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刚提到说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啊凡是有人这么跟你说的你一定要跟这种人保持距离这个人不是蠢就是坏这个世界变化是很快的嘛包括我们今天聊读书其实也就是从一些相对确定性的东西当中去找一些答案
我自己也看过一些我看完觉得很差的书我反而会有一个视角就是这本书这么差它为什么能卖好它做对了什么
大家好,我是巫苏今天这期比较特殊哈是我去当嘉宾的一期主题呢,你们看标题肯定也看出来了是聊读书诶,刚刚好呼应了上一期而且啊,这期我聊得特别的开心也希望能够被更多人听到所以呢,就发在这里让大家一起来收听啦今天好,今天好,今天好
大家好,我是佳花,欢迎来到新一期的独立女性。相信大家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呢,大概率是会听到过长辈说这样一句话,你们这代人都不看书了,整天玩手机,玩电脑。
其实现代社会互联网就是刺激好玩的不像 50 年前人们的消费方式只能看书看报包括我们自己可能有时也会觉得哎呀看书好麻烦看书好难也有人会觉得看书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面对网络信息洪流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如何读书
不过呢这次播客不是我一个人了而是邀请到了一位重磅嘉宾乌素乌素是一个人运营着两档非常成功的播客提前退休和天生我才
节目当中呢他也分享过自己的商业书单采访过百万粉丝的读书博主当然乌素自己也出过教材类的书籍还做过读书编辑可以说是一个资深且有独特方法论的读书人下面就让乌素和我们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 我是乌苏 非常感谢佳花的邀请我稍微小小的跟着一下刚刚佳花说我一个人运营两档非常成功的博客这个不是一个人提前退休还是有搭档的而且就是这个非常成功也谈不上只是有一些些用户的喜爱和收听非常的感恩那我自己的话呢对于这个话题还是很感兴趣的
因为就像佳华说到的,我有分享过我们的书单,然后呢我也做过相关的工作,读书编辑这个事呢其实是一个公众号的编辑,它不是大家传统上理解的那种出版社的编辑。
那刚好说到读书编辑这一个工作嘛我是在你的节目当中听你聊起过就是做这一份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需要每天读一本书还需要有输出究竟是怎样一份工作啊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还是比较好奇的嗯
嗯嗯可以这个我展开说说啊就是那个是我的一份实习经历吧算是当时呢是一个读书大号这个大号现在应该也算是读书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号然后这个号具体叫什么我先卖个关子啊就是我先描述这份工作
因为是公众号嘛所以他希望有一个比较高的更新频率毕竟那个时代公众号还蛮火的所以当时我们的要求是这个号本身是要日更给这个号供稿的呢是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就我们两个人给这个号供稿给我们定的 KPI 是每个月要出 20 篇稿子
那 20 篇稿子就对应了至少是 20 本书那看 20 本书出稿子这个还是有一定损耗率的所以其实看的更加多实际上我们每个月能出个 15、6 篇定稿
就是已经是拼了老命了对吧一个月三十多天这么多十五六篇的话那这一个输出量也是很高的再加上前期准备的话相当于要二十多本书输出十五六篇稿子还是针对性的是本来说一个月二十篇我觉得还行吧还能有十天的休息完全没有因为我当时还在上学其实学校里面还有一点点事情
然后除了学校里面的少部分的课业以外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在读书写稿改稿因为写好写好的稿子我们也有很严格的审核流程啊甚至就是严格到什么程度
就是我们错别字啊或者说是一些事实上的错误啊都是要扣钱的我们一个错别字叫好像是要 50 块钱吧怎么有点像央视播错了一个扣 200 块的这种传闻有点像呢对因为我们对我们那个稿子写出来之后也会有对应的主播来读
就他们读也是会有这种比较细致的要求的我们当时读我们稿子的编辑其实也压力还挺大的听着这个有点血汗工厂了是不是但是还是要说明一下就是我们扣掉的这个钱他会另一种形式陪伴我们怎么陪伴呢就是他会
成立一个专项的基金就是错别字基金然后这个错别字基金呢会不定期的就是以吃一顿大餐的方式就是回到我们的身边然后我就在那段时间第一次吃了海底捞的外卖
所以就是也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了就是虽然说还是会扣钱但是扣完的钱还是能吃到好的还是蛮幸福的它其实相当于是一个激励机制让大家仔细一点其实是有这么个感觉对对对其实就说明我们对于这个内容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就抠错别字或者说抠这种事实上的一些问题就抠到很细很细的程度
