的这些早期发育阶段的这种情况的探究然后他也是一个纵向的遗传学研究就 18 岁之后他也继续进行了这个随访
那研究对象就是 10 岁以后他大概发生了什么事就按照文章里的说法就是整个的这个纳入入组的这些人呢他是通过弗吉尼亚学校在双胞胎年龄 8 到 17 岁时在弗吉尼亚的这个整个中内范围招募的确定的然后这个双胞胎年龄必须小于 18 岁的时候呢仍在读高中才行
然后这个时候呢他就会把它纳入组内然后进行这个三轮的这种研究跟踪然后在最后一共进行了三轮的评估然后一共有一千多个这种双胞胎家庭参与了这项研究那这儿需要提一下就是为什么刚才阿尔法说他里面来选的这些样本都是弗吉尼亚州的他这个州的人名因为这种项目除非特别大
但其他的这种差不多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州政府来支持的一些地方性的研究所以一般只会取这一个区域里的人员来进行研究并且他这研究还比较特殊嘛对因为是就是反社会性人格的研究嘛所以
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会运用广泛的这种精神科的那种测试然后对双胞胎进行评估包括一些什么电话房啊什么什么他都用到了就具体就不细说了然后这批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就他在 18 岁之后嘛会再次被联系然后再进行这些测试结果就是发现了一些这种反社会性人格呀包括好斗争吵说谎还有欺凌弱小等等这种行为
它是跟基因可能非常相关的而且这种不良的这种反社会性人格的这种意识吧它是能够被影响而且遗传到下一代的我突然开始到这种实验好像确实在双胞胎身上比较容易找到这种单因素统计学的差异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基础
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吗感觉你 get 到了但没有完全 get 到来详细解释一下就是为什么双胞胎在遗传学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双胞胎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这个可以作为单因素变量来进行研究的一种人类样本因为它可以筛选在一起长大的或者是不在一起长大的双胞胎来研究环境社会对于不同人的塑造和影响同时也可以继续控制这个入组的双胞胎它是同卵还是异卵的双胞胎
来探究这个相同和不同基因的这种双胞胎之间的区别那双胞胎的基因不应该是相同的吗因为这个一卵它可以是龙凤胎呀然后因为女生的染色体它是 XX 男性的染色体是 XY 就是在性染色体上是不一样的那也不能小看了这一点不一样它可能引起特别多不一样的遗传现象
没错那有没有那种就是针对一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他们的这种欺骗行为的研究那必须有而且又是特别劲爆的结果就是 2004 年英国的那个伦敦大学学院双胞胎研究单元当中的研究人员搞出来的这种对
对于婚姻不忠行为的探究他们相当于是在整个英国里面挑选了 3600 多对英国的女性双胞胎然后最终因为一些筛选呀入组呀最后确定了 1600 多对年龄区间在 19 岁到 83 岁之间这种女性双胞胎并且他们使用的是一种自填式的问卷方式然后
这些问卷呢它是经过政府批准的然后可以询问一系列的跟这种性态度和行为有关的问题并且向这些双胞胎们保证整个过程包括这些填的信息都是完全保密的问卷上也不需要填什么名字呀地址呀然后双胞胎也不知道任何的这种具体的假设就包括因为这个研究的假设嘛
相当于是没有一个诱导性的回答的意思然后他们也是通过一些标准化的问题来确定他们最后的这种答案然后来结合他们的这种基因的这种核子特性就是也就是纯核子和杂核子的这种特性来进行研究但是如果知道了纯核子杂核子这种基因位点其实已经是暗示了这些答案是可以被追溯的这就是考验那个科研人员的道德底线的时候了对就是但是
但是你忽略了一点就是我们讲那个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时候就是提到了 2004 年的时候人类基因组测序才刚刚将要完成粗略的测序就在那个时候想测一个精细的全基因组太贵了所以不过如果你真的想追溯的话确实能够追溯到的也就是说科研人员如果道德有瑕疵他想付出的这个花费也是挺大的没
没错那我接着说这份报告其实就是相当于让他们自己去秘密填写或者报告自己之前的一些不忠行为还有这个一生中性伴侣的总数量以及对于这种不忠行为的态度因为提前是知道这个双胞胎的配对的所以就是可以根据这个双胞胎遗传变量来确定这个不忠行为还有其他那些因素跟欺骗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结果就是发现就是一个不中行为和性伴侣的数量都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影响相当于不中行为里面有 41%的可能跟遗传相关性伴侣的数量的多少其中有 38%的也是跟遗传相关并且这两个特征就是不中行为和性伴侣数量的多少的这两个特征之间的遗传性相关性也非常强这两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大概有 47%
还有就是相反的就是这些双胞胎对待不中行为的态度其实是由这个共同独特的这种环境因素而不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也就是说你刚才提到的无论是不忠行为还是什么就是做不做这件事跟基因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无论有没有不忠行为对于婚姻中无论是不忠行为还是性伴侣的数量这个态度它是由环境决定的那这里确实能够看出来就是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
