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032|电子书之殇:“纸电之争”是伪命题,关键是付费模式

Vol.032|电子书之殇:“纸电之争”是伪命题,关键是付费模式

2024/3/27
logo of podcast 有关紧要SomethingMatters

有关紧要SomethingMatters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夏宇
达克
陈希颖
Topics
希颖:本期节目探讨电子书付费模式的争议,特别是微信读书订阅模式对出版方和纸书市场的影响。我们邀请了出版公司资深编辑夏宇和前电子书平台从业人员达克,从各自角度深入探讨问题。 夏宇:Kindle退出中国后,微信读书崛起,电子书对纸书销量造成冲击。电子书部门策略以纸电同步为主,但存在编辑反对声音。订阅模式下,电子书收益断崖式下跌,计费模式不透明,对长尾作品和创作者极其不利。低价订阅模式塑造了读者的消费习惯,导致读者不再愿意购买单本电子书,阅读质量下降,上游创作者创作动力不足。 达克:电子书付费模式经历了单本销售、订阅制、免费阅读等阶段。现行订阅模式下,计费公式虽然给出,但具体数据不公开,造成收益不均。头部产品可能采用特殊计费方式,侵占其他作品收益。订阅模式导致图书大盘缩水,影响所有创作者的收益,尤其不利于长尾创作者。电子书单次收益应与纸书单次收益相当,但实际情况远低于此。 希颖:我们并非要批评电子书或平台,而是希望找到有利于各方健康发展的模式,让付费模式更公平、合理、透明,最终达到双赢局面。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其实你对这个常委是完全不公平的你甚至是一种欺诈行为

出版社其實內部確實也應該考慮電子書的利潤的分配問題我是認為電子書業務其實就跟紙書發行紙書運營是一樣的編輯作者才是紙書和電子書的上游其他的話語權很大但是我們仍然處在一個有機會去扭轉這個現狀的節點上大家其實希望我們能在一個比較公開透明公平合理的模式之下來去給大家提供好的這樣電子書的產品

大家好欢迎来到永观紧要第 32 期那这一期呢我们想聊一个最近争议非常大的一个话题电子书之争最近出版商务周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叫电子书平台对纸书市场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你绝对想象不到这篇文章不仅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是让其他外行业的人士也看到了我们现在图书市场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出现我

我观察一下 豆瓣网上其实半年多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大家都在讨论说现在各大平台的电子书收费模式对纸珠市场确实带来了一些影响那么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又该如何思考电子书的收费模式问题呢今天我就请来了两位可能对这方面比较有研究的朋友一位是来自某出版公司的资深编辑对我们电子书的行业也好收费模式也好有许多观察夏宇 夏老师另外一位就是来自

出版公司前电子书平台的负责人达克老师两位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大家好 我是夏宇大家好 我是达克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想问问负责电子书平台的从业人员那么咱们电子书付费模式到底有几种国外和国内有什么样的区别能介绍一下吗行 不过我先纠正一下我不是出版社的电子书业务负责人我只是一个最基层的一个小兵而已

我们可能最熟悉的电子书的消费模式可能就是当初 Kindle 的单本销售当时 Kindle 在国外推出的时候就是以单本销售的模式那时候给电子书定价是 9.99 美元这个价格甚至是低于 Kindle 当时向出版社去采购的一个价格相当于是在消费端是低价的销售然后来

吸引更多的用户我们在国内 Kindle 进入中国之后其实最早也是单本销售后来才推出了会员订阅模式支付一定的费用你在每个月就可以去借阅它的一个很大的一个书库就类似于一个图书馆的样子其实订阅模式很早就出现了比 Kindle 进入中国早

当初中国移动推出了一个手机阅读服务它就是一个订阅包的模式背靠这么大的用户群体所以它这个订阅包给移动和出版社都带来了很大的收益相当于是最早推动了国内电子书的发展到后来 Kindle 后来的京东当当掌约阅文像豆瓣读书微信读书得道都提供了这种订阅模式

然后第三种其实是就是免费阅读用户可以免费的看内容甚至都不用付钱去购买或者是支付订阅费然后他每看几页就会出现广告或者视频那么平台就通过广告来获得收益

这个广告费就会分给这些出版社以前就是相当于是用户在付费那现在就变成了广告主在付费这个模式其实最早出现在网文后来把传统的那些付费网文也卷了进来到后来这些平台又开始去寻找传统的出版社开始进行内容合作我们出版社当时也是跟番茄小说去进行了合作试水

还有一种其实比较少被关注到就是图书馆的管配模式像是现在图书馆都要配置数字资源这种模式在收入上其实是类似于单本购买的但是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一个模式大概就这样子四种就刚刚谢谢达克的这个普及就其实我概括一下咱们现在比较主要的单本付费订阅和免费模式

图书馆管配可能因为数量现在比较少可能也不是一个主流的情况那从你刚才的描述里我觉得有一个比较鲜明的一个特点好像现在咱们大多数的平台都是采取的这样一个订阅模式是这样吗我想在 Kindle 还在国内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在 Kindle 上去单本购买的但是 Kindle 退出中国之后挺多反馈说用户可能流向了

微信读书或者是其他平台微信读书其实也是一个以订阅为主的一个平台就是刚听达克的一个普及也是我自己观察到这几年这些图书状况的一个变化因为在 2023 年 6 月之后可以说是 Kindle 彻底退出中国的时间节点之后

大家可能是迅速感觉到了微信读书一个比较迅猛的增长那么在豆瓣上也引发了就是一系列的讨论因为大家都知道豆瓣它是一个编辑的一个聚集地

大家会在上面分享一些行业的信息那我就特别关注到一位叫 ROE 的这样的一个豆瓣网友他所在的出版社电子书迅速上架到那个微信平台而导致了纸质书销售的明显的一个下滑因为我们都知道编辑的很多业绩其实也是和这个纸质书挂钩的嘛所以在这个里面就引起了编辑的很多的一些意见但同时也开放了一个讨论空间所以

所以我下面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们来自出版公司的朋友夏老师你们的电子书部门你们总体的一个策略比如说指电同步或者这些你们会是这样吗我们这边的话应该是有一个过程吧就是目前来说是争取指电同步的是比较多一些就当然有一些编辑有意见嘛也会希望说不要那么快善这个是会有一个跟数字部门讨论的一个空间在的