我们当时因为是要求非常大量的输出然后我觉得也算是挑战极限了当时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面就我们每一个编辑都有一个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里面呢除了一个书架就是一个书桌然后任何电子设备都是不带进去的就封闭在里面看书对
就是让你沉浸式的在里面工作哇那个效率是真的很高就我觉得那个时候就是我逼迫到了自己的极限我让我知道我的效率就是不带手机的情况下我的效率是可以到很高的能详细说明一下吗那个时候效率能有多高基本上我们节奏就是上午看书下午写稿晚上吃饭的时候就是互相改对方的稿子和评价对方的稿子点评完之后还要复盘
复盘了之后就开始准备第二天要看什么稿子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写好的稿子并不是直接就能用的就一开始的时候开会的频率会更高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复盘每天都要互相去揪一些问题点我们两个人当时其实在擅长的方面会有一些不同的侧重
就比如说我另外一个同事他之前是在大厂待过所以他的选题能力是比较强的我当时还只是个学生嘛我对选题这些不是特别的敏感所以我当时就会在选题方面经常去请教他因为他的选题通过率很高然后我的优势呢就是我潜词造句的能力还可以就我写的稿子本身还可以周末的时间啊我俩也互相搭到
出去玩一玩讨论讨论什么的就那段时间的进步感觉非常快那这份工作当中的话它不是有非常多的阅读量的书籍吗对那在这些书籍里面有没有对你印象深刻或者说影响比较远的这种书你这样说起来其实我的脑海里面就蹦出了两本书一本是刻意练习一本是原认知我觉得这两本书是给到我现在印象都非常深刻的
然后刻意练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的原因是哇 我觉得这本书里面废话好多并不是一个特别正面的评价了美国人写书就很喜欢各种各种举例但是其实它的核心观点就非常的简单其实你光看可能光看半个小时可能也就能把它的核心观点能够理解了但是它会用大量的实验去论证或者说用大量的一些案例去举例子
看到这本书我觉得真是把美国人写书的这种习惯发挥到淋漓尽致另外《原认知》这本书我觉得是给到我很大的一个冲击就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原来还有这样的方式就《原认知》这样的方式大家也会提到认知这个词嘛然后从《原认知》这个角度就会给到我一个就是感觉开了一个上帝视角的感觉
比如说你会发现我很喜欢写 SOP 这种东西对吧对甚至给 SOP 还写了一个教程甚至他们叫我 SOP 的 SOP 什么的然后我就内心的感觉就是我在写原 SOP 哈哈
就是总会有一种把自己跳出来然后用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去解构它的这种习惯我觉得就是从原认知这个时候开始的就是巫苏它的 SOP 第一次看到的话是让人非常惊讶的为什么呢它会把所有看上去是没有规律的东西总结出尽可能的总结出一定的规律然后让它能推广应用包括
或对这一个领域不太熟悉的人可能看了这一套 SOP 的话大概率也能知道这一个方向的工作或者说是内容应该是怎么样去做的这个是优素非常厉害的一个地方
那我就知道了原来是跟原认知这本书有关系安利到我的一本书我现在 NBTI 就最近测出来或者人家问我我会说我是 INTJ 然后我发现很多 INTJ 好像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很喜欢去找整个系统当中最本质的东西最结构化的东西反正我目前对我自我认知就是我还
就是挺符合这些特质的所以我自我认知和对外宣称我现在是 INTJ 现在是对我以前因为我以前测出来很不一样但不重要就是我现在自我认真是这样我觉得挺好的
多看看本质的东西因为就觉得这个世界变化是很快的嘛包括我们今天聊读书其实也就是从一些相对确定性的东西当中去找一些答案如果说我们始终是去追赶风口追赶热点的话会觉得非常的疲惫因为层出不穷
所以之前也有人问我说,阿乌苏你这么忙,你怎么追热点?我说热点呼到我面前我就知道了,不呼到我面前我也不会主动去找他的,就没有到我面前说明他不重要,也没有那种信息焦虑。那其实也说到现在的整一个环境其实是有变化的,包括信息的量也在变化,但是呢另一方面大的经济环境也是在变差的,
也有些人在网上说学历贬值啊什么的读书到底还有没有用而且网上信息这么多加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实很多东西一搜就出来了看书的确效率是比较低下的那么也想问一下乌苏就是现在看书的原因是什么呢
你刚刚说的好几点我都很想说说到了大环境变差就是很多人都会提大环境变差但是对我来说我并不关心大环境差不差因为我只关心的是我的小环境就我自己如果说我能把我的这个能量提升得比较好我能把我自己的周遭构建得比较好那大环境变差对我们来说反而是说的
