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啊,著名的第四代导演陆小雅整理出来了十几箱的珍贵的物品,捐献给他的千川博物馆。
他很高兴,说可能专门开辟一个厅来放陆小雅导演的这些捐赠。
陆小雅是谁?
按照中国电影的辈分的说法,它属于第四代,和吴天明、谢飞、张暖心他们是一代人。
陆小雅的代表作就是红衣少女,当年得过金鸡奖和白花奖的最佳电影,也是 80 年代的一部经典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是很喜欢放这部红衣少女的。
沙丹怎么评价陆小雅?
她说陆小雅是中国的戈达尔。
这个评价很高啊。
那为什么陆小雅不把自己电影生涯的相关的文物捐给中国电影资料馆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她 1998 年 从峨眉电影制片厂退休了,人就在成都,所以四川的建川博物馆属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其实啊,也因为中国电影资料馆在电影文物的这方面的主动收集是非常薄弱的。
中国电信资料馆,它作为一个国家机关,以前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就每天等着国音片厂主动去上交拷贝就行了,它出去收集电影文物的能动性是很弱的。
现在中国电信资料馆的官网上面还有捐赠的联系方式,他也是等捐赠人主动找上门去的。
那你说他们会主动地联系一些老电影人来做资料收集吗?
可能也会有,但做起来就是挂一漏万。
像北京还有个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海有一个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的这个电影博物馆是属于上影集团的,所以他们做上影场相关的收集比较齐。
像陆小雅把文物捐给民间博物馆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他在民间博物馆反而是能够得到最妥善的保管,也能够比较好地展出。
如果他真的是捐给了官方的博物馆资料馆,估计那些东西就进仓库了,根本不会拿出来,普通的影迷就再也看不到了。
相比中国大陆的这个电影资料馆,台湾的电影资料馆就做得好很多。
特别典型的有一个例子是,之前他们为了收集胡金泉留下的资料,花了很大的力气,他们也缺少经费,所有的电影资料馆都缺少经费。
但是呢,他们还是派人到了美国加州的大学里面,因为之前胡金泉的他是把资料暂存在 UCOA 的,那台湾的电影资料馆就运回来了几百箱的资料,这里面包括胡金泉的几千本上万本的藏书,还有他大量的手稿、画作,拿过来整理和研究吧。
这些馆藏的文物最主要还是要对外展出,跟影迷跟大众去建立一种连接。
以前我去欧洲,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电影资料馆和博物馆,比如说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丹麦、英国,这些国家的治疗馆都做得很不错,你是能够感受到它们和普通乙谜之间,就算你只是一个游客,这个之间是没有什么距离感的。
电影史是触手可及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柏林的一个电影博物馆看到了弗里斯朗格大都会里面的内件机器人的盔甲,非常震撼。
希望将来咱们国内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也好,或者其他的电影博物馆,都能够更加做到为影迷和为研究者服务,把自己家的库房打开,让电影文化流动起来,传承起来。
这是我今天看到陆小雅导演的这条新闻的一点感触,谢谢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