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7日,6.8级地震袭击了西藏定日县,这片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瞬间遭受重创。 我在地震三天后抵达定日,亲眼目睹了灾难的残酷:昌口乡、索贡乡和吉洛乡的房屋倒塌,满目疮痍。然而,更令我震撼的是当地居民的坚韧,以及救援和重建工作的惊人速度。
救援的“中国速度”
地震发生后,救援行动迅速展开。短短十分钟内,第一架救援飞机就已升空;不到半小时,救援队便抵达灾区,开始清理瓦砾,搜寻幸存者。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志愿者们也迅速集结,奔赴一线。
我亲历了这场支援行动的效率。一位名叫达瓦卓玛的志愿者,从邻县驱车四小时,为吉洛乡苏措村的孩子们送去了急需的冬衣。她事先了解到,当地虽然物资充足,但孩子们却缺乏保暖衣物。这仅仅是一个缩影,许多志愿者从拉萨、四川等地赶来,带来了衣物、食品、医疗用品、帐篷和预制房屋等。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翻译团队也迅速到位。更有志愿者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为灾民们烹制热腾腾的牛肉面,驱散寒冬的冰冷。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温暖着受灾群众的心。
严峻的挑战与不屈的韧性
定日县高海拔、气候恶劣,冬季气温常常降至冰点以下。余震更是雪上加霜,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轻微的震动,甚至在震级达到4.9级或5级时,能明显感觉到建筑物的晃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当地居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然而,即使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当地居民依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韧性。许多幸存者已经搬迁到安全的帐篷和预制房屋中,政府和志愿者们正携手努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高效的政府响应与先进的基础设施
政府的快速反应是这场灾后重建成功的关键。这得益于强大的治理能力、协调的应急响应系统以及先进的基础设施。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全力救援,优先开展生命救援,随后提供临时住所、食物等物资,并协助灾民搬迁和安置。先进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系统,确保了救援队能够迅速到达受灾地区。例如,在短短十分钟内,救援飞机就已升空。这体现了中国在灾难应对方面的强大实力和高效的组织能力。
重建之路漫漫,希望仍在延续
截至1月18日,已建成9000多套过渡性住房,为灾民提供了基本的住所。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也已展开,保障了灾民的健康。然而,重建之路依然漫长。许多房屋被毁,完整的重建需要数月甚至一年时间。政府需要与每户居民沟通,商讨房屋重建地点。
虽然大部分居民将在临时住所中度过春节和藏历新年,但政府正在努力确保他们拥有足够的御寒物资和食物,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我相信,在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定日县一定能够战胜灾难,重建家园,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Two weeks after a powerful earthquake, Dingri County in southwest China's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has shifted its focus from emergency response to resettl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is episode of Deep Dive, we bring you firsthand accounts from the remote area with my colleague Xu Yawen sharing a story about swift rescue efforts, the resilience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first steps toward recovery.