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民国往事】(27)吴佩孚:从主角到配角

【民国往事】(27)吴佩孚:从主角到配角

2024/12/27
logo of podcast 馒头说·历史的温度

馒头说·历史的温度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馒头大师
Topics
馒头大师:我讲述了吴佩孚从一个有潜力的新星迅速崛起为北洋军阀中的重要人物,再到迅速陨落,最终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的过程。我强调了吴佩孚人生的转折点,包括早年的经历、在北洋军阀中的崛起、以及最终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复杂选择。我试图呈现一个更加全面和立体的吴佩孚形象,既不美化也不过度贬低,而是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馒头大师:我分析了吴佩孚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在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中的表现。我指出了吴佩孚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战略眼光,以及他在直系军阀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我也强调了吴佩孚在用人上的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导致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失败。我试图揭示吴佩孚军事生涯的辉煌与局限,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他最终的命运。 馒头大师:我探讨了吴佩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引发了后世的争议。我分析了吴佩孚与日本人的复杂关系,包括早年的合作经历和后来的抗日立场。我指出了吴佩孚在面对日本人诱降时的犹豫和挣扎,以及他最终选择坚守民族气节的可能原因。我试图还原吴佩孚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历史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年份历史也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历史不仅有深度有厚度其实也有温度形式有态度做人有温度我是馒头大师欢迎来到历史的温度让我们读懂过去活好当下谈面未来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馒头说历史的温度那今天呢我们就像上次说的那样讲一期呢就换一个专辑

这一期我们回到一个有段日子没有更新的专辑了民国往事今天我们还是要来讲一个军阀这个军阀曾经是中国的大军阀一度是中国最闪耀的明星但是它陨落的也很快从主角到配角弹指一挥剑吴佩孚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她父亲当时做了一个梦

1874 年吴佩孚生于山东蓬莱县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父亲吴可成是一家杂货店的小老板虽然求温饱于市井却也关心国家大事这一年日本借机入侵台湾清政府反倒赔 50 万两白银稀释宁人一时之间国人大化

吴可成和很多老百姓一样义愤填膺夜有所梦梦见蓬莱老乡抗倭名将戚继光跨门而入家中蓬蔽生辉因为戚继光曾被记载为四体将应配育三十余年正好老二孤孤坠地吴可成就给他取名佩福自子育吴佩福虽然是家中次子但是因为老大吴道福早幺他其实成了家中长子

吴可成对吴佩孚寄予厚望六岁就让他入了私塾吴佩孚是天性聪慧颇得老师喜欢但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只能辍学去登州水师营当学兵每月为家里挣回白银二两四千

但即便当了兵吴佩孚还是舍不得放下学业半兵半毒居然在 22 岁还中了秀才倒也算得上是文武双全但接下来吴佩孚既没有走科举道路也没有行戎马生涯她原本被人看好的人生命运反而是行了水逆关于吴佩孚经历的人生第一道坎坷坊间一直是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吴佩孚沉迷上了鸦片因为抽鸦片得罪了显贵只能连夜逃往北京以算命补卦为生另一种说她是批评某一高官家请的戏班子是男女同台不合礼法得罪了人被革去了秀才功名只能去北京谋生做了个算命先生两种说法散见于吴佩孚的各种传记没有定论也可能都曾发生过

但无论那种说法用进步和文明的眼光回看都不是太光彩但是两种版本说法中的归途是一致的那就是吴佩孚曾经被迫做过算命先生但无论是看手相还是看面相吴佩孚最多是努力让别人相信他可以帮人逆天改命但终究不可能及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真正让吴佩孚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是她不久之后去投了淮军的涅士城部当年的那个秀才不再恍若邂逅般言嘴一笑而是真正的投笔从容了用一句知识改变命运来形容出塔征程的吴佩孚恐怕并不为过

在涅士城部大头兵吴佩孚连一些基本的军资动作都做不好经常受到长官训斥又因为他总是沉默寡言更是被人称为吴傻子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身为勤务兵的吴佩孚在为巡警银幕僚郭良成送一份公文的时候发现郭用错了一个典故当即指出