然后豆瓣上面那篇文章我记得最早讨论这个电子书是否会影响纸书销量这个问题从这个点开始的我们是觉得纸书和电子书的

群体购买群体应该是不交叉的其实亚马逊 Kindle 在世的时候这个应该是成立的就大家就拿着那个 Kindle 阅读器的那种电子书购买者和纸书的购买者确实是不重叠的但是后来 Kindle 走了以后特别是这个微信读书起来以后因为微信的这个受众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我们就蛮多人都会有这个疑惑不知道是不是会有冲击我觉得那个调查之后基本上电子书会对纸书造成冲击这个应该是大家的一个共识不管是他自己调查的结果还是后面读者的那么多的反馈看下来很多人都说我现在已经不买纸书了我只看电子书了我觉得现在这个应该是可以作为一个业界的共识吧陈老师您怎么看

刚刚不是提到这个电子书平台对纸书的冲击到底有多大这篇文章里面吗其实已经有很多数据来表明这个一点当我们 Kindle 在没有退出中国之前可能大家也觉得这个钱怎么电子书的整体收益还是挺多的但是 Kindle 宣布退出以后就大家都聚集到微信读书下面你会发现电子书的收益断崖式的下跌

对这个断崖式夏天是什么呢有一个叫吴健的这样一个豆瓣网友他在上面发了这个他们对电子书的收益 2022 年回款的总额是 400 多这是单本书啊某书名应该是被那个马赛克掉了然后 2023 年是 75

然后 2022 年 88 元的数 2023 年是零当然还有很多 900 多的然后变成 179 这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还有就是一个著名的艺者李继红李老师他也在这里面发了言他就说看到 2022 年的数字版税报告他说微信读书上有 17 个产品任意一天的再读人数都超过 1 万个人但是版税只有 4000 多

但是其他的一些产品另外几个平台阅读人数是远远低于微信读书但是收入却高得多他就要讲到说亚马逊有 4 万多 阅文有 1 万多喜马拉雅也有 1 万多但这个时候又讲某大平台的负责人给他打了电话说实际上 2022 年有一部分是通过阅文计算的然后实际应该是 19000 多但但是还是看到这个里面差距是巨大的我们再来说一个例子就是来自于这个 99 读书人在巴黎评论编辑部

说以前在这个 Kindle 上是有一个这个单本付费的但是变成微信读书以后他就说每年节的这个东西第一个他不透明不会告诉你我这个究竟是怎么计算版税成的然后第二个他的是断崖式下跌这个数据具体我不知道多少后来巴黎评论编辑部也就是说就不再和这个

微信读书就是合作就是永远从这些数据从这个上面下架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出版社的纸质部门实际上和这个电子书部门之间确实的矛盾啊或者说大家的观察就是确实是存在了很多的影响然后咱们的这个调查里面也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说展示的这一点在这个微信读书上架以后选择第一时间

去微信读书上看而不去购买指数的比例可能达到有 70%左右对具体大家也可以去参考我们这个文章里面讲的也非常详细了所以我现在想问达克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有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就是微信读书不告诉大家咱们这个计算公式是什么样的那你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就是说不管我们之前的 Kindle 平台也好还有微信平台或其他一些收费模式也好它是什么样一个计费的模式呢

其实计费的公式其实是给出来的但是具体每本书每个月怎么在结算它具体的数据不会告诉你一般只会给你一个最后的一个结算金额那像在单本付费的时候其实结算起来很简单你卖了几本书你售价乘以一个销售量就会有一个金额然后金额去平台跟出版社有一个约定的一个分成比例

订阅之后公式一般会是比如说每本书它会在一个月里面被多少人阅读过整个会员书库里面会有个总的一个次数单本书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再去乘以一个总的会员费就会得到这个单本书

相当于是收到了多少的一个分成那我另外想问一句那比如说有的数据是不公开透明的比方讲咱们这个当月的微信读著的电子书会员收入这个他是肯定不会告诉你的其实我给你结算多少钱只是按照他的这样一个逻辑在做你是看不到这些实际的数据的呢我刚才说的是一种一种结算方式就是说就是以

单本的借阅次数作为一个系数那有的平台还会用有效阅读次数来作为一个系数还有用有效阅读次数去乘以一个这本书的定价作为一个基础系数来进行计算它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就是说有效阅读次数这本书这个月被读过几次

其实这个数据是一个很关键的数据但是一般来说各个平台在结算的时候都不会显示出这个数据是多少据我所知好像除了一个平台会给到其他平台包括微信读书或者是金融当当好像都没给到它这个次数会有一些设定就比如说阅读付费章节

一定时间之后即为一次有效阅读因为两位都是对付费模式有很多思考下面一个问题就想问问夏宇咱们这种付费模式因为我们也看到很多多巴胺上的讨论包括这些就是这种付费模式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根源为什么会产生现行的这样一个付费模式而造成大家可能在电子书

收益上如此明显的一个下滑从而激化了说咱们这个电子书和纸书之间的一种矛盾觉得是什么原因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付费模式像商报那篇文章它提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说低价烧钱抢市场这么一个问题

互联网产品他们的一个逻辑就是就用我的话来说甚至是有点劣币驱逐良币这种就是你把价格降下来把你的竞争对手赶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间我是不计成本的我可以不停地烧我的钱然后他们的想法是把你赶出去之后我再把价格涨起来这样子我就能够获利但往往就是说你赶出去以后

你是没法涨价的你涨价你的用户就是狂流失收费这个坎往往是互联网产品能不能成功的一个点我们经常会拿音乐和影视这两个也是文化产品作为对比确实现在确实音乐和网络和影视都是那种

音乐式的比较多我这边提供一个数据吧就是有一个远川研究所他有一篇文章提到说微信读书不背锅吧大概叫这个名字但是我觉得他很有意思里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音乐和视频网站的一些我觉得是一段前车之鉴吧

比如说那个以前那个 Lady Gaga 的 2001 年的一张专辑然后在一个音乐平台上有 100 万次播放只得到了 167 美元的分成那么这个数据其实就说明如果你严格按照这个你收过来的会员费然后去看到你的不管是有效收听或者是这样子的一个模式下你分到的钱是非常少非常少因为它总的大盘就很少

我从他这个文章里面我才得知或者说是验证了我一个想法确实这种模型如果你是公正的算的话是很亏的不管是你是大头和小头你收到的钱都非常少他那篇文章他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订阅支持者

大势所趋但是他的数据是很奇怪的因为我看了一下他提到了一个国际唱片协会 IFPI 的一个统计数据他说根据这个数据因为现在是订阅制了然后那个唱片市场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

所以他觉得你市场大了其实最后大家收入都多了也都满意了现在只是一个阵痛但是他这个数据很奇怪我去查了一下这个产业报告的原始数据他的这个数据是这样子音乐产业 1999 年的这个总收入是 223 亿美元然后 2022 年是 262 亿美元就是增加了一些但是这个只是一个嗯就是

