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豆瓣过去五年平均每个月看八本书的门头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找门童老师来聊聊如何拯救我们的文化体力天哪是什么杀死了我们的文化体力文化体力这个词前段时间是在社交媒体还蛮流行的嘛我就发现我的室友完美符合这个词就是每当他
就开始哭哭下单
好像跟玩小小乐也没有什么区别都能获得一种非常轻易得到的一个杀时间的方法和爽感就是在自己工作非常忙的时候尤其是要在做大量的脑力工作的时候在这样的日子里面每当你结束了一期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
首先你是早是洗不动了的你只会想在床上躺一会儿而躺完一会儿之后呢你想拿起手边的一本书一看哦存在于时间是什么东西又默默地放下门头老师是不是没有这个困扰有的有的我刚才去翻我的豆瓣那个阅读的数据嘛在我刚工作的那三年就可能是很多年前了那三年我的阅读量每年是没有超过 100 的
其他时间都在 100 以上我现在回想一下那个时候我平均每天都是 12 点下班就是零点下班然后早上可能就八九点去上班了那个状态之下就像你们说的没有精力去看书我每天晚上可能睡觉之前看的最多的就是
认知长情对就有时候压力大到不行反而很多欲望会突然间就是不是很健康地生长出来吧就会有那种感受那可能是我很糟糕的一段时间但是恰好是那段时间才激发了我后面可能更持续性地去进行一些阅读以及就是输入和输出嘛
如果你是纯输入的话那就是纯消费了但是如果是有输出的内容的话它可能会有一个正向的循环所以也是那段时间的后期我意识到如果当我沉浸时看书的话我除了在跟那个作者不管他还活着还是死掉了跟那个作者在交流的时候我也是在关照我自己的内心我在跟我自己交流如果我进入那种阅读的心流的时候我就会忘记掉我的领导忘
所以它是我逃避现实的一个渠道所以是这样的一个契机之下我觉得是让我坚持可能做一些阅读相关的事情太厉害了我发现门童老师的文化体力特别的充沛回到咱们大多数人会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发现啊是不是我们年轻人被资本做局了首先我们上班当牛做马给老板提供剩余价值下
好可怕哦
先来说说啥叫文化体力吧这个词是一个互联网流行词汇吧但是呢也有主流媒体来去报道和讨论它比如说新京报呢它有一篇文章就说文化体力对应着生理体力指的是我们在工作之余阅读严肃书籍进修学习看电影看艺术展等范围化
泛文化休闲活动存储的精力对非常直观我觉得这个词造得特别的准确因为之前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下班之后大脑放空这种状态对这个概念也不知道谁发明的网友的智慧对所以无论是新京报也好还是其他的社交媒体的讨论也好大家对应的都是上班之后的状态那
难道我们就是精力消失啊文化体力下降啊都是上班害的吗都是上班害了症三联也有一篇报道啊它的标题就叫上班杀死了我的文化体力里面有一段是这么说的现在很多人觉得上班太累了下班后不仅身体不想动它还让他们失去了文化体力
大脑仿佛被掏空四肢松散目光涣散不像年轻时那样可以看一些费脑子的文化作品现在只想看点搞笑视频和短剧这么一说我想起来我念书的时候看诺兰相关的一些电影或者是需要推理的那种电影我是很津津乐道的我可以 N 刷但我工作之后我就不太看得了这些电影了因为它
真的很累我在电影院会睡着就很明显的一个对比对我非常理解自己在工作之前很喜欢看一些完全看不懂的哲学的书然后等你真的忙起来的时候存在与时间不重要让我先睡一会儿再说
但是
自从上班之后我看每句我都觉得累一想一想这个剧评分好高豆瓣 9.3 但是一看长度有三季不想点开了没有时间看而且可能我们大学期间看一个东西大家就觉得开心然后也可以当个谈资去交流去分析去捕捉蛛丝马迹但是工作之后他会有一个观点就是我看这些东西就是浪费我的时间因为它对于我的工资的提升没有任何的回报
就是逐渐就功利化了嘛不讲究兴趣只追求效率了对我看到一个相关的讨论帖的时候我点开有一个人的评论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枯萎还有一个评论有个人说早上起床都没力气哄自己直接大脑一片空白反应过来人已经在公司了怎么来公司的都不记得了真的会这样明明人醒了但是在梦游