郭良辰差异之后才得知在普遍大字不实的一个兵营里吴佩孚居然是秀才出身虽隐为知己还败为靶兄弟 1902 年在郭良辰的极力推荐下 28 岁的吴佩孚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量科学系最终他还是要靠智商吃饭一年后吴佩孚以优等成绩毕业官阶升到了中尉进入了北洋系

但真正让吴佩孚崭露头角的还是 1904 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在这场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但中国自己保持中立的羞耻战争中秦政府明面上谁也不棒但暗地里还是站在日本这边的

当时号称日本近代谍战鼻祖的青木宣纯从北洋系的基层军官中选了 16 个人与日本的谍报人员混编成了一支侦探谍报队在旅顺大连等地刺探俄军的情报吴佩孚就是中方 16 人中的一员欲试冷静心思敏锐且城府很深的吴佩孚非常适合谍战工作为日军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情报还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点子

吴佩孚一度被俄军视为间谍而俘虏但他坚决不承认身份在被押往哈尔滨的途中跳车逃跑日俄战争最终是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而屡立战功的吴佩孚开始进入日本人的视野

不仅授予他丹光旭日勋章一枚更是给他颇高的评价说他温和良顺举动不苟教人圆和而不露规矫任事处变而不急进攻和不要虚名当然身为中国军人的吴佩孚在日俄战争结束后自然不可能再为日本人效力了而是被派到了北洋陆军的第三阵那是北洋系军队的主力部队

被调过去不久身为营长的吴佩孚随第三镇的统治也就是师长驻防吉林统治忽然提出要一张东北地图整个第三镇上下一万多人居然只有吴佩孚能立刻拿出一张标准地图那是他在日俄战争期间自己手绘的毫无疑问第三镇的统治立刻就注意到了这个曾经当过秀才的营长统治姓曹叫曹坤

曹坤和吴佩孚这对北洋时期堪称铁杆的上下级就此相识其实一开始曹坤并没有把吴佩孚当成自己的亲信 1912 年袁世凯成功逼得清廷退位北洋政府成立随后把镇正式改名为师曹坤当了师长而吴佩孚是炮兵团团长后来升到师部副官长驻防越州也就是现在湖南的越阳

曹坤真正认识到吴佩孚是个人才还是被别人激出来的那一年袁世凯的重要亲信海军中将唐祥明都里湖南召集省内名流开会请师长曹坤发言但曹坤这个人情商还行文化水平确实不高只能由吴佩孚代劳

秀才出身的吴佩孚侃侃而谈逻辑清晰说话得体方方面面头头脸脸都照顾到大受汤香明赏识立刻出了公文希望把吴佩孚调到他那里去当旅长那曹坤一直是敬佩汤香明的水平他脑子一转连汤香明都如此重视吴佩孚那此人必是人才于是曹坤立刻升吴佩孚为第六旅旅长婉拒汤香明

吴佩孚并没有让曹坤失望很快就成为了他身边最值得信赖的关云长熟读春秋还能温酒斩花熊 1915 年袁世凯的称帝进城已经是紧锣密鼓吴佩孚劝曹坤别淌这趟浑水但曹坤出于各种原因不断效忠支持并在袁世凯称帝后被封为一等伯爵

复辟后的袁世凯很快引发全国重怒曹坤领命前往四川镇压蔡俄的护国军吴佩孚部在进攻中屡战屡截连败蔡俄军期间还轻率几十名骑兵长途奔袭拼死救下了被围困的曹坤部

曹坤自然是非常感动,饱奏吴佩孚升任陆军中将,但吴佩孚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丝毫不被这所谓的官爵所迷惑,再三劝曹坤不要逆天下大势而动,可以边打边看,对袁世凯须以威仪给自己留条后路。

果然乌佩孚的判断是准确的仅仅称帝 83 天后袁世凯就在全国的一片唾骂声中宣布退位不久就一命呜呼袁世凯一死若大哥北洋系顿时列变为直、晚、奉、三系直系的名义首领是冯国璋但真正有实力的是在征讨护国军中保存实力还扩充兵力的曹坤而曹坤此时最信赖的人就是乌佩孚

