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我分享了两个差点让我上当的案例。第一个是商场里以低价促销玉器,利用顾客贪小便宜的心理,制造捡漏的假象。销售人员会先用低价值的赠品吸引顾客,再利用顾客中奖的兴奋感,推销高价玉器,并设置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离开柜台优惠消失),让顾客来不及思考就做出购买决定。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利用了顾客的贪婪心理和信息不对称。第二个案例是银行电话推销纪念币,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时间紧迫性,在电话里完成销售,不给顾客查询信息的时间。这两种案例都属于利用人性弱点进行营销,虽然不完全是诈骗,但都具有诈骗的特征,都利用了人们的贪婪心理和对信息的不了解。
我意识到这些骗局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们利用了人们的贪小便宜心理,以及信息不对称和时间紧迫性。在商场促销中,先用小恩小惠吸引顾客,再推销高价商品,利用顾客中奖的兴奋感和时间紧迫性,让他们来不及细想就做出决定。在银行电话推销中,则利用信息不对称,不给顾客查询信息的时间,让顾客在时间紧迫下做出决定。
这些骗局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利用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弱点,并巧妙地利用了信息差和时间限制,让顾客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从而达到目的。
柯梦:我分享了我对这两个案例的看法,并补充了一些反诈骗的建议。首先,这两个案例都利用了人们的贪小便宜心理,这是许多诈骗案例的共同点。其次,这两个案例都利用了信息不对称,让受害者无法及时获取信息,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最后,这两个案例都利用了时间紧迫性,让受害者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来不及仔细思考。
针对这些诈骗手段,我建议大家要保持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要多方求证,不要轻信他人的话,要理性消费,不要被时间紧迫性所影响。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学习一些反诈骗知识,避免上当受骗。
此外,我还补充说明了这些诈骗手段的升级和变化,例如,现在诈骗分子会利用AI技术来制造更逼真的诈骗场景,让受害者更难以辨别真伪。因此,我们更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