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阅读刘子超的《午夜前抵达》,这是一本以旅行为线索的书,而小马正是在旅行途中阅读完的。
刘子超,旅行作家、资深媒体人。1984年生于北京。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失落的卫星》、《沿着季风的方向》、《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等。
对他来说,一次次地踏上路途、与那片土地发生链接并记录下来,便是“在平庸的现实世界中找到支点”的途径。尽可能有尊严地应付日常生活,已经是足够有意义的事。
2024年力压伦敦、爱丁堡,Bristol成为英国最幸福的城市。在这里,小马遇到一位生活家Sue,她67岁,已经退休,在一家慈善商店帮忙,拥有两面大落地窗的美好公寓充满了她的画作、陶艺。我们聊了脱欧、特朗普、支持变性群体的法案……她让我推荐好的中国电影,外网一无所获。我留下她的邮箱,准备给她整理一份清单,显然,文化交流还存在沟壑。
中欧成为作者多次往返的目的地。在布拉格,他遇到有着三个女儿的米洛斯拉夫;在波兰,他深切感受到它和它的人民无时无刻不被打量、被评估;在维也纳,人们怀念旧日时光,充满布尔乔亚趣味;而在布达佩斯,拥有一个公共层面的社会身份是年轻人引以为傲的。
“一个国家的饮食传统总是与民族情结相互作用。”比如一杯埃格尔公牛血红葡萄酒,和1897年开张 见证了老太太从小到大各个阶段的卤煮店——食物的生命力似乎大于一切,尽管窗外的世界早已变迁。
我们期冀在陌生中遇到自己,像刘子超一样,避免无知的傲慢和廉价的感动,以旁观者的宽容和鉴赏者的谦逊,观看眼前的世界。
🌍亲爱的听众们,你们最近印象深刻的旅行地和故事是什么呢?欢迎分享。
🎵BGM:Leff Pouishnov-Arabesque No.1,<Skyfall> Ad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