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87 对话独立设计师大琪:通过设计帮助产品做好增长

EP87 对话独立设计师大琪:通过设计帮助产品做好增长

2024/12/16
logo of podcast 硬地骇客

硬地骇客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大琪
赛头
Topics
赛头: 我关注到您在推特上发起的Product Roast活动,免费帮助大家改进Landing Page,浏览量很高,对产品同学很有帮助。 异象: 本期节目邀请到拥有十年大厂设计经验的大琪,分享她从大厂设计师转型独立设计师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产品思维、设计技巧、出海策略和AI工具应用的独到见解。 龟龟: Podwise赞助本期节目,它是一款AI学习软件,能帮助用户高效学习播客内容。 大琪: 我从2015年开始在大厂做设计,先后在阿里巴巴和TikTok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经验。2023年,我选择成为独立设计师,一方面在平台上创作内容,另一方面为出海项目提供UX/UI设计和产品增长服务。我计划将这些经验整理成一本关于出海产品设计的手册。我选择独立创业的原因是希望培养自己的生意思维,将能力转化为闭环,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好的职场人。在大厂的经历中,我逐渐意识到互联网行业的内卷,以及学校教育缺乏对生意思维的培养。我希望能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产品思维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大琪选择从大厂设计师转型为独立设计师?

大琪认为在大厂工作后期,互联网行业变得内卷,投入变得无谓,且她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有所不同。她希望培养生意思维,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闭环,而大厂并没有提供这种教育。她认为独立创业是迟早的事,不如早点行动。

大琪在大厂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哪些项目?

大琪在阿里巴巴旗下的Lazada电商平台工作了五年,负责东南亚市场的跨文化产品设计。之后她加入TikTok新加坡,专注于国际化产品设计,尤其是全球市场的用户体验。

大琪如何看待设计师与产品经理的合作?

大琪认为设计师需要了解业务,而不是只关注设计细节。她强调设计师应该与产品经理讨论产品策略,而不是单纯执行设计任务。她认为设计师应该具备产品思维,能够挑战产品经理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大琪在Product Roasts活动中发现了哪些常见问题?

大琪发现许多独立创业者过于强调技术,导致Landing Page的文案缺乏用户利益点,用户无法理解产品的实际价值。她还指出设计上的问题,如页面结构不规整、色彩搭配不当等。

大琪认为Landing Page设计中哪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大琪强调Landing Page需要提供场景化的描述,明确产品在特定场景下如何解决问题。她还建议在页面上放置下载按钮、合作方或用户评价,以增强用户的信任感。

大琪如何看待AI工具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大琪认为AI工具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对于复杂的设计任务,AI生成的内容仍需大量修改。她更倾向于使用AI进行前期方案讨论和用户画像的生成,而不是直接用于设计输出。

大琪如何看待设计师在出海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差异?

大琪指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颜色偏好、语言适配和时间展示方式。例如,东南亚市场偏好紫色和深红色,而欧美市场则更倾向于清爽的设计风格。她还提到语言适配是出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大琪如何看待情绪价值类产品和工具类产品的区别?

大琪认为情绪价值类产品更容易引发传播和爆发,因为它们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而工具类产品则需要通过硬需求来吸引用户,可能需要更多的市场推广和用户教育。

大琪建议IndieHackers如何提升自己的设计审美?

大琪建议IndieHackers可以通过浏览Pinterest、Behance等设计灵感网站来提升审美,但她也强调,如果目标是 redesign 或改进设计,最好直接找专业设计师合作,而不是自己花费过多时间在设计上。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了拥有十年大厂设计经验的大琪,分享她从大厂设计师转型独立设计师的心路历程。她探讨了职业转型背后的思考,以及对产品思维、设计技巧和出海策略的独到见解。
  • 大琪在阿里巴巴和TikTok工作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
  • 她对大厂的稳定和独立创业的挑战进行了思考。
  • 她认为学校教育缺乏商业思维的培养,而独立创业需要具备将能力转化为商业闭环的能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收听尼海克,我是赛头,我是异象

我是龟龟本期节目由 Podwise 赞助播出 Podwise 是一款为播客听众制作的 AI 学习软件产品的 slogan 是 Read Before ListenPodwise 通过 AI 对播客内容进行转录提取总结分析等一系列操作帮你掰开了揉碎了硬核的播客内容同时与 Notion、Readwise 等平台的打通嵌入知识管理工作流协助您的其他包括新闻 Newsletter、Vlog 的内容帮你打造第二大岛

Podwise 也为本期听众准备了三个五折优惠码针对本期在小宇宙与我们互动的精选回复欢迎大家踊跃来玩好的,那开始我们本期的节目吧

大家好,欢迎收听硬币骇客今天非常开心给大家请到了有 10 年大厂设计经验的大旗做客我们节目我为什么会关注到大旗是因为他在推特上发起了一个 Product Roast 的活动大旗免费帮大家做 landing page 的改进建议帖子的热度非常高光主帖都已经被浏览了将近 10 万次了然后整个 threads 我觉得非常有用我建议所有硬币骇客做产品同学都可以仔细浏览一下相信会对大家非常有帮助的

那我就不多说了,大旗要不然先给大家打个招呼吧,然后顺便介绍一下自己。大家好,我是大旗,我来自产品设计的领域,然后目前是在做独立设计师。我想简短介绍一下我自己,大家可以更多的了解一下今天的主题也好,或者是我也好。我其实从 2015 年的时候就加入阿里巴巴,然后开始担任设计师。

从那个时候开始其实就已经投身到互联网的这个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当中了然后呢我在阿里旗下有一个电商平台叫 Lazada 它是专门做东南亚市场的这样一个电商平台在 Lazada 做了大概五年左右吧带了一个 15 个人的设计团队在那段时间里头其实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比如说带好团队以外更重要的事情其实就是解决好这个跨文化的产品设计或者跨文化的用户体验的问题该怎么样去解