表面的数据你要再看一下跟全球 GDP 的一个对比那么 1999 年是 32.88 万亿美元 2022 年是 101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它增长到了三倍那么你如果是按照音乐产业 1999 年的 223 亿美元这个数据

2022 年应该是 669 亿美元现在只有 262 亿美元那么你这个等于跌到了只有三分之一那就说市场毫无疑问是被缩小了我就可以说是被这个订阅制缩小了但是他也没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你音乐行业本身就不行了因为其实这个也是大家会拿来说图书行业的就是说因为你这个缩小是因为你图书行业本来就不怎么样了因为我也听到会有这种争议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去想这个问题的

这个我是觉得说肯定是说大环境会有影响但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跟这个它收费模式这个单一的因素的影响我觉得是应该分开看的举个例子嘛那你就好像说比如说你

今年粮食欠收然后你手上剩下了一点粮食就很少然后这么一点点的粮食有人就哄你去做一个投资然后把你这个投资亏了亏了以后然后那个人就说你不能怪我亏了你这个投资你是因为今年你的欠收欠收了那么多我只亏了你这么一点点你怎么可以怪我但是我们现在就说

我们最核心的这么一点我们就剩下这么一点口粮了然后还被你亏掉所以我就觉得订阅制是对我们做的事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还有我就是有一个鲜明的感觉我觉得不应该拿图书和其他的文化产品做这样一个比较纸质书和电子书作为文化产品的这样一个实物的这种感它可能会更加强烈一些因为我也看了我们去年的收入纸书赚的钱占了 95%电子书只占 5%而且在这个 5%里面其中有 80%的

收益是同一本书贡献的就是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而其他书的收入其实是非常非常少的因为我在看那个就是之前有一篇文章里面也有一个观点说读客因为某本书就是他的这个电子书的销售达到了 5000 万元很震惊但其实就是有一种猜测比如说他们的三体是这个

那么三体的收费模式就是很有可能就是和其他的书是不一样的这个和我观察到的就是说我们公司自己头部电子书的收入和其他的这个比例也是一致的所以就是大家有种猜测说会在微信主书这个大的池子里面有些头部产品它是有一个溢价钱虽然我们同时是讲

是订阅模式但也有一种可能其实有很多产品它是单本收费的模式你们觉得这个猜测是存在的吗其实我之前在写关于电子书的文章的时候我在知书上面是找到了一个回答就是有作者说他的那本书在微信读书商架的时候是采用了一个特殊的一个计费方式

虽然用户是在借阅他的书但是在结算的时候他的书是以销售的形式就是单本付费的形式在跟他结算对那篇文章我有看到了然后他里面就是直接写到说对于头部出版社比如说中信机械什么都会给到一定的名额读者是免费阅读但是在后台依然是以单本购买的费用进行支付房税

那这个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所以这个就涉及到他的那个付费模式的另外一个问题比如说他给到的那个计算公式里面其实没有提到这一点他只提到了这个图书价格有效阅读然后好像他那是整个平台的会员收入但是你这样子一个单本收费后台单本收费会有一个非常高的收入他肯定会侵占到

其他按照正常计费的那些图书的收益所以这个我觉得很可能这个不透明性是这个模式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嗯

刚刚夏宇讲的非常有道理,就是说可能有很多单本计费的一个书,名义上说咱们是一个付费订阅模式,但是其实跟别的书计费方式是不一样的,那它势必就会侵占到其他书的收益,但这个好像类似于就像这个大平台是为了留住重要客户和重要的产品的一个方式,

如果我这样的重要的产品类似于畅销书那我依然按照这个付费订阅这个模式我很有可能就会流失这个项目这个资源他不知道大平台是不是有这样的考量但总的来讲这种不透明的计费模式可能是现行的这样的一个电子书平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大家的目光很多人都聚焦在以为是纸书和电子书的

之间的这样一个争论其实我也想跟大家澄清一下就是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并非是要说电子书和纸书哪个更好其实哪个更好大家只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的一个个人选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计费模式一个这样一个不合理性从而造成了我们在电子书或者说出版社在电子书这个平台上得到的收益过于的

低廉从而影响了上游乃至于创作者本应该得到的利益和我们可以正常持续发展下去的这么一个怎么说呢生存问题因为当大家真的可以去免费看到很多很多新书的时候那么他就不会去买书了我这里边有一个朋友他可能对一个比较典型的一个发言他说他是在这个疫情期间

因为这个 21 年左右 David 住在家里物流不通的时候然后同时也面临着频繁搬家的问题他就觉得纸书实在是太占地方了那么在这个时候又发现微信读书上有很多就可以看到很多出版社的新书那我这本书我就没有必要去买这个纸书了所以他就全面转向了这样一个电子书微信读书的这样一个模式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典型的但是我假设一下假设咱们没有这个微信读书那么他

就是没有那么快的会容易得到这个咱们新出版的一个书所以微信读书是其实加速了大家的阅读电子化的这种过程让很多有指数购买习惯的人全面的导向电子书就是我想问一问大家觉得这里面除了我刚才讲的一些还有哪些比较复杂的原因

说这个问题不是指点之声现在我看到网上读者大家确实都是说我们现在整天搬家然后上班你要拿个纸书在手上很不方便所以大家倾向于去买电子书包括刚才陈老师也说到疫情加速的过程我觉得也都是

但还有就是微信这么方便的一个工具造成了大家的这个习惯的改变这些也都是但我确实觉得单本付费这个模式其实是个酸瘾的模式但是就是限于目前这个状态他们不愿意实行那就这就导致了以前已经有单本付费购买电子书习惯的一些朋友他们现在

也不愿意再去买单本电子书了我包括在豆瓣上面有一个小伙伴他就说他以前买那个 Pindle 的时候就是都是单本买都觉得没问题然后后来用了微信以后看到这次马斯克状要单本收费他就立刻就上网去找电子资源这个就是对用户的这个消费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我不能说扭曲吧反正就是就是这个塑造我觉得是蛮可怕的嗯

我觉得它失去了一个能够健康转型的机会其实我是非常喜欢微信读书你给产品里面这么多好用的功能比如说大家可以共读比如说听书它的产品开发是非常好的但只要你再加上一个好的付费模式那真的我觉得我们整个内容产业能够变成一个发展的很好的一个不管是创作者也好然后读者也可以收益

当然我还有提到就是有一些读者他会说我现在没钱啊什么的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这个是有一个网文读者深度的一个网文读者他提出的他是就是以前看网文花了很多钱后来发现这个微信读书有一段时间是跟起点打通了他就可以免费看很多起点的文章然后他就看了大量的文章然后后面他就发现不行了就说长期的时间耗在里面

