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大家好,欢迎收听《上了台阶》,我是子涓这一期是职场类读书分享,是我们新开的一个系列我选的书是古典写的,叫做《不上班咖啡馆》古典是新金银生涯创始人,在国内还蛮出名的一位职业生涯专家他之前有写过别的书,比如说《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是我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听同事们提起过的那几年应该还蛮火的
那今天要讲的这本不上班咖啡馆是今年新出版的我看下来感觉还不错里面有三个典型的故事是用虚构的方式呈现的但故事里面主人公的经历他们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都很实用每个故事都有对应的几张觉醒卡 tips
读者也可以根据这几张 tips 回去自己做职业生涯方面的一些练习那这几张觉醒卡 tips 来自谁呢是里面一个叫做胖子的人他是给故事主人工作职业生涯咨询的也是一家咖啡馆的老板这个咖啡馆的名字就叫做不上班咖啡馆
只有职业发展上面遇到卡点的人才会看到它就工作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的人是看不见这咖啡馆的那书里面的三个故事都非常的详细我选了前面两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买来这本书自己去看一看第一个故事是 30 岁左右工作五年的职场人一般来说工作五年左右都会遇到一次比较大的职业生涯发展困境我们
我们公众号里面上周有发布一篇杨梅教练的对谈就讲到了这个人群他接到的客户很明显能够感觉到有一类人群就是工作五年左右的都会想要跳槽或者说职业倦怠等等就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比较大的卡点那第二个故事呢是全职妈妈这个也是很典型的一类人群前两年有个综艺节目叫上班了妈妈讲的也是这个群体的故事
全职妈妈如何重新回到职场或是不回到职场但是如何去找到自身的价值从事全新的工作始终是一个需要重点去关注去研究的事情那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小明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字小明是一位在北京工作五年的广告人做的是 AE 也就是客户经理专门跟甲方对接的岗位他在这家广告公司做了五年了原本以为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后肯定能够自己带项目这样有客户资源又有经验发展肯定不会差也能赚到一些钱
结果呢从去年开始广告行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公司业务量下滑小明所在的部门虽然是核心部门暂时没有被踩掉的风险但他也感受到了一些危机有尝试投过几分简历
但在整个行业都不好的情况下他这样随便找找新的工作也没有具体计划去投机简历显然也是困难重重并没有找到更好的新的工作那他就很意外发现了不上班咖啡馆就遇到了咖啡馆的老板胖子
胖子就跟他讲说职业发展呢像是攀岩不仅可以往上爬也可以横着走斜着走有的时候上面实在没路了就看看左右两边也许就有出路所以关键点是在于说我们要给自己精准定位
所谓的定位就是行业、企业、职位这三样,通过这三样来锁定自己的定位,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位都能通过这三个坐标锁定自己的位置。那一个人从事的行业代表他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而公司呢代表他所拥有的人脉关系,职位则显示着他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这三个都是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本在考虑转行的时候这三项千万不能全部都丢掉如果可以保证这里面的一到两项不变那么就既有竞争力又能够应对外部的变化
对于小明来说现在遇到的困境是行业不行了可是他如果同时更换企业和职位那自然就会没有抓手而且如果真的转行了完全脱离这三样等到时候想要再回来就会很困难只能做比之前还要再差的工作了比如小明身边就有一个失败的案例他的朋友是传统制造行业的 HR 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去考了证书想成为心理领域的讲师
折腾了几年之后最后还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想回来继续当 HR 因为行业认知落后了人脉也丢了技能也生疏了所以即使最后重新做了这个岗位也只能去比以前差很多的公司上一期播客我们邀请嘉宾 Athena 分享她转行的经历
Athena 原先是做人力资源的她转行之后做了团队教练也做个人的职业教练我看到评论区有听有说其实这个转行跨度很大的但这个评价不是很准确只是名字听起来跨度很大但实际上还蛮小的
因为团队教练仍然是跟企业对接的一般来说企业在团队发展或者各部门在业务配合上出现了问题才会去请教练那么教练就仍然对企业对行业保有敏感度他能够掌握一手信息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跟不同企业老板高管沟通的经验
而职业教练是面向个人对于当前职场人面临的困难也很了解也能够处理即使将来想要再回去企业做人力资源这些方面的技能都是能够派得上用场的信息也是最新的而且人脉也都没有丢失掉反而会比转型之前更具备竞争力但是 HR 这个职位是每个行业都有的
小明做的 AE 则不一样,AE 只有广告行业才有,所以我们仍然要继续拆解这个职位来看看它后面的路到底可以怎么走。每个行业都有独特的职位,虽然名字千差万别,但本质实际上是差不多的。它们都是八种职能的组合,市场、销售、生产和服务、研发、财务、人力、行政、经营管理这八项。