前面大家说的那些看书啊都还太正整了啊我大学的时候追星嘛看 Kpop 还有日语也追欧美语天哪追的好多啊但是上班之后啊追星的力气都没有了像门童老师说的那样你是追求时间的利用效率的我还要给他花钱这追星的乐趣消失了不能提升你自己对啊你不能自我提升你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反而是这两年最近没有再上班嘛又找回了追星的快乐所以大家觉得文化体力的消失能全怪上班吗我也会想到一个大家都看过的作品花束般的恋爱这个电影现在想想它似乎就是一个上班杀死爱情和兴趣杀死了文化体力的过程我觉得有这部分的原因但是落到个体的身上男主他放弃了
我就是要赚钱利用每一个时间去赚更多的钱
然后才能够去过上传统中产日本的人的生活然后她就开始来付出她的努力从而可能把她原本的一些兴趣就给放下了所以我觉得还好女主跟她分开了这样子
这个男主我觉得他是自己选择了进入职场职场才是他自己心之所向一开始那些追求漫画理想他如果真的很喜欢漫画很喜欢理想他怎么能放弃的这么轻而易举然后遗忘的这么决绝就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些事情一样一点眷恋的痕迹都没有 2021
女主凭什么这么做
而 Diss 男主的人就认为呢男主本来就跟女主三观不合在女主努力去平衡工作和生活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工作的时候男主却打击她却打压她难道这段关系不是男主的错吗不合适分开是对的不合适
女主家可比他有钱多了他给女主什么了我觉得就像梁梁说的他可能本身也没有很喜爱他们在一开始之前报菜名报完菜名然后两个人就在一起了然后那个过程我觉得报菜名就能够互相喜欢的感情可能本身就没有那么厚重吧对所以散的就散了咯
因为你并没有很深入地去了解那个人他的一生他的快乐点他的痛苦挣扎他的不甘和委屈他可能并不是自发地由内而外他只是我知道这样一套范式所以我会去练习这套范式而已我们做了恋人必做的十二件事情我们就是恋人了吗
就是我们说回这个文化体力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有很多个瞬间其实有共情到男主的状态就是当男主下班回家像丧尸像游魂一样下班回家的时候女主很兴奋地跟他说这个什么什么漫画又出了新的一卷然后男主毫不关心也听不进去因为他这时候所有的精力都被耗干了
就是她这种疲惫的状态我反倒是非常能有共情到同时呢我也非常的羡慕女主她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她能够把自己从并不喜欢的工作里拔出来勇敢地去找到一个能够结合自己兴趣并且也能做得下去的工作这方面来说她是一个勇敢的人就是我既能很理解男主又很共情女主
如果您只能选一个呢但是现在的我们是不是更接近女主的状态呀我觉得男性跟女性的生活体验是很不一样的就是有的时候是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面的是的男主也活在了一种社会对他必须要求男性要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的框架里呢对他要表演那种生活有他的剧本对
就哪怕女的跟他说没有关系我物欲也不高我们也不用买房也不用买车你就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好了这个男的最后还是会放弃画画然后去转头职场获得成功的没错但是说到这里啊那文化体力的消失好像也不能全挂上班吧如果你想保持自己的文化体力你可以像花树般的恋爱的女主角一样你选择一个可以平衡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工作
文化体力它终究它的落脚点还是在体力上嘛上班它是会消耗大量的体力的但是如果不上班就仍然很难去做严肃的文化消费的话其实得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喜欢呢
有没有可能那种艰难的声色的文化内容其实就是让人不喜欢呢大家还是有的时候会把它当作是一个时尚单品就是自己的一个符号自己的一个 tag 自己跟别人 social 能够拿来的一个毯子而已其实并不是可能真的喜欢它