还有就是你刚刚提到说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啊
凡是有人这么跟你说的你一定要跟这种人保持距离这个人不是蠢就是坏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我很生气我是读证为读书无用的人不是蠢就是坏他就是在好像在给你一种暗示就是读书没有用了你应该去社会上历练了但是你社会上历练你如果说有碰到一个很厉害的人愿意带你这是
多么低的可能性呀对吧我们找贵人这个又是一个另外的话题了但是如果说你去看书对吧大部分的书经过筛选经过淘汰它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我们是相当于是获得了一个跟古往今来的贤者去对话的这样的一个机会去吸收他们的思想精华
毕竟书还是经过了层层严格的筛选能够流行到现在的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所以看书
是目前来讲大多数人能够接触到的最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源所以读书一定是有用的你说读书没用的人他很有可能是他觉得他在社会上历练已经获得了很多但这样的人很有可能是非常少部分的幸运的人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很多东西一搜就出来了读书的效率比较低
就关于搜索啊我也有总结过总结过一些方法论我之前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参与过一个职场课程的研发然后当时我贡献的一章就是关于搜商的我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吧就是你的搜索质量高的一个前提是你知道高质量的信息在哪里
是的我发现有很多人其实没办法分辨什么信息是高质量还是低质量就如果说你都不知道这个信息在哪你盲目的去搜你真的你就打开百度对吧你打开百度你搜出来的可能还是广告呢对所以看书的一个作用就是你可能这个东西你不一定完全能够记得住也没有必要对吧我们也没有必要说看完一本就背下来但是你有一个印象你知道这部分的信息在哪里能够比较高效的找到
这不就是判书的价值吗而且现在微信图书上其实有一个功能其实还挺好的就是 AI 问书对它可以帮你更快速地去定位到一些东西那你定位到了那你要更好的去理解这部分的内容你还不是得结合上下文去看吗
拆解下来就是看书的意义应该还是比较明确的然后我非常想说就是我其实现在看书并不是那么多但是就我刚刚那个提到的工作经历那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就大概那个那段时间短期看了将近一百本吧我觉得已经在那个时候进行过了一个底层的一个认知的
一个铺设吧说的有点抽象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当时因为已经看了大量的书所以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无论是认知也好还是方法也好还是案例也好都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底层的铺设那后面再有一些相关的东西进来的时候我就很快能够融入到我的这个系统当中去
刚才其实乌苏也说到一点就是以前在大量看书的时候其实已经搭起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那么后期在看书的话只要把新的内容加到自己的框架里面就好了信息的消化不是那么的难对我来说很可能就是我快速地看一下目录然后看一下我感兴趣的章节我就能够补充到我原本的这个系统当中去甚至说的那个
更玄乎一点我甚至不需要看书我甚至就是在跟人交流或者说看小书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些新的见解能够补充到这个框架当中去那其实相当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怎么说呢内容体系了体系对对对
就是我觉得这个还挺重要的,如果说大家没有自己的体系的话,你会觉得哇,信息好多好杂,也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有用,盲目的去塞进去也会消化不良,但如果说有体系的话,你就能快速的去做筛选和判断,这个对你是有用的,这个对你来说暂时是没用的,它就可以存放到我们大脑不同的区域里面,我们对它就会有一个相对来说就是算有一个预处理吧,
面对海量的信息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容易焦虑那也会有一个问题就比如说你在做图书推荐的时候像原认知可以练习其实在我看的话都属于那种
怎么说呢心理学或者说是社科类的一些书籍它其实就是有大量的知识点的如果有些人就是爱看纯文学书籍的话那他怎么去建立自己的框架系统呢我这边刚讲的其实对应到我当时那份工作我们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