到 2022 年的时候呢我搬去了新加坡因为做东南亚市场嘛所以人要去然后要更好的体验到当地的这个生活了解到当地的市场然后 23 年的时候呢加入了 TikTok 新加坡继续去做国际化的产品的设计实践相比较起来就 TikTok 和 Lazada 的这两段经历吧 Lazada 更专注于东南亚市场 TikTok 其实更专注于全球市场

然后一直到今年呢我就开启了自己的这个怎么说独立设计师的道路吧两方面吧一方面是在平台上做一些内容创作然后还有一方面呢就是服务多个这个出海的项目做一些合作到目前为止呢其实也有一些成果啊有一些这个设计的作品

同时呢也有一些就像刚才 Sato 提到的在推特上会有一些沉淀的帖子然后我会根据大家的一些产品的状况也好或者产品的 industry 也好去给到一些具体的建议未来其实计划想要把这些东西全部都编转成册吧做一个类似像大旗的出海产品设计手册这样我觉得能够更好的服务大家对

对非常期待因为我看你现在也已经出了一些片段了嘛对吧在你推特上面有一些小的连载对我还挺期待你最终能编撰成册的然后大家都能去用你的这部分手册去参考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我还挺好奇的就是因为你毕竟你说你 15 年的时候就开始做设计嘛也做了有将近 10 年了就什么原因是你就是想跳出来的嗯

好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知道我出来辞职的人基本上都会问这个问题就是我觉得这个行动吧这个决定它其实是迟早的事只是说你什么时候准备好了对我刚入职的时候那个时候带我的师父师兄其实已经工作了大概有个

五年六年的样子然后那时候我就会觉得很震惊就对一个新入职场的人来讲我觉得是什么样的一个公司或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能在一家公司能待这么久

都不走结果我自己在爱里一口气待了七年但是我就回忆起来那个时候吧我觉得工作还是很开心的虽然说就也有加班也会很辛苦但是我觉得你能学到很多东西你每天都很充实但是渐渐到后来我会发现其实互联网变得有点这个咱们所谓的内卷嘛我觉得更多的是在无畏地做一些投入了这个时候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可能有点不一样对我自己期待也有些不一样了

所以那我觉得你迟早都得走不如早点走然后我自己一直有一个观念就是我觉得从我上大学开始的受到的教育包括我后来不管是在哪家公司服务我觉得始终其实都没有培养成一种这个生意的思维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能力也好或者是你可以把自己的资源也好

变成一个一个圆吧变成一个闭环嘛你能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做出来服务好我觉得没有这种能力我觉得包括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很多应届毕业生其实他们也都没有这种能力

更多的学校其实是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的职场人这个其实包括跟新加坡朋友聊天他们也会有同样的这个反馈就是新加坡的教育也是这样就是没有人教你怎么样去做生意反而教你就是认真打工认真工作但是我会认为就是你作为一个人来讲你需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话你一定得具备一些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没有百分之百 ready 但是你知道你需要往那个方向去走

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我想要出来的一个非常强的一个原因 OK

我觉得你这个就属于那种在第一时刻你就知道说你自己未来想去干什么在我们圈子里面碰到的很多人就是大家在做艺人公司的这种基本上都是比如说我是一个开发或者说他如果是产品或者设计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跟别人组队他不会自己一个人出来去干的产品跟设计的同学很多人对于开发层面上面还是有点畏惧所以他可能不太会去自己独立去做一个产品或者等等的因为你自己其实是一直在做设计师我觉得你挺勇敢的就是说你自己愿意一个人出来去做这件事

这个事还是挺不一样的嗯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是哈周围基本产品设计都是组个队有一个产品出来做一下对对对对对大家会去找一个开发大家一起去合作去做嘛对但是我们会发现说其实你在普达若斯里面的很多人其实他可能是就是开发背景的他根本没有设计没有产品经验对对

他就自己一个人出来去做了对你愿意说自己去独立去做一家公司然后去做一个生意对我觉得这个生意思维也是挺重要的一个事对因为你帮别人做 Product Rules 的时候我有关注你的整个 threads 里边跟别人内容因为我发现你的整个模板里边会包括说文案设计有产品策略你会从这些层面上面去帮大家分析说到底哪些层面上面有问题但是因为你自己之前的经历其实你是设计师嘛

比如说你像产品策略文案这些层面上面其实有点偏产品的我不确定说你平时是怎么跟别人合作的能够培养你这种产品思维因为设计我做的久了尤其是做体验设计做的久其实你必须得去了解产品然后呢我觉得可能也跟设计师本身就是个人的性格有关系有些设计师可能更加愿意专注线条专注 pixel

但是像我这个设计师呢就比较愿意去了解产品有些时候跟产品经理合作的时候比如说他有一个 idea 然后他说要这样做那样做我可能会直接挑战他我说你真的想好了吗你确定吗就这个明显你有一个大坑你看不到吗就会我会跟他去讨论产品啊

所以由于我自己的性格是这样或者我自己愿意关注的这个重心在这边所以无形中吧在过程中其实就积累了蛮多对产品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对这是一个点啊就是这是需要去专门训练的点然后还有一个点其实我觉得大家有些时候会把做产品想的有点太难了我觉得就是用最朴素的想法去思考这一个问题你的这个 button 或者是你的这一段比如说来到一个 landing page 你想要给用户

讲的这个故事你就拿最朴素的一个思路去思考它的时候我会认为也能发现有很多目前在线上的一些 Landing Page 其实是有问题的它其实可能不需要一些真的很专业的产品知识

在我短暂的职业生涯里边我合作过很多设计师因为大家在合作的过程里边它就是设计师产品经理加开发产品经理会给设计师一些线稿然后设计师会去优化线稿设计师最终会反向教验前端去给他做的那个结果