然后他就反思了一下这么一个问题我觉得他说的特别好我觉得我就直接把他这个话念一下他就说在你订阅的时候时间和金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平衡器但你觉得这个花的钱有点承受的不舒服了正说明你看的时间过多了需要精选一下书削减一下你这个看的时间和订阅用来提升或者说你用来赚钱如果你能够正常的负担这个

订阅的费用或者是买的费用就说明你看的数量要不或者就是说明的钱足够不管是哪一个原因都不是什么坏事我觉得这个说法就特别合适来对应到我们这个低价的电子书模式的问题为什么它也会对阅读造成一个伤害就是你读的太快太烂了而且你的成本太低了其实你不会去精选你也不会好好的去

看它的一个深度的内容我觉得这个对于读者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就是刚刚夏宇说的话我非常有同感其实我也发现就这样的问题你刚刚强调的一个东西是一个微信读书或者咱们这个订阅模式对读者消费习惯上的一个全面的改变就当我有更便宜的东西的时候我就不再会愿意去回到我为单本付费的时代而这个消费习惯又会带来

非常非常多的这样一个问题除了我们没有办法去精心挑选我们的内容之外同时其实就刚刚也讲到我们给上楼创作者不再有创作动力去创作出更好的内容产品这也是另外一个问题我觉得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说的精心挑选

我没听懂为什么订阅制就会影响精心跳是这样子的低价订阅制的情况下你的付出的成钱是非常低的所以你可以看很多很多书但是如果你这个收费的成本是高的话那你看的时候就必须精挑细选要不然的话你这个就是大家花出来的钱就要觉得说我花多了我不值得什么

本来如果按照我们以前买纸书的那个习惯其实大家是在事先做好了一个比较充分的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再进行一个纸书的购买然后再进行阅读但这个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错误但是因为你的付费的成本在那边所以我们会挑选的更精致一些那现在这个成本消失掉了那很多人就这个也看看那个也看看不

我自己是这个习惯就是我如果在电子阅读屏幕上看的话我看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的阅读的质量也是比较差的

但是我看纸书我会认真看细看能够看进去当然这一个是有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纸书到电脑的另一个其实也是付费因为我花了钱我要仔细的看他读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是这个意思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的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你在一个很低的价格下面可以看很多很多书并不是并不是这个模式就是对消费者有利的

所以我看到那个网文的那个读者说的那个说法我觉得真是就是他真的是非常准确的概括出了这个我想说的这个东西而且他自己就是一个消费者他从他的一个消费模式上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我觉得是很有参考意义的所以我也想提供给其他的读者来听刚刚夏宇也讲了就是就是说他对一个读者阅读习惯的一个彻底的一个改变咱们从

从主体角度来讲,这个是有什么坏的地方那你能不能说一说对具体的少儿创作者有什么样的一个伤害呢?

对创作者其实就很简单就是你这个整个大盘小了嘛可能一般我们的核心服务者可能一年买个几百块或者一千多块钱的那种书就是这种重度的图书购买者那么你有了这么一个订阅模式以后你可能一年就花一两百块钱就是到你原来的可能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这么一个消费那我们整个图书大盘其实

如果你就算刨去一半还是指数的那你整个大盘缩水也少缩到一半或者三分之一每个收益每个不管是社也好或者是创作者也好他的收益肯定也是这样的另外一个就是说头部的产品的客户优待这个模式也有相关那你长尾的这些创作者他的收益就是非常少非常少对他们来说规则都是不公平的比如说我们经常说产品是一个二八收益

那突出或者是再严重一点 19 收益到这个情况下它就不只是 19 它可能是 1 比 99 就是在以前的市场的情况下我觉得它是一种

形式平等但实质是不平等的因为重点书你会得到大量的营销曝光这些但是你形式上还是平等的就说大家每个人都去购买自己的书然后根据这个定价或者根据一个定价的折扣他就是你说好了我跟你按照流量来收费然后在我的会员费上面比如说然后跟你这个阅读次数乘一下给你公式是这么说的但实际上

大部分已经被那个大头给分走了你剩下的这部分你只是在很小的一部分以后再用这个公式去分其实你对这个常委是完全不公平的你甚至是一种欺诈行为其实我还想说一点就是可能就是跟这个指数有相关但是它比指数更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收益是完全像一个

大量向这个头部极端聚集的这样一个情况刚刚也举了很多的例子对吧就是实际它是这个虽然脚踩订阅模式但实际是单本收费的这样例子然后那这样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它就会造成一些可能很有价值的但是偏小众的内容它完全没有办法被生产和制造出来因为它的收益实在太少那么它有可能一开始就不被出版社和不被编辑我们这些上游的这个

我觉得这是一个当前机型的一个模式

我觉得不会长久的而且在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或者是读者作者认识到这么一个畸形的一个不公平的一个分配模式下我觉得这个模式不会长久存在在作者端或者是出版社端的其实大家是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收益问题收益问题当前一个是这个分配模式重点书倾斜另外一个就是说

像是大家常说的微信读书的一个白嫖会员卡这个问题这确实是微信读书的两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在这些问题如果能被纠正的话我们能看到一个更加正常的一个那你觉得大盘缩小这个问题怎么办大盘缩小这个问题就是说出版社可以去去要求

去争取自己的收益你可以去争取你的收益但是你是在后台前台人家会员就付这么多钱大盘就是整个被缩下来了那这个怎么办呢你可以走人你可以去别的平台

你可以去坚持单本付费单本销售你也可以坚持你也可以去别的平台去上线那如果没有这种平台呢去别的能带来更高单对现在问题是什么现在它是没有这种就像亚马逊一样它就已经被微信读书给击走了对对它就生存不了我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是

你们认为单次的收益多少合适这个也是我们在想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也是想问问就是咱们这个电子书的定价问题大家觉得这个电子书定价到底多少是合理的呢你要不达克先讲一讲电子书定价多少或者电子书收益多少其实取决于纸书的收益是多少为什么取决于纸书呢因为电子书和纸书它们

是消费互为替代的一个读者去买了电子书之后他通常不会再去买纸书那么电子书单次的收益应该与纸书单次的收益应该去相等理想情况下是不是嗯

这个我不太赞成达克我觉得这点业内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是会觉得说纸书的收益应该跟电子书单本收益一样有的人比如说像我我不觉得说他们两个应该是一样的毕竟你电子书是没有库存的成本没有印制的成本没有退货的成本所以我认为电子书的收益它是可以比纸书低的就是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也观察就是在国外比如说在日本那