新职业呢,通常就是这些职能在不同行业的重新组合那么小明所在的 AE 是三个职能的组合也就是销售、服务和基础研发这个职位听起来蛮像是万金油的但是我们也不要觉得万金油是什么负面的词它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小明每种职能都会一些这样职业发展空间会比较大,灵活性也比较好
那在第一次对话结束之后呢胖子就给了小明一张觉醒卡上面除了记录着刚才关键的对话信息之外也给小明布置了任务请他回去分析自己的坐标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和资源同时也思考一下未来要走哪条路
那正好第二天是周末小明一早起来就开始梳理未来的发展道路从专业角度来说可以做一名营销人士重新学习行业知识这个其实并不难
那从技能角度出发呢他还是可以留在广告行业内去加入有数据化营销能力的公司深耕专业能力那从资源角度出发他其实也可以去其他公司做大客户销售如果积累资源还不错的话未来他甚至可以创办一个自己的小公司这三条路对他来说都是可以的那么选哪条呢小明就想不好了
所以他又回去找了胖子那要处理这个问题关键的点是在于什么呢胖子就跟他说关键在于要考虑清楚行业企业和职位这三个要素哪个要素对自己的收入助力最大毫无疑问是行业其次是职位最后才是企业
行业就不说了,大家都明白比如之前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相同的职位,这些行业里的人的收入明显就比其他行业高几个档次但是不是一定要去新兴行业呢?因为前几年房地产和互联网都是新兴行业他们的繁荣期至少持续了 5 到 10 年肯定是有的那一定要去新兴行业吗?其实也未必接下来我们看职位
我们要知道职位的本质就是通过帮别人解决问题来获利你能收获多少钱不是你有多厉害而是别人的问题有多大对方愿意出多少钱给你最后呢还要考虑一个问题什么对幸福感影响最大
钱多未必就幸福,小明想了一下,还是觉得职位对幸福感影响最大,做着自己有优势的事,相对而言也会更幸福一些,钱当然也是能赚到的。这句话其实有展开讨论的空间,我们是做有优势的事更幸福呢,还是做喜欢的事更幸福?
又或是有别的答案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现实当中有非常多的人在面临着这方面的困扰那先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我们顺着胖子的思路继续往下走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重要的是放大优势我们要自己先把金子挑出来不要让别人去淘金不仅要把金子挑出来而且也给这个金豆抛光
什么叫抛光呢就是一遍遍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有优势的故事让对方留下印象比方说小明有个优势就是对广告营销很有兴趣对一样事物有兴趣有好奇心愿意去学习这个是常常被人忽略的优势这个优势在新行业很突出谁学得快谁就能够走得远
当前广告行业示威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去了解身边可能的新行业新机会快速整理信息那前面讨论了行业和职位最后一个问题是怎么选公司这也是一个经典问题去大公司的非核心岗位还是小公司的核心岗位也就是机头还是缝围的问题
那胖子就说,假如选择去新行业的话,鸡头比凤尾,其实离凤头会更近。小明筛选了几个新兴行业之后就开始制作简历投递,有几个电话打过来,但是聊了一下都不合适,没办法,小明又只好再次去咖啡馆找胖子。胖子就说,你应该停止找工作,换个思路,要卖自己,把自己卖出去。
那么怎么把自己卖出去呢你首先得知道客户在哪里他们是谁他们要的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自己有什么优势这些优势怎么让这些客户潜在客户一眼就能识别一眼就能看懂那怎么要找到客户呢就要从产业链入手所谓的产业链就是去了解不同行业大概是做什么的他们和上下游有什么关系
比如说医疗健康行业它有维生素有疫苗有保健品有医疗器械也有中药这些不同的产品有原材料供应商这个这些就是上游企业卖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就是下游制造这些产品的就是处在中间的企业所以小明要了解自己的客户必须拆解产业链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客户所在研究了几天之后小明决定入行新能源汽车
最后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是待在北京呢还是回老家这个也是城市选择的问题城市选择往往跟未来在哪里定居父母的安排等等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生涯规划就不仅仅只是考虑到一份职业而已往往也要把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一起规划进来但是规划也不一定是强制的计划当前能够想到的最好的规划就按照这个路径去实施就行
未来如果遇到新的事情,需要改变规划也是没问题的。我们不必执着于把规划百分百实施,而是要信任自己,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重新定位,继续往前走。
所以最后小明经过综合考虑之后,他离开了北京,选择了一个离老家比较近的,但是发展程度明显好于老家的城市,这样他既可以顾及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如果家里面父母有什么事情,回去也比较方便。这个就是小明的职业故事。
那第二个故事呢是一名全职妈妈木子的故事木子两年前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建筑学硕士毕业毕业后呢他进了一家设计院工作参与了很多项目
后来结婚了就搬到了北京怀孕之后就辞职了生了个女儿开始全职带娃也就是说木子结婚之前他其实不是在北京上班的他的同事朋友包括说他人脉在北京都是没有的我当时看书的时候看到这里心就凉了一截