他是又是很强然后又很弱对就很强就在于他确实可以通过这个社会环境啊周遭这些因素啊去改变一个人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然后可能弱就弱在就是即使改变了这些态度啊还包括看法思想啊但是因为遗传的关系所以他还依然是有概率会发生的嗯不过你刚才也说了嘛他
它们是中等程度的遗传影响,它的那个遗传影响也不是决定性的,也就是意味着说无论是不中行为还是怎么着,它其实也是遗传和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那我猜传统的遗传学到这个地步就应该会跟基因挂钩了吧,它们有没有说和哪段基因是最相关的?就刚刚我们也提到,就是在当时做一次这种全基因组为点的扫描太贵了吧,
所以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研究方式就是做已经提前设计好的这种全基因组连锁位点的扫描就他们可以先确定一些靶点然后再进行扫描这样的话就会相对来说便宜一些嘛最后确实发现了这些现象然后它跟
三号和七号和二十号染色体就是三种染色体它是比较相关的然后这个不中行为和性伴侣数量的这种相关基因确实也是发现了一个叫抗力尿激素受体的这种基因是有些关系的但是它这个关系只是体现在数字上有差异真实到统计学上它其实是不显著的所以这个科学家最后也没有将这个
不中行为或者是性伴侣的这个数量以及一些其他的这种哺乳动物的性行为相关的这种事件跟这个经营点联系在一起
主要还是太早了,2004 年那时候各种各样的基因检测相关的技术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反正听起来就这篇文章的作者非常想来研究这种欺骗行为也好,它跟遗传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很难具体到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基因上。没,
没错然后我还是会觉得类似于这种复杂行为它如果有遗传因素可能更多的是会跟很多很多的基因的复杂作用结果相关而不是跟单个或者是某个无几个基因相关同意然后如果非得要找到一篇欺骗定位到这种基因组成上的某个基因的这种我也确实找到了一篇文章然后提到了就是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是否诚实
那咋还准备卖个关子主要是这篇文章它是来自于这个学界著名水刊 Frontiers 的这个旗下的一篇文章这个真实性确实有待考证啊懂得都懂这个我从来不做科研但是跟这帮做科研的人一起久了
感觉也是听过一些什么解答水刊什么投稿灌水之类的但是这个 Bronchers 确实也是早有耳闻我也听过我记得去年我们分享什么的时候我们还列了一个这个研究
然后阿尔法就递死说那这个有点水我们还是先提醒一下我们的听众就是选择性相信吧那这个就简单介绍一下吧就是在 2000 年前后的一个研究其实当时已经发现了这个血清素代谢通路它跟这个精神类疾病非常相关比如说这个血清素代谢有量的这个自闭症患者对于他们来说
欺骗性的沟通和撒谎是特别困难的就他们很难去进行欺骗行为之后呢人们就追着这个血清素跟大脑相关的这些蛛丝马迹然后就找到了一种跟神经相关的酶叫四氨酸氢化酶二这个酶的基因变异就这个酶上它也会有基因位点的变异嘛然后这个变异呢它已经被很多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是跟精神病人的这个行为特征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
在这个基础上呢这篇文章的作者他就假设了就他先假设了这个基因突变将导致了实验模型当中的这种诚实和不诚实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区别所以他们在这个新加坡国立大学招
招募了 205 名 19 岁到 30 岁之间的本科生然后玩一个制骰子的游戏并且这个点数大小是跟金钱密切相关的之后他就通过一系列的经典的这种鉴定这个谎言的方法呢分析方法来确定这个撒谎的人就是所谓的这个虚报自己骰子点数的人和这个诚实的人就是从来不谎报自己这个骰子点数的人
它们这两者之间的这个基因位点的不同然后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就是发现了这个基因的 29 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当中呢有一个突变位点它是跟这个是否会细片是具有相关性的并且这个不成识组和成识组之间是有显著差异的
那我觉得这个听起来确实有可能啊但是我第一感觉就是为啥说它是水柑呢可能就是入组的人数太少并且它那个游戏的设计可能也不是特别的口血对因为入组人员他是可以被挑选的有时候可能会先测这些精英组吧因为我们刚才也说了就是它是里面一共找到了 29 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嘛就有可能有时候我会
先找多点人然后我发现就是我想要更多的这个不同的突变位点然后其实相当于是已经间接的去筛选出这个我需要的人群了相当于是他这个人群不是随机是被选择的然后其次就是这个实验入组时他也可以作弊嘛可能就是除了这个筛选这一方面还有另外的一些比如说我就觉得你可能更倾向于撒谎或者更倾向于不撒谎然后可以先做一个提前测试然后再进行入组
这个其实是很容易被操作的其实就是有一些研究者为了发表一些就是总想搞个大新闻总想搞个大发现确实可能会有一些这个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欺骗行为我感觉我们的播客现在不仅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研究而且也算是如果你有读论文读文献的习惯其实也是交流这个读文章的一个思路你看到一篇文章你
你可以先来理解理解他的逻辑然后找找漏洞如果没有明显的漏洞那应该就是一篇不错的研究我感觉时间长了之后我们的听友慢慢的都会变成审稿人就大家都是编辑审稿人然后我们就变成了打工偷稿人就最后还想跟大家再分享一类谎言吧就是病理性说谎