日亚上的一些书它很多就是和电子书是同一个价格纸书和电子书是同一个价格因为它单电子书会侵蚀史书的市场所以在这个里面它虽然提供给读者不同的介质那在这个里面如果我在等价的情况下读者会更加偏向于去选择那个有物质

的那个实体的这样一个纸质书但它电子书和纸书是同价的但事实上也存在这个下语奖的这个问题成本上来说纸书里面它是包含这个印刷纸张这些成本费用的电子书是不存在这个成本的电子书应该比电子书价格要低

对吧这是你的对那你觉得低到多少是合适的呢我觉得我们可以达到一个共识的简单就是它肯定不是低到像现在订阅制这样子平均到每本书的利润这么低那在这个基础上多少我觉得可以再讨论比如说如果有的平台它会高一点那么它给结算下来这个书它的收益更高那么就可能这个价格就比它另外一个平台定的价就合适

合适一点这个我觉得都是下一步了就是到这种单本收费的模型能够实行之后我们可以去尝试不同的模式其实刚才答跟你说到这个微信读书两个问题你说其实一个就是他的那个白嫖然后一个是头部倾斜那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其实最严重的是大盘缩小然后你跟我说如果大盘缩小那你就不要上这个电子书平台那

我刚才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可能在于这里就是说没有一个行业组织我们是几百三千的一个这么一些小小的用户小小的供货商那么平台它是垄断的垄断其实达到 50%以上就是已经是强势垄断了我们跟它谈判的力度是很小的我哪怕比如说我从这个电子书平台上撤下了

我不上你这个平台可以但是还是会有很多家人依然在上这个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它依然已经把市场缩下来的我们的很多读者他现在的习惯养成了就是说我的替代品是说那我你这本书不上电子书平台那我不看你我去看电子书平台上的其他书那在这种情况下那我等于是说我放弃了我在电子书上面的收益

我觉得很多出版社他下不了狠心去跟微信读书或者之类的平台摊牌其实原因就是在这里到时候大家虽然这个市场被说的很小只有 1/3 或者是 1/10 但是你不去抢的话你这 1/10 你都没有

其实大家联合起来我们是可以抵制住的但是我们是个分散的群体我们没办法去对抗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其实是向行业呼吁就是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为什么我们还可以谈判就是因为它的收益就是说我们还没有被缩水到它不是已经垄断了吗

它在电子书行业是已经垄断了但是问题是电子书行业目前还没有对我们指数造成一个有机会只要我们改变这个可能就订阅模式那么我们还有机会扭转这个说整体的一个市场情况因为它现在是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危险所以有没有可能大家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在去然后一起来做一些改变

就是我们其实我们行业曾经碰到过一个跟这个现象非常非常类似的一个现象就是大概在 2007、08 的时候就是电商刚刚崛起的那个时候就是电商刚刚崛起的时候地面电是占大头的地面电是占在九成以上电商只有 5%10%跟现在电子书它的这么一个收益是完全一样的就那个时候其实是这些电商求着我们

就是供货啊什么什么的就是那时候出版社是完全站在一个主导的一个位置上可能就是不管是各种原因吧反正就是不断地向电商倾斜把这些政策让给他们然后最后我们没有办法去跟电商谈判了但

所以你们觉得再也不可能回到

现在还是有可能所以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讨论这个问题指数很难很难因为现在又有什么更加低价的这个抖音啊这些直播带货这些他已经把这个指数的价格就是降到一个非常恐怖的一个地步现在这个平均行业的整个发行的价格都已经在三五折甚至更低了

所以能够保住 4042 的这种出版社它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在这个里面它每年的发行价格全都在下降一直在降而且就是我们的渠道回不去了失去了那个溢价的可能没办法再回到以前的那个比例我其实非常希望能够扶持地面店的我们现在就很多书店的独立书店包括他们的生存都非常艰难在这个过程中间其实我们当初我们作为上游的出版社就是

说是来听点就没有就是对这个渠道没有做到一视同仁的这个扶持你们觉得出版社出版公司也不会联合起来问题就是不会不会那电子书也不会联合那电子书也不会联合起来是的所以电子书问题上也不会联合起来我们现在只好能够呼吁到哪里就呼吁到哪里按你们的说法不就是躺着等死吗做一点吧我觉得能够延缓一下这个过程

就算躺着等死我们也要把我们的观点抛出去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存在啊我也要让行业或者让别的人认识到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大家对出版行业一直觉得哎你就是一个内容不值钱你就是一个低价的行业为什么因为微信读书把你的价格打到更低了那他家会觉得这个知识文化产品它就是个不值钱的东西啊

我们也要捍卫我们文化产品和指数的尊严我们的所有的编辑我们的所有的内容生产方我们付出了劳动那他凭什么就要卖这么低的价格呢我们这么多人在这里辛勤地工作就一个月 19 块钱我就看里面所有的书这公平吗刚才还有个问题没有说能不能说一说订阅的好处订阅的好处我觉得一个就是低价吧那订阅制是不是可以让读者尝试读更多的书

这个观点一直存在就有的人讲说什么微信读书就是让传播的知识对让知识传播的更快让更多人更多的读者可能能够读到更多的书对这个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接触到更多的书我觉得可以这个完全成立的这个没问题但是代价是你大盘缩下来了以后大盘是大盘会越来越少

我这个就是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现在就刚刚我们才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用一个比较低廉的一个价格说让很多人传播了知识那我再反过去盗版还传播了知识呢那我们都免费好不好那都免费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所有人再也没有新犯了上游的生产者根本赚不到钱所以不会有人在生产文化产品出来了它这个是一个短期的一个东西和一个长期的一个你要去考虑的问题

那其实还有一些观点有人说是出版社出的内容大家觉得不值得去买纸书他觉得只想看那个电子书就够了所以大家觉得不应该怪这个微信读书的模式而是出版社应该放在提升内容的基础上而去提升读者的付费意愿所以想知道一下夏宇夏老师是怎么考虑这个这种观点的呢

我觉得提升内容肯定是对的这个不管是在平台出现之前我们也应该提升内容的如果读者嫌你内容不好那我们要努力做好这个内容这个完全没有问题的但这个跟用不用单本付费或者说增加一些这个投入去买出我觉得是两回事之前也说过了就是有一些小说你

看过一遍以后你就是不会去买对像你哪怕阿加加克里斯蒂啊东野鬼舞啊你都看出了他的名剧是什么样的那你还会再去买一本词书或者是你再重新付费去把它下载下来仿佛看吗我觉得不是很可能的这个就跟说你内容好不好我觉得不是很相关就是如果你按照这么说那很多这一类型的书他就没掉了呀因为他没有收益了或者他收益非常少