对吧基本上是这三方是类似这样子去配合的对因为你后期也在大团队嘛就你觉得说设计师他对于业务的了解这个关系应该是怎么样子的嗯我觉得像你刚提到的三方的角色甚至可能未来在这个产品 road 再往下走的时候可能还会加入到运营或者是加入到测试不管是哪个角色他其实都是在为项目服务

所以如果是为项目服务的话大家在同一个桌面上讲话的时候他们不应该说不同的语言应该说同样的语言你们应该聊的是业务本身聊的应该是这个问题本身而不是你的专业有些时候设计师就是这个其实已经是在设计圈里头的一个老大男的一个问题了老生常谈大家会认为设计没有话语权有些时候我会认为因为你没有讲人家的话所以你没有话语权

你跟一个业务坐在同一个桌上你拼命在讲颜色在讲这个对比我觉得人家听不懂很正常因为这是你的语言并不是人家的语言所以你想要在这个桌子上拿到一些话语权或者是你想要去融入大家的时候你一定要去讲业务要去了解业务所以在我带团队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 Junior 的设计师是这样的思维了就是他们会更多的去讨论比如说对比度色色彩线条

好看吗是好看但是好看一定是建立在功能上的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蛮功能派的就是你在信息架构有问题的时候再好看没有用用户看不懂就走了所以有一些诸面设计师我在对他的培养方案上更多的拿到一个设计出来的时候我会更多的问他一些产品问题我会问他一些比如说很基础的问题就是你在做的这个东西你的目标是啥你解决的 KPI 你要解决啥很多人都说不清楚那就证明你没有问没有思考那你就回去问一问好了

嗯我还关注了蛮多那种比较优秀的设计师的我发现很多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经理就是你会发现他的设计方案里边他对于产品的思考是非常非常深入的对因为你有比较长期的这种海外工作经验嘛就我不确定说这个事是国内国外大家对于设计师的要求不一样吗还是说这个事其实本身只跟公司的规模有关系比如说这个公司规模大的时候其实设计师的分工就会比较专业嗯嗯

我觉得你说的这两个方面都有但如果要给个百分比的话我认为可能国内外差异占比会更大一点因为在我的合作过程当中我会发现跟北美的产品经理合作的时候他们会更愿意放手一些空间对就是刚才你用到的词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在我的视角来看的话就是产品经理

他认为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去合作我可以举个例子就是我在跟美国的产品经理合作的时候他其实就是跟你讨论他其实也没有什么 PRD 就过来跟你讨论我觉得我们今天我们这个 Q 我要解决的核心的大的问题有三个

然后 A 是什么 B 是什么 C 是什么在 A 上面目前的问题是什么数据支撑是什么我们要把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掉我期待是怎么样你有啥想法那这个时候这个设计师回去就去想了我吧这是我我可能去想一想然后画一些线稿画一些这个小方案第二次的时候再跟他去讨论我去跟他讲我说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怎么样

我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如果用这种方法的话预计的解决的这个数据表现大概会是什么样所以会给他一些交流吧大家之间其实有交流的但是在国内的时候基本上是单向的就是产品经理说等一下然后设计师这个对圈里头其实有吧这个怎么说就是设计师跟产品的术语就是说吧你抄哪个哈哈哈哈

对所以我觉得是这个差异了对然后再往下呢其实就像你刚才提到的第二个点跟规模也有关系但是如果是规模一样的中外的两个公司可能国内的和国外的差异点就在于就是国内外公司的不同了

了解国内外大家对于产品经理的定义其实也不太一样就是我觉得这个事就聊大了就是说因为国内很多产品经理比较偏向于我是画线稿的国外很多产品经理偏向于我其实是掌握产品方向的对吧我觉得这个逻辑是不是不太一样

没错在我看来其实我能接受 junior 的产品经理去画线稿我可以接受但如果是 senior 的产品经理你还在研究线稿的话那我就认为你觉得 strategy 是难的你不想做那你不做我来做哈哈哈哈

我想分享一点我们自己的过往经历因为我们自己其实之前在做企业服务的产品就 2B 的产品然后大家都说 2B 的产品经历挺难找的对但是我个人觉得就 2B 的这种设计师更难找尤其是这种交互设计因为很多时候比如说你面向这种 2B 的这种产品的时候因为他们员工在内部他不可能之前没有系统那你去

帮他们去做新的系统的时候比如说你帮他们做了一个新版的一个 OMS CRM 等等这些系统的时候那对于员工来讲他的操作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他一定会想着法的去用回之前的操作习惯比如说以前的那些界面里边对吧他的页面显示内容一屏之内密密麻麻的你根本看都看不见又有很多很多个按钮多行操作对吧批量的各种各样的对你如果给他改了

他就会抱怨说你们这个产品真难用因为这个里面其实中间有一个产品经理嘛那对于产品经理的难度来讲就是很多公司的业务跟你自身的产品其实还是有差距的你十有八九都要去做改动对

那产品经理就是要去了解那个业务本身对但对于设计师来讲为什么我觉得设计师更难找就是我觉得如果设计师他本身不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他不去了解公司本身的业务的话他其实很难把那个业务做好尤其是这种交互设计因为他以前他有自己的交互习惯

你能否说服别人用你的新的交互方式还是你要延续它老的交互方式我觉得这个里边还挺复杂的再一个就是像 2C 的产品的话像你做个抖音其实你在别的地方你是能用到的但是 2B 的产品你其实是用不到的就是你自己不懂

不是那个做业务本身的人对就是我觉得这块还真的挺难的因为你自己其实在做 Lazada 在做 TikTok 其实你都在做 shop 相关的东西其实 shop 就有点是运营的东西跟我说的这个有点的类似我们确定你们是怎么去学习业务的我是不太会放过每一个出去走访用户的机会