这个是张二八经的这个语言障碍的一种就可能大家比较熟知的那种语言障碍类型是口吃啊 失语症啊等等但是病理性说谎其实也是其中的一种这一类人他是过于对外界事物进行幻想然后随口就会说谎也没有任何缘由或者是利益的趋势并且这一类人经常可能是有过脑气质性损伤的或者是气质性病变的这种患者或者是精神分裂症的这种患者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就这一类人群的数量都是被严重低估和忽视的而且容易更容易被人嫌弃或者是鄙夷吧所以还是呼吁大家如果看到身边有人有这种习惯性说谎或者已经发现了是这种病理性说谎的还是要积极劝说去进行精神治疗吧嗯
其实我感觉我在读大学和后面工作的时候我都遇到过分别遇到过一个可能是你说的这种精神疾病的这样的患者当时确实可能还没有现在的这个滋味如果是我现在跟他们讲我可能真的会劝他们看一看精神医生因为我觉得他们经常会说一些完全没必要的话他自己也完全得不到任何好处但是他就是说了这个话反正总之如果
如果你身边甚至是你自己可能意识到你自己会就是没来由的就会来说谎你可以去做一做相关的量表应该他们会有一些量表来测一测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病理性说谎反正也到最后了嘛我们这一期
聊了聊欺骗,特别是人类的欺骗,我总体听下来,我感觉就是我过去我会认为说谎是一个小众事件,或者说我们每个人可能不必要去说谎,或者说是迫不得已才去说谎。但其实我们看了那么多研究,我们会看到我们每个人这一辈子或者说这半辈子这一生中可能会说无数的谎。
那我们回到我自己或者说回到我们的内心来看我们可能真的得好好地想一想我们跟谎言或者说跟欺骗的这个关系我们无法避免谎言我们自己也无法避免自己说谎那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无论是
现实中的世界还是网络中的世界还是虚拟中的世界我们似乎每天都得跟这些谎言来打交道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那种所谓的原教旨主义者就是追求一个完全真的就这个真是绝对没有谎言绝对没有欺骗的环境我不确定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但是我想说的是那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就是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们
我们每个人的天性本是如此那我们似乎要真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这个心态我们该怎么看待谎言怎么看待欺骗说的有点悲惨啊就是感觉我们本个人类在滑坡但是它好像就是这样
而且我觉得只要不是那种纯粹的就是为了说谎然后去伤害别人或者是从别人身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一些东西的情况下其他的那些类似于善意的谎言它应该也是能够被原谅的就包括我前面开玩笑说的那个我对天发誓呀对灯发誓呀就是这种可能经常会出现在情侣或者是两口子之间的这种谎言其实更多的情况下
他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维护这段关系他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我觉得类似于这种谎言其实是可以被接受跟原谅的但是我们也得注意如果你每天都在发誓都在实话说讲真的那可能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撒谎可能就会出现在未来的
日子里边有一些没必要的场景下你也会习惯性的去说一些谎言其实刚才说到情侣其实好多时候像那个野哥说的一些承诺一些话柄他可能都不仅仅是说谎那么简单他可能会习惯性的变成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他以为是在维持这个关系实际上他是让这个关系走向深渊对
对我来说其实我看了那么多文献包括这个理论然后我觉得可能我们一生之中都没有办法去避免跟谎言打交道而且我觉得谎言其实更像是整个现实人间的一种黏合剂因为这个现实当中人跟人之间的差别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隔阂
会比我们如果没有谎言的话人跟人之间的这种交流人跟人之间的隔阂其实会比我们想象中更大
就可能会变得七零八散我觉得它大部分的谎言更像一种联合剂就是它可以让更多的这种事物更多的人然后能联合得更好因为大家的本意其实并没有太坏但我觉得如果说能够保持这种善意那有一些善意的谎言我觉得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也是挺必要的然后除此之外呢我觉得就是很
很难做到不说谎但是我们能做到不说非常大的谎不说伤害别人的话然后尽量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本心其实是一个挺重要的事情但是我突然想到一个事就是原先在那种科幻小说里边吧他们会讲到其实谎言是一个低等文明它一定会具备的一个特征因为现在人类的文明水平吧它其实达不到那种
我完全的无私可能再过多少年之后大家都共产主义了可能就会好一点突然上升到了一个人类的高度我觉得那我们差不多就到这儿吧因为我们三个人我感觉虽然说的角度不同但是我们想表达的事是差不多的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来评论区跟我们交流啊沟通啊什么之类的我们前面确实有点掉树带讲的一些研究还有点晦涩但是其实这个事儿
它就在我们身边它就在我们生活里边的点点滴滴反正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期聊的还是挺开心的那好呀那我们这期就先聊到这儿下期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