1917 年因为北洋政府拒绝执行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南方发动护法运动晚系首脑段祺瑞时任总理之职委派直系曹坤为西路军统帅猛攻湖南连克 越州 长沙 衡阳几个重镇一时之间所向披靡而帅军一路冲杀的正是吴伯就在西路军连战连接之际指腕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

湖南基本上是直系的吴佩孚打下来的但晚系的段祺瑞却让自己的心腹张敬尧做了湖南督军一时之间直系打仗晚系做官的说法盛行一时而吴佩孚也再次建议曹坤观望行事于是曹坤收兵驻守保定吴佩孚驻扎在衡阳按兵不动

不仅如此吴佩孚还联合北洋军的将领宣称要和南方议和并且立下誓言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外人不结外债不娶小妾无论在战场上还是道义上都占优势的吴佩孚顿时得到了很多人的拥顿逼得段祺瑞只能拉着冯国璋一起下台请出北洋元老徐士昌出任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自己在幕后控制缓和台前的矛盾

经此一战直系在风头上已经是压过了晚系而更多的人也看出来了在直系领先主演好像是曹坤但实际上的大男主是吴佩孚应该说人们的眼光是没错的 1919 年 12 月直系的头号人物冯国璋病逝只玩两系争夺北京控制权的矛盾失去了缓冲带开始摆上台面

实力急剧扩张的直系在 1920 年 7 月 14 日公开事实讨逆与万熙开战直晚战争爆发深受曹坤信任的吴佩孚出任前敌总司令运筹帷幄进退邮局一度派骑兵差点活捉段祺瑞这场战争只历时五天就以万熙的全面溃败而告终

获胜固然有缝隙张作霖也加入联合讨伐惋惜战斗的原因但吴佩孚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让人刮目相看美国陆军助理武官费露娜少校曾给美国国务院发回报告称直系首脑中吴佩孚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袖

直系在战争中获胜后很快取得了北京的控制权但由于和凤系分赃不均 1922 年 4 月第一次直凤战争爆发相对于直晚战争第一次直凤战争就要相对惨烈很多筹除满职的张作霖率 12 万凤军入关配大炮 150 门机关枪近 200 挺而直系的曹坤自然还是全权委托吴佩孚派吴佩孚手里的全部主力迎战

吴佩孚当时手里参战的部队兵力还不及奉军的一半但他运筹帷幄兵分三路自己亲自坐镇中路与张学良郭松林率领的奉军精锐血战一路是连战连接最终掌控全局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结果是张作霖惨败 12 万入关的奉军有近 10 万伤亡或投降只有 2 万多人逃出了山海关而吴佩孚凭借这场战争达到了他个人威望的巅峰

那个时候吴佩孚的主力长期坐镇洛阳精心经营他的指挥中心是原来袁世凯的黎宫东西两侧专门建有 50 多所给幕僚和谋士的居所还修建了 1000 多孔窑洞的学生兵宿舍吴佩孚同时还搭设电台修建机场购买飞机扩充军备丁盛时期的吴佩孚在洛阳坐拥十多万兵力俨然已成为了北方实力最雄厚的军阀

当时全国 18 个省的都军和总督在洛阳开设代表处吴佩孚五十大寿时全国各地到洛阳来向他驻守的达官显贵文化名人和各国使节多达六七百人洛阳当时被称为西宫已经有了和北京分庭抗礼的态势

按照北洋军阀约定俗成的规矩官至一省都军就可以称为帅而都军以上级别比如巡越士、侵略士就可以称为大帅北洋系里够资格称大帅的原来只有张勋、曹坤和张作霖但吴佩孚官至两湖巡越士也有资格被称为大帅了所以曹坤只能被称为老帅加以区别吴佩孚有时候也被称为豫帅

而连曹坤自己都承认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和天津都要下雨 1924 年吴佩孚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峰他的头像出现在了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上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第一次出现中国人而在他头像下面的照片说明写的是 General Wu,吴将军另外下面还配了一行更小的字

Biggest Man in China 也就是中国最强者吴佩孚当时是不是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强者呢这个问题放到当时未必容易回答因为那是一个时局变化太快的时代但即便如此恐怕连吴佩孚自己也未必会想到崩盘会来得那么快