当年在中国的时候疫情之前有蛮多去东南亚去采访一些用户大中小型用户的机会都会积极报名去参加觉得就是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的话你去聊一次就聊哪怕一个你都能解决 80%的问题

就这个用户会从你心里的一个一个模糊的轮廓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就坐在你面前拿着你的 app 在那点你跟他聊的过程当中你会了解到他有很多为什么要去这样用为什么不那样用的原因所以去了解真实的卖家是一个方面当然比如说我们的工作其实都是在办公室嘛你不可能成天在在在这个卖家那跑但是

卖家和员工之间其实还有一个人嘛其实就是我们的这个 account manager 他其实算是你去了解这个用户或者了解这个公司业务的另外一个桥梁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做一些比如说改动啊或者是一些设计上的产品上的一些改动的时候

肯定先得跟他聊有些时候产品经理跑过来说我要改什么的时候设计师会打个问号我说那你去找一下那个 account manager 你去聊聊是不是问题这是不是个真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是这两个方面然后有些时候会有一些设计师他们自己会开过网店那也有非常好的一个经验吧就是他有卖家心态对

对就比如说如果设计师开网店的话它其实有一点怎么讲就是它其实算是小规模嘛但是有些卖家它是超大规模的超大规模就涉及到协同涉及到别的就这种时候你如果不去人家那里当一天班的话你可能很难理解别人是怎么协同的对吧因为它有很多很多个层次的人要合作嘛嗯

对我在老杂说会有这样一个就是做的项目做的多了然后在思考这个问题多了之后我会有一个结论就是产品你做的产品本身你 cover 的其实你是兜底的产品是兜底的它不是真的完全 100%服务那个头部那几个大麦

大麦有 KA 去贴身服务哪怕大麦不会用我们自己的小二也会帮他去把产品上了对吧就帮他去运营但是中间的脚后跟那一部分卖家他们没人管他们其实更需要的是产品帮他们把运营能力都抵到 60 分所以我觉得这个点是产品设计更多的其实 cover 的是这一部分用户嗯

因为我们一直在做企业服务嘛其实我们面向的都是 KA 所以我们就在思考说怎么更好的服务他们但对于你们来讲之前做 Lazada 做 TikTok 其实你们各个层级的用户都有对所以我觉得你刚才讲的这个对于产品层面来讲 Dodi 这个逻辑真的挺好的对当然我们刚才扯了好多有点扯远了又说回到你这个普达 ROS 这个事儿就是你现在大概有做了多少份 ROS 了

六十份六十份六十份左右了吧已经做这么多了你能不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现在做的这些 roses 里面你看到的最普遍的问题都是些什么好我觉得我可以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方面是从设计另外一方面是从大部分是程序员背景的独立创业者他们在做的所以呢第二个点我觉得可能是从他们的思维思路上去讲这件事

在设计这块呢我觉得虽然现在在市面上有好多这种就是前端的组件但是我感觉大家用的好像大家是不是没用啊我就是有这样的疑问啊因为我觉得这个页面的结构就是你用几个组件吧这个你能保证 60 分了就已经很好了对不对但是目前我看到的这些很少有设计做的说规规整整

基本上都是要么就是出头了要么就是间距非常奇怪但是这些其实都是组件可以去解决的问题单纯从页面排版上来讲色彩上我觉得这个确实是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就是去有这种审美或者是决定吧判断应该用什么样的颜色和什么样的颜色去搭配

实在不会就 Google 上搜一下黑色宝典你就找一组颜色你去用可能也不太会出错我觉得设计上是这样子但是在技术同学他们去讲这个故事的思路上其实我觉得有很多的共情我看了这 60 多份产品之后我会发现大家其实很强调自己的技术所以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这个产品在 landing pagehero section 的文案变成了一个用 AI 怎么怎么样的

什么什么产品但是这个就是用户看了五感用户就

那好的就知道了然后就关了就用户不会再去往下探索因为你没有把利益点点出来你没有告诉用户你在什么场景下会需要它所以我看完这些产品之后呢我还自己写了个推文我就说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你得吆喝但是你不能使劲吆喝你自己 AI 几代对吧 AI 4.0 5.0 3.5 你不能说这些这些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

是有门槛的有壁垒的他不理解所以更多的是你需要讲的就是比如说一键整理桌面因为我看到好几个桌面整理的功能的产品都是 AI 怎样怎样 AI 怎样怎样

那个时候会觉得你其实是在满足你自己了我这个技术用 AI 写了一个产品很酷你到底是想要酷还是要卖钱所以在文案上其实虽然是文案的问题但其实背后是思考问题的脑袋的问题吧我觉得我其实刚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以为大家会给我一些产品然后我会真的是从纯设计角度去给到一些建议

但是我发现看了几个页面以后我会发现那个不是大问题了就是在这些问题面前设计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所以我才把结构变成了从策略从文案从设计的角度去给大家一些建议所以更多的其实是大家需要扭转一下这个思路你要讲的是你能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啥这个事讲清楚大家会有兴趣继续往下探索嗯

李姐这个我非常认同因为我们毕竟也都是程序员技术出身我们平时都会比较爱炫说我到底用了什么最新的技术干了个什么事对但我觉得这个逻辑上面就是大家没有转过来就是这个里面其实有一点我们讲说产品思维就是大家其实没有产品思维大家还是技术思维在做这件事

对我就在讲说我用了 ChatGPT 3.5 我用了 ChatGPT 4 对但其实客户根本不关心嘛客户关心你到底能解决有什么问题对我觉得这个逻辑上面技术同学转到产品思维这是一步大家需要去跨越的事情还有就是设计师同学怎么转到产品思维其实大家都需要转的

对吧因为以前大家其实都是算是技术工种吧就一个是帮大家去写程序的一个是帮大家去去做界面的嘛对吧其实大家都是一个技术工种但是最终我要把这个事转成产品思维转成我要去 sell 我要去卖对我觉得这个逻辑上面其实还是有一点就是你需要去转换一下思维嗯

我不确定说你对于一个 landing page,就你觉得说哪些要素是必要的,就你有没有发现说你看过的一些 landing page,你发现说这个里边好像少了些东西,不完整,对,我想问你的就是说,有没有什么是你觉得 landing page 必不可少的,都会有些什么?