因为普通女性如果为了婚姻更换城市代价是很大的如果新家庭的成员比如说丈夫或者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公婆他们不支持你的个人发展职业发展那你等到孩子长大之后想要再去重新找工作就会很艰难
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你需要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工作对一名女性而言,尤其是全职妈妈而言,是要慎重考虑的。英国的社会学家安·奥克利,他从自己亲身体验出发,感觉到女性家务工作被远远低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他按照社会学的方法把家庭主妇当成一个职位来研究他访谈了很多主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位主妇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是 77 小时在带孩子的前几个月每周是 105 个小时远超 996 的 72 个小时这个工作每天从早上 7 点到晚上 9 点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没法请年假
同时他还发现主妇工作虽然被统称为家务但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六种工作分别是清洁购物做饭洗碗洗衣服照顾孩子但我觉得其实这里面的六种工作分类并不能准确概括家庭主妇的工作内容这些都是可以找人分担出去的而最难分担的是另外一种看不见的工作就类似于项目经理做的事
比如说家庭要去购物了什么东西缺了要在哪里买买什么品牌买多少量什么时候买价格最合适等等这些都是要在脑子里盘算的看起来是出门购物或者网上购物实际上这项工作很早就在脑子里开始了家庭主妇的眼睛始终在关注家庭里这些各项家居用品食物的使用情况然后你再去安排自己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去分担一部分的采购工作
这种项目经理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但很少被人提及哪怕是请保姆也是一样的你怎么选择合适的保姆保姆的工作你要怎么去监督怎么去管理跟保姆如何沟通这些全都是家务劳动不是说有人分担具体的执行工作全职主妇就能够轻轻松松享受休闲时光了的
木子呢也是在不上班咖啡馆接收到的这些信息是胖子告诉他虽然你是全职主妇但是你的工作也很有价值这个给到了木子很大的安慰老赵发现自己的妻子没有回家就一路找过来也来到了咖啡馆想要接木子回家
这个时候胖子就跟他讲了这些东西于是呢老赵就知道了家庭主妇的劳动价值很高换算成经济价值像是在中国每年就大约有 14 万亿这个是联合国 2018 年统计的数据但是呢丈夫对家务劳动的了解以及对妻子辛苦的理解并不能对木子产生太大的帮助主要还是需要依靠他自己去创造改变
胖子给他的建议是首先要找回自己的控制感全职妈妈最难的一点是他们的时间都碎片化了我之前也跟一位职场妈妈聊过在她产假期间她每天能够有半个小时休息一下看一回手机都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找回控制感跟时间安排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妈妈会制作日程表每一天怎么安排时间都写好按照日程表实施就可以
但是这个做法见仁见智,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比如说像我的话,我就很不喜欢这种做法我会觉得每一天按照日程表实施自己就被工具化了所以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的方式不要觉得别人做的就是最好的也不要觉得没有严格践行日程表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那要让自己不被繁琐的任务缠身就要学会适当放手
同时要去意识到有些事情可以不必马上做有些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不要过度操心
因为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很容易给全职妈妈也很高的期待,期待他们做完美的母亲,期待他们给孩子一无条件的爱。如果孩子出点差池,不太会有人责怪爸爸,只会责怪妈妈没有教育好孩子,没有照顾好孩子,所以就会导致妈妈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无法为自己去考虑更多。
那怎么样才能够从这样的母职压力当中解脱出来呢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做一些让能量回流的事也就是胖子说的和自己约会比方说好好睡觉和闺蜜聊聊天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那等处理好了自己的状态之后你再来考虑是继续做全职妈妈还是重返职场
这对木子来说又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他很纠结所以又回到了咖啡馆去请教胖子胖子这一次给他的指导是关于人生剧本的就是请他从编剧的角度剧本的角度来考虑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比方说我们以前上学毕业参加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照顾孩子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剧本