夏老师认为咱们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关系的那你可不可以举例子就是说我们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什么样的书大家更倾向于说我去读电子书就像你刚刚讲的说是小说这一类那如果说我们想要让大家更愿意去买纸书那我们自己能做的呃

说能再用什么样的方面去提升呢你觉得纸书的话其实很简单一个就是厚书很厚的书这个看纸书是舒服的另外一个就是图文书啊就图片多的那些书比较精美的书这个是看纸书比较舒服的包括一些理论的书还有大家可能对那些民族经典啊有一些想收藏起来看的这些肯定就是我觉得纸书的最后的堡垒吧嗯

其实我觉得电子书是大势所趋,将来一定是绝大部分都是电子书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希望在这个节点上能够确立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收费模式,这样子才会产业发展有利吧。那我再问一个奇怪话,如果只说电子书差不多一样的价格或者说差不多的情况下,你个人的倾向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价格差不多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去买纸书的会有一部分人会去买电子书因为他们觉得纸书实在是没有地方放但这种人我相信不会是特别多的

所以他们说什么搬家麻烦呢还要说什么占地方或者说这种东西如果在两个价格差不多情况下你觉得不太会存在说这个占地方的问题吗因为我们十几年前都是这个样子的我以前买书也是每年我回家我都会就是拖一箱子的书背回我家老家放着都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十几年前没得选啊对

对没得选对没得选但现在我觉得可能就是我会买完看完以后我可能会转到多招鱼上去二手卖掉这样子我会轻一点但是我还是会买纸书因为对我来说我只能看纸书我个人也是这样因为我自己觉得在电子墨水或者乃至于微信这个手机屏幕上的阅读我自己有一个感受就是不太容易进脑子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个感觉

我好像总是觉得印在用油墨印在纸上的文字我更容易去读进去对当然我这个虽然有点偏题啊但我还是想说一下微信读书也有它的一个好处比方讲我在大家的评论里面我可以找到一种呃共鸣一种认同感知道说大家是去怎么去想的乃至他的一些其他的模式我都觉得是很好用的所以也可以问一下达克你个人的一个选择是什么呢理想情况下我会选电子书你可以去更好的进行

管理和整理和收集比如说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的时候它可能你输入某个关键词它可能就出来了我觉得这个确实是比较方便的对你可以进行更多的加工

我觉得达克这个回答我觉得很鼓舞人心说实话就他就说明了如果我们价格提上去依然会有一部分的人再去买原价的电子书但前提是你不在订阅里订阅和购买在电子书方面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版权到期下架对这个也是个问题因为版权到期下架之后你订阅你就没法看了你只有你只有买来的时候才能看

其实我刚才达克提到这个问题比如说咱们版权到期有一个下架问题其实这也是订阅模式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它其实只有这本书的使用权而没有它的拥有权如果你想要拥有这个书的电子书其实你是需要到那个平台上按照它的价格定价就把那个书购买了下载下来你才可能永远在自己的

这个手机终端里面但是纸书它是肯定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不过你是版权到期还是什么我就买回家了它就是一个物质的东西一个实体在我自己的手上对吧然后那如果说我真的非常非常的喜欢这本书想拥有这本书确实很有人可能再去买一本纸书但我还是挺呃

怀疑这个数量如果不是说特别喜欢或者特别经典类的书应该也不会买那我就想到了以前就是在 Kindle 上在国外流传的一件事好像是说在这个 Kindle 的终端上就是有一本书消失了就是大家已经把它下载到这个终端上它这个书就是很知名的 1984 所以这个时候所有人心里面都有一种疑问那为什么消失的是偏偏是这一本书呢

就是我如果说我们真的买了一本书回家那除非它真的发生像以前什么不可测的天灾人祸之类的对吧它是不可能说会消失的所以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指数它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文化产品永远的流传下去的一种可能现在不买电子书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电子书太依附于平台了

Kindle 其实还好 Kindle 我可以把它下载下来然后相当于是在本地的一个文件我可以去不再依赖 Kindle 去进行阅读但是其他平台的书我都得需要去它的 APP 上面或者是怎么样在线的去下载去看所以理想其实理想情况下就是我买了一个买了一本电子书我就获得了一个独立的一个电子书文件

我也不再去依附于这个平台我可以去就像我去独立使用纸书一样去使用这本电子书但这是一个理想情况还有一个比较想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还是上次说的那个反驳的那篇文章里面写的就是他说觉得付费就是订阅模式是一种主流嘛就是我不管是音乐网站也好视频平台也好 Netflix 也好现在大家主流的这个平台全部都是这个订阅模式

咱们这个单本收费你别说你输了你在任何文化产品里你都是行不通的就是你会被这个互联网的大潮就是给淹没掉你这个是脱离于时代脱离于咱们这个潮流的他里面讲到这个问题我就不知道夏宇你会怎么去看这个问题呢其实国外的

电子产品里面至少我们的图书首先是单本付费为主的模式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嘛图书其实是就是多元性是最几乎是最高的一个产品嗯

集中度会更低一些就是我们的垄断程度也更低一些就是说可能是跟这个多元性有关所以图书产品它还能够相对来说坚持一个单本收费的模式在国外我觉得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呢就是说到这个订阅知识一个大势所趋其实我觉得也不是我观察到就是说像我们国内的目前的很多视频网站其实他们

一直在尝试类似于我们单本收费的模式就是不管是你付个费就可以去看单目的电影或者是他们已经在订阅的会员的基础上他们给你一个增值服务比如说你提前点印你付个费你可以提早看大结局六局

六级啊什么什么的就是现在他们在不断的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去挖掘新的那个收费模式因为你不去这么开发的话你的那个收益是弥补不上来的所以他们很可能是在这么低波的基础上我先把用户已经拉住了拉住了基础上那我现在再给他一个增值的模式我再去收那这个东西其实就有点像我们说的单本收费的模式但我不知道图书这个产业是如何能够开发这个模式包括我觉得网文他们也不是这样子的

但我印象中网文应该还是按照这种更新的篇章这种付费的形式是主流的很多网文都会在订阅模式里然后有些网文还是可能一些热门或者是新出会是单本的

单张付费去订阅但是还有一些就是进入免费阅读啊是是所以它是一种混合的模式就至少来说不能说订阅制一统天下嘛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他们也不断的在尝试这种能够更多要不然的话为什么当初七点要从那个微信读书里面测出来他就是两个本来都是一家了那他们就说你这样子的话侵占我的利益我要测出来就说明他们收费模式是不一样的他们自己内部也是在争的