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书所以不包含文学类的书籍我关于文学类的书籍我自己看的并不多我的感受就是因为我正好之前跟我们的一个知名读书 app 主
叫一只小包子跟他有聊过一起播客他其实就是做一些文学性比较强的书起家的而他写了专门写了一本书推荐一些名著什么他说文学是生活的比喻实用类的书籍是生活的方法和工具大概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还挺好的就文学类的书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可能算是精神力量它可能并不会直接给到你一些解决方案所以
所以如果说你现在特别迷茫或者说你现在也不知道该看什么好其实就找一本文学性比较强的书你先看进去我觉得也是有价值的如果说你觉得这本书其实不是很对胃口也看不太进去那可能就这本书它不符合你现在阶段不看也没有关系千万不要听别人说这本书特别好不看就亏了就硬着头皮去看看得很难受没有必要的
其实刚才也聊到文学作品它会给人一些精神力量其实让我想到最近在看就是纳布勒斯四部曲其实我觉得目前来讲对于我给我精神力量纯文学的著作好像也只有这一套的也是解决我目前的一些心理困境的一套书籍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下就是纳布勒斯他不是翻拍了电视剧吗
叫我的天才女友然后这个电视剧我看了之后我其实觉得电视剧拍的还挺文学性的就是有点看不懂所以呢我就在豆瓣上有刷到一套关于这个电视剧的非常细的解读我觉得他讲得特别好就有一种啊我电视剧白看了
电视剧它有一个我是不太接受得了就是它每一部都换演员它就会换换到后来我刚好对这一个演员会非常的有代入感结果又换了一个让我又重新开始培养一下情感
这个确实但是我觉得就是我觉得看解读其实是关键就我本来想说如果说你看了那个电视剧的话你可以对应的去看那个解读你就会对于他的很多一些镜头啊一些片段啊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因为他会有一些隐喻在里面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嗯就光看书我觉得我是有点没代入感的就是
可能他讲的这个故事并不是我现在所处阶段关心的东西哦对因为我当时看这套书也是因为我的闺蜜特别喜欢这套就是特别推荐这套所以我就去看了我就硬着头皮看硬着头皮看然后就说嗯
挺好但是没有好到那种程度吧就是对我来说没有好到那种程度所以其实就是刚刚说的那个点很多时候不要去按别人的推荐去看书还是要找符合自己口味的我就爱看《兜野归吾》我就很俗我就看故事
刚好说到挑书啊其实呢不管怎么样就是书还是作为一个商品嘛那怎么挑你就你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 SOP 的挑书的方法适应不同的人挑自己适合的书你很会问啊你知道我肯定有方法大前提就是我们刚刚说的
不要说别人觉得好就好所以书单呢它可以是一个来源但是更多的话是一个参考让你知道有这么多书但是并不是代表这个书单我就要照单全收更多的是有知道这些名字其实我也会看书单
原来有这么多好的书但是看不看其实我还是会有一步操作就是我会非常关注这本书的序言目录推荐语这些大家可能从来不看直接跳过的东西就是我在看书前我会重点的关注
那在这些序言目录推荐语里面找哪些信息如果说是看目录的话因为目录它其实就代表它这个书的整个结构那因为我前面也说到了我看了很多书之后我自己对于自己想要吸收哪部分的东西是有一个大概的框架的所以我看这个目录它里面有没有戳中我想要看的那个部分
那这个就比较快速和直接去做一个筛选了嘛序言的话我会觉得很多序言它是相当于是一个推荐人的角度去写的这个人他大概率是看了这本书的对吧不然他写推荐也太奇怪了所以他看了这本书的时候他会有一些他的角度和他的思考和解读
那如果说这个人他思考的角度和解读的角度我觉得跟我目前的需求比较契合的话我就会更加知道说这本书其实我也可以看一看因为他们相当于是一个第三方的视角去说他的一些启发呀或者说他的一些视角啊什么的所以我觉得我感觉大部分的推荐语都还挺好读的
这点到我了我突然发现我自己在看一本书之前比如说像在微信读书上面我可能会去看一下别人的点评好的评价差的评价它不是有几个等次吗
都去看一下有的人会这么来解读这本书有的人会这么来解读然后再综合考虑一下这本书到底要不要读就跟你看电影之前看一下豆瓣评论是吧有点像其实说吧就看一下别人是怎么来评价这本书的可能会有一些参考但我发现微信读书上面评价要么就是极端的好要么就是把它贬得一文不值稍微有点二级管
因为他这种发表观点和评论可能是为了做一些 show off 或者说是吸引到一些别人的关注所以他会比较极端但我其实不太喜欢这种比较极端的表达我觉得一本书它的好坏它可能不是非黑即白的很有可能它其中某一部分特别好那其他地方就是浪费时间就像我说可以练习对吧这本书都是神书了我还是会说它废话很多但是不代表他这本书不值得一看
所以我不太会说去看网友的评价这边也没有 diss 网友的意思啦就是已经有序言这样整理好的然后也相对来说表达是比较得体的对吧这种情况下我也看一下然后还有就是推荐语推荐语的话我其实是看他的人脉的这个怎么说