对我举个反面例子吧就比如说在家里照顾植物然后我朋友他是会兢兢业业日复一日的去照顾自己的植物就为了看他开花结果什么的这个东西既没有社交属性也没有办法拿出去 social 人家就是很喜欢他会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怎么种种草种树什么的
其实我还有一点疑惑啊在看到文化体力这个词的时候它似乎指向的就是一种文化消费比如说我去看电影看书
为什么大家指向的不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化呢我个人是觉得我花钱看了电影这是消费但如果我写了一篇影评呢那它就变成了创作在我过往的很多时候我可能都是看了就看了但是后面我开始发现当我看了之后我写一点我的感想
我无论写豆瓣写到我朋友圈里这个过程就会不太一样我会有自我的一个理解和把它表达出来它就有了创造的这个属性所以我是觉得文化体力能够持之以恒是必须有这样的一个输出的过程
如果
如果我只撸猫,我是不是就浪费了这个时间而没有去看存在与时间?有意思哦,因为刚刚我们提到文化体制的消失可能是因为现在大家在疲惫的工作中只追求效率而并不去追求有趣。
那如果我们把时间投入到文化消费上我非要去看一看存在与时间我非要去看我看不懂的塔克夫斯基是不是也是一种追求文化效率呢还有三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王家妹经典电影我有一个感受刚才梁梁有提到它是否有傲慢的这个特质在因为我自己也看球嘛我看球的过程里会进行这些思考也是非常需要智慧的一个东西
那我看球这是一种消费它属不属于我的文化体力呢那像我们现在可能下班之后刷刷小红书啊像我们的父辈他们可能收工啊下班之后我爸会打篮球他下班就是打篮球打篮球也是一个团队合作需要一点点脑子在里面的然后妈妈呢她会去跳舞她可能也是需要你去编舞啊什么的这个概念的定义会更广泛一点
那可能我们父母年轻的时候下班之后使用文化体力是在看金庸和穷妖对啊也不是在看存在于时间那这是不是在那个年代的短视频呢我觉得现在有降级这样讲会不会很冒犯我会觉得现在的短剧可能更降级一点相较于金庸和穷妖来说
虽然说对于我们或者对于父母我们在念书的那会儿尤其是 18 岁之前可能大家就是所谓的闲书嘛父母说你不要看闲书但我们还是会看一些小说所谓的闲书哪怕是郭敬明他还是有个故事性在里面的就是他有叙事他有人物的一个塑造
它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是你现在短剧里面塑造一个人物的认知,可能就三句话吧,三句话就结束了,然后就下一个场景。那我觉得我们现在讨论文化体验这个问题,跟我们父母那辈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在一个流媒体的时代,我们不仅有短视频,我们还有各种图文可以刷,
是一个超级信息过载的环境就现在人每天接收信息的密度和强度是高出了过往所有人的这个我很赞同大脑它处理信息的量这个 CPU 是有限的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工作它的工作就是处理信息
那他处理了这么多信息之后一整天到了晚上他还要再用自己的剩余不多的 CPU 去处理其他的信息吗我觉得那其实对于他大脑来说他大脑一直在工作可能对于我们人类大脑和基因来说他们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事情呀就难怪短视频刷多了这人可能大脑会退化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拖延症也会变严重
就有的人他可以处理很多的文字信息但是如果你让他去集中精力的去听或去看一个东西他可能没有办法处理那么多其实我是一个视觉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差的就是如果我看了很久的电视和视频我是会头晕目眩的
但是我可以看大量的文字我可以听很多的声音的素材你们有没有觉得刷短视频不需要思考但是短视频越刷你反而脑子越累会 最近也是我每天都会刷至少半个小时短视频我刷完之后我就会想吐
就是干呕的那种但是我刷的时候真的很爽就在地球上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都在发生着好有趣的事情而它不是一个故事它不是一个 storytelling 它只是一个 point 我只要刷到那个 point 刺激到我爽到了就下一条然后这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我手停不下来然后