我对这篇文章就是感觉到他可能并不是一个我们行业的人会去站在我们行业的这个角度去思考他是站在一个很传统的互联网思维上说觉得这个是大势所趋但实际上他也没有把这个模式研究的很透彻就像你刚刚讲的很多我们还是有单本付费的就拿我自己就是会消费的一些文化产品来讲就是我自己感觉就是那种粉丝群体特别的固定或者说这个人本来就有一些固定粉丝因为你像专辑他也有这个

单张付费的情况甚至还有支持付费现在课程很多也发现买的首先它是它的固定受众和它的粉丝群第二个这个东西对这群人来讲有没有唯一性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为什么大家对图书觉得我微信读书模式我这个订阅我一下看这么多书因为这本书对他来讲并没有这么强烈的唯一性

或者它是一个可看可不看的内容所以他只是在这个大池子里选择他可能会感兴趣的这个东西不是一个说我这个书是一个我必须要看的他如果很需要他他愿意付钱对会有需要的人去为这个单本去付费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开始选择的路我们是订阅我们订阅的思维是我们把这些用户聚集到这个平台之下然后我再开始去涨价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发现这个东西已经涨不起来了

微信投入其实听说也是一直在亏钱营业然后说到去年 Kindle 退出中国之后然后才开始逐渐赚钱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产品的自卫模式所以它并不是一个不可撼动的这样一个东西

我们做这期播客的希望是我们先把咱们这个现实所面对的问题和它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来进行一个分享然后另外一个我们也可以在这个程度上去探讨我们现行的模式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因为大家刚刚讲了平台的话语权很大但是我们仍然处在一个有机会说去扭转这个现状的一个节点上也是想问大家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现有体系下

我们不管从出版方的层面来讲还是从编辑的层面来讲有哪些策略或措施我们可以应对这个付费模式的问题呢其实我是觉得嘛嗯其实刚才就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讨论我不知道这个能不能就是我们行业的各个大佬能够联合起来去跟平台谈判说的一个事我觉得单本收费可能目前来说比较难但是你们开发一个实时的后台给我们吧

不要你给我多少数据就是多少数据至少电商平台都可以做到说我在后台看到每本书的销量是多少那你电子书的平台后台也让我看到是多少而且我好像也问过一些做电子书业务的一些同事他们看后台的情况就是后台

看不到单本收费的这个选项就只能看到说一些普通的数据就阅读时长啊什么的什么用户画像反正类似这种的就说明你平台根本没有想把这个单本付费这个当做一个事儿

就现在比如说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他会员的那个总收入真的是多少免费书币这种有的读者你给他送了免费书币他这本书他可以完全下下来就等于我们出版社的产品已经卖掉了但是你这个免费书币你是否会记录这个平台会员总收入呢你是否会作为一个单本计费的给我们算到我们的后台呢还有免费阅读时长也是免费阅读时长是否会记录到有效阅读里面去呢这个都是问题

所以就是我觉得平台要透明你们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这些我都希望能够跟平台好好地讨论一下定一个我相信以腾讯的技术不可能做不出这种后台的像我都碰到非常非常好的读者真的我都很感动读者说我如果用我给你充值的那个书币的钱然后去给你买按照单本付费的钱买你们收得到吗然后我就说后台好像根本没有这个数据显示出来给我那我

我不知道你录了我能不能收到我这种话我都觉得我对不起读者对不起这么好的读者真的是非常好的读者说确确实实也在为出版方去考虑这些收益的问题大家其实希望还说我们能在一个比较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这样一个模式之下来去给大家提供好的这样电子书的产品

这个我相信是所有编辑所有出版社的一个愿望希望我们的数据能够更加透明一些那这个是不是有没有可能能做到对然后还有其他的一些想分享的吗可以参考就是说电影他们行业的一些嗯

方法叫电影他们现在首先是影院上映大概是头两个月期间是不上流媒体平台的就是让这个放映期过去过去以后那个地面的这些影院收到这个收入啊这部分的已经收到之后然后再去上流媒体就是流出这个窗口期给我们

我也觉得说纸书能够给我们留到三到六个月的这么一个窗口期让我们纸书能够铺出去卖掉这个其实也是说对地面书店的一个支持我都觉得我们实在是对不起地面书店对对对这个其实也是我想说或者说大家应该也比较普遍或采取的一个策略就是我们在纸书的新书期我们就不上这个电子平台第三个就是说其实头部企业的头部产品他们是后台是单本收费的那嗯

我觉得就是这个情况大家首先要有个共识就实际上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那你现在就说你的书在三个月六个月之后你上的时候

你特别你长尾的书实际上就是给头部品书写的一个情况那你这种情况下你长尾还要不要上你自己要思考清楚就你刚刚这个我其实现在我们也是我们在做比如说我看这个书可能它也带来不了几个收益还会影响我指数的销量它在这个总体的这个盘子里它占比非常的小那它就不应该是一个被打包的这么一个状态比如说有些诗集啊什么这样的一些产品我可能呃

就会选择说我就不上电子书了对那你刚刚提到那个刚刚夏宇提到三点其实我觉得都挺好的都是我觉得我们站在出版方的层面我们去可以做到的东西你觉得编辑个人有什么能做的吗大家一定要多通气其实我就觉得是豆瓣上同行的一直在说然后很多就不是很多就部分人都提供了自己的书的一些数据出来比如

比如说我们当时我觉得我的书很差我还觉得说是我的问题可能我真的很差所以我的收入这么少但是后来发现咦大家怎么都这么差那我就想说那可能不是我的问题可能确实这个整个模式会有问题所以我特别特别要感谢一下这个李静红老师李静红老师这个数据简直就是非常有舒服力嗯

对是哦我就觉得确实如果当时我们豆瓣上没有编辑发起这个讨论可能大家就被蒙在鼓里了这是因为编辑可能大家公开的讨论公开的去提供一些自己真实的数据也好我们才有可能说发出一点点的声音

让外界也好让行业业内也好知道我们这个电子书现在使的付费模式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情况也谢谢那个夏宇的一个分享和建议那达克出版社出版方还有编辑层面来讲你觉得有什么能做的吗出版社其实内部

确实应该也应该考虑这个电子书的收入电子书的利润的分配问题如果编辑只考核纸书的音量销量或者是马洋石洋利润那他当然会去反对电子书业务因为电子书的收益并没有给编辑带来一些直观的绩效上的提升但是我是认为电子书业务其实就跟纸书发行纸书运营是一样的