因为现在同质化的产品很多我相信每一个推出的产品它都有一个精品不止一个精品那就证明你这个需求其实是很大的就是大家都想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你的市场其实是有的你的规模是有的那这个时候你需要给用户的其实更多的是一些场景化的描述比如说我这个 APP 或者是我这个产品

在 ABC 三个场景下能帮你解决 ABC 三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把这个真实的场景给用户点出来就是有些时候可能用户都不知道自己需要这个产品因为产品太多了就是用户的需求其实是随时随地可以被满足的

所以如果你只是单纯的说我是一个解决桌面整理的 APP 我觉得其实都不太够我觉得还需要再去细分一下你在桌面整理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的比如说真的把那些比较专门的问题谈出来点出来

其他的产品整理的时候会把文件夹的各种类型错放你可能没有这个问题你的产品还可能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去整理你需要把这些长音点出来我觉得这个点已经是现在这个怎么说这个世道上吧你需要去再往下去深做了一步了我觉得有点像偏向那种精细化去运营的你要把那些点点出来要不然用户就无感

就最怕没感觉吧没感觉就走了对我理解你讲的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给用户提供一个他能有明显体感的一个解决方案对比如说你刚才讲的那个整理桌面我现在能想到我的最深刻的一个体感就是

我可能桌面上面会存着很多乱七八糟的截图可能我在 Mac 里面截图的时候他默认就会给我丢到桌面上面你帮我把截图要不然去给我清理一下要不然去给我怎么样一下这可能就满足我的一个很小的痛点我只是单纯举个例子要有类似这种解决方案层面的让用户有深刻体感的东西还有没有什么比如说从信息架构层面一个 landing page 大概需要那些东西

OK 如果是从信息架构上面来讲的话不要忘了放那个 button 下载 OK 然后保证这个下载按钮它能随时随地出现在用户手边你做 Landing Page Rules 的时候整个页面讲的都非常好结果发现不知道在哪下载是吗不知道怎么进去在哪上下翻这

按钮呢找不到 OK 对还有一些如果是 2B 的一些产品的话可以把合作方放出来如果是 2C 的产品的话可以把用户评价放出来所以这些我觉得对于消费者来讲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强心剂他认为你其实已经跑了一段时间了有一定的客户基础了他会更愿意相信你

那有没有一些这种就是设计上的一些小妙招我举个例子我以前有看到过但是我不确定真的是不是有效今天刚好也问到专家了我们在 Hero section 的时候可能很多时候上面就会有注册或者叫加入但在加入下面很多人会放一小排可能几个很关键的头像那几个头像可能是比较有名的人物的头像

对然后他说多少个人已经加入了然后前面放几个有名的关键头像然后这种能不能提升转化率或者之类的或者说你能不能教我们几招从很小的设计层面上面加几个小的元素或者说放一些什么小的东西就能提升转化率因为你在做 landing page 的转化嘛我们今天就先讨论 landing page 因为 landing page 核心就是用户到了 landing page 他要么去下载嘛下载其实就是我要去安装嘛

要不然就是比如说你是一个 SaaS 的话它就是注册嘛对吧我们其实提升的就是类似这个层面的转化就是你能不能教我们几招就是这种提升转化率的小方法对你刚才提到的那个点就是放一些小头像其实那个是就是专家背书对于用户来讲就是说白了用户来到你的 Landing Page 你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他完成整体在 Landing Page 上的一些路径这些路径是什么第一了解信息这是肯定他会做的事儿

第二了解完信息之后你要尽力的让这些信息帮助用户做购买决策做点击决策同时点击决策的这个点击按钮在手边其实就这几步所以在这几个关键节点上你能做的事情其实也就是把信息写清楚如果有对比的话因为很多时候我会看到有一些蓝铃配置上会有一些就是跟竞品的对比它会

摆出来那这个确实就是比较实实在在的论据吧论点是吧你我确实比人家好那你就买那买的时候呢比如说会有一些在 action 上的一些动作哈刚提到的一个点是放一些用户头像可以造成大家觉得啊这个

大家这个专家也有背书我得赶紧试一试还有一个点呢就是比如说免费席位可能还剩五个还剩七个或者是九个小时以后我就恢复原价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帮助用户造成一些紧张情绪让他去赶紧点击其实这个都是在设计上可以会用到的

除了这些以外呢我觉得你刚才谈到这个注册点击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观点我也是在那个 roasting 的时候给到一些同学一些类似的这样一些建议就是可不可以开放一些免费的尝试的这种比如说五个免费的试验机会给用户让用户在你的网站上先玩一下然后再让他去点击注册之类的吧你想要做的事情

因为不管是从 SEO 的角度也好还是是从对于产品体验的角度也好你能给用户一些试验的机会其实是能够大大提高用户对你的信任程度的其实它就是放了一些信任在你这儿的所以它其实会更容易去转化但是很多这种 AI 的产品呢我发现基本上都是一个注册按钮用户看完来您配置只能注册它不可以去尝试去玩一下

所以这个点我觉得可以考虑去改一下对然后呢前段时间在在推特上帮宗源去做他的产品我其实那段时间是我录过他的帖子他自己放出来说为什么我的做了一个活动有了很多流量进来但是我的转化率这么低没有转化率然后我就录过他帖子以后点去看了一眼他的这个他其实是一个活动的配置他不是一个 landing 配置活动配置录