1924 年 9 月养精蓄锐的张作霖率奉军再度入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了相对于第一次直奉战争这一次的奉军经过两年发奋图强无论从兵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大大加强且军队数量增加到了 17 万人面对前所未有的强敌直系也全军总动员由吴佩孚亲自挂帅整合出 25 万人营

无论是动员人数还是激烈程度第二次制风战争的规模远超第一次而这一次胜负却易主了如果说凤军在军事上占优势是表面上原因的话真正让胜负逆转的还是在于之前就买下的货因那就是吴佩孚在用人上的缺陷吴佩孚虽然颇有青年之名不知私产奔米酒色但在用人上却格局不是很大

他坐镇洛阳时从上到下用人过分迷信亲信排挤他不信任的人且只对自己起家的第三十亲助资源后此博比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在整个直系中其实都陷入了孤立当时的大公报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说

执军能受五大将军指挥者不过就是一个第三师其余如第二十三师第二十四师第二十六师纵使能受命曹三爷恐不听吴二爷这指挥从 1924 年 9 月中旬开始执凤两军就把全部主力集中在了山海关这个战略要敌的得失堪称是战争的胜负手

10 月 18 日 血战多日的执军接到吴佩孚命令准备向奉军发动全面总攻但就在这一天原本应该驻防在密云一带的执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却下令自己的部下全军掉头日夜兼程秘密杀回北京 10 月 22 日 冯玉祥的部下陆忠林部率先抵达北京包围总统府 软禁了曹坤占领了火车站 电报局 电话局

震惊全国的北京政变爆发了冯玉祥长期受吴佩孚猜忌和排挤心中一直有怨念他在关键时刻给吴佩孚的这几背刺让吴佩孚大军阵脚大乱他急忙抽兵回旧却已为时已晚

10 月 24 日凤军趁势对支军发动了猛攻后者溃不成军山海关秦皇岛唐山卢台等地相继丢失而冯玉祥新组建的国民军也一路夹击占了天津无奈之下吴佩孚只能率 2000 人残部在塘沽登上军舰仓皇逃走第二次战争吴佩孚苦心经营起来的江山一夜之间几乎全部丢光

悲愤之余吴佩孚专门给冯玉祥写了一封信说与足下袍则数年依心相应今被暗算夫妇何言逃跑路上的吴佩孚被冯玉祥和延熙山的部队一路追击还差点被段七瑞派的人暗杀颇为狼狈但是他倒也信守诺言坚决不肯逃入外国人的足节保命

在最落魄的时候浙江督军孙传芳江苏督军齐谢元和湖南督军赵恒熙算是雪中送炭联名通电一致支持吴佩孚 1925 年 10 月孙传芳发动反凤战争吴佩孚赴武汉出任十四省陶贼联军总司令准备东山再起

不过虽然名义上是讨凤但吴佩孚出于复仇的目的很快就和凤军的张作霖联手共同针对占据在北京的冯玉祥并且成功将冯玉祥赶出了北京指凤成立了联合政府但是还没来得及缓过气来重新布局的吴佩孚遭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以黄埔军校为班底的南方革命军在 1926 年逝世正式开始北伐

地处两湖的吴佩孚正好是首当其冲面对有信仰和有理想的年轻北伐军吴佩孚的老牌军阀部队是溃不成军三个月就丢掉了重镇武昌九个月后被彻底击垮只能逃到四川依托于军阀杨森的庇护直到四年后才得到蒋介石的允许出川引张学良之邀到北平定居生活

此时的吴佩孚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亲信部队没有了当年的威望甚至没有什么私产是靠张学良每月赠送四千大洋接济而维持生活吴佩孚在北京表面上种花养鸟研究佛学但心底里还是有股气想要东山再起但是她很快发现想要重新登上舞台成为主角就要面临一道更难的挑战因为给她机会的是日本人

1938 年已经全面侵华的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右翔工作为了稳定占领区日方急需引诱一批原本就颇具威望的民国头面人物出山来担任伪政府的要职以稳定人心瓦解抗日情绪曾经被视为中国最强者的吴佩孚自然就进入了日本人的视线吴佩孚对日本人的感情其实是有些复杂的