编辑作者才是纸书和电子书的上游电子书的利润应该和纸书一样它应该和编辑的业绩挂钩这个我也非常同意好像出版部门的电子书部门好像一直和纸书部门是脱离的好像我电子书变成了一个单独的部门但其实问题是如果没有编辑的策划和在这里面的付出那你这个电子书部门也就成了这个五米之炊所以为什么电子书的收益

它变成了电子书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不能作为编辑的效应所以这个我觉得也是很多出版方应该要去考虑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这个讨论其实对于平台来说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说我觉得平台你要跨过这个收费这一关你是要有一个舆论基础的

我知道平台现在其实对很多我们这种网络上面发生的批评他的人都进行了一些公关心情就是想把这个事情给删掉我觉得你们真的不要这么做我们现在其实也是在为你们打一个好的基础

你看如果越来越多的读者你们的用户都能够理解这个现状然后愿意去接受这种单本付费的模式对你们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你们真的不要把我们当作是你们的敌人在抽出我们是希望找到一个跟你们共赢的模式而且真的是长远来说我真的说电子书是大势所趋我们希望跟平台好好合作

一起打造一个健康的市场那我们现在已经在做这个等于也在帮你们先做一份舆论的铺垫的工作了你们不要再去打压我们的声音了嗯这个是对平台的一个呼唤就如果大家说都能够理解这个事情我们并不是在和平台叫板而是说我们是希望能有一个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付费模式那最后一定是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我继续说那个编辑个人能够做些什么嗯

其实编辑作为从业者其实可以发现很多从业者都对于电子书业务不是很了解所以其实既然不了解可以去问你的电子书部门的同事把你所有的疑问全部给他问明白其实可以从电子书平台的营销运营开始问然后再问到关于分成收益

再深入一点你可以去问到他们电子书的在业务方面的立场还有策略把这些全部问明白了你就可以去像他们一样去思考我很想问达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在明确知道你电子书的在侵占指数的利润的前提下你会怎么考虑你做的业务当时我在设立的时候我其实正在考虑从利润角度出发去考虑

电子书的定价也好收益也好但是一方面我们管发行的领导告诉我不用去在意这个事情另一个就是等到我发现很多业务模式不对或者是利润有问题的时候不再合业底了不再对

对那你就说其实你的同行里面应该也有一些人是察觉出这种有问题的但是限于他们的职务其实他们其实只能是执行就是没办法对此进行一些对因为电子书也有部门其实就是跟纸书发行部门一样大家都是考核业绩的作为打工人背着绩效那确实会是朝着一个方向去

对你说的非常对那很多电子书的在职的员工跟你心态其实也是一样的对就是说我也要考虑到部门的增长之类的但一旦发生这样的矛盾我们说虽然 KPI 的指标

它还是存在的我们希望我们这期节目的目标是有没有可能上有的决策者来去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不是说下游人能做的事情就真的基层人能做的事情就是真的还挺有限的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它可能就是一个很长远的利益的这么一个事情其实假如编辑也在发出疑问电子书运营也在发出疑问其实大家都在发出疑问等到大家都在发出疑问的时候你的上层也会发出疑问

这个就不知道了对有可能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个东西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想在这里去探讨这个问题的一个目标我觉得最后还是说一下那个读者的问题我觉得每次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读者跳出来说这个微信读书这个非常好你们为什么要怪微信读书什么什么的然后或者有的人就会把这个问题归结到说是作书人和那个读者之间的矛盾

其实我觉得这个不是这么看的我们这一整期其实也一直在讲说这个问题包括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而且我说实话就是我们不是在责备读者我们从头到尾我都觉得不能责备读者读者的决策要有错都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跟平台谈出一个好的模式来没有办法去规划一个整个行业未来好的发展就是说

我们这个绝对不是在针对读者做任何的批评我们就是一个行业内的一个反省当然我觉得如果读者你关心到这个问题听到我们这些东西就包括我刚才说的我们也希望能够给平台做一些舆论的铺设将来平台如果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把更多的书在前台像马斯克这样子装为单品收费的时候读者你们不要去骂平台

就是我有这么一个想法我也希望这个问题能够跟读者沟通一下对这个是需要大家一起去理解和努力的这个事情吧所以我觉得也是我们做这期节目的一个想法和一个目的我觉得刚才大家的解释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我觉得也比较全面了就是在我们自己的这个层面上来讲的话我觉得能做的确实是比较有限我们也是说把当前的情况说给大家看看一下有没有可能有

一些行业里有话语权的人说来大家一起能做一些改变就是我要补充的一个就是豆瓣与北提供的一个数据它是讲一本书然后再开卷豆瓣微信读书的数据指数相当于才不到 1 万册但豆瓣区有 1.2 万人读过而微信读书有 6.2 万人最终正式的轻阅读的书无法被转化为指书因为它提到了是轻阅读的书这一块因为这本确实是一个比较轻阅读的书也是回应了我们刚才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类型的问题

但是他又讲他起码被阅读传播了毕竟我们有一年有很多书上架电子书阅读这么高的也是偶发的情况更多是上架了没人看技术没有问题但问题出现在平台的计费规则其实这个也是说到了我们现在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我们还是对这个说我们的收费模式当然我也推测说于北阿老师并没有在这本阅读量这么高的这个电子书里面获得他相应的收益

对我相信这个也是很多出版方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和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大家能在一起去认真的讨论这个问题包括认真想一些我们可能的解法我觉得我们对未来也好对

这个行业的改变我们也是可以抱有一丝期待的希望大家能够在评论区跟我们一起分享观点然后我们也会与大家进行一个互动或者我们看到有意思的观点我们也会去一起去讨论好那非常感谢大家今天陪我们到现在那我们就再见了谢谢杂客拜拜拜拜

感谢收听由明视 Lucida 出品的播客有关紧要你可以在小宇宙 APP 喜马拉雅 FM 王亦云爱发店荔枝 FM 和 Podcast 上收听我们的节目欢迎在评论区以及我们的微博有关紧要 SOMETHING MATTERS 与我们积极互动如果我们的节目点亮了你生活中的一些小小时刻也欢迎在 show notes 页面赞赏我们你还可以扫码加入有关紧要听友群豆瓣播客条目有关紧要也在等待大家的五星好评

2024 年有关紧要改为每月一根更加关注作书的幕后故事更加关注与书有关的一切我们下期见

i got the fire of love so narrow and vain

we both had them enough

i'm happy yeah

Are you happy

Are you happyAre you happy

I sell my love to someone elseAnd become with the wind gone gone foreverAm I happy?YeahAre you happy?YeahLook at the flower of loneliness on the roadAnd a lady walking across the silenceAre they happy?YeahAre you happy?Am I 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