落地业然后我就跟他讲我说你可不可以把你的 button 置底一直浮在底部你不要让它不见了你那大几千字的文章你用户看完我还得到最顶上去注册或者去加入你然后他就说那我试一下挺听劝他就把那个按钮给置底了就一直都在底部悬浮他的注册率就是从 3%涨到了 28%所以其实就是蛮简单一件事

理解一定要把用户心动的那个 CTA 的那个地方一定要放在最手边对吗对对对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很简单然后又能快速提升转化力的东西然后我相信你在做 landing page roasting 的时候其实很多应用它一开始都是面向出海的嘛尤其是大家都想赚欧美人的钱对吧因为他们毕竟赚的比我们多嘛对然后这里面有没有一些陷阱

我觉得如果是产品方向就是哪个产品的话我觉得倒霉我现在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现在已经如此的发达和畅通了其实我们和西方的需求本身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异顶多是垂直的这种领域上会有一些大家的偏好不一样但是需求本身我觉得应该大家都会面临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怎么做理财钱不够花希望多赚点都是这些问题

对这个是产品层面嘛那在设计层面嘛因为我有看到你有去弄一些比如说很多人他那个做活动的时候他的日期我们的日期的习惯跟别人日期习惯不一样有些是月在前有些是日在前嘛对吧有没有类似这种陷阱之类的对这种其实就挺多的我举几个例子就是从

颜色上来讲色彩上来讲中国人的这种审美色彩他其实喜欢比如说我们做活动的时候就喜欢这种红的呀黄的呀这种颜色比较中国传统颜色的这种大家其实就是文化就是这样对吧这个前提是

文化来源于文化脱身于文化那在比如说在东南亚大家的对颜色的这种喜好程度就会又变得不一样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觉得跟口味有关就是东南亚人喜欢吃香料嘛那种香料的那种碰撞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味道对东南亚的颜色每回做活动的时候颜色就可能是紫深紫然后一些粉然后一些这种

偏紫的红所以这些颜色放在一起这些颜色其实它肯定不会出现在中国的这种活动页面当中然后像欧美的话那就是比较清清爽爽是吧也没有特别大的一些大面积的底色是饱和度很高的颜色所以在颜色上其实都能看得到三个举了三个地点的例子会有这样的不同

然后呢回到东南亚本身每一个国家其实它有它自己的一些偏好爱好比如说像马来和印尼他们是这种宗教国家嘛一个穆斯林国家所以他们对绿色情有独特喜欢绿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 Grab 和 Gojek 这两个其实我觉得他们是有一些这个原因的他们的品牌色都是绿颜色所以不管从大的区域角度来讲还是从一个大区域的小国家的角度来讲其实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不同的偏好

然后再加上比如说像语言文字以东南亚为例的话每个国家它的官方语言不一样不一样的话给产品设计带来最大的一个挑战的点就是你的文章该怎么摆同样比如说 10 个 pixel 中文两个字放完了英文可能超一点你要遇到马来语和印尼语的时候就哗一下出去了所以这个时候设计师就要想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了我觉得我刚开始做出海产品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很久

因为我总会忘记掉还要有语言适配这个问题前端就跑过来跟我说语言适配你就改一下然后就开始改所以我觉得可能这个问题是如果是做这些面向不同国家的话语言适配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然后刚才你提到的这个

时间的展示到底是年月日还是日月年还是月日年其实每个国家有不同的习惯所以大家如果做的话你想要做的比较没有留什么坑的话就这些问题其实可以提前注意一下避免掉然后别给以后留下什么隐患嗯

但我觉得如果你让一个独立开发者去做这些所有的包括每个国家不同的配色等等这个确实有点麻烦所以说如果大家真的就是面向欧美的话对吧你就做的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是不是就先可以了对

我觉得你刚才有提到一点关于这个 landing page 的风格你刚才有提到说你会发现大家的 padding margin 等等这些间距啊等等就感觉可能会很奇怪嘛对吧我给你讲一下为什么大家会很奇怪是因为我们都不是做设计的

然后我们也会用组件但是我们用的组件不是一套因为在一套里面可能找不到两个两个组件是比较适配的对我们可能会对会去做这样的东西因为对我们来讲我们不会做设计嘛所以说我们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套用别人的模板

对但假如说我套用了一个模板的话那个模板本身它的组件或者说它的 section 是不全的那么我必然会要从另外一个模板里面把那个 section 再套过来但套过来之后你可能就会发现另外一个 section 里面的间距等等跟我别的东西就很奇怪 OK 你让我去调吧干嘛的但是我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样是对的我不确定说这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对这种对于你来讲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案能够帮我们改进这个问题的对我们来讲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挺普遍的因为大家可能就是从各个模板里面大家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就天下模板一大套套过来套过去套完之后发现说这个页面感觉不太自然但是你让我改我改不了这种怎么办

那就把页面分分模块应该叫信息团组每一个信息团组之间的间距先保持一致不管它是 30 还是 60 还是 80 你先把它做成一致的我记得我有看到一个 lining page 上面 hero section 讲完之后我要划蛮久才能划到下面的内容就中间的间距太大了所以就是先把它保持一致吧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基础的一个问题对

嗯我确定你有没有发现说最近感觉大家的 landing page 的风格很像很像大家都是那种比较有科技感的然后上面打个光啊等等之类的哦 OK 就现在很多很多就大家感觉都是互相在抄但是那个风格确实挺好看不确定说你怎么看这种风格你觉得这种风格对于你的产品转化对于你的产品调性等等这些东西会有影响吗嗯嗯

我觉得我说这话可能设计师会不太开心啊这个比较得罪人的话我觉得设计本身

它是重要的哈首先它是重要的但是在做营销或者是做这个推广的面前我觉得它的优先级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所以你要真的想说一个一个产品做好转化你使劲改来那配置我觉得不太聪明吧这个方向 ROI 不高所以说还是要从产品功能层面入手对吗