等到我终于难受到不行我停下来的时候我就很想吐对我会觉得这些 BGM 抚过我大脑的褶皱抚平了我的大脑让我的脑子变得十分的光滑没有留下任何的东西对的我现在都回想不到我今天刷短视频刷了什么了然后唯一记得我看了一个是什么爆改九平米上海棺材房然后它就是那种什么
我之前有看到过一个说法说能让大脑放松的方式不是完全的放空或者是去刷短视频
而是你进入另一种不同的心流比如说你上班很累下班之后去进行一些深度阅读进行一些看长篇小说进入阅读剧情的心流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像高中的时候老师劝我们学习你们学英语学累了你们就是学数学啊
换换脑子大脑就放松了你这个说法让我想到了一个科幻小说然后主人公他身处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是不用睡觉的因为人研究了海豚学习了左右脑交替休息的工作方法所以呢白天跟晚上运用不同的大脑去工作和学习于是人的寿命延长了一倍
人左右脑他负责的区域确实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你看那个蝙蝠侠动画里面有一集蝙蝠侠被一个反派逼到了自己的梦里面但他不知道自己在梦里面后来他找到了一个窍门才逃离了这个梦境这个窍门就是他发现如果你是在自己的梦中你是无法阅读文字的
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做梦很有实感的人我经常有的时候确实是分不清梦和现实因为做梦的大脑区域和人类处理文字的大脑区域是分布在左右脑两个不同的地方所以如果你用其中一只大脑去做梦你没有办法用这个大脑去处理文字诶还真让我搜到了我刚才去搜了一下有一本叫做
好好睡觉日本睡眠师教你的超级睡眠法的书里面就写到了左右脑轮修理论他说我们的左脑被称为学术脑右脑被称为艺术脑当我们持续做同一届脑力工作时就像一直用同一只手提着重物一样容易疲劳这时候你可以用左右脑轮修的方式缓解疲劳
比如说长期使用右脑做创意类工作太累了你就通过看推理小说做一些有意思的智力推理来进行放松所以如果白天写代码的话晚上就要听一些交响乐吗和摇滚乐好像很有道理刚刚说到短视频的时候大家也提到了一点短视频的信息密度是赶不上我们小时候看的那些长剧或是金庸
穷妖时代的长篇小说的这让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我在补一些老剧比如说什么步步惊心比如说那年花开月正圆我不知道你们看过吗也是一个孙丽很久之前的爆款剧即使是当年被称作玛丽苏国有剧的步步惊心在现在看来也是难得的长剧细亢了
他的构图和人物的设计都非常的讲究才 30 多集啊几乎是没有废戏的这次从看我就非常的不可思议再想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什么细糠他在每一帧镜头里面所呈现的信息量都是现在的长剧很少有剧感得上的
所以是不是我们小时候在看这些长篇作品的时候其实也培养了我们对文化体力的认知呢所以我们现在一提到这个文化体力这个词的时候会想到那我要去看电影那我要去看书看长篇小说而不是说我要去刷刷短视频看看短剧就是文化体力的定义好像就不是更年轻的 00 后来去下的定义而是我们这些长剧时代培养出来的 90 后去下的定义
战皇战老师是抛出了一个观点他就觉得文化体力可能我们 80 后 90 后会更能 get 到他在讲什么事情因为可能 00 后出生的时候互联网就已经蛮发达了
去年我有参加上海书展嘛然后书展上有可能三分之一的片区都是童书片区然后很多看着就比较焦虑的父母会自己或者带着小孩来上海书展看书买书然后我在旁边也听到了很多对话
包括说我小时候看的一些书曹文轩之类的这些作者的那些儿童文学就是我们小时候会看儿童文学就是也有一本杂志就叫儿童文学我记得我从一年级一直订阅到了六年级会感觉现在当下的零后包括一零后二零后的父母
他们本身对于小孩阅读的这个事会抓得很紧但是呢整体我个人感觉偏公立化一点他们会觉得我读了这个书会不会对提升成绩有影响但是我回顾我小时候我作为一个 90 后
我接受到的语文教育是当时会强行让我看五十部民著就是在我中学的时候然后你的作业就是看完民著写读书报告你要交这个读后感然后包括你的暑假小学的时候暑假也会让你写很多篇这种读后感读书报告我觉得这个过程它虽然是有点强行有点被动地去做这个事儿但