剧本里面都是有各个角色的你看到了这个剧本选定了自己的角色照着剧本演下去就行是很安稳的也是很安全的每个剧本里的角色都有它的价值观也有对应需要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时间会展开的行动它是一套很完整的东西《木子线》执行的就是全职妈妈的剧本
可是很显然这个剧本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因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想要有其他价值这些价值并不能够从全职妈妈当中获得他就必须重新创建新的人生剧本为自己设计新的角色
那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哎呀我要自己设计一个新的人生剧本难度会不会很大其实不会因为基本上所有的创新都来自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改比如说把两个不同的剧本三个不同的剧本挑选出来一部分揉合在一起
去把它设计成一个全新的适合自己的剧本就可以那要做好这件事情就必须要跟现在的自己生活状态拉开距离站在旁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过往人生去看看到底过去人生剧本是怎么构成的
对木子来说过去影响他人生剧本有三个核心的人一个是外婆一个是他曾经的女领导还有一个是现在的朋友也是自由自在的女性叫做妹在这三个人身上他都发现自己想要活出的特征以及他所不喜欢的部分经过分析之后他重新给自己创建了一个崭新的身份形象就把这三个女性的剧本揉合在一起进行提炼和排除
最终呢他给自己设计的一个身份就是要成为一个智慧坚韧能给予身边人真正的爱的这样的一个人身份的创建是一个很有趣的事通过身份塑造重新编织自己的人生剧本这个是属于生涯建构论的内容生涯建构论认为职业生涯其实是主观生涯而不是客观生涯
也就是说即使我跟木子我们俩都是室内设计师我们表面上看起来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我们心目中想要活出的人生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不同的剧本只有我们俩自己知道那即便当前我们俩做了一样的工作五年后十年后我们俩的人生的差别也会很明显那
那对于个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从中提取出想要的特征和要素来设计出符合自己想要的身份比如说我们小时候看的动漫看的杂志看的电影包括童话故事文学作品等等
其实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为我们去找到榜样人物包括身边也是学校里的老师职场里的领导会出现各式各样值得学习的人有些人值得学习但是你不想成为他有些人是你想成为的你要把这些人记在心里面去仔细分析分析
去找到你喜欢他们身上的哪个部分然后把它添加到你的新的身份形象特征上面去那在经过这样一连串思考之后木子重新设计了他的人生剧本
他发现自己还是很喜欢室内设计于是呢就寻找可以弯道超车的地方因为他毕竟现在是全职妈妈他跟在职场上班的设计师不一样假如说他要重新回到职场他还是要跟这些人竞争那怎么样能够竞争得过他们呢这个是他要思考的问题所以他现在必须利用休息时间去重新学习他选择了一个领域就是别墅的全屋设计
所以他就开始修改简历也发动了老领导老同事不到五个星期他就收到了一些面试机会最后经过筛选也顺利进入了一家公司经营工作但是还没工作多久他就搞得身心疲惫家里面孩子出了事情比如说生病了什么的他的婆婆或者丈夫就会打电话给他这个让他感受到非常的困扰就整个人就有一种很巨大的撕扯感
所以木子再次踏入了咖啡馆去寻求胖子的帮助胖子就跟他说他需要做的就是重新调整角色的排序他现在身上有很多个角色杂揉在一起母亲 设计师 休闲者妻子 女儿 学生 朋友那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木子把休闲者放到了妻子面前他会觉得说如果自己状态不好没有能量的话也就没有办法处理好夫妻关系
至于父母尚且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出去玩所以最重要的是顾忌好最前面的三个角色也就是母亲设计师和休闲者而且有些角色是可以重合在一起通过一件事情就可以整合起来
比方说周末家庭聚会出去露营,妻子,母亲,休闲者,这三个角色就是在一块的,就可以减轻很多负担,不一定要每个角色做一件事情都分开,这样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职业生涯理论当中有一张图片叫做生涯彩虹图,通过这个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中年人来说,角色是最多的,
但这张图片并没有给出角色的排序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调整图片我们会放在 show notes 里面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参考这个图片来梳理一下自己的角色
有些不那么着急的角色就不用特地去关注,或者请其他人来帮忙处理也可以,总之就是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压在自己身上。通过这样的一番梳理之后呢,木子对于角色和时间进行了重新的分配,所以他的工作、家庭和休闲活动安排也就越来越顺畅了,那他的这个职业生涯也就重新步入了正轨,生活也重新踏上了一个平稳的状态当中。
好,那这个就是关于今天分享的这本书《不上班咖啡馆》里面的两个故事。那如果你听了这两个故事,会联想到当前自己工作和职业发展上的一些困境,会让你想到一些事情。如果你有疑惑或者是有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嗯
i know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