功能层面你有基础的一个 MVP 就可以了吧先找到用户吧先找用户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用户会教你呢用户会无形中教你该做什么很多时候会发现就闷着头做完之后哇塞不需要这个你完全是满足自己的想象很浪费时间啊就是你自己的时间就很宝贵啊不是说钱啊什么的

对自己的时间很宝贵所以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过有一个设计方法它叫 design sprint 就是 google

推出的五天去验证你的产品验证你的产品方案我觉得程序员同学或者是做艺人公司的同学其实可以大大的去用这些设计方法它叫设计方法我觉得有点局限了其实不是只是跟设计师相关的就是它其实是一个公司可以去用的一个方法去跑一下看看你们的想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你们的思路是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以去测试一下

然后再去投入开发对所以比如说产品功能打磨的有多么的美然后 Landing Page 做的有多么的好我觉得对于一家非常初创的公司来讲的话其实都是蛮靠后的优先级了嗯了解对我觉得我今天跟你聊我以为我会聊到一个非常专业的设计师但是我觉得我好像除了聊到一个非常专业的设计师之外我还聊到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产品人我发现我想跟你聊设计你一直在跟我聊产品哈哈哈哈

对我觉得这个逻辑就很好因为大家如果都出来做艺人公司啊都会发现说其实产品啊营销货客这个事其实可能比我们后续怎么做技术怎么做设计可能都会更重要对我觉得这一点上就是大家是一致的对我觉得这个还挺开心的对跟你去聊对我在你的推特上也发现有句话就讲得特别有意思啊你说产品究竟在做啥

然后你说产品其实在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然后你说有些在提供情绪价值有些在提供服务你后面还有很多话但是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这句话说的非常有意思因为我们大部分做印第海克做艺人公司的很多都在做工具性产品其实大家都在提供服务没有太多人去提供情绪价值的

但我看完你这句话之后我就在思考说到底有没有产品它看起来是工具但实际上它是提供情绪价值的今天就想跟你讨论一下我就突然想到了一个 Read-A-Later 就类似 Pocket 这种产品其实很多很多年了但其实大家把它存进去之后都是 Read-A-Never

我是不读的对吧但是你说它是不是一个工具它确实是工具它给别人提供了一个存储文章的一个功能但是它是不是反过来其实也是在满足大家的一种厌恶损失的这种情绪呢我不确定啊因为大家觉得说我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我生怕它第二天我就看不到了我先把它存起来但其实文章太多了你过几天就会看到一模一样的文章看到无数遍对吧你再看到了你可能也不会觉得它怎么怎么样

对然后你就发现说这种产品它经久不衰就是你一直做一直有 Instapaper Pocket 这么多年了一直都存在还有像那个 Readwise 它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个 Readilator 的文章比如说你在 Threads 里边然后你说 Save itReadwise 可能就会帮你把这个事帮你存起来但实际上你可能也不会去看第二遍对我不知道我这个理解对不对啊你能不能帮我们解释一下就是你自己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你在讲什么对反正这是我自己的想象有可能我的理解跟你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只是跟你讨论一下嗯

那我讲讲我讲这话的时候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我会认为情绪价值其实是我因为做了这件事然后

然后别人会给到我的很多这个比如说我用滤镜很多不管是做 AI 滤镜的还是就是咱们比较传统的那种滤镜从哪开始呢从 Instagram 开始吧我记得好像是不是当年比较火的做各种各样滤镜就这种滤镜发到 social media 上然后大家会点赞会评论这个其实是情绪价值拉满了

你因为用了这个产品所以受到了很多的赞啊转发啊留言啊我觉得这个这一类型的吧我会觉得它会比较属于像情绪价值当然情绪价值和真正提供服务之间其实我觉得能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尤其是你刚才提到这个 case 的时候那确实是烟雾损失我就把它收藏起来也可能满足了我自己的一些小情绪小价值

对但是我会觉得更就是在我的视角来看的话更加符合情绪价值的标签的产品更多的是图片类的这种处理比如说拍张照之前有嘛有一个产品叫诗篇拍张照他给他配一个配一句诗

然后还是有点小美好打到朋友圈大家说哇你这个这个适配的太好了这个哇塞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嗯理解那你觉得说提供情绪价值跟提供服务本身有高低吗

我觉得是人群不一样但没有高低但是如果说如果面向人群不一样但是这个面向的不一样的人群恰好有高低的购买能力的时候它就有高低了理解你会不会觉得说就像刚刚你提到的包括 Instagram 也好包括诗篇也好你举的这种例子的情绪价值类的产品反倒是比较容易引起传播跟爆发的那比如说我是一个纯攻击型的产品其实我的结果可能没有那么容易被

售出来对于我来讲我的货客就会比较麻烦对我来讲我可能需要去买量或者干嘛的因为我是切切实实的在满足别人的一个硬需求我不确定说这个里边会有一些区别吗我会觉得很多工具它其实也在做传播吧就比如说到年底了各家都会给一个这种叫什么年底的 review 然后让你拿出去 share 对不对

不管是银行账单也好还是 girdan 也好或者是哪怕去代码去写代码它也会有一个这个也写了多少这种进度所以这是一种手段吧但是比如说像霍克的话我昨天有看到一个数据其实在

过去这一年大家会认为自己的产品货客渠道最好的几个渠道 Top 的渠道第一个其实是邮件或者是 newsletter 货客的能力会更好以外第二个点就是口口相传所以我觉得可能不管是服务类的产品或者是像提供情绪价值的那些产品

它始终都会有一些口口相传的机会的无非是有一些是在明面上有一些它不在明面上嘛就好比说非常垂直领域的服务类的工具它真的不会发生在朋友圈里头去传播因为你发了没人看啊这个发起来很奇怪对不对但是你们行业聚会的时候或者是大家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会聊到这个产品那不就无形中去口口相传去做推广了