过程本身还是有种下一些文化体力的种子吗我不知道是可不可以这样讲啊就像我当年可能读茶花女或者读简爱我其实读不太懂但是因为那会儿种下了这颗种子我现在回顾我去重读简爱的时候我在联想到我可能这两年补充的一些可能神学的知识我才对这个故事有一个建构但是如果我
如果我根本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那我可能也没有进一步去来发挥我文化体力的空间所以我会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对比
我觉得我们小时候还是比较放养的吧我不知道你们两个是什么状况啊但现在的小孩是蛮父母是需要一直看着的这种状态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分就是从我们的教育经历而言因为我们的文化体力在 18 岁之前其实都是跟语文比较相关的吧
我昨天跟几个 00 后打麻将他们有一个观点就是说他们觉得语文是最没有用的学科最 bullshit 的最浪费他们时间的学科当时我很震惊但我想了想可能他们是不是他们的父母就是我在上海书展遇到的那种很功利的然后很 push 的那种父母
所以一方面是逆反心理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没有 get 到可能语文的美或者文言文的美或者是明著的真正的魅力所以他们会有现在的这样一种认知哦哇这句话实在让我还觉得蛮震惊的我小时候大家还是很崇拜作家的我们小时候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超级流行的时候哦是的呢过
年轻的朋友们嗨
会崇拜作家吗还有文化偶像的概念吗哇我完全不知道完全是盲区了已经如果有知道的人可以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一下对期待就是有这种交流但我先讲一个我个人的判断它不一定对我会觉得它是偏两极化的
我也见过很厉害的可能十几岁的小姑娘小伙子他们对于一些哲学或者是文学有非常多的涉入量跟见解这可能得益于他们的家庭有传下来这些文化资本吧然后中间呢就是一个很
就像我们我觉得我们曾经就是这个中间的中间力量大多数就是很普通的被动的可能被要求写很多这个民族的独厚感的那批人但现在可能中间的这批就分化掉了要么你很厉害你真的出于兴趣呃
父母给你的环境很轻松你去学习给你资源去接触这些信息然后另外一部分人呢他们可能就在他们巨大的一个信息差的间隙里面就去刷题去备战中考因为现在这个分化分流也很严重嘛各个压力之下再加上他们父母也很焦虑就是报很多班经常小红书会看到什么海淀不是海淀对海淀妈妈又哭了我是一个闽行妈妈又哭了小孩考不上七宝
哇就是超多这种帖子就是很真情实感就是大家都很不容易好家伙就不止我们成年人没有文化体力学生也没有文化体力啊尤其是梁梁前面你说更习惯于文字阅读去输入信息哎我发现这件事情也变得好古典啊是吗哈哈哈哈
因为我经常也会在一些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写的比较长的微博下面看到有人说太长不看我以前一直以为是玩梗后来我才发现是真的是真的但我最近又有一个新的体悟
就我们都知道其实现在日本这边它的文学还是我觉得是比较好的然后它每年也会出很多的文学奖项嘛对对对尤其是因为最近我借住在不同的朋友家里面然后有的朋友是在市区就是非常热闹的地方然后他家在马路边上然后有一个朋友呢是在就是东京相对偏远的地方很安静的居民区我发现我在住在市区很热闹很吵闹的时候我的文字处理能力很弱啊
然后我更喜欢看视频动画但是当我住到了很安静的地方就是周围连呼吸声都没有的时候然后你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住几天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文字处理能力会变强你也更偏好于文字处理能力相反你会觉得视频有点丑
所以我时常会在想会不会就是居住生活的环境这个一个很宏观的抽象的这个环境的概念也会影响人们对于不同介质的这种内容的处理能力和偏好呢比如说如果我们就是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里面我们在乡村乡野或者是那种像森林一样的这种地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倾向于去消费那种文字类的作品处理这些东西是很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的但是
