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第87集:“丁举人文学”的诞生,脱不下长衫的稻草人

第87集:“丁举人文学”的诞生,脱不下长衫的稻草人

2023/4/7
logo of podcast 巴别塔词典

巴别塔词典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姚天宜
竹溪
Topics
姚天宜: 最近的“孔乙己文学”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我们之前有些犹豫是否要讨论这个话题,因为感觉已经有很多人在讲了。它与之前讨论的“小镇做题家”概念有一定的联系,但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空间。这种文学的兴起,与B站上一个关于文科硕士找不到理想工作的视频有关。视频中,有人用“学历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来比喻,引发了官方和网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我认为“某某某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文化现象,它往往代表着一套标准的话术,通过示弱来博取同情,甚至寻求道义上的豁免。这种现象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哭穷”文化有关,人们习惯于隐藏真实动机,假装弱小,以求得心理平衡。 竹溪: 我认为“孔乙己文学”类似于网络时代的“copy pasta”,可以复制粘贴并替换部分词语。这种文学形式将个体融入想象的群体,甚至凭空捏造,不一定示弱。官媒对“孔乙己文学”进行辩证看待,认为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种文学在2023年初开始流行,与“孔乙己的长衫”有关。但除了“长衫”之外,缺乏完整的文学体系。早在2020年就有人用“孔乙己”来表达对书中人物的重新解读,这涉及到作品解释权的问题。公众号文章将孔乙己描绘成贴近现代不得志的做题家,但原著并非如此。孔乙己的小说是高度象征性的,并非真人真事。他象征着时代变迁,与新文化运动批判孔教有关。鲁迅写这篇小说时,科举制度已经终结十几年。故事背景可能设定在清朝。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近年来流行的“孔乙己文学”现象,以及它与“做题家”心态之间的关联。节目回顾了孔乙己文学的起源,并探讨了其背后体现的网络文化现象。
  • 孔乙己文学是一种流行的网络话术,常用在评论区以示弱或获得关注。
  • 这种话术通常把自己塑造成社会底层,以获得道义豁免。
  • 孔乙己文学的出现与网民群体、评论区抖机令等网络文化现象有关。

Shownotes Transcript

近期的“孔乙己文学”的起源是什么,它背后的思想是否和我们常常提到的“做题家”心态如出一辙?鬼王橙这周因为公务缺席,剩下的两位主播将就鲁迅这一经典人物的再风靡简单发表一些看法。

主持人:姚天宜,竹溪

00:00:24——本期“词典策划”感谢:爱发电用户_5yU9(专属配乐:一意孤行,音乐人:麦田守望者)

结尾音乐:

阳光开朗大男孩,音乐人:卦者灵风

若对我们的节目感兴趣,可以在“巴别塔词典编辑部”微信群(添加微信号playtimeguy)、即刻“巴别塔词典播客组”以及新浪微博“@巴别塔词典”联系我们!

我们的爱发电也开通啦!欢迎感兴趣的听众在我们的爱发电站点)提供支持!在此特别感谢鸣谢我们的“词典恩人”:荔枝小马无限衍义溪主席的好战士lfkdsk爱发电用户_N97b面包棍棍向阳而生Antarcticitesheldor争和zhenghe张大喵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