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8.香港电影没剧本就敢拍,是粗制滥造还是优良传统?

18.香港电影没剧本就敢拍,是粗制滥造还是优良传统?

2023/11/7
logo of podcast 电影巨辩5min

电影巨辩5min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开寅
阿吴
Topics
阿吴: 本期节目讨论香港电影中独特的「飞纸仔」拍摄传统,即在开拍前没有完整剧本,一边拍摄一边创作。这种方式并非香港电影独有,但其在商业电影体系中的持续存在,以及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节目中分析了杜琪峰、洪常秀、王家卫等导演的创作方式,比较了他们对「飞纸仔」的运用,并探讨了这种方式的优劣。此外,节目还比较了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在剧本创作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文化和美学原因。 从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快速发展和编剧短缺,到动作片兴起后故事性下降,再到导演对即兴创作的偏好,节目层层递进地分析了「飞纸仔」现象产生的原因。节目指出,这种方式需要团队高度配合,低成本的制作环境也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节目也分析了「飞纸仔」方式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以及它在不同导演、不同类型电影中的运用。 最后,节目还探讨了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很少采用「飞纸仔」方式,并指出这与好莱坞电影注重叙事和戏剧冲突,以及其深厚的西方古典戏剧传统有关。节目认为,好莱坞电影对意识形态表达的强烈需求,也使得完整的剧本成为其创作的必要条件。 开寅: 香港电影的「飞纸仔」传统,即在拍摄过程中一边拍一边写剧本,是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这种方式的成功依赖于团队的默契配合和较低的制作成本。杜琪峰是「飞纸仔」方式的代表性人物,他迷恋即兴创作,喜欢在现场根据场景和演员的即兴发挥调整创作。 节目中提到的《PTU》是「飞纸仔」方式的极端例子,拍摄时间长达三年,完全没有预先写好的剧本。而洪常秀则采用了一种相对灵活的「飞纸仔」方式,每天早上写当天要拍的几页剧本,并允许演员即兴发挥,这使得他的电影具有轻松、自由和自然主义的氛围。 与洪常秀不同,侯孝贤虽然也存在即兴创作,但他的剧本是事先写好的,只是在现场根据演员表演进行调整。王家卫也采用类似「飞纸仔」的方式,但他在巨大的商业压力下仍然坚持这种方式,展现了他的魄力,这与他个人魅力和对团队的掌控力有关。然而,在他后期的电影中,由于放弃了「飞纸仔」方式,风格有所改变。 节目最后总结了「飞纸仔」方式的优劣,并分析了其在香港电影发展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原因。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香港电影的飞纸仔传统,即在开拍前没有完整剧本,一边拍一边写。嘉宾开言解释了飞纸仔的概念和在香港电影中的历史,并以杜琪峰为例,说明这种拍摄方法的挑战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节目还探讨了洪常秀的类似创作方式,以及演员在即兴发挥中的作用。
  • 飞纸仔是粤语电影拍摄术语,指开拍前没有完整剧本,一边拍一边写。
  • 杜琪峰坚持用类似飞纸仔的方式创作电影。
  • 洪常秀的电影制作规模小,一人身兼多职,可以负担起即兴创作。
  • 洪常秀电影的台词多为演员即兴发挥。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是「中辩」,邀请开寅(九只苍蝇撞墙)和阿吴一起来讨论香港电影的「飞纸仔」传统。

飞纸仔是粤语,香港影视圈术语,指导演和编剧在开拍的时候没有完整剧本,一边拍一边写,写好一张拍一张,这样一种现象。

这是粗制滥造,还是一种优良传统?

这种习惯也并非香港电影独有,而是很多艺术电影导演的偏好,但在商业电影系统里这么干,除了香港电影不多,究竟有什么独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