对是理解因为我刚才也在讲说我们一直在东西模板一大抄我们一直在抄但是我们可能找的就是一些比如说城市网站或者有一些模板站我们可能会找过来去抄我不知道你们专业设计师平时会逛什么样的创意灵感网站吗我自己的话我觉得推特是一个蛮好的渠道了就是我会刷推特然后会有一些设计师不管他们做的产品或者做的设计有没有在线上

有没有上线或者是他只是做了一个飞机稿但是还是能吸取到很多这种灵感再者的话就是我会逛 Pinterest 比较多因为他那个比较我觉得比较干净吧就是图我也不太需要服务的一些介绍呀什么的 Behance 会比较多一点

OK 所以说像我们这种 IndieHack 的话从你的角度建议的话就这些网站也是可以跟着你一起去逛一逛去吸取一些灵感的吗当然可以 当然可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这个素材的地方可以找到很多素材然后找到很多灵感但问题在于你拿到这些灵感之后你有没有自己的框架可以去加工如果 IndieHack 自己想要提升自己的审美

或者是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我觉得你可以去逛可以去看久了以后你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但如果硬币链的目标是你想要把自己的网站改一下或者是你想要做一下设计的 redesign 的话我反而建议你你就找一个设计师来帮你做掉 ok 找设计师的话就是很简单就能帮你解决我们刚才讲的间距对吧风格不同意等等这种问题其实都可以帮你解决掉对吧

对就是这个是最快的方法然后像英雷海克其实我觉得一样吧就是我设计师本身其实我现在自己做自己的小生意的时候其实我也会比较刻意去避免我老看设计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是专业你不需要再去老看老看了都十年了还要怎样都过了十年了对不对还要怎样我觉得技术也

我不知道哈没有非常了解但是我觉得可能逻辑上会大差不差你去了解技术的哪怕是一个新技术的话你的门槛其实是足够低的因为你有前后文嘛你有上下文你很快可以理解反而你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考虑一下货客吧怎么找到用户对这个就又我们就讲的就又很产品了就大家都讲到生意了嘛对吧就提到前面去怎么去货客怎么去做产品对

对因为现在 AI 也挺热的嘛其实 AI 里面现在比较火的几个部分就是包括有 AI 代码因为你自己是本身是设计师出身嘛就这些 AI 代码工具其实还挺强的说在设计师这个圈子里面大家会关注这种产品吗还是说其实大家可能更期待类似于 Figma AI 等等这些东西可能变得越来越强 Adobe 对吧这些东西变得越强还是大家说有去关注这些比如 Cursor 啊等等这些 AI 代码工具啊

AI 代码工具大家会关注但是更多的其实我觉得就是如果说有一群设计师的话可能具有代码能力的人并不多所以对于 Cursor 的关注对于 AI 代码能力的关注的人其实是被筛掉一部分的关注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大家会聊因为它是 AI 嘛

对于 AI 设计或者 AI 像 UI UX 的话大家也会去讨论这些然后包括我自己也是会去体验一下有很多这种反正我就看吧哪有推荐我就去哪去体验一下去用一下我会发现这些工具呢产出来的设计图设计稿啊

还得改不知道是因为我觉得不太能够直接用还是什么原因我反正我看了这么多我觉得都得改包括兼具字号就是我觉得他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些问题也可能是我的这个指令写的不好提示词写的不好

但是我觉得 AI 进化快嘛他自己在学嘛那他很可能很快就可以产出一些比较好的可以用的设计嗯那我确定现在在 AI 设计领域里边比较火的或者说你认为现在能力最强的 AI 产品是什么我其实说实话我现在

就是在我设计的流程当中我用 AI 反而用的比较多的是 Try GPT 我会跟他聊一些比如说前期的一些方案的时候我会跟他讨论我会担心我想的方案不够完整我希望他能帮我补全然后这是他擅长的点他能分析问题很全面嘛所以我用他做这件事情

然后呢我在跟一些设计师讨论的时候他们会用 TryGPT 做就是用户画像然后会去讲一些用户故事这些会用 TryGPT 去做掉真实的到了比如说真的要产出流程图了然后要去画每一个这个元素的时候反而是大家自己在飞个马里画

对所以这一部分还没有被外包掉这个跟我们做技术可能还有一点点不一样就是我们现在可能已经有一部分内容是可以用 AI 代码的东西给它替换掉了但是在设计师领域的话现在 AI 设计还没有强到说我可以去替换掉大家部分真实在手头干活最重要的设计的部分对吗

对我觉得现在没有也可能是因为我的项目积累的不够多所以可能没遇到 OK 了解了解感谢大七今天的时间啊就最后给你一分钟广告时间吧然后你可以随意发挥一下因为你现在不是自己也在做小生意吗对对好那我来给你打广告啊如果大家呢对跨文化产品设计或者是出海的产品或体验优化感兴趣的话呢或者是

或者是你正在寻找一些设计的合作伙伴的话就欢迎大家来联系我我在推特上会去做一些产品出海的知识的分享同时也可能会分享一些设计案例同时我也在写一些关于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产品设计的书籍或者是册子如果大家需要或者是大家有兴趣都欢迎大家通过推特也好或者通过微信也好来联系我

好的那我们本期节目发布的时候也把大齐的各种联系方式放在我们 show notes 里面对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联系大齐当然我强烈推荐大家先去看一下大齐的置顶帖子然后你看一下大齐是否专业然后再去找他对好吧那我们本期节目就先到这里吧那再次感谢大齐我们下期再见吧拜拜拜拜

以上就是我们本期播客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收听也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如果你喜欢我们欢迎点赞并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如果你在用苹果播客收听也希望你花几秒钟给我们一个好评这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要是能再点击一下订阅那就再好不过了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