我会发现有的作者他可能本身不是很知名但是他的推荐语就是给他写推荐语的人很厉害那我其实也会
对这个高看一眼就是我会愿意再多给他一点机会因为做人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出书也出的是人情世故对 是的就这个让我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有本书叫《财富觉醒》
就这本书它的推荐语就特别的吓人应该有好几十个人帮他写了推荐语然后很多都是知名的企业家
或者是一些 KOL 这个财富觉醒的老师应该是叫胡清源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然后我看他的推荐这么多人帮他站台而且都是从他人的角度去夸就是大部分人写推荐语不会说这本书写的怎么怎么样他们不是他们就直接上升到对这个作者本人的一种高度的赞美
那这么多人愿意为他人格背书这个事情是非常非常厉害的所以我就会觉得虽然说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太唬人了就我一般来说看到这种名字唬人的我会有点你配吗就是但是大家都这么夸所以我还是很认真的就是抱着很虔诚的心态去读了这本书我发现确实写的还不错其实有时候推荐语也能勾起人的好奇心
是的就看推荐语学得怎么样其实也很有意思而且你会发现跟推荐语学习夸夸也是一个也是一个学习的素材因为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这个人虽然很好但是我也不知道除了他很厉害以外怎么去夸他其实读书也是为人处事吧
尤其是我们这种身边很多作者朋友的人家写了书你肯定要给人家推荐一下怎么推荐到点上我现在也在纠结这个问题有人让我推荐一本书我正在想我怎么通过播客把这本书介绍好这个点我有一些可以讲的就是
我们开头不是也有提到就是我有做过几期书单吗我一开始也会有挺大的压力因为也有出版社跟我们说就是希望我们讲讲什么书然后这些书我是确定看过我也觉得很好但是怎么样把这本书就是推荐到让大家觉得也很好也愿意去行动这个是很关键的所以看了这么多书之后我后来有一个灵感就是我其实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我就是挑一个对我自己最有启发的点去讲就好了然后对我有启发的点很有可能会启发到其他人
就是把自己放进去对对对就不要追求那种大而全追求那种我一定要把它的方方面面的优点都夸到就像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推荐纳瓦尔宝典非常成功的就是我会跟他说我不是有看序言的习惯吗我说我看序言的时候我就发现了纳瓦尔读书的方式就是用一种国王的心态在读书这本书适合我我想看我就看不想看我就不看他们
他没有那种说魏忠俊试不读他书这种情节他就是爱看不看很洒脱的一种读书观念我说这个就是在序言当中就给到我很大的启发然后很多人就因为我这一段去读纳瓦尔保检读完了我纳瓦尔保检我都没读完我说我要去看一下完全没关系因为就是按照我们刚刚的理论就是你读得完就读完读不完读不完没关系因为纳瓦尔
纳尔保险它就是很碎片化的嘛当一个小红书刷不要有包袱就最怕就是你有思想包袱你觉得我一定要沐浴焚香我一定要端端正正地坐在这儿看完一本我才叫把书看完了这个也没办法因为自古不就是对读书有一种崇敬之心吗
但时代不一样了嘛那个时候书少那个时候好书也少而且大家就是得看完甚至要背下来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书质量也参差不齐的而且每年出那么多的新书还是要为我们自己所用嘛
你也说到了有些书是参差不齐的你有没有觉得有哪一类书是不独为妙的呢我觉得尽量看其实就问题不大因为我自己也看过一些我看完觉得很差的书然后我反而会有一个视角就是这本书这么差它为什么能卖好它做对了什么或者说我觉得这本书很差它的观点我不认同为什么那我是不是能用一个批判性的思维有理有据地去驳斥它
就我看书的时候会有这种心态的就哪怕它再差我也不会说大家就都别看了大家都来骂它也不至于而且我现在我觉得我越来越谦卑了以前就是还挺狂妄的会觉得这本书我看过类似的或者说我看过类似的观点它没什么新东西但我现在不是这个角度我现在的角度就是说哪怕它大部分的观点我都是看过的有没有一小部分是我
有启发的就这本书好不好它其实取决于我怎么去用它以及就算说这个观点我全都知道了我能不能做到位我觉得这个是我现在的一个视角我现在就很谦卑啊就是对于所有的我都是看一看再说我不要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评价它因为你高高在上的去评价它对你来说你就是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其实不管是怎么样的书只要这个里面能让你觉得有所收获的话其实都可以去读一读甚至你从反的方向去读这本书都是有收获的读再差的书能有抖音浪费时间吗是吧