但如果说你在一个比较吵闹的地方你在一个压力很大的地方你在陆家嘴你很难去看一个文学性的东西吧而且梁阳刚说的是现实空间我就想到赛博空间是 24 小时都很吵闹我们讲这些是不是有点太老灯了就好像怪年轻人不读书一样但是也没有这个意思我觉得可能会存在一些代际差异
而且其实本质上还是我们这代人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小孩的父母其实也都是 90 后咯如果你作为一个 90 后的父母你都没有文化体力去那你怎么会引导小孩去构建这种不管是爱好还是兴趣还是一些消遣我觉得这个是代代相传的事情而
目前来看是一代一代可能都更减少这个文化体力,不管是它的扩散力还是它本身的整个生命力。就不要说正在上学的更年轻的朋友了,我自己的话我觉得我深度阅读的能力都在变弱啊,假如说现在两本书摆在我面前,一本是男童小说,一本是存在于时间,那我肯定要翻开这个男童小说。
存在于世间也确实太难读了点就是说太难读了我真的试过我没有翻过三页就放弃了然后我就把那本书放在了多抓鱼上主要是那本书我看不懂我没有懂我没有理解如果是这么厚的比如说黑色的西大多我觉得还是可以鼓起勇气翻开看一下的所以雨伐这么厚的书看到那个厚度马上就吓跑了对那么厚的书我能看下来的也只有天籁纸鸢了天神又一是吗是
我也愿意看
所以门童老师就分享一下你到底是如何一直保持输入能力保持文化体力的我分享一个感受啊我就以西达多为例我刚刚去翻遍豆瓣我是 22 年把它看完的其实我这个阅读过程可能持续了几周吧然后我是每天都有看因为要加班所以每天没有太多的时间看我觉得阅读这种比较长的书籍它有个好处就是我每天可能看十页第二天我再来读档
我会记得我昨天看到哪里了他那个故事讲到哪里了这个人物昨天发生了什么我今天来看他他是不是要去别的地方干什么别的事情了他有什么想法就是这样的一个线性的阅读会让我觉得我的人生是有推进的而不是每天在公司做史上雕花的重复的事情
刚才我们也聊短视频我其实都记不得我可能刚才五个小时之前我刷的短视频的内容了这种过程或者这种觉察会让我很沮丧但是看西大多的过程中我坚持了几周把它看完每天看一点点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我觉得很自豪我会很有成就感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在反观我的内心我在跟我自己交流
刷短视频的时候我是没有办法跟我自己交流的我不会觉察到我现在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我在思考什么我今天的喜怒哀乐是怎样的我对于存在与时间有什么想法对
但是如果是看一些大不头一点的书包括刚才提到《罪与法》我都会有这样的空间和机会让我去进行这样的思考我会为此感到非常的感恩我很珍惜这样的时刻这可能是我坚持做一些阅读的动力吧因为它回馈了我很多东西
关于读书就是消费文化产品我觉得是需要某种玄学的缘分的就比如说其实西达多这本书我第一次接触他大概是在五四五年前那个时候我去朋友家做客我发现他在看这本书就是我看了一下他的封面打开了第一页第二页我完全觉得说这个人在讲什么他在干嘛他为什么富家子弟突然又要出门要离家出走
就是我看了一两页我又放下了就是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在去年的时候因为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起伏波折然后这个时候我又机缘巧合又拿到了西达多这本书这个时候我再去翻它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读起来非常的顺滑我突然就跟西达多共情了
所以在第二次我在看西达多这本书的时候,我花了不到一个星期光速就看完了,看完之后我深深地被触动到了。我会认为说如果要消费一个文化产品,其实也是要讲究某一种缘分的,包括看剧也是如此。
我上个月刚刚把知否看完知否是前几年非常热门的一个剧但是我当时就是因为各种原因看不下去但是呢今年我就花了一段时间集中把它看完了拍手称快而且印象深刻上次我跟戴皇上老师聊了聊知否因为我还没有看过可能也需要某一个契机之后再把它看一遍嗯