论职业生涯他曾在与日本人混编的情报队里立过功还拿过勋章但是论家国情怀他对日本侵华非常痛恨 1932 年张学良揭无佩服初穿入京他见着人家当面就劈头盖脸批评丝毫没有留情面他质问说沈阳事变为什么不抵抗保存实力有何用国恨你不报私仇你不报真没出息忘记了国仇家恨真是不忠不孝

一顿话骂得张学良只能善笑无法回答但是在七七事变后吴佩孚并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离开北京甚至对伪政府聘请他的部下担任职务乃至自己担任所谓的顾问拿报酬也没有拒绝如果说这些可以被算作对日本人的虚与威仪的话 1939 年 1 月他在自己寓所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引起了后世不少讨论和争议

按照日本人的原先计划在这场记者发布会上吴佩孚应该是宣读之前日本人已经写好的讲稿宣布自己将出山组织汉奸的伪中央政府但是吴佩孚却在临时改掉了发言讲稿当着 130 多名记者换成了自己的话那这番话后世出现了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吴佩孚表示如果中日要实现和平必须日本无条件全面撤兵保持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和重庆政府全面议和和交涉这个版本流传颇广却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来源出处而根据日本的土匪原弦二的助手日本特务秦弃庆应在上海恐怖工作 76 号中的回忆吴佩孚当天发言的是另一个版本

他表示愿意出山调停实现和平但要求有一支独立的受他控制的武装力量先迫使当时的华北游击队归顺然后再调停重庆政府与日本之间的合一

虽然在第二个版本中吴佩孚也没有答应日本人出山来组建伪政府但是与第一个版本的断然拒绝还是有很大不同它是附加了条件而这些条件被后世一些研究者认为是符合吴佩孚一直以来的追求的因为她希望能够东山再起重新再当回主角

关于吴佩孚究竟是在日本人的压力下倒江湖还是确实有自己的想法那属于她自己的内心世界外人并不能知晓真相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似乎能够提供一个侧面的证据 1939 年 12 月 6 日重庆中央日报和上海的申报等媒体发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吴佩孚因牙疾引发感染而去世享年 65 岁

关于吴佩孚之死又出现了多个版本的说法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1939 年 11 月中旬吴佩孚在吃饺子的时候牙齿因为嵌进了一个碎骨另一种说法是说她吃饭的时候嚼到了一块沙石总之就是引发了炎症在找到日本牙医治疗后离奇死亡长期以来吴佩孚最终是日本人杀害的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基本上已经成为定论

但是近来根据学术界对当时申报重庆日报的报道尤其是比照长期在吴佩孚身边处理机要事务的汪崇平的回忆录另一种观点被提了出来那就是吴佩孚确实是死于质牙引起的并发症与日本医生关系不大简单来说就是吴佩孚在处理牙齿的时候日本医生由于消毒不当引发了感染再加上吴佩孚之前身体状况就不是最好所以病情加重

吴佩孚一直拒绝手术治疗而坚持口服药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以至于到了要写遗嘱的地步但即便到了这个地步吴佩孚尤其指出不要日本医生给她看病

12 月 4 日在齐谢元等人的坚持下华北驻屯军军医处处长石田带着一个叫山本大作的日本医生在检视了已经陷入昏迷的吴佩孚的状况之后表示还可以治但需要在脸上划一个小伤口放浓结果刚实行手术吴佩孚就弃绝身亡

当时的场面非常混乱吴佩孚家中的一些年轻人甚至要日本医生偿命他们在楼上躲了半天才敢下楼回去吴佩孚之死虽然看上去有些蹊跷但日本人坚持要对本来就已经病入膏肓的吴佩孚送上临门一脚主动去受人以柄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不过单是综合几个版本的说法来看背后似乎还是有一条逻辑线的

如果吴佩孚当时真心想投敌或摇摆不定日本人没有动机要杀他反而会努力保他同样如果吴佩孚真的要辩解他也没必要始终对日本医生保持警惕当然了他也拒绝了德国大夫开刀的建议所以从吴佩孚逝世前几天的行为来看他并没有要投靠日本人的意思换句话说吴佩孚最终是守住晚节的