那还有一个问题啊,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根据自己的一个想法选好了一本书,而且我也知道这是的确符合我目前的一个状况的,但也是有人会说我读不进啊,我就是记不住啊,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就是如果说这本书你觉得是适合你的你还是读不进去有可能是我们的专注力本身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那我觉得这个时候不要给自己暗示我就是读不进我就是专注力不好不要给自己暗示你就把手机拿远拿到另外一个房间把手机锁起来或者说让你家人把你手机藏起来你就硬读读半个小时你试试看或者说你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你就说读五页试试看
因为如果说这本书真的很适合你它真的很好的话你不可能读不进去就是因为有手机这种妖艳见惑在诱惑我们在干扰我们
像我有时候读书的话手机在边上我会忍不住去摸一摸对啊所以就是微信读书方便是方便但是我微信读书读得最好的时候就是没网的时候就是把它离线下载下来然后在地铁上或者在飞机上的时候看书效率是最高的要不然一会谈一个消息一会又想到一个什么事情对吧就效率就很低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你带一支笔在身边
我觉得也是对我来说比较管用的因为我看书的时候思维会非常非常的发散有可能想到的东西完全不是书上讲到的但我会觉得这个想到了一个点然后这个时候如果说我拿手机去记就很容易
忘了我要干嘛所以我会拿一个纸笔然后去就是看书看到一些有启发的地方我就会先把这个页码记下来然后把我想到的一些想法 idea 或者是 to do 把它写下来这个也是相对来说就是对我来说比较管用的一个方法是会记在书上还是直接换一个本子记在本子上换一个本子因为我不太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我觉得
就是影响出书的难度二手书的出书难度我出过很多二手书我出过好几百本的书如果说比较新的话你可以就是回本稍微多一点然后你如果写写画画的话它的价值就会降得很低
这个方法跟我完全不一样我自己读书到我会在我的书上疯狂地写乱七八糟的东西而且我会用各种各样的波浪线横线小点点然后再写文字每个人适合的方法不一样我就不太喜欢书上写得很乱就我上学的时候我都不太喜欢把书搞乱的那种我就会单独开一个笔记本我觉得那样子比较清爽
真的好有秩序感哦我突然觉得老 J 人了是不是就是每个人喜欢的方式不一样就是说到这个就说到批人其实是很有创造力很有爆发力的嘛那这人就是喜欢这种井井有条的感觉都有各的好处啦还有几个问题也想问一下就比如说就那种大步头的书专业的书必须得读但是又很难啃这个时候怎么办
正好我前段时间收到了一个小伙伴的报喜就是我们的听友他说在我的学习方法的建议之下他考试通过了然后我就回顾了一下我跟他的聊天记录他当时就说这个就是要考专业课然后看视频看不进去老走神怎么办我就跟他分享了我的方法
用 iPad 看然后分屏 iPad 不是可以分屏吗就你左边一半是视频右边一半是你的教材比如说是 PDF 版的然后你就可以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一边写写画画这样就不容易走神
那这个就有点像自己在学校里面上课的感觉对这个也是我试下来就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边看的时候一定要一边记一定要一边动手不能纯看然后光看书的时候你可能又会有点看不懂或者看不下去嘛那你就有个人在讲这样就让自己忙起来
就是手眼口对吧都动起来但还有一个更极端的就没有视频怎么办这是什么样的专业课呢那自己又看不懂又没有视频那还能有什么办法说实话对我来说我可能有点反耳塞了就是
我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我觉得大部分的老师讲的还没有我自己研究的好相当发尔赛因为如果说这个教材编写是合理的话不会读不懂的就是如果说这个教材编写的不合理那没办法嘛但是就我考试经验有限吧就我考目前考下来我没有觉得说有什么说这个专业课我看不懂还找不到任何的资料的
如果说找不到的话可能是这个资料不够好就让我想到我在考研的时候其实也有考过我们专业课然后我上大学的时候其实我还挺学渣的上课不是很认真然后这个专业课其实基础非常的不牢固没办法我怎么办呢我就自学然后我就在图书馆里面去挑各种各样的书然后也看很多就是学长学姐的一些介绍
他们用了什么样的教材我后面就发现了他们有一个教材是国外的一个版本然后呢国外的书就是语言不通嘛我就找了这个国外的教材的翻译版
也厚厚的一本但是这本书就是图文并茂讲得非常非常的清楚我就靠那一本教材把这个专业课的所有的东西重新复习了一遍效果就很好所以我觉得就是它其实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一个应用啦就是如果说这本书你觉得不适合你你可以去找一个更适合你的书如果说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课的话它肯定会有不同的教材的版本的