我是相信优秀的文艺作品是能拓宽你的生命长度的,就是杨德昌在《一一》里的那句话,电影延长三倍的生命,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很多时候感受和观看到优秀作品的体验确实就是如此,我会想到我有一年去北影节看 4K 修复版的《乱世佳人》,在一个屏幕非常非常巨大的影厅里面,
还是修复版的所以观看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呢由于我的座位在前排我得梗着脖子这样梗着脖子看然后《落石家人》它还剧长中间还有中场休息让你休息十分钟但是我一点都不觉得累在当斯嘉丽拔起土地的萝卜高举着那根萝卜向天发誓的时候我想站起来鼓掌如果不是演员必须要保持安静我真的想站起来鼓掌
后面有一年我在上影节看修复版的《七五世》我那时候也是第一次看《七五世》你之前只知道这是一部很厉害的作品但是你平常也不会去点开它但是当有电影节这样一个契机你去观看了这个电影什么叫伟大的作品能让你觉得不需此行能让你觉得丰富了你的人生体验然后你直观地体验到影像美学的价值这些东西
这就是这些电影存在的意义啊就是它们并不是树枝高格的冰冷的博物馆里的展品是要你真的去体验去观看的曾经你是被很多东西打动过感动过的
所以我是否可以理解为文化体力它是我们认知人更立体的认知人的一生去了解一个故事的一种好奇心一种热情和一个我愿意去跟人建立这种联系的勇气我会觉得因为我们刚才分享了很多
过去发散文化体力的 case 其实最终还是落脚到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连接上因为你看七五十也是跟黑泽民的一个精神上的共鸣因为这个故事是他创造出来的
门头老师总结得好金志文你做播客通过输出来保持输入可以分享一下这个经验吗在我做播客之前其实我是上班的时候做播客的之前可能是别人朋友邀请我玩一下这样子就开始做没想到做了这么久做了 271 年的时间而且你更新的非常快对因为我发现这个过程让我其实有爽
在我做播客之前我也有一些零散的文化输出在不同的一些地方吧无论是 online 还是 offline 但是可能播客这个载体会让我进行一些更结构性的思考这种思维的练习表达的练习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愉快的一个机会它真的很宝贵的一个机会对我来说有那种你必须要输出点什么所以不得不去阅读
有没有逼自己一把的感觉?
相较于可能第 100 期的我那 200 期的我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会有这样的一个意识让自己去输入可能对于我们大家都很累的现代人来说保持文化体力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找个地方去输出
就无论做播客还是你去写小红书通过输出倒逼自己输入其实前面我也说了很多什么打开一本书或者点开一部电影那么难首先这是否真的构成一个问题也得打个问号哈但如果你觉得这构成一个问题不妨尝试一下做个播客对的门头更新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们两个人干不过门头一个人
我感觉今天聊天下来我有一个感受就是我们还是要找机会跟人有交流有一个契机去迫使我们关心人类你无论是关心你自己你自己现在的感受是什么还是关心其他的人无论是通过可能电影啊音乐啊这些媒介的形式因为我最近也还在听每天听方大同的歌我觉得我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触
那种感受就是有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存在所以特别觉得这种链接很好吧如果大家有不同的一个感受也欢迎跟我们分享那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啦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转发我们下期很快再见谢谢收听拜拜拜拜拜拜
爱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