吴佩孚去世后各方的反应耐人寻味日伪方面表现出了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吴氏至丧处维满洲国总理张景惠发表悼词表示哀悼土匪原先二等十亿名日方要人都发艳电悼念日方控制的《圣经时报》称吴佩孚是持身廉洁人格高尚甚至把他称为叫一代完人

而日本国内影响较大的大阪朝日新闻也发文悼念称吴佩孚为东洋道德不过日伪方的悼念最终都会明里暗里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吴佩孚她是努力于和平运动重庆方面作为曾经隔掉吴佩孚老朝的北伐对手有意回避了北伐这段经历高度评价了吴佩孚何应清在宴殿中称她为足为我国军人之楷模

孔祥熙称吴佩孚是以对国家尽忠对民族尽孝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称吴佩孚是在群建顽扣还公之中独能始终不屈结身全结而死 1939 年 12 月 9 日国民政府追赠吴佩孚为陆军一级上将

一个月后的追悼大会上蒋介石是亲自出席祭拜而重庆方面对吴佩孚的评价基本上都可以概括为吴指挥的一句引用那就是富贵不能赢 贫贱不能夷 威武不能屈中共方面对吴佩孚的评价相对中立一些吴佩孚一向极力反对共产主义更是二七惨案中血腥镇压金汉铁路工人总罢工的幕后主使

但是与中共关系密切的中苏文化协会和文艺界抗敌协会还是评价吴佩孚是深浅敌区大劫凛然学习杂志虽然依旧认为吴佩孚是典型封建的军阀但也评价他在消极方面不为威胁不为利诱忠贞自守自己没有落水甚至没有被人拖下水多方评价之外中央日报后来看发了吴佩孚的遗言

说吴佩孚在最后的清醒时刻叫来了夫人只说了三个字死得好何出此言此言为何六代后人评说好下面进入馒头说时间我发现关于中国不少大军阀的评价都会经历过山车之旅小时候读历史军阀个个都是大坏蛋十恶不赦

长大了多了解了一些资料发现不少军阀似乎也有之前不为人所知的一面甚至还有真性情的一面这时候往往就会陷入一个陷阱哎呀他们看上去都还挺好的嘛但事实上和任何人一样军阀也是人是人当然会有些优点但绝对不可能都是优点或者说如果优点大大概过缺点那么他们就不是军阀了

我曾经在写韩复举的那篇文章的最后的馒头说写过这样一段说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些大军阀大多是穷苦出身且各有特点有些也并非是一无是处比如讲义气办教育且绝大多数都能够保住最后的气节不投降日本人但客观承认他们这些特点可以以点概念只说这些而不说其他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伟人就没有意思了

军阀就是军阀如果他们真的一个个那么天真可爱淳朴善良怎么会被老百姓痛恨最终被一个个打倒呢以无力割据动则开战抢地盘不讲法治讲人治崇尚家天下搞垄断甚至本质上就是想做个土皇帝这些都是军阀共通的特点而这一切背后都有个根源就是他们从来就没有国家的概念全都是想割据

无论是张作霖还是严锡山无论是孙传芳还是韩富举都始终困于这个小格局无法摆脱吴佩孚也是这样不仅如此他还曾为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鸣冤但也会对金汉铁路大罢工的工人狠下杀手他力主保护留下了北京故宫的三大殿但却痴迷武力统一中国

他任人为亲精心巩固自己的洛阳小王国但是董必武却评价他说他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续也没置田产有清廉民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当然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和条件吴佩孚也好曹坤也好段祺瑞也好他们最终都还是守住了晚节这点当然值得肯定但是他们的格局和眼界注定也只能是一个旧式军阀在吴佩孚处于权势巅峰的时候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斯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评价他说吴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但纵观中国近代史吴佩孚的闪光堪称是昙花一现比他更有实力更接近中国最强者的军阀其实并非没有但他们都没有能够统一中国事实上指望奉行家天下的军阀来统一中国本身它不就是个笑话吗好这期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