你就挑你适合的版本我当时反正就是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教材我都找了一遍都看了一遍然后我发现这个版本最适合我我就盯着他看你只要把这个理论搞通了其实再有一些比如说考纲不同的一些细节啊什么的这都好说主要就是那个基础的这个理论知识嘛把这个框架搭掩饰了就好了
其实我刚才说的那个没有视频这个只是很极端的案例大部分的课程其实都有对应的配套视频而且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包括读专业书的时候我会有这种感觉如果一下子挑战这种非常艰深的专业书读不懂的话去看一些比较普及类的就是解读这本书的专业书比如说我要看马克思的这个资本论我刚开始看肯定看不懂那怎么办去找几篇论文
解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各个角度解读的都去看几遍或者多去看几篇然后再来读这本书可能就懂了对还有那种社群他们会有人领读的现在的信息这么丰富真的不至于说没有办法其实更多的还是要怎么说呢就像你前面说的要有搜商
搜各种各样的信息源帮助自己去获得更好的知识那现在又有一个问题了就是我一本书读完了这个时候会发现看书的过程当中激情澎湃脑中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计划我要这么做我要那么做但是合上书之后发现该干嘛干嘛
好像书和现实生活当中就是不连通的脱节了这个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高读书给我们生活实际的影响这就是我刚刚说的我一边看的时候我一边就会写兔兔它对我有哪些启发它是让我想到了一句金句那我就立刻发极客
他如果让我想到了一个观点那我就可能就是先留下来发个知识星球啥的他如果让我想到了一个行动方案我就会把它放到我的滴答清单里面去就是我我的就是读书给我的实际生活能产生影响的东西我就会把它立刻的转化成实践行动这个还是比较抽象的能不能更具体一点比如说嗯
哪个例子就是让你记下了 to do 又发了知识星球也写了几课这种有吗有就是我之前看了一本书是雀跃大叔写的创业七堂课
然后这本书它是一个方法论文因为我自己也在创业阶段所以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就看得很慢因为我会发现就是很多地方都会有一些启发比如说我一条笔记说它上面写的是训练营要有门槛加审核然后我这条笔记的一个心路历程就是这本书是雀跃大叔他自己做了一个训练营的教学实录它相当于是当时他做了一个创业营里面都是一些创业者
然后这个创业营呢他们有报名了 300 多个人但是最终只录取了 60 个人我当时正好手头上也在设计一个新的训练营项目但是我们在入学筛选这个环节是没有特别细化的所以我就写了一条 todo 就是我的训练营项目要加一个门槛加审核的一个流程
还有就是在第 25 页他有引用了一段托布花的文章然后就觉得很有意思我当时就说我要把这篇文章的原文找下来读一读
然后这篇原文就是托布花的十一个人生必杀记然后把那个原文链接我当时也找到了还有一条笔记是说我导出了两个 to do 第一个 to do 呢就是自检一下目前的产品线有哪些是觉得比较顺的要加大力度有哪些是比较吃力的要想办法优化这个其实就是刚刚托布花的就是文章里面提到的
他就说人生总有那么些时刻你觉得哇我怎么这么好命想什么来什么别犹豫立即 all in 这不是命运的安排这是成功的信号后面我就不念了大概就这个意思另外一个 to do 就是我说我检查一下我自己做了很多事情
哪些我其实就是做的感觉比较吃力的我其实就可以考虑把它关停掉然后哪些就比较顺的我就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还有很多嘛就是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就我看的时候我可能就这一页我就会停很久
而且会发现记笔记就是它会有一种心流模式你越是记笔记你越容易进入到一种一种状态里面就是你会联想到很多其他的东西可能再联想下去跟这本书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了但不重要就是对我们自己来说有用
有启发那仍然回到了你最前面说的叫做国王读书法就是能为自己所用的就写下来我不仅写下来还要发出去对 而且还真的是做到了我现在回看我发现我确实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做的就比如说我不是也同时运营好多个新媒体账号吗那我就会发现我播客做得最顺那我就是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播客上虽然大家都说小红书好但是我小红书做的就是没有播客顺
那我就应该多做博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这么多精力到其他的方向上可能不在自己的擅长的方向上也是一种浪费啊
是的是的我的朋友最近也发了一条动态也是差不多这个意思他就说如果说你不专注不聚焦你开了很多条任务线的话你就是在给自己降维对啊那刚才乌苏也说到就是采访过百万的读书博主嘛那他们应该算是就是用读书影响生活的一类人了那从他们身上有没有普通人可以借鉴的具体的搞钱思维有没有呢
他们搞钱的方式我觉得一方面是当读书博主你可以获得影响力做自媒体是一种搞钱的方式我觉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你读了书之后你要去想办法怎么去运用它解决问题不仅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别人的问题因为解决市场上有价值的问题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商业
让我想到肖包子啊他的就是刚开始在 B 站火的那一个视频好像就是帮助别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去读一本很难读懂的文学著作对可能这个就是解决问题吧只要是有需求的地方它就会有商业价值
那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和大部分读书爱读书的人深藏内心的梦想有关就是写一本自己的书前面也说到了乌苏她有出版自己的书嘛那作为一个工科出身的女生关于写作和出书有没有什么我们普通人需要注意的点呢
我觉得我当时算是抱上大腿了就是我因为是秋叶大叔的爱徒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秋叶老师在做课程在做项目嘛所以就是有这样的机会我当时主动问秋叶大叔我说我说
但是我想写书你这有机会吗他说行我给你安排所以就非常的顺利而且因为我当时自己的公众号也有一定的就是订阅吧所以其实也会有编辑主动来找说想给我出书什么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想写书的话我觉得核心是你自己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上面或者说有一个研究方向上面有一定时间的投注
那有一定时间投入之后再去建立对应的媒体影响力其实这是一个相对来说算是一个捷径吧因为像我现在做播客啊相关的做小文书相关的就是也会有经常有编辑来找我问我想不想出书就这个事情它其实没有那么难我觉得难的反而是
你要写一本让自己满意的书这可能是比较难的我自己之前写过一本教材但是我说实话我并不是特别的满意因为新媒体相关的东西它变化就是很快的
出书的这个流程对吧一两年过去了这个东西还流不流行还实不实用我都打个问号对但是我自己会想说就是如果说我下一本写什么样的选题我自己会觉得很有意义对于用户来说也很有价值且我也能很好的交付我觉得这个可能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呢我忘了是谁跟我说他说出书啊讲究一个频率
就是你火哪一本并不一定就是你多写总有一本能火所以我也在想我是不是也不应该那么纠结就是先写了再说当然最好还是有编辑跟你讨论一下因为他们毕竟经验更丰富他们更加知道什么样的选题更有市场价值可能更好卖
因为写本身没有那么难但是写一个好卖的书是比较难的那其实还是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行或者说自己擅长的那个方向继续钻研下去这也让我想到就是很多人他可能是一直有一个创作的梦想但觉得很难启动所以现在其实又很多人开始做播客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信号很好的一种行动的方式如果说你觉得写太难你可以先尝试着说
就是它是一种更低门槛的表达对于很多人来说那所以就现在很多人都都开始做播客然后也发现了就是大家在做播客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就比如说我发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人听对吧包括我们佳花这样播客其实也是在我们训练营里面成长起来的这就提到了我其实有做了一个关于播客的训练营真的是全面 all in 播客了
如果说大家有在听这期的小伙伴对于播客训练已经感兴趣或者说你自己也想做一档播客你有一些想法或者说你有些疑问的也欢迎来链接乌素那我会把我的微信留在评论区欢迎大家添加
乌素的这一个播客训练营呢它其实是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也相当于是你可以直接跟乌素面对面讨论一些问题的如果大家对想做播客还有犹豫的话呢也可以直接添加乌素好好的去问一下怎么去参加怎么去在播客当中获得自己的成长
嗯 是的 是的 非常感谢佳花今天呢 乌苏给我们分享了非常多关于网络时代读书的意义和方法无论是对于阅读策略的读到见解还是关于如何在网络的生活当中找到阅读时光的建议都是最起码让我本人是受益匪浅的
也希望无数的播客节目和播客训练营蒸蒸日上那今天我们的节目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长我们下次节